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方法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地质找矿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矿床分布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以揭示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远景。
在地质找矿的过程中,物化探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对地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间接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情况。
物化探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数据获取相对快速、不破坏地表等优点,因此在地质找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物化探方法的基本原理1.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通过地球物理条件的不同,如电、磁、重力、地震、放射性等性质差异,间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
电磁法、磁法、重力法、地震法等属于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和各种矿床。
2.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是通过对地表和井下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发现地下矿产,掌握矿床的分布和远景。
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属于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远景。
二、物化探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1.初探阶段的应用:在地质找矿的初探阶段,物化探方法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宏观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查,快速掌握区域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详细勘查提供基础数据和找矿方向。
2.详细勘查阶段的应用:在地质找矿的详细勘查阶段,物化探方法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精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进一步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规模、品位等信息,为矿床评价和资源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3.找矿预测和矿体定位的应用:物化探方法可以对地下构造和矿体进行预测和定位,通过对目标区域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矿床产状、规模、品位等属性,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4.矿床类型的分类和划分:物化探方法可以根据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进行分类和划分,从而揭示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形成规律,为矿床的选矿和选矿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各类化探找矿方法
第一章地球化学异常基本概念地球化学异常: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空气),一些元素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发生变化的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元素含量属于正常的现象;异常含量: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原生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在基岩中形成的异常;次生异常:由于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水系、冰川和湖泊沉积物)及生物中形成的异常;同生异常:与介质同时形成的异常;后生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已形成的介质而形成的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划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地球化学省: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常与构造成矿带相重合,预测矿产的区域分布;区域原生异常:几至几百平方公里,表现为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和含矿层中某些元素含量偏高,无论对化学找矿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局部原生异常:与矿体有关的主要是矿床的原生晕。
地球化学晕:包裹矿体的、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的异常地段,由矿体(高含量中心)向外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直至趋于正常含量;原生晕:在成岩、成矿有关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附近的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岩浆矿床和沉积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同生晕,与围岩同时形成、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后生的,是围岩形成后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形成、变质矿床原生晕则较复杂;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松散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段,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映矿床及原生晕的存在;分散晕:虽然矿床的原生晕并非成矿物质由矿体向外分散所形成,但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次生晕,统称为分散晕;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分散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带,沿水系呈线