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角度分析丁尼生的诗歌_鹰_付玲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域文苑
2010.12
·47·从文体学角度分析丁尼生的诗歌《鹰》
付玲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青岛 266555)
摘 要:《鹰》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桂冠诗人阿弗瑞德·丁尼生所写的。以往对这首诗歌的研究分析多注重对其韵律进行解读,让读者对这首诗有更好的理解,但是这些解读都不够详尽,无法使读者对这首诗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在此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以文体学的知识为基础,对这首诗的韵律、修辞、意象三个方面的文体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产生的文体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从而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特色以及内涵意义,感受诗歌本身的美学效果,以期达到对诗人寄托在诗歌之上的情感有更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文体学 韵律 意象 修辞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The Stylistic Analysis of Tennyson’s Eagle
FU Ling-l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Shandong • Qingdao 266555) Abstract: The eagle is written by Alfred Tennyson, a laureate poet in English Victorian period.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 and base on the stylistic knowledge. We will have an analysis on the feature and the effect of the stylistics on the sound, figure of speech and imagery of this poem. This new perspective aims to let the reader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e reader will not only have a better impression of the poem itself, including the features, the meaning and the aesthetic effect, but also have a profound and true understanding of the affection that the poet implied in the poem.
Key words: Stylistic; Sound; Imagery; Figure of speech
一、引言
艾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是继华兹华斯之后被封为桂冠诗人的。这首短小精悍的诗是诗人为悼念亡友亚瑟•哈勒姆而作的。哈勒姆是丁尼生在剑桥大学的同学,也是其妹妹的未婚夫。他们互谈人生,交流对诗歌的看法,感情很深,后来他在去维也纳的途中不幸亡故。这对丁尼生的打击很大,丁尼生长期怀念他,并于1850年发表了长篇挽歌《悼念》。他将所有的思念和感情倾注于《鹰》这部作品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赋予勇敢而坚强的雄鹰以朋友化身的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学识及高风亮节的欣赏以及对亡友的哀悼。本诗描绘的是一副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状物图。诗人以粗犷的线条勾勒出一副雄鹰盘踞岩的画面。短短的6行诗分成两节,在第一节中,诗人描绘了静态画面,雄鹰铁钩般的利爪紧紧抓住悬崖,蓄势待发,而背景则是一望无际的碧空红日、蔚蓝的大海和寂静的大地;而第二小节则呈现出动态的画面,首先我们看到海面开始腾跃细浪,富有动感的背景似乎预示着作为画面主角的鹰也将随时展翅高飞,搏击长空。在诗歌的最后一行,诗人用雷鸣电闪的形象来展现雄鹰降落的神速,这一写法可谓声像并茂,使读者看到“鹏举九万里”的壮观场面,同时也听到伴随雄鹰展翅飞翔的雄壮乐声。
二、韵律层面的文体学特征
诗歌是一种用韵律语言富有想象地表达对世界、对自身、对世界和自身之间关系的强烈感受的文学样式。这首诗的韵律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明快,音乐感强,极好地体现了丁尼生在音韵处理方面达到的炉火纯青的程度。格律指诗歌中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排列组合模式。它的基本单位是音步。本诗采用的是四步抑扬格,每行四个音步,先抑后扬,先强后弱,由不确定到确定,读来铿锵有力,一气呵成。诗中第一行一共七个单词,但/k/这个音就出现了四次;/g/、/p/和/t/也分别出现一次,爆破音的发音短促而且有爆发力,气流式冲出阻碍而发出音,这些音的使用充分体现了鹰的力量和威猛。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听觉冲击。clasps,crag和crooked 为押头韵,/k/的发音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鹰的勃勃生机和阳刚之气。诗歌的第二节为典范,第一行中长元音为主导,/i:/出现两次,/□:/出现一次,长元音在发音时要拖长,此处显现了大海的广阔无边以及海水慢慢蠕动的生动形象;每行均以长元音/□:/结尾,袅袅的尾音令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蓝天碧海的意境中去感受雄鹰傲然不群的王者之势。另外,爆破音/d/让人联想到气流,风遇到阻挡物发出的“啪啪啪”的声音,/s/代表风声,而/dz/音表示风在吹打着山岩,又欲意将鹰从山上席卷而去,而就在恶劣、危险的环境中,“他(he)”牢牢站立,巍然不动,傲然于危险、孤独和死寂之上,因次鹰在这里象征了一种稳定而更强大的力量。这首诗基本上是从快和短到长再到快和短。整首诗的基调是从开始的高亢激昂转变成低沉从容。这正象征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作者简介:付玲玲(1987.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教学法。
异域文苑
·48· 2010.12 生活需要不断进取和拼搏。
三、意象层面的文体学特征 本诗看似一首纯粹的景物描写诗,然而丁尼生的诗歌一向以寓情于景的特点著称,因此,此诗寄托着诗人更深层次的思
考和追求。而表现这种思考和追求的手段,即是意象。意象是
诗歌的灵魂,指运用描述性语言对官能感受进行的再创造。诗人借助意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段绘制生动的语言图画,诗歌的意义由意象而生。
