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的体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1 分期 治疗 距穴位5—8 c m , 以病人耐受为度, 灸3 0 m i n 。 1 0 次为 1 疗程, 每疗程结
束后休息3 天, 再进行下 1 疗程 。中药 内服组方 : 防风1 5 g , 薄荷 、 荆 芥、 白芷 、 白僵蚕 、 陈皮 、 炙甘草各 1 0 g , 芦根 3 0 g , 全蝎 、 白附子各7 g 。 加 味: 风热型加金银花 、 连翘各2 0 g , 板蓝 根1 5 g ; 风寒型加鹅不食草 6 羌活 1 2 g , 麻黄 l O g 。煎服法: 首先将 中药用水浸泡2 d , 时, 大火煎 开后, 再用文火煎2 0 — 3 0 m i n , 每日 服用 2 次, 每次2 0 O a r l , 饭 后温服 。 治疗结果 : 针药组 的愈显率为 9 7 . 3 7 %。治疗取患侧完骨、 翳风 、 颧 风池( 双) 、 合谷( 双) 。额纹消失者 配阳白, 口角 斜者配颊车 , 鼻唇 沟消失者配迎香 , 人中沟歪斜配人 中, 病久者配双侧足三里。急性 均为患侧 。用3 2 号1 . 5 寸毫针 , 下关 、 合谷直刺, 得气后, 下关用温针 期轻刺入穴位, 不 宜深刺 、 重刺, 中途不行针 , 8 ai r n 后 取针 。恢 复期 灸; 地仓及夹承浆平刺, 针尖朝颊车方 向, 要 求患者无 痛感 ; 阳 白、 头 进针深度1 3— 2 0 m m, 双足三里用补法。 针灸的同时, 面部诸穴施 以 维平蒯, 阳白针尖朝眉 中, 头维针尖朝上: 其余各穴 直刺 0 . 3—0 . 8 寸 艾条灸, 以翳风 、 乳突、 完骨穴为 主, 约距 0 . 5 —1 . 0 寸左右进行熏灸 , 不等。再作电针连线: 阳白 一头维( 或太 阳) , 颧—地仓, 颊车一承浆 , 以患 者 感 觉 温热 舒 适 为 度 。 1 0 天为1 疗程, 疗 程 间休 息 2 天, 3 个 疗 程 接G 6 8 0 5 电针仪, 采用疏密波; 接通电源后要求患侧出现抬眉、 眼 后观察疗效 。另用强 的松, 首次剂量3 0 m g , 晨起 顿服, 口 服7 天, 7 天 轮匝肌颤动 、 口角向患侧肌 肉有轻 抽动 即可 , 以后刺激量 逐渐加 后 减量 至每天2 0 a r g , 1 4 天后减 量至每 天 l O m g , 2 1 天 后减量至 每天 强, 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留针2 O 分钟。期间用T D P 神灯照射面 5 m g 。 2 8 天后停 用。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9 7 . 6 %。 部患侧。治疗为隔 日1 次, 1 0 次为 1 疗程。结果: 治疗组 的愈显率为 3 结 束语
复期第6 周以后患者面部诸穴均采用针刺 留针治疗, 每 日1 次, 每次 3 0— 4 0 mi n 。结果: 痊愈率为6 8 %, 总有效率为1 0 0 %。 1 面 瘫 病 因病 机 2 . 2 针药合用 本病致病原因 , 多 由脉络空虚 ,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 阳明、 少阳 针刺取患侧下关透地仓 穴、 阳 白透鱼腰穴 、 攒竹透丝竹空穴 、 脉络 。 以致经气阻滞 , 经筋失养 , 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 睛 明、 迎香 、 承浆 、 人中、 双侧合谷 、 双侧三 阴交 和双侧足三 里等 临床发病突然, 一侧面部板滞、 麻木, 继之面部表情肌瘫痪 , 穴。中药采用 E l 服牵正 散加味。处方 : 白附子 、 地龙各3 僵蚕 、 全 而出现额纹消失 , 眼闭合不 紧露睛流泪 , 鼻唇沟变浅 , 口角至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蝎 、 甘草各6 g , 赤芍 、 川芎各 l O g , 白芷、 防风 、 羌活各9 g o 并 随病情变 侧, 食物常嵌在齿颊 间 , 患侧 不能作 蹙额 、 皱眉 、 示齿、 鼓腮等 动 化而加减 。 每 日1 剂, 水煎, 早晚分服。 一般 以2 l 天为 1 疗程 。 治疗组
作, 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 、 耳下及面都疼痛 , 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6 4 例中总有效率达9 5 . 3 %0针刺取患侧牵正 、 阳白、 攒竹 、 睛明、 太
2 / 3 味觉减退或消失 , 听觉减退等症 。病 程延 久 , 可因瘫痪肌挛 阳、 迎香 、 下关 、 地仓 、 承浆 , 加双侧合谷。采用平补平泻的提插捻 缩, 口 角歪向病侧 , 称“ 倒错” 现象 。 转手法, 留针3 0 m i n 。其间行针 1 次。合谷穴采用捻转补泻, 泻健侧, 2 面瘫的治疗方法 补患侧 。同时在牵正穴与下关穴之 间采用艾条温 和灸, 艾条点燃
医学前 沿 2 0 1 5 年7 期
[ 1 】 徐 红卫, 陆金英 _ 中药敷穴预 防脑卒 中急性 患者便秘 效果 Ⅱ 】 . 心 脑血管病防治, 2 0 1 4 , ( 4 ) : 3 5 1 — 3 5 2 . 【 2 ] 陈慧华. 穴位贴敷佐治婴幼儿腹 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Ⅱ 】 . 海 南医 学, 2 0 1 3 , 2 4 ( 1 7 ) : 2 6 3 3 — 2 6 3 4 . [ 3 】 盛英丽. 膏方穴位 贴敷辅助 治疗脾 胃虚寒型腹泻3 O 例 疗效观察 及护理Ⅱ 】 . 齐鲁护理杂志, 2 0 1 4 , ( 1 9 ) : 4 4 — 4 5 . [ 4 ] 赵桂芝, 罗静, 倪 璐等. 穴位贴敷辅 助治疗寒湿 困脾证 泄泻患者 的观察及护理Ⅱ ]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0 1 4 , ( z 2 ) : 2 7 2 — 2 7 2 .
