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3)
《2024年《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范文
![《2024年《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75b2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3.png)
《《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篇一《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红高粱》是一部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本土文化完美融合的影视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魔幻的世界。
本篇范文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度解析,以期为大家展示一场视听盛宴。
一、故事背景与主题《红高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一群普通人在高粱地里的生死爱恨故事。
这部作品的主题贯穿了对生命、情感与乡土的深沉思考,通过人物的成长与挣扎,揭示了人性中真实、善恶、欲望等多重复杂的面貌。
二、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红高粱》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神秘与奇幻的色彩。
影片中,现实与幻想交织,人物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穿梭,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使得影片在表达主题的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的内涵和思考。
三、本土化影像实验《红高粱》在影像上进行了大胆的本土化尝试。
影片中的画面充满了中国农村的特色,如广袤的高粱地、古朴的农舍、传统的服饰等。
同时,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本土元素,如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等,使得影片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这种本土化的影像实验,使得《红高粱》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
四、人物塑造与表演《红高粱》在人物塑造和表演上也十分出色。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个性独特,演员们的表演也十分到位,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主角在面对生死、爱恨、欲望等复杂情感时的挣扎与成长,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五、视听语言的运用《红高粱》在视听语言上也具有很高的水准。
影片的镜头运用灵活多变,画面构图精巧,色彩运用也十分考究。
影片的配乐也十分出色,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享受。
六、结语《红高粱》是一部成功的魔幻现实主义影视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奇幻的世界。
影片通过深沉的思考和精彩的表演,揭示了人性中真实、善恶、欲望等多重复杂的面貌。
《红高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红高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49d73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8.png)
《红高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高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红高粱》 1987 彩色片 91分钟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张艺谋编剧:陈剑雨朱伟莫言摄影:顾长卫主要演员:巩俐(饰我奶奶) 姜文(饰我爷爷) 本片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红高粱》1987 彩色片 91分钟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张艺谋编剧:陈剑雨朱伟莫言摄影:顾长卫主要演员:巩俐(饰我奶奶) 姜文(饰我爷爷)本片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录音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剧情简介】这是50年前“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
《电影《红高粱》的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范文
![《电影《红高粱》的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81e09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0.png)
《电影《红高粱》的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红高粱》是一部集电影语言、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等多元话语表达于一身的经典作品。
本篇论文将通过对电影《红高粱》的动态多模态话语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作用与美学价值。
二、电影概述《红高粱》由著名导演XXX执导,主要讲述了一代人以生命历程见证的高粱地历史。
该片凭借其出色的视听语言,成功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
三、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一)画面语言分析在电影中,画面是表达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画面的切换、镜头的运动和画面的色彩等手段,电影将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红高粱》中,导演通过丰富的画面语言,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场景。
如,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红高粱地,既是对人物情感背景的铺垫,也是对历史时代背景的暗示。
同时,影片的镜头语言运用也相当到位,无论是对于主角的特写还是对于场景的宏大拍摄,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导演的意图。
(二)声音语言分析电影的声音是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红高粱》中,音效、配乐和对话等声音元素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影片的叙事空间。
