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鉴赏选修论文范文
传统工艺美术研究(5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传统工艺美术研究(5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8334f9763231126fdb113b.png)
传统工艺美术研究(5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陶瓷工艺美术影响分析摘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中国绘画艺术文化精髓。
陶瓷工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融合了传统绘画艺术精髓,让陶瓷工艺不断的提升其艺术性与视觉美感,也促使陶瓷工艺的多样化表现,扩宽了陶瓷工艺表现范围和艺术意境。
尤其是在当下陶瓷工艺需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与审美特性上,传统绘画艺术让陶瓷工艺具有更高的艺术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陶瓷工艺;影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陶瓷工艺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文明,而两者的融合,可以有效的让各自发挥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与传播范围。
中国传统绘画运用在陶瓷工艺品中,可以扩宽绘画艺术传播范围,提高人们对传统绘画的认识水平,而对于陶瓷工艺而言,传统绘画艺术会提升陶瓷工艺美感和艺术特性,因此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共同提升。
一、中国传统绘画多样性表现文化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中, 之前的传统绘画属于古画范畴,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没有统一且明确的称谓,一般情况下俗称丹青,主要是人们运用宣纸、帛与绢等材料上表现的装饰作用的卷轴画。
在近年来,由于与外国画相区别,因此对中国传统绘画称为中国画,同时可以简称为国画。
国画主要是通过水墨、毛笔、颜料与宣纸的表现材料来作画,依照其表现手法与材料,可以分类为白描、水墨画与写意;依照题材划分可以分为花鸟画、人物画与山水画。
国画画幅种类繁多,例如折扇、斗方、长卷、册页、条幅与横批等,形态各样。
国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与审美水平,表现了人们生活、文化、经济、与宗教方面的信息,表现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
国画在形象塑造、观察认识和表现手法上都充分表现了中华传统哲学与审美态度。
在观察认识上,主要运用以小窥大的方法,在观察认识活动中是直接参与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采用局外观察的角度,其中充分表现了个人的社会意识,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意义。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2)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ed76463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c.png)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2)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4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报告?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2?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3?广博知识的源泉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4?人格境界的提升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面相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参考文献:[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5谈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增加其人文素养的作用,老师在对于教授鉴赏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气息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于世界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产生敬畏感,理解艺术作品当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经过艺术气息洗涤来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修养。
工艺美术论文(优秀3篇)
![工艺美术论文(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fd895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3.png)
工艺美术论文(优秀3篇)工艺美术是美化生活环境、生活用品的造型艺术,将艺术与物质相结合,创造出可供使用的观赏性生活品。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编的工艺美术论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摘要:工艺美术是美术中重要的一种,研究工艺美术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对于工艺美术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文从工艺美术的概念、工艺美术的种类、工艺美术的特征三大理论层面,对工艺美术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解关键词:工艺美术;概念;种类;特征一、工艺美术的概念工艺美术,又叫“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称。
”工艺美术受物质材料与生产技术的制约,所以具有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性质。
二、工艺美术的种类工艺美术品种繁多,通常分为三大类:(一)艺术化的日常生活实用品所谓“艺术化”的日常生活实用品,指的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例如绣花枕套,精美的被面、床单、门帘、窗帘,美观的玻璃器皿等。
它们多以实用为主,以装饰为辅,即在实用的基础上兼具观赏价值。
(二)民间工艺美术品这是流传在民间的工艺美术品,一般制作材料比较普通,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既可以供实用,也可以供观赏。
例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柳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刺绣、折纸等等。
(三)特种工艺美术品这是制作材料比较珍贵、制作技术比较复杂、价格也比较昂贵的工艺美术品。
例如瓷器、陶器、漆器、玉雕、玉器、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金器、银器等等。
三、工艺美术的特征工艺美术具有自身独有的审美特征,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实用性工艺美术的第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实用性。
所谓“实用”,就是坚固而拥、使用方便、经济适用,兼具美观特点。
(二)造型性(三)审美性工艺美术品作为美术品,审美性特征也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
