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PPT
合集下载
必修三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PPT)
也”。 ——《中国教育史讲
稿》
孔子死后,众弟 子云集其墓前守 丧三年,然后相 继离去,惟有子 贡守墓六年。
子贡在孔子
墓旁结庐而居, 守墓六年。后人 为纪念此事,在 孔子墓西建屋三 间,立碑一座, 题为“子贡庐墓 处”。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温故知新;持之以恒;学思结合; (4)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当仁不让。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 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 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 映”。(要善于分析说明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 《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 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 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 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 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 则是最聪明的一页。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剑桥大学历史系)
• 1.穆罕默德 • 2.艾萨克•牛顿 • 3.耶 稣 • 4.释迦牟尼
• 5.孔 子
• 6.圣•保罗 • 7.蔡 伦 ……
• 18.秦始皇
…… • 20.毛 泽 东 • 21.成吉思汗
…… • 75.老 子
…… • 82.隋 文 帝
…… • 92.孟子 ……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 后,经过历代学者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课 孔子与老子ppt
2、孔子的思想
仁者爱仁
克己复 礼
政治思想:“仁”和“礼”( 核心思想)
“为政以德”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学
思想以及学习态度
仁的含义:第一层面: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第二层面: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 以此来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话说有一次孔子家的 马棚失火了,孔子退 朝回家,看着焦土断 瓦,急忙问“伤人没 有?”对财产未提半 字 有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位 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之后才知道,她 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害死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离开,妇女回答: 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十分感慨,要 弟子记住:“苛政猛于虎也!”
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不排除在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 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曰:‚敢问 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1、基于对自然现象认识 不足,对鬼神有敬畏 2、强调关注现实社会
你听过哪些孔子关于教育的言论吗?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仁、礼、 为政以德
孔子
儒 家
敬鬼神而远之
老子
道 家
无为而治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查:在上课之前对不懂得问题可以查阅资料
听:先预习,做学案,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课前预习: 读、查、问
课上专心: 听、写、讲 课后复习: 练、记、想
写:仔细做好课堂笔记 讲: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PPT课件
學
時逾,其矩封。號為”衍聖公 ,沿用至清代 .
圖
——《论语·为政》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 仁者爱人
《论语》之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后经历代不断 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 生了深远影响;
3、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 产生重要影响。
孔想子一为想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从凡人变
成圣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
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
《论语》之 “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克己复礼”“正名”
者曲致四听段阜力十 得 名.孔縣於岁进言子東教时不反名南育丘已同映,)並人经的了,字整.成意孔仲提理为见子尼倡<德詩知;志,魯治>者七向國, .<;十专陬年書邑五岁一6>8(等十时,返今古岁可执回山代时以著魯東文國省懂随探得心索, 了所,什欲不么,断是但完天 不 善命会自;打己六破的十常一岁规生时。。明代能这对
1988年,75位诺贝 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 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 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 子的智慧。”由此可见 孔子思想之伟大。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第1课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
<文化发展历程>导读
“必修三”用八个专题“着重 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 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 内容”。这些重要内容涵盖古 今中外,用专题的形式尽量体 现人类思想文化的重大成果。
从中国方面看,“必修三”设计了五个专题, 古代中国两个专题,近代现代三个专题.
古代两个专题一个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一个为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中 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是了解儒家 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 文化则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骄人的科技成就 和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艺术成就 .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学习西方 拯救中国成为仁人志士努力的方向,于是 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萌发到李大钊 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已然落后的中国应 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成为当时爱国者们 的共同追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就 是按照以上内容来展开的。近代前期思想 解放说明对西方的文化生吞活剥全盘西化 是救不了中国的,结合西方的先进思想, 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才能改变中国的 面貌,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思考:“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道德、内在自觉、自律。
礼是规范(制度)、外在约束、他律。
仁是核心、实质
礼是表现、形式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 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 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
仁
礼
中庸
指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 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文化名人。
(二)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1、“仁”的思想——核心
(1)含义: “爱人” (2)方法(途径): “忠恕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必修三”用八个专题“着重 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 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 内容”。这些重要内容涵盖古 今中外,用专题的形式尽量体 现人类思想文化的重大成果。
从中国方面看,“必修三”设计了五个专题, 古代中国两个专题,近代现代三个专题.