影片的配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能体现时代感,又能与画面相得益彰。
同时,影片中的对话也极具特色,方言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三)动态多模态话语的交互性分析在《红高粱》中,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的交互性非常强。
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声音元素紧密相连,如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与对话的配合,音效与场景的呼应等。
这种交互性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此外,电影还通过蒙太奇等剪辑手法将画面与声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节奏和视觉冲击力。
四、结论通过对电影《红高粱》的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作用与美学价值。
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的有机结合使得影片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024年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分析——以《红高粱》为例》范文
![《2024年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分析——以《红高粱》为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3ec2e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0.png)
《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分析——以《红高粱》为例》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表达方式涵盖了丰富的符号学元素。
本文以电影《红高粱》为例,从电影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电影的镜头语言、声音、色彩等元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如何通过符号的运用,来构建和传达电影的内涵与主题。
二、电影《红高粱》概述《红高粱》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该片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充满激情与野性的爱情故事。
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分析(一)镜头语言在《红高粱》中,导演运用了多种镜头语言,如特写、远景、长镜头等,通过镜头的运用来传递情感、构建场景和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红高粱特写镜头,既体现了农村的丰收景象,也象征着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
同时,长镜头的运用使得影片的视觉效果更加流畅,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二)声音元素电影的声音元素包括音乐、音效和配音等。
在《红高粱》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使得影片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例如,影片中的主题曲《红高粱之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传达了影片的主题和情感。
此外,影片中的环境音效和人物配音也使得影片更加真实和生动。
(三)色彩运用色彩是电影中重要的符号元素之一。
在《红高粱》中,导演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来传达情感和主题。
例如,影片中的红色高粱象征着热情与生命,与黑色的土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存的欲望。
同时,影片中的其他色彩也各有寓意,共同构成了影片丰富的视觉效果。
四、结论通过对电影《红高粱》的符号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声音元素和色彩运用等手段来传达情感、构建场景和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符号元素的运用不仅使得影片具有了丰富的视觉效果,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影片的内涵与主题。
《红高粱》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其成功的符号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红高粱》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视听语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aa560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7a.png)
一、画面分析
O电影与文学 故事的讲述依赖文学的框架 电影的情感依赖文学语言的留白(空
镜头的使用、极度简化的语言)
一、画面分析
O仪式——颠轿、祭酒 O民俗的篡改与电影的需求。
O总结:丰简的设计,导演的倾向性思 维。
二、声音
O对白介绍人物而不是推动剧情的发展。 O高度浓缩的对白交代尽管激动人心,
却跟主题关联不大的背景故事。 O旁白——间离效果。文学的嫁接,用
一、画面分析
O1、内心戏的视觉传达(不是指人物表 演) O 逆光——诗意呈现与人物塑造
斑驳的高粱、 逆光中的女性之美、 打鬼子队伍剪影的悲壮 每个画面都可以用作摄影教科书。
一、画面分析
O1、内心戏的视觉传达(不是指人物表演)
O两极镜头——主观抒情与客观讲述
特写镜头——形式上是客观表现九二在婚俗 上的反映,内容上是主观表达九二的情感与叛 逆。
O全景远景镜头——愚昧、落后、封闭、野蛮 的黄土文化
O封闭的黄土文化背景下本能生命的释放与讴 歌。
一、画面分析
O1、内心戏的视觉传达(不是指人物表演) O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对运动镜头的吝啬与铺张。战争、纠纷丝 毫不能引起导演运用运动镜头的兴趣,却独 独在情感与欲望宣泄的过程中,毫不吝啬运 动镜头的铺排,导演究竟是沉浸在故事的叙 述?还是痴迷于对身体欲望的挖掘?(这不 是一部反战片,却是一部对欲望进行极致挖 43;固定镜头(总结评述)
O镜头设计上的考究与懒散。
O懒散——如同卓别林对镜头的把握,让摄 像机成为一种记录的工具而非创作的手段, 将表演凌驾于镜头设计之上,让演员的魅 力来填充导演的才华。
O考究——如同打磨,将巩俐的一颦一笑、 巩俐的欲望与愤怒,用光影和场面调度来 讴歌一名旧式女子的觉悟与反叛。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995b7f960590c69fc37672.png)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电影《红高粱》的分析
