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青岛版6年制数学五年级下册《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020年青岛版6年制数学教学反思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同位交流、自己的静思等多种教学形式,但在汇报交流时,形式仍然非常单一,一个学生在前面汇报,其他学生只能做忠实的听众。
但是班里学生很多,不可能让每位同学都上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怎样处理这种矛盾,是今后教学中应思考的问题。
例如今天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小老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本节课学生通过分析统计图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发展趋势比较明显,学生预测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课始,唐老师从旧知入手,出示一幅张明7---15岁身高情况统计表,问“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让学生在读图中唤起对折线统计图的记忆,随后出示同年龄男生的.平均身高的折线统计图,追问:“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眼看出几岁时张明和同龄男身身高相差最多?”由此产生了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并顺利过渡到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认识的教学。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本节课中,唐老师进行了2次的对比。
1、单、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比,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二次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选择用哪种统计图更合理,这是学生对两种统计图区别认识的一个练习巩固,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
三、学习素材符合学生特点,创造性使用教材。
老师撇弃教材中中的主题图,而是选择跟贴近孩子生活的身高问题、商店商品销售情况、跳神比赛等学习素材,完善对新知的构建,也使学生在应用中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2、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5月22日张小彩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小彩老师是以2021年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非典”这一令世人关注的事件来引入的。
她从网上下载的统计表和电视短片的统计图都记录了4月26日至5月31日每5天新增病人人数的统计数据,在比较中说明了条形统计图更能形象、直观地看出某一时段新增病人的人数,但“非典”病人人数在未来的时间究竟呈增加还是减少的趋势从条形统计图上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了折线统计图,她这样安排不但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使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有了需求,成了必然。
进而她引导学生知道横向和纵向的数据代表什么,横向和纵向数据的单位长度各表示多少,将各个日期与对应人数的相交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折线统计图。
特别是她出示课堂活动一:①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叶数量的变化。
②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1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因为统计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能自发的去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较复杂的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统计观念,我在教统计这一单元时是这样进行处理教材的:一、引入教材提供了青岛、昆明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获取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提问: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学生发现问题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心理需求。
由此我鼓励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怎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得到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上找到问题的答案:7月份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4月份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二、说一说鼓励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图的特点。
(1)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2)看图说说这两城市月那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3)青岛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3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3至5月上升平缓,自5月起快速上升,9月到10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昆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4月呈现平缓下降趋势,4月开始急剧上升达到最高值,从6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
小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000字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折线统计图是一种重要的图形表达方式。
通过折线统计图,能够有效地呈现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够清晰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我发现自己在明确教学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没有清晰地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和应用场景进行明确规划,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清晰。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前仔细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课堂讲解和板书教学的方式进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够宽阔,缺乏直观感受和操作性,教学效果也较为一般。
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尝试更多的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折线统计图。
三、知识呈现方式不够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课件和教材排版呈现方式比较单一,文字描述较多,缺少生动的图像呈现和趣味性的案例分析,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设计富有吸引力的课件和图表,使学生更加愉悦地学习。
四、评价方式不够全面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评价中,我主要采用试题和测验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陷入对于学生记忆能力和简单应用能力的评价,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采用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上述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知识呈现、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篇1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两种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
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趋势。
(一)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
让学生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和搜集,这些数据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也可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是非常好的素材。
所以在电脑绘制出条形统计图之后,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到了另外的世界,“用一种更简单、更清晰的方法?”使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接着,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条形统计图转变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体会到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为学生正确读取折线统计图上的信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明确了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折线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统计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经历一个调查统计的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篇2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的十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有的是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是让学生在已经确定的了纵轴、横轴并画好格线的图中画两种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数据,淡化了不必要的制图操作过程,突出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感知和对折线统计图特点和作用的体验。
一、本节课较为满意的方面:1、建起数学和生活的桥梁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教材上先出示了两个地区各月降水的情况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幅统计图,分析表中的数据。
为了让学生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为什么两个城市7、8月份降水量都比较多。
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发现7、8月份是夏天,所以降水就多。
教材上的还有几幅统计图也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看这些统计图,分析其中的数据,得出一些合理的结论。
2、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
我先出示中国地图,引出两地区的降水量统计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观察完统计图之后,我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统计图提一些问题,然后由其他的同学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就有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注重倾听倾听是学习的好习惯,我会提醒学生仔细倾听别人的回答,如果回答的不好,可以举手补充;回答的好可以鼓掌示意。
每提出一个问题,我都会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回答,这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一个方法。
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我支持他们各自阐述理由,这样其他学生由于好奇就会认真倾听他们的理由。
对于一些一听到问题就举手的学生,我便提醒他们要考虑周到。
与其鼓励他们没思考好久随便举手不如鼓励他们认真倾听。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可视化能力,我选择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并从教学中获得了一些反思和启示。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于展示两个或多个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它将数据以折线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观察变量的变化趋势和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复式折线统计图通常用于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或对比不同组别之间的数据。
三、教学反思1. 导入引发兴趣在教学一门新的概念时,导入环节至关重要。
为了让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兴趣,我提出一个问题:“在下雨的季节,人们购买雨伞的数量和购买雨靴的数量是否呈现出相似的趋势?”通过这个问题,我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并激发了他们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2. 理论结合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我选择了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实例。
