中国女性应该把家庭教育的主导权交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女性应该把家庭教育的主导权交出来
任大刚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不管是为了陪孩子做作业而考了教师资格证,还是因为陪孩子做作业而气得脑梗发作,主角都是母亲。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在一个家庭内部,母亲对子女教育的焦虑程度,要远远超过父亲。
为什么会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因为通常地,母亲承担着更多的看护孩子的责任,换言之,在一个年轻的家庭中,母亲的教育主导权更大。
根据我的有限观察,母亲的教育主导权,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母亲是学校活动的常客。如果各位家长去参加过家长会,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每次家长会,母亲来参加的人数比例,通常占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认真听讲的,也多是母亲。父亲不仅来得少,而且多心不在焉。
二、陪伴孩子做作业的,多是母亲。《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有一篇叫做“父母陪伴与小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关系研究”的论文,作者向600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在“陪伴作业”的情况下,母亲陪伴要多于父亲,母亲陪伴的次数也要多于父亲。
三、母亲对课外培训班兴趣更大。为什么是母亲对课外培训班兴趣更大?目前没有直接的调查证据,但是从本人的近距离观察,的确
如此,每次送孩子上培训班,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是以母亲为主。
但不幸地,这种良好初衷的教育主导权,在现有社会环境下,并不完全表现为正面意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女性本身的弱势地位和弱势心理,传导到家庭教育中,扭曲了家庭教育,从而导致奇葩迭出。
在今天的男权社会,女性的弱势社会地位,已经很少表现在家庭生活,而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在职业选择上,通常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在一个工作单位内部,女性的晋升通道通常很狭窄,平均薪酬水平要比同样工作的男性低,如果遇到裁员,首先被裁掉的,通常都是女性。
隨着社会平等意识的觉醒,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以及各种不公正对待,会形成群体性的弱势心理,具体表行为:更大的不安全感、更容易陷于焦虑或恐惧、强者崇拜、更加看重眼前利益,等等。
当具有弱势心理的家庭“员工”——母亲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如何对待弱小但倾注未来希望的“员工”,可想而知。否则,我们便很难理解一个温文尔雅的青年女性,为何一旦身为人母,在孩子学习上往往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
既然如此,为什么男性不主动承担起辅导作业的重任?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首先,12岁以下上小学的幼童,还需要很多身体上的照料,这是母亲一方更为擅长的事务,因此母亲一方天然地与孩子接触更多。其次,母亲一方基于社会和职场受挫,更为孩子的未来感到忧虑,更愿意主导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学习主导权抓在自己手里,其博取未来的心理更为迫切。
但是,孩子的知识掌握是伴随智力和身体发育而进行的,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需要耐心细致,收放结合,劳逸结合。大部分的母亲,即便有大学文凭,也并没有多少现代教育学的知识和智慧,她们往往把教育问题简化为数字演算、语言文字学习,如果孩子没有及时掌握,则悲观失望,急躁愤怒,很快把弱势心理带入家庭教育,往往搞得母子、母女双方精疲力竭。
在这点上,很多年轻母亲,反而不如上一代做父母亲的因为知识不足从而不骄不躁显得更有智慧。
现代中国的年轻母亲,需要反思的是,自己是不是在滥用家庭教育的主导权。
教育是一生的事业,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天尤其如此。有的母亲,耗尽毕生精力搞好了孩子的小学,却对孩子的初高中束手无策——因为初高中的课程,她已经完全不能胜任。同时,一个孩子的学习是有“元气”的,你在中小学阶段就耗光了他/她的“元气”,还能指望成人后有什么过人之处?
女人应该把家庭教育的主导权交出来,这话很刺耳,很不女权主义,其实这是减轻她们自己的负担。女人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素质,这才是子女一生事业的基础。
理想状况是,实现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尽可能的男女平等,这当然极为有利于家庭教育。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孩子的成长等不到这一天的到来,女人把家庭教育的主导权交出来,只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本文有较大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