![电影《红高粱》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6a9a7aed630b1c59eeb5dc.png)
在音乐的使用和处理上,影片运用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的音乐,
自始至终洋溢着热情奔放的西北性情。例如:
《酒神曲》
九月九酿新酒
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
喝了咱的酒
上下通气不咳嗽
喝了咱的酒
滋阴壮咱的酒
见了皇帝不磕头
一四七三六九
九九归一跟我走
好酒好酒好酒
亢回荡不绝,并以此收尾。
(对“红高粱”象征意义的分析)
《红高粱》的叙事策略和语言方式追求陌生化的效果,情节的展开由感觉引 导,情绪推动。在这里红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它作为一股积极的力量将作品 中的人物、事件、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红高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也 不仅仅是抽象的寄寓,而是民族生机的征兆,它代表的是广阔深替的民族精神。 在影片中“红高粱”就是千万个生命的化身,千万个生命又是“红高粱”的具体 外观,二者贯通为一体,让人体验到天地之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人与自然的 融合。这种伟大、深厚、广阔的精神弥漫在整部作品中,给作品带来了生机饱满 的外表和厚实的内在。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式的生命观、历史 观,乃至时空观。他是一个骨子里浸透了农民精神和道德的作家,他热爱农民, 关心农民命运,所以也成功地塑造了“爷爷”和“奶奶”这两个既具有汉民族精 神特征又与现实社会理性相悖的农民的艺术形象。这样的艺术形象用一股破晓的力量将对生命的赞誉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无论是文辞还是曲调都狂放不羁,慷慨激昂。当爷爷、奶奶、豆倌和伙计们
大口喝着死去的罗汉大哥酿的“十八里红”时,唱起了《酒神曲》,这不仅是勤劳
的结晶更是生命的礼赞。奶奶,这些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也在此刻奋起,在血海深 仇面前,她们也爆发巨大的同仇敌忾的力量是。
在乐器的选择上,运用了唢呐和中国大鼓,几十把唢呐齐奏,突出了一种气
《2024年《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范文
![《2024年《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51a63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5.png)
《《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篇一《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一、引言《红高粱》是一部集魔幻现实主义、本土文化与影像艺术于一体的杰作。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与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电影的创作背景、内容概述、影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旨在深入挖掘其内在的魔幻现实主义与本土化影像实验的价值与意义。
二、创作背景与内容概述《红高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与命运。
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将现实与魔幻相结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生活的真实。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立体,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三、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红高粱》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在电影中,现实与幻境的交织使得影片更加富有张力和感染力。
影片中的奇幻元素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也使影片的主题更加深刻。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电影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生活的真实,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
四、本土化影像实验的探索《红高粱》作为一部本土化的影像作品,在影像表现手法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影片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拍摄手法和现代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国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影片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同时,影片在色彩运用、画面构图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使得影片的视觉效果更加出色。
五、电影的价值与意义《红高粱》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它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与文化底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其次,影片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影片在影像表现手法上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红高梁》赏析
![《红高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03652cc8d376eeafaa3102.png)
《红高梁》赏析关于《《红高梁》赏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高粱》中充满对于人的个性和生命强力的热烈赞美。
在高密东北乡那一片粗犷、野蛮的乡土大地上发现爷爷、奶奶们那种强悍的个性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素坦荡的生活方式。
这种现实人生与过往历史的交流,使过往民间世界中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当代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
崇尚生命的强力、赞美个性生命的伟大是莫言《红高粱》的主题。
下载论文网在这里,莫言引出了一个关于“原始生命力”的主题。