我以学校的午餐时间为例,通过统计每天不同食品的销售量,展示了午餐时间每个食品的销售趋势。
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3. 分组合作学习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和讨论。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互相协助、相互学习,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份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报告,不仅加深了理论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反思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并进行了教学反思与评价。
学生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通过这个反思与评价的过程,我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了改进。
同时,学生们也对我的教学给予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启示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从中获得了一些教学启示:1.导入环节至关重要,要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统计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
而复式折线统计图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统计图,对于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思维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正确读取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练习和互动,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标题、横轴、纵轴、图例等,并能准确解读数据所反映的趋势和关系。
其次,我希望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示范和学生的实践操作,不少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绘图工具,按照正确的步骤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出现一些细节问题,如坐标轴刻度的划分不够合理、折线的连接不够平滑等,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让他们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
例如,通过对比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出行建议。
总体来说,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回顾1、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导入环节展示了一组关于两个班级学生体育成绩的统计数据,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比较两个班级的成绩情况。
通过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从而顺利地引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这个导入环节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新授环节在新授环节,我首先介绍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和特点,通过对比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展示两组或多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后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统计与概率”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
数据分析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体验数据是随机的和有规律的,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标》要求,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给数学课赋予新的生命力;其次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探讨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的过程,对折线统计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次,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使用问题教学法,以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完成后面的练习,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因此,我不管在课前的谈话引入还是新授时的引导学生走进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以及巩固运用时所选择的三个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
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如:有些同学长大了可能想做生意,这也离不开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在教学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统计》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感受最强烈的一点便是:数学,源自于生活,融入于生活,最终,也回归于生活。
师:老师爱好看电视广告,觉得广告里的学问特别多,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电视广告一一,我想考考大家:画面上的那一条弯弯曲曲的折线是什么意思?生:好记星销售量的上升;生:记住英语单词越来越多。
生:英语成绩的上升。
师:想不到同学们从这条折线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看来用折线来表示数量的变化,形象又直观。
任何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广告的素材的选用,并非为了追求新奇。
它既复习了以往所学的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又为新课的教学做铺垫,为学生打开思路,做好学习的准备。
这是从学生生活出发的数学,是学生熟悉的数学。
真正体现了“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师:从第一幅折线统计图中,你知道青岛市XX年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降水量最少吗?生:师: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你能说说青岛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生:师: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知道哦些什么呢?生:师:你能很快的看出这两个城市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生:师:有什么好办法吗?生:两张统计图放到一起就可以直接比较了。
师:应该怎样放到一起呢?生:青岛市的折线统计图不变,将昆明市的折线统计图移过来就可以了。
生:因为两张统计图中的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都一样,所以可以在一张图里画出两条折线,分别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的降水量。
师:这样就够了吗?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想想以前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统计图的标题要改成:“青岛市、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生:为了区分两个城市,可以用不同的线表示。
师:譬如呢?生:用不同不同颜色的线,或者不同形状的线。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74页和75页的内容,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通用16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1 统计图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终身受益,而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
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单式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一)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书中提供了某市中小学生几年来参观科技展的人数,经过课前调研发现,学生没有集体去过科技馆,对此不太感兴趣。
如此看来,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
《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全国刚刚放映完毕,自2009年1月16日首映以来,首周末票房就突破3000万元,成为有史以来最“牛”的国产动画影片,这是非常好的素材。
我就抓住这一点,把观看本片的近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作为素材,把工作人员统计的人数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呈现,进而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
听到此话题,果然一下子便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非常强烈。
(二)注重在对比中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环节,自认为较成功的一点是动画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整体上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4篇《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
针对本节课我反思如下: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此,我在课前的谈话利用学生熟悉的旅游景点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走进这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在探索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的手段,有意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呈现过程,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和经历由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现知识迁移的过程。
加之学生刚刚认识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折线统计图的疑问,所以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旅游人数和不同时间同一地点旅游人数两组数据,带领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特点,激发学生体验两种统计图的对比。
让学生明白统计图的选择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确定哪种更合理。
3、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课标中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课中的例题预测20xx年来陕西旅游人数的预测,练习中预测病人体温,天气情况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引言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领域,复式折线图是一种常见的图表类型。
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多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使得数据分析更加直观和易懂。
本文主要对教授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中,我们介绍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构成和应用。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学生掌握了使用Excel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讨论了复式折线图在实际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读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果。
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首先,我们通过理论讲解梳理了复式折线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我们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展示了如何使用Excel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辅以实际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反应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构成还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在实际绘制时,部分学生对于Excel绘图功能的使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在选择数据源、设置坐标轴和添加图例等方面。
另外,一些学生在分析图表结果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导致对于数据的解读较为肤浅。
