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报告-铜绿假单胞菌

合集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

3. 结果报告
根据蓝色或绿色菌落的计数和确证性试验的
结果,计算每250mL水样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数 量,结果以CFU/250mL计。 生融合而可能影响计数的精确度。
受到严重污染或培养时间过长时,菌落会产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阳性对照菌株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阴性对照菌株

平铺时应避免在滤膜和培养基之间夹留着气泡。
2.2.3 检验程序
结果观察:

所有显蓝色或绿色(绿脓色素)的菌落,初步判定 为铜绿假单胞菌。 所有发荧光不产绿脓色素疑似铜绿假单胞菌菌落, 进行乙酰胺肉汤确证性试验。


将其它所有红褐色不发荧光的菌落进行氧化酶测试、 乙酰胺肉汤、金氏B培养基确证性试验。

1.1 生物学特性

无特殊营养要求,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 好,琼脂通常会被染成蓝绿色或黄绿色。 该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为灰绿色或蓝绿色菌落, 并形成透明溶血环。 在营养肉汤中呈混浊生长,液面可长出菌膜,菌液 上层为蓝绿色。


1.1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1)氧化酶阳性; 2)液化明胶; 3)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4)吲哚阴性; 5)绿脓菌素试验阳性; 6)其它生化试验(糖利用试验、脱羧酶试验等等)。

-P:呈蓝/绿色的菌落数(所有证实为铜绿假单胞 菌的菌落)。 -F: 显荧光的菌落数。 -R: 呈红褐色的菌落数。 -nF:进行产氨测试的显荧光菌落数。 -CF:产氨阳性的显荧光菌落数。 -nR:进行产氨、氧化酶、金氏B培养基上显荧光测 试的红褐色菌落数。 -CR:产氨、氧化酶、金氏B培养基上显荧光测试均 呈阳性的红褐色菌落数。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
抗生素作用靶点在微生物生长与存活中起 重要作用。很多抗生素就是通过作用于这 些作用靶点干扰细菌的生长来发挥抗菌活 性。如:拓扑异构酶Ⅱ 性。如:拓扑异构酶Ⅱ、Ⅳ是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点。氟喹诺酮类药物 通过形成DNA2拓扑异构酶2 通过形成DNA2拓扑异构酶2氟喹诺酮类药 物三元复合物,阻止DNA拓扑异构变化, 物三元复合物,阻止DNA拓扑异构变化,妨碍 细菌DNA复制、转录, 细菌DNA复制、转录,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
在探讨医院感染性肺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 菌 感染的危险因素 的研究中发现,感染前 住院时间、入住ICU 住院时间、入住ICU 、APACHE Ⅱ评分、 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 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包括尿管、胃管、 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和使用抗菌药物数量与PA 吸痰和使用抗菌药物数量与PA 感染有关
青霉素结合蛋白( 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2B inding2p roteins, PB2Ps)是位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一些膜蛋白, PB2Ps)是位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一些膜蛋白,是β内酰胺 类抗生素的专一性作用靶点, 类抗生素的专一性作用靶点,最初因为能与青霉素共价结 合而得名。PBPs是参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酶, 合而得名。PBPs是参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酶, 包括转肽酶、羧肽酶和内肽酶。它的正常存在是细菌保持 正常形态及功能的必需条件。β 正常形态及功能的必需条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正是通过 与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引起细菌细胞死 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引起细菌细胞死 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22 ] 。当细胞膜上的PBPs数量减 。当细胞膜上的PBPs数量减 少,或者PBPs的结构改变或产生一种新的PBPs,使其与β内 或者PBPs的结构改变或产生一种新的PBPs,使其与β 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明显降低, 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明显降低,就会产生耐药。这种机 制与β内酰胺酶能发生协同效应,引起细菌对β 制与β内酰胺酶能发生协同效应,引起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 生素的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耐受力很强的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都有可能成为病原菌,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十分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形态学观察是最为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来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青绿色凝块状菌落,通常呈金黄色至淡黄色,具有辛辣气味。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也是菌种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利用氧化物作为唯一氧化剂和膜脂组成特殊等。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溶血素、胞外聚合物酶、脂肪酶等多种外源酶,可以降解寡糖、脂质等物质。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成为现代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可以对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比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又有足够的变异性,能够帮助界定种和属的分类关系。

