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怎么样?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怎么样?神经阻滞主要是把局部麻药通过注射的方式将其注射到神经干或者是神经节周围,阻滞局部冲动传导,麻醉神经所支配位置。
这种麻醉的方式和全身麻醉方式相比较来说,神经阻滞只需要在一处位置进行麻醉药物注射即可。
但在小儿麻醉中应用时,因为儿童的年龄比较小,麻醉时并不会完全配合,所以麻醉的操作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关键是精准度和准确度,如果在小儿麻醉时,采用盲法定位,准确性不高,效果也会比较差,患儿的疼痛感会更强,会不配合,容易引发并发症,甚至出现药物误入血管和穿刺针损伤神经。
而小儿麻醉和成人麻醉之间的区别是比较大的。
在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神经阻滞下实施小儿麻醉可以有效降低镇痛类药物导致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抑制风险,并且还可以间断或持续输注局部麻药,延长术后镇痛。
超声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床旁技术,在超声技术的辅助之下让众多微小结构的成像成为可能,也为小儿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组织其自身有着明显的优势。
传统的阻滞方法一般情况下有异感法和借助神经刺激器。
因为儿童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准确说出异感的,并且很多儿童神经阻滞都是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下实施的,但肌松药的使用让神经刺激器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所以需要寻找一个更加安全的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有着更加安全、直观和高效的优势。
比如,在操作方面,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可以通过直视的方式进行操作的,这和传统阻滞方法中的盲探相反的。
通过直视可以看到神经、相邻的血管、骨骼、肌肉、甚至是肌腱等需要识别的神经和结构等等,而在麻醉时可以直接看到所需要实施麻醉的局部位置,直接观察麻药注射和扩散的整个过程,让小儿麻醉的操作更加简单、直观。
其次,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还提升了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小儿上肢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
术中均进行腋路臂丛及肌腱沟臂丛阻滞,对照组采取常规解剖定位,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定位。
对比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七氟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提升小儿手术神经阻滞成功率,可减少局麻药物用量,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
【关键词】小儿;上肢手术;麻醉;超声;神经阻滞【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in pediatric upper extremity anesthesia. Method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November 2020 to October 2022. Seventy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urgery were pided into 35 cases by random drawing metho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and tendon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performed during operation. Conventional anatomical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nesthetic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nerve block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osage of sevofluran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an improvethe success rate of pediatric surgical nerve block, reduce the amountof local anesthesia drugs, short operation tim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 children;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Anesthesia; Ultrasound; Nerve block神经阻滞是指从神经干、神经节、神经丛周围注入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1】。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术的应用

小结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 直接观察与定位,但是这一技术运用于小儿神经阻滞麻醉的领域 毕竟时间较短,当前尚缺乏研究资料,报道也多属于应用报道, 因此仍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便于指导小儿的临床麻醉。
谢谢观看
躯干神经阻滞
2、髂腹下-髂腹股沟区阻滞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已经在鞘膜积液手术、小儿疝修补术 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成功应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局麻药 用量更少,降低了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风险。Fredrickson等人发现 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相比,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虽然髂腹股沟神 经阻滞组的超声图像质量较差,皮下针刺时间较长,但髂腹股沟 神经阻滞组比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镇痛效果更好,术后疼痛发生 率更低,止痛药物的需求更少。
躯干神经阻滞
3、腰丛神经阻滞 ▪ 腰丛神经解剖变异大,位置较深,极难争取患儿配合,穿刺不当
容易造成麻药入血、硬膜外麻醉、血肿等。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 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以在小儿髋部手术中提供令 人满意的镇痛效果。有研究者报道14个月患儿接受超声引导下连 续腰丛阻滞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理想,无恶心、呕吐及睡眠障碍 等并发症。
下肢神经阻滞
1、坐骨神经阻滞 ▪ 坐骨神经的起点是骶丛,它是最为粗大的外周神经。穿刺入路方
法包括腘窝、前路、臀下以及骶旁等方式。Dillow等人的研究结 果表明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能为下肢手术和术后镇痛提供满 意的镇痛效果。
下肢神经阻滞
2、股神经阻滞
