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的体会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
e , 01 No. 0 t b r 2 2, 1

针 灸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的 护 理 体 会

摘 要 目的

探 讨 针 灸治 疗 周 围性 面瘫 的护 理 方 法 。方 法 选 取 2 0 08年 6 月 一 0 1 6月于 本 院进 行 治 疗 的 5 21 年 0例 周 围性 面瘫 患 观 察 组 的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高 于对 照组 , 愈 时 间短 于 对 照 组 , 疗后 3周 的 P r an评 分 优 于对 照组 , 异 有 痊 治 ot n m 差 强化 针 灸 治疗 周 围性 面 瘫 患 者 的 护 理 可 以 显 著提 高 综合 疗 效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6— 4 1 2 1 )O— 1o一) 10 6 1 (02 1 O0 【 2
高 表 明 这 个项 目的状 态 越 好 。
患者认识到虽然如今暂无特效治疗方法 , 但只要掌握疾病规律 , 坚持治疗及保健 , 可以减轻 或控制病情 。定 期组织 干预组 患者 参加专题讲座 , 耐心解 答患者及 家属关 于病情方面 的疑 问, 同时 用科学知识 和成功典型病例进行宣教 , 过患者集体交 流 , 通 激励
施 针 , 针行 针 至 患者 出现 酸 、 、 感 后 留 针 3 mn 治 疗 每 日 进 麻 胀 0 i,
则 , 患者分 为实验组 2 将 5例 和对照组 2 5例 , 预组 : 1 , 干 男 9例
女 6例 , 年龄 1 6 7— 3岁 , 均 (6 2 平 3 .5±7 6 ) ; 照 组 : 2 .5 岁 对 男 0
12 方 法 .
13 评价标准 .
采用 常规面瘫 护理 , 具体措施如下 : 入院时 由专科护士接待 , 与患者及家属 在

温针灸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47例临床体会

温针灸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47例临床体会
2 结 果
1 . 2 诊断标 准 参 照 《 神经 病学 》 中周 围性面神 经麻 痹 的诊断标 准 :① 起病 较 急 ,发 病前 可 能有 感 冒或 受 风史 ,
少数可 出现耳 前或 耳后 疼痛 ;② 临床 症状 表现 为 :单 侧 表 情肌活动僵 硬 ,额 纹消失 ,眼裂 增大 ,鼻唇 沟变 浅 ,口角 下垂 ,不能完 成鼓 腮 或吹 哨动 作等 ,少数 可 出现 舌前 2 / 3
4 7例患者经 4个疗 程治 疗后 ,有 3 4例 ( 占7 2 . 3 4 %) 患者 痊 愈 ,显 效 8例 (占 1 7 . 0 2 %) ,有 效 4 例 (占 8 . 5 1 %) ,无 效 1 例 (占 2 . 1 3 %) 。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达9 7 . 8 7 %。
主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留针期间 ,温针灸下关及颧器两穴 ,同时配合内服牵正散 ,观察其疗效 。结果 :4 7例患者中有 3 4例痊愈 ,8例显
效 ,4 例有效 ,总有效率达 9 7 . 8 7 %。结论 : 温针灸联合 内服牵正散治疗周 围性面瘫的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 【 关键词 1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 牵 正散
纹及鼻唇 沟不 对 称 ,口角 向左 侧歪 斜 ,鼓 腮 时 出现 漏 气 , 伸舌居 中。舌 脉 诊 :舌 红 ,苔 薄 、 白,根 部 稍 厚 ,脉 弦。 诊断为 :周 围性面瘫 ( 右侧 ) 。该病 因风邪入络 、寒凝 经脉 所致 ,治宜疏 风散寒 、温经 通络 。治 疗选 取右 侧 阳 白、攒
【 中图分类号 】R 4 2 9 . 7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5 )1 3— 0 1 5 1 — 0 2

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瘫在科威特应用的体会

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瘫在科威特应用的体会

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瘫在科威特应用的体会关键词周围型面瘫针灸治疗2年来笔者在科威特康复理疗医院工作,在此期间,用中国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108例面瘫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众所周知,科威特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绵长炎热干燥,长时间使用空调,睡眠后易感受风寒而患此病,现将108例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08例均为门诊病人,全部是男性(多数阿拉伯国家患者男女分开治疗)年龄12~72岁,病程1天~2年。

左侧面瘫62例,右侧面瘫46例。

临床表现:均为典型的周围型面瘫(核下瘫),均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

针灸治疗:患侧阳白透丝竹空,攒竹;下关透巨髎,颊车;地仓透颊车;颧髎共3组。

手法:选30号2寸针2根,分别斜刺入阳白穴,沿皮下透向丝竹空、攒竹,施捻转补泻法约1分钟,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另两组刺法相同,并配刺人中、承浆、健侧合谷、外关,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闪罐:针后配合拔罐,在患侧地仓与颊车之间,相当于第二臼齿附近,用闪火法拔罐,隔日1次,一般5次。

tdp照射患侧面部,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再行下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面容及面肌运动功能完全恢复,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面部表情正常;蹙眉与闭眼正常,鼓腮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

②显效:面容及面肌运动功能基本恢复,但额纹、闭目、示齿、鼓腮4项中尚有部分未完全正常,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

③好转:面容及面肌运动功能好转,但额纹、闭目、示齿、鼓腮4项均未完全正常。

④无效:静面时额、唇明显不对称,眼、口闭合不全;或诊治前后症状无改善。

结果108例面瘫患者,痊愈81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22%。

讨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只要治疗得当,分型论治,因病施治,临床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目前针灸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主要手段之一。

