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析技术(Western Blot、ELISA、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技术)

合集下载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蛋白质进行检测和分析是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它能够检测特定蛋白质在复杂混合物中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实现检测,首先将待测样品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然后转移至膜上,接着用特异性抗体结合目标蛋白,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显色反应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免疫印迹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检测低表达水平的蛋白质。

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它能够定量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将待测蛋白质捕获在微孔板上,然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结合目标蛋白,最后加入底物产生显色反应进行定量检测。

ELISA方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势,适用于临床诊断和药物筛选等领域。

三、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

质谱分析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它能够对蛋白质的序列、修饰和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

该方法通过将蛋白质分离并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质量-电荷比的测定,最后利用数据库比对来鉴定蛋白质的身份和修饰。

质谱分析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适用于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四、蛋白质芯片技术(Protein Microarray)。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它能够对大量蛋白质进行快速、高效的筛选和分析。

该方法通过将不同蛋白质固定在芯片表面,然后与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最后利用荧光或化学发光信号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适用于蛋白质互作网络和药物靶点筛选等研究领域。

常见免疫学检测方法

常见免疫学检测方法

常见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它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反应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检测特定的免疫指标。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质结合,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的酶作用产生可见的颜色反应,从而定量或半定量地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ELIS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检测、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光学技术,用于分析和计数悬浮细胞或微粒。

该技术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细胞或微粒单个地通过激光束,测量其散射光和荧光信号来分析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检测、免疫细胞亚群的鉴定、细胞凋亡的检测等。

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组织切片与特定抗体结合,并利用酶标记或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显示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量。

免疫组化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研究、肿瘤诊断、蛋白质定位分析等领域。

四、免疫印迹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显示目标蛋白的分子量和表达量。

免疫印迹常用于蛋白质的检测、定量和鉴定。

五、免疫荧光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并利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显示抗原的分布和表达量。

免疫荧光广泛应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定位分析、病毒感染的检测等领域。

蛋白质检测方法

蛋白质检测方法

蛋白质检测方法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蛋白质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质检测方法,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首先,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然后转移到膜上进行检测。

免疫印迹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其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也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底物的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ELISA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常用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研究中。

另外,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蛋白质进行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地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适用于复杂混合物中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蛋白质检测方法,如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结晶学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蛋白质的检测和分析。

总的来说,蛋白质检测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准确地了解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功能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出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实验原理)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实验原理)

PCR实验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反应,将待扩增的DNA片段与其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引物经“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引物延伸”三步反应的多次循环,使DNA 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我们所需的大量的特定基因片段,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结果都是以原来的DNA为模板产生新的互补DNA片段。

相比于细胞内复杂的DNA复制,PCR的反应体系相对较简单。

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反应体系包括cDNA模板、引物、dNTP、PCR缓冲液、Taq聚合酶等。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4℃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 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做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

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这三个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PCR的反应动力学PCR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扩增量呈指数上升。

反应最终的DNA扩增量可用Y=(1+X)n计算。

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

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但在实际反应中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

抗体纯度鉴定的常用方法

抗体纯度鉴定的常用方法

抗体纯度鉴定的常用方法抗体纯度鉴定是指确定抗体制备物中所含目标抗原特异性抗体的纯度和杂质的程度。

合理的抗体纯度鉴定方法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抗体纯度鉴定的常用方法,包括蛋白电泳分析、Western blot、ELISA、免疫沉淀和色谱技术等。

1.蛋白电泳分析蛋白电泳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可以用于鉴定抗体制备物中的纯度和杂质。

常用的蛋白电泳包括SDS-PAGE和非变性凝胶电泳。

SDS-PAGE可以将蛋白质按照大小分离,通过比较目标抗原特异性抗体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抗体制备物中的纯度。

非变性凝胶电泳则可以用于鉴定抗体制备物中是否存在聚集物和降解产物等杂质。

2. Western blot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用于鉴定抗体制备物中的目标抗原特异性抗体的纯度和特异性。

通过将抗体制备物与目标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可以确定抗体制备物中是否存在非特异性结合和杂交抗体,从而评估其纯度和特异性。

3. 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可以用于定量测定抗体制备物中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并进一步评估其纯度。

ELISA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其特异性抗原的结合来检测抗体制备物的纯度和含量,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曲线的光学密度值,可以确定抗体制备物的纯度和含量。