这一主题首先可以通过其所描写的野生的“红高粱”这一富于象征寓意的意象而得以确立。
这些野生的、蓬勃的“红高粱”,既是农民们赖于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生存活动的现实空间。
他们在高粱地里野合和打埋伏。
这里是性和暴力、生命和死亡的聚合地。
“红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北方中国农民的生命力的象征。
《红高粱》显然超越了其题材所固有的一般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观念的含义,而是展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包含了更为深该的生命力寓意。
与此主题相关,莫言笔下的主要人物往往不是那种由正统文明观念所认定的所谓“历史主体”,而是那些被主流历史排斥在外的人群。
在《红高粱》中,参与那场英勇的战斗的主角是一帮由地匪、流浪汉、轿夫、残疾人之流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然而,正是在这些粗鲁、愚顽的乡下人身上,莫言发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站在正统的文化立场上看,这些人是历史的“边缘性人物”。
他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大大僭越了文明的成规。
他们随意野合、杀人越货、行为放荡、无所顾忌,像是未被文明所驯化的野蛮族群。
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生命力的破坏性因束缚。
莫言赋予这种破坏性的生命强力以精神性,升华为一种“酒神精神”,透露了民族文化中所隐含的强悍有力的生命意志。
尼采曾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我把这看作通往悲剧诗人心里的桥梁,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猛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亚里士多德如此误解);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为了成为生命之永恒喜悦本身,这种喜悦在自身中也包含着毁灭的喜悦。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3)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3)](https://img.taocdn.com/s3/m/f21021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f.png)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3)《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莫言《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报告
![莫言《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24afd6b0717fd5370cdc57.png)
莫言《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摘要: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而《红高粱》作为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为80年代的中国文坛开启了新的篇章。
莫言的文章风格和语言艺术在《红高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从叙述角度,色彩语言的运用,口语化的写作语言,感官化的描写以及文章的修辞手法这五个角度对《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莫言《红高粱》语言特色引言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的一个农村家庭,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而《红高粱》是莫言所有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文章刚一出版就在80年代现代主义风行的中国文坛掀起轩然大波。
在《红高粱》这篇小说里,莫言的写作风格及其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叙述角度独特化《红高粱》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
文章是以“我”――一个小男孩的叙事角度描写了父辈与祖辈所经历的故事。
文章的一开头的称呼就是“我爷爷”“我奶奶”,用一种回忆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回忆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由我父亲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感受,从第一人称转换到第三人称的叙述之中毫无违和之感,把读者一下就拉到了几十年前,将这个故事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种独特的叙述角度的切换,既可以用第一人称的讲述给读者带来亲切感和真实感,又可以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使读者体会到对故事的全知性和视角的开阔性。
文章中一写到“我奶奶”的时候,便会站在我奶奶的角度把她的内心想法通过对主观想法的描写直接表现出来,并且利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对当时的外界环境进行描写,而不是只通过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对当时的事件进行描写。
作者在这几种不同的叙述角度之中切换得十分流畅自然,虽然与常理相悖,但却能更好地使读者融入到作品中,并使之客观地感知事件与人物。
这种主观与客观的交织,时间与空间的变换,形成了这篇文章独特的叙述角度。
也使得小说的结构有了很大程度的灵活性,同时也比单一的第一人称视角要丰富得多[1]。
生命在拼搏中升华——评析电影《红高粱》
![生命在拼搏中升华——评析电影《红高粱》](https://img.taocdn.com/s3/m/2fbb2fc684254b35eefd34c9.png)
生命在拼搏中升华
——评析电影《红高粱》
在这样一部影像风格明显的个性化电影中,导演以贯彻始终的激情为我们讲述。
影片节奏张弛有度,笔触刚劲有力而又不失温婉细腻,细节铺垫使得整部影片在讴歌的同时,情节充满、真实可信。
影片中的镜头运用则时时迎合着故事情节,贯穿着主题。
运用俯拍的方式给观众们呈现出一个生机盎然的高粱全景,则隐喻着人民的活力与升级。
而在‚野合‛段落中,‘我奶奶’躺在一片倒下的神坛式的高粱中,‘我爷爷’跪在地上,高粱随着风摇曳飞舞,这时俯拍角度镜头被赋予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在运用色彩方面对主题也凸显烘托之意。
在影片中,当‘我奶奶’在鬼子机枪的扫射下应声倒地,红色在烟火中弥漫了整个银幕,这是天空出现日蚀,银幕上所有的形象,天地、人、高粱全都变为红色,
红色的高粱迎风狂舞,如血似潮。
这时,色彩的自然属性消失了,升华为一种召唤着中华民族的惨烈与悲天悯人的色彩之魂,为观者留下了久久的回味和深深地印象。
