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运动系统畸形
运动系统畸形
39
平足症
定义 指足弓塌陷、缺乏弹性、足外翻,行走、站立时易出现疲乏、 疼痛的一种畸形 病因 先天性:骨、韧带、肌肉发育异常,包括跟骨外翻、垂直距 骨、舟骨结节过大或骨骺分离、副舟骨;足部韧带、 肌肉松弛 继发性:劳损、疾病、足内外在肌肌力失衡、外伤等
足弓 足部除籽骨、距骨外,各骨均背宽跖窄,组成纵弓和横弓
4. 石膏固定:手法矫正畸形后石膏内翻位固定 6周
5. 手术:舟骨结节、副舟骨切除术;肌力平衡重建术;三关 节融 合(距跟、跟骰、距舟)术等 6. 上述各方法示病情需要交叉、混合、选择使用
45
46
47
拇趾外翻
定义 足拇趾过度向外侧倾斜称之 病因 遗传、异常外力
病理 第1跖骨内翻、拇趾外斜
表现 中老年女性多见 拇趾外翻畸形,第1跖趾关节拇囊炎:疼痛、红肿,第2、3 足趾槌状趾、胼胝体及疼痛 X片: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硬化,第1跖骨内翻,第1跖趾关 节向外侧脱位、半脱位,第1、2跖骨夹角大于9-11⁰ 诊断: 治疗:保守治疗:合适、宽松、低跟鞋,第1、2趾间加垫,经常手 法搬正,理疗、休息 手术治疗:轻者McBride法,重者Keller法
运动系统畸形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军总)骨科 毛广平
1
概述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表现在运动系统的畸形 •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先天性畸形:出生前或出生时即已存在的畸形或已存在的
潜在畸形基因等:并指、多指畸形,脊柱侧凸 •后天性畸形:出生后不良姿势、外力;疾病、外伤等引起: 拇趾外翻、裹足畸形等 佝偻病、骨软化症、畸形性骨炎等 骨折畸形愈合、儿麻后遗症、关节感染后挛
10
临床表现
• 站立前期
• 脱位期
运动系统畸形
临 床 表 现
婴儿出生后,一侧胸锁乳突肌即有肿 块,不易辨认,生后 10 天至 2 周肿块变硬, 不活动,呈梭形。5 至 8 个月逐渐消退, 胸锁乳突肌纤维性萎缩,变短、呈条索状, 牵拉枕部并偏向患侧,下领转向健侧肩部, 面部健侧饱满、患侧变小,眼睛不在一个 水平线,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
诊断和鉴别诊断
运动系统畸形
人体运动系统包括
骨骼、肌肉、肌腱、外周神经和骨连 因大 致分为神经源性、非神经源性及创伤性 畸形。
第 一 节
先 天 性 畸 形
一、先 天 性 肌 斜 颈
先天性肌斜颈 是一侧胸锁乳突肌 纤维性孪缩,颈部和头面部向患侧偏斜 畸形。
病
因
多数学者认为系臀位产、产伤及牵拉 等因素导致胸锁乳突肌损伤出血、血肿机 化、挛缩而形成。此外还有子宫内、外感 染,遗传及动静脉栓塞而致肌坏死等。
对可疑者可作下列检查
1. 蛙 式 征 髋关节屈曲外展试 验双髋关节和膝关节 各屈曲 90度位时,正 常新生儿及婴儿膝关 节可外展 80度左右。 外展受限在 70度以内 时应疑有髋关节脱位。 检查时若听到响声后 即可外展 90。表示脱 位已复位。
2、ALLIS 征
3、 弹进及弹出试验 Ortolani 仰卧位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检查者 手指有股骨头弹进和弹出的感觉。
多 指 畸 形
是最常见的畸形,常与短指、并指等 畸形同时存在,多见于拇指及小指。 畸形有三型 : ①外在软组织块与骨不 连接,没有骨骼,关节或肌腱;②具有手 指所有条件,附着于第 1 掌骨头或分叉的 掌骨头;③完整的外生手指及掌骨。
治
疗
以切除副指,保留正指为原则。除 X 线检查外,还应临床观察指功能,确定正 指与副指。手术在 1 岁以后为佳,少数仍 需较长时间观察手的功能,以便准确保留 正指,切除副指。
运动系统畸形
• 记录病人的身高、体重、双臂间距、长度,
.
64
定义
• 是指先天或姿态导致足弓低平,跟骨 外翻,足部软组织松弛等畸形。
.
