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食用菌菌种生产
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 第一节`菌种生产流程和设备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三、接种 无菌条件:每立方米10ml甲醛+5g高锰酸钾,24 小时后开紫外灯30分 1支母种 5~6瓶栽培种 1瓶原种 50~80瓶栽培种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四、培养 平菇25℃ 25-35天 草菇32℃ 1周 3-5天内直立放臵,然后倒卧叠放,适时转动 (水分,菌丝生长均匀) 定期检查,剔污 3个月内必须使用 最多不能超过半年
食用真菌学
4 粪草培养基 以畜粪和稻草为主料的培养基 干稻草 63% 干牛粪 25% 玉米粉 4% 过磷酸钙 3% 大豆粉 3% 硫酸镁 2% 蘑菇、草菇
食用真菌学
制法 稻草切成3cm长,浸透捞起,沥干至不滴水 混合 堆制20天,中间翻3~4次
食用真菌学
5 木块木条培养基 以阔叶树毛竹为主料配以辅料制成的培养基 .配方 枝条 1000g o 麸皮或米糠 250g o 石膏粉 10g o 营养液 (蔗糖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 0.1%)
食用真菌学
复壮方法 淘汰已衰退个体:无菌条件下,将试管菌丝刮 入100ml无菌水中,振荡,分散,稀释10倍,摊 于平皿中生长,挑选萌发快,生长健壮的菌丝 接种。 定期重新分离菌种,1~2年后分离一次 木生菌类要定期接入木材中,重新分离
食用真菌学
第四节、食用菌的菌种质量鉴定与保藏 1、母种质量鉴定: 形态鉴定: 合适培养基,适宜温度培养,菌丝生长快,整齐, 浓而健壮
食用真菌学
出菇(耳)检查 菌丝爬料快,满袋快 出菇时间适合周期 出菇多而整齐 菇形美观
食用真菌学
2.原种、栽培种质量鉴定: 外观要求 菌丝已长满培养基,草菇有少量或没有红褐色 厚垣孢子,银耳菌种在培养表面出现子实体或 子实体原基 菌丝生长健壮,绒状菌丝多,分布均匀,色泽 符合,该菌类菌丝的色泽 无杂菌污染、无杂色出现
食用菌菌种生产

⾷⽤菌菌种⽣产第四章⾷⽤菌菌种⽣产俗话说:“母壮⼉肥”,好种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基础。
第⼀节⾷⽤菌菌种概述⼀、菌种的概念指⼈⼯培养进⾏扩⼤繁殖和⽤于⽣产的纯菌丝体。
⼆、菌种重要性菌种:⾷⽤菌⽣产中的“种⼦”,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产和优质的产品,因此⽣产优良的菌种是⾷⽤菌栽培的⼀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菌种的类型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产⽬的,把菌种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1、母种:从孢⼦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产上⽤的母种实际上是再⽣母种,⼜称⼀级菌种。
母种既可繁殖原种,⼜适于菌种保藏。
2、原种:将线种在⽆菌的条件下移接到粪草、⽊屑、棉籽壳或⾕粒等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菌种。
⼜称⼆级菌种或瓶装菌种。
原种主要⽤于菌种的扩⼤培养,有时也可以直接出菇3、栽培种:将⼆级种转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进⾏扩⼤培育,⽤于⽣产上的菌种。
⼜称三级菌种或袋装菌种。
栽培种⼀般不⽤于再扩⼤繁殖菌种。
5※<标题⼆>第⼆节⾷⽤菌制种的条件⼀、⾷⽤菌制种程序⾷⽤菌⽣产就是指在严格的⽆菌条件下⼤量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般⾷⽤菌制种都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培养步骤。