状延伸;地球化学找矿: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原生晕,以矿区工作为主);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次生晕,矿区或区域调查系统运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分散流);水地球化学找矿;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①规则测网(按一定的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均匀的分布在测区范围)测线的方向:一般要求垂直于矿体或控矿构造的方向;测线和测点的间距:普查找矿时应使1-2条测线和2-3个测点落于异常内;普查评价时应使3-5条测线和3-5个测点落于异常内;对于在矿体规模或矿石成分比较特殊的矿床,应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试验,以确定适宜的测线、测点间距,特别是测点间距;②不规则测网(样品并不严格按照一定点线均匀布置在测区,具条件和需要随机采取,以满足研究问题的需要为原则)③系统剖面(采样点布置在一系列的剖面上,剖面线间距并无一定的要求,但以追索异常的分布为原则,不要求相互平行,以能基本垂直异常分布为原则)测点间距参考前表;第二节样品采集①样品类型包括:岩石、矿石、断层泥(评价断裂含矿性)、围岩裂隙物(强化热液矿床原生晕,加大找盲矿的有效深度)②样品组成元素分布不均匀,要求采样点附近(一般直径一米范围)采集若干小块岩石(5-7块以上)合为一个样;钻探岩心样以每个采样点上下一米采集5-7个样,合为一个样;③样品间距视原生晕的规模而定,一般2-5米;原生晕规模很大时,采样间距可达10米或更大;蚀变接触带、断裂附近,间距适当缩小;除了薄层岩层或不同岩石交替出现时可做一种地质体处理外,一个样不采集2种岩石物质;④样品重量样重一般为100-200克,对于断层泥、裂隙充填物样品,要求20克以上;⑤样品记录为了便于评价所发现的原生异常,记录每个样点的岩石、构造(主要指断裂、片理等)、矿化、蚀变等特征和组成样品的物质、风化程度;第三节样品加工第三章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不规则测网:区域性工作中,如同布设地质路线、布设观测点一样,往往重合;规则测网: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测线要求基本垂直矿体或控矿构造延长方向,点距取决于异常规模和工作比例尺;矿体延长方向不明、成矿方向不清或近等轴状,测网可采用方格状;系统剖面:形成异常的物质迁移距离很大,或异常沿一定方向延展甚远时采用,除在冰碛土中进行土壤找矿外,评价区域性断裂带、岩体接触带的含矿性时也往往采用这种形式;第二节样品采集与加工土壤层位及性质:采样多在残坡积层中,要正确识别残坡积、冲积、风成或冰碛;A层属于冲积、风积,元素淋失大,有机质含量高,B层属残坡积;样重及记录:原始样50-100克,记录测线、测点号、采样层位、深度、颜色、湿度及其附近岩石、构造、蚀变、矿化情况等;最佳粒度:不同粒度取决于元素富集情况,需要采样试验;野外初步加工中过20网目(0.85mm)筛后即装袋作为样品,送交实验室后具不同分析方法要求,进一步研磨加工;第四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1)沿一定水系、按一定间距布置,大致形成不严格测网2)按汇水盆地布置,在水系中采取样品不同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线距(采样水系间距)、点距(沿水系分布的样品间距)及采样密度(每平方公里取样点数)。
地质化探野外工作方法
地质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地质地貌调查是地质化探的基础工作之一、地质地貌不仅是地质构造的外露表现,还是地质过程的结果,通过对地质地貌的调查可以了解地质构造的走向、倾角、岩石的变质程度等。
在地质地貌调查中,可以利用航空遥感图像、卫星遥感图像、地图、正尺影像以及实地观测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和识别。
地质构造调查是对地壳中各种构造单元的研究,包括构造单元的形态、岩性、构造样式、构造运动历史等。
地质构造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层剖面观测、构造剖面观测、构造显微镜观测以及构造解译等。
利用这些调查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构造带、断层带、褶皱带等地质构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推断地下构造的状况。
地质标样采集是地质化探中的重要环节。
地质标样是从地球内部获取的岩石和土壤样品,用以进行地质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地球物理测试等。
地质标样的采集方法主要包括取样勘察、取样策略、取样技术以及野外标本的处理等。
在野外进行地质标样采集时,需要注意标本的数量、质量和保存等问题。
地质测量与测试是地质化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地质测量和测试,可以获取地质现象的定量数据,用以研究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下水条件、地震活动等。
地质测量与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测图、地球物理测量、地质测井、地球化学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与测试仪器设备,对地质样本进行物理、化学以及地球物理性质测试,从而加深对地质情况的认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地质化探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是通过对地球物理现象的观测和解释,来了解和研究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等信息。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野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测量地球物理现象的参数,可以推断出地质体的性质和构造。
地球化学勘探是地质化探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地下岩石、土壤和水等进行化学分析,可以获取地球化学信息,并用以研究地质构造、矿产找矿、地下水、环境地质等。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岩石样品采集、水样采集、土壤样品采集以及化学分析等。
化探技术方法
至1-2/km2。
采样点布设
注意:合理性主要指不漏控、不重复控制,均匀性指整体均匀 性,在合理的基础上达到均匀性。
采样
• 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集样品,应最大限度代表采样点上游汇水域 基岩(包括矿化)的化学(物质)成份。
• 采样部位选择:样品应在现代流水线上(或干沟底部)采集,在水 流较急的河道中,要尽量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河道转弯内 侧、大石头背后,选择砾石成份复杂、大小颗粒较为混杂的部位取 样。
• 在粗细混杂和砾石成份复杂地段,在采样点30~50m范围内多点(3 点以上)采集组合样,存在风成物影响的地区注意避开风成物(风 成沙、风成黄土)堆积部位。V形沟纵向,U布设
首先,在1:5万地形图上将水系勾划出来,特别注意一级水系勾 划要准确。(常见问题:勾绘粗疏,在地形平缓的北山地区甚至 勾绘错误)