它创造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用线条、色彩、造型、图案、装饰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一定的情感、格调、情趣、意味,唤起观赏者的审美快感与审美享受。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fef8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3.png)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美术鉴赏论文篇一从《瑞鹤图》谈美术鉴赏的意义经过这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想从一幅花鸟画,《瑞鹤图》简单谈一下美术鉴赏的意义。
那么要谈美术鉴赏的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
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下面就要说说美术鉴赏的意义。
既然是鉴赏美术作品,那美术鉴赏的意义就首先是美术作品的意义。
而美术作品的意义又分为本身意义及延伸意义。
其本身意义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所获得的美感和愉悦感。
拿《瑞鹤图》来说,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
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
看到此图后,我们为之一震。
一片生机跃然纸上。
我们在看图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这就是其本身意义。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
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仅仅通过一幅画,我们就了解到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的文化底蕴、艺术和文化素养得到极大提高。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d197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b.png)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美术鉴赏论文3篇
![美术鉴赏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c2fd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f.png)
美术鉴赏论文3篇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美术鉴赏论文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美术欣赏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而不只是积累知识那么简单。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区别于其他学科。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观赏已贯串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
而中小学美术观赏教学,作为培育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需与学生的年龄特性相分离,控制学生观赏习气和观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观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
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而且是一个历来末能构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观赏课中,教员讲授时间很多,大局部超越30分钟,有的以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时机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员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味,这也不顺应如今所倡导的减负运动。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考虑着这一问题,分离本人的教学理论,在这里谈一下本人的考虑。
一、美术观赏教学的常见类型普通说来,常见的美术观赏教学有以下四品种型。
(1)讲解型-----教员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观赏的根本原理和根底学问的解说、阐明。
(2)问答型-----教员就作品或观赏学问、原理发问,学生答复。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员作为援助者。
(4)自在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在地观赏美术作品。
讲解型的美术观赏教学的类型较常见。
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员解说,这种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容易堕入学问灌输型的形式之中。
中国美术鉴赏(选修课)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鉴赏(选修课)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2d11f8c8d376eeaeaa311b.png)
中国美术鉴赏期末考核文章艺术无处不在,它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艺术,在这几期中国美术鉴赏选修课之后,我尝试着用一种欣赏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受益匪浅!我完全能够感受到来自于美术的强大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
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
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例如,甘肃出土的魏晋墓室彩绘砖上,《出行图》《屠牛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都能表达出了墓室画家的一种精神志向。
在《屠牛图》图中,牛眼和人的衣服都是红色的,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把整幅图点染得意趣盎然、活泼生动。
除此之外,这幅图更是表现出了民生疾苦。
因为在古代是不允许随便杀牛的,而图中的人杀的恰恰又是一只瘦骨幼牛,可见当时生存环境的艰苦,充分表现出了笔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一种心中的怨恨之情。
而在《出行图》中,更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讽刺了官僚主义,他呼吁劳动人民觉醒。
又如,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吐蕃势力强势,唐太宗会见松赞干布的场景被阎立本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
关于工艺美术论文
![关于工艺美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1677a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a.png)
关于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是我国文化产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规模性较大,同时也是文化事业的体现,在整个文化产业运行的过程中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文化价值。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艺美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工艺美术论文范文一:传统工艺美术吉祥图案文化意蕴研究【摘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吉祥图案就是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吉祥图案本身所具备的吉祥寓意使其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价值,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展现出来。