▪ 股神经起源于L2~4的腰丛,是腰丛的最大分支。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主要用于包括髋部和股骨骨折,髌骨损伤和大腿前部伤口手术的麻醉需 要。Turner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的患儿对镇痛 药和护理措施需求显著减少,阻滞效果确切。但也有研究发现在小儿外 伤性股骨手术中联合股神经与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后阿片类药物的需 求并未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多种股骨复位切口选择有关,且虽然股骨骨 膜的主要神经支配是股神经,但是闭孔和坐骨神经还有额外的神经支配。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减轻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期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讨论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是一种精确、安全、可重复性强的技术,通过超声仪可以实时观察神经位置和扫描神经区域,以准确注射麻醉药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用于上臂和前臂,包括桡神经、肱神经和正中神经。
下臂神经阻滞是较为常见的技术。
下臂神经阻滞可用于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管理。
手术前的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且恢复更快。
手术后的神经阻滞可以帮助控制疼痛且在影响神经功能的情况下避免麻痹等不良反应。
下臂神经阻滞最常用于两种手术:前臂和手部手术和上臂手术。
前臂和手部手术范围广泛,包括腕管综合征、去除肿瘤、肘关节置换和骨折修复等。
这些手术通常需要在小范围内对神经进行阻滞,由于神经分支较多且位置复杂,因此超声引导下的阻滞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需要进行麻醉的上臂手术,如肩部或肘部的手术,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延长麻醉的持续时间,且降低对常规麻醉和镇静药物的需求量。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还有其他优势。
首先,它可减少患者镇静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镇静药物的副作用。
其次,与其他神经阻滞技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
最重要的是,超声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深层神经位置,减少误注射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疾病和手术,具有医学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实践,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小儿手术后疼痛怎么办

3.1良好的儿童诊疗氛围
幼儿与成人不同,本身处于发育期,心智、情绪、思维表达并未完全成熟,利用认知干预亦可起到缓解小儿手术后疼痛的效果。比如为患儿营造宽松、自由的诊疗环境,家长时刻陪伴在旁,尽可能减少患儿各种焦虑、恐惧情绪,通过良好的诊疗氛围,使患儿手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2、小儿手术后疼痛的Leabharlann 药物镇痛方法2.1减低疼痛刺激
针对小儿手术后疼痛的镇痛,具体实践期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最佳镇痛方式。比如通过减低疼痛刺激,来为患儿营构舒适安逸的环境,术后患儿居住区域必须防控强光、噪音等不良因素,时刻保护患儿皮肤完整性;患儿清醒后时刻观察其是否有渐进性疼痛反应,比如肢体受压、输液渗透、肿胀等,第一时间做好相应处理工作,以降低甚至规避小儿手术后发生疼痛的风险。
现阶段对于小儿手术后疼痛的应对,主要是以多方联合镇痛的模式来体现,即对人体疼痛传导通路做针对性药物或其他方法联合缓解,以达到止痛并防范患儿术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目的。该模式常用镇痛药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比如曲马多、可待因、强效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等;所用镇痛方法有区域阻滞、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安抚镇痛、蔗糖、音乐舒缓等。
2.4配方奶水吮吸镇痛
部分体重低且胎龄小的新生儿,由于本身吮吸能力比较有限,母乳喂养困难度较高,且自身所表现出痛感反应比较明显的,便可采取配方奶水并引导其吮吸饮下的方式,来缓解患儿疼痛。
2.5其他镇痛方法
轻抚安慰患儿,对术后患儿在观察护理期间,任何动作都必须轻柔舒缓,任何可能致痛操作,在正式开始前先要轻抚安慰,以减轻患儿疼痛。针对婴幼儿群体,比如襁褓中患儿可轻轻摇晃、引导其听些轻音乐等都可起到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的效果。
3.2为患儿做正向情绪调节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技术,常用于手术麻醉、疼痛管理和诊断等领域。
通过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减轻手术刺激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主要包括尺神经阻滞和桡神经阻滞。
尺神经阻滞是指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尺神经周围,阻断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于手部和前臂的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
桡神经阻滞是指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桡神经周围,阻断桡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于上臂和肘部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点:超声引导可以清晰地显示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影像,有助于准确定位和定向注射麻醉药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手术刺激和损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医生需要具备扎针和超声操作的技术和经验,以及对臂神经解剖和神经阻滞的理解。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采用消毒、局麻等步骤,确保安全和有效。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风险。
超声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维护。
患者可能出现局部麻醉药过敏、神经损伤、感染等风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也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经验,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阻滞失败或其他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准确定位和定向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断臂神经的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操作中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并注意患者的安全和风险控制。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术应用护理课件

05
案例分享
CHAPTER
案例一:小儿腹股沟斜疝手 术
手术简介
护理重点
案例二:小儿下肢手 术
手术简介
护理重点
案例三:小儿手部手 术
手术简介
手部手术包括手指畸形矫正、肌腱修复等。对于这些手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同样是一种有效的麻醉和镇 痛方法。
护理重点
与前两个案例相似,手部手术也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在手术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神经阻 滞的效果。在手术后,需要关注患儿的疼痛控制、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2