4.免疫沉淀免疫沉淀是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沉淀目标蛋白质的方法,可以用于鉴定抗体制备物中的目标抗原特异性抗体的纯度和特异性。

免疫沉淀可以通过将抗体制备物与目标抗原一起进行沉淀,然后通过蛋白质分析方法,如Western blot或质谱分析,来确定抗体制备物中特异性抗体的纯度和特异性。

5.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可以用于鉴定抗体制备物中的纯度和杂质。

常用的色谱技术包括凝胶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层析和逆流层析等。

这些色谱技术可以通过分离、纯化和定量目标抗原特异性抗体,从而评估抗体制备物的纯度和杂质水平。

Western blot和ELISA的技术原理及操作步骤

Western blot和ELISA的技术原理及操作步骤
❖ 常用的电泳转移方法有湿转半干转。两者的原理完全相 同,只是用于固定胶/膜叠层和施加电场的机械装置不同。
湿法转移系统
半干法转移系统
转膜仪和转移膜
本实验室的 北京六一仪 器厂的迷你 转印电泳仪
DYCZ-40D
最常用于Western Blot的转移膜主要是硝酸纤维素 (Nitrocellulose,NC)膜和聚偏二氟乙烯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膜,此外也有用尼龙膜、DEAE纤维素膜做蛋 白印迹。尼龙膜和NC膜的特点相似,主要用于核酸杂交。
研究一些体外 蛋白质分子, 寻找目的蛋白 是否存在于样 品当中。
蛋白质的表达 情况,上调或 下调表达,以 及在不同样品 中的表达差异 性。
Western blot的定义
❖ 印迹法(blotting)是指将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 而后利用相应的探测反应来检测样品的一种方法。
❖ 1975年,Southern建立了将D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 (NC膜)上,并利用DNA-RNA杂交检测特定的 DNA片段的方法,称为Southern印迹法。
ELISA的操作注意事项
❖ 加样
➢ 在ELISA中一般有4次加样步聚,即加标本,加一抗和二抗,加底物。 加样时应将样品加在ELISA板孔的底部,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 不可溅出,不可产生气泡。
❖ 温育
➢ 应注意温育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规定力求准确。为保证这一点,一个人 操作时,一次不宜多于两块板同时测定。
❖ 定义: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检测液体(血液、细胞液)中 未知抗体或抗原的方法。定性或定量检测均可。
❖ 基本原理:它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 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测 定的对象可以是抗体也可以是抗原。

protein synthesis analysis实验方法

protein synthesis analysis实验方法

protein synthesis analysis实验方法
蛋白质合成分析实验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
1.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通过特异抗体检测蛋白质样品中的特定蛋白,常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定位和定量分析。

2. 蛋白质谱(Protein Mass Spectrometry):通过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

3. 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通过基因芯片或蛋白质芯片检测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同时检测上千个蛋白质。

4. 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可以对蛋白质进行精细分析,包括蛋白质的修饰、剪切和变异等。

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转移效率来分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距离,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构象变化和动态行为。

6. 磷酸化分析(Phosphorylation Analysis):通过检测蛋白质磷酸化水平来分析蛋白质的活性状态和信号转导,常用于研究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

7. 基因表达分析(Gene Expression Analysis):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转录水平来分析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可了解蛋白质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蛋白质合成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与Westernblotting、ELISA的异同

免疫组化技术与Westernblotting、ELISA的异同

免疫组化技术与Westernblotting、ELISA的异同
1)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2)Western blotting
蛋白质免疫印迹,也是利用抗体抗原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等技术来检查组织或细胞样品内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

与免疫组化技术相比,定量可能更加准确;当然Western blotting也可定性和定位(通过提取膜蛋白或核蛋白、胞浆蛋白分别检测其中抗原含量,进而间接反映它们的定位),但敏感性远远低于免疫组化技术。

3)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是利用抗体-抗原-抗原结合反应原理来检查体液或组织匀浆中蛋白含量的检测。

与免疫组化技术相比,定量最准确,是分泌性蛋白检测首选方法之一。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是生物医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技术,它们在细胞和组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都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在生物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但在操作方法、原理和应用范围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技术的区别,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技术。

1. 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表达的技术。

它的操作流程大致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抗原修复、蛋白质检测、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样本切片,并通过特定的固定、脱水和包埋步骤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