面瘫治疗心得

面瘫治疗心得

面瘫治疗心得这里我就开始给大家讲一讲我治疗面瘫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面瘫,在我自己临床中治疗快的可能三五天都可以痊愈,慢的,也就是十多天基本上在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

因为我个人在临床中治疗面瘫,基本上以针灸为主,但是现在我也以手法配合治疗,当然还有外敷和内服中药。

以前我治疗基本上是以针灸为主效果都是非常好,现在我融合了手法,这个在治疗面瘫这个方面,然后我们有很多瘫,我用手法调整以后就可以立即改善!我先发一个,我临床中,治疗一次手法面瘫患者前后的治疗的效果我发一个嗯,手法治疗之前的一个情况,我再发一个,我手手法治疗后的照片。

第二张是第二天来的第一张是治疗之前的一个照片,第三张是一次手法调理之后的一个情况。

也是我治疗一次之后的一个情况,那么我们这个面瘫在临床当中有很多人说面瘫,但它是有分类的。

我们临床常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中枢性面瘫,一类是周围性面瘫。

而我们临床常常说的是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他主要见于我们脑部的一些疾病,刺激面神经根部深层而导致的。

我们周围性面瘫,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面神经炎。

这类在临床当中是非常常见的那么,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啦?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额纹我们要看他额纹是否在,如在就是中枢性面瘫,比如额纹消失基本上就是周围性面瘫,比如说这个面瘫,大家看他的额纹是消失的,他是一个左侧的面瘫左侧面神经炎导致的面瘫。

大家看他的,额纹这个额纹是消失的,我再发一个额纹没消失的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右侧的面部面瘫,看面瘫首先看什么?我们看他的鼻唇沟,是否变浅,然后在看它他的额纹,这个额纹是没有消失的,所以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中枢性面瘫。

在临床当中我们外周性的面瘫是非常好治的。

也就是我们三五天就可能让它痊愈,而中枢性的因为他是颅内疾病导致治疗时间要长一些,在临床中外周性的面瘫他这个口眼涡斜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比较典型,中枢性面瘫,我们可能看到它的口眼有轻度的歪斜,有的只是表现为鼻唇沟的一个变浅而我们周围性面瘫常常表现在我们早晨起床之后发现突然这个脸就歪啦口眼就涡斜啦。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体会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体会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体会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指的是因面部神经损伤导致的面部肌肉无力或麻痹。

周围性面瘫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由于面神经的损伤引起。

针药并用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针灸和中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面瘫症状,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以下是我个人的体会和经验。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治疗面瘫时,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部肌肉的供血和氧气供应,增加面神经的营养供给。

针灸还可以刺激面部神经末梢,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和活力,缓解面部肌肉的无力和麻痹。

作为针灸的接受者,我能明显感觉到刺激穴位后,面部的血流更加顺畅,肌肉也有了更强的活动能力。

中药是治疗面瘫的常用药物,具有较好的效果。

中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改善身体的阴阳失调,从根源上治疗疾病。

在治疗面瘫时,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使用。

内服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全身气血状况,调节面部肌肉的供血和营养,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和恢复。

外用中药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面部肌肉,改善面部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能力,缓解面部肌肉的麻痹和无力。

在接受中药治疗的过程中,我发现面部的肌肉逐渐恢复了力量和活动能力,面部的表情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的优势主要在于综合发挥了针灸和中药的优势。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全身的气血状况,改善面部肌肉的供血和营养,作用点更加全面。

针药并用还能够相互促进和加强疗效,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使中药更好地渗透到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增强药效。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气血状况,增加面部肌肉的营养供给,提高针灸的疗效。

我亲身经历了针药并用治疗面瘫的过程,感受到了这种综合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优势。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针灸和中药的综合应用,可以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缓解面瘫的症状。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的护理体会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的护理体会
例 。结 果 经过 2~6个 疗 程 治 疗后 ,有 效 率达 到 9%。 结 论 针 刺 治 疗 周 围 性 面 瘫具 有安 全 、速 效 、 面 广 、副 作 用 小等 特 点 ,病 7
人 易 于接 受 .是 临床 上 广 泛 开 展 的 治 疗项 目. .
【 关键词 】 周围性 面瘫 ;针刺治疗 ;护理 ;体会
额 纹 消 失 ,唇 沟 平 坦 ,部 份 病人 初起 时有 耳后 压 痛 及 头 痛 。本 针 刺入 穴位 后 ,待 患 者 自觉有 酸 、麻 、胀 、痛 等 针 感 后 ,
60针 病 如 能 及 时 治 疗 .病情 较 快 得 到 控制 ,短 期 内恢 复 较好 。早 期 此 时 采 用 上 海 G 85 灸 治 疗 仪 ,接 好 导 线 ,打 开 电 源 开 关 , 治 疗 过 程 中是 否 有 良好 的 护 理是 治疗 成 功 与 否 的关 键 ,对 避 免 选 好 疏 密 波 ,慢 慢 调 高 至所 需 的输 电 流量 ,强度 以病 人 针 下 或 减 少后 遗 症 的发 生 有 积 极作 用 。 20 0 6年 1 ~2 0 月 0 9年 3月 , 意 效 果 。 现报 告 如 下 。
3 疗效 观察
依 据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拟 定 疗 效 标 准 。治 愈 : 中 复 正 常 .随 访 半 年 内 未 见 复 发 3 5例 ;显 效 : 口眼 歪 斜 症 状 大
岁 ,最 小 5岁 :病 于 左 侧 面 部 者 3 例 ,右 侧 面部 者 2 3 7例 ;发 症 状 完 全 消 失 ,耳 后 高 骨 乳 突 处 阿 是 穴 压 痛 消 失 ,面 部 功 能 恢
sxy a e c e tnga up cur h r p i i reg oit . e ul Theci i a fe twa bs r da h nd o o orsx c u s s i t c s sa c p i c un t et e a y w t sx o ihtp n s R s t h s ln c le c so e ve tt e e ft i o r e w a d otle c c r t a 7 . nc u in A c un t et r p sag d eho whih i a e fe tv ndha a esd fe t n t t a f a y aew s9 % Co l so he i up cur he a y i oo m t d, c ss f ,e ci ea sr r iee c .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