65
病因
• 分先天及后天原因。 • ①长期负重疲劳; • ②肌力减退、肌萎缩致足弓塌陷; • ③姿势不当致足弓破坏如穿高跟鞋; • ④病理性(类风湿、骨结核关节炎); • 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
66
病 理:
• 易变性(flexibal flatfoot)即姿态性平足 足多有一定弹性,治疗后效果满意;
• 真正原因不清。 • 多认为与胚胎早期受内、外因素影响
所引起的发育异常或肌发育不平衡。 • 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有关。
.
48
病理
• 早期为软组织改变:足内侧肌挛缩、关节囊 及肌腱肥厚,以跗间关节为中心,导致前 足畸形:①跗间关节内收;②踝关节跖屈; ③足前部内收内翻;④跟骨略内翻下垂。
• 继而肌肉肌腱改变; • 最后导致骨关节改变。其病变组织与治疗
4、患侧股内收肌紧张、挛缩。
5、B超检查可早期发现。
.
27
.
28
.
29
.
30
X线检查:3个月以上可以患儿应拍X光片。
• ⑴髋臼角(指数)测定:正常新生儿30 ~40°,1岁23 ~28 °,3岁幼儿为20~25 °。 大于此范围表示髋臼发育不良。
• ⑵Perkins线“方块” :经过髋臼外缘向髋 臼顶连线作垂线,将髋臼分为四个区,正常 情况下股骨头应在内下相限,超出此范围为 髋脱位。
.
68
预防及治疗:
• ①功能锻炼,以屈趾、提踵锻炼为主; • ②穿戴矫形鞋或矫形鞋垫。 • 对先天性平足畸形,上述方法效果不佳,
3.运动系统畸形-
发病率:我国千分之3.9,黑人的发病率极低 女多于男
6:1
左侧多于右侧,多为双侧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外科学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SURGERY
Etiology 不清: 遗传:亲属的发病率高 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囊、韧带松弛 胎位不正(breech)
临床表现
站立前期 大腿内侧皱褶不对称 会阴部增宽
患侧活动少,常处于屈曲
位,不能伸直
患肢缩短 牵拉患肢时的弹响声或弹
响感
患侧股内收肌紧张、挛缩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外科学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SURGERY
站立前期 特殊检查: 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70度) Allis征
SURGERY
临床检查: 早期发现侧弯的存在(外观和体表的不对称) forwarding bending test
外科学
SURGERY
外科学
SURGERY
临床表现
外观畸形
影响生长发育
影响心肺功能
致残
外科学
SURGERY
骨 双 肩 不 等 高
临床表现
盆 倾
斜
外科学
SURGERY
严 重 后 凸
外科学
SURGERY
先天性肌性斜颈 Congenital torticollis
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手法矫正:适用于不满半岁的婴儿 手术治疗:1岁以上
外科学
SURGERY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
运动系统畸形
预防及治疗
易变性(姿势性)平足症 • 功能锻炼:足趾行走,屈趾运
动,提踵外旋运动 • 矫形鞋、垫 僵硬性(痉挛性)平足症 • 麻醉下矫正,松弛腓骨肌 • 三关节融合手术
二、砪 外 翻
(hallux valgus)
第一跖骨内翻,拇指斜向外侧
临床表现
• 常对称性 • 第1跖骨头内侧皮肤增厚、骨赘、拇囊炎 • 2、3跖骨头底部形成胼胝
外展、背伸,每日两次。 外展背伸弹性阻力消失后,改为 矫形足托 • 1-3岁,麻醉下手法矫正,矫正位 石膏固定(1-2岁,每2周更换1次; 2-3岁,每月更换1次)
治疗
• 3-15岁,及手法矫正失败者,手术治疗 跟腱延长; 肌腱移位 关节囊松解; 跖腱膜切断
手术常见并发症: 皮肤坏死;骨折(骨骺分离) 石膏压迫;血液循环障碍
15岁以上:三关节融合术
第二节 姿态性畸形
一、平足症 二、砪外翻 三、脊柱侧凸
一、平 足 症
(flatfoot)
• 指先天性或姿势性导致足弓低平,足部软组织松弛,跟骨外翻等畸形 • 分为易变性(姿势性)平足症;僵硬性(痉挛性)平足症 • 临床表现
踝关节前内侧痛,以足舟骨结节处明显,休息后减轻 双足跟腱呈八字形 足印检查:纵弓空缺部分消失,足中部变宽,跟部有时变宽 X线:足弓消失,跟骨纵轴与距骨纵轴角变大
结构性脊柱侧凸的分类
1. 先天性:先天性半椎体,脊髓纵裂、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
2.骨源性:胸廓疾病、脊柱肿瘤 3.神经源性: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经
纤维瘤病,脊髓空洞症 4.肌源性;肌营养不良 5.特发性: 原因不明
先天性半椎体
脊髓纵裂
病理
根据病理变化特点,分为: 1、可逆性: 一般发生于功能性(代偿性)脊柱侧凸
运动系统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
关节形态:观察运动系统关节的形态是否正常,如关节弯曲、角度变形或肿胀。