⼆、制种设备和条件(⼀)机械设备1、原料加⼯设备枝材切⽚机、⽊⽚粉碎机2、拌料分装设备搅拌机、装瓶机or装袋机(⼆)灭菌设备1、灭菌设备⾼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2、消毒条件药剂、紫外灯、电⼦灭菌器等(三)接种设备1、接种条件接种室——⽆菌室,4-8m2,缓冲间,紫外灯2、接种设备超净⼯作台or接种箱、接种⼯具、酒精灯(四)培养设备1、培养条件菌种培养室2、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五)保藏设备1、冰箱冷藏室2、冷藏恒温库5※<标题三>第三节⾷⽤菌菌种培养基⼀、培养基就是采⽤⼈⼯的⽅法,按照⼀定⽐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菌⽣长繁殖的基质。
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含有该菌⽣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食用菌菌种的制备》PPT课件

h
21
• (2)棉籽壳培养基
• 以棉籽壳为主料,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培 养基。配方主要有:
• ①棉籽壳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 石膏粉1%,料水比1:1.2~1.4;
(1)拌料机或拌料槽及拌料、配料工具;
h
6
• (2)衡器 磅称、工业天平、量杯等;
• (3)分装操作台(台高80cm左右)及分 装工具(装瓶机、装袋机;如人工装瓶, 需有压板,打孔棒等。)
• 2、灭菌室 应有灭菌设备,这里专指用于培养基
和其他物品消毒灭菌的灭菌锅。
(1)高压蒸汽灭菌锅; (2)常压蒸汽灭菌锅。
扩繁 ↓
原种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培养→原种 ↓
↓▔▔▔▔▔▔▔▔ 栽培种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用种
h
5
二、常用设备仪器和药品
(一)设备
食用菌菌种生产流程应呈流水作业,菌种厂 应有配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 培养室、贮藏室等。
1、配料室 要求地面平整光滑,有水电,并配备
下列用具、物品:
h
19
第五步:摆斜面、无菌检查
• 灭菌锅压力降到0时,开锅取出试管,待其 温度降到约60℃时即可摆斜面,做法是: 在桌面平放2厘米厚的木条,将试管斜放在 木条上,培养基冷却后即凝固成斜面。斜 面长度一般为试管长度的1/2。无菌检查是 将斜面培养基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 时,培养基表面无任何杂菌长出即为合格 的培养基。
• (4)木屑浸出汁培养基
木屑500克,琼脂20克,细米糠100克,硫酸铵1 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1000毫升。此配 方适用于木腐菌类的菌种分离与培养。
食用菌的菌种生产.ppt

原种培养
三级种生产的实际意义
❖ 可使菌种生产量逐级扩大,从 母种到栽培种可扩大约360倍
❖ 可预算菌种生产的投资成本
每支母种 每瓶原种
6~10瓶原种 40~60瓶栽培种
三、制种的主要设备与用 具
❖ 1、称量、拌料设备 ❖ 2、灭菌设备 ❖ 3、接种设备 ❖ 4、培养设备
(一)称量、拌料设备
❖ 1、天平、磅、秤等 ❖ 2、储料场地 ❖ 3、拌料场地 ❖ 4、拌料机、装袋机等
食用菌进行深层培养或制备液体菌 种时,需设置摇床,摇床有往复式和旋 转式。
5、培养容器 玻璃容器:透明度好,污染率
低,但价格较高,且易损坏。和塑 料容器。
塑料容器:轻便成本低但较易 污染杂菌,且不易重复使用。
母种的制种技术 原种的制种技术
第三章
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本章重点
制种的程序和设备 制菌种的操作技术及关键环节 菌种质量鉴定及保藏
第一节 制种的程序和设备
一、菌种的概念及类型
自然界中,食用菌繁衍后代依靠孢子。
人工栽培时孢子是“种子”,但一般不用孢 子直接播种
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
纯菌丝体
作为播种材料。
为什么人工栽培食用菌时,不使用 孢子直接作为种子进行栽培?