本文主要就吉祥图案的产生和发展展开讨论,简单的阐述了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工艺美术; 传统; 文化意蕴; 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是将中国历代能人的创作设计及智慧融合在一起,并不断完善其政治理论、道教和民情风俗,使其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设计体系。
该吉祥图案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吉祥图案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之情造就了吉祥图案,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图腾观念在雕塑中体现出来,用以寄托其美好的愿望,理论上这是最早的吉祥图案。
自华夏民族产生后,龙凤便替代了原来的图案成为了华夏的图腾,在人们心中,龙凤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守护神,直至今日,人们仍然自豪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与凤是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吉祥图案,后来逐渐被寓意为尊贵身份的男女。
至尧舜时期,先民开始以山河为神灵,崇拜天文,各类祭祀活动也由此演变而来。
颇具代表性的有星辰、日、月、龙等吉祥图案,后来被帝王之家绣在朝服上,以示身份尊贵,该习俗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
商周奴隶时期一直沿用的是自然崇拜,并不断被神化,在商朝的青铜器上开始流行龙纹、豹纹、鱼纹和鸟纹等,西周后,敬天保民的思想逐渐取代了侍奉神灵的观念,具体表现在青铜器上的豹纹等逐渐被夔凤纹所取代,同时,四瓣花纹、云雷纹等吉祥图案也应运而生。
自秦汉时期,各类民间艺术,包括雕塑、建筑和绘画图案的出现逐渐被赋予确实的意义。
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的发展,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吉祥图案逐渐演变出来,例如莲花纹。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13篇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ae63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e.png)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13篇摘要:美术欣赏是普通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之一,是在美术课程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美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
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并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的文化。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美术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素质教育理解19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
要欣赏音乐的美,必须有具备音乐感的耳朵;要欣赏绘画的美,必须有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否则,再美的音乐和绘画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审美对象,对我们也是毫无意义的。
这就是说,我们要想发现美、欣赏美,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实施美术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同时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充分挖掘其潜能,就要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课程。
目前,美术欣赏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普通高校的美术欣赏教学历史其实并不长,它不等同于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有许多教学形式不能通用和照搬。
素质教育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举办书画培训班,也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
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笔者从事美术欣赏教学工作四年来,深切体会到现今部分普通高校的美术教学只侧重对学生技艺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
高校美术欣赏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工艺美术欣赏论文
![工艺美术欣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97c7d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f.png)
工艺美术欣赏论文工艺美术欣赏论文美术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其表达的艺术形式是很有灵魂的存在。
下面请大家欣赏工艺美术欣赏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工艺美术欣赏论文“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
俗话说的熟能生巧。
”百度百科的词语解释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做事非常熟练。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大概都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我国北宋时期有个善射箭的人叫陈尧咨,经常因为自己箭射的好而自鸣得意。
有一天,他在家中院子里练习射箭,射出的十支箭能命中靶心的有八九支,在旁边观看的人们都拍手称绝。
陈尧咨自己也颇为得意。
但是在观众中有个老头对他的表现只是略微点头,并不以为然。
陈尧咨心中顿感不快便问道:“老头,你会射箭吗?难道你觉得我箭射的不够好吗?”老头回答的异常干脆,道:“我不会射箭,你射得不错,但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手法熟练而已。
”陈尧咨很不服气便追问老头有什么本事,竟然这么说。
老头便将一个装油的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接着取出油勺打出一勺油,人站直了将油向葫芦口上的铜钱眼倒去,一整勺油如细丝般穿过铜钱眼倒入了葫芦里,铜钱上却没有沾到一滴油。
围观的人也都称奇,老头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也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
”这个故事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中《卖油翁》。
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有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就是“熟能生巧”。
那么什么是熟能生巧呢?“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
俗话说的熟能生巧。
”百度百科的词语解释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做事非常熟练。
而我更喜欢百度百科中相关补充的'另一种解释:任何过硬的本领都是练出来的。
