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之请假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文写作之请假条
作者:吴有军项志兵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8年第22期
【技法点拨】
一、概念
请假条在人们日常的社会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经常的,广泛的。请假条似乎是最简单的条据,似乎人人都会写。其实不然,这里面颇有讲究。清代诗人袁枚曾以讥讽的口吻对写东西抓不住要领的人进行嘲讽,说:“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这话说的是一则古代的笑话。从前有位秀才急着等钱用,要卖掉一头驴子。但卖驴是“大事”,不但要求买卖双方在场,还要请人作证。价钱谈妥后,买者要求写个字据。这是简单的契约,只要写清谁的驴,卖给谁,加上点“空口无凭,立此为据”之类的话,买方、卖方、证人三者签上字,署上年、月、日就行了。谁知秀才磨墨展纸,挥笔即书,连写了三页纸,仍然没完没了地写下去。买者等急了,问:“您写完了吗?”秀才摇摇头,说:“早哩,早哩,我连那个驴字还没写到哩。”买者和证人都等得不耐烦,便悄悄溜走了,秀才的驴最终没卖出去。这个秀才之所以受讥笑,除了“呆”外,恐怕是真的不会写条据。
生活中,因病因事不能按时上班或上课,不能按时参加某项活动,必须事前向有关单位或有关部门负责人写一个书面说明,这就是请假条。请假条要说明请假的原因和请假时间。请假的理由必须充分并符合有关的规章制度。有些请假条须经过有关负责人批准才能生效,假期结束应向有关部门销假。请假条一般由自己写,但也可由他人代写。请假条不需收回。
二、格式
请假条的格式与写信相似,第一行中间写上“请假条”,下面顶格写上对方称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明请假的原因和请多长时间的假,常用习惯语有“请予准假”“特此请假”“此致”“敬礼”等,最后署名并写上日期。这里特别要强调: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转一行顶格写“敬礼”;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三、注意事项
1.内容要简单、明确,只要写明事实,不用讲道理;不能用语含糊,标点符号不当;字迹要端正,清楚,不要涂涂改改,最好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2.请假条如果用语含糊,标点不当,就会产生歧义,那么就会成为没有效应的纸条了,有的还可能误事。因此,写请假条行文要力求准确,没有歧义,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出差错。
3.请假条的格式,有五点内容是必须要具备的,即:写给谁,请假事由,请假天数,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请假条也可先写请假事由,再写称呼的。请假时如本人不能亲自书写时,也可由他人代写。
【范文示例一】
请假条
周老师:
我明天去第一人民医院复查肝炎病情,不能到校上课,请准假一天。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刘琦
2008年3月5日
【范文示例二】
请假条
王老师:
我妈妈因急病住院,爸爸又常年在外打工,妈妈需人照料,我不能到校上课,请准假两天。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李云辉
2008年3月13日
【范文示例三】
请假条
王老师:
我邻居李云辉因他母亲急病住院,需人照料,特地托我代为请假,请予准假两天。
此致
敬礼
小辉邻居:陈浩
2008年3月13日
【一技】
自然界是一个有声的世界。蜂鸣蝶呓,莺歌燕语,虎啸猿啼,风唱雨泣,无限美妙由此而生。作文中,如何让这万籁之声跃然纸上,使你的文章声情并茂,魅力十足呢?
一、“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巧模拟,惟妙惟肖
奔腾跳跃的黄河流水,它川流不息地流入文本,一声“溅溅”,让汹涌澎湃的湍流之声跃然纸上。写作中,若要让作文富有声色,我们就要善于聆听,善于模拟,还要善于积累拟声词。下面我们来读一首童谣《万籁歌》:
猿猴啼,老虎啸,唧唧喳喳麻雀叫。
狮子吼,灰狼嗥,咩咩咩咩羊在笑。
小狗汪,老猫喵,咯咯咯叫鸡报晓。
小鸭嘎,青蛙呱,小牛哞哞在唤妈。
乌鸦哇,喜鹊喳,蜜蜂嗡嗡在采花。
雷轰隆,风沙沙,滴答滴答雨在下。
鸽子咕咕,啄木鸟笃笃,杜鹃声声叫布谷。
北风呼呼,落雪簌簌,马鸣嘶嘶满山路。
当当锣声,咚咚响鼓,噼里啪啦放爆竹。
童谣中的每一句都描写了一种动物或物体之声,它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若把这些声响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你的作文描写中,它会让你的文章增添魅力。
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妙比喻,生动形象
诗句中把“嘈嘈切切”的琵琶之声比作“大珠小珠”的坠落玉盘之声,这弦声可谓是美妙绝伦。苏轼也善于运用比喻摹写声响:“千杖敲锵羯鼓催”,他以千杖急剧地敲打羯鼓而发出的响亮之声来比喻急骤的暴雨声,这可比一味地说雨如何之大、来势如何之猛要具体形象得多。在现代文中,也有不少运用比喻描写声响的,如简桢在《夏之绝句》中写蝉声:“突然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蝉都同时叫了起来,把我吓了一跳。”句中将突然爆发的蝉鸣比作是“四面楚歌、鸣金击鼓”,形象地写出了蝉声的骤发之突兀与音响之洪亮,给人感觉深刻。
三、“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作谐音,意趣盎然
气象学家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农谚“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来说明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根据物候现象安排农事,这一引用不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大自然的语言”,而且给文章增添意趣,这样使内容显得活泼明快起来。关于赋予布谷鸟谐音的故事,民间还流传很多:布谷鸟有许多种,有一种从早春就开始叫了,在门前的大椿树上,对着田间的豌豆苗,期待声声地叫着“挂果,挂果”,撩起了人们一种想吃豆角的食欲。豌豆成熟了,另一种布谷鸟就来了,它的叫声是“豌豆掰果,豌豆掰果”,老百姓把它的叫声说成是“豌豆掰果,爹爹烧火,割麦插禾,收成归婆。”这一民间的谐音传说给我们小时候增添了不少情趣,它让我们至今都难以忘怀。
四、“海边暮霭色,野鸭声微白”——用通感,声态可触
诗句中的“微白”,是视觉所见,“野鸭声”应是听觉感应。这样把听觉转化成视觉,它能赋声以形,生态可触。像这样的古诗句还有很多,如“牛棚残暑蚊声暗”“五藏野,鹿鸣一寸声”中的“暗”“一寸声”都是把听觉转换成视觉的描写的。现代文中也不乏其文,如鲁彦的《听潮》中就有这么一通感句:“海在我们的脚下呻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句中的“月光”“晨雾”“落花”和“微风”给人的是视觉和触觉的感受,这样把它用来描写听觉音响之潮声的温柔,留给人一种听觉不能感觉到的亲切与温情,这委实是精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