今简介如下。

1 分期论治1.1 早期(急性炎症期):本期常在发病后7~10天,面神经处于水肿炎症状态。

患者面部肿胀,且多伴有耳前后疼痛。

治疗时要注意,应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采取循经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宜少,可选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风池。

除风池采用点刺,其余诸穴多为浅刺、平刺,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又,重用灸法,穴选患处耳后翳风和耳前区为主,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时间20~30分钟。

1.2 恢复期:逐渐增加局部取穴,远端仍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并且须加用电针,波型选疏密波。

针刺选穴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鱼腰,四白透地仓,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及承浆、牵正、下关、合谷、足三里、风池,有痰加丰隆。

风池仍点刺。

此外仍可以加用灸法。

1.3 后遗症期:病久治疗乏效者,如皱眉肌、额肌、口角肌等仍未出现活动,可结合絮刺火罐法,用七星针叩打上额、口角旁、下关处,或用三棱针在阳白、太阳、地仓等处放血,然后拔罐,每周2次左右。

2 体会我们曾对针灸治疗2~3个月病情无好转者调查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乏效者,除患者的自身因素外,治疗方法或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一是早期局部取穴过多,刺激过强;二是电针波型选择不当;三是没有采用透刺、灸法治疗。

如早期面瘫,常见风寒型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多为急性炎症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故不宜较多地在面部上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须采用灸法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

为消除水肿,还可适当地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以及消炎、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西药。

只要及早控制面神经炎症渗出,使水肿尽快吸收,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在恢复期选用电针刺激,波型用疏密波。

面瘫的分期针灸治疗体会

面瘫的分期针灸治疗体会

面瘫的分期针灸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面瘫分期针灸治疗体会,面瘫是由于患者面神经核以及面神经病理性损伤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针灸适应症之一,由于该病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病变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故应根据面瘫病损的阶段和程度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分期治疗措施。

回顾我科治疗的68例面瘫患者,对68例面瘫患者实施分期针刺治疗,结果本组治疗有效率急性期、静止期以及恢复期均为100%,后遗症期为83.3%,其中急性期痊愈率92.3%,静止期痊愈率85.0%,恢复期痊愈率75%,结论显示越早进行针刺治疗,临床疗效越好。

疗效满意。

【关键词】面瘫针灸分期治疗体会【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Staging Acupuncture facial paralysis,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was due to facial nerve nucleus and neuropathic injury leads to appear a series of symptoms, is who finds the indic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as a result of the disease in different period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t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stage and severity of lesion of facial paralysis different and adopt corresponding staging treatment measures. Recall in treatment of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in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ure treatment by stages, the results : in this group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during the acute phase, stationary phase and recovery phase is 100%, sequelae period is 83.3%, among them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recovery rate of 92..3%, quiescent period cure rate 85%, cure rate of 75%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conclusion: display the sooner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Satisfactory effect.【Key words】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ure therapy; staging; experience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如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齿颊沟积食,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笔者按发病时间长短,面瘫发展不同阶段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遗症期四期,应用针灸治疗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面瘫患者均符合《实用神经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根据病程将面瘫分为四期,并排除手术、外伤、肿瘤等原因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18~68岁;病程最短2d,最长6个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我们对面瘫都十分熟悉,甚至在生活中都会见到周围的人出现面瘫的情况。

往往面瘫的发生十分突然,没有任何的先兆,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和闭目不全的现象。

在对面瘫的治疗中,中医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对面瘫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越早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就越好,且后遗症出现的几率也比较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面瘫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病侧表情肌瘫痪,如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或流泪面颇多,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示齿、噘嘴、鼓腮、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

面瘫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要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和避免后遗症发生,提高针灸临床治愈率,亦非易事。

本人临床多年来作一回顾性总结,提出自己肤浅的诊治思路。

1.病位在经脉和经筋经脉方面:《内经》中的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唇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经筋方面:足阳明之筋,上挟口,合于鼽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鼽”。

“手太阳之筋,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颌,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颌,结于角”。

“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鼽”。

“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頷,上结于鼽”。

“手少阳之筋,其直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2.详问病史,注重寸口脉诊;须了解病人此次发病前有无诱因,外因如有无外感受凉,有无情志抑郁,有无熬夜劳作,气血耗伤等等;内因如肝肾不足,风阳上扰,酒浆无度,痰热生风所谓类中风症,也往往有面瘫的症状。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经验撷要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经验撷要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经验撷要贝尔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疾病,折磨着不少病人。

中医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方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疾病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王寅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系统性的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经验,现将其撷要如下:一、王寅教授的针灸治疗思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类型、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针灸操作方法。

在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时,王寅教授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1. 双手配合技巧:采用双手配合针灸的技巧,即在针灸的过程中,一手固定皮肤,另一只手刺入针灸穴位。