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一级水系口、二级水系中;长度>500米一级水 系内应加布样点,三级水系应布设控制点(注意三级以上水系不 能布点)
长度>500米一级水系内应加布样点,一般矿点流长小于1000米, 600-700米左右,加点之后才能有效控制。
特征等。 5.基站 投标区基站建在天苍乡,该向地处投标区南部,天苍乡北与内蒙古额
济纳旗相邻,南与大庄子乡为界,东与双城乡隔河相望,向西延到北 山山脉。全乡各村沿山呈狭长地状分布,从最上端的营盘村距最下端 的沙门子村有40多公里。该乡有中国石油加油站,水电充足,有乡级 卫生院,完全可以作为项目工作基地。
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智能化与信息化
智能化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数据自动处理、异常识别 和预测分析提高找矿精度和效率。
信息化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和 协同工作促进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跨领域合作与创新。
技术应用:在矿产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教训总结:从案例中总结出教训如对地质条件的误判、技术手段的局限性、风险控制等方 面。
实际应用:将成功经验和教训应用到实际化探找矿工作中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率。
化探找矿案例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化探找矿的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启示:从实践中提炼出对未来找矿工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案例应用:将启示应用到实际找矿工作中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
气体测量:利用气体测量技术检测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现代化探找矿方法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发现异常区域
地球化学填图:通过对地表岩石、土壤、水系等介质中的元素含量进行测 量和绘制发现地球化学异常
气体测量:利用地下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等在地下异常区域释放的特点 通过测量其浓度和组分来发现矿床
地球化学异常的评价: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和规律结合地质勘查成果对异常进行综 合评价预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地球化学异常的应用:在矿产勘查、地质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为资源开发和 经济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异常的预测与验证
预测方法:利用地球化学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异常预测 验证手段: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来验证异常的存在和可靠 性 异常识别:根据地球化学指标和数据特征识别出异常区域和异常类型
化探工作方法简介2003版V1.1
化探工作方法简介主讲赵玉明化探工作在地、物、化、遥四大专业找矿工作中占有很重要位置。
它与其它三项找矿工作比较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有效性、经济和快捷性的特点,是在覆盖区域找矿不可缺少的重要找矿方法。
一、化探工作分类及其野外工作方法(一)按工作性质和测区范围的分类1、区域化探(战略踏勘性化探)。
目的是为了发现找矿远景区(带)、大型矿田、大中型矿床的大致区域和了解区域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和火山岩)。
面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
工作比例尺:1:10万、1:20万、1:50万。
采样密度分别是:2点/Km2、0.25-1点/Km2、0.4-0.8点/Km2。
2、地球化学普查(普查化探)。
目的是在区域化深成果基础上为了查明成矿有利地区和取得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资料等,在区域异常区内优选出一定面积的找矿靶区,进一步做化探工作。
工作面积数千平方千米或数百平方千米。
工作比例尺:1:2.5万、1:5万。
采样是采集水系沉积物质,密度为2-8点/Km23、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详细化探)。
目的是在前两类化探异常区内,进一步查明异常与矿体之间的关系,或证实是不是矿致异常,为山地工程布设查证定位提供依据。
面积:0.几平方千米—几十平方千米。
比例尺:1:5千、1:1万。
采样主要是采取土壤。
密度100点----200点/Km2或>200点/Km2。
点线距为50X20~100X20m。
(二)按采样介质和野外工作方法不同进行的分类1、气体测量:寻找能产生气体的矿产。
如氡气、汞蒸气、甲烷气等2、植物测量:目前不采用。
用于沼泽、湿地、草原和森林区。
取植物样,灰化,测灰中金属含量。
3、水化学测量:目前不采用。
用于水网密集发育区,取水样,测定水中金属含量。
4、水系沉积物测量:用于区域化探和普查化探中。
比例尺:1:5万~20万之间。
测区应是水系发育(网状)或沟谷河道发育区。
采取表层以下(20cm)淤泥和粉砂为主。
采样一般粒径为-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细粒物质。
化探深部找矿方法技术及案例1
二、土壤测量
残积层是岩石直接风化产物,基本保留原始找矿 信息,少量淋失、贫化。样品代表性强于岩石。 用于薄覆盖区(0.5~2m)和中浅覆盖区(3~50m) 区域调查、普查和详查。 ● 可提供数十米~数百米的深度找矿信息
三、水系沉积物测量
水系沉积物对汇水域内土壤、岩石中找矿信息有 继承性。利用元素分带和矿体前缘元素异常分布, 可提供深部找矿信息。用于区域调查和普查。
但钻孔原生晕测量在孔深600~652m处发现>50m厚强Au、 As、F、Sb异常,Au高达0.4~1.5g/T。向下未圈闭。后 对副样分析,确认为金矿化体。推测深部应有较大型微 细粒侵染型金矿赋存。此处距朝鲜惠山铜矿约5~6公里。
六、中浅覆盖区使用浅钻化探寻找 隐伏矿
我国新生界覆盖面积约401万km2(第四系334.5万km2,第 三系66.6万km2) 厚度<50m的中浅覆盖区超过150万km2。 主要分布在山前、盆边、草原、干旱荒漠、湖沼、部 分黄土覆盖区和沙地。许多地带为构造单元边缘、深大断 裂带、成矿条件有利。是我国有巨大找矿潜力的处女地。 从2007年开始北京探工所与物化探所合作开展中浅覆盖区 浅钻化探取样方法技术研究。已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 半干旱草原、新疆干旱荒漠和安徽冲洪积平原开展试点。 已研制出TGQ 5m、10m、30m轻便取样钻系列,车载全液压 多功能(正、反循环,自动取样)30m和75m浅钻。
(2)南部异常1:5万浅钻化探查证