针灸治疗面瘫 的体会
郗炳琦
( 西山煤电( 集团) 古交矿区总医院康复科,山西 太原 0 3 0 2 0 0 ) 【 摘 要】面瘫俗称口眼歪斜 , 现代医学称为面部神经麻痹, 本证的发生为感受风寒之邪, 客于面部经络, 使经气阻滞, 经筋失养 , 肌肉 纵缓不收所致。 临床中通过针灸治疗, 能够起到显著疗效。因为针灸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 加速局部
肌 肉、 神经功 能的恢复。
【 关键词 】 针 灸; 面瘫 ; 体会
本病发病急速, 多在睡 眠醒后 出现面部呆滞, 患侧 额纹消失 、 眼睑不能完全 闭合 、 鼻唇沟变浅 、 口眼 斜等症状 。 针灸治疗面瘫 历史 悠久, 目前 临床上 多采用 分期治疗 、 针药结 合等方法进行 治 疗疗 效显著。 法, 以患者基本 上无痛感为度, 留针1 5~2 0 mi n , 每 日1 次, 2 周为 1 疗 程; 恢 复期第2—6 周选用地仓配颊 车穴 、 阳白透鱼腰配攒竹穴 , 恢
束后休息3 天, 再进行下 1 疗程 。中药 内服组方 : 防风1 5 g , 薄荷 、 荆 芥、 白芷 、 白僵蚕 、 陈皮 、 炙甘草各 1 0 g , 芦根 3 0 g , 全蝎 、 白附子各7 g 。 加 味: 风热型加金银花 、 连翘各2 0 g , 板蓝 根1 5 g ; 风寒型加鹅不食草 6 羌活 1 2 g , 麻黄 l O g 。煎服法: 首先将 中药用水浸泡2 d , 时, 大火煎 开后, 再用文火煎2 0 — 3 0 m i n , 每日 服用 2 次, 每次2 0 O a r l , 饭 后温服 。 治疗结果 : 针药组 的愈显率为 9 7 . 3 7 %。治疗取患侧完骨、 翳风 、 颧 风池( 双) 、 合谷( 双) 。额纹消失者 配阳白, 口角 斜者配颊车 , 鼻唇 沟消失者配迎香 , 人中沟歪斜配人 中, 病久者配双侧足三里。急性 均为患侧 。用3 2 号1 . 5 寸毫针 , 下关 、 合谷直刺, 得气后, 下关用温针 期轻刺入穴位, 不 宜深刺 、 重刺, 中途不行针 , 8 ai r n 后 取针 。恢 复期 灸; 地仓及夹承浆平刺, 针尖朝颊车方 向, 要 求患者无 痛感 ; 阳 白、 头 进针深度1 3— 2 0 m m, 双足三里用补法。 针灸的同时, 面部诸穴施 以 维平蒯, 阳白针尖朝眉 中, 头维针尖朝上: 其余各穴 直刺 0 . 3—0 . 8 寸 艾条灸, 以翳风 、 乳突、 完骨穴为 主, 约距 0 . 5 —1 . 0 寸左右进行熏灸 , 不等。再作电针连线: 阳白 一头维( 或太 阳) , 颧—地仓, 颊车一承浆 , 以患 者 感 觉 温热 舒 适 为 度 。 1 0 天为1 疗程, 疗 程 间休 息 2 天, 3 个 疗 程 接G 6 8 0 5 电针仪, 采用疏密波; 接通电源后要求患侧出现抬眉、 眼 后观察疗效 。另用强 的松, 首次剂量3 0 m g , 晨起 顿服, 口 服7 天, 7 天 轮匝肌颤动 、 口角向患侧肌 肉有轻 抽动 即可 , 以后刺激量 逐渐加 后 减量 至每天2 0 a r g , 1 4 天后减 量至每 天 l O m g , 2 1 天 后减量至 每天 强, 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留针2 O 分钟。期间用T D P 神灯照射面 5 m g 。 2 8 天后停 用。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9 7 . 6 %。 部患侧。治疗为隔 日1 次, 1 0 次为 1 疗程。结果: 治疗组 的愈显率为 3 结 束语
