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ord制作贺卡__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用word制作贺卡》是在学生掌握WORD基本操作工具后,对图片、艺术字及文本框的进一步的学习。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学会设置艺术字格式,并能运用“文本框”的方法在图片中插入文字。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在制作、修改、完善贺卡的过程中掌握WORD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悟亲情,学会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的教学重点是:插入图片、调整图片,运用“文本框”的方法在图片中插入文字。教学难点是:图片格式的设置。其中设置版式是学生比较难弄清的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作品评价教育法等教法组织教学。这些教法,我将在教学各环节中具体阐述。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创新”。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好奇心强,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有了操作计算机的一般水平和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文字录入和鼠标操作,对WORD2003的操作环境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具有创意的任务。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准备

上课前,我做好下列准备:

1、检查微机室音箱、教师机,学生机,保证每台微机都能登录局域网。

2、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将课堂中学生所需的图片素材、文字素材、自制操作参考课件等文件传至学生机。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五个流程:

1、创设情境,温情导入

2、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3、明确任务,分组创作

4、作品欣赏,交流评价

5、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下面我具体说说各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温情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回答我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今天多少号吗?(生回答)

从你上学到现在,你还记得以前教过你们的老师吗?你们对老师有感恩的心吗?

是的,感恩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在今天的信息课中,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运用word制作一张感恩贺卡(在屏幕中出示课题)

然后,欣赏几张贺卡,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目标范例,让学生了解贺卡格式,让学生学会老师表达爱。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我设计了这第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首先我出示一组贺卡,让学生观察分析:这张贺卡由哪几部分构成?学生就会回答:由背景、图片、文字三部分构成。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贺卡制作步骤。并对每个任务我采取了教师通过知识提示,使学生在任务下自主探究与实践,老师适时地指导与评价。

第一步,贺卡的大小(页面的设置)

先让学生打开WORD软件,找到页面设置,尝试练习,并出示自学任务:你能裁出贺卡的大小吗?提示学生理解课件的内容。教师利用教师机演示。

第二步,贺卡的背景(插入图片)

提问,同学回答,弄清图片用“插入”菜单中的“图片”,“来自文件”或者“剪贴画”。出示自学任务:如果想让图片为合适大小,你会操作吗?

第三步,插入文字(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

文字如何“写”上去呢?我提示:试试“文本框”工具。出示自学任务:你会设置文本框格式吗?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学生存在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课件的阅读,同学之间的帮助,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新知。通过贺卡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设问启发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依次完成的子任务。通过问题的求解,完成了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体系的建构,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的尝试中获得新知。

第三个环节:明确任务,分组创作

首先布置任务:让学生两人一组,限定10分钟时间,运用学会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老师教师节快乐的贺卡》,要求图文并茂。并把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下来,在最后展示作品的同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接着我出示图片素材所在位置。带动气氛,学生开始分组创作的同时,我巡视、指导、调控课堂气氛。

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

团体协作和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

第四个环节:作品欣赏,交流评价

首先,小组作品展示: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我相机让学生就学习方法、操作技巧进行介绍。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评出“优秀设计”奖,“内容精彩”奖等几个奖项。以及指出所需要完善的知识。

接下来,我选几幅好的作品让全班欣赏并作评价。

这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这样的评价方法,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也多样化。

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提问学生“你准备怎样把这张贺卡送给你的老师?弥补节日祝福的缺憾?”

接下来,欣赏一张圣诞快乐贺卡,你们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张贺卡,跟你们做的有哪些不同?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试试。这样,拓展学生创作思路,启发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大胆探索插入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文件。

在这个环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爱,升华对老师的感情。

第五个环节: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首先我提问几个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最后学生每人提交一份网络评价表,这个表可以即时反馈学生填写情况。网络自我评价实质也是对今天学习内容的小结和回顾,使知识、技能、情感目标更深入一步。

五、说设计反思

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一)、引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我给学生设计一个情景,布置一个任务,构建一个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协作学习,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情境与任务驱动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情景和任务相吻合,这也是抓住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为主线,从而培养学生接收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学科整合

在教学设计中,我还注重信息技术、美术和语文三学科的整合,这样,实现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倍感教学设计与实际课堂差距很大,有待提高与完善的甚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和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