2. 活动面肌配合技巧:该技巧主要用于治疗面肌萎缩较厉害的病人。

在治疗过程中,活动面肌可以帮助调节面肌张力,从而增加面肌受针的可行度。

3. 耳针配合技巧:移动耳针配合腰疼针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面部疼痛症状。

在治疗面部肌肉僵硬和抽筋时,可以将针头插入肌耳部位。

4. 局部压迫法:采用局部隆起女人压迫法可以有效刺激面神经,恢复面部表情肌的活力。

二、针灸操作方法1. 掺针法:在治疗轻度、中度面神经麻痹时,采用掺针穴的方法可达到取穴更深的效果。

在选择穴位时需注意局部瘀血、附近组织有疤痕、有血管、神经等重要部位一定要慎重选择。

2. “五一三”针刺法:在治疗较为严重的或有体质虚弱者,采用“五一三”针刺法可兼顾埋针和刺激两个方面,提高了获得良好疗效的几率。

3. 对侧穴位配合法:在治疗贝尔瘫面部表情肌点有力度感,大多数患者对同侧刺激痛感明显的穴位不敏感,于是采用对侧穴位相配合的方法可以使局部苏醒调整更全面。

三、治疗方法1. 针灸配合中药汁液顺行法:在治疗难以控制的面部肿胀、面部疼痛、患侧面颊拘挛时,可选用中药汁液顺行法。

汁液可以配合针灸的操作,使得患侧肌肉群得到更好的刺激,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2. 化瘀通络法:在治疗贝尔面瘫时,常常需要通过化瘀通络法来改善面神经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情况。

对于面部肌肉萎缩严重的患者以上方法优点更为明显。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
温针灸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热刺激和针刺刺激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加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

在针刺过程中,通过刺激针灸穴位,使其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起到抗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在温针灸中,通过温热的刺激作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加速炎症物质的清除,改善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

在疗效评估方面,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是显著的。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疗程的观察和随访,可以发现患者的面部肌肉张力逐渐恢复,面部表情逐渐恢复正常。

温针灸还可以改善面瘫患者的面部感觉,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疗效评估方面,可以通过面部肌肉力度的测量、面部表情的评估和患者的主观反馈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在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温针灸是一种有刺激性的疗法,对于患者的皮肤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患者在进行治疗前接受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温针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治疗方法、刺激强度和穴位选择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操作,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并发症。

针灸面瘫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面瘫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面瘫心得体会范文英文回答:Acupuncture for facial paralysis has been a life-changing experience for me. I had been suffering from facial paralysis for several months, and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s did not seem to be helping. That's when I decided to try acupuncture as a last resort.The first thing that struck me about acupuncture was the calming atmosphere of the treatment room. Soft music played i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dim lighting created a sense of relaxation. The acupuncturist was friendly and took the time to explain the procedure to me, which helped alleviate any anxiety I had.During the acupuncture session, the acupuncturist inserted thin needles into specific points on my face and body. I was initially nervous about the needles, but to my surprise, they were virtually painless. In fact, I foundthe sensation quite soothing. The acupuncturist also used a technique called moxibustion, where a small amount of dried herb was burned near the needles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After the first few sessions, I started to notice some improvements. My facial muscles began to regain their strength, and the numbness in my face started to fade. I was able to smile more naturally and even blink my eye properly. It was truly a remarkable transformation.As I continued with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s, the results became even more significant. My facial paralysis gradually disappeared, and I regained full control of my facial muscles. I no longer felt self-conscious about my appearance and could interact with others without any hesitation.One of the things I appreciated most about acupuncture was its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ing. It not only addressed the physical symptoms but also took into account my emotional well-being. The acupuncturist would often askabout my stress levels and offer advice on relaxation techniques and lifestyle changes. This personalized approach made me feel cared for and support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In addition to the physical benefits, acupuncture also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my overall well-being. The sessions provided a much-needed break from my hectic schedule and allowed me to focus on self-care. I would leave each session feeling rejuvenated and with a renewed sense of energy.中文回答:针灸治疗面瘫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生活的经历。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诊治与体会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诊治与体会
《 按摩 与康 复医学》 2 1 7月第 1 0 0年 卷
第 7期 ( 7期 ) 总
5 5CΒιβλιοθήκη ie e hn s Ma iuain & Re a itt n Me iie.u 01 Vo. No 7 np lt o h bl ai dcn J l 2 i o 0, 11, .
周 围性面瘫 的针 灸诊 治 与体 会
冯 家祥 高 勇
江苏 省连 云港 市新 浦 区浦东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康 复 科
关键词 周 围性 面瘫 针 刺 治疗 艾 灸 治疗 体 会
(2 00 2 20 )
周 围性面 瘫是 康 复科 临床 常见 病症 ,又称 特 发 性 面 神经麻 痹 ,近年来 笔 者采用 针 刺结 合 艾条 温 和 灸治疗 , 果 显著 , 效 现报 道 如下 。
21 针 刺取 穴 以 阳明经穴 为 主 、 阳经穴 为辅 Ⅲ 处 . 少 。
方 配穴 以风池 、 翳风 、 车 、 颊 下关 、 仓 、 谷 、 冲为 地 合 太
3 疗效标 准
[】 1 徐恒泽 :针 灸学 【 . 1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M] 第 版
20 3 2 0 2, 0
又称 贝尔氏麻痹 , 自 有 愈倾向, 西医一般采用激素类
在中耳鼓室段者可 出现讲话时回响过度和病侧味觉 和维生素及地巴唑等对症治疗[ 2 1 。 缺 失 ,影 响膝 状神 经节 者 可周 围性 面瘫 同时 出现病 祖 国 医学 称 之 “ 口僻 ”多 由正 气 不 足 、 络 空 , 经 侧 耳 廓疼 痛 , 外耳 道或 鼓膜 出现 疱疹 。 除 中枢性 面 虚 、 外 不 固 , 风 寒之 邪 乘 虚 侵 袭 阳 明少 阳经络 , 排 卫 而 瘫、 脑桥小脑病变等其它原因造成的面神经麻痹 。 本 以致 经 气 阻滞 、 经筋 失养 、 肉纵 缓不 收 而发 病 。治 筋 通 取 组 19 中均系 门诊病人 , 中男 8 例 , 4 例 ; 以祛 风散 寒 、 经 活 络 为法 , 手 足 阳 明经 穴为 主 , 2例 其 0 女 9 手足少 阳为辅 , 毫针酌情补泻 。在病情初发之时 , 邪 年龄 1 ~ 1 , 程 2天 一 4月 。 27 岁 病 1 2 治 疗方 法 气在表 , 正虚邪实 , 宜扶正祛邪 , 取穴宜少 , 针刺应 浅, 手法宜轻 , 条灸也一般暂不应用 ; 艾 待病变后期 病 情 稳定 时 ( 般 在 发病 后 12周 )针 刺 以泻 法 为 一 ~ , 主 , 中沟 歪斜 配水 沟 、 鼻 鼻唇 沟歪 斜 配 承 浆 , 目不 能 主 , 邪 外 出 , 至 对可 耐 受 的 病 人采 用 透 刺法 , 引 甚 以 合配阳白、 承泣, 面部板滞配四白, 颧髋。 适当采用地仓 激发 经 络血 气 , 艾条 温 和灸在 此 阶段尤 为重 要 , 艾火 透颊车, 丝竹空透太阳等特殊针法。 以上穴位常规清毒 的温 和热 力 可直 接温 通 经 络 、 寒 祛 邪 、 助 阳气 、 驱 扶 举陷固脱 , 可使毛窍通畅, 热有去路 , 从而引热外行 , 选用 3 号针 12 0  ̄ 寸普通毫针刺人皮下, 以平补平泻为 在 面瘫 时使 用 , 可有 效增 强针 刺 的正性 作用 , 且 由 并 主。针后 留置约 4 0分钟 , 一般 1 O次为 1 个疗 程 。 22艾 条温 针灸 : . 留针期 间 , 除有 明显 的风热 证 , 牙 于 医者 与患 者 面对 面时 间较 长 ,也 可有效 缓 解患 者 如 龈红 肿 , 急性 中耳 炎等 , 般施 予艾 条 温和 灸 。 由医 的就 医紧张 情 绪 ,有利 于 患者 的康 复 。本 法 简捷 易 一 者持 点燃 的艾 条对 上述 穴位 进行 温 和灸 ,灸 时注 意 行 , 适合在临床特别是社 区康复中应用。 参考资料 防止烫伤 , 每穴约灸 2 5 ~ 分钟 。 亦为 1 次 1 0 个疗程 。