教学问题和改进意见针对学生在使用Excel绘图功能上的困难,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操练习,提供更详细的步骤和操作示范。
此外,可以在课后提供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对于学生在解读图表结果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加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或者讨论课,让学生主动提出观点和见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和分析复式折线图的结果。
另外,我们可以将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其他类型的图表进行对比,展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Nothing can break you all at once, nor can there be one thing that can make you climb into the sky, walk slowly, and watch slowly. Life is a process of slowly accumulating.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1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
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设计的思路是: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动手制作——分析应用,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共同点和区别,能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
而对于折线统计图画法的教学上,我只是在准备找点的方法上做了进一步的强调,而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中,纠正学生在画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我边讲边画折线,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
接着让学生争议这一信息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展示呢?学生在辩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最后,让学生再通过交流自己课前调查的信息,并讨论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应用。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2《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是教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统计的知识。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所以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并不困难。
本教案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用折线统计图比统计表来统计方法要优越,这对于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十分重要。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独立动手画图,并进行适当的计解和点评,不仅可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二借用北师大版教材的“三个读懂”来做今天的教学反思。
一、“读懂教材”初读教材,我认为这一节课有三个教学价值。
另外,起初我觉得教材里的条形统计图不必让学童画出来。
当时我想,一节课四十分钟,画条形统计图就要用到十分钟,多耽误时间,这节课是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在作业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并不会画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
设计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是一个旧知识,但是教材以条形统计图引入,兼具复习的作用,同时又引导孩子注意到这两种统计图制横轴和纵轴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材这样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即便不画,书中有一个问题,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如果这个问题追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也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
比如,看横轴,我们知道了年份;看纵轴,我们知道了人数。
把这个过程说一说,就加深了孩子对横轴和纵轴的理解。
因为制图时制横轴和纵轴实在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读图它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让学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这是一个重点。
孩子怎么能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呢?我觉得有两个策略。
一个策略就是比较。
横轴,一样;纵轴,一样;每一年份的具体数量,条形统计图是用竖条,折线统计图使用点;接下来还有一个比较很关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数量是单独的,而折线统计图的各个具体的数量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
2024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6篇)
2024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6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这节课主要是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了解了他们以前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把握的进行备课。
这节课的安排是先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的回忆,引出折线统计图。
先出示条形统计图,向孩子们提问“这份统计图记录的是什么?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提这一问题目的,为了让学生在分析统计图时要先注意统计图所记录的内容是什么?再让孩子们交流从统计图上所了解的数学信息。
边说边演示(只演示了一个),假如我将每个月的平均温度不用直线表示,用点表示,再依次连接,也就成了一种统计图,告诉学生们这叫折线统计图。
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们答的不是很好,回答的过程当中又穿插重复了好多的内容。
这一内容弄完后,接着问学生“这个地区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和问题“让学生指出1月到2月间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是哪段?2月到3月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是哪段?”。
这些问题处理完后解决“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学生自己想,交流重点是交流找的方法。
还按排着一个内容是“在生活中哪些情况适用折线统计图?”这一问题只是轻微的处理了一下处理的并不深入,时间不够第二个草莓题没有处理。
这节课是顺利的上下来了,孩子们在课堂上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能跟着老师的问题积极的思考,思维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如提问“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升得最快?说说你怎么看出来的?”有个学生说“我从这两个月之间线段的幅度看出来的”孩子回答说的不严密,但我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给予了及时的纠正。
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拿尺子比出来的。
”他解释不清楚,就让这个学生进行了演示。
可见孩子们各有各得法,都动脑筋了。
在这个地方我要是加上一句,“我们看、量都会有误差的。
最准确的是算一算,只有算才会让我们得到准却的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教学。
所以本课有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习体验的着力点就应该发生调整。
统计图的画法,合并的原理已经不是新知识了,教师正确分析并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迁移、唤醒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原来的知识经验,快速的理解了新知识。
在这只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创设简单的矛盾冲突,就强化体验了新知识,从而轻松的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筛选了教学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生活的视角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例,真切的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在感悟优点,体会统计的作用时,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而在理解图例、读取基本的信息等环节都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
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进行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丰富体验,体现了本课“轻画法重体验”的设计理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范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范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
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答复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展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时,老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黑板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
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方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表达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到达打破教学重点,进步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宜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
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年度考虑。
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结合的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折线统计图》资料
教学反思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
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预设时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于: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转化,在思考、观察、操作、讨论、对比等环节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和预测。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态课件的演示等,很轻松地解决了“怎样能更方便的比较?”这一难点问题,由此体验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以下是本节课个人的一点感受: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
教学时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问题设计上注意层层递进。
通过思考“方便吗——怎样方便?”这些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引导学生分析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新课程标准指出: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
三、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过程,关键处给予及时点拨。
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全过程有易于帮助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但学生扎实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也需要经过尝试--领会--巩固的过程,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教师给予适当及时的点拨很重要。
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而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虽然和单式差不多,但又有其易错之处,如看不清图例,便迫不及待地尝试制作;由于牵扯两种事物,容易混淆数据等。
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利于防患于未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
四、正确分析,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
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