2、电热恒温培养箱 :
采用自然对流通外式 的结构,冷空气从底部风 孔进入,经电热器加温后, 从两侧对流孔间上升,并 从内胆左右侧小孔进入内 室,再经箱顶的封顶盖调 节,使内室温度均恒。
3、菌种搁架
搁架是用来放置 接种后的菌种瓶或塑 料袋的。一般宽1米~ 1.5米,4层~6层,层 间40厘米 。
4、摇床
2)双核菌丝阶段 由两个不同的单核菌丝经过质 配后,产生双核菌丝,这种双核菌丝能独立生长, 具有结实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子实体。
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一)要求
营养种类、营养比例、水分及PH值适宜;持无菌状态。
(二)类型
琼脂具有96℃以上融化、40℃以下凝固;能反复凝、融;透明度好,粘着力强;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等特点。是制备固化培养基不可缺少的一种理想凝固剂。
天然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具有营养丰富、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液体培养基的养料分布均匀,菌丝生长快,需特殊设备及较高的技术条件,适于机械化、工厂化生产。但菌种极易老化和自溶,目前食用菌生产仍以固体菌种为主。斜面及平板培养基常用于母种培养、分离、保藏等。
接种箱及接种室经常用石灰水等碱性消毒剂擦拭,以改变经常熏蒸造成的酸性环境,保证消毒效果。
(三)超净工作台
使一定工作区达到相对无菌、无尘状态的电器。
特点:操作舒、工效高
用法:预开机30min(置洁净处,定期清洗)
(四)接种工具
要求:导热好、冷却快
种类:环、针,铲、耙、钩、匙、镊、刀
四、菌种培养没备
(一)培养箱
三、培养基的灭菌
配制的培养基应随即灭菌,以防杂菌滋生,使其腐败变质。母种培养基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若无较大高压锅,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可采用常压灭菌。灭菌温度及灭菌时间因培养基不同而不同。
(一)母种培养基的高压蒸汽灭菌
1、灭菌及摆斜面排净冷气后,通常在103kpa(1kg/cm2)压力下,温度约达121℃,灭菌时间为20~30min 自然降压至“0”略开锅盖 约60℃摆斜面(约占管长的1/2,温度低盖毛巾,以免形成冷凝水。
我国现在的菌种市场还没有受到法律的有效制约,1996年7月农业部颁布了《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虽为时十年之久,基本处于菌种质量难把关,菌种技术难规范、菌种市场难管理的状态中。
食品微生物学 第四章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第二节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4.2.2.1 诱变育种的步骤:
确定出发菌 ↓
菌种的纯化选优 ↓出发菌株性能测定
同步培养 ↓
制备单细胞(单孢子)悬液 ↓
诱变剂选择与诱变剂量的预试验 ↓
诱变处理 ↓
平板分离 ↓计形态变异菌落数、↓
重复筛选 ↓摇瓶发酵试验
选出突变株进行生产试验
如果此野生型菌株产量偏低,达不到工业生产的要求, 可以留之作为菌种选育的出发菌株。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4.2.2 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群, 促进其突变率在同提高,再从中筛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 突变株。
诱变育种的主要手段是以合适的诱变剂处理大量而分散 的微生物细胞,在引起大部分细胞死亡的同时,使存活细胞 的突变率迅速提高,再设计既简便、快速又高效的筛选方法, 进而淘汰负突变并把正突变中效果最好的优良菌株挑选出来。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4.2.1.4 纯种培养 经过分离培养,在平板上出现很多单个菌落,通过菌落
形态观察,选出所需菌落,然后取菌落的一半进行菌种鉴定, 对于符合目的菌特性的菌落,可将之转移到试管斜面纯培养。 4.2.1.5 生产性能测定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纯种称为野生型菌株,它只是筛 选的第一步,所得菌种是否具有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能否作 为生产菌株,还必须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通过三角瓶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 种。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
4.2.2.2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
在诱变育种工作中,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及应用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 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碱 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缺陷的营养 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菌株。其变异前的菌株称为野 生菌株。
《食用菌菌种生产》课件

食用菌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菌种生产过程中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非 常高,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食用菌菌种生产的流程
菌种分离
从自然界或已有的菌种中分离 出纯菌丝的过程,是菌种生产
的首要步骤。
纯化与保藏
在分离出纯菌丝后,需要进行 纯化及保藏,以确保菌种的纯 度和活性。
扩繁与培养
母种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下进行培养,并观察菌种 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 度和菌落特征。
食用菌原种的制作
原种培养基的制备
选择适宜的原种培养基配方,按 照比例混合各种成分,并进行灭
菌处理。
原种接种
将母种接入原种培养基中,在无菌 操作下进行接种。
原种培养
将接种后的原种培养基放置在恒温 培养箱中培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方法:
04
提高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管理 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01 03
加强食用菌生长环境的监测 ,及时发现病虫害。
02
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 如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 。
05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
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 国和出口国。
菌种纯度鉴定
通过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菌落 特征、孢子颜色和形态等指标,
确定菌种的纯度。
菌种活力鉴定
通过观察菌种的生长速度、菌丝 颜色和密度等指标,确定菌种的
活力。
菌种抗逆性鉴定
通过观察菌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生长情况,确定菌种的抗逆性
。
03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菌种生产

食用菌菌种生产第一节食用菌菌种概述一、菌种的概念指人工培养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
二、菌种重要性菌种:食用菌生产中的“种子”,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品,因此生产优良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二、菌种的类型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把菌种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1、母种: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生产上用的母种实际上是再生母种,又称一级菌种。
母种既可繁殖原种,又适于菌种保藏。
2、原种:将线种在无菌的条件下移接到粪草、木屑、棉籽壳或谷粒等固体培养基一培养的菌种。
又称二级菌种或瓶装菌种。
原种主要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有时也可以直接出菇3、栽培种:将二级种转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育,用于生产上的菌种。
又称三级菌种或袋装菌种。
栽培种一般不用于再扩大繁殖菌种。
第二节食用菌制种的条件一、食用菌制种程序食用菌生产就是指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大量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一般食用菌制种都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培养步骤。
菌种生产流程二、制种设备和条件(一)机械设备1、原料加工设备枝材切片机、木片粉碎机2、拌料分装设备搅拌机、装瓶机or装袋机(二)灭菌设备1、灭菌设备高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2、消毒条件药剂、紫外灯、电子灭菌器等(三)接种设备1、接种条件接种室——无菌室,4-8m2,缓冲间,紫外灯2、接种设备超净工作台or接种箱、接种工具、酒精灯(四)培养设备1、培养条件菌种培养室2、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五)保藏设备1、冰箱冷藏室2、冷藏恒温库第三节食用菌菌种培养基一、培养基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
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含有该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第二:具有一定的生长环境。
第三: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一)物理状态1、液体培养基:是指把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加水配制而成的液体培养基。
食用菌菌种生产

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俗话说:“母壮儿肥”,好种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基础。
第一节食用菌菌种概述一、菌种的概念指人工培养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
二、菌种重要性菌种:食用菌生产中的“种子”,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品,因此生产优良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二、菌种的类型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把菌种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1、母种: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生产上用的母种实际上是再生母种,又称一级菌种。
母种既可繁殖原种,又适于菌种保藏。
2、原种:将线种在无菌的条件下移接到粪草、木屑、棉籽壳或谷粒等固体培养基一培养的菌种。
又称二级菌种或瓶装菌种。
原种主要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有时也可以直接出菇3、栽培种:将二级种转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育,用于生产上的菌种。
又称三级菌种或袋装菌种。
栽培种一般不用于再扩大繁殖菌种。
5※<标题二>第二节食用菌制种的条件一、食用菌制种程序食用菌生产就是指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大量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一般食用菌制种都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培养步骤。