烈日当空,太阳傲然于空,太阳的意象是永恒的真理,诗中雄鹰“closed to the sun ”隐射了诗人对真理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广阔粗犷的绵延山脉寂寥而空旷,此意象为心灵的孤寂。蔚蓝的大海徐徐蠕动,亦如芸芸众生。碧空红日,蓝海灰山,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让读者展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脑海中建构一幅幅属于自己的意象之图,体验想象意象之美。
整首诗中最具表现力的意象是鹰。这也是最具争议性的无
法确切定义的意象。究竟是单纯的指示挚友哈勒姆还是暗含诗
人自身,亦或两者兼有之?这就需要我们诠释诗背后的意义。 诗人把eagle 比作好友哈勒姆,鹰凝聚着丁尼生对挚友的深深哀悼。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书雄鹰的桀骜不驯,威猛刚烈,喜欢身处僻静,独自追求真理。执着真理的特点与亡友哈勒姆有着显而易见的相似之处。本诗的背景是高远的天空和辽阔的海洋。或许,诗人正是希望通过天空和海洋的空间位置的巨大差异来展示品格高洁的哈勒姆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间的鲜明差异,以此来表明他对好友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忽略诗人及其当时的生活背景。本诗发表于1851年,此时的丁尼生已经摆脱了早年在文学创作上备受攻击的窘境,声名大振,荣获“桂冠诗人”的称号。根据《圣经•旧约》中《诗篇》部分有关鹰的描述,鹰每隔10年就要飞
入火焰,跳入大海,脱去羽毛,获得新生。这些戏剧性的经历和凤凰涅槃般获得新生的鹰有着不尽相似之处,因此,我们似乎也有理由认为,诗人有可能假借鹰的形象来折射其当时的感受。此外,鹰本身也象征着一种自由,无拘无束。这或许也体现了诗人与亡友共同为寻求自由而执着如一、不受世俗以及世界的束缚的状态。短短的断章却赋予读者如此色彩斑斓、意境深远、丰富的联想,这正是桂冠诗人丁尼生的不同反响之处。 四、修辞层面的文体学特征
诗歌创作往往遵循着一种常规,偏离语言使用的常规即是
变异(deviation )。变异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变异的目的
在于造成一种“突出”(foregrounding ),所谓突出就是不寻常,
不落俗套,引人注目。而修辞则是这种语言突出的一种表现形
式。因为诗歌用词较少,所以理解诗歌并不能单单只知其语音
词句意义,更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段理解它的语义意义。《鹰》这
首诗中的突出用法可谓丰富多彩。
(一)夸张
夸张是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即采用“言
过其实”的说法。诗的第二句中Close to the sun 就属于夸张。
试想鹰接近太阳,实属凡事。用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大修辞是为
了突出鹰的力量宏大无边,将鹰的铮铮之势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警悟或启发,并展开无边的联想。再如,
诗的最后一句like a thunderbolt ,既是明喻,又属夸张。用夸张的手法把鹰搏击长空后的下视俯冲夸大成像一束雷电疾驰而
过。以小见大,让人想象到其亡友的高贵品质与超凡脱俗。
(二)拟人 所谓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做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拟人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诗从开始就以男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他”贯通
整首诗,将鹰的爪子比作人的手,坚定有力地定于寂寞的山之巅。然而诗人为何用男性he 来寓意鹰,而不是用女性第三人称she ?众所周知,女性的特点是柔美、温顺,不足以表现出鹰的桀骜不驯和刚强有力。而用男性来表现鹰的威猛、坚毅与不屈不挠能够让读者有较强的认同感。这种拟人可以让读者充分体会到男性的刚强与女性的柔美之间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从更深层次来讲,鹰
同时也象征着整个人类,对恒久真理的执着追求。 (三)双关语 双关语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异义或一词多义现象使一句话产生两层不同的意思,导致“一语双关”
。此诗中的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 中的“falls ”是最具代表性的典范。对于这个
“falls ”
,落下,我们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鹰搏击长空后的戛然而止,突然坠落如雷闪电鸣,惊天动地。这不禁使人想到其亡友的不幸命运,正值当年,如日中天却意外身亡,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惋惜和哀思。然而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种落下是鹰在威武凌烈地翱翔于长空后的疾驰而下,短暂休憩。因为此时
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他被维多利亚女王封为“桂冠诗人”。之前的饱经非难与不幸坎坷转变成现在的一举成名。
这种苦难的落下、消失是踏上幸福闲适的一个转折,由此,苦难落幕,幸福开启。 五、结论 这首短小精悍的小诗,仅仅六句,却展现了一幅气势恢宏、个性鲜明的高山雄鹰的意境。在此从韵律、意象及修辞这三方面的文体学层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读者平中见奇,体会此诗美妙的节奏感,雄浑的气魄,优美的文辞声韵,感受深邃的意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期更好地理解诗人对亡友哈拉姆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诠释诗人本人的高贵气质。
参考文献: [1] 丁延森.英国文学选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宗英.英美诗歌名篇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林莺.<鹰>的风格[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120-121. [4] 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6] 万利华.丁尼生<鹰>诗的音乐性剖析[J].云梦学刊. 2002(2):116-117. [7] 杨晓丽.鹰之歌——解读休斯与丁尼生诗歌中鹰意象之不同[J].外国文学.2010(9):99-101. [8] 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琰 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