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胡同及其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叙事抒情的手法。

3、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理解作者赋予胡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通过对具体的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共同探讨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说到北京,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如果你去北京,最想去的是哪里?
北京三绝:
一绝,就是古老精致的石狮子。

威猛的狮子,总是会令人肃然起敬。

我国最有名的石狮子,当数北京天安门前的两对巨型石狮,庄严威猛,与端庄的华表共同映衬雄伟的城楼,象征中国古老的文明。

二绝是北京的小吃。

去北京旅游,有句话:“到北京,不吃北京小吃,那不白来了吗?”其中又以北京烤鸭最为著名,我国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他的作品《冒号》里面这样形容:这个北京烤鸭啊,烤的焦黄焦黄,咬一口滋滋冒油。

三绝就是——胡同文化。

有人说,没去过北京的胡同,算不上真正的了解北京。

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北京城、北京人,一定要去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去感受北京古老的文化气息。

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虽然没办法亲眼目睹北京石狮子,也无法品尝北京小吃,但我们可以通过汪曾祺先生的小品文来感受北京的《胡同文化》。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汪曾祺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影自幼能书能画,多才多艺,19 岁入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受教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先生。

他不仅深谙经史子集,而且专攻中国民间文学和戏曲艺术,此外还接受了一些“现代派”的东西,因此他从气质和造诣上都高于一般作家,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特殊的艺术风格。

汪曾祺的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素的文笔,书写生活的诗意。

《受戒》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发表于1980年,它以平淡素雅的色彩,朴素活脱的语言描绘了小明尚海明和农村小姑娘小英子之间纯真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歌颂了人世间的人情美、人性美。

因为这篇小说,汪曾祺才为文坛所推重,被称为“大器晚成”。

《大淖记事》赞扬了潜藏于劳动人民心间的生活意志、战胜邪恶的崇高信念和深沉而笃重的爱情。

汪曾祺为什么对北京的胡同那么情有独钟呢?原来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

三、初识胡同
展示视频《动漫歌曲》、《说唱胡同》,初识胡同。

思考胡同有什么特点?
臭豆腐、炸酱面、豆汁、烤鸭、鸟笼、秧歌、京剧、四合院、喝酒、吵架、吆喝等。

那么,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老北京的什么呢?
四、课文学习
(一)生字词
胡同(tòng)约(yāo)鸡蛋镊(niè)子安土重(zhòng)迁房檩(lǐn)婚丧(sāng)嫁娶街坊(fang)腌(yān)熬(āo)白菜国子监(jiàn)摞(luò)棱(léng)角蛤蟆(háma)陵
(二)学习1—4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叫胡同?
胡同,也叫“里弄(上海)”、“巷”。

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

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

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

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数不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八大胡同。

2、展示北京八大胡同图片。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是不可分割的的。

这也是北京的特色。

3、了解四合院的特点,展示视频《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

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

北京人大都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

4、这几段中哪些句子点出了胡同的特点?根据这些段落和句子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学生速读课文,圈划每一段的关键句,然后请同学回答,教师出示幻灯片)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方位——正)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各具特色的胡同名(取名——俗)
计数、皇家储存物件、名人、行业集中、形状、不明意义
③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数量之多(数量——多)
④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环境安静(环境——静)
离闹市很近、生活方便、环境安静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20分钟)
1.胡同文化
请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
明确:第5段中“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让我们来了解孕育北京市民文化的环境——胡同。

2.筛选有关“胡同”及“胡同文化”的信息。

(1)哪几段写胡同?
明确:
1-4段。

(2)胡同的特点是什么呢?(速读,并抢答)明确:
第1段
方正(“方正”也是皇城建筑格局的特点)。

第2段胡同的取名。

追问:第3段具体写了什么特点?到底是哪一句?
明确: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那就必须用自己的话将两个意思同时归纳进去,想想看该怎么说?第3段胡同的大小和多少(宽窄、数量)。

第4段方便,安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小结:以上在概括内容要点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摘录文中语句,另一种是根据理解由自己组织语言。