二、制种设备和条件(一)机械设备1、原料加工设备枝材切片机、木片粉碎机2、拌料分装设备搅拌机、装瓶机or装袋机(二)灭菌设备1、灭菌设备高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2、消毒条件药剂、紫外灯、电子灭菌器等(三)接种设备1、接种条件接种室——无菌室,4-8m2,缓冲间,紫外灯2、接种设备超净工作台or接种箱、接种工具、酒精灯(四)培养设备1、培养条件菌种培养室2、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五)保藏设备1、冰箱冷藏室2、冷藏恒温库5※<标题三>第三节食用菌菌种培养基一、培养基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
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含有该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食用菌菌种生产

第8节 食用菌菌种保藏
4.8.1 斜面低温保藏 4.8.2 液体石蜡保藏 4.8.3 滤纸保藏 4.8.4 自然基质保藏
55
保藏形式:以试管的形式保存。 基本原理:尽可能的降低菌丝的生 理代谢活动,使生命活动处于休眠 状态。 方法:干燥、低温、冷冻、缺氧、 真空 目的:保持原有的生活力、优良生 产性能,保持菌种的纯正、无杂菌 污染。
31
三、菌种的分离 1. 组织分离法
组织分离法:采用食用菌子实体、菌核 或菌索的一部分组织培养成纯菌丝体。 子实体组织分离法:选择种菇 → 消毒种 菇 → 切块接种 → 培养纯化 → 出菇试验
32
子 实 体 组 织 分 离 法
33
2. 菇木分离法
菇木分离法:耳木分离法,寄主分离法, 选择菇木 → 消毒菇木 → 分离培养
60
56
一、斜面低温保藏
最常用、最简便的菌种保藏方法。 方法:接种 → 培养 → 保藏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综合 马铃薯培养基 温度:4℃ ,草菇在10~15℃。
57
二、液体石蜡保藏
液体石蜡保藏:矿油保藏,用矿油覆盖 斜面试管保藏菌种。 方法:接种 → 培养 → 准备矿油(装矿 油 → 塞棉塞、用纸包扎 → 灭菌 → 蒸 发 → 冷却) → 注入 → 封口 → 垂直放 置保藏
4.2.1 食用菌制种程序 4.2.2 制种的设备和条件
5
一、食用菌制种程序
菌种生产: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大量 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 步骤:母种 → 再生母种 → 原种 → 栽培种
6
种菇或种木选择 表 食用菌制种程序 ↓ 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 配制 灭菌 ↓接种 马铃薯、琼脂或其他营养原→ 装试管→斜面培养基 ↓培养 母种 ↓转管 再生母种 配制 灭菌 ↓接种 粪草、木屑或其他营养原→ 装瓶→原种培养基 ↓接种 原种 ↓培养 配制 灭菌 粪草、木屑或其他营养原→ 装瓶、袋→栽培种培养基 ↓培养 栽培种 7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

《⾷⽤菌栽培学》复习内容《⾷⽤菌栽培学》复习内容绪论1 、什么是⾷⽤菌?⾷⽤菌是⼀类可供⾷⽤的具有显著⼦实体的⼤型真菌。
2、发展⾷⽤菌⽣产有什么意义?1)⾷⽤菌⼈⼯栽培是利⽤锯末、秸秆、棉⽪、⽟⽶芯等⼴⼤平原和⼭区的下脚料⽣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优质⾷品的过程;2)它可以改善环境,变废为宝;它利⽤薄地或闲地种植,不受地⼒限制,提⾼了⼟地利⽤程度;3)它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主要依靠培养料的⽔分⽣长,耗⽔量少,因此外界的环境因素对它影响⼩;4)⽽且可与农作物错季⽣产,充分利⽤剩余劳动⼒。
5)⾷⽤菌的投⼊产出⽐⾼,效益明显,是⼀般粮⾷作物的20-40倍。
6)随着我国加⼊WTO和市场繁荣⼈民⽣活⽔平的提⾼,外销和内需迅速增加。
因此,⾷⽤菌被冠以⽣态农业,⾼效农业、节⽔农业、致富农业、创汇农业的美名成为农业经济中的⼀项重要产业。
第⼀章第⼀节⾷⽤菌形态结构1、什么是菌丝体、⼦实体、⼦实层、孢⼦印、内菌幕、外菌幕?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数纤细的菌丝交织⽽成的丝状体或⽹状体。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个⼩突起,形似⼩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
⼦实体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有性孢⼦的菌体或菇体。
⼦实层是着⽣有性孢⼦的栅栏组织,是真菌产⽣⼦囊孢⼦或担孢⼦的地⽅。
孢⼦印是指孢⼦按菌褶的排列⽅式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
(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内菌幕是指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环)外菌幕是指包裹在幼⼩⼦实体外⾯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托)2、初⽣菌丝、次⽣菌丝、三⽣菌丝特征、特点初⽣菌丝指刚从担孢⼦萌发出的菌丝。
特征是初期⽆隔、单细胞多核菌丝;很快⽣隔、多细胞单核菌丝。
特点是菌丝细,分枝少,⽣长慢,⽣长期短,⼀般不结实。
次⽣菌丝由两个初⽣菌丝质配⽽成。
特征是多细胞双核菌丝,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
食用菌栽培技术作业指导书

食用菌栽培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用菌概述 (3)1.1 食用菌的分类与分布 (3)1.2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经济意义 (4)第2章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5)2.1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5)2.1.1 菌丝体 (5)2.1.2 子实体 (5)2.1.3 孢子 (5)2.2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 (5)2.2.1 菌丝体生长 (5)2.2.2 子实体分化 (5)2.2.3 孢子产生与传播 (5)2.3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与生长要素 (5)2.3.1 温度 (6)2.3.2 湿度 (6)2.3.3 光照 (6)2.3.4 空气 (6)2.3.5 营养 (6)第3章食用菌菌种选育与繁殖 (6)3.1 菌种选育方法 (6)3.1.1 菌种来源与筛选 (6)3.1.2 菌种选育流程 (6)3.2 菌种繁殖技术 (6)3.2.1 母种繁殖 (6)3.2.2 原种繁殖 (7)3.2.3 栽培种繁殖 (7)3.3 菌种保藏与管理 (7)3.3.1 菌种保藏 (7)3.3.2 菌种管理 (7)第4章食用菌栽培原料与设施 (7)4.1 栽培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7)4.1.1 原料的选择 (7)4.1.2 原料的处理 (8)4.2 栽培设施的要求与布局 (8)4.2.1 设施要求 (8)4.2.2 设施布局 (8)4.3 栽培环境的调控 (8)4.3.1 温度调控 (8)4.3.2 湿度调控 (8)4.3.3 通风与光照 (8)第5章食用菌栽培技术 (9)5.1.1 选材与处理 (9)5.1.2 菌种选择与接种 (9)5.1.3 栽培管理 (9)5.2 袋料栽培技术 (9)5.2.1 配制培养料 (9)5.2.2 装袋与灭菌 (9)5.2.3 菌种接种与培养 (9)5.3 床栽与箱栽技术 (9)5.3.1 床栽技术 (9)5.3.2 箱栽技术 (10)5.3.3 栽培管理 (10)第6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10)6.1 病虫害类型与发生原因 (10)6.1.1 病害类型 (10)6.1.2 虫害类型 (10)6.1.3 发生原因 (10)6.2 病虫害防治方法 (10)6.2.1 农业防治 (10)6.2.2 物理防治 (11)6.2.3 生物防治 (11)6.3 农药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 (11)6.3.1 农药选择 (11)6.3.2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11)第7章食用菌采收与加工 (11)7.1 采收时期与标准 (11)7.1.1 采收时期 (11)7.1.2 采收标准 (11)7.2 采收方法与注意事项 (11)7.2.1 采收方法 (12)7.2.2 注意事项 (12)7.3 食用菌加工技术 (12)7.3.1 清洗 (12)7.3.2 切割 (12)7.3.3 烫漂 (12)7.3.4 冷却 (12)7.3.5 装袋 (12)7.3.6 冷藏 (12)7.3.7 加工 (12)第8章食用菌栽培模式与优化 (12)8.1 常见栽培模式分析 (12)8.1.1 室内栽培模式 (13)8.1.2 大棚栽培模式 (13)8.1.3 林下栽培模式 (13)8.2.1 品种选择与搭配 (13)8.2.2 栽培基质优化 (13)8.2.3 环境因子调控 (13)8.2.4 病虫害防治 (13)8.3 创新栽培模式摸索 (13)8.3.1 工厂化栽培 (13)8.3.2 资源循环利用 (14)8.3.3 互联网食用菌栽培 (14)8.3.4 休闲观光与食用菌栽培相结合 (14)第9章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4)9.1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9.1.1 生产规模 (14)9.1.2 产区分布 (14)9.1.3 技术水平 (14)9.1.4 市场与消费 (14)9.2 国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经验 (14)9.2.1 美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9.2.2 日本食用菌产业现状 (15)9.2.3 欧洲食用菌产业现状 (15)9.3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15)9.3.1 发展趋势 (15)9.3.2 发展对策 (15)第10章食用菌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5)10.1 食用菌市场分析 (15)10.1.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5)10.1.2 消费者需求分析 (15)10.1.3 竞争态势分析 (15)10.2 营销策略与渠道 (16)10.2.1 产品策略 (16)10.2.2 价格策略 (16)10.2.3 渠道策略 (16)10.2.4 促销策略 (16)10.3 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16)10.3.1 品牌定位 (16)10.3.2 品牌形象设计 (16)10.3.3 品牌推广策略 (16)10.3.4 品牌维护与管理 (16)第1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分类与分布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食用菌菌种生产》PPT课件

钩悬法
25℃、24h现孢子粉 取出分离材料
返回本节
孢子印法
返回本节
3.接种孢子
用接种环 蘸孢子液或孢子粉
涂布于平板上
返回本节
〔二〕转管法
将母种移入新的过程
概念 过程
接种环取绿豆粒大母种 移入新斜面中部
种块勿太大 注意 原老种块勿再接入
传代次数勿太多
返回本节
三、原种、栽培种的接种
接
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
〔一〕母种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与摆斜面 1kg/cm2(103kpa、121℃)
摆斜面
20~30min
无菌检验 约30℃条件下→空白培养2~3天
返回本节
母基灭菌与摆斜面
返回本节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
高压灭菌 1.5kg/cm2(152kpa、128.1℃) 灭菌1~2h
返回本节
常压灭菌 100℃灭菌10h左右→再闷12h 要求 攻头、控中、保尾
再生母种
繁殖原种 保藏用种
特点 菌丝弱而少、不可直接栽培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2.二级种〔原种〕
将母种扩大至粗放培养基上 概念 形成的菌种
概况
培养环境
大口瓶、较粗放的 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用途 扩大栽培种
特点 菌丝较多而壮、适应性较强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3.三级种〔栽培种〕
将原种扩大至粗放培养基上 概念 形成的菌种
概况
培养环境
菌种袋、较粗放 固体培养基
用途 栽培生产
特点 菌丝多而壮、适应性强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生产总过程
子实体
母种
栽培
栽培种
原种
食用菌菌种生产

概念 人工配制的适于菌种生长 的营养基质
要 求
营养种类、比例、水分、pH适宜; 保持无菌状态。
返回本节
(二)培养基的类型
原料 天然:天然有机物 来源 合成:已知成分的化学药品
半合成:?