步态评估:分析患者行走时的步态,包括步幅、步频、落地方式和踝关节稳定性等,以发现可能的运动系统畸形。
运动功能障碍:运动系统畸形可能导致运动功能受限,如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力量不均衡等,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和体力表现。
相关症状有哪些:
畸形姿势:某些运动系统畸形可能导致身体姿势异常,如脊柱侧弯引起的身体偏斜或驼背,影响外观和身体平衡。
运动时不适:一些运动系统畸形在运动时可能会引发不适感,如关节卡住、蹲下时髋关节的突然疼痛等。
2. 家族史:家族中存在运动系统畸形的人可能增加患上运动系统畸形的风险。这种遗传影响可能是由于遗传基因的传递,或是家族共享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3. 基因表达调控:一些研究发现,特定基因表达的调控异常与运动系统畸形的发生相关。这包括在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中,与细胞活动紧密相关的遗传调控因子的异常活动,如转录因子、表观遗传修饰等。
劳动和生活环境:长期处于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如低温、高温、湿度、噪音等不利于运动系统健康的环境,可能导致运动系统畸形的发生。
先天异常
先天异常
肌肉无力
肌肉无力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肌肉无力的治疗方法
03
运动系统畸形的检查方法
Examination method of Motor system malformation
2. 运动系统畸形可能由遗传因素、外部创伤、生活习惯不良等引起。常见的运动系统畸形包括骨质疏松、脊椎侧弯、关节脱位、肌肉萎缩等,这些畸形可能导致姿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等问题。
运动系统畸形ppt课件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流行病学特点
婴儿的先髋发病率从1‰-3.9‰不等 不同的种族、地区发病情况差别很大 我国六大城市对新生儿调查结果,平均3.9‰ 女多于男,约为6:1 左侧比右侧多见,双侧者较少
先天性肌斜颈
治疗:
非手术疗法:
• 手法:
− 适用于1岁尤其6个月以内患 儿,包括对胸锁乳突肌之按 摩、热敷、红外线和被动伸 展等
− 其中最主要的是被动伸展
先天性肌斜颈
• 牵引治疗
先天性肌斜颈
手术治疗
• 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 胸骨头切断松解术
• 术后处理颈围领固定3 个月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通常认为,第一、二跖骨间夹角正常不超过8 ~9°,而第一跖趾关节外翻角的上限为15~ 20°。
如果第一跖趾关节外翻角超过30~35°,通常 会导致拇趾旋前。
ppt课件
50
由于异常旋转,正常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屈伸 轴跖侧的拇外展肌会进一步移向跖侧,此时 内侧限制结构是内侧关节囊韧带,失去了拇 外展肌对抗的拇内收肌进一步牵拉拇趾使其 外翻、牵张内侧关节囊韧带(特别是关节囊 籽骨部分)、使内侧关节囊韧带变薄并使第 一跖骨头由籽骨处移向内侧。
该二垂直线的交角就 是 Cobb 角。注:对 于较大的侧弯,上述
横线。对此两横线各
两横线的直接交角亦
做一垂直线。
等同于 Cobb 角。侧 弯的角度由此而测得
此角。
ppt课件
34
Cobb 角度测量方法
若Cobb角<25度,无需手术治疗,可以在 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姿势矫正的动 作训练,每隔4~6个月随访一次,进行动 态观察;若25度<Cobb角45度,建议手术 治疗。
运动系统畸形教学课件ppt
孕期及婴幼儿保健
青少年时期是运动系统发育的高峰期,应鼓励青少年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预防运动系统畸形。
合理运动
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以免造成关节和肌肉的损伤,预防运动系统畸形。
避免过度运动
青少年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运动系统畸形。
定期检查
青少年运动防护
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
详细描述
脊柱畸形可表现为脊柱弯曲、脊柱侧凸、脊柱后凸等,常常伴随着脊柱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或瘫痪。
脊柱畸形
总结词
骨关节畸形是指骨骼和关节的形态、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通常是由于遗传、创伤、炎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详细描述
骨关节畸形可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骨关节炎、骨坏死等并发症。
xx年xx月xx日
运动系统畸形教学课件ppt