提高成功率
03
减少并发症
04
适用于小儿手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对患儿进行必要的身体 检查,确定手术方案和
麻醉方式。
设备准备
准备好超声引导设备和 麻醉药品。
操作过程
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定 位目标神经,注入麻醉 药物,完成神经阻滞。
术后护理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观察神经阻滞的效果和 并发症情况,及时处理
异常情况。
03
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 术中的应用
CHAPTER
小儿手术的特点
小儿患者的生理特点
手术难度和风险
小儿手术通常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 对手术技术和护理要求较高,需要采 取适当的麻醉和护理措施。
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术中的适用范围
下肢手术
神经阻滞技术适用于小儿下肢手术, 如膝部以下的手术,可以通过单侧或 双侧下肢神经阻滞实现良好的手术镇 痛效果。
04
护理在小儿手术中的应 用
CHAPTER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100例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T组)和对照组(G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麻醉手术后给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术后镇痛,对照组在常规麻醉手术后则不给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两组患儿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及术后对患儿镇痛评分判定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24%高于观察组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无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能够提供确切的镇痛疗效,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近来一些研究证明,由于小儿神经系统不成熟以及可能发生更剧烈的免疫反应,小儿可能经受了比成人更加痛苦的疼痛。
小儿术后镇痛作为围术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对患儿造成的生理及心理影响。
传统的小儿术后镇痛包括硬膜外麻醉后镇痛及全身麻醉后镇痛,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甚至呼吸抑制进而危及患儿的生命[1,2]。
近年来有报道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镇痛,但临床资料较少,本院做了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10月本院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0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20例,年龄1~5岁,体重9~20 kg,近期无呼吸道感染病史,腹部穿刺皮肤无破损和感染,随机分为观察组(T组)和对照组(G组),每组50例。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n=32)和喉罩全麻组(B组,n=32)。
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两组在手术中各观察时间点的BP、HR、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
两组的苏醒时间[(6.3±4.8)min vs (35.23±4.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 vs 37.5%)和追加镇痛药次数(3.12% vs 25.0%)比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5.395,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简单实用、麻醉起效快、用药少、苏醒时间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小儿上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esthesia effect and safety of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upper limb surgery in children. Methods 6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upper limb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2 cases in each,the group A were the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patients,the group B were the general anesthesia of laryngeal mask patients,and the BP,HR and SpO2 before anesthesia,at skin incision,in operation and after surgery,and the anesthesia onset time,awakening time,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BP,HR,SpO2 at various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nd the indicators in the group A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B(P<0.01),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awaken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obviou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6.3± 4.8)min vs (35.23±4.1)min],(t=4.76,P<0.01),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number of additional analges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6.25% vs 37.5%),(3.12% vs 25.0%)],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obvious (χ2=4.293、5.395,P<0.05). Conclusion The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with rapid anesthesia and onset,few medications,short awakening time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definite,and it is safe and reliable,and it is an ideal anesthesia method of upper limb surgery in children.[Key words] Brachial plexus block;Ultrasound;Anesthesia;Children小儿因恐惧而不配合,上肢手术传统多采用喉罩全身麻醉,尽管喉罩全身麻醉较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有更少并发症[1],但术中可出现呼吸、循环不稳定,苏醒延长,苏醒期躁动、梦魇等并发症,还可发生恶心、呕吐,给患儿带来很大风险[2]。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进展探讨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进展探讨摘要:在医疗科技的发展下,我国当前的医疗事业获得了较为优异的环境,为人民的诊病治病提供了更多便捷。