只要肯下工夫,勤学苦练,反复实践,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就是说我们周围的那些大神,顶级的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了所有的高手都是通过刻苦练习练出来的。
那么,我们怎么样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呢?答案是重复练习,重复重复再重复。
赏析工艺美
![赏析工艺美](https://img.taocdn.com/s3/m/7b2654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1.png)
赏析工艺美工艺美术是一种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手工艺术,它将艺术与实用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作品。
工艺美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当今社会,工艺美术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赏析工艺美的魅力,探索其独特之处。
首先,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手工艺术,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用性。
与绘画、雕塑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不同,工艺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比如陶瓷、玉器、丝绸等工艺品,它们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可以被人们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这种实用性使得工艺美术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其次,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精湛工艺。
工艺美术作品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和精细加工,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比如中国的景泰蓝、剪纸、刺绣等工艺品,都需要工匠们经过长时间的细致雕琢和精细加工,才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这种精湛的工艺使得工艺美术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人们收藏的对象。
再次,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历史积淀。
工艺美术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比如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中,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传承,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赏析工艺美术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美的形式,更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最后,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多样性。
工艺美术作品涵盖了陶瓷、玉器、丝绸、漆器、金属器等多种材质和形式,每一种工艺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比如中国的景泰蓝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法和色彩艳丽而闻名世界,而剪纸则以其精巧的剪裁和丰富的题材而备受赞誉。
这种多样性使得工艺美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更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总之,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魅力在于其实用性、精湛工艺、历史积淀和多样性。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8630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1.png)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欣赏和鉴赏的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表达方式。
通过观察和鉴赏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想情感。
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以中国水墨画为例,探讨美术鉴赏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美术作品鉴赏。
首先,美术鉴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和思想。
中国水墨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通过鉴赏水墨画,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价值观。
从画家笔法的运用到传统意境的表达,每一幅水墨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和理解。
其次,美术鉴赏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观察和研究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学会欣赏美的能力并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在鉴赏水墨画时,我们要关注画家的构图、用色和笔触等方面,同时也要了解其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不断地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独特的审美观点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品味。
除此之外,美术鉴赏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情感宣泄的方式。
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其中传递出的情感和情绪。
水墨画常常以自然和山水为题材,通过画家的笔触和造型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感和宏大。
当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来找到共鸣和宣泄自己的情绪。
最后,有效的美术鉴赏需要借助于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鉴赏水墨画时,我们应该了解画家的背景和创作理念,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常见的艺术语言和技术。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画展和艺术展览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与其他鉴赏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总之,美术鉴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体验和表达方式。
通过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并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以中国水墨画为例,我们可以通过鉴赏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和审美价值。
工艺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工艺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ac4ac35a8102d277a22fbf.png)