对于针灸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对于针灸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针灸的历史底蕴针灸起源于远古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针灸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

针灸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以针刺、艾灸等方法,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二、针灸的神奇疗效针灸的神奇疗效是我接触针灸后最深刻的感悟。

在我身边,有许多人通过针灸治疗好了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病、偏头痛等。

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个例子:1. 颈椎病:我的一位朋友患有严重的颈椎病,长时间工作导致颈肩疼痛、头晕、手麻。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他的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2. 腰椎病:另一位朋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

针灸治疗使他疼痛减轻,行动自如,恢复了正常生活。

3. 偏头痛:我本人曾患有偏头痛,经常发作。

针灸治疗让我摆脱了偏头痛的困扰,让我重新享受健康的生活。

三、针灸的养生保健作用针灸不仅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还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

以下是我对针灸养生保健的感悟:1. 调节气血: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2. 提高免疫力:针灸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促进人体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免疫因子。

3. 缓解压力:针灸具有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针灸成为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四、针灸的注意事项1. 严格消毒:针灸过程中,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 选用合适的穴位:针灸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

3. 掌握正确的手法:针灸治疗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否则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4.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针灸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结语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针灸,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温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利用特殊的温针刺激穴位,以治疗各种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引起的面部肌肉麻痹,造成面部表情失常。

而温针灸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就温针灸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温针灸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速面神经的修复。

在急性期面瘫患者中,面部肌肉麻痹严重,血液循环不畅。

而温针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提高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加速面神经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通过调理面部血液循环,温针灸可以缩短急性期面瘫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温针灸可以调理面部神经系统,恢复面部肌肉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温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

在治疗急性期面瘫患者中,温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面部神经系统,恢复面部肌肉的活力和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温针灸可以用来刺激特定的穴位,激活面部肌肉,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表情和运动功能。

通过调理面部神经系统,温针灸可以有效地帮助急性期面瘫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改善面部表情和口角歪斜的情况。

温针灸可以调理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在急性期面瘫患者中,面部表情失常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还会对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而温针灸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舒缓的温热刺激,调理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通过调理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温针灸可以帮助急性期面瘫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温针灸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不仅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速面神经的修复;还可以调理面部神经系统,恢复面部肌肉功能;改善面部肌肉的萎缩和痉挛情况;调理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在临床应用中,温针灸可以作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探讨温针灸在治疗急性期面瘫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体会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体会