运动系统畸形概述运动系统畸形类型运动系统畸形的治疗方法运动系统畸形案例分析运动系统畸形预防与保健运动系统畸形研究进展
contents
目录
01
运动系统畸形概述
运动系统畸形是指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结构或功能异常。
定义
根据病因和受累部位的不同,运动系统畸形可分为遗传性、发育性、创伤性和感染性等几大类。
非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热疗、冷疗、电刺激和按摩等,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专业康复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包括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等。
分类
定义与分类
运动系统畸形习题及答案
运动系统畸形习题及答案A1型题1.平足症(又称扁平足)是指()A.距踝关节前内侧疼痛,长时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减轻B.关节外侧肿胀,足舟骨结节疼痛,双足跟腱呈八字形C.足印检查足印纵弓空缺局部消失,中部变宽D.内侧足弓低平或消失、足部软组织松弛、跟骨外翻E.足弓消失,跟骨纵轴与距骨纵轴角变大,骨桥形成2.易变性平足症的最大病理改变特点是()A.长期治疗效果满意B.负重时足扁平C.软组织虽松弛,但仍保持一定弹性D.较僵硬性平足症常见E.不负重或除去承重力,足可立即恢复正常3.僵硬性平足症的最大病理改变特点是()A.常合并腓骨长、短及第3腓骨肌痉挛B.足跑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C.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D.距骨下垂,纵轴与胫骨纵轴平行,足舟骨位于距骨头上E.足前部背屈,跟骰关节外侧皮肤松弛,形成皱褶悬挂足外侧4.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平足症的临床表现()A.跖趾关节长期不正常负重,引起骨关节炎B.久站或行走足部酸痛,足抬起病症减轻或消失C.易疲劳、疼痛、伴八字步态D.足腰部肿胀,足印肥大,全足宽阔、低平,跟舟韧带压痛E.站立位足跟外翻,足内缘饱满,足纵弓低平,前足外展,足舟骨结节向内侧突出5.平足症的治疗,较常采用的是()A.手法矫正畸形、石膏鞋固定于内翻内收位第1页共10页参考答案Al型题1. D 2. C 3. B 4. A 5. E 6. D 7. C 8. B 9. A 10. C 11. E 12. C 13. B14. D 15. A 16. E 17. C 18. B 19. D 20.A 21. EA2型题1. C 2, B 3. E 4. A 5. DA3/A4型题1. C2. E3. C4. C5. BB型题1. E2. D3. C4. B5. A6. B7. C8. D9. E 10. C 11. B答案解析Al型题5.E大多数平足症,多采用非手术疗法。
运动系统畸形
运动系统畸形
哈医大五院骨科 刘百峰
概述
(Introduction)
?概念 ?分类:先天性畸形;后天性畸形 ?病因:先天性 :不明
后天性 :外伤、疾病、发育代谢障碍等
(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 先天性斜颈 ? 先天性髋内翻 ? 多指(趾)畸形 ? 先天性高肩胛症 ? 先天性长骨缺损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 ……
头偏向患侧, 脸转向健侧。
分类
先天性骨性斜颈:在颈椎发育缺陷的基础上
发生的,如半椎体畸形所致的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 : 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 纤
维化和短缩而引起。相当多见。
病因
胸锁乳突肌的缺血
产伤学说; 压抑学说; 血管学说
产伤学说:
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到产道挤压或牵拉而 受伤,血肿机化挛缩而致。
临床表现
(二)行走之后的儿童 5. Trendelenburg 征阳性 6. 无疼痛,但有髋部无力。 7. X线片表现:股骨头脱
出髋臼,根据部位高 低,分为高、中、低。
临床表现
? X-ray 示髋臼角大于 30°股骨颈颈干角大于 135度。
诊断
? 临床症状 ?体 征 ? 辅助检查:X-ray
诊断
响声。
临床表现
(一)初生至一岁患儿 4. 下肢伸直时或屈髋位,髋关节外展受限。 5. Ortolani 试验及 Barlow 征阳性(新生儿) 6. Allis征 7. X线片:髋臼指数(髋臼角)、 Perkin 方块、
Shenton 线
临床表现
(二)行走之后的儿童 1. 步态跛行 2. 臀部扁而宽,股骨大粗隆突出。 3. 股骨头滑动 4. Allis征及望远镜征 (Telescoping )阳性
第五儿科护理学运动系统畸形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了解社区对患儿的支持资源,包括医疗资源、康复机构和社 会福利等。
03
CATALOGUE
运动系统畸形患儿的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护理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交叉感染。