复期第6 周以后患者面部诸穴均采用针刺 留针治疗, 每 日1 次, 每次 3 0— 4 0 mi n 。结果: 痊愈率为6 8 %, 总有效率为1 0 0 %。 1 面 瘫 病 因病 机 2 . 2 针药合用 本病致病原因 , 多 由脉络空虚 ,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 阳明、 少阳 针刺取患侧下关透地仓 穴、 阳 白透鱼腰穴 、 攒竹透丝竹空穴 、 脉络 。 以致经气阻滞 , 经筋失养 , 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 睛 明、 迎香 、 承浆 、 人中、 双侧合谷 、 双侧三 阴交 和双侧足三 里等 临床发病突然, 一侧面部板滞、 麻木, 继之面部表情肌瘫痪 , 穴。中药采用 E l 服牵正 散加味。处方 : 白附子 、 地龙各3 僵蚕 、 全 而出现额纹消失 , 眼闭合不 紧露睛流泪 , 鼻唇沟变浅 , 口角至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蝎 、 甘草各6 g , 赤芍 、 川芎各 l O g , 白芷、 防风 、 羌活各9 g o 并 随病情变 侧, 食物常嵌在齿颊 间 , 患侧 不能作 蹙额 、 皱眉 、 示齿、 鼓腮等 动 化而加减 。 每 日1 剂, 水煎, 早晚分服。 一般 以2 l 天为 1 疗程 。 治疗组
作, 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 、 耳下及面都疼痛 , 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6 4 例中总有效率达9 5 . 3 %0针刺取患侧牵正 、 阳白、 攒竹 、 睛明、 太
2 / 3 味觉减退或消失 , 听觉减退等症 。病 程延 久 , 可因瘫痪肌挛 阳、 迎香 、 下关 、 地仓 、 承浆 , 加双侧合谷。采用平补平泻的提插捻 缩, 口 角歪向病侧 , 称“ 倒错” 现象 。 转手法, 留针3 0 m i n 。其间行针 1 次。合谷穴采用捻转补泻, 泻健侧, 2 面瘫的治疗方法 补患侧 。同时在牵正穴与下关穴之 间采用艾条温 和灸, 艾条点燃
医学前 沿 2 0 1 5 年7 期
[ 1 】 徐 红卫, 陆金英 _ 中药敷穴预 防脑卒 中急性 患者便秘 效果 Ⅱ 】 . 心 脑血管病防治, 2 0 1 4 , ( 4 ) : 3 5 1 — 3 5 2 . 【 2 ] 陈慧华. 穴位贴敷佐治婴幼儿腹 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Ⅱ 】 . 海 南医 学, 2 0 1 3 , 2 4 ( 1 7 ) : 2 6 3 3 — 2 6 3 4 . [ 3 】 盛英丽. 膏方穴位 贴敷辅助 治疗脾 胃虚寒型腹泻3 O 例 疗效观察 及护理Ⅱ 】 . 齐鲁护理杂志, 2 0 1 4 , ( 1 9 ) : 4 4 — 4 5 . [ 4 ] 赵桂芝, 罗静, 倪 璐等. 穴位贴敷辅 助治疗寒湿 困脾证 泄泻患者 的观察及护理Ⅱ ]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0 1 4 , ( z 2 ) : 2 7 2 — 2 7 2 .
针灸治疗面瘫 的体会
郗炳琦
( 西山煤电( 集团) 古交矿区总医院康复科,山西 太原 0 3 0 2 0 0 ) 【 摘 要】面瘫俗称口眼歪斜 , 现代医学称为面部神经麻痹, 本证的发生为感受风寒之邪, 客于面部经络, 使经气阻滞, 经筋失养 , 肌肉 纵缓不收所致。 临床中通过针灸治疗, 能够起到显著疗效。因为针灸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 加速局部
肌 肉、 神经功 能的恢复。
【 关键词 】 针 灸; 面瘫 ; 体会
本病发病急速, 多在睡 眠醒后 出现面部呆滞, 患侧 额纹消失 、 眼睑不能完全 闭合 、 鼻唇沟变浅 、 口眼 斜等症状 。 针灸治疗面瘫 历史 悠久, 目前 临床上 多采用 分期治疗 、 针药结 合等方法进行 治 疗疗 效显著。 法, 以患者基本 上无痛感为度, 留针1 5~2 0 mi n , 每 日1 次, 2 周为 1 疗 程; 恢 复期第2—6 周选用地仓配颊 车穴 、 阳白透鱼腰配攒竹穴 , 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