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它是植物在光合作用、营养吸收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生长素的发现与研究历程充满曲折与创新,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生长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英国。
当时的研究者正在试图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植物细胞的生长活动只发生在一侧,而不是均匀地分布在细胞中?他们发现,在植物茎、根等组织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对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
为了研究这种物质的性质,这些研究者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1898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科恩首次提出了“生长素”这个概念。
他利用温特灌溉法,将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的物质从茎尖向下输送,证明了细胞伸长是由这种物质的作用而引起的。
温特将这种物质称为“生长素”,并提出了“决定生长素”的假设。
他认为,生长素是在植物细胞中生成的一种物质,通过与细胞膜结合,调控了细胞的伸长和分裂。
研究者们在继续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并不是唯一的植物激素,还存在着其他的激素,如赤霉素、脱落酸等。
这些激素共同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形成了植物激素的整体调控网络。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陆续发现了更多的植物激素,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合成、传输和反应机制。
20世纪上半叶,生长素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瑞士化学家班茨在1913年从植物的幼芽中提取到了纯净的生长素结晶,证明了生长素是植物中真正的活性成分。
这一发现为生长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技术的更新,对生长素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研究者们利用各种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步揭示了生长素的合成途径、信号传导机制以及对细胞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作用。
他们发现,生长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了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表达,最终调控了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
到了21世纪,生长素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更广泛的领域。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共41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进一步研究发现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有:吲哚乙酸 (IAA)、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生长素促进细胞的 伸长
二、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单侧光照尖端 尖端下生长素分布不均
背光侧 多 向光侧 少
长得快 长得慢
向光弯曲生长
我的分析:实验装置中的单因子变量:单侧光
单侧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现象:
切除尖端: 不生长也不弯曲 没切尖端: 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假设: 向光弯曲与 尖端有关(或无关) 实验处理:保留或切除胚芽鞘尖端
实验变量: 有无尖端
实验结论:胚芽鞘生长弯曲与 尖端有关
实验思考: 感光部位在哪里?对植物的 哪一部位起作用?如何设计?
结论: 胚芽鞘尖端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向下运输的并 能引起胚芽鞘生长的物质。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的尿液 中分离出了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吲哚乙酸( IAA )
元素组成:C、H、O、N
1946年,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 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还有吲哚 丁酸(IBA)等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9世纪末 达尔文 尖端产生某种影响
1910年 詹森 尖端产生影响可透过琼脂片
1914年 拜尔 1928年 温特
影响分布不均使胚芽鞘弯曲生长 影响是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1年 郭葛 从人尿中发现吲哚乙酸具有生长素效应 1946年 科学家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它就是IAA
2、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 哪一部位起作用?如何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
植物生长素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下面就是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老师让学生回答“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2.老师设问:(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2)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3)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1)观察图片,认识胚芽鞘结构材料:金丝雀虉草展示胚芽鞘图片:尖端和尖端下部教师做背景介绍: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析达尔文实验首先,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其次,教师解释锡箔纸,不透光。
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第四,教师描述各组的实验处理(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归纳实验现象。
第五,教师逐步设出问,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测,教师归纳: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尖端,发生弯曲的是尖端下部。
②植物弯向光源生长需要尖端和单侧光。
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的发现史
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激素生长素是发现最早的一类植物激素,有关知识最初来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金丝雀虉草向光性研究.达尔文把一盆金丝雀虉草的幼苗放在房内,发现幼苗总是朝着太阳光照射的一边弯曲。
如果用锡箔或其他不透光的纸包住幼苗的顶芽,或者把顶芽切去2.5~4毫米,那么幼苗就不再向光照的方向弯曲,达尔文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向光性”。
根据上述事实,达尔文推想,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达尔文把他当时得到的结论写在他的论文“植物运动的本领”(1880年)中:“当金丝雀虉草幼苗暴露于单侧光时,某些影响由上部传到下部,因而引起后者发生弯曲。
只是幼苗的顶端能接受光的刺激,当把幼苗尖端遮光时,则不发生弯曲”。
那么,胚芽的尖端是否真的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在达尔文之后,科学家们开始了禾谷类胚芽鞘的研究。
菲廷(1907年)在水汽饱和的小室内横向切割燕麦胚芽鞘尖的一侧或两侧,不妨碍影响向下传导,在单向光线照射下,胚芽鞘仍然发生弯曲。
詹森(1910年)发现胚芽鞘尖端的影响,能穿过明胶薄片向下传导,发生向光性弯曲;但不能穿过不透水的云母片。
拜耳(1914年)把切除胚芽鞘尖端放回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没有单侧光的影响,也促进这一侧的伸长生长,发生弯曲。
梭登(1923年)发现切去顶尖导致燕麦胚芽鞘生长停止,当重新放回切去的顶尖,伸长生长又恢复,从而证明植物的生长受激素所调节。
斯达克(1917-1921年)将含有燕麦胚芽鞘尖端榨出的液汁的琼胶片,放在胚芽鞘残桩的一侧,也促进这一侧的生长,引起弯曲。
由此,证实胚芽鞘尖的液汁物质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
荷兰科学家温特(1928年)在实验中,把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胚芽的尖端,再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植物激素的发现