02
定期清洁患儿的皮肤, 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 预防皮肤感染。
03
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 定期清洁口腔,预防口 腔感染。
04
实施康复训练
按照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包括 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按摩等 ,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监测与调整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评估患儿 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 划,以适应患儿的变化和需求
。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情绪
密切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 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抚 。
增强信心与勇气
体和心理的影响。
心理状况评估
01
02
03
情绪状态评估
评估患儿的情绪状态,了 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和情绪 表达方式。
认知能力评估
评估患儿的认知能力,了 解患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社会适应性评估
评估患儿的社会适应性, 了解患儿与他人的交往能 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支持系统评估
家庭支持系统评估
了解家庭对患儿的支持程度,包括家庭成员的照顾能力和家 庭环境等。
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 休息,促进身体康复。
康复训练指导
01
02
03
04
根据患儿的运动系统畸形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
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 和关节活动,促进肌肉和关节
的发育。
鼓励患儿进行适量的运动,如 散步、游泳等,提高身体免疫
运动系统畸形
临床表现
• 内翻下垂畸形
– 足跖面出现皱褶 – 背伸外展有弹性阻力。
• 步态不稳,跛行
– 足前部向后内翻 – 足背负重部位产生胼胝及滑囊 – 胫骨内旋加重。
36
诊
断
• 手握足前部,各个方向活动,如足外翻 背伸有弹性阻力,就及时就诊。 • 晚期足内翻下垂更加严重,X线片显示跟 骨下垂,其纵轴与距骨纵轴平行,足跗 骨序列紊乱。
则称为脊柱侧凸。
44
• 功能性脊柱侧凸 脊柱内部结构没有 破坏 下肢不等长 骨盆倾斜 坐骨神经痛 • 结构性脊柱侧凸:脊柱的骨骼、肌 肉及神经病理改变所致。
45
结构性脊柱侧凸
• 先天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半椎体,脊 髓纵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 • 骨源病:胸廓疾病(脓胸、胸廓成形); 放疗后遗症,放疗后导致骨软骨营 养不良,发育停止;脊柱结核,肿 瘤等骨病 • 神经源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 经纤维瘤病,脊髓空洞症。 • 肌源病:肌营养不良;其他肌病 • 特发性脊柱侧凸
跟距角正常为20°-40°
37
鉴别诊断
•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
– 累及四肢多关节,畸形较固定 – 早期有骨性改变。
• 脑性瘫痪
– 肌张力增高 – 反射亢进 – 有病理征
• 脊髓灰质炎后遗马蹄内翻足
– 腓骨肌麻痹,肌力平衡失调所致
38
治
• 1岁以内
疗
– 手扳法矫正,弹力绷带固定 – 矫形足托
39
46
47
病
理
• 病理变化相似,一般分为可逆性与不可 逆性。 • 可逆性一般发生于功能性脊柱侧凸,常 见于胸段或胸腰段,多数凸向右侧,以 单侧凸为主,站立或行走时明显,平卧 或悬吊时消失。X线:一个侧凸弧,骨质 结构无改变。
《运动系统畸形》课件
# 运动系统畸形
什么是运动系统畸形?
充满活力的运动系统畸形可能影响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运动系统畸形的种类
生理性曲度
正常生理曲度的改变,如颈椎向前弯曲。
病理性曲度
多种病理原因引起的曲度异常,如脊柱畸形。
脊柱侧弯
脊柱向侧面弯曲,形成"S"或"C"形。
脊柱后弯
脊柱向后方弯曲,形成"背驼"或"圆背"。
如坐姿不正确、负重过重等。
3 持续的不良姿势
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如低头看手机。
运动系统畸形的危害
1 健康问题
2 美容问题
3 心理问题
引起疼痛、功能障碍和 损伤。
影响姿态和外貌,降低 自信心。
可能导致自卑和社交焦 虑。
如何预防和治疗运动系统畸形?