古代两个专题一个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一个为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中 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是了解儒家 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 文化则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骄人的科技成就 和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艺术成就 .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学习西方 拯救中国成为仁人志士努力的方向,于是 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萌发到李大钊 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已然落后的中国应 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成为当时爱国者们 的共同追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就 是按照以上内容来展开的。近代前期思想 解放说明对西方的文化生吞活剥全盘西化 是救不了中国的,结合西方的先进思想, 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才能改变中国的 面貌,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思考:“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道德、内在自觉、自律。
礼是规范(制度)、外在约束、他律。
仁是核心、实质
礼是表现、形式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 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 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
仁
礼
中庸
指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 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文化名人。
(二)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1、“仁”的思想——核心
(1)含义: “爱人” (2)方法(途径): “忠恕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件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二、孔子思想
3、哲学思想 态度: 敬而远之 优先解决实际问题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孔子周游列国, 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行得通吗?为什么各国没有采纳 孔子的思想,而在后来儒家思想却成为中国封建思 想的主流?
请回答: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 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 起的积极作用。(3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果阳虎请孔子出仕,你认 为孔子会不会去?说明理由。
不会去。因为阳虎以下犯上与孔子推崇的礼不符合。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拜谒老子
道是万物本原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 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 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 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 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他 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 事业。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 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
•
仁:爱人、爱人民、爱社会•礼:尊重Fra bibliotek人、遵守社会规范
•
义:正义、公平、公正
•
智:智慧、聪明、有见识
•
信:诚实、守信、有信用
•
忠:忠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朋友
•
孝: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
悌:尊重兄长、尊重朋友
•
勇:勇敢、勇敢面对困难
•
廉:廉洁、廉洁自律
•
耻:羞耻、知耻而后勇
•
恭:恭敬、尊重他人
•
宽:宽容、宽容他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强调“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主 张“中庸之道”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哲学思 想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孔子:注重教育强调“有教无类”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老子:注重养生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通过养生保持身体健康追求长寿。
孔子:强调“仁爱”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 处。
老子:强调“无为”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 平静与和谐。
•
敏:敏捷、敏捷思考
•
惠:惠及他人、帮助他人
•
柔:柔和、柔和待人
•
刚:刚强、刚毅不屈
•
直:正直、正直做人
•
严:严格、严格律己
•
敬:尊敬、尊敬他人
•
静:安静、安静思考
•
谦:谦虚、谦虚做人
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 治
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无为而无不 为即无为而治
孔子和老子PPT精品课件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满族服饰
请问:皇太极 的主要历史活 动是什么?
皇太极
1、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2、 1636年,改国号为清
史料阅读
1、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
(1)上文是什么意思?军机大臣有实权吗? (2)军机处是谁设立的?有什么意义?
雍正时。 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议政王大 臣会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加强 。
儒家思想的“以德治民”与现代的“以德治国”有何区
别与联系?
联系:二者都强调道德在治国中的作用,具有一致性。 区别: A、德治的内容不同。前者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 地主阶级的道德为基本内容,形成了上下尊卑的封建等 级制度;后者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 容。 B、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 利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代表的是广大人 民群众的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 务的。 C、儒学的“德治”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 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治”;而今天的“德治” 是在肯定“法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德治”和 “法治”看作同等重要意义的“德治”。
女
真 人
草原猎狼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员图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思考:努 尔哈赤的 功绩是什
么?
努尔哈赤
1、1616年,后金 2、反明,夺取辽东70多城 3、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乾清宫
清朝初年,是如何加强君主集权统 治的? 1、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并主张 逐步改良政治。你如何看待这种思想?
第1课_孔子与老子回顾.ppt
仍有极大影响。
• 神化原因:
• (1)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
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2)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课后件 ,孔子受到重视; 社会动乱时,
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 【合作探究一】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流? 6、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包括哪些主张?