在临床中,以超声影像的技术,在患者进行神经阻滞的麻醉中进行外周神经的定位,已经是临床麻醉中十分规范和有效的定位标准。
该项技术的运用,医疗人员可以对患者机体内对应神经、相关组织结构进行直观观测,在保障定位精确性的同时,观测穿刺、局麻注射及扩散等的整体过程,更为有效的预防机体出现损伤,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概率。
在小儿麻醉中,生长期的患者发育水平还不完善,超声技术在患者体内进行操作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医疗工作者要准确掌握有关的超声知识,并进行充足的临床实践以保障对技术的巩固,保障小儿麻醉顺利进行。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小儿麻醉引言:小儿麻醉的实施难度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小儿机体内部的周围组织、毗邻关系和成年患者存在差异,靶神经和部分重要结构的间距有限,在包绕神经的周边,鞘膜、筋膜都比较薄,因此医疗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同困难;第二、在小儿麻醉中,全麻以及镇静技术运用较多,因此医疗人员在定位患者外周神经时,较难以异感法来定位;第三、小儿患者都处在发育和生长的阶段,患者在12岁之前,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一直在发生,局部的麻药便更易渗透进患者阻滞神经,患者药物性的神经损伤的概率也会增长,在对小儿进行神经阻滞中,局麻的药物用量和浓度都比成人患者较低。
当下国内的临床中,小儿麻醉中运用超声技术的方式仍在发展,但该类技术在心血管麻醉监测、神经阻滞麻醉等领域中的运用较好,值得小儿麻醉领域进行实践和探讨,下面对超声引导下,小儿麻醉中神经阻滞的运用进展详细探讨。
1对人机体神经阻滞时超声技术的运用经济、安全、恢复较快,不影响患者自主功能,且具备一定的舒适度等,这都是区域阻滞存在的优势,也因此让区域麻醉得到了临床上的再度关注。
传统的神经阻滞类模式,根据对体表标志、周围神经的解刨来做盲探穿刺,当找到异感之后确定靶神经,并把局麻药品来注射进附近,实现对神经传导功能的暂时阻滞[1]。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阑尾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阑尾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于小儿阑尾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例阑尾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切口浸润组和TAP组。
全身麻醉后,TAP 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用0.25% 0.5 mL/Kg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对TAP组患儿的敞口进行阻滞,用0.25% 0.2 mL/Kg的左旋布比卡因对患儿求扣进行浸润麻醉。
手术后详细记录第一次使用镇痛泵时间和镇压次数,详细激励手术后1 d内的并发症及疼痛评分。
结果切口浸润组第一次使用镇痛泵时间小于TAP组,按压次西湖远多于TAP组,手术后除了第1 h与第24 h,剩余时间中切口浸润组的疼痛评分都高于TAP组。
结论超声引导下借助高容量的局麻药对横幅机平面进行阻滞,对小儿阑尾术后镇痛有明显效果。
标签: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是目前最新的局部麻醉技术,借助体表定位把麻药注入患儿腹内腹横肌与斜肌之间的血管层,实现阻滞神经的作用。
近年来,腹横肌平面阻滞广泛应用在小儿阑尾手术中,并取得了良好效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3年2~11月在我院进行阑尾手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22例,女孩8例,年龄在4~8岁,体重在14~31 Kg。
手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腹部穿刺位置的皮肤未感染及破损,没有咳嗽、发热症状。
将3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上均未明显差异,见表1。
1.2方法全部患儿在入室前都注射了0.08 mg/Kg的咪达唑仑,入室后都进行了常规的SpO2、BP、HR、ECG,全部去氮给养后,吸入8%的七氟烷且注射2.5 mg/Kg的丙泊酚实现全麻,患儿意识消失之后用2μg/Kg的芬太尼及1mg/Kg 顺式阿曲库胺进行持续麻醉。
1.3镇痛方法全身麻醉之后,将TAP组患者置于仰卧姿势,将其双手放在胸前,在即将手术一侧的第十二肋骨与髂前上棘之间的侧腹壁借助超声仪器进行扫描,得到TAP图像。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专家共识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专家共识引言: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已成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麻醉和疼痛管理方法。
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研究深入,专家们对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标准和操作规范也越发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份超声引导区域阻滞专家共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在手术和疼痛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精确注射至神经或感觉分布区域,以达到麻醉和止痛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触诊或神经刺激技术,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优势1. 准确性: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以清晰显示目标组织、神经和血管的位置,帮助医务人员准确注射麻醉药物,降低误刺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2. 安全性: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以避开主要血管和神经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
3. 效果持久: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在术中和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
三、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适应症超声引导区域阻滞适用于以下情况:1. 手术麻醉: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作为主要或辅助麻醉技术,适用于各类手术,包括关节置换、外科修复和矫形手术等。
2. 疼痛管理: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用于控制急性或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和癌症相关疼痛等。
3. 康复治疗: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用于康复治疗,如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物理治疗。
四、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操作技巧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选择适当的探头和频率:根据患者的体型和需要阻滞区域的深度,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和频率。
2. 定位目标神经或组织:使用超声技术清晰显示目标神经或组织的位置和形态。
3. 注射麻醉药物:在清晰显示目标区域后,将麻醉药物精确注射至目标神经或组织。