坚持适当的运动
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姿势。
改善不良姿势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低肩
肩膀的高低不平衡,可能引起肌肉不适和不均衡。
髋关节畸形
髋关节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步态问题和不舒适感。
膝关节畸形
膝关节的异常造成膝关节功能紊乱,如滑膜囊肿。
足部畸形
足部结构异常,如扁平足或凸起足,可能引起行走问题。
运动系统畸形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某些畸形可能与遗传相关,如脊柱侧弯。
2 不良的生活习惯
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减少不正确的姿势。
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寻求治疗
咨询医生和专业人士,接受可能的治疗。
结语
通过了解运动系统畸形,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问题,促进身体健 康和生活质量。
[医学]运动系统畸形
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临床表现和诊断:(一)站立前期
如发现前述情况,可作以下检查:
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 Galeazzi征或Allis征 Ortolani及Barlow试验(“弹进”及“弹出”试验) 患侧股内收肌紧张、挛缩 B超检查 X线检查
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临床表现和诊断(一)站立前期
四、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手术步骤有: (1)跟腱延长:①直视下延长;②皮下跟腱延长 (2)胫后、趾长屈及拇长屈等肌腱延长; (3)关节囊切开及韧带切断; (4)跖腱膜切断; (5)患足畸形矫正成功指标:①足可自由在各个方向被动、 主动活动;足应位于小腿纵轴外展约40o~50o;③足跖面较平; ④X线检查: 足纵弓及横弓基本恢复正常,跟骨纵轴与距骨 纵轴形成正常角度;⑤后跟后面观略偏向外侧。 (6)预防并发症: ① 预防局部皮肤坏死;②小腿青枝骨折 或踝部骨骺分离; ③石膏压迫,形成褥疮; ④血液循环障 碍。
第二节、姿态性畸形
一、平足症(flatfoot):是指先天性或姿态性导致足弓低平, 足部软组织松弛,跟骨外翻等畸形。
病因 ①足副舟骨、足舟骨结节过大,胫后肌附着处软弱 先天 ②第1跖骨较短,其他跖骨承受重力过多,使足弓扁平
③足跗骨间软骨性或纤维性联合
①双足长期负重站立,体重增加,长途跋涉过度疲劳, 维持足弓肌肉、韧带、关节囊及腱膜等软组织逐渐衰弱, 足弓逐渐低 ②缺乏锻炼,肌肉萎缩,张力减弱,负重时足弓下陷 ③穿鞋不当,鞋跟过高,长期体重前移,跟骨向前下倾 斜,足纵弓遭到破坏 ④ 足部骨病 ⑤脊髓灰质炎后遗平足症。
脊柱侧凸
预防及治疗:
1.功能性脊柱侧凸以预防为主; 2.特发性且无结构异常者,穿戴支架; 3.患儿长至12~16岁时,畸形容易恶化,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4.对脊柱结构异常,结构病理改变及脊柱外各种组织畸形,均应 采用积极措施,为矫治脊柱侧凸畸形打好基础; 5.手术:(1)特殊矫正器械;(2)脊柱融合。
运动系统畸形病的分析治疗
运动系统畸形病的分析治疗多数学者认为系臀位产,产伤及牵拉等因素导致胸锁乳突肌损伤出血,血肿机化,挛缩而形成。
此外还有子宫内、子宫外感染,遗传及动静脉栓塞而至肌坏死等,但少见。
1.2 临床表现婴儿出生后,一侧胸锁乳突肌已经有肿块,但不易辨认,生后10天~2周肿块变硬,不活动,呈梭形。
5~8个月逐渐消退,胸锁乳突肌纤维性萎缩,变短,呈条锁状,牵拉枕部并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面部健侧饱满,患侧变小,眼睛不在一个水平线,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
1.3 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显著。
成年后则许多外形与功能难以恢复正常。
1.3.1 手法矫正复位新生儿确诊后,轻柔热敷按摩,适度向健侧牵拉头部,睡眠可用沙枕固定。
随着患儿生长,手法板正力度增加,枕部旋向健侧,下颌向患侧,每天数次扳正,坚持不懈,多数可获满意疗效。
1.3.2 手术疗法一般采用锁骨骨近端一横指处,做横切口,对1~4岁患儿,病情轻者,仅切断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及胸骨头,术后应用颈围领保持于略过矫正位,拆线后教育患儿下颌向患侧,枕部向健侧。
对年龄4岁以上,斜颈严重者,除切除该肌锁骨和胸骨头2cm及软组织挛缩外,须沿乳突沿胸锁乳突肌切口,切除所有紧张的软组织,直至该肌完全松解。
缝合伤口,头置于矫正位,头颈胸石膏固定3~4周。
术中勿损伤膈神经,颈总动脉,颈内和颈外静脉。
12岁以上患者,面部畸形重,矫形后面部畸形常难以恢复,甚至出现复视,应慎重选择手术。
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临床小儿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诊断和治疗也比较困难。
我国北方发病率比南方高,此病单侧发病率高于双侧,左侧多于右侧,女性多于男性,女:男约(4~6):1。
2.1 临床表现2.1.1 出生至1岁前症状不明显,但有以下体征时应特别注意①一侧下肢呈外旋状,活动减少。
②为患儿更换尿布或活动髋关节时,在髋关节部位闻及弹响音。
③患侧腹股沟纹深而位高,双侧大腿皮纹数目不一,臀纹或大腿皮纹不对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二、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二)病因:
病因不清 相关因素
1. 胚胎早期受内、外因素影响导致发 育异常或肌发育不平衡。
2. 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
二、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三)临床表现:
出生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足不同程度的内翻下垂畸形。 轻者前足内收、下垂,背伸外展有弹性阻力。 走路后步态不稳,跛行,足外缘着地,畸形逐渐加重。 严重者,足前部向后内翻,足背负重,负重部位产生胼胝
软组织手术 骨性手术 四维相矫治法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三、 先天性斜颈
由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短缩而引起的头面、颈部向患侧 偏斜畸形。
(一)病因:
臀位产、产伤或牵拉等引起胸锁乳突肌出血、机化、纤维变性 先天性或遗传因素致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在母体内已形成。
(二)病理:
病变区通常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或中段。 基本的病理改变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纤维 化挛缩。
适用于经非手术治疗后畸形仍继续发展, 其主弯角大于Cobb角40°~45°者。
10~12岁以上尽早进行手术。 脊柱融合 特殊矫正器械
外科学(第7版)配套课件 主编:龙明 王立义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外科学
外科学(第7版)配套课件
第五十六章 运动系统畸形
第五十六章 运动系统畸形
本章重点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斜颈 脊柱侧弯
学习目标 1.掌握: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的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的 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 3.了解: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的 定义、病因和分类。 4.具备对常见运动系统畸形的初步诊断和治疗的能力;能够对常见运动系统 畸形正确的进行非手术治疗。 5.能够与患方进行沟通,让患方了解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后, 取得患方的配合。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三、 先天性斜颈
(四)治疗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1. 非手术疗法 生后尽早进行。 包括局部热敷、按摩、手法纠正、头部固定。
2. 手术疗法 适用于1岁以上患者,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主要手术方式: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术后用头胸石膏固定头颈于矫枉过正位置3周。
第二节 脊柱侧弯
额状面脊柱呈一直线,各个棘突的连线,通 过臀沟垂直于地面。若脊柱的某一段偏离身体的 中线,向侧方弯曲,则称为脊柱侧弯。
第五十六章 运动系统畸形
运动系统畸形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类疾 病早期治疗简单,预后较好;后期诊断容易, 但增加了治疗难度,且预后较差;因此对运 动系统畸形关键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早期往往症状体征不够典型,需详细检 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能够对运动系统畸 形做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每个医师必备 的技能。
髋臼角大于30°
股骨头骨骺小,在髋臼方形的 外上方
股骨颈闭孔线(Shenton线) 断裂
关节四区划分法:沿两髋臼 外上缘各画一条与两髋臼中心的 连线的垂线。正常股骨头骨骺应 在内下象限。髋脱位时股骨头骨 骺向外上方移位,根据程度不同 可判断半脱位或脱位。
通过双侧髋臼软骨中心点连 一直线并加以延长,称Y线。再 从双侧髋臼软骨中心点向骨性髋 臼顶部外侧上缘最突出点连一条 线,此线称C线。C线与Y线的夹 角即为髋臼角。
障碍,出现气短、心悸、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等症状。
第二节 脊柱侧弯
2. 体检: 站立位检查可发现脊椎向一侧或双侧侧凸,伴发胸廓变形, 脊柱凸侧胸后壁隆起呈剃刀背样畸形,弯腰时最明显。 骨盆向脊柱凸侧倾斜。 少数侧弯畸形严重者,可有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甚至发生 不同程度的瘫痪。
第二节 脊柱侧弯
第二节 脊柱侧弯及滑囊,胫骨内旋进一加重。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二、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四)治疗
治疗越早越好,应在出生后即开始进行。 1. 非手术疗法
(1)1岁以内婴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法扳正, 固定于矫正位。
(2)1~3岁,分期手法矫正,石膏固定。 2. 手术疗法