随后,利用抗原修复方法还原蛋白的空间结构,以便后续的免疫染色。

接下来,通过加入特定的抗体和标记物,可以对目标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并最终通过显微镜观察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 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利用特定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方式来标记和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表达。

它的操作流程也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与免疫组化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类似。

不同的是,在免疫荧光染色法中,需要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素-抗素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样本中荧光的分布情况,从而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位置和水平。

在应用范围方面,免疫组化法主要用于研究组织切片或细胞样本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定量地评估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适用于体内和体外实验样本。

而免疫荧光染色法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蛋白的定位、表达和相互作用等,是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绍了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操作原理、步骤和应用范围,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开展生物医学研究。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检测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手段,用于识别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检测方法:
1.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微生物抗体的技术,通常用于细菌和病毒的检测。

该技术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中的微生物。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特定微生物的抗体或抗原。

该方法通过将微生物抗原或抗体与酶标记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反应进行检测。

3.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复杂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抗原。

该方法通过将样本中的蛋白质印迹到膜上,然后与特异性抗体结合进行检测。

4. 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核酸序列的技术,如核酸探针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核酸,如病毒核酸或细菌基因组。

5. 免疫吸附实验(IHA):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系统性免疫学实验。

该方法通过将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特定的载体上,然后与特异性抗体结合进
行检测。

这些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然而,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实验室程序,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的方法,其中利用特定的抗体或其他免疫物质标记目标分子,从而使这些分子能够被观察和测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1.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在这种技术中,用于检测目标分子的抗体被标记上荧光染料。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定位和定量目标分子的位置和数量。

2.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这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技术。

ELISA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目标分子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底物反应来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3.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estern Blot用于检测蛋白质。

蛋白质被电泳分离,然后通过免疫印迹将其转移到膜上。

接着使用特定抗体标记的酶或荧光物质来检测目标蛋白质。

4.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IHC用于在组织切片中检测特定抗原的存在。

切片上的抗原与标记有酶、荧光染料或其他标记的抗体结合,通过显微镜观察抗原的分布。

5.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 Cytometry):该技术通过激光照射细胞,测量细胞表面或内部的荧光标记物,以分析细胞的类型、状态和功能。

6.蛋白质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测量质量。

免疫质谱结合了免疫标记和质谱技术,可用于检测和鉴定蛋白质。

7.免疫电镜技术(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本,通过标记的抗体来可视化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中的特定蛋白质。

8.免疫磁珠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 Assay):使用带有磁珠的抗体,通过磁场将目标分子分离出来。

常用于细胞分离和分析。

这些免疫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用于检测和定量各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抗体、核酸等。

检验科常见蛋白质检测方法解析

检验科常见蛋白质检测方法解析

检验科常见蛋白质检测方法解析蛋白质作为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扮演着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检验科中,蛋白质的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生物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检验科常见的蛋白质检测方法进行解析,包括免疫测定法、电泳法和质谱法。

一、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蛋白质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定量或定性测定。

免疫测定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以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

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ELISA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专一性的免疫测定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和科研领域。

ELISA通常分为间接ELISA、夹心ELISA和竞争ELISA等不同类型。

其基本步骤包括:涂布抗原或抗体、加入样品、加入检测抗体和添加染色底物等。

2.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RIA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蛋白质进行竞争结合,从而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高灵敏度,RIA适用于低浓度蛋白的测定。

3.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定位。

其基本步骤包括:蛋白质分离电泳、膜传递、膜孔封闭、一抗结合、二抗结合和蛋白质可视化等。

二、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根据蛋白质在电场中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法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SDS-PAGE和两性离子电泳等。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通过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为非变性PAGE和变性PAGE两种类型,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

2. SDS-PAGESDS-PAGE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分子量的凝胶电泳方法,通过添加带负电荷的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来线性化蛋白质,使其能够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迁移。

elisa、westernblot、免疫组化的具体区别

elisa、westernblot、免疫组化的具体区别

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的具体区别免疫组化: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

样本是细胞或组织,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能出现膜阳性、质阳性和核阳性。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到了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待测的样品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因而没有用到组织包埋、切片等技术,这是与免疫组化的主要区别,操作上开始需要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从而使后来形成的抗原-抗体-酶-底物复合物粘附在载体上,这就是“吸附”的含义。

免疫组化和elisa所用到的原理大致相同,只是因为所检测的样品不同,从而在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