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菌种鉴定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菌落:铜绿假单胞菌菌落为青绿色,有金黄色至淡黄色的边缘。

需避免选择其他青绿假单胞菌属菌种带来的干扰。

2. 确认生理生化特性: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物利用情况、酶产生等,可以通过专门的生化试验进行验证。

3. 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菌种的归属,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加深对菌种的认识。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准确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医学、环境等研究工作,为防治相关感染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铜绿假单胞菌-kxx

铜绿假单胞菌-kxx
嗜麦芽革兰染色镜下形态
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特性 血平:圆形 光滑 不透明 不溶血 氨气味 普平:淡黄色菌落
35℃ 18-24h
嗜麦芽在普平上生长24h
圆形 中等大 淡黄色 不透明
Mac上可分解乳糖,但表现为乳糖不发酵菌落(24h)
Mac上乳糖不发酵菌落(48h)
圆形光滑 淡黄色、 中等大小
恶臭假单胞菌(P. putida,Pp)鉴定特征
革兰阴性杆菌,极端丛鞭毛 专性需氧,麦康凯生长,产青脓素(荧光素)不产
绿脓素,陈旧培养物有腥臭味。 最适生长温度25~30℃,4℃和42℃均不生长。 氧化酶(+),氧化分解葡萄糖、果糖等 精氨酸双水解酶(+),不液化明胶 硝酸盐还原(-),乙酰胺水解(-)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牵头成立 的“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成立于2004年10 月
涉及北京、 上海、杭州、广州、武汉、重庆等6个 城市的8所三级甲等 医院(教学医院) •
2006年发展到12家(2所儿童医院,以及新疆和甘 肃的2 所)
• 2009年发展到14家(昆明和安徽的2所) 按统一 方法(K-B法)、标准化的材料进行动态性耐药性 监测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nonfermentative bacilli, NFB)
概念区分
不发酵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命名 仅是具有某些共同形态结构和生化特征
的一些细菌统称
概述
不发酵菌概念关键点
不发酵葡萄糖 多为专性需氧菌 革兰阴性杆菌
不发酵菌共性
不发酵葡萄糖(氧化利用或不利用) 氧化酶阳性(除嗜麦芽和不动杆菌) 动力阳性(除不动杆菌和莫拉菌)
1. 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超过革兰氏阴性杆 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首先,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
脂培养基上形成青绿色的菌落,有时带有金属光泽。

在显微镜下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呈不规则的短杆状或杆状细胞,有单个或成对存在。

其次,可以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通常对氧
气需求较高,是一种好氧或微好氧菌。

它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
进行生长,并且在一些生化反应测试中表现出特有的酶活性,如氧
化酶和嗜烟酸酶等。

另外,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以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

通过PCR扩增和16S rRNA基因测序,可以准确地确定菌株的物种和亚种。

此外,对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还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生
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药敏试验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和检测,以确保准确鉴定该菌种。

最新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铜绿假单胞菌与疮口分泌物-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铜绿假单胞菌与疮口分泌物-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一、概 述4
识别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主要应从六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①现在与过去比:即某个人现在的 精神状况与他过去的精神状况进行 比较。
②本人与他人比:即言行举止、活 动表现与周围人是否有很大的不同。
一、概 述5
③是否符合当地的习俗和规范:一 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习俗规范,一 个地方也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 装束服饰的大众化,言行举止的规 范化往往是精神正常的表现之一。 反之,往往会被认为是不正常。
11
非发酵细菌生化鉴定编码表
1
2
3
4
O-F试验 厌氧 需氧
拘 氧橼 化酸 酶盐
麦 芽 糖
精 氨 酸 酶
精 对
甘 露 醇
木 糖



还 原

DNA
乙 酰 氨 酶
原来 颜色
淡绿
淡绿
无色 淡绿
淡绿
黄 黄色 色
淡 绿
淡 绿
无 色
绿 色
黄 色
阳性 颜色
黄色
黄色
紫色
蓝色 黄色 红色
黄 色
黄 色
黄红灰红 色色白色
发酵乳糖细菌的菌落是半透明,淡紫红色,分解乳 糖的细菌是大而浑浊的蓝色菌落 )
3
目的要求
❖ 掌握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特征、主要微生 物特性及鉴定方法。
器材和试剂
❖ 1、标本:疮口分泌物标本 ❖ 2、菌种:铜绿假单胞菌 ❖ 3、培养基: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克氏
双糖斜面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非发酵 菌微量生化管等。
的形象称为表象
映象: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外界客观事
物在脑中出现的成像称为映象
二、感知觉及其障碍3