14km2,布孔153个,取残积土和岩粉,对1:20 万发现的异常进行了进一步圈定。Pb、Zn异常浓 集中心及分带清楚,并具相当规模。特别是前缘 元素异常向西北延伸,预示多金属矿化带向北西 侧伏。1:20万和1:5万浅钻化探结果,大大扩大 了该区寻找隐伏矿的潜力。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是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质样品进行化探分析和岩矿分析可以了解矿产资源的潜力和性质,为矿产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和岩矿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主要包括岩石、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
岩石样品是地质工作中常见的样品,可以通过对岩石中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了解岩石的成因和特征。
常见的化探分析方法包括ICP-MS、XRF和ICP-AES等技术。
ICP-MS是根据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元素,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
XRF是通过测量样品中X射线的能量来分析样品的元素组成,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元素,具有非破坏性的特点。
ICP-AES是通过将样品中的元素激发产生光谱,再根据光谱的特征来分析样品的元素组成,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土壤样品是评价地质环境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酸碱度和污染程度。
常见的化探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火焰光谱法等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金属元素吸收的光线强度来分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精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是通过将样品溶解后形成等离子体,再通过光谱仪测量等离子体发射的光谱来分析元素的含量,具有多元素分析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火焰光谱法是通过将样品放入火焰中,通过火焰中元素的光谱特征来分析元素的含量,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第一篇:物探化探计算技术一、前言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地下物质的电、磁、声、重力等物理性质的探测,可以获取地下的地质信息,提高勘探的效率和准确度,降低勘探成本。
本篇文章将介绍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1. 物探计算物探计算是指在物理探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地下介质的性质进行计算和分析,获取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
物探计算包括噪声抑制、反演、成像、模拟等技术。
2. 化探计算化探计算是指利用化学物质的分布范围和特征,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矿床成因、成矿地质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与勘探。
化探计算包括采样分析、数据处理、成像重建等技术。
3. 物探化探计算物探化探计算是指将物探和化探技术相结合,通过对多种物理、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综合判断地下物质性质和空间分布规律,为找矿和地质工程提供依据。
三、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的方法1. 电法电法是指利用地下电阻率差异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
通常采用两种电极(电极间涂有导电介质),通过外加电压将电流输送到地下,测量电势差来反演地下电阻率分布,进而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和空间分布。
电法的主要应用有地下水、矿产资源和地下工程等方面。
2. 磁法磁法是指利用地下磁性差异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
磁法常用基本测量参数有磁场强度、磁化率等,通常采用磁力计对地面磁场强度和方向进行测量,反演地下磁性体体积和空间分布,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和空间构造。
磁法主要应用于矿床、地下管线探测等方面。
3. 地震法地震法是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速度和反射等性质,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
地震法通常采用震源激发地下震波,通过地上的震动台站记录地下反射波和折射波,在地下构造和物性不均匀的区域产生同步波动情况,反演地下介质结构和物质分布规律。
地震法主要应用于石油勘探、地震灾害等方面。
4. 重力法重力法是指利用地球重力场变化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地质找矿是对地球物质特征的研究,旨在发现或评估矿藏的存在或具体情况。
物化探方法是地质找矿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其利用地球物理和物化学特性,并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实现矿产物检测和矿产地埋深探测。
下面将对物化探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物化探方法的种类及原理物化探方法包括:磁测、电测、重力测、地震测、地电测、辐射测、地热测、微重力测等方法。
其中,常用的有:地磁法、电磁法、自然电场法、磁力法、重力法、地震法和地电法等。
各种物化探方法都有其独特原理,广泛应用于多种矿产类型探测,如下:1、电磁法:通过电流的变化在地下产生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以探测矿藏在地下位置和形状。
2、地磁法:测定地球表面上矿产物对地磁场的扰动,进而判断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3、地电法:以地表测量的电压和电流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化石的形状和大小。
5、地震法:利用地震波与不同介质间传播速度和反射特征的差异性,以揭示地下矿体的形态和性质。
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大规模、高效率:相对地面勘查手段,物化探手段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能够对广大地区进行大量的初筛。
2、多样性:物化探方法种类繁多,每种方法对矿藏探测的适用性不同,可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矿产类型进行多种方法的组合使用,比单纯依靠传统勘查手段(井巷、坑道和地面行走等)更加灵活。