4. 动态观察:在注射麻醉药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超声指导实时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和阻滞效果。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于胸科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护理课件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程、疼痛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 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01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特殊
情况。
配合医生进行神经阻滞
02
协助医生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确保阻滞效果。
疼痛护理
03
在手术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疼痛,
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应用方法
在胸科手术围术期,使用超声设备对手术部位进行扫描,准 确定位目标神经,然后在超声引导下将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 。
注意事项
操作前应确保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 则,注射药物时应控制药量,避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与其他疼痛管理方法的比较
与传统疼痛管理方法比较
传统的疼痛管理方法如口服镇痛药、肌肉注射镇痛药等,存在起效慢、镇痛效 果不确切等问题,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够快速、准确地缓解术后疼痛。
神经阻滞技术介绍
神经阻滞
通过注射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阻断疼痛信号的 传递,到达镇痛效果。
常用药物
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等。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如手术后的疼痛、癌 症疼痛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势
精准定位
通过超声成像技术,能 够清楚显示神经位置和 周围组织结构,提高定
位准确性。
深入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机制 和生理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神经阻滞 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其他镇痛 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镇痛效果和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加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培训 和普及,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比例,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手术后的福音: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镇痛效果

手术后的福音: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镇痛效果620010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镇痛技术,其通过精确定位和局部麻醉来减轻患者疼痛。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镇痛效果及其应用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镇痛治疗方法。
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概述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概念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技术引导针头精确到达目标神经的方法,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达到神经阻滞的目的。
这种麻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效果确切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原理在神经阻滞过程中,通过向局部麻醉区域注射麻醉药物,使神经传导受到阻断,从而达到疼痛控制的目的。
然而,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往往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直觉,容易出现误注、过量注射等问题。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则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实现了对神经结构的精确定位和可视化,从而提高了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准备: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手术部位、拟行麻醉的范围等信息。
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便于操作者观察和操作。
②超声仪器准备:选择合适的超声仪器,如便携式超声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
确保超声探头与皮肤紧密贴合,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③麻醉药物准备:根据手术部位和拟行的麻醉范围,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药物。
常用的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和消毒器具。
④麻醉操作步骤:a.消毒:在操作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b.定位:利用超声图像,准确定位待阻滞的神经。
可通过观察神经在肌肉中的走行方向和深度,结合超声图像进行定位。
定位时要注意避开血管、神经束和其他重要组织结构。
c.穿刺:在定位后的神经周围,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用消毒器具进行皮肤切开,插入超声引导下的针头,沿着神经走向缓慢推进,直至针尖抵达神经末梢。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或骶管阻滞在小儿髋关节矫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或骶管阻滞在小儿髋关节矫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分析目的:比較在小儿髋关节矫形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与骶管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腰丛阻滞组(采用Winnie三叶草腰丛阻滞)和骶管阻滞组(采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各41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麻药物选择0.2%罗哌卡因1 mL/kg。