主要用于非手术治疗畸形矫治不满意或复发病例和3 岁以上儿童未经矫治的病例。
2.手术疗法
适用于3岁以上患者(手法复位多不能成功)及3岁以下手法复位失败者 手术方式:
单纯切开复位 Salter截骨术(髂骨切骨术) 髋臼成形术 髋臼加盖术(髋臼造顶术、臼盖成形术) Charri骨盆截骨术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二、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一)概 述:
是一种常见畸形 男性多于女性 部分病例有家族史 可单独存在或可伴有其他畸形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三、 先天性斜颈
(三)临床表现:
生后数日或十数日,一侧胸锁乳突肌包块。 年龄稍大后,包块渐缩小变硬,半年左右消失,继而胸锁乳突
肌呈硬条索状。头颈向患侧偏斜,面部及下颌转向健侧。 随着生长发育,将出现面部不对称的畸形。患侧眼耳平面较对
侧低。患侧脸部扁短,健侧脸部长圆。两眼裂连线与嘴左、右 角连线不平行,其延长线相交于患侧。
第二节 脊柱侧弯
(一) 病因与分类
1. 特发性脊柱侧弯:最为常见。以青少年型最为多见。 2. 先天性脊柱侧弯:由于胎儿时期骨骼发育不良所致。 3. 肌肉神经性脊柱侧弯。 4.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 5. 姿势性或代偿性脊柱侧弯。 6. 其他:如儿童脓胸或胸廓成形术引起的胸源性脊柱侧弯、 一侧胸背部烧伤瘢痕挛缩引起的瘢痕性脊柱侧弯等。
原发性髋臼和股骨头发育不良及关节囊、韧带松弛 是其主要病理变化。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一、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三) 临床表现及诊断:
1.症状及体征:
初生婴儿的症状不明显。 细心观察可发现: 患侧肢体缩短。 两侧大腿内侧皮纹不对称,患侧皮纹加深增多。 患侧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 不能伸直。 患儿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 牵拉患侧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一、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一)概述: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一
种较常见的畸形。 •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约6∶1。 • 单侧较多,左侧比右侧多,双
侧患者也常见。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一、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二)病因及病理:
病因不明,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常有家族史。 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髋关节过度屈曲,也是形成脱 位的原因之一。
3. X线检查 包括摄站立位、卧位或牵引位时脊柱全长的正位、侧
位X线片,正位片应包括两侧肋骨和骨盆。 脊柱侧弯度数的测量常用Cobb角测量法,Cobb角越
大,表明其侧弯越严重。
第二节 脊柱侧弯
(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 适用于Cobb角在40°~45°以下畸形较轻和10岁以下儿童。 休息、减少负重和体操训练 支具疗法 2. 手术疗法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一、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2.临床检查:
Allis征 屈曲外展试验 Ortolani和Barlow试验 站立后内收肌紧张,外展受限 Trendelenburg试验
Trendelenburg试验
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
一、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3.影像检查
X线检查:
股骨颈内侧距中线较健侧远
一、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一、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一、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四)治疗:
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外展髋关节即可复位,首选Pavlik挽具固定 ,保持两髋外展位9~12个月 。 如局部软组织较僵硬,宜先用皮肤牵引2~3周。 若内收肌紧张,可先作内收肌切断术,然后在全麻下行手法复位,用蛙式 石膏固定 。
第二节 脊柱侧弯
(二) 病理
• 多发生在脊柱的胸段或胸腰段,且大多凸向右侧。 • 椎骨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椎体的楔形变、脊椎骨的旋转畸
形和凹侧椎弓根变短、窄。 • 椎体左右楔形变。 • 肋骨凸侧向后背部突出,严重者形成刀背状,导致胸廓
不对称。
第二节 脊柱侧弯
(三)临床表现:
1. 症状: 早期症状不明显,生长发育时期,侧凸畸形发展迅速。 往往在无意中发现脊柱或胸廓畸形。 病程长久,可自觉腰背酸胀不适,容易疲劳。 畸形严重者,可继发胸廓畸形,引起胸、腹腔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