液体:营养液
类 型
状态
固体
固体:天然固体原料 固化:加1.5%~2%琼脂
表面 斜面培养基
形状 平板培养基
使菌种 不降低或不丧失其优良性
原理
以尽量延长使用时间
创造不利于菌种生长的一切条件, 使其代谢处于休眠状态。
返回本节
缺营养
低温
不利 条件
无氧
干燥
返回本节
(二)常用保藏法
以母种形式保藏 1.斜面低温法 斜面菌种置,4~6℃冰箱中(3~6个月)
特点
简便 保藏时间短 易污染及退化 不适于草菇等菌类
返回本节
融化琼脂 滤液沸时加入,融后加余料
调解pH 10%NaOH或HCL
分装试管 勿污管口,控制装量
扎捆
准备灭菌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1.种类
(1)棉籽壳培养基
配方(%)
主料 棉籽壳87,麦麸10 辅料 白糖1,石灰1,过磷酸钙1
配制
棉壳、麦麸干混 余料溶于水后浇入主料 清水翻拌至含水量
再生母种
繁殖原种 保藏用种
特点 菌丝弱而少、不可直接栽培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2.二级种(原种)
将母种扩大至粗放培养基上 概念 形成的菌种
概况
培养环境
大口瓶、较粗放的 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用途 扩大栽培种
特点 菌丝较多而壮、适应性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良 扩大 用于 菌株 繁殖 生产
基本 要求
实行纯培养 不含任何杂菌
返回本节
二、菌种类型
保藏用种 目的 实验用种
生产用种
按
一级菌种 级别 二级菌种
三级菌种
状态:固体菌种、液体菌种
返回本节
(一)级别不同菌种
1.一级种(母种) 用分离法首次得到的
概念 纯次生菌丝体
概况 培养环境 试管、斜面培养基
用途
设备、工艺较复杂
菌种
特点
菌龄短而一致 发酵率高
易老化和自溶
返回本节
生
长
势
的
液体菌种
区
别
固体菌种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三、菌种生产程序
四大步骤
制培养基
灭菌
接种
培养
返回本节
第二节 主要生产设备
一、制培养基设备 二、灭菌设备 三、接种设备 四、培养设备 五、保藏设备 六、菌种厂布局
返回本章
一、制培养基设备
配方(%) 辅料 石膏粉1%,碳酸钙0.5%
配制
颗粒洗净,1%石灰水泡胀 文火煮沸15~20min 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
调pH
pH:一般为8.0左右 原种培养基装大口瓶
与分装 栽培种培养基装菌种袋
返回本节
原种培养基的配制视频
返回本节
栽培种的装袋
返回本节
三、培养基的灭菌
(一)母种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与摆斜面
仓库
配料室
灭菌室
接种室
门 口
晒料场
栽培棚 办公室 培养室
返回本节
第三节 菌种培养基
一、概述 (一)概念及要求 (二)培养基的类型 二、各级菌种的培养基 (一)母种培养基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三、培养基的灭菌
返回本章
一、培养基的概述
(一)概念及要求
概念 人工配制的适于菌种生长 的营养基质
要 求
1.