工艺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过去师傅带徒弟的时代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烹饪教学中效果不明显。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分离的方法,而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美学知识和烹饪技能来完成作品设计、加工制作、组合调整、评价等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以主题制作的形式,明确岗位分工和工作职责,即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图形设计、色彩搭配、热菜造型、冷拼创意拼摆等全部工作过程的实训。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有效的认识美在烹饪中的作用,了解美学基础知识、美感构成,掌握烹饪色彩基础、图案基础知识等。
二、讲、演、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纳讲、演、练、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生由“学中练”转变为“练中学”,为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训练奠定基础。
教师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讲解雕刻步骤,指导学生基本功训练,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并安排学生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吉祥图案造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习项目的具体内容,教师根据所制作造型作品的特点,详细讲解作品的特征和技术操作要领,通过一步步的手法演示和图片对比,有效的让学生看到作品制作的具体步骤,从而在脑子里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在自己制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教师将作品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在练习时遇到不懂的步骤可以参考图片标准进行练习,在课堂学习和练习中积存技术经验,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总结不足,使作品精益求精。
三、巡回指导的教学方法课程引入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本位、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而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确定自己的作品设计特点,明确专业技术与岗位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制作作品的全过程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能力。
教师在整个完成项目任务工作过程中只是起到导演作用,保证学生行动方向始终锁定项目任务,真正的角色是学生。
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范文(精选5篇)
![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a16a0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0.png)
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范文(精选5篇)第1篇: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关键词】艺术审美教育藝术实践一、艺术审美教育的现状近几年,高校都比较重视通过艺术审美教育提高非艺术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力和修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现有的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的艺术审美知识,只注重从一种知识的角度去认识艺术,如果我们的课程只是能够看着或听着一些艺术作品,讲出一大堆艺术大师的人名、作品创作的背景等问题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这些内容无法令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进入到艺术审美的情趣、自我思考和创作的过程中。
美学知识和美学原理是开展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艺术实践性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艺术审美教育的培养方向就应该向实践培养出发,并结合美学知识和美学原理进行大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拓展,这样的模式才是艺术审美教育最成功的形式。
二、艺术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关系广义的艺术审美教育,内容有三点:文化知识的教育;艺术技能的教育;艺术行为的教育。
就艺术审美教育来说,无论哪点,都必需要通过“艺术的行为”来实现的。
但在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中,不难看出,我们注重强调艺术审美教育中的艺术文化知识,而忽略了艺术实践自身对于人的文化价值。
艺术审美教育是对生活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的“人”进行审美教育的工作,因此不能培养学生用其中一种固定的思维去进行艺术审美,不能考查学生记住了多少著名大师的名字和作品,而要通过学习,考查有没有激发起学生对艺术美和生活美的兴趣,有没有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没有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个百花齐放、积极参与、互动性强和不断变化的艺术审美课堂才是我们所要的。
这些因素虽然产生的是一种“隐性”效果,可是对学生而言更能产生深刻印象的效果。
三、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艺术审美教育一定要从“课堂走向生活”。
中外工艺美术鉴赏论文
![中外工艺美术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9317fc7c1cfad6195fa783.png)
****大学校级选修课程论文题目:平面不平的原始彩陶纹样装饰院系:*****班级:*****学号:*****姓名:*****老师:*****日期:2013-6-9人们常说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因此通常我们都是以文字作为媒介研究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发展过程,然而,通过对中国古代纹样的研究与学习,我发现相较于文字,纹样以其历史性,传承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更显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的进程,纹样比文字更形象,更流畅的记录下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纹样作为一种二维平面的图形和纹饰,在应用于装饰时,设计师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让纹样与被装饰物结合产生了突破平面效果的视觉冲击力。
“平面不平”作为现代设计师追求的平面设计法则,却早在中国原始彩陶纹样中便显现出来,虽然原始人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刻意的追求“不平”的装饰目的,但在图案形式以及实用效果上,很多都显现出空间的立体性与趣味性,值得我们提取出来学习研究,对现代设计作品带来很多启示。
首先,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多维性表现在装饰方式的“不平面”。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即设计是服务于人,服务于生活的。