比较两组超声定位时间、区域麻醉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首次使用PCA时间及PCA吗啡总用量;术后疼痛评分(CHEOP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腰丛阻滞组的超声定位时间显著短于骶管阻滞组(P<0.05);腰丛神经组术后CHEOPS 评分低于骶管阻滞组(P<0.05),其中腰丛神经组≥3分9例(21.95%);骶管阻滞组19例(46.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丛阻滞组首次使用PCA时间显著晚于骶管阻滞组,PCA吗啡总用量显著低于骶管阻滞组(P<0.05);两组区域麻醉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不良反应(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骶管阻滞,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矫形术后患儿镇痛效果更好,且镇痛时间更长,故提倡使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为小儿较为常见的下肢先天性畸形,由于关节囊内股骨头与髋臼丧失正常关系,故影响髋关节发育,从而导致小儿下肢活动障碍,是造成小儿残疾的重要原因[1-2]。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通常需要股骨截骨等矫形术治疗,以复位股骨头位置,确保髋臼覆盖满意,使正常髋关节功能得以恢复[3],但手术时间长,疼痛刺激大,因而为避免患儿术后躁动及剧烈疼痛,促进患儿的术后康复,选择适宜的麻醉镇痛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4-5]。
超声引导下的下肢区域阻滞应用广泛,相对于其他方法,其阻滞成功率更高,局麻药用量更少,且镇痛持续时间长,因此,近年来其被认为是小儿髋关节矫正术的较理想麻醉方式[6]。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右腋下切口小儿先心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右腋下切口小儿先心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鲁海兵【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先心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经右腋下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全麻静脉自控镇痛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组(P组)和单纯全麻静脉自控镇痛组(N组).P组患儿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所在肋间的椎旁间隙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0.5 ml/kg,同时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N组只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1,4, 8,12,24,48 h的HR、MAP,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HR、MAP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组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低于N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少于N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右腋下小儿先心病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Objective Observation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by ultrasound guidance para vertebral block of right oxter incision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peration.Methods Selected 60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through right subaxillary incision for children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 randomly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ravenous general anesthesia self-control analgesia compound near the vertebral nerve block analgesia group (P group) andsimple intravenous general anesthesia self-control analgesia group (N group). P group after the surgery under guided by ultrasound in children open vertebral sideclearance between the lateral thoracic rib in 0.25% hydrochloricacid,ropivacaine injection paid 0.5 ml/kg, using intravenous self-control analgesia pump at the same time, N group using only intravenous self-control analgesia. Observe and record postoperative,4, 8, 12, 24, 48 hours HR, MAP, FLACC analgesic scores and ramsay sedation score, dosage of sufentanil and analgesia pump pressur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respiratory depression.Result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ostoperative various point HR, MAP,P>0.05, was no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 group FLACC analgesic scores and Ramsay sedation score lower than N group,P<0.05, was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 group of sufentanil dosage, press the number of analgesia pump is less than that of N group,P>0.05, was no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dverse reaction. Conclusion By the vertebral nerve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 is applied to right armpit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urgery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s safe and effective.【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7)031【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右腋下切口;先心手术;术后镇痛【作者】鲁海兵【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麻醉科 4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随着微创心脏外科在小儿先心病手术中的普及和应用,右腋下切口以其创伤小,手术切口美观的优势在小儿快速康复外科中越来越受到青睐。