1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主备人:郑磊1.知识目标: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3.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 产生某种刺激,当传递到下部的 时,会造成 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 。
(2)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 造成的。
(4)温特实验将燕麦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 ,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
(5)植物激素:由 产生,能从 运送到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及作用(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 、 、 。
(2)运输:在胚芽鞘、 、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 运输到 ,而不能反方向运输,称为 ,运输方式是 。
在 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
(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均匀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 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 、形成层、 和果实等处。
预习探究课堂合作探究(通过阅读课本★瓶颈突破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2、鲍森·詹森的实验思考1:该实验有没有不足之处?若有不足,应如何改进?思考2: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则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3、拜尔的实验思考: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中?4、温特的实验思考1: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思考2:温特的实验与拜尔的实验相比,优点是?5、(1)实验原则:(2)实验思路:【提炼升华】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感光刺激部位、向光弯曲部位、生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是或否)、锡箔纸的作用、琼脂块(片)的作用、云母片或玻璃片的作用【典例1】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6株品种、粗细和大小均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共36张PPT)
随堂闯关 1、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A )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2.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
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
长不弯曲。这一现象说明
C
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v胚芽鞘是什么?
胚芽鞘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 外的锥形状物。
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 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一)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A
弯向光 源生长
B
不生长 不弯曲
C
D
直立生长 弯向光 源生长
思考:1.第A组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2.第A、B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分析第A、C组说明什么? 4.第C、D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v科学重视实证!
(二)詹森的实验(1910年)
琼脂片
云母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传递给下部
v思考:詹森所做的实验是否存在缺陷?如果 有,该如何改进?
质疑:
顶端产生的“刺激” 能传递到下部, 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 不均匀呢?
会不会由于这种“刺激”向下传 递的不均匀而造成生长不均匀呢?
积极思维: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 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 哪种化学物质?
(四)温特的实验(1928年)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合成的内生性 ,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可移动性 ,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微量高效性 ,统称为植物激素;一、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在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到下部;拜耳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不均匀造成的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郭葛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生长素注意: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有无光都产生,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2、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 产生:主要在幼芽、嫩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成熟叶片、根尖等处产生量极少;2 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3 运输1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3横向运输: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可以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极性运输,又进行横向运输;而尖端以下只进行极性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两重性: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过高甚至杀死植物;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根〈芽〈茎;3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2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 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解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棉花摘心注意:确认某生长现象是否体现“两重性”当器官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表现出生长不均匀时,若生长慢是由于生长素分布相对“更多”所致,则可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两重性”如顶端优势及根向地生长现象等,否则,若生长慢是由于生长素分布相对“较少”所致,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的一个方面如茎的向光性及背地生长现象等;D>C, B>A, 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都积累在近地四、生长素的应用:面,D点和B点和生长素都高于C点和A点,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D点浓度高抑制生长,长的慢,而C点浓度低促进生长,长的快;根向下弯曲两重性;而茎不敏感,所以B点促进生长的快,而A点促进生长的慢;所以向上弯曲;1、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棉花摘心、果树修剪、花木整形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等;1促扦插枝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效果不同,扦插枝条多留芽对不易生根植物在插枝下端涂抹生根粉或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扦插繁殖时,保留枝上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2促进果实发育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使子房发育成果实,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诱导无籽果实无籽番茄,无籽草莓3防止落花落果,喷洒水果,柑,桔4其他,如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甚到杀死植物五、其他植物激素:1、赤霉素GA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恶苗病,芦苇伸长,促进麦芽糖化酿造啤酒,促进性别分化瓜类植物雌雄花分化,促进种子发芽、解除块茎休眠期土豆提前播种,果实成熟,抑制成熟和衰老等2、脱落酸 