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完整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代史课后练习答案
革命的进步性:革命固然会流血,但是其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① 经济上:
② 军事上
③ 文化上
④ 政治上
从正反两方答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意义: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猖狂气焰,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3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
答:根本原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第五,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
3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原因:根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主观上:民族资产阶级存在软弱性与妥协性: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们群众。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1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序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参考答案: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参考答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等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双方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历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帝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积极作用:(1)政治: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中国一步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潮流之中。
②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2)经济:①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一些企业家试图以“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起来。
③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3)思想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为救国图存开始奋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4)科技:电报、电话、电影等传入中国。
2、消极作用:(1)政治: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并强迫中国政府与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从而使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2)经济: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①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把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
它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
因此它们便能够大量地倾销它们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
②在经济上中国逐步地形成了对帝国主义资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③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压制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逐渐陷入困境。
(3)思想文化: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冲击。
②圆明园等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被帝国主义摧毁(4)对人民:大量中国人民惨遭杀害,是历史的巨大灾难。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近代史,并提供一些课后参考答案。
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不安。
对于晚清时期的问题,参考答案可能包括:1. 外国列强的侵略:参考答案可以指出,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失。
2. 内部动荡:参考答案可以提到,晚清时期中国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动乱和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动荡使得晚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政治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辛亥革命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内部动荡之后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彻底改革。
2. 辛亥革命的意义:参考答案可以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五四运动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五四运动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五四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外国列强的压迫和内部政治腐败的背景下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的质疑和反思。
2. 五四运动的影响:参考答案可以提到,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艰苦卓越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重要篇章。
对于抗日战争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的时候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中国近代史概述1. 解释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怎样界定的?近代史一般被界定为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
这个时间范围主要是根据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来确定的。
2. 请列举近代史的几个重要时期。
•鸦片战争与中外密约时期(1840-184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1898)•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911-1912)•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3. 近代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内外关系的变化•思想文化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第二章: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1. 描述淮海战役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国共内战的紧张局势和解放军北上解放的态势。
淮海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 - 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巩固了解放区的统一 - 解放军获得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资源 - 国共内战的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解放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请简要介绍中共七大和八大的召开时间及其成果。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成果包括: - 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胜利 - 党的路线转变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 - 中央委员会的重新组建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9月,成果包括: -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任务 - 把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重要任务 - 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制度第三章: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1. 描述辛亥革命的成因。
辛亥革命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清朝的败局和民众对外国压迫的不满 - 光绪皇帝的改革尝试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社会民主思潮的兴起和革命组织的发展2. 请列出辛亥革命取得的主要成就。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亚洲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解放和进步第四章: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胜利1. 描述抗日战争的起因。