针药 结合治疗周围性面 瘫体 会
王瑞 亭
黑 龙 江省 虎 林市 84农 场 医院 中医 科 , 龙江 5 黑
【 关键词 】 药鲒合 ; 针 周围性面瘫 d i1.99 ji n 10 15 .0 0 1 .2 0:03 6/.s ,0 6— 9 9 2 1. 1 18 s
虎林
180 543
经 、 阳 明 胃经 、 足 手少 阳三焦 经 和足 少 阳胆 经穴 为 主 。 常选 用 合 谷 、 仓 、 地 颊 车、 风池 、 阳白 、 四白 、 承浆 等 穴 。在 急 性 期 采 用 细毫 针 浅 刺 、 针 、 刺 、 少 轻 不 捻 转 提插 手 法 。恢复 期加 透 刺 法 。对 于该 病 在 急 性 期是 否 应 该及 早 应 用 针 灸治疗, 医家有 不 同的 观 点 。许 多 医 师 认 为 , 病 急 性 期 应 禁 用 针 刺 疗 法 , 该
文章编号:0 6— 99 2 1 )一1 —38 O 10 15 (00 1 12一 1
全 纠正 者 17例 , 1 占总 治疗 的百 分 之 8. 0 7 2 。其 中经 1 0次 针 刺 治 疗 口眼歪 斜即可纠正者 3 例 , 1 占总数 的百分之 2 。经过 2 4 0次针刺治疗 口跟歪斜完 全 纠正 者 6 7例 , 占总 数 的百 分之 5 .0 3 6 。经 3 0次 针 刺治 疗 口眼歪 斜 完 全纠 正者 1 , 9例 占总数的百分之 1 .0 52 。在 3 例发病一周后接受针刺治疗的周 1 围性 面瘫 患 者 中 , 3 经 O次 针刺 治疗 后 统计 , 口眼歪 斜完 全 纠正 者 2 , 4例 占总 数 的百分 之 7 .2低 予发 病 即 接 受针 刺 治疗 者 。其 中 1 74 , 0次 针刺 治 疗 1 3眼 歪 斜 完全 纠 正 者 只有 3例 , 占百 分之 9 7 。 明显 低 于发 病 即接 受 针刺 治 疗 .0 者 。针刺 2 O次 口眼 歪斜 完 全 纠 正 者 1 9例 , 占总治 疗 数 的百 分 之 6 .9 略 4 1, 低 于 发病 即接受 针刺 治疗 者 。针 刺 3 O次 口眼歪 斜完 全 纠正 者 2例 。 占总 治 疗 的百 分 之 6 7 明显 低 于发 病 即接 受 针 刺 治疗 者 。实 践 证 明周 围性 谣瘫 .7, 在 发病 即急 性期 即采取 合 理 正 确 的 针 刺并 配合 药 物 治 疗 , 会 使 病 情 加 重 不 或 延长 恢 复 时 间 , 而会 控 制 病 情 的进 一不 发 展 , 尽 快 进 入 恢 复 期 , 以 反 并 可 缩 短治 疗 时 间 , 高 治愈 率 。 提 验 案 举 例 : X 女 ,8岁 。2 0 张 X, 4 0 8年 8月 2 1日初 诊 。 一 天前 突 感 r角 】 = 歪 斜 , 侧 眼 睑不 能完 全 闭合 , 右 前来 就 诊 。检 查 : 口唇 向左 侧歪 斜 , 睑不 能 右 闭 合 , 侧不 能 皱 眉 , 唇 沟 平 坦 , 能 做 鼓腮 、 口 哨等 动 作 。舌 质 淡 红 、 右 鼻 不 吹 苔白、 脉浮。诊断 : 周围性面瘫。治疗 : ①西药 : 地塞米松片 0 5 g 一 日3 。7 m , 次, 口服 , 服 5天 。 消 炎 痛 片 2 mg 一 日 3次 , 服 5天 。维 生 素 B 连 5 , 连 1片 lmg维生素 B 2 5g 一 日3次1服。②中药: 牵正散” O , 12 u , 3 “ 研末 冲服 , 日两 一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体会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体会

案例三:气血不足型面瘫治疗过程
患者症状
面部肌肉萎缩、皮肤松弛,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气血不足症 状。
治疗方法
采用补气血针灸法,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配合益气养血 的中药内服。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面部肌肉逐渐丰满,皮肤紧致有弹性,气血不足症状 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患者整体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
针灸治疗原理
01
02
03
调和阴阳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和 阴阳平衡,改善机体功能 。
疏通经络
针灸可疏通经络,使气血 运行通畅,促进面部肌肉 功能恢复。
扶正祛邪
针灸能扶助正气,祛除病 邪,提高机体免疫力,对 面瘫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常用穴位介绍
01
02
03
04
合谷穴
位于手背,具有疏风解表、通 经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面
03
04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理 论
针灸治疗面瘫的操作技 巧
针灸治疗面瘫的案例分 析
针灸治疗面瘫的注意事 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02
面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 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 疾病。俗称面神经炎、面神经瘫痪、 “歪嘴巴”、“吊线风”。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面 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由上行 面神经通路受损引起,周围性面瘫则 由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引起。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针灸治疗面瘫的优 势和效果,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 度。
提高技能水平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针灸技术和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开展临床研究
积极参与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面瘫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治疗面瘫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面瘫这一病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治疗面瘫培训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面瘫的诊断、治疗以及康复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了面瘫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复杂性。

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面瘫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基础知识,了解到面瘫的治疗不仅仅是简单的药物治疗,更需要结合针灸、推拿、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

其次,培训中专家们详细讲解了面瘫的诊断方法。

诊断面瘫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病情的轻重、病期长短以及病因。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面瘫的类型。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