提示概括要点的方法:①找关键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②对没有关键语句的,找出全段围绕其阐述的规律性的内容加以概括。

(3)依照这两种方法概括第6至第12段要点。

第6段封闭,安土重迁。

第7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
第8段易于满足(知足)。

第9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第10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文章第十一、十二段分别举“我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没有要点可以直接画出。

明确:这里具体介绍了“胡同文化”的特点。

3、根据概括出来的各段要点,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4),介绍北京的胡同。

布局,影响,取名,数量。

第二部分(5—12),胡同文化的特征。

从居住、交际、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13—15),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与思考。

作者写到北京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伤感的情绪。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第三、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1-4段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北京胡同的特点,而本文的题目是“胡同文化”,因此本文的
重点应是“文化”。

胡同是一种建筑,怎么会成为一种文化呢?
二、学习新课,呈现老北京
(一)文章第几段提到胡同文化?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那么什么是胡同文化?
第五段,承上启下,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

(二)研习6—9段
1、速读课文6—9段,谈谈胡同里的居民形成了怎样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找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概括。

从四个方面来写:
居住:舍不得挪窝破家值万贯(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人际:喜欢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饮食: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一个“嘿”字,极其传神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处世: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小结】
北京人安土重迁,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怀旧情结;北京人易于满足,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北京人安分守己,又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谨小慎微,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忍”。

怎样理解“忍”,用书上的八个字概括。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2、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

那么作者认为这种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精义又是什么?
封闭的文化,精义是──忍。

关键句: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三)研习10—12段,文章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北京人的“忍”?
1、《八月骄阳》关键词:“安善良民”,“奉公守法”,“有棒子面就行”
2、电梯事件——“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
――“睡不着,眯着!”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活画出“忍者”的形象,置身事外,冷眼旁观,逆来顺受,最后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充满调侃的语气。

(四)探究胡同文化形成的根源
这样一种封闭保守,易于满足的文化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
1、北京城的建筑格局。

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

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2、北京城悠久的历史。

北京是封建时代中央集权的中心,面对皇权的威严,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历史变迁,北京城的老百姓——一介小民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忍耐,苟安,做安善良民。

只有“忍”
才能让他们苟活下去,面对皇权,维持草民仅有的一点尊严。

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形态。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

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

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

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世故通达。

做为专制制度下的小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比碾死只蚂蚁还容易,所以他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得过且过。


胡同文化便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其实这不仅是北京人的一种传统心态,试想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所以封闭守旧是一种民族心理,惯于忍耐是一种民族性格。

(五)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封闭”“满足”“袖手”“忍安”。


总体特点——封闭
人际观念——过往不多
物质生活——容易满足
人际交往——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文化精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六)胡同文化的没落
学生齐读最后三段。

思考: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

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语言朴实通俗,准确易懂又优美典雅。

态度:伤感,无奈,坚决告别
西风残照…………伤感
在商品经济大潮…………无奈
再见吧,胡同……坚决告别,没落的必然
(七)胡同的命运
城市里,文物的保护和城区发展建设在国内外向来都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在中国,拆与保的对抗中,往往是拆占了上风。

2001年10月,《北京晚报》刊载消息说,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来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3900条。

近一两年来,随着北京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2003年4月,北京市作出决定,停止在旧城内的大规模改造,大力加强对四合院民居的保护。

然而,就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一再表明态度的同时,北京旧城各区的胡同里,对四合院的拆除并未完全遏止,有的地方甚至骤然加速,一些在保护之列的四合院,倏然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化为废墟。

(图片展示:北京的变化)
三、总结
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街道,她更是北京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象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位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文化眼光不是一般目光,而是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更是一种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

只要用文化的眼光来看,文化便无处不在。

——冯骥才《文化眼光》
让我们好好保护我们身边的珍贵的遗产!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胡同文化”与“高楼文化”比,哪一个更封闭,你更喜欢哪种居住氛围,为什么?试阐述理由。

写一篇小短文,不少于2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