这不仅体现在当代社会,从设计产生之初,在遥远的古代,各种经过人为加工的物品都显现了设计的服务性。
原始社会彩陶纹样的产生是缘于人类的生活需求及生产实践,陶器生产之初,没有刻意装饰的纹饰,是由于实用原因而衍生出纹样,例如绳纹的出现。
原始人在制作陶器时,为了让器坯坚实,用缠有绳索的拍子,拍打外壁时就将那些或粗或细的绳索印纹拍在陶坯表面,形成具有装饰意味的绳纹,同时这些绳纹加大了器物外壁与手的摩擦,防止使用时滑落。
虽然初衷不是为装饰,但却达到了装饰的效果,并且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从绳纹逐渐衍生出了各种线型的装饰纹样。
绳纹不像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纹样是用颜料画上的,而是通过一种浮雕效果突出于二维平面,从而使陶器表面不再单调,具有独特的装饰意味。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f2057427284b73f24250e1.png)
美术鉴赏课课程论文美术鉴赏的甘霖本学期,我选择了美术鉴赏这门选修课。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我对美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更多表达,更深意义的艺术形式。
使我彻底的改变了对美术的看法,使我走进美术艺术的殿堂。
美术即使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变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同时也是一种生产。
这门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让我很愉快轻松。
第一次上课,首先美术鉴赏老师便让我感觉到美术可以塑造一个人,塑造一个和平凡人不一样的性格,老师是随和的,是“可爱”的,,一节课下来,我便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也很轻松,在课堂上你不用记笔记,只要带上你的头脑和心灵就可以了,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讲解,整个心灵都能感觉到美。
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的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
一般人们都只是了解一幅画的表面意义,但是老师让我们领略到的是更深层次的美感和内涵。
在老师领着我们遨游在艺术中时,我还是对土生土长的中国画情有独钟。
记得以前看到徐渭的《墨葡萄图》只是觉得好看,根本没意识,也没能力鉴赏,学了美术鉴赏之后,按照老师的思路我探索了一卷长长的画卷。
作品名称:《墨葡萄图》;作者:徐渭,创作于明代,纸本墨笔,纵165.7厘米横64.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墨葡萄图》作为绘画史上杰出的佳作,充分代表了徐渭作品的特点。
从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古人称六十岁左右的人为翁),可以看出,这幅作品应作于徐渭出狱后的几年间。
图中全是葡萄之影,枝叶密连,叶子不勾经脉,葡萄果实只画下垂的一串圆点。
画面构图奇特,一杆老枝自画面右方斜穿至左面而出,由老枝生出欹斜藤蔓,倾泻出无数墨叶和墨点,左边一款题诗和垂落下的藤蔓相互呼应,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这种险中求稳的新颖构图,给欣赏者带来十分强烈的震撼力。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1aeec5bd64783e08122ba0.png)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术欣赏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可以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美术欣赏论文范文,供美术专业的学者参考。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之第一篇:浅议美术欣赏的认识摘要:美术欣赏课也就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品过程中去感受认识美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欣赏课是为什么而进行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欣赏,审美力美术欣赏课是培养锻炼学生审美、观察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如何利用好欣赏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思想品质、艺术感受能力, 让学生在感受美术作品美中达到美育的目的呢?就要求教师利用欣赏课来把握、实现了。
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就必须把握认识、了解、学习三个关键环节。
一、认识开启审美的钥匙美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个世界, 开拓文明, 陶冶情操, 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世界和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 客观上必须认识到审美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美术欣赏课也就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品过程中去感受认识美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欣赏课是为什么而进行的。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都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欣赏不是简单的看, 而是通过看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阶段, 对自身审美的需求和追求已不断提高。
如:衣着打扮、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对于美的要求也是学生随年龄的成长而自觉认识美, 需求美的过程, 利用欣赏课去把握学生欣赏美、审美的方向, 了解欣赏目的, 也是客观上学生发展成长的需求和要求。
(二) 主观上教师必须认识到审美要帖近学生生活审美教育帖近学生生活,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现, 是重视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 兴趣、动机、经验是展开有效教育的根基, 是学生获取新知的出发点, 理解其他知识的基础。
精选美术鉴赏论文(最新)
![精选美术鉴赏论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e7ba0d6cc17552706220852.png)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美术鉴赏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老师讲课的内容和上课的气氛让我觉得很愉悦,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画,从它给人的第一直观感觉到它所真正表达的内涵以及再想象出画家在作这幅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时代变迁,各个时代有它不同的主流艺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于有人意识到人性的意义。
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艺术家们创造了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首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了回归人性的自由,他们高举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或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或秀美典雅,高于平凡。
艺术不再被教条所禁锢,人文的力量再一次被发扬出来。