3、取样及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传统的地面勘查手段需要直接进行钻探、采样等作业,而物化探测手段可以对矿藏探测面积覆盖广、不易采样的地区进行探测。
但是,物化探手法也存在一些局限,如下:1、探测体积有限:不同物化探方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所能探测的矿体深度和宽度差别较大,对矿体类型和某些矿体方向探测的效果不太好,也有可能错判。
2、探测结果存在歧义:从地质实际出发,在地质构层、岩性等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做出的推断和判断往往是不确定的,需要进一步核实和研究。
四、结论地质找矿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特别是物化探方法的运用,为地质找矿增加了更多便捷、高效的工具,应用效果不断得到提高。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是研究地质物质组成和性质的重要手段,可为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化探分析和岩矿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化探分析化探分析是对地质样品中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质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主要包括野外化探、物探测点的采样和室内化学实验室的分析测试。
1. 野外化探采样野外化探采样是指在野外地质考察和勘查过程中采集地表和井下含矿层的地质样品。
采样地点的选择需根据地质特征和目标矿床的分布规律确定,采样方式包括地表开挖、直接采样或钻探取心等方法。
野外采样不仅要保证样品的原始性,还要注意样品保存和传输,以减少样品的污染和损失。
2. 室内化学实验室的分析测试(1)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主要包括样品的研磨、筛分和干燥等工作。
研磨可以使样品更加细粒化,有利于后续的化学分析;筛分可以去除杂质和保证样品的一致性;干燥可以避免水分对化学分析结果的影响。
化学分析测试是对地质样品中矿物和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电子显微分析、质谱分析、荧光分析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地质样品中矿物和元素的性质和特征,从而确定样品的成分和含量。
(3)结果解释化学分析测试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结果解释和分析。
根据样品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判断样品的成矿潜力和地质背景条件。
结果解释还需要考虑样品的空间分布和地质背景信息,以获得更准确的成矿预测结果。
二、岩矿分析1. 岩石薄片分析岩石薄片分析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组合、结构和纹理等特征,从而确定岩石的类型和演化历史。
薄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岩石样品的切片、研磨和抛光等工艺。
观察时需要根据岩石薄片的颜色、透光性、矿物的形状和晶体结构等特征进行鉴定和描述。
岩石化学分析是对岩石样品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主量元素包括SiO2、Al2O3、Fe2O3等,微量元素包括Ti、Mn、Ba等。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对地下信息进行采集、解析和处理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矿产、水资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物探化探技术的意义、常见方法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物探化探技术的意义地球是一个具有多种复杂地质构造的行星,在地球深部的结构及其所承载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都是人们长期所关注的问题。
而为了更好地了解地下的构造和地质特征,人们开发了物探化探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非破坏性、全方位探测、高精度定位和可大范围覆盖等特点,可以为石油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和地下水勘查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的常见方法物探化探技术包括地磁、地电、电磁、重力、地震等多种手段,下面将就其中几种常见方法进行介绍。
1.地磁法地磁法是一种测量地表磁场分布的方法,适用于浅部地下物质的探测。
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地下物质的磁性差异,通过对磁场强度和方向的测量,可以对地下物质的分布和性质进行研究。
该方法常用于寻找铁矿、磁性物质、隐蔽断层、油区等。
2.地电法地电法是一种测量地表电场分布的方法,适用于深部地下物质的探测。
通过对地下电性不同的岩层和水体的电阻率进行测量,可以分析地下构造和含水性情况。
该方法常用于寻找矿床、水源、地下构造等。
3.电磁法电磁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表电磁场变化来获取地下物质信息的方法。
该方法适合于深度大、电性不同的地下物质探测。
利用电磁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特点,可探测出地下矿体、水体、油藏等物质的位置和规模。
该方法常用于寻找矿藏、油藏、水源等。
4.重力法重力法是一种测量地表重力场分布的方法,适用于浅部地下物质探测。
该方法通过测量地面单位面积上的重力值,来推断地下物质的密度变化,从而探测出地下物质的位置和规模。
该方法常用于寻找铁、铅、锡、钨、金等重矿藏、火山岩等。
5.地震法地震法是一种测量地表地震波传播情况的方法,适用于深部地下物质探测。
该方法通过发射地震波产生的振动,测量地下不同岩层的速度和反射情况,从而探测出地下物质的位置和形态。
化探工作方法及手段
化探工作方法及手段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lso known as geophysical survey o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is the use of various types of physical measurements to study the Earth's subsurface. 化探工作方法及手段是一种用于研究地球地表以下结构的方法,主要通过各种物理测量技术来实现。
I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这是自然资源勘探、环境评估以及工程和建筑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eophysical methods can be used to locate potential sources of groundwater, oil, natural gas, minerals, and other valuable resources. 化探方法可用于定位潜在的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矿物和其他有价值的资源。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hat are used in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化探工作中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These include seismic survey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magnetometry, and gravity surveys. 这些包括地震勘探、电阻率层析成像、地下雷达、磁力测量和重力测量。