绿脓杆菌实验报告(3篇)

绿脓杆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

3. 熟悉绿脓杆菌的生化特性。

二、实验原理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水和植物表面。

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烧伤感染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绿脓杆菌,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生化实验,以鉴定绿脓杆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样品: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

(2)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伊红美蓝琼脂、葡萄糖发酵管等。

(3)试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接种环、无菌移液器、无菌棉签等。

2. 实验仪器(1)显微镜(2)恒温培养箱(3)高压蒸汽灭菌器(4)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方法1. 绿脓杆菌的分离(1)将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样品采集后,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2)取适量稀释液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进行涂布培养。

(3)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1)观察菌落特征: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显微镜观察:取少量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

3. 绿脓杆菌的生化实验(1)葡萄糖发酵实验:将适量菌液接种于葡萄糖发酵管,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2)伊红美蓝琼脂实验:将适量菌液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观察菌落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脓杆菌的分离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绿色菌落生长,经涂布培养后,菌落形态一致,表明已分离得到绿脓杆菌。

2. 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1)菌落特征: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革兰氏染色:细菌呈革兰氏阴性,呈长棒形,两端钝圆。

3. 绿脓杆菌的生化实验(1)葡萄糖发酵实验:接种后,发酵管内产生气泡,表明绿脓杆菌能发酵葡萄糖。

(2)伊红美蓝琼脂实验:接种后,菌落呈黑色,周围有绿色晕圈,表明绿脓杆菌具有氧化酶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机制铜绿假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它对健康的机体几乎不会引起感染,但是对免疫受损的机体可以引起严重的感染,免疫受损的机体包括囊性纤维化患者,癌症病人,艾滋病毒感染者,严重烧伤病人[1] 。

由于传统的抗生素治疗,使铜绿假单胞菌对许多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它可以产生各种灭活酶或修饰酶, 如内酰胺酶等; 菌体蛋白结构和功能改变逃避抗菌药物作用; 膜屏障与主动排外; 形成生物保护膜等[4] ,来抵制抗生素的作用。

这也是在临床上很棘手的问题,使铜绿假单胞菌不仅成为难以治疗的病原菌,也使其成为众多研究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对象。

首先来了解一下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常见的感染和疾病。

1、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常见的感染和疾病在临床上发现呼吸科和烧伤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和检出率较高。

1.1 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性肺炎它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医院获得性肺炎(C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气管镜相关性肺炎,囊性纤维变性(CF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以感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由于其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 支气管清除能力减弱, 故能引起多种细菌的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COPD病人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

铜绿假单胞菌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的致病菌[10] , Laura的研究证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COP爾人的慢性感染[11]。

医院获得性肺炎( CAP) 铜绿假单胞菌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不常见,但在医院获得性肺炎(CAP中较常见的病原菌之一[2]。

CAP是COPD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关于COPD患者合并CAP 方面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同时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菌变迁和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等原因, 其致病菌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6] 。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导致多种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患者,如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或者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验并识别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并提供一个标准的检验方案,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铜绿假单胞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1 样本采集从患者身上采集适当的样品,如各种体液(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或病灶分泌物。

确保样本获取的无菌操作,以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1.2 检验材料准备准备必要的检验材料,包括培养基(如MacConkey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等)、培养皿、菌液吸管、无菌显微镜玻片、无菌移液器等。

一、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2.1 培养方法将适量的样品分别接种于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上。

通常情况下,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可以用于初步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将培养皿置于适当的温度下(通常在35-37摄氏度),保持培养皿适当湿润。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杂菌的干扰,定期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2.2 生理生化试验经过初步培养,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试验来确认菌种的鉴定。

例如,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氧化酶试验、羟基苯丙酮酸酶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菌株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

2.3 PCR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来检测铜绿假单胞菌。

通过选择合适的引物和扩增条件,可以从样品中扩增出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的基因片段。

通过检测PCR反应产物,可以确认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

2.4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十分必要。

通过将不同的抗生素添加到含有菌落的培养皿中,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及抗生素对菌落的抑制作用,可以确定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谱。