Elisa多用于定量分析,其灵敏度非常高。

western bolt :先要进行SDS-PAGE,然后将分离开的蛋白质样品用电转仪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抗原-抗体-标记物显色来检测样品,可以用于定性和半定量。

免疫学三大工具,免疫组化、Western、ELISA,分别用于定位,定性和定量。

以下western和Elisa的区别不是原创,是找的资料。

western blotting 可以看到特异性的条带,但是定量比较烦elisa可以直接读出浓度,但是如果抗体有非特异性结合,那得到的数值就不可信。

WB只能半定量,但是可以检测细胞膜蛋白,这点ELISA做不到ELISA可用定量方法检测蛋白,也就是说可以观察不同浓度刺激物对目的蛋白的影响WB所检测的一般是抗原,而Elisa抗原抗体都可以检测。

WB所检测的抗原可以知道其分子量的大小,或是否是多聚体、降解产物等,一句话,WB可以确定所用抗体是与那种蛋白起作用的;而Elisa无能为力,一锅端了。

WB所适用的一抗一般是线性位点的,ELISA线性或构象型抗体都可以使用。

检测蛋白质的方法

检测蛋白质的方法

检测蛋白质的方法
首先,生化方法是检测蛋白质的传统方法之一。

这类方法主要是利用蛋白质的
生化特性进行检测,比如利用蛋白质的酶活性、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

常见的生化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蛋白质定量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其次,免疫学方法也是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之一。

这类方法主要是利用蛋白
质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比如利用酶标记抗体与蛋白质结合后的酶活性进行检测。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免疫电泳法、免疫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蛋白质进行高效、特异性的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领域。

另外,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是检测蛋白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类方法主要是利用
蛋白质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包括利用PCR扩增蛋白质基因、利用原位杂交法检
测蛋白质基因表达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基因水平的分析,揭示蛋白质的表达量和表达模式。

除了上述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比如质谱法、原位
免疫组化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蛋白质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还能够对蛋白质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综上所述,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蛋白质的检测,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蛋白质检测有所帮助,为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实验中常用蛋白检测方法

实验中常用蛋白检测方法

ELISA
• 原理:酶联免疫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 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
• 特点: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待测 的样品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 织培养上清液,需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 相载体表面,从而使后来形成的抗原-抗体 -酶-底物复合物粘附在载体上,这就是 “吸附”的含义。
elisa蛋白检测方式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elisa试剂盒相同点抗体抗原结合反应不同样品类型组织或细胞组织或细胞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分析方式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定位敏感性远远高于westernblot可以用于定性和半定量定量较免疫组化法准确多用于定量分析其灵敏度非常观察结果免疫组化图膜阳性质阳性和核阳性电泳图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蛋白浓度应用范围组织标本细胞中蛋白交互作用以及信号通路
• 特点:组织、细胞来源均可;半定量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 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 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 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 特点: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 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 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 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样本是细胞或组织, 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能出现膜阳性、质阳性和核阳性。
寻找目标蛋白
验证两蛋白间作用
验证蛋白交互作用方法
经典的方法有:
CO-IP GST-pulldown 酵母双杂交系统
CO-IP,又叫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 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 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Z也能沉淀下来。

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检测方法蛋白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结构、功能和调控等多种生物学作用。

因此,蛋白的检测方法对于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检测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的蛋白检测方法,它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电泳将蛋白分离并转移到膜上,再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对于研究蛋白的功能和调控机制非常有帮助。

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ELISA是一种高度灵敏和特异的蛋白检测方法,它通过将待测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

ELISA方法可以定量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三、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

质谱分析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检测方法,它通过将待测蛋白分离并离子化,然后利用质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

质谱分析可以确定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翻译后修饰和相互作用,对于研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蛋白芯片技术(Protein Microarray)。

蛋白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蛋白检测方法,它通过将大量的蛋白固定在芯片上,再与待测蛋白进行相互作用,最终利用荧光或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检测。

蛋白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相互作用,对于蛋白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五、蛋白免疫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蛋白免疫沉淀是一种常用的蛋白相互作用检测方法,它通过将待测蛋白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一起沉淀下来,再利用免疫印迹或质谱分析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研究蛋白的功能和信号转导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蛋白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样本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RT-PCR实验方法原理及其在SCI论文材料方法、结果中的写作.

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RT-PCR实验方法原理及其在SCI论文材料方法、结果中的写作.