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综述
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综述一、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作用分析(一)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发展综述化探这种方法是在近代地球化学和微迹分析技术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30年代该技术在前苏联、挪威、瑞典等国家获得推广使用,直至上世纪50年代才逐渐获得全世界的关注。
我国是在1952正式成立地球化学物探的工作机构,该方法也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地球化学物探的作用1.矿产普查方面的作用。
化探法目前已经能够成功应用于铜矿、铅矿、镍矿、汞矿、钒矿、磷矿、钛矿、硼矿以及锡钨矿等多种矿床的普查,并且应用该方法普查磁化矿床的地质效果也获得了大部分勘测作业队伍的认可。
但是也有少部分持不同看法,这部分主要集中在锡钨矿探测工作中,如某个地区中的镍矿虽然是采用重砂法探测出来的,但也同样肯定了金属量测量的效果,只不过后者的成果得出的时间较前者稍晚一些。
实质上化探法在稳定矿物矿床的普查过程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而有些地区采用金属量测量法对钨矿床进行普查的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辨分析的灵敏度相对较低造成的。
按照地球化学异常的组分特征能够较为明显地反映出矿产的具体分布情况。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秦岭1:5万面积的金属测量成果表明,在某地探测出以钨这种组分散量为中心、两侧为连续和不连续的铅分散量和锌分散量,最外侧则为锌分散量和汞分散量,这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西南东方向的分散量,充分反映出了该地方沿四个方向零星分布的小侵入体中的砂岩型钨、钼矿和磁铁矿等高温矿床。
此外,我国在运用水化学方法找矿上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某地质勘测局在进行1:20万综合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中,运用水化学进行探矿结果表明钨、钼、铅、锌和镍的水分散量相对较为明显,其中还有几个水化学异常区与金属量测量圈定的异常区域吻合,同时,还发现了十余种元素的水分散量,包括铅、锌、铜、钨、锡和钼等等。
通过这一成果在秦水附近的硅质岩层当中探测出了含磷的底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根据测区地质、地理条件等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
常用的化探方法有:岩石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等。
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
一般在露岩较好地区进行详查,查证异常,钻孔原生晕等。
1、采样布局:面积性测量布设:应根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
可以采用剖面法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
也可以采用按一定面积划分采样单元,即采用单元网格采样。
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或长条形矿体或异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
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行道路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
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少于2~3个样点。
剖面布设: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密度的剖面。
2、采样定点:通常使用仪器布设测网或采用GPS定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例尺图上不大于2mm。
3、采样方法:⑴、面积性测量:要求采组合样,可按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
通常采样格子或分域采样,每个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沿线采样则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合样。
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不可几种岩性混采。
组合范围在5~10m或1/10点距的范围内。
当矿化极不均匀,或遇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采样。
⑵、剖面测量:按以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采集组合样。
⑶、钻孔原生晕采样:钻孔岩心取样是沿着钻孔岩心,自上而下在一定点距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
必要时取地质副样。
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而分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的。
通常对脉型矿或断裂构造型矿化,含矿层可以3~5米。
甚至1~2米间距取样。
对无矿化、厚度大的岩层,岩性变化不大时,点距可以放稀到5~10米。
浅谈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
浅谈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化探是地球物理勘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地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探测地下的矿产资源、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信息。
在地质勘查领域中,化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和环境地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化探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化探技术原理与方法1. 电法:电法是利用地下电阻率和自然电场分布特征来勘查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电法勘查是通过测定地下不同介质对电流的导电能力,并根据不同岩石、矿物、矿床等物质的电性参数来推断地下的构造、矿产等情况。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搜索工作。