ABA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抑制生长,表现为促进叶、花、果的脱落,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种子发芽、抑制植株生长,提高抗逆性气孔关闭,等 3、细胞分裂素CK 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蔬菜保鲜,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生长,延缓叶片的衰老等 4、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六、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应用实例①农业生产的运用实例使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莴苣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在采收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施芹菜、苋菜、菠菜等可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喷施黄瓜、南瓜可促进雌花分化;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青鲜素可用于处理洋葱、大蒜、马铃薯块茎,延长休眠、抑制发芽,延长储存期,但青鲜素是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如果水果远未达到成熟期,营养物质没有得到足够积累,盲目地用乙烯利催熟,必然改变水果的营养价值及风味;1 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均起主导作用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2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D.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4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可能在bd之间B.若e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5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可说明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1 B 2A 3D 4A C 5 A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能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溶液会抑制茎的生长D.能促进根生长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最适浓度答案B解析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衰老细胞迟钝;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最低,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溶液也会促进茎的生长;在大于最适浓度的一定范围内,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仅是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因此A、C、D项错误;2.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答案C解析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体现的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根的向地性体现的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两重性;3.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一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来看,为促进枝条生根,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A.3 mg·mL-1-1-1 B.6 mg·mLD.4.5 mg·mL -1-1 C.9 mg·mL答案D解析据实验结果可先排除C项,因为C项显然是浓度过高抑制其生根;A项和B项浓度相差很大,而生根情况几乎一样,则这两个浓度不可能都是“最适浓度”,所以最适浓度在3~6 mg·mL之间; 4.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生长1 cm所用时间较长,说明生长较慢;P点所在的曲线说明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慢,也就是对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P点时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作用对象应该为根,具体部位最可能为d点;5.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曲线表示的植物种类以及应当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A.双子叶植物;C点浓度B.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A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D点浓度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因而A曲线表示双子叶植物,选用生长素浓度最好是C点浓度,因为此时既能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又能极大地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二、非选择题6.已有实验证明NAA对某种植物生根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NAA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以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按照下表设置了浓度梯度:21已有实验相当于该同学进行实验之前的________;该同学的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应该________;除该同学设置的三个浓度之外,还应设置的浓度有________;2该实验中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但实验中选用处理方法时,应该注意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和下端具有不同的特性,即形态学上端长芽、下端生根,在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时需要注意处理插条的________;答案1预实验不能浓度设置过小再设置几个较大的浓度10mol/L、106-8-mol/L2浸泡法沾蘸法只能用浸泡法或沾蘸法让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3形态学下端解析根据已有实验的结果可知该同学设置的浓度过小,还应设置几个大于10-10mol/L的浓度,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即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但实验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处理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7.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1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_mol/L;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生长;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____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所以__________侧生长快,茎3将________生长;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mol/L,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mol/L;答案1b或d f 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去除顶芽10 2g或k c 向右向光弯曲3e a 向重力弯曲g或k c ⑤ 向上背重力弯曲410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10-6~10 10-2-10~10 -8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差答案D解析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曲线没有反映出生长素对幼嫩细胞与成熟细胞的作用,因此从题图中不能得到D项所述的结论;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由此可初步推测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相同B.促进该植物的茎和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相同C.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该植物的根不再生长D.