铜绿假单胞杆菌使用说明

铜绿假单胞杆菌使用说明

铜绿假单胞杆菌编号 名称北京华越洋生物NRR00370 铜绿假单胞杆菌基本信息:名称:铜绿假单胞杆菌规格:300ul甘油菌储存温度:-­‐80℃基因组:铜绿假单胞杆菌简介: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是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

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

铜绿假单胞菌为专性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pyocynin)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pyoverdin)等。

在血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

该菌含有O抗原(菌体抗原)以及H抗原(鞭毛抗原)。

O抗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其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是脂多糖,有特异性。

O抗原可用以分型。

操作说明:1,本品包含一份甘油菌,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

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2,为保证菌种纯正,避免其它细菌污染,尽量先划平板,然后再挑单克隆菌落进行后续操作。

冷冻管开封:用浸过75%酒精的脱脂棉严格消毒冷冻管盖。

菌株复溶:无菌环境中旋开装有复溶液的滴瓶盖,吸取1ml 左右复溶液,加入到冷冻管中。

轻轻振荡,使冻干菌株溶解呈悬浮状。

菌株复壮: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转移到复溶液滴瓶中。

做好标识,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细菌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24-­‐48h,真菌在23-­‐28℃培养箱中培养24-­‐72h (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菌株传代:将得到的菌株的新鲜培养物转接到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中(尽量增大接种量:如用无菌吸管吸取≥50μl 新鲜培养物至固体培养基,边移动边缓慢释放),适宜温度下培养,用以菌株的保藏、传代及制备工作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

发酵型
氧化型
产碱型
分离培养
• 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对有正 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或采自环境 中的标本应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麦 康凯琼脂培养基(MAC);对无正 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如血液、脑 脊液、穿刺液等可接种普通或血琼 脂培养基。
•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24h可 以见到扁平、湿润的菌落,该菌所 产生的带荧光的水溶性青脓素与绿 脓素相结合将使得培养基呈亮绿色; 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以见到在 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呈金属 光泽;如果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则呈 浑浊状生长,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落, 而在培养基底部细菌的生长不良。
绿或灰绿 有溶血环 • MACc平:微小无光泽半透明 48h后菌落 呈棕色
鉴定
• 初步鉴定 菌体形态 菌落特征 产色素 气味 氧化酶 • 最终鉴定 非发酵菌生化鉴定系统 API-NE试条
• 细菌耐药机制
–外膜通透性降低 –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主动外排系统将抗生素泵出胞外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膜孔蛋白突变 –生物膜屏障作用
• 绿脓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培养基成分:
• • • • •
胆盐乳糖培养基(BL)
胨 20. 0g 磷酸二氢钾 1.3g 乳糖 5. 0g 牛胆盐 2.0g 氯化钠 5.0g (或去氧胆酸钠) (0.5g) 磷酸氢二钾 4. 0g 水 1000ml 除乳糖、牛胆盐或去氧胆酸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 解,调节P H值使灭菌后为7 . 4 ± 0 . 2,煮沸,滤清,加入 乳糖、牛胆盐或去氧胆酸钠,分装,灭菌。
培养基成分:
PDP斜面,是否有色素,有, 用氯仿3-5ml萃取,用无菌 玻璃棒搅碎培养基、混匀, 色素完全在氯仿层。吸管 把氯仿层移到另一试管, 加入盐酸1M1ml,静置后, 盐酸出现粉红为阳性,无 粉红为阴性,阴性斜面培 养1-2天再重新做一遍。如 果仍是阴性。做下一步试 验。 绿脓菌素从有机相转到酸性 水相中会由蓝绿色变为粉 红色。

菌种显微显微镜的形态特征

菌种显微显微镜的形态特征

菌种的确认显微镜的形态特征
1.铜绿假单胞菌:G-为红色的杆菌、直或微弯、较细长、散在排列、无芽胞、有荚膜、单端有1~3根鞭毛。

2.生孢梭菌:G+粗大芽胞杆菌、但在陈旧培养物中菌体革兰染色为阴性,芽胞正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军体中央或近端,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3.大肠埃希菌:G-直短杆状杆菌、无芽胞、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有菌毛。

4.金黄色葡萄球菌:G+球菌、呈单个、成双、短链或排列呈葡萄串样,无鞭毛、芽胞。

5.沙门菌:G-直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多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有菌毛。