Western blot
实验操作
步骤二、蛋白定量
Western blot
实验操作
步骤三、SDS-PAGE
E
• SDS 是一种离子性的表面活性剂,它有强离子性的硫 酸根离子也带有疏水性的长碳链。
• 当 SDS 与蛋白质混合时,它会以其碳链与蛋白质的 疏水性氨基酸结合将蛋白质包起来,而以磺酸根离子 外露与水分子作用。大多数蛋白质和 SDS 的平均结 合量是 1:1.4 (以重量为单位),而蛋白质结合固定比 例的SDS 后 ,由于 SDS 带强负电荷,使蛋白质原先 所带电荷显得微不足道,且每单位重量的蛋白质所带 电荷一致 ,所以不同蛋白质的迁移率大小就主要由 蛋白分子大小这一主要因素决定。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 (3)酶反应的底物。
ELISA
方法种类
直接法——检测Ag
将抗原直接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加入酶标记的一级抗体,即可 测定抗原总量。 优势:操作手续简短,因无须使用二抗可避免交互反应。 缺点:实验中的一抗都得用酶标记,但不是每种抗体都适合做 标记,费用相对提高。
➢ 原理:
Western blot
应用
Western Blot 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医学和临床 医学的研究。
➢ 目的蛋白的表达特性分析 ➢ 目的蛋白与其它蛋白的互作 ➢ 目的蛋白的组织定位 ➢ 目的蛋白的半定量分析
Western blot
蛋白提取
实验操作
蛋白定量
SDS-PAGE
转膜
封闭
ELISA
方法种类
间接法——检测Ab
用已知抗原包被,加入待测血清,再加酶标二抗,加底物显色。 优势:二抗可以加强信号,而且有多种选择能做不同的测定分 析。不加酶标记的一级抗体则能保留它最多的免疫反应性。 缺点:交互反应发生的机率较高。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实验方法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实验方法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实验方法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原理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

对已知表达蛋白,可用相应抗体作为一抗进行检测,对新基因的表达产物,可通过融合部分的抗体检测。

与Southern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

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

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实验材料蛋白质样品试剂、试剂盒丙烯酰胺SDS Tris-HClβ-巯基乙醇ddH2O甘氨酸Tris甲醇PBSNaClKClNa2HPO4KH2PO4ddH2O考马斯亮兰乙酸脱脂奶粉硫酸镍胺H2O2DAB试剂盒仪器、耗材电泳仪电泳槽离心机离心管硝酸纤维素膜匀浆器剪刀移液枪刮棒实验步骤一、试剂准备1. SDS-PAGE试剂: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

2. 匀浆缓冲液:1.0 M Tris-HCl(pH 6.8) 1.0 ml;10%SDS 6.0ml;β-巯基乙醇 0.2 ml;ddH2O 2.8 ml。

3. 转膜缓冲液:甘氨酸 2.9 g;Tris 5.8 g;SDS 0.37 g;甲醇200 ml;加ddH2O定容至1000 ml。

4. 0.01 M PBS(pH7.4):NaCl 8.0 g;KCl 0.2 g;Na2HPO41.44g;KH2PO40.24 g;加ddH2O至1000 ml。

5. 膜染色液:考马斯亮兰0.2 g;甲醇80 ml;乙酸 2 ml;ddH2O118 ml。

蛋白质分析技术(Western Blot、ELISA、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技术)

蛋白质分析技术(Western Blot、ELISA、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技术)