电影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势不可挡,对生命的赞颂响彻人心。
从九儿的红棉袄到豆儿的红肚兜,从罗汉爷爷的敬酒歌到豆儿的敬酒歌,从十八里红中爷爷的尿到豆儿的尿,生命以另一种姿态得以延续。
在颠轿这场戏中,张艺谋第一次向我们展现出他那仪式感极强的影像风格,红色的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炽出的跳动的火焰,再配以轿夫们那低沉粗犷的嗓音,使得这场颠轿变换出了一种无比奔放的力量,这场狂热的颠轿就是用一种原始的还原,让我们领略到了那张扬而又酣畅淋漓的生命力。
张艺谋就是这样凭借自己对色彩和造型的独到理解,用镜头将一些原本看似普通的场面表现得极为盛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将影像中所表现的内在意义呈现给银幕前的观众。
红高粱的影评
![红高粱的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12b22693c1ec5da50e27065.png)
红高粱的影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2024年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分析——以《红高粱》为例》范文
![《2024年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分析——以《红高粱》为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904c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9.png)
《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分析——以《红高粱》为例》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表达方式与传达信息的方式丰富多样。
电影符号学,作为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电影中的符号系统,解析电影的深层含义。
本文以著名电影《红高粱》为例,从电影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电影的镜头语言、色彩运用、声音设计等进行分析,以揭示电影的深层内涵。
二、镜头语言分析《红高粱》的镜头语言丰富且富有深意。
影片中的远景、近景、特写等镜头运用得当,通过不同的镜头视角和运动方式,为观众展示了电影中的场景和人物关系。
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高粱地远景镜头,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象征着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这些镜头语言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享受,还通过影像的隐喻性,传达了电影的深层含义。
三、色彩运用分析色彩是电影中重要的符号元素之一。
《红高粱》中,导演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和色彩象征,为电影营造了独特的氛围。
影片中的红色高粱地与灰暗的城镇形成鲜明对比,红色象征着生命力和激情,而灰暗则代表着封建社会的沉闷和压抑。
这种色彩运用不仅突出了影片的主题,还使电影在视觉上更加生动和有冲击力。
四、声音设计分析声音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为电影营造氛围。
《红高粱》中的声音设计恰到好处,音效、配乐与画面紧密结合,共同构建了电影的世界。
影片中的配乐既有民族音乐的元素,也有现代音乐的成分,这种音乐风格的融合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此外,影片中的音效也十分出色,如人物的对白、环境的音效等,都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五、符号系统解析在《红高粱》中,各种符号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电影的符号系统。
除了上述的镜头语言、色彩运用和声音设计外,还有许多其他符号元素。
例如,高粱地不仅是影片中的重要场景,还象征着生命力和反抗精神;影片中的服装、道具等也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些符号元素共同构建了电影的叙事结构和主题意义。
六、结论通过电影符号学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红高粱》的深层次表达和象征性含义。
从叙事、音乐和场面分析电影《红高粱》的文化主题
![从叙事、音乐和场面分析电影《红高粱》的文化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cdcf3b8c804d2b160a4ec0be.png)
《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是一部混合了“寻根文学”与拉丁美洲“魔幻文学”表现手法的小说。
运用全新的历史观念和艺术手法突破了以往叙事方式和叙事框架,描写了上世纪中国三四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
影片是一部既有一定哲学思想又有比较强的观赏性的电影,中国人活得太累了,忧虑太多了,更表现一种痛快淋漓的人生态度,影片利用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和尘土飞扬的黄土地组接成一个充满活力激情和诱惑刺激的原始的世界,达到了人本性的自然回归。
电影虽有抗日情节,却并未描写完美崇高的革命人物形象,而是高粱地所滋养的鲜活生命,并通过塑造豪迈奔放的人物形象,叙述痛快淋漓的故事情节,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内心感情压抑的释放以及对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弘扬、讴歌和礼赞,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
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的张力,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对原始生命意志、生命欲望即生命本质力量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对生命激情的呼唤,更接近人性本质的律动,激发对祖先们充满血性的、旺盛、强劲的生命力和反叛的民族精神强烈的崇拜之情。
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真性情的缺失,价值观的取向趋于物质化,宝贵的内核精神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批判了现代文明的退化和生命的衰微。
“我”已经被现代文明彻底阉割。
大脑里充满了机械僵化的现代思维,身体是被肮脏的都市生活臭水沟浸泡着,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扑鼻的恶臭,退化成高粱地里的杂种高粱。
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
那个远古时代被人膜拜倒了的图腾重新树立起来,民族中最古老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东西,被他看似随意地穿插其中。