在治疗方面,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治疗面瘫的方法。

其中,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面瘫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了解到,针灸治疗面瘫的原则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在培训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掌握了针灸治疗面瘫的常用穴位和手法。

此外,专家还介绍了推拿、物理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使我对面瘫的综合治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康复方面,培训中强调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早期康复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

康复治疗包括功能锻炼、言语训练、心理疏导等。

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以及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提高了对面瘫的认识,了解了面瘫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法。

2. 学会了针灸治疗面瘫的常用穴位和手法,为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3. 掌握了康复治疗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4.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了与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5. 激发了学习热情,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面瘫是指面部神经肌肉麻痹,临床上区别于脑血管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其病因复杂,包括感冒、病毒感染、过度疲劳、过度思考、精神紧张、疾病等等原因。

温针灸是一种中医物理疗法,利用特制的温针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本文主要从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首先,温针灸可以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和重建。

在针灸操作中,通过针灸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刺激面神经周围肌肉、皮肤等组织的神经末梢,使其产生感觉,进而刺激面神经的反射作用,从而实现面神经周围肌肉的恢复和重建,使面瘫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温针灸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通过温针灸的刺激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血液供应和代谢水平。

同时,针灸的作用还可以改善神经元的排泄作用,使神经元新陈代谢更加顺畅。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面神经的恢复和修复,使病情得以得到有效控制。

再次,温针灸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针灸操作中,可以锻炼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对病毒、病菌等外源性病原体的抵抗力。

此外,在针灸操作中,可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体内激素、酶类及抗体等生物物质的合成,进而提高机体各个系统的免疫及代谢能力,增加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最后,温针灸也具有安全,简便,经济等特点,可以减少患者治疗的疼痛和不适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

总之,温针灸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很大,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和重建,同时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安全,简便经济等特点使得温针灸在面瘫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予以充分推广利用。

偏瘫患者针灸治疗心得体会

偏瘫患者针灸治疗心得体会

偏瘫患者针灸治疗心得体会标题:偏瘫患者针灸治疗心得体会正文:我是一名偏瘫患者,在接受传统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我开始尝试针灸治疗。

在此之前,我对针灸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听说过一些关于针灸的功效和效果。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我意识到针灸对改善偏瘫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并给我带来了许多积极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针灸治疗帮助我恢复了一定的肌肉活动能力。

由于偏瘫的原因,我以前几乎无法活动受影响的肢体,导致肌肉的萎缩和功能的丧失。

然而,通过针灸治疗,我逐渐感觉到肌肉的活动范围在扩大,受控制的肢体开始有了一些灵活度。

其次,针灸治疗改善了我的血液循环。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经常感到肢体末端的冷和麻木,这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

然而,我在针灸治疗后发现,受感觉减退的肢体温度开始有所上升,麻木感也有所减轻。

这使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它意味着我的血液循环逐渐得到改善,身体的康复也在逐渐加快。

此外,针灸治疗还减轻了我对疼痛的感知。

作为偏瘫患者,我常常感到肌肉和关节的疼痛,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在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因为疼痛是我康复过程中最困扰我的问题之一。

针灸治疗不仅改善了我的身体状况,也对我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康复的过程中,我经常感到沮丧和焦虑,对康复的希望也开始逐渐减弱。

然而,通过针灸治疗,我经历了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这让我能够更好地面对康复的挑战。

针灸治疗的一些穴位还被认为可以调节情绪,我也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定的安抚和舒缓。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和有益的康复方法。