(4)IgM 抗体的检测
1)间接法:
间接法 ELISA 一般仅适用于检测总抗体或 IgG 抗体。如用抗原包被的间接法直接测定血清
中的 IgM 抗体,因标本中一般同时存在较高浓度的 IgG 抗体,后者将竞争结合固相抗原而
使一部分 IgM 抗体不能结合到固相上,将出现假阴性结果。 因此,如果用抗 IgM 作为二抗,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 后一组合是两种单克隆抗体针对抗原上不同的相距较远的两个抗原决定簇,分别用于包被固 相载体和制备酶结合物。 用途:测定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 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各种细胞因子的检测。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的方法: 捕获抗体包被→封闭(3%BSA)→待测抗原→洗涤(含 0.1%Tween 的 PBS)→酶标单抗或
1 原理: 将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或 PVDF 膜上,然后与能特异性 识别待检蛋白的抗体进行反应,洗涤去除没有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后,加入标记的、能识别特 异性抗体的种属特异性抗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标记抗体,加入 适合标记物的检测试剂进行显色或发光等,观察有无特异性蛋白条带的出现,也可通过条带 的密度大小来进行特异性蛋白的半定量。 2 操作过程 SDS-PAGE 电泳→转膜(PVDF 或硝酸纤维素膜) 封闭→一抗→洗涤→酶标二抗反应 洗涤→显色或化学发光显影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the cleavage of Caspase-3. IM9/Bcl-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20mM of gossypol for 4, 8 and 16 h. After treatment, cells were harvested and lysed in lysis buffer. 50ug of protein was loaded in each lane and the expression of actin was detected as a loading control. Cytochrome c release from mitochondria to cytosol in gossypol-treated IM-9/Bcl-2 cells.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10μM gossypol for different times, cytosol and mitochondrial protein were subject to SDS-PAGE followed by immunoblot with cytochrome c specific antibody. 3 注意的问题 (1) 蛋白质电泳 常用 SDS-PAGE:单一亚基组成的蛋白质 非变性 PAGE:多个不同亚基组成的蛋白质 Tris-Tricine 胶中电泳:用于分子量小于 10kDa 的多肽和蛋白的电泳,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 效果。 (2)转膜 戴手套,避免用手接触滤纸、凝胶和膜,因为手上的油脂会阻断转印。滤纸和膜的尺寸与凝 胶大小一致 以适量的转移 Buffer 室温平衡滤纸、凝胶和膜 15-30min,如果是 PVDF 膜,必须先用甲 醇激活后浸泡。 方向正确:凝胶在阴极,膜在阳极 排去滤纸、胶和膜间的气泡。 电转时间:100V 1-2h,可根据蛋白分子量的大小灵活 选择转移结束后,凝胶用考马氏亮兰 染色以确定转移效率膜用丽春红染色观察蛋白分子量标准的位置 (3)封闭 用 5%脱脂奶粉或 3%BSA (含 0.1%Tween20 TBS 或 PBS 配制) 时间:室温 2h 或 4ºC 过夜 (4)显色或显影 显色 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为 DAB 碱性磷酸酶:底物为 BCIP/NBT 化学发光显影 最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有不同的发光底物(商品化产品) 注意:化学发光前将膜用不含 Tween20 的 TBS 或 PBS 洗涤一次曝光的时间和显影的时间根

生物化学常用的四大技术

生物化学常用的四大技术

生物化学常用的四大技术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生化过程的科学领域,它涉及到许多技术手段的应用,本文介绍常用的四大技术:
1. 蛋白质电泳技术
蛋白质电泳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它将蛋白质在凝胶中进行分离和检测,蛋白质会在电场作用下在凝胶中移动,根据大小和电荷的不同,蛋白质分子被分离开来。

蛋白质电泳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质量、酸碱性、电荷、结构等信息。

2. 分子克隆技术
分子克隆技术是在细胞或体外实现DNA分子的扩增和克隆,以便于对基因功能和结构的研究。

它包括PCR技术、DNA测序技术、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分子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突变和功能等。

3. 质谱分析技术
质谱分析技术是基于物质的质量和电荷比的不同,通过质谱仪对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

质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分子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等。

4.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是基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原理,通过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来检测、分离、纯化和鉴定生物分子。