中国近代史课后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给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他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它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另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1)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2)通过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中国在历史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毛泽东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通常认为是哪个事件?A. 辛亥革命B. 抗日战争C. 五四运动D. 南京条约答案:A. 辛亥革命2.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A. 1945年B. 1949年C. 1954年D. 1978年答案:B. 1949年3.以下哪个国家最早成为中国近代史的殖民地?A.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德国答案:C. 日本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B. 五四运动二、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它发生在1911年。
背景是清朝政治腐败,民众的不满情绪上升,以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中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对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发起的一次抗议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影响,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3.请简要描述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是中国国民党政府领导的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
背景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不满情绪上升。
抗日战争的意义在于团结了中国各个阶层和民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积累了经验,为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三、论述题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众多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通常认为是辛亥革命,这一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为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1到6章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上编综述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中国近代史课后答案(完整版的)
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最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近代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近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工业革命?它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从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的转变。
它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革。
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其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工业革命加速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最后,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阶级的重新划分,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进而催生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2. 请简要描述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场重大社会政治变革。
它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的严重不平等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1789年的人民起义和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崩溃。
其次是1792年至1794年的恐怖统治时期,国内外战争不断,政治局势动荡。
最后是1799年的拿破仑一世发动的政变,建立了拿破仑帝国,结束了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它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和平等的理念,为后来的民主运动提供了范例。
其次,法国大革命加速了欧洲各国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最后,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19世纪的欧洲带来了长期的战争和动荡。
3. 请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全球性大战。
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帝国主义的竞争、民族主义的兴起、军备竞赛、同盟体系的形成以及复杂的外交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这种观点不能成立。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近代经济不能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而言,主要是帝国主义不平等对待中国,侵略中国造成的。
但这不能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要真正发展就必须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的理由。
3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封建制度已经是百孔千疮,危机四伏,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科举制度更是严重脱离实际,摧残人才,“万马齐喑”的人才匮乏局面笼罩着整个中国。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为了与新的人才观相匹配,他们在教育领域内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
自此以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被作为资本主义“新学”,逐渐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传播。
第二章1.实际当时清朝面临的环境有点象其前朝明朝,当时明朝面临的是内有“中原流寇”李自成,外有东北后金政权。
而清朝所面对的是内有太平天国,外有列强。
作为统治者,当然想维持自己的统治。
但是可以想象,此时的清朝必然会参考明朝末年的情况来作出其自己的判断。
明朝崇祯面对的内忧外患,他是怎样作的呢,他是镇压农民起义军,将李自成稍微压制之后,又忙于将军队调遣北方与后金交战,所以是穷于应付,加上此时的朝臣真正有才能的已经少之又少了,根本不足以应用与两个战场。
此时,崇祯应该先与后金媾和,以图将精力、兵力集中到消灭李自成的内部战场去。
然而崇祯如果是一个不是很有雄心的人那么应该可以做到这点,但是正是因为他有抱负,确实是渴望复兴明朝,花了很大的心血在治理国家,而且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觉得如果与后金媾和,是对天朝的侮辱。
结果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而清朝面对这样的时候,吸取的明朝的教训,对内,是尽力镇压太平天国,重用人才,发觉人才,不惜启很多汉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等,甚至派林则徐去镇压。
(林在赴广西途中病死)。
尽全力扑灭太平天国的起义。
对外方面,也逐步开眼看世界,一方面,对,列强采取讲和,尽量不打。
为了维系政权,什么事情都可以作,包括割让领土。
当然如果列强的要求太过分,该打的时候还是要打的。
如中法战争,其实并没有打败,而是不败而败。
以战获取与对方谈判的筹码。
而且还有一点,以寇制夷,利用义和团的民族主义狂热,使其将矛头指向列强,间接对列强进行打击,引起列强的强烈反应,八国联军开赴中国,打击义和团。
这样,虽然清廷引狼入室,将列强引入,但是同时也利用了列强为其除去了内患,同时也使列强明白中国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
然后,列强走后,义和团已经被整得奄奄一息,这时候再过河拆桥,对义和团赶尽杀绝。
这招真的是绝了。
内忧外患都给清廷利用了。
而且也在观念上也有所开放,懂得学习西方,当然没有日本学得那么彻底,但是涉及到关键的政治改革,变法维新的时候就害怕触及到其统治的根本,所以又不敢放任变法运动发展,进行打压。
但总的来说,清末的统治者比明末的统治者要高明,虽然最终难免失去政权,但是起码还维持了半个多实际。
但最终还是不能逆大势而行,终于结束了其统治。
2.反洋教斗争根源主要在于洋教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普通群众主张坚决反洋教,而上层官府绅士以自身利益为重,对之妥协,“总是依他”。