唢呐、花轿、土坯房、剪纸、年画、门神、酒篓子,肥棉裤、高粱地,石头小桥,肚兜,粗瓷碗以及黄土地尽处的血一样的红太阳、黄土高原上望不到头的蛇一样的羊肠小路……它们被最大程度地赋予了生命、生殖、情绪、梦想等等的一切,对生命的美好以及繁衍生息的追求,凝重而张扬。
《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雅俗交融的语言场
![《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雅俗交融的语言场](https://img.taocdn.com/s3/m/44ede3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a.png)
此外,莫言在《红高粱》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 世界。例如,红高粱这个形象既是故事的背景,也是主人公余占鳌的情感象征。 红高粱的火红、茂盛代表着余占鳌的热血与生命力,同时也隐喻着战争和反抗 的精神。这种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感内涵,也让读者能够更 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强烈的血性风格,呈现了古老中 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这部作品既包含了传统的中国元素,又融入了现代的 叙事手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次演示将从叙事角度、血性风格和 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剖析。
一、独特新奇的叙事角度
首先,莫言在《红高粱》中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民间语言。他的文字朴实无华, 但却极富表现力,能够精准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例如,在描述余 占鳌这个角色时,莫言写道:“他身体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野蛮,像一团火。” 这种生动、贴切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余占鳌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其次,莫言在《红高粱》中运用了多种叙述角度,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 在小说的一开始,莫言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故事,这个视角充满了童真和 好奇心,让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随着故事的展开,视角逐渐切换到“我爷 爷”、“我奶奶”等人物的视角,这种切换不仅让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读 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这种多角度叙述的方式使得故事更加立体、真实。
其次,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他们的性格各异,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充满血性和生命力。这种人物塑造使得整个小说更加丰富多元,也让读 者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红高粱家族》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血性风格和人物塑造,展现 了古老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为读者带来了一次深刻的艺术享受。
张艺谋导演《红高梁》影片分析
![张艺谋导演《红高梁》影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dbaf7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6.png)
生命的劲舞,感官的盛宴——《红高粱》场景评析《红高粱》是“第五代”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一个特定时代、一个特定含义的导演群体创作勃发的信号。
它是一曲生命的赞歌,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张扬了一种久被压抑的蓬勃的野性生命力。
张艺谋用自己独特的镜头语言,表现一种酣畅淋漓的人生态度,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赞美了顽强的生命力量。
影片里的我爷爷、我奶奶仿佛生活在一个远离封建礼法陈规的野性而纯朴的世界,他们敢爱敢恨,无拘无束,阳刚豪放,热情洋溢,彻底回归人的自然本性。
张艺谋通过对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和尘土飞扬的黄土地、热气腾腾的酿酒坊的艺术化表现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激情和原始野性的世界。
《红高粱》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艺术探索的集大成者,充分发挥了“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几年来一以贯之的银幕艺术世界的造型和抒情功能,全面调动了各种视听觉要素。
如影片渲染并强化了红色的主调,充分表达了野性的生命力和无羁的热情。
在音乐上,无论是狂放不羁的祝酒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几句几不成调的狂吼,还是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的唢呐声(时而高亢热烈,时而悲壮低沉),都在听觉效果上产生了强劲的冲击力。
特别具有经典意义的是“颠轿”、“野合”、“打鬼子”等几个具有仪式性功能的场面,给人以立体全面的视听感官冲击。
“颠轿”一场戏,镜语极为流畅丰富,各种景别、各色画面不断变化,充满动感效果,再加之高亢粗野的歌声、号子与唢呐,尘土飞扬的黄土地,鲜红的轿子,构成了极具民俗风情特色的场景。
新娘在轿中偷窥轿夫的场面,主客观镜头交替运用毫无错乱,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交代画面时呈现出一派大家气度。
在这一高潮段落中,演员在镜头中的表演、摄影师变换的视角以及剪辑节奏与不断起伏的背景音乐配合得浑然一体,多个艺术层面的变化在导演控制下一气呵成。
“野合”一场戏具有明显的仪式性。
抢到我奶奶的我爷爷发狂般向高粱地跑去,置身于如红高粱般的性欲的海洋,红高粱被撞开又合拢,仿佛在劲歌狂舞,也彰显了豪放不羁的野性生命力。
《2024年《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范文
![《2024年《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3bb0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b.png)