免疫学技术包括ELISA、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免疫荧光等技术。

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细胞、病毒等生物分子的鉴定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成为一种生物反应放大系统。生物素化抗体可捕获多个亲和素,后者再与酶结合,加入
底物后,产生颜色反应。这一系统可以大大提高 ELISA 的灵敏度。
操作过程:
抗原包被→封闭→待检标本→生物素化抗体→洗涤→ 酶标记亲和素→洗涤→加底物显色和 检测 三 免疫荧光技术 利用某些荧光素,如 FITC、R-PE 等通过化学反应与抗体或其它蛋白结合制备成荧光探针, 然后与被测抗原或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荧光复合物在一定波长光的激发下可产生荧 光,因此利用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可检测未知抗原或相应配体。 (一)细胞膜蛋白分子的检测 原理: 细胞膜表面的抗原或受体可特异地与相应的抗体或配体结合,将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或 配体用不同的荧光素标记,根据不同荧光物质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的不同,即可准确定量 每种荧光物质的强度,从而推出相应细胞表面抗原表达量 1 直接法:细胞+荧光素标记的抗 CD 分子的抗体→4ºC 反应 30-60min→荧光显微镜观察 或流式细胞计分析。 2 间接法:细胞+抗 CD 分子的抗体→4ºC 反应 30-60min 荧光素标记的二抗 4ºC 反应 30-60min→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计分析 悬浮细胞:用 PBS 洗二次后再做染色 贴壁细胞:先用胰酶消化成悬浮细胞再染色 2 Annexin V 检测技术 (检测细胞凋亡的一个常规指标)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的内侧,但在细胞凋亡的早期,PS 可从细胞膜的内侧翻转到细胞膜的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Annexin-V 是一种分子量为 35~36KD 的 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 PS 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将 Annexin-V 进行 荧光素(FITC、PE)或 biotin 标记,以标记了的 Annexin-V 作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 仪或荧光显微镜可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 样本处理和染色方法 1 悬浮细胞的染色:将正常培养和诱导凋亡的悬浮细胞(0.5~1×106)用 PBS 洗 2 次,加 入 100ul Binding Buffer 和 FITC 标记的 Annexin-V(20ug/ml)10ul,室温避光 30min,再 加入 PI(50ug/ml)5ul,避光反应 5min 后,加入 400ul Binding Buffer,立即用 FACScan 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一般不超过 1h), 同时以不加 AnnexinV-FITC 及 PI 的一管作为 阴性对照。 2 贴壁培养的细胞染色:先用 0.25%的胰酶消化,洗涤、染色和分析同悬浮细胞。 3 爬片细胞染色:同上,最后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细胞内蛋白分子的检测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TFAR19 的检测等。 操作过程: (1)直接法: 细胞→3%多聚甲醛固定和 渗透化→封闭→荧光素标记的抗体→ 洗涤→荧光显微镜观察或 流式细胞计分析 (2)间接法: 细胞→3%多聚甲醛固定和渗透化→封闭→针对蛋白的特异抗体→洗涤→荧光素标记的二抗 →洗涤 → 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计分析 凋亡相关蛋白 TFAR19 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分析 TFAR19(PDCD5)是由本研究室在国际上首先报导的一个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人类新基因, 前期的功能研究表明,它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增强剂。利用荧光素(FITC)标记的 TFAR19 单 克隆抗体为探针,对细胞凋亡过程中 TFAR19 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研究发现,凋亡早期
据实际情况而定 (5)膜的再利用 化学发光后的硝酸纤维素膜用 Stripping Buffer 洗涤后(洗涤 Buffer: 62.5mm pH6.7 的 Tris-HCI 含 2%SDS 和 100mm 的 -2ME ) 用不同的一抗进行杂交,检测其它蛋白的 表达情况。一张膜可以重复使用 3-4 次。碱性磷酸酶显色的膜不能再进行杂交 二、ELISA 1 原理: ELISA 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 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 测定时,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 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 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 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测定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度(pg-ng/ml 水平), 并且重复性好。 ELISA 常用的酶和底物 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为 OPD, 深桔黄色 ,检测波长 492nm
e: 加入相应抗原
f:加入抗原特异的酶标抗体
g:洗涤
h:显色和检测
(5) ABS-ELISA 技术 (Avidin Biotin system-ELISA
原理
亲和素是一种分子量是 60,000 的碱性蛋白,由四个相同亚基组成,每个亚基有一个生物
素分子结合点。两者均可与抗体等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相偶联,又可被酶类等多种材料所标