6.枯草芽孢杆菌: G+直杆菌、多呈链状排列,有鞭毛、有芽胞,位于菌体中心或次极端,不小于菌体。

7.白色念珠菌:G+、圆形或卵圆形、着色不均匀、在玉米培养基中可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8.黑曲霉:单层和双层瓶梗、孢子头球形放射状、褐至黑色、孢子梗无色至褐色。

备注:革兰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铜绿假单胞菌简介

铜绿假单胞菌简介

铜绿假单胞菌简介1 基本简介 铜绿假单胞菌的学名是Pseudomonas aeruginosa,当中的Pseudomonas是由希腊语的pseudo及monas所组成,意即虚假的单元,是早期微⽣物学⽤作描述病菌的。

⽽Aeruginosa则是铜绿(即铜与空⽓中的氧⽓、⼆氧化碳和⽔等物质反应产⽣的物质,⼜称铜锈。

化学式Cu2(OH)2CO3),正好表达了这种细菌所产⽣的青⾊⾊素。

绿脓素(pyocynin)的⽣物合成是以群体效应来调控,就像充满囊肿性纤维化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的⽣物膜⼀样。

2 病因 (⼀)发病原因 [1]假单胞菌属根据其RNA/DNA的同源性可分为五个主要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其代表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平板上能产⽣蓝绿⾊绿脓素,感染伤⼝时形成绿⾊脓液。

本菌为⽆荚膜、⽆芽孢、能运动的⾰兰阴性菌,形态不⼀,成对排列或短链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长温度为37℃,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时仍能⽣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鉴别,本菌⽣长对营养要求不⾼。

菌体O抗原有两种成分,⼀为内毒素蛋⽩(OPE),是⼀种保护性抗原,另⼀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根据其结构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2个⾎清型,此外还可利⽤噬菌体或铜绿假单胞菌素分型。

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 1h才被杀灭。

此外,临床常见的假单胞菌属细菌还有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等。

(⼆)发病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产物有致病性,其内毒素是引起脓毒综合征或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键因⼦,不过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内毒素的含量较低,故在发病上的作⽤要⼩于肠杆菌科细菌。

其分泌的外毒素A(ExoA)是最重要的致病、致死性物质,进⼊敏感细胞后被活化⽽发挥毒性作⽤,使哺乳动物的蛋⽩合成受阻并引起组织坏死,造成局部或全⾝疾病过程。

菌种报告-铜绿假单胞菌[最新]

菌种报告-铜绿假单胞菌[最新]

菌种报告—铜绿假单胞菌一、铜绿假单胞菌简介①、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属假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胞,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能运动。

②、本菌为专性需氧菌,代时35min,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

用营养肉汤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

二、使用注意事项①、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铜绿假单胞菌属于三类,BSL-2。

②、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

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

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③、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在阳性室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121℃,30min湿热蒸汽灭菌。

实验结束后,用0.1%的新洁尔灭擦拭台面,照紫外消毒。

菌种保存方案—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1、实验材料:器具:-80℃冰箱,2~8℃冰箱,试管,电动助吸器,锥形瓶,恒温培养摇床,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冷冻管,振荡器,棉塞试剂:冻干菌种,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无菌甘油,生理盐水,营养琼脂平板2、实验步骤:2.1 菌种复苏和复壮(营养肉汤培养基)2.1.1 将干菌种(0代)按上述步骤转移到装有100ml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苏(第1代),35℃摇床恒温培养18小时。

2.1.2 取上述18小时后培养物1ml,接种到装有100ml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壮(第2代),35℃恒温摇床培养18小时。

2.2 稀释倍数探索2.2.1 取1ml新鲜培养物加入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得10-1管,依次稀释至10-9。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常见于水和土壤中。

它可以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等。

准确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感染至关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主要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方法。

1. 形态学特征鉴定我们可以通过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学特征来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呈不规则的、细长的、呈青绿色的菌落,有时呈褐色或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细长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但仅凭形态学特征鉴定并不够准确,因为有些细菌形态相似,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理学和生化学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不发酵葡萄糖,产生氧化酶和嫌氧酶。

在进行生理学鉴定时,可以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系统(API 系统)或者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他生理生化特征,可以更准确地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些特殊的生化学特征,如产生金属蛋白酶、松香酸酶和氢氰酸等。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生化学测试来确定。