看着那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即使是色彩不再光鲜,甚至不再完整,我依然可以想象出它们当年所能引起的轰动。
同样在看到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完美绝伦的雕塑时,我也一再惊讶于他们那天神一般让人只能仰视的造型。
复兴,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那一切曾经发生过,也会一直焕发夺目的光彩。
在描绘教堂壁画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可以仰着脖子几天几夜,即使自觉已到极限,依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创作;为了逼真的描绘人的肢体动作,达芬奇不惜去盗取人的尸体,只为了解人体的构造,在那样一个时代,这样做是难以被世人所认同的。
对于达芬奇,似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我并不十分赞同这句话。
艺术创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出来的。
所以它们必定要经历某些不寻常的过程,而我们大多看到的只是结果。
而且,就算是在做不是普通人会做的事情,他们很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更加理解那些过程,我相信,这些艺术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享受。
尼采说,美术是日神的造物,而与之相对的酒神则是掌管音乐的祭司。
手工艺品赏析论文
![手工艺品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cabf5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b.png)
手工艺品赏析论文手工艺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当今社会,手工艺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本文将以手工艺品赏析为主题,通过对手工艺品的历史、特点、分类和赏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手工艺品的关注和热爱。
一、手工艺品的历史。
手工艺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最早的手工艺品是用来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工具和器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艺品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手工艺品是贵族和皇室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地位;而在现代社会,手工艺品已经成为了人们装饰和美化生活的重要方式。
二、手工艺品的特点。
手工艺品与工业品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由人工制作而成的。
手工艺品通常具有独特性、精美性和艺术性,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匠人们用心灵和智慧创作的结晶。
它们不同于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品,更多的是追求精细和个性化。
因此,手工艺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三、手工艺品的分类。
手工艺品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材料、工艺和用途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材料的不同,手工艺品可以分为陶瓷、玉器、木雕、竹编、丝绸等多种类型;按照工艺的不同,手工艺品可以分为刺绣、织布、雕刻、铸造等多种类型;按照用途的不同,手工艺品可以分为装饰品、工艺品、礼品等多种类型。
每一种手工艺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珍藏。
四、手工艺品的赏析。
手工艺品的赏析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对手工艺品的品味和欣赏,可以增进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在赏析手工艺品时,我们可以从材料、工艺、造型、题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体会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赏析一件木雕作品时,我们可以从木材的质地、雕刻的技法、作品的造型和题材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件作品的价值所在。
在赏析手工艺品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于相关的艺术知识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手工艺品的内涵和意蕴。
工艺美术文章范文
![工艺美术文章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b1e6b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e.png)
工艺美术文章范文你知道吗?工艺美术就像一个充满魔法的宝藏,每一件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能把我们带入一个既有趣又充满创意的世界。
先来说说陶瓷吧。
陶瓷那可是工艺美术里的老大哥了。
你看那些精美的瓷器,薄得像纸一样,却又坚韧无比。
制作陶瓷就像是一场和泥土的浪漫约会。
陶艺师们把一堆普普通通的泥土,又是揉又是捏的,就像在给泥土做按摩。
然后把它放在轮盘上,随着轮盘的转动,泥土就像是一个听话的小娃娃,在陶艺师的手下慢慢变成了各种形状,可能是一个圆润的碗,也可能是一个优雅的花瓶。
这还没完呢,上釉就像是给陶瓷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那些五颜六色的釉料一涂上去,原本灰扑扑的泥土瞬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光彩夺目。
最后经过高温的烧制,就像陶瓷去了一趟火焰的魔法学校,出来后就成了一件让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再讲讲木雕。
木雕师傅们简直就是木头上的魔法师。
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一块等待被唤醒的宝藏。
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刻刀,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一样精准。
每一刀下去,木屑飞溅,就像是木头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们能把木头刻成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看那人物的表情,眼睛里仿佛都有故事;还能刻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像是下一秒就要从木头上跳下来。
我曾经看过一个木雕作品,是一只老鹰,那翅膀展开的样子,每一根羽毛都清晰可见,就好像真的老鹰在空中翱翔被瞬间定格,然后变成了木头一样,太震撼了。
还有刺绣呢!刺绣就像是用针线在布上画画。
那些绣娘可都是心灵手巧的仙女啊。
一根小小的绣花针,在她们手里就像马良的神笔。
丝线在布上穿梭,一会儿是娇艳欲滴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一会儿是灵动的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精致得让人惊叹。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幅苏绣作品,是一幅山水图。
那山水就像是真的一样,有远近层次,山上的树木、林间的小屋,都用丝线一针一线地绣了出来,感觉就像可以走进那幅画里去游览一番。
工艺美术啊,它不仅仅是一些好看的东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些传统的技艺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匠人们的心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班级:
名字:
摘要: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
美玉以其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
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作为精神文化,以玉喻德,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
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意义,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代;玉器;审美意义;文化内涵
中国的古代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单单只是因为其具有的欣赏价值,更为重要的人们为其上升的文化内涵,并给予独特的审美意义。
古代人民在创造玉器时不仅显现出了高超的技巧,而且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
玉的美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天然的美玉经过人工的再创造,更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每个时代的玉器都显现着特定的审美风尚,都是特定审美意识的结晶。
在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亦独树一帜的玉器玉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古代人心目中,玉融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具有温润洁净、晶莹剔透、精光内蕴、厚重不迁的美好自然属性。
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实践过程中,玉又与“人性”相融合,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对象,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
中国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大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从审美的角度看,大量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段。
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代晚期为第一时期,玉器作品凝结着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追求、祖先的尊敬和鬼神的敬畏等巫术文化因素,主要成为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法器,在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用玉的观念上都呈现出神秘朴拙的审美特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二时段是——由周至汉,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期,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君子“比德于玉”,玉器除了继续承载着祭祀天地、敬神祈福的功能外,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表达伦理教化观念和明辨人伦规范的重要物质载体。
同时,对世界的认识把握也逐渐成熟化、系统化,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愈加理性化、规范化。
由于凝结着深厚、浓重的理性内容,玉器在审美倾向上体现出神圣、工整的审美特色。
从魏晋时代至清末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三时期。
魏晋时代,玉器业进入低谷,但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时期,依然有其重要意义。
魏晋时代,它在观念上和实践上打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用玉传统,而儒道佛并重的隋唐时代则开启并确立了玉器的生活化方向。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宋元明清时代的商品、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其审美趣味日渐成为主流市民阶级也不断扩大,玉器呈现出大众化、世俗化的审美倾向,具有感性、世俗、自然的美学特点。
在文化内涵上,我们以玉器发展极好的汉代为例来进行讨论。
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国势强盛的时代。
从汉墓出土的玉器来看,西汉早、中期数量多、质量好、艺术价值高,而西汉后期至东汉晚期数量较少,质量也较差。
从造型纹饰方面来看,从春秋战国时代起,玉璧的制作特点发生明显变化,新玉器时代的玉璧多光素无纹,器型比较简单。
商周时代的璧厚薄
不均,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都不够圆整。
自春秋战国时起,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而汉代礼玉主要以璧、琮为主,这些礼仪用玉部分继承秦代及先秦的特点而在器类上趋于简化,璜琥更富有装饰意义,琮璋则几乎不见。
汉代玉璧承战国玉璧发展起来,以其形制规整、做工精细、纹饰精美而代表了中国古代玉璧的最高成就。
玉璧两面比较普遍地雕有密集的蒲纹和谷纹,并配以网纹、云纹等;有的在此基础上又在外缘加一周透雕的相互缠绕、均衡对称的龙凤螭虎等动物纹饰。
这其中最主要的代表——玉舞人,汉代常见的一种玉佩饰,其形态逼真,极富动感。
汉代玉器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小饰件雕刻善于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和特定情境下的神态,寥寥几刀,便意趣横生。
玉器多用刀刻成,俗称“汉八刀”。
汉代玉器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完美的融合。
从原始社会中走来,少有理性浸染而更多地保存了氏族社会的遗习和风尚的楚国是一个巫风炽烈的国度。
汉代统治者大多是楚人,他们想象丰富、奇特、怪异,自成一系的地域文化,具有清新脱俗、自由浪漫的风格。
其一方面崇敬的怀着继承中原文化的心理,又不可避免地使中原文化染上了楚文化的特色,并且使中原文化和楚文化融合起来。
汉代的刻有蒲纹、谷纹的形制规整的玉璧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玉璧上透雕出优美飞动的龙凤形象,规整严谨之外又有飞扬流动的奇思异想,体现了汉代把深沉的理性精神和大胆的浪漫想象结合在一起的艺术精神。
显示出楚文化的浪漫风采,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的汉代玉璧的镂雕、透雕技术则更富有装饰意味。
楚文化特色最突出的玉器作品要数汉代意象着飞马足踏白云的“玉仙人奔马”,以单纯、夸张、整洁的风格体现出汉代艺术的飞扬、流动的艺术风貌,反映出深受黄老思想影响的汉人希望摆脱现实羁绊和羽化登仙的渴望。
另外,形状怪异的玉辟邪、玉镇兽也都体现了楚人的丰富想象和浪漫情怀。
可见,汉代玉器一方面继承了前代玉器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富有想象力的楚文化的影响下,使其造型和纹饰有着更为生动奇特、雄伟优美。
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玉器潜移默化地浸染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铸就了东方人典雅、含蓄、温和、礼让的形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玉材美德的再现,具有独特的魅力。
所凝聚的文化内涵是对传统优秀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形成和稳固,是对传统思想注入了积极向上的活力的宝贵财富,培养了炎黄子孙的高尚情操。
玉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奠定了玉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赢得了世代的珍视和爱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永恒的闪射出独特审美意义与深远的文化内涵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