2. 磁法:磁法是通过地球磁场的特性勘查地下岩石矿产或地下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利用磁法勘查技术可以识别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矿化体等信息。
磁法勘查方法适用于铁矿、锰矿、黑色金属矿床、矿山和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勘查。
3. 钻探: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地下样品来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成分的地质勘查方法。
通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分析样品,可以获得地质勘查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并对地下岩石构造、岩性、矿产资源等进行研究。
4. 地震方法:地震勘查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研究地下岩层结构、构造变化、岩性分布和矿床信息的勘查方法。
二、化探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1. 矿产资源勘查利用化探技术可以对各类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和评价。
电法勘查适用于金属矿产的搜索,可以识别金属矿床的构造和矿化体的位置;磁法勘查适用于磁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可以识别铁矿和锰矿的分布情况;地震勘查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的勘查,可以识别地下构造和矿床的信息等。
化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可以大大提高勘查效率,减少勘查成本,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 工程勘察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中,化探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化学找矿应用方法简介1.偏提取法→深穿透法金→属活动态测量法→水提取法:1.1.超微细粒金:在勘查地球化学中,通常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只能检测到单体粒径为75μm 粒径(200目)的金。
粒径<5μm的超微细粒金又分成微粒金和粒径<1μm的胶体金,胶体金再进一步细分为亚微米金和粒径<0.1μm(100nm)纳米金。
当自然金单体粒径<0.000144μm(0.144nm)时则称之为离子金。
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岩石、土壤还是水系沉积物中,其<5μm的超微细金约占30%~90%之多。
并且,胶体金有很强的活动性,极易与其它物质结合,特别是纳米金已经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类气体等性质。
这一发现为化探样品采集、分析方法改进以及金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机制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粗粒金在化学上的稳定性与粒径<74μm的细粒金特别是超微细粒金在物理和化学上的活动性是导致金的表生存在形式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
1.2.金的表生存在形式:金在表生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自然金颗粒、水溶形式金、胶体金、不溶有机物结合金、吸附和可交换金、氧化物包裹金、硫化物包裹金、碳酸盐包裹金、石英硅酸盐晶格中的金、水中悬浮物金、气体中或气溶胶体金、微生物中的金以及各种动物、植物中的金。
其中,超微细金、水溶性盐类、胶体金、络合物金、不溶有机物结合金或吸附金、铁锰氧化物膜吸附金、黏土矿物表面吸附金或黏土矿物层间可交换金等表生存在形式在土壤中表现了很强的活动性。
金的表生存在形式有赖于地球化学景观。
王学求等(1996)在川西北若尔盖草原覆盖区的A 层土壤中发现了大部分金以有机质保护的胶体形式存在。
在以上诸多存在形式中,除铁锰氧化物膜吸附金、黏土矿物表面吸附或黏土矿物层间可交换金等外,其余形式金均可用水提取方法将金提取出来。
1.3.偏提取法:传统的偏提取技术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其基本原理是用弱的溶剂去提取特定的相态,并通过测定赋存在该相态中呈离子态或化合态的金属元素含量来达到强化异常的目的。
近年来,该方法倍受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家的青睐,在测定各种活动态金属方面不断获得改进。
随着高灵敏度分析技术的出现,为适应金矿勘查的需要和寻找更深矿体的目的,一系列改进的偏提取方法应运而生。
我国学者王学求等提出新的偏提取方法即金属活动态提取法考虑了大量<5μm的超微细金的特殊处理,以防其特载体被破坏后再次被胶体等新的载体吸附而不能转入溶液。
1.4.深穿透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找矿目标的变更,一些能够有效探索数百米之下的化探方法逐渐出现。
如瑞典Kristansson等(1982)提出的地气法、美国Clarke等(1990)提出的酶提取法、澳大利亚Mann等(1995)提出的活动金属离子法、前苏联的电地球化学法以及我国学者王学求等(1989)提出的金属活动态法和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法。
所谓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正是从着眼于推动研究从深部被搬运至地表的呈极其活跃状态的金属这一角度出发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深穿透地球化学可以定义为研究能探测深部隐伏矿体发出的极微弱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列入深穿透地球化学研究范畴的还有地气中金属含量测量法、土壤中金属活动态含量测量法、电地球化学法以及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等方法。
1.5.金属活动态测量法(MOMEO):90年代诞生于中国,是借助水、树脂、活性碳、有机物和铁锰氧化物等物质提取并测定地表疏松介质中被胶体、粘土、有机质、铁锰氧化物和可溶性盐类所捕获的各种活动态金属。
活动态形式的金在表生条件下不仅作为离子或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各种表生载体中,而且还大量作为超微细颗粒金以物理形式被可溶性盐类、土壤胶体、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和有机物等载体所吸附或包裹。
虽然这些载体很容易被各种弱的试剂所溶解,但存在其中的超微细颗粒金却不溶解或被胶体颗粒重新吸附而不能转入溶液。