3.洋务派所办企业具有封建性、垄断性和严重的对外依赖性。
第三章1.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过于理想,不讲群众基础害怕群众甚至敌视群众。
他们主张变法,但却反对革命。
事实上看看西方变法以及日本维新变法都是和军事手段离不开的。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其实是参照了国外革命方法,联合其他政治力量、建立军队、废除帝制,而且革命纲领明确可行性强。
总的说来两人最大区别就是康有为是保皇派,而孙中山是革命派。
2.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的洋务派,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没有曾国藩,他那时已经去世)。
他们见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战胜德国,决定学习日本,以抵御西方列强。
通过百日维新实践,结局戊戌变法失败了,袁世凯称帝也失败了。
最终被民主共和制取代。
3.【答案要点】(1)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
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4.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无产阶级。
第四章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它的局限性是,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这并不能为人们提供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的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的改造;把改造国民性质置于优先地位,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有些人看问题很片面。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使新文化运动得到发展。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并没有抛弃而是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发扬,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更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他们强调必须铲除少数人的特权。
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这就表明,在五四思潮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唯物史观观为武器,从反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的斗争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实践。
总之,如果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那么,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指导作用。
2.(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2)通过李大钊和胡适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先进分子;(3)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对各观点研究比较,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3.“根本解决”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
从深层次分析,在此时除了马克思主义以外,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能够挽救中国的命运,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胡适在1919年7月发表文章反对应用马克思主义来对中国问题进行根本解决。
第五章1.有好有坏1.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确立,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但国民党内部斗争十分激烈。
2.蒋介石独裁统治。
3.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激烈,百姓苦不堪言4.经济方面: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
对稳定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
5.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6.1933年,国民政府外交谈判成功,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
2.正确。
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要处理好国际关系,为我国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向外国引进先进的技术,要保障工人阶级等各阶级的社会权益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要加强坚固我国的政治体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3.我认为材料三所提的态度不科学,1,其言不保存文化而要创造文化,此处不辩证,因为过去的文化中也有好的精华的地方,2,其时代变了,我们应当随着时境而创造新文化,此处科学,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应学会创造新的文化,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摒弃过去文化的糟粕,要继承过去文化的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第六章1.第一,九一八事件以前,对日本的方针政策其实已经形成了。
对日不抵抗政策最初萌发是在“九一八”前的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之时,在九一八事件以前,蒋介石、张学良已就对日不抵抗达成共识,这是张学良下令不抵抗的一个原因。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的历届中国政府,对于包括英、法、美、日等在内的各国列强的侵略挑衅或中外局部性冲突的处理,大多持让步、妥协、忍耐及不抵抗的态度,几十年中几乎成了惯例。
这一方面固然与中国数千年儒家思想,特别是“四维八德”的文化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弱者面对强者的最低限度的自我保护,即所谓忍辱负重,夹缝中求生。
第二,张学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
当时社会有军队就有话语权。
张学良在当时之所以有当时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张作霖留给他的地盘和军队所决定的,保留实力这也是张学良下令不抵抗的一个原因。
加之当前的中东路事件的影响使得张学良不愿意单独面对日本人。
第三,张学良对当时局势的判断失误。
当时东北军有20万军队,而日本人在东北大约就是3万军队,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再加之日本人在东北不断的挑衅,这样加深了张学良认为日本人只不过闹点小摩擦,不过是想获取多一点利益,而不是吞并这个东北。
张学良的这种认识对他下达不抵抗命名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晚年张学良口述历史是也承认了这一点。
第四,国民党当时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影响。
蒋介石认为共产党才是国民党的最大敌人,认为先剿灭共产党之后在回过头来对付日本,这是基于这种政策下,张学良对于日本人的挑衅采取忍让对策加上了砝码。
历史是多种合力推动的,以此类推,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也会有多方面的原因,以上是我对于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原因的认识,我认为正是基于以上四种原因的合力,张学良才下令不抵抗的。
2.首先是抗战路线的不同.从抗战开始到1938年10月,也就是抗战的防御阶段,国共两党的抗战都是很努力的,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军队肩负着抗战的主要责任,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抗战比较积极.但是国民党不敢发动群众,推行的是一条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则利用日军主要精力放在正面进攻的机会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充分发动群众推行全面抗战路线.抗战路线不同是首要的不同.其次,在抗战的决心上国民党也不如共产党,这个主要体现在抗战相持阶段,也就是1938年10月到1945年8月初.这一阶段日军停止了在正面战场的全面进攻,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共产党.国民党在这一阶段的抗战积极性远不如前,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仅断绝了对共产党方面的经济军事补给,还以重兵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以"曲线救国"为名纵容部队投降,加入伪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极端的就是以"皖南事变"为代表的三次反共高潮.但是国民党还没有彻底放弃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仍然在继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阵亡殉国.而共产党在这一阶段仍然坚持全面抗日,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对于国民党则采取"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坚决回击反共摩擦的同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3.毛泽东思想不是“人海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