铜绿假单胞菌还对氧化还原反应有特殊的反应,可以利用氧化还原试剂来进行鉴定。

4.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扩增和16S rRNA测序已成为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扩增细菌DNA中的特定基因片段,再通过测序比对16S rRNA序列,可以准确识别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来确定。

只有准确鉴定了菌种,才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二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中。

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测定

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测定

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3部分:铜绿假单胞菌测定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健用品中微生物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经营的保健用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属于假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能产生绿脓菌素。

此外还能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42 ℃±1 ℃条件下能生长。

4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

实验用水符合GB/T 6682中二级水的要求。

4.1 灭菌生理盐水:详见附录A.1。

4.2 灭菌液体石蜡:详见附录A.2。

4.3 灭菌吐温-80:详见附录A.3。

4.4 SCDLP:详见附录A.4。

4.5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详见附录A.5。

4.6 乙酰胺:详见附录A.6。

4.7 革兰氏染液:详见附录A.7。

4.8 绿脓菌素测定培养基:详见附录A.8。

4.9 硝酸盐蛋白胨水:详见附录A.9。

4.10 明胶液化培养基:详见附录A.10。

5 仪器和设备5.1 天平:感量0.1 g。

5.2 灭菌刻度吸管:10 mL、5 mL、1 mL。

5.3 高压灭菌器。

5.4 量筒:100 mL、200 mL、2000 mL。

5.5 恒温水浴箱或隔水式恒温箱:44.5 ℃±0.5 ℃。

5.6 无菌锥形瓶:100 mL、200 mL、250 mL、2000 mL。

实验五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实验五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实验五分枝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
WENKU DESIGN
WENKU Dபைடு நூலகம்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实验目的 • 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简介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 结论和总结
等原因。
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解释,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态习性和致病性。 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此外,该 菌还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枝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的生态习性和致病性,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其传播和感染。
分类
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 胞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
特点
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多种抗生素 不敏感,容易产生抗药性变异。
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生长条件
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 对干燥、阳光和常用消毒 剂抵抗力较弱。
繁殖方式
通过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繁殖速度较慢。
抗原结构
具有O抗原和K抗原,其中 K抗原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报告—铜绿假单胞菌
一、铜绿假单胞菌简介
①、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属假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胞,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能运动。

②、本菌为专性需氧菌,代时35min,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

用营养肉汤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

二、使用注意事项
①、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铜绿假单胞菌属于三类,BSL-2。

②、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

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

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③、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在阳性室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121℃,30min湿热蒸汽灭菌。

实验结束后,用0.1%的新洁尔灭擦拭台面,照紫外消毒。

菌种保存方案—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
1、实验材料:
器具:-80℃冰箱,2~8℃冰箱,试管,电动助吸器,锥形瓶,恒温培养摇床,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冷冻管,振荡器,棉塞
试剂:冻干菌种,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无菌甘油,生理盐水,营养琼脂平板
2、实验步骤:
2.1 菌种复苏和复壮(营养肉汤培养基)
2.1.1 将干菌种(0代)按上述步骤转移到装有100ml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苏(第1代),35℃摇床恒温培养18小时。

2.1.2 取上述18小时后培养物1ml,接种到装有100ml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壮(第2代),35℃恒温摇床培养18小时。

2.2 稀释倍数探索
2.2.1 取1ml新鲜培养物加入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得10-1管,依次稀释至
10-9。

2.2.2 取10-5~10-9梯度稀释菌液,1ml涂布营养琼脂平板,各做3个平行。

涂布结束后置于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天。

同时锥形瓶中第2代菌悬液置于2~8℃冰箱保存。

2.2.3 培养结束后计数,计算菌液初始浓度。

2.3 菌种保存
2.3.1 从冰箱中取出菌悬液,根据菌液初始浓度,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00CFU/ml。

2.3.2 取稀释后菌液加无菌甘油使终浓度为15%,菌液浓度为200CFU/ml。

分装至冷冻保存管1ml/管。

2.3.3 分装好的冷冻管,置于-80℃冰箱冻存。

同时取3支分别涂布营养琼脂平板,置于32℃培养3天计数,以验证冻存效果。

2.3.4 使用时取出冻存管,室温自然解冻,接种至培养基培养(第3代)。

2.3.5 每季度取3支菌悬液解冻涂布营养琼脂平板,培养计数以验证冻存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