然而,正是这种活动态的金能从深部矿体以各种途径迁移至地表疏松介质中形成包含深部矿化信息的地球化学异常。
80年代末,王学求与卢荫庥合作实现了对活动态金属本身的提取而不仅仅局限于对载体的提取,并将其称之为金属活动态测量法。
由于该方法是从研究找金入手的,对金的提取采取了特殊的做法,故对找金特别有效。
该方法在胶东太古宇-元古宇绿岩带发育区、穆龙套金矿沙漠和奥林匹克坝热带深风化壳覆盖区等地区在试验找寻金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与传统的以寻找贱金属为主的偏提取方法在概念和方法的不同在于:偏提取的概念只涉及矿体在风化过程中或局部范围内的一些地表营力所释放的金属,该方法只注意打开金属的载体。
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的概念涉及全球性的上升气流对金属的搬运机制,该法不仅打开铁锰氧化物、黏土矿物和有机物等载体,且释放离子和化合物,并将其超微细颗粒形式的金属提取出来。
此外,比较成熟的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还有北美的酶提取法、前苏联的有机提取法和澳大利亚的金属离子法等。
由于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提取的不仅只是离子态的形式,还包括超微细粒的金属,故对于不易形成离子态的金元素的找矿效果突出。
1.6.水提取法:水提取法为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之一。
目前,该方法还不能广泛地适用于各种景观,即须根据不同的景观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活动态。
据研究,与其它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相比,在胶东地区金矿使用去离子水提取金效果最好。
它使用去离子水(通过0.45μm的滤膜)实现对水提取态金的提取。
实验结果表明,水提取方法至少在300多米深的矿床上方可以有效地圈定异常。
相关文献所提供的主要参考数据有:山东冲积平原土壤中水提取金背景值为0.42×10-9,其浓集系数为2.4。
其它元素背景值为Cu—0.27×10-6、Pb—0.053×10-6、Zn—5.21×10-6、Fe—1.93×10-6和Mn —0.63×10-6。
1.7.异常成因:在次生异常的形成方式中,气体成因模式可以发生在同生模式与后生模式中,前者以气溶胶、纳米颗粒、离子或络合物的形式被气体或气溶胶体所搬运并形成顶部模式异常;后者则以可溶性盐类、有机物、黏土矿物吸附物、胶体或化合物的形式被气体所搬运并形成顶部模式异常。
胶体形式金的迁移能力远远大于溶解状态的金。
在金属活动态异常的形成机制中,气体搬运和化学风化作用居主导作用。
谢学锦(1995)认为:气体应是全球性的,深部气体可以将矿体中的元素搬运至地表。
这种气体的搬运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被后来沉积岩、火山岩或厚层运积物的覆盖地区均可在其地表形成金属元素异常。
1.8.矿体定位:作为找寻金属矿产特别是找寻有色和贵金属矿产不可缺少的化探方法而言,目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矿体定位还是相当困难的。
一般说来仅限于二维平面定位,还不可能做到三维立体定位。
矿体二维平面定位的采样点间距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比详查时每Km2多于10几个样品的采样密度或采样点间距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的点线测量要更详细一些。
2.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克立金法:2.1.区域化变量:以空间点的三个直角坐标为自变量的随机场Z(x)称为一个区域化变量。
因此,区域化变量有两重性:在观测前,把Z(x)看作随机场,在观测后,把Z(x)看作一个普通的三元实值函数。
在地质采矿领域中,诸如矿石品位、矿体厚度、线金属量、围岩蚀变程度、岩层破碎程度、地形标高以及物、化探测量值等均可视作为区域化变量。
区域化变量能同时反映地质变量的结构性(或连续性)与随机性。
为了能统一地考虑这两种特征,G.马特隆才提出了“地质统计学”这一名词。
不同区域化变量有不同的程度的连续性。
如矿体厚度变量具有严格的数学连续性,而品位、储量等变量只有事实松散的连续性。
而金品位即使在两个非常靠近的样品中,也可能不连续即存在很大的差别。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块金效应。
另一方面,地质变量(如矿体走向与倾向上)往往是各向异性的。
因此,必须通过引入变异函数才能较好地研究区域化变量。
2.2.变异函数:变异函数在地质统计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这不仅因为它是许多地质统计学计算(如估计方差、离散方差、变差函数等)的基础,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结构性(或连续性)与随机性等许多重要性质。
在地质统计学中,都把2γ(χ,h)定义为变异函数,于是,γ(χ,h)就称为半变异函数了。
实际上,直接把γ(χ,h)定义为变异函数并不影响其性质,故把γ(χ,h)就叫做变异函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γ(χ,h)=0.5E[Z(χ)-Z(χ+h)]2 该式说明,变异函数γ(χ,h)是[Z(χ)-Z(χ+h)]2的数学期望值之半。
与空间点χ和相邻两点的距离h(又称为滞后、间隔或步长)这两个自变量有关。
在只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结构性的前提下,变异函数γ(χ,h)取值与χ无关,则变异函数γ(χ,h)可写成γ(h),其图形称之为变差图。
为了解决估计[Z(χ)-Z(χ+h)]2的数学期望值时所遇到的统计推断上的困难,就需要对区域化变量Z(χ)作一些假设,如当E[Z(χ)]=m(常数)Var[Z(χ)]=c(常数)时被称为二阶平稳假设。
2.3.变异函数功能:变异函数有许多功能。
首先,通过“变程”可以反映变量的影响范围。
通常,变异函数Z(χ)从原点处为零开始,随着距离h(又称为滞后)的增大而增大。
当其超过变程a(>0)后,变异函数γ(h)不再增大,而是稳定再一个称之为基台值的极限值γ(∞)附近。
换言之,任何数据Z(χ)与落在以χ点为中心、以变程a为半径的邻域内的任何其他数据都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只是当距离h大于变程a时,Z(χ)与Z(χ+h)就不存在空间相关性了。
这说明,变程a能很好地反映变量的影响范围。
其次,变异函数在原点处的性状反映了变量的空间连续性。
按变异函数Z(χ)在原点处所表现的空间连续性大小可分为高度连续性的抛物线型(如矿体厚度)、平均连续性的线性型(如大多数金属矿体品位)、连续性很差的间断型(如有块金效应的金品位)以及不存在连续性的随机型(如金属矿体中极少数杂质或稀散元素品位)。
此外,不同方向上的变差图可以反映矿化的各向异性。
如一般沿矿体走向上的变差图γ(h)比沿矿体倾向上的变差图有较大的变程a。
2.4.变异函数套合结构:实际上的区域化变量Z(χ)往往包含各种尺度上的多层次变化性,反映在变异函数上是多层结构叠加在一起的套合结构。
一般说来,大尺度的变化性总是包含着小尺度的变化性。
套合结构可以用反映各种不同尺度的变化性的多个变异函数之和来表示。
在本质上,套合结构所反映的是一个观测尺度效应问题。
2.5.克立金法:由南非地质工程师D.G.克立格(D.G.Krige)等人提出并为法国著名数学地质学家G.马特隆教授(G.Matheron,1962)所丰富和发展的克立金法(Kriging)提供了一种有严格理论基础并堪称为线性、无偏、最优的内插估值方法(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