要 求
密闭性好
接 种
特 点
简易、利移动 对人体低害
箱
效果好、工效低 喷雾
用 法
清洁、放物品→ 消毒 熏蒸
紫外灯
返回本节
紫外灯 操作孔 观察窗
返回本节
2.接种室
高2.2~2.5m
要求 面积7~9m2
缓冲间:2~3m2 接种间:5~6m2
6个面平滑 两门错开、平拉式 顶装紫外灯
清洁→物品放缓冲间→消毒 使用 →移物至接种间→ 喷消毒液
1kg/cm2(103kpa、121℃)
20~30min
摆斜面
无菌检验 约30℃条件下→空白培养2~3天
返回本节
母种培养基的灭菌
母基灭菌与摆斜面
返回本节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
高压灭菌 1.5kg/cm2(152kpa、128.1℃) (蒸汽)灭菌1~2h
返回本节
常压灭菌 100℃灭菌10h左右→再闷12h 要求 攻头、控中、保尾
概况
培养环境
菌种袋、较粗放的 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用途 栽培生产
特点 菌丝多而壮、适应性强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生产总过程
子实体
母种
栽培
栽培种
原种
返回本节
菌种简介
返回本节
(二)状态不同的菌种
概念 用固体基质培养的菌种
1.固体
菌种
设备、工艺简单
特点 菌龄长而不一
发酵率较低
概念 用液体基质培养的菌种
2.液体
透明度好、粘着力强
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粉状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二、各级菌种的培养基
(一)母种培养基 1.通用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 PDA 琼脂15~20g、水1000m
2.配制过程
返回本节
制马铃 薯滤液
煮沸20min,取定量滤液
融化琼脂 滤液沸时加入,融后加余料
调解pH 10%NaOH或HCL
分装试管 勿污管口,控制装量
扎捆
准备灭菌
返回本节
母种的培育
返回本节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1.种类
(1)棉籽壳培养基
配方(%)
主料 棉籽壳87,麦麸10 辅料 白糖1,石灰1,过磷酸钙1
配制
棉壳、麦麸干混 余料溶于水后浇入主料 清水翻拌至含水量
返回本节
(2)颗粒培养基
主料 麦粒、玉米粒等98.5%
→ 10min 后接种→消毒液清洁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3.超净工作台
使一定工作区达到相对无菌、无尘状态的电器
双人
单 人
返回本节
4.接种工具
要求:前端为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
环
枪
针
匙 接种 耙
钩
镊
铲
返回本节
液体菌种接种枪
固 体 菌 种 接 种 枪
返回本节
四、菌种培养没备
1.培养箱 培养少量菌种的恒温电器(20~40℃)
(一)原料处理设备
铡 草 机
切片粉碎两用机
粉 碎 机
返回本节
拌料机
返回本节
(二)培养基分装设备 装袋机
返回本节
装瓶机
挖瓶机
返回本节
菌种袋
颈圈
返回本节
菌种瓶
返回本节
二、灭菌设备
高 外锅:装水
压 内锅:装物(有壁管)
锅
锅盖
安全阀 排气阀
压力表
返回本节
常压
返回本节
三、接种设备
(一)接种环境
返回本节
第四节 菌种的接种
一、无菌操作 二、母种的接种
(一)分离法 1.组织分离 2.孢子分离 (二)转管法
三、原种、栽培种的接种
返回本章
概念:菌种移至新培养基上的过程 接种 关键:无菌操作
一、无菌操作
概念 在严格消毒灭菌条件下进行的操作 接种环境消毒灭菌
酒精棉球消毒清洗后的双手
要点 开启的管口、瓶口靠近灯焰
第4章 食用菌菌种生产
第一节 菌种概述 第二节 菌种生产设备 第三节 菌种培养基 第四节 接种 第五节 菌种培养与质量鉴定 第六节 菌种保藏与复壮
第一节 菌种概述
一、菌种概念 二、菌种类型 三、菌种生产程序
返回本章
一、菌种概念
野生 担孢子或子囊孢子 菌种
栽培 扩大繁殖后的纯次生菌丝体 来历
野生菌驯化 原菌株改良 生物技术创新
营养种类、比例、水分、pH适宜; 保持无菌状态。
返回本节
(二)培养基的类型
原料 来源
天然:天然有机物 合成:已知成分的化学药品 半合成:?
液体:营养液
类 状态 固体 固体:天然固体原料
型
固化:加1.5%~2%琼脂
表面 斜面培养基
形状 平板培养基
返回本节
特性
条状
属天然植物多糖 融点96℃以上 凝点40 ℃以下 冷水中不溶
返回本节
2.培养室
培养大量菌种的恒温房
光线暗
要求
密闭好、通风性强 能升温、降温(空调机)
有培养架
返回本节
五、菌种保藏设备
保藏母种:冰箱(4℃)左右
保藏原种、栽培种:
远离污染源
贮藏室
低温(4~8℃) 干燥、通风、遮光
用前要严格消毒杀虫
地面常撒石灰粉
返回本节
六、菌种厂的布局
根据菌种生产流程合理设置
再生母种
扩大原种 保藏用种
特点 菌丝弱而少、不可直接栽培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2.二级种(原种)
将母种扩大至粗放培养基上 概念 形成的菌种
概况
培养环境
大口瓶、较粗放的 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用途 扩大栽培种
特点 菌丝较多而壮、适应性较强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3.三级种(栽培种)
将原种扩大至粗放培养基上 概念 形成的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