小儿电视胸腔镜术后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小儿电视胸腔镜术后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刘煌;杨庆耿;王文凯;周玉静;郭文斌【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电视胸腔镜(VATS)术后镇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上VATS术后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采用VATS治疗的胸部外科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儿拔管后不同时间点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并比较两组患儿24 h PCIA按压次数.记录观察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拔管后1 h、6 h、12 h FLACC镇痛评分分别为(2.97±0.28)分、(2.56±0.69)分、(2.28±0.5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0.72)分、(3.19±1.01)分、(3.06±0.9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后1 h、6 h、12 h Ramsay评分分别为(1.92±0.38)分、(2.03±0.26)分、(2.18±0.1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0.56)分、(2.29±0.35)分、(2.41±0.2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为(4.3±1.6)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1)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穿刺相关及局麻药毒性反应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电视胸腔镜手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02【总页数】3页(P213-215)【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术后镇痛【作者】刘煌;杨庆耿;王文凯;周玉静;郭文斌【作者单位】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麻醉科,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麻醉科,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麻醉科,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麻醉科,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麻醉科,广东惠州 5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1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一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的全新手术方法,近年来其在小儿胸外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多种小儿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引领创新注重人文关怀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疼痛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外的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生、学者的关注,术后镇痛在成人手术后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因为种种原因被严重忽视,患儿术后疼痛没有得到应有的临床关怀,更谈不上疼痛的有效缓解,使其术后康复过程受到影响。
人类新生儿期已有完整的痛觉传导通路,能够感知疼痛,对伤害的刺激有应激反应,对患儿来说术后疼痛可能是他们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不良刺激,这种不愉快的经历会影响到患儿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不足广泛存在,主要受以下方面原因的影响:①小儿不能准确描述疼痛,因而造成疼痛评估困难;②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
③担心镇痛药引起呼吸抑制或不良反应;④镇痛效果评价困难;⑤缺乏有关最新的小儿镇痛方式、正确剂量方面的知识;⑥小儿镇痛会花费过多的人力、时间与精力;⑦甚至有医务人员、家长认为术后儿童哭闹是“安全”的体现。
小儿手术疼痛的方法有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椎管内注射、直肠给药、区域神经阻滞等多种方法,但上述多种方法都由于小儿不配合、表述不确切、药物的副作用(镇静过度、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问题,使得小儿术后镇痛难以广泛实施。
区域神经阻滞则是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对手术切口相应部位的神经进行阻滞,临床研究和系统回顾显示区域阻滞可以协助优化术后疼痛管理,例如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改善患儿腹部手术后疼痛以及明显减少麻醉苏醒期烦躁;在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同时也避免了患儿在苏醒期感受到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感受,……等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全麻或镇静状态的儿童具有更加安全、可视、效果确切等特点。
超声引导的精确定位可以延长局麻药阻滞作用时间,年龄小的患儿获益更明显。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适应症见下表。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常用技术和手术、镇痛适应症
我院麻醉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关注小儿术后疼痛,已成功开展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术后镇痛,深受患儿家长及手术医生的好评,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我科还将扩大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范围,以适应广大患儿及其家长的需求。
疼痛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疼痛等伤害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栓素、β-内啡肽、白介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明显升高,几天乃至十几天才能恢复正常。
二、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导致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循环灌注下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
可诱发冠心病病人的心绞痛、心肌梗塞。
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可以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
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导致应急性胃粘膜病变、应急性溃疡、胃肠蠕动的减少,胃肠功能的恢复延迟。
五、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导致尿道,及膀胱肌肉的肌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六、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应激与疼痛,可抑制患者免疫功能,而镇痛则能增强免疫功能,并可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机会。
七、疼痛限制机体活动,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并促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是肺栓塞的发生。
八、在心理情绪方面,可以导致焦虑、恐惧,也可造成家属的恐慌。
供稿:麻醉科罗远新、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