通过针灸,我在肌肉活动能力、血液循环、疼痛感知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我深深体会到了针灸的细腻和独特,对我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灸治疗并不是一种短期的疗法,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因此,我会继续保持对针灸治疗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师的指导,希望能够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 肉、 面瘫 ; 体会
本病发病急速, 多在睡 眠醒后 出现面部呆滞, 患侧 额纹消失 、 眼睑不能完全 闭合 、 鼻唇沟变浅 、 口眼 斜等症状 。 针灸治疗面瘫 历史 悠久, 目前 临床上 多采用 分期治疗 、 针药结 合等方法进行 治 疗疗 效显著。 法, 以患者基本 上无痛感为度, 留针1 5~2 0 mi n , 每 日1 次, 2 周为 1 疗 程; 恢 复期第2—6 周选用地仓配颊 车穴 、 阳白透鱼腰配攒竹穴 , 恢
医学前 沿 2 0 1 5 年7 期
[ 1 】 徐 红卫, 陆金英 _ 中药敷穴预 防脑卒 中急性 患者便秘 效果 Ⅱ 】 . 心 脑血管病防治, 2 0 1 4 , ( 4 ) : 3 5 1 — 3 5 2 . 【 2 ] 陈慧华. 穴位贴敷佐治婴幼儿腹 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Ⅱ 】 . 海 南医 学, 2 0 1 3 , 2 4 ( 1 7 ) : 2 6 3 3 — 2 6 3 4 . [ 3 】 盛英丽. 膏方穴位 贴敷辅助 治疗脾 胃虚寒型腹泻3 O 例 疗效观察 及护理Ⅱ 】 . 齐鲁护理杂志, 2 0 1 4 , ( 1 9 ) : 4 4 — 4 5 . [ 4 ] 赵桂芝, 罗静, 倪 璐等. 穴位贴敷辅 助治疗寒湿 困脾证 泄泻患者 的观察及护理Ⅱ ]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0 1 4 , ( z 2 ) : 2 7 2 — 2 7 2 .
2 . 1 分期 治疗 距穴位5—8 c m , 以病人耐受为度, 灸3 0 m i n 。 1 0 次为 1 疗程, 每疗程结
束后休息3 天, 再进行下 1 疗程 。中药 内服组方 : 防风1 5 g , 薄荷 、 荆 芥、 白芷 、 白僵蚕 、 陈皮 、 炙甘草各 1 0 g , 芦根 3 0 g , 全蝎 、 白附子各7 g 。 加 味: 风热型加金银花 、 连翘各2 0 g , 板蓝 根1 5 g ; 风寒型加鹅不食草 6 羌活 1 2 g , 麻黄 l O g 。煎服法: 首先将 中药用水浸泡2 d , 时, 大火煎 开后, 再用文火煎2 0 — 3 0 m i n , 每日 服用 2 次, 每次2 0 O a r l , 饭 后温服 。 治疗结果 : 针药组 的愈显率为 9 7 . 3 7 %。治疗取患侧完骨、 翳风 、 颧 风池( 双) 、 合谷( 双) 。额纹消失者 配阳白, 口角 斜者配颊车 , 鼻唇 沟消失者配迎香 , 人中沟歪斜配人 中, 病久者配双侧足三里。急性 均为患侧 。用3 2 号1 . 5 寸毫针 , 下关 、 合谷直刺, 得气后, 下关用温针 期轻刺入穴位, 不 宜深刺 、 重刺, 中途不行针 , 8 ai r n 后 取针 。恢 复期 灸; 地仓及夹承浆平刺, 针尖朝颊车方 向, 要 求患者无 痛感 ; 阳 白、 头 进针深度1 3— 2 0 m m, 双足三里用补法。 针灸的同时, 面部诸穴施 以 维平蒯, 阳白针尖朝眉 中, 头维针尖朝上: 其余各穴 直刺 0 . 3—0 . 8 寸 艾条灸, 以翳风 、 乳突、 完骨穴为 主, 约距 0 . 5 —1 . 0 寸左右进行熏灸 , 不等。再作电针连线: 阳白 一头维( 或太 阳) , 颧—地仓, 颊车一承浆 , 以患 者 感 觉 温热 舒 适 为 度 。 1 0 天为1 疗程, 疗 程 间休 息 2 天, 3 个 疗 程 接G 6 8 0 5 电针仪, 采用疏密波; 接通电源后要求患侧出现抬眉、 眼 后观察疗效 。另用强 的松, 首次剂量3 0 m g , 晨起 顿服, 口 服7 天, 7 天 轮匝肌颤动 、 口角向患侧肌 肉有轻 抽动 即可 , 以后刺激量 逐渐加 后 减量 至每天2 0 a r g , 1 4 天后减 量至每 天 l O m g , 2 1 天 后减量至 每天 强, 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留针2 O 分钟。期间用T D P 神灯照射面 5 m g 。 2 8 天后停 用。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9 7 . 6 %。 部患侧。治疗为隔 日1 次, 1 0 次为 1 疗程。结果: 治疗组 的愈显率为 3 结 束语
复期第6 周以后患者面部诸穴均采用针刺 留针治疗, 每 日1 次, 每次 3 0— 4 0 mi n 。结果: 痊愈率为6 8 %, 总有效率为1 0 0 %。 1 面 瘫 病 因病 机 2 . 2 针药合用 本病致病原因 , 多 由脉络空虚 ,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 阳明、 少阳 针刺取患侧下关透地仓 穴、 阳 白透鱼腰穴 、 攒竹透丝竹空穴 、 脉络 。 以致经气阻滞 , 经筋失养 , 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 睛 明、 迎香 、 承浆 、 人中、 双侧合谷 、 双侧三 阴交 和双侧足三 里等 临床发病突然, 一侧面部板滞、 麻木, 继之面部表情肌瘫痪 , 穴。中药采用 E l 服牵正 散加味。处方 : 白附子 、 地龙各3 僵蚕 、 全 而出现额纹消失 , 眼闭合不 紧露睛流泪 , 鼻唇沟变浅 , 口角至向健 蝎 、 甘草各6 g , 赤芍 、 川芎各 l O g , 白芷、 防风 、 羌活各9 g o 并 随病情变 侧, 食物常嵌在齿颊 间 , 患侧 不能作 蹙额 、 皱眉 、 示齿、 鼓腮等 动 化而加减 。 每 日1 剂, 水煎, 早晚分服。 一般 以2 l 天为 1 疗程 。 治疗组
作, 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 、 耳下及面都疼痛 , 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6 4 例中总有效率达9 5 . 3 %0针刺取患侧牵正 、 阳白、 攒竹 、 睛明、 太
2 / 3 味觉减退或消失 , 听觉减退等症 。病 程延 久 , 可因瘫痪肌挛 阳、 迎香 、 下关 、 地仓 、 承浆 , 加双侧合谷。采用平补平泻的提插捻 缩, 口 角歪向病侧 , 称“ 倒错” 现象 。 转手法, 留针3 0 m i n 。其间行针 1 次。合谷穴采用捻转补泻, 泻健侧, 2 面瘫的治疗方法 补患侧 。同时在牵正穴与下关穴之 间采用艾条温 和灸, 艾条点燃
针灸治疗面瘫 的体会
郗炳琦
( 西山煤电( 集团) 古交矿区总医院康复科,山西 太原 0 3 0 2 0 0 ) 【 摘 要】面瘫俗称口眼歪斜 , 现代医学称为面部神经麻痹, 本证的发生为感受风寒之邪, 客于面部经络, 使经气阻滞, 经筋失养 , 肌肉 纵缓不收所致。 临床中通过针灸治疗, 能够起到显著疗效。因为针灸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 加速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