课件
问题导引:
1、如何理解孔子的“仁者爱人”?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 理解:“仁”即“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
• 意义:要求执政者关注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孔子以“仁”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对当今构 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件
孔子:性相近;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你认为哪个观点是合理的?谈谈你对 “人性”的看法:
• 孔、孟、荀、对“人性”的看法都有局限 性,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来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 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的。
•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课件
课件
孙膑
三、 “百家争鸣” 的影响
对后 世文化 学术的 发展产 生了极 大的影 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 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准则;
2、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 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百家的 思想,共 同构成了 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的基本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 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 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也被尊崇为圣人,人称素王,受 到后人景仰。
二、孔子思想
4、教育思想
二、孔子思想
5、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
总结: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3)教育思想
“仁”: 仁者爱人 思 想
2、途径:克己复礼、正名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
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3、礼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二、孔子思想
3、哲学思想 态度: 敬而远之 优先解决实际问题
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 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 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 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 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他 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 事业。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 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2、孔子的思想
材料二:
子曰:“周监(通“鉴”)于二代,郁郁乎 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2、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1、含义:西周时所追求的等级名份制度 (1)狭义:指周礼 (2)广义: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 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 生的深远影响。
时 代 背 景
•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 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
不会去。因为阳虎以下犯上与孔子推崇的礼不符合。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拜谒老子
道是万物本原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
(4)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礼崩乐坏”历史场景: 场景:前509年,鲁定公即位,鲁国或有转机,
孔子回到鲁国….前505年(孔子四十八岁),季孙氏 的家臣阳虎发动政变,囚禁季孙氏,迫得他立誓屈服, 然后放他;更挟持鲁君,做了鲁国的独裁者。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果阳虎请孔子出仕,你认 为孔子会不会去?说明理由。
孔
2008 年祭
子
孔大
在
典的 精彩
中
瞬间
国
在全
韩球
国第Leabharlann 汉一城所正孔式子
揭学 牌院
孔
子
在
世
院非 将洲
界
落首
户家
肯孔
尼子
亚学
孔 子 在 柏 林 首北 都欧 斯孔 德子 哥学 尔院 摩在 成瑞 立典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解读:
❖ 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 理解孔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并 与知识链接的介绍相印证。
哲学思想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主张
1、道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且可 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孔子
走近孔子知其生平 阅读经典悟其思想 纵横古今看其影响
二、孔子思想
1仁、的“含仁义”(:第1一)层含面义::要求“统仁治者者爱体人察”民情,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第(二2层)面途:径提:倡广“泛忠理恕解和”体之贴道他人, 以此来调节人(际3)关系治,国稳:定“社会为秩政序以德”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必修课程----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 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思想)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现代思想)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礼”: 克己复礼 核 心
“德”: 为政以德
(2)哲学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鬼”:敬而远之
三、孔子学说的影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
(2)后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 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3)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
孔子周游列国, 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行得通吗?为什么各国没有采纳 孔子的思想,而在后来儒家思想却成为中国封建思 想的主流?
参考答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 纷争,社会动荡,缺乏一个实行礼制 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时诸侯热衷 于争霸战争和富国强兵,孔子恢复周 礼和仁政爱民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 者的需要,所以不受重视。
教材将其整合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学习提示: 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
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
的反映”(善于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3、主张“无为而治”。 4、小国寡民、愚民政策。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 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
二、孔子思想
4、教育思想
二、孔子思想
5、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
总结: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3)教育思想
“仁”: 仁者爱人 思 想
2、途径:克己复礼、正名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
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3、礼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二、孔子思想
3、哲学思想 态度: 敬而远之 优先解决实际问题
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 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 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 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 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他 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 事业。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 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2、孔子的思想
材料二:
子曰:“周监(通“鉴”)于二代,郁郁乎 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2、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1、含义:西周时所追求的等级名份制度 (1)狭义:指周礼 (2)广义: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 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 生的深远影响。
时 代 背 景
•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 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
不会去。因为阳虎以下犯上与孔子推崇的礼不符合。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拜谒老子
道是万物本原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
(4)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礼崩乐坏”历史场景: 场景:前509年,鲁定公即位,鲁国或有转机,
孔子回到鲁国….前505年(孔子四十八岁),季孙氏 的家臣阳虎发动政变,囚禁季孙氏,迫得他立誓屈服, 然后放他;更挟持鲁君,做了鲁国的独裁者。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果阳虎请孔子出仕,你认 为孔子会不会去?说明理由。
孔
2008 年祭
子
孔大
在
典的 精彩
中
瞬间
国
在全
韩球
国第Leabharlann 汉一城所正孔式子
揭学 牌院
孔
子
在
世
院非 将洲
界
落首
户家
肯孔
尼子
亚学
孔 子 在 柏 林 首北 都欧 斯孔 德子 哥学 尔院 摩在 成瑞 立典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解读:
❖ 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 理解孔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并 与知识链接的介绍相印证。
哲学思想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主张
1、道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且可 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孔子
走近孔子知其生平 阅读经典悟其思想 纵横古今看其影响
二、孔子思想
1仁、的“含仁义”(:第1一)层含面义::要求“统仁治者者爱体人察”民情,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第(二2层)面途:径提:倡广“泛忠理恕解和”体之贴道他人, 以此来调节人(际3)关系治,国稳:定“社会为秩政序以德”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必修课程----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 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思想)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现代思想)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礼”: 克己复礼 核 心
“德”: 为政以德
(2)哲学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鬼”:敬而远之
三、孔子学说的影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
(2)后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 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3)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
孔子周游列国, 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行得通吗?为什么各国没有采纳 孔子的思想,而在后来儒家思想却成为中国封建思 想的主流?
参考答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 纷争,社会动荡,缺乏一个实行礼制 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时诸侯热衷 于争霸战争和富国强兵,孔子恢复周 礼和仁政爱民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 者的需要,所以不受重视。
教材将其整合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学习提示: 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
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
的反映”(善于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3、主张“无为而治”。 4、小国寡民、愚民政策。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 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