TFAR19 表达水平增高并出现快速核转位现象。同时我们发现,凋亡早期 TFAR19 蛋白的核 转位早于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和细胞核 DNA 的片段化,提示 TFAR19 蛋白的核转位是 细胞凋亡更早期发生的事件之一。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凋亡早期 TFAR19 的核转位具有普遍 意义,不同细胞凋亡早期均出现 TFAR19 高表达和核转位。这为研究细胞凋亡早期所发生的 事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指标。 1 悬浮细胞的染色: (1)收获正常和诱导凋亡的细胞(0.5~1×106),PBS 洗 2 次, (2)3%多聚甲醛冰浴 10min,PBS 洗 2 次,1000rpm′10min。 (3)加入 PBS-T 溶液,37°C 孵育 15min,PBS 洗 2 次, (4)加入 200ml 胎牛血清,室温反应 30min。 (5)加入 FITC 标记的 TFAR19 单抗,4°C 反应 30min (6)荧光细胞洗液洗 2 次,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 TFAR19 在细胞中的定 位。同时用流式细胞计定量检测 TFAR19 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 2:贴壁细胞的原位染色 (1) 贴壁生长的对数期细胞铺在 24 孔或 6 孔板中(内有洁净盖玻片),让其爬片生长, 待长到 50%~80%满时,凋亡诱导剂处理细胞。 (2) 将不同时间点处理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染色步骤同上。 (3) 将染色的爬片细胞放于一张滴有少量甘油(5ul)的载玻片上,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 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 TFAR19 在细胞中的定位。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原理: 是指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成色反应,对相应 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测定的一项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 巧妙的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 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并 可在原位显示相应的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的分类 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免疫酶法(Immunoperoxidase technique) 免疫金银法((Immunogold technique) ABC 法( Avidin-Biotin Complex) 五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1 GST 融合蛋白进行 Pulldow 实验
reader 检测
2)抗原固相测抗原
其原理是标本中的抗原和固相抗原与一定量的抗体竞争结合。标本中抗原含量愈多,结合在
固相上的抗体愈少,最后的显色也愈浅。
方法:
a: 抗原包被 96 孔板; b:封闭;
c: 待测抗原与抗体反应一定时间; d: 加入 96 孔板
e: 洗涤
f:加入酶标二抗
g:洗涤
h:显色和检测
多抗→洗涤→显色→检测
(3)竞争法测抗原
1)抗体固相测抗原 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因缺乏可作夹心法的两个以上的位点,因此不能用
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可以采用竞争法模式。
其原理是标本中的抗原和一定量的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标本中抗原量含量愈多,
结合在固相上的酶标抗原愈少,最后的显色也愈浅。
方 法 : 抗 体 包 被 → 封 闭 → 同 时 加 入 待 测 抗 原 和 酶 标 抗 原 → 洗 涤 → 酶 底 物 → 显 色 →ELISA
间接测定 IgM 抗体,必须先将标本用 A 蛋白或抗 IgG 抗处理,以除去 IgG 的干扰。
方法:
a: 抗原包被 96 孔酶标板; b:封闭;
c: 待测血清与 A 蛋白反应一定时间后离心
d: 吸取上清液加入 96 孔酶标板
e: 洗涤
f:加入酶标抗 IgM 的抗体
g:洗涤
h:显色和检测
2)捕获包被法(夹心法)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the cleavage of Caspase-3. IM9/Bcl-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20mM of gossypol for 4, 8 and 16 h. After treatment, cells were harvested and lysed in lysis buffer. 50ug of protein was loaded in each lane and the expression of actin was detected as a loading control. Cytochrome c release from mitochondria to cytosol in gossypol-treated IM-9/Bcl-2 cells.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10μM gossypol for different times, cytosol and mitochondrial protein were subject to SDS-PAGE followed by immunoblot with cytochrome c specific antibody. 3 注意的问题 (1) 蛋白质电泳 常用 SDS-PAGE:单一亚基组成的蛋白质 非变性 PAGE:多个不同亚基组成的蛋白质 Tris-Tricine 胶中电泳:用于分子量小于 10kDa 的多肽和蛋白的电泳,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 效果。 (2)转膜 戴手套,避免用手接触滤纸、凝胶和膜,因为手上的油脂会阻断转印。滤纸和膜的尺寸与凝 胶大小一致 以适量的转移 Buffer 室温平衡滤纸、凝胶和膜 15-30min,如果是 PVDF 膜,必须先用甲 醇激活后浸泡。 方向正确:凝胶在阴极,膜在阳极 排去滤纸、胶和膜间的气泡。 电转时间:100V 1-2h,可根据蛋白分子量的大小灵活 选择转移结束后,凝胶用考马氏亮兰 染色以确定转移效率膜用丽春红染色观察蛋白分子量标准的位置 (3)封闭 用 5%脱脂奶粉或 3%BSA (含 0.1%Tween20 TBS 或 PBS 配制) 时间:室温 2h 或 4ºC 过夜 (4)显色或显影 显色 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为 DAB 碱性磷酸酶:底物为 BCIP/NBT 化学发光显影 最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有不同的发光底物(商品化产品) 注意:化学发光前将膜用不含 Tween20 的 TBS 或 PBS 洗涤一次曝光的时间和显影的时间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