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比根广4 -8-4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生长素浓度为10mol/L时,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相同;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约为10mol/L,而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约为10mol/L;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该植物的根生长速度降低,但不是不再生长;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比根广;3.将柳树枝条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枝条的a、b两端分别长出芽和根,如图中甲所示;若把柳树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根和芽的生长情况是-8-8-4-6-7A.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长,越靠近a端根越长B.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短,越靠近a端根越短C.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长,越靠近b端根越长D.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短,越靠近b端根越短答案C植物a端为形态学上端,b端为形态学下端,故a端长芽,b端长根;a端切口处生长素只向下运输,没有来源,故近切口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芽生长;b端生长素在由上端向下端运输途中被消耗利用,故近切口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生长;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插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插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A.促进桂花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是10-11mol/L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答案B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以2,4-D溶液浓度为0的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由生根数可知,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中数据没有体现2,4-D溶液对插条生根的抑制作用;该题中2,4-D溶液浓度范围设定太窄,故不能确定最适浓度;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5.某小组开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订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A.严格控制无关变量B.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D.先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C.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答案C解析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农度,要先选择大小及发育状况一致的插条并做预实验,确定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范围,然后配制一系列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无关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保证单一变量;根据不同浓度条件下根的长度及数量,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本实验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上已经形成了相互对照,不需要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如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 B.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 C.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D.O~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当生长素浓度大于D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部位,结果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大于顶芽,当该部位生长素的浓度超过D时就会抑制侧芽生长,而顶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较低,生长迅速,从而使植物表现顶端优势;7.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答案B解析顶端优势不解除,需要顶端提供生长素,使侧芽生长素浓度比较高才行,去掉顶芽没有生长素继续提供,顶端优势解除;如果再在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就可以继续提供生长素给侧芽,保持顶端优势;二、非选择题8.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1,用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图1的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答案1③、④ 向窗口处弯曲生长2该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3大于m,小于2m解析1要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自变量应为单侧光的有无,所以应选用装置③、④进行实验;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由于植物一直接受来自窗口处的光照,故茎向窗口处弯曲生长;2曲线上C 点表示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H点表示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3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9.为了证明吲哚乙酸对小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取干燥小麦种子若干,放在垫有两张滤纸的培养皿中,暗箱培养,待小麦胚芽鞘长到30 mm时,取出备用;②取出培养好的小麦胚芽鞘60株,切去胚芽鞘尖端3 mm,再切取下面5 mm;③将5 mm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洗2~3 h;④将6个锥形瓶分别标号A、B、C、D、E、F,在A中加入蒸馏水50 mL,B~F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溶液;⑤将5 mm胚芽鞘切段浸洗后,用滤纸将切段表面的水分吸干,平均分装到上述6个锥形瓶中,注意使胚芽鞘切段完全浸没在溶液中,然后将锥形瓶置于旋转器上,在暗室中培养;⑥24 h后,用镊子取出胚芽鞘切段,测量并记录长度;1将用做实验材料的5 mm胚芽鞘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洗2~3 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将5 mm胚芽鞘切段浸没在吲哚乙酸溶液中培养,需要在暗室中的旋转器上进行,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学生的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以胚芽鞘切段增长百分数为纵坐标,以吲哚乙酸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出曲线并加以分析;处理长度-对照长度胚芽鞘切段增长百分数=原来长度-10mol/L、10mol/L、10mol/L、10mol/L、10mol/L的等量的吲哚乙酸-9-8-7-62避免光照或重力的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曲线如下图所示;图示分析:吲哚乙酸的浓度在10-10~10mol/L范围内时,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随浓-8度升高而增强;如果在达到最适浓度后,吲哚乙酸的浓度继续升高,则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植物生长激素》课件
的影响。
植物生长激素的分布与积累
分布特点
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不同部位含量不同。
积累情况
随着植物的生长,体内生长激素的含量逐渐积累 。
影响因素
植物生长激素的分布与积累受植物生长阶段、生 理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04
植物生长激素的功能
促进植物生长
20世纪20年代
荷兰科学家F.W.Went首先从西印度群 岛的爪哇木薯中分离出了具有促进植 物生长活性的吲哚乙酸,并命名为“ 生长素”。
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
信号转导
植物生长激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的 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转导 途径,最终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
控。
生理效应
植物生长激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 伸长和分化,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 和生长发育。
环境适应性
植物生长激素的合成和代谢受到环 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 度等,使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变化。
02
植物生长激素的种类
吲哚乙酸(IAA)
总结词
最普遍的植物生长激素,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加速植物生长。
详细描述
吲哚乙酸(IAA)是最早发现的植物生长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和幼叶。它能促进细 胞伸长和分裂,从而加速植物生长。IAA在植物生长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调控许多生理过程,如根尖分 生组织的生长、维管束分化等。
特点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微量 高效性,对植物的生长、 发育和代谢等生理活动产 生重要影响。
分类
主要包括吲哚乙酸(IAA )、吲哚丁酸(IBA)、 萘乙酸(NAA)等。
植物生长激素的发现
19世纪末
3.1植物激素的发现教案设计
⑥质疑: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解释是不是很完美了?不是。
学生提出问题:植物弯向光源生长会不会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单侧光照射后分解了?会不会是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师生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主备小组:第 3 组组长: 组员:
共 案
个 案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பைடு நூலகம்。
(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②实验设计方法。达尔文实验中的排除法;温特实验中的对照法,要体现单因子变量原则。
③实验操作方法。如怎样检出胚芽鞘向光生长过程中的弯曲部位?可以在幼苗上画平行横线,横线不平行的部位就是弯曲部位;加竖直参照物,幼苗生长方向与参照物出现夹角的部位就是弯曲部位。
科学研究需要哪些优良品质?学生归纳。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③达尔文的推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提出问题:达尔文的解释是不是很透彻呢?不是,因为达尔文当时还没弄清刺激是什么。提出问题: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呢?后人为解决这一问题继续探究。
④詹森、拜尔、温特实验的分析
②达尔文实验的分析
出示实验示意图
学生讨论:说出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结果是什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件
香 蕉是 三倍体 (3n = 不能受精发育成种子,需子
香蕉 33),不能形成正常的 房产生一定的生长素并自我
配子
刺激,发育成无子果实
无子西瓜
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三 倍体,不能形成正常 的配子
通过多倍体育种方法育成, 其结实需用正常花粉刺激(产 生生长素)才能发育成无子果 实
考向1 生长素的作用 [例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 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 2,4-D 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 IBA 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解析]同一株植物的幼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幼芽。 棉花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地运往 侧芽(极性运输),从而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生长 受抑制。一定浓度的2,4-D 能够防止落花落果。一定浓度的IBA 溶液可以促进插条生根,用其处理葡萄插条基部可以达到诱导 生根的目的。
②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由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 而不能倒过来运输。如图 2 所示:茎尖分生组织合成的生长素 向下运输;根尖分生区合成的生长素向上运输。生长素的极性 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2)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运输在缺氧条件下会受到影响,同时,顶芽产生 的生长素能逆浓度梯度向下运输并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说明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3)植物的向光性:
2.研究生长素的常见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类别
示意图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暗箱类 插入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生长
①向右侧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生长 ④向光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历史教案:揭秘植物内部激素发现的过程
植物生长素的历史教案:揭秘植物内部激素发现的过程。
植物生长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瑞士植物学家Daniel Armand Isidore Galton(1844-1919)和德国生物学家Johann Friedrich Wilhelm Adolf von Baeyer(1835-1917)首先发现了植物生长素的存在。
他们注意到,一种自然存在于植物中的降解产物明显比植物本身更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因此推测一定存在一种类似于植物生长素的植物内部激素。
1878年,美国植物学家Charles Darwin(1809-1882)和他的儿子Francis Darwin(1848-1925)又进一步证实了植物内部激素的存在。
他们发现当一条茎被喷洒上一种特殊的液体时,茎在下降时会与同种植物的茎一样伸长,而茎在上升时则不伸长。
这个液体后来被证明是植物生长素。
此次发现启示了人们分离、纯化植物生长素的研究。
随着对植物生长素的重视不断加强,人们逐渐开始探索它的性质和作用。
1902年,荷兰植物学家Frits Warmolt Went(1863-1935)首次将植物生长素纯化出来。
他通过试验发现,使用植物生长素液体处理芽的切口可以使芽成长,但在切口处不施加植物生长素时,芽的成长就缓慢得多。
20世纪40年代,美国植物学家Kenneth Vivian Thimann(1904-1997)在对植物生长素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植物生长素的最小作用浓度很低,只有1:1,000,000,同时他还发现了一种“抗生素”——2,4-Dict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这种化合物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使稀植物密植化。
他的研究揭示了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合成方式和作用原理。
除此之外,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脱落酸和激动素等)也陆续被人们发现。
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分裂、促进茎和根的伸长、促进芽的分化和膜的形成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横向运输:影响因素有单侧光、重力和离心力
形态学上端: 正常生长状况 下向上的一端
形态学下端: 正常生长状况 下向下的一端
① 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的
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 转过来,也就是只能单方向 的运输。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受重力的影响。运输方式 为主动运输
②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 进行非极性运输。
小窗 光源
A
B
C
D
若固定暗箱,把花盆放在旋转器上均速旋
转,则幼苗的生长状况为( A )
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 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 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
B
A:不生长不弯曲
B:直立生长
C
D
C:向右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解题技巧
结论: 1、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 2、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 形态学的下端。
讨论: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 方案如何改进?
小试牛刀
: 20世纪80年代,有的学者用向日葵、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问题探讨
1. 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 有什么特点?
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 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 分还是成熟部分?
3.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 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 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 什么适应意义?
植物体的运动 (植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 向性运动:指植物受到单向刺激而 产生的定向运动。
3、特点:
(1)内生性:是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细胞内部形成的代谢产物 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移动的方向和速度
3.1植物激素的发现
②现象:a.直立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c.开始时A=B后来A>B;d.向右弯曲生长。
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弯曲现象
(4)锡纸遮盖类 ①处理方式
②现象: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
(5)旋转类 ①处理方式
②现象:a.向中央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c.向开孔处弯曲生长。
【例6】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④、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
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 做出合理假设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决定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 决定向光性的最重要的植物部位是尖端 决定向光性的可能是植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
(一)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1.实验材料 胚 芽 鞘
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 锥形套状物,保护胚芽
小提示: 1、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2、琼脂块无感光作用。
(1)暗盒开孔类 ①处理方式:
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弯曲现象
(2)云母片插入类 ①处理方式:
②现象: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 生长。
(3)切割移植类 ①处理方式
②现象:a.向光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c.向 光弯曲生长。
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的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⑤ C.④⑤ D.②④
【例7】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 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 受块放在下端(如图所示);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 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化学本质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吲哚乙酸 ( IAA )。1946科学家从植物体内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定它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方向 分布部位
植物激素
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可以发现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和尖端
B.尖端和尖端下一段的向光一侧
C.尖端和尖端以下的一段
D.尖端和尖端下一段的背光一侧
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
A.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 B.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C.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为发生改变
达尔文提出:
胚芽鞘尖端 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 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 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 快 。
鲍森.詹森的实验
提出问题: 如何证明“影响”从尖端传递给下部?
实验二:
实验现象:
向光弯曲生长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影响”可 实验结论: 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的实验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问题: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合成部位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 极性运输(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 形态学下端运输) 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 部运输) 分布部位 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 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2018/4/20
课堂小结
发现过程 化学本质 产生部位
实验三:
黑暗中
实验现象: 向放置胚芽鞘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实验结论: 是因为尖端产生的 “影响”在其 下部分分布不均造成的
温特的实验
提出问题: 尖端产生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实验四:
实验1
实验2
实验现象: 向对侧弯曲生长
不弯曲不生长
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 学物质引起的。
实验五:
植物的向光性
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的 锥形套状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胚 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 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胚芽鞘也具有向光性。
2018/4/20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018/4/20
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
实验六:
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并确认其为吲哚乙酸
植物生长素的发 现历程小结
19世纪末,达尔文 1910,鲍森.詹森 1914,拜尔 1928,温特
1931,1946……
实验感悟
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像这样经过一代 又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地接近事实
D.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
发生改变
课后作业
结合P49的技能训练,设计实验
来验证植物的极性运输
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 入四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 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 的生长情况是
A
B
C B: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
D
A:不生长不弯曲 C:向右弯曲
达尔文的实验
胚芽鞘的向光性与什么有关? 提出问题: 实验一:
实验1
实验2
实验现象:向光弯曲生长
不弯曲不生长
实验结论: 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达尔文的实验
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儿? 提出问题: 实验一:
实验1
实验3
实验4
向光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感受光刺激部位: 胚芽鞘尖端 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以下一段
判断下列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代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代表云母片(不透水,不透气)
A
直立 生长
B
不弯曲 不生长
C
直立 生长
D
向右弯 曲生长
E
向右弯 曲生长
3、植物激素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
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 响的微量有机物。
2018/4/20
的真相。 每一位科学家所取得的进展或许只是一
小步,众多的一小步终将汇成科学前进 的一大步!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2018/4/20
单侧光照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会 向背光侧移动(在尖端横向运输),使背光
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然后向下运输
(纵向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作用部位的 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