《《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篇一《红高粱》_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影像实验在电影艺术的广阔天地中,有一种电影类型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红高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本土化的影像实验,将魔幻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本土化的叙事风格《红高粱》的叙事风格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和复杂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故事情节不仅注重历史的厚重感,也善于通过个体经历和家庭关系等角度来展示人性的复杂性。
影片在画面处理上也颇具本土化特色。
色彩的运用、光影的搭配以及镜头的运用都体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例如,影片中红高粱的色彩运用,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激情,也隐喻着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不可预测。
二、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像实验《红高粱》在影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本土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影像风格。
影片中的超现实元素和梦幻般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影片通过运用特殊的拍摄手法和后期处理技术,将现实与幻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描述人物内心的情感时,影片会运用一些夸张的镜头和色彩处理,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
同时,影片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三、深刻的主题内涵《红高粱》的主题是关于生命、爱情、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探索。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同时,影片也关注了社会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以及人在面对命运时的挣扎和抗争。
影片中的爱情描写也颇具特色。
它不仅展现了爱情的纯真和美好,也揭示了爱情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残酷。
这种对爱情的深刻描写,让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总结与展望《红高粱》是一部成功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它以本土化的叙事风格和独特的影像实验,将魔幻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
《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
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二、视听语言分析:
1.音乐分析:
《红高粱》中的音乐很少,总的来说就是三首曲子。
一是迎亲曲,二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三是酒神曲。
每个曲子都在剧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时都是声画同步的方式,是具体意义上的曲子,而第二次出现时都是作为一种升华来演绎电影主题的。
迎亲曲在第一次出现时是在娶亲路上,轿夫们颠轿的过程中所唱的。
轿夫们黝黑健壮的身体,尘土飞扬的黄土地,以及大红的轿子,加之豪迈的男声,浑然一体,曲子在这里主要起到了烘托画面的作用,表现出的是一种喜庆感、是黄土地上这群人对于生命的激情,和他们豪放不羁的性格。
迎亲曲第二次出现是在九儿被日本人杀害时,在余占鳌抱着燃烧地酒坛冲出高粱地,豆儿的奔跑和九儿倒下的刹那,曲子响起,此时已经没了先前迎亲时的喜庆,更多的是一种悲壮和惨烈,同时也是对抗日英雄们的赞颂。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第一次出现时,是在“我”爷爷奶奶高粱地野合之后。
首先,这首歌是余占鳌对心爱的人爱意的表达,他通过粗犷的声音吼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东北汉子骨子里的那份柔情。
另外,余占鳌与九儿的野合可以说是九儿命运的转折点,此时她依旧是李大头的妻子,这首歌是余占鳌希望九儿鼓起勇气改变命运的象征。
这首曲子第二次出现是在世界变成红色海洋,红色的高粱杆高速摇摆时,与第一次形成鲜明对比,这首歌在悲壮的场面中出现,没有了之前的激情,烘托出的是此刻余占鳌失去心爱人的孤独感和心痛感,与红色的画面呼应,表现出无比的苍凉。
酒神曲第一次出现时是在新酿的高粱酒出炉时,唱“酒神曲”是祭酒神的必然过程,罗汉大哥带着酒厂伙计们用高昂而富有张力的歌声表达了对酒神的崇拜之情,同时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人如高粱酒般的醇烈。
酒神曲第二次出现是在罗汉大哥被日本人残忍杀害之后,酒厂众伙计准备为其报仇时,此时高昂的曲调展现的是九儿和伙计们对于日本人的憎恶,是对罗汉大哥的悲切悼念,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希望酒神保佑报仇成功的心情。
2.色彩分析:
《红高粱》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是红色。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影片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服装的色彩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意的开端。
九儿在花轿上也是一片红色,显示出她性格不屈服,和对生命的希望,以及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本片除了红色为主就是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的一点红,红黄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在旧社会妇女受压迫的年代,父母之命不可违的悲惨命运。
在花轿里,九儿拿出的剪刀在喜服红色的映衬下,显示出她想要结束生命的危险信号,但她坚强的性格又使她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
花轿经过绿色的高粱地时,“万绿丛中一点红”代表着希望,说明九儿的命运有希望出现转机。
九儿第一次从花轿出走出来,站在绿色高粱地里向男主角使眼色,这暗示出他就是拯救九儿悲惨命运的人。
新婚当晚,屋里除了微弱的灯光外,就是大片黑色和九儿身上的红色,黑色代表九儿无限的恐惧,九儿手里的剪刀被红色照亮,既说明她心怀一丝希望,但也预示了危险的信号。
回娘家的路上,九儿奔向太阳,金黄色下她的身影说明她正在走向光明。
她独身经过绿色高粱地,也说明九儿的命运即将在这里发生改变。
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时,镜头里一片片狂舞的绿高粱给人一种生命的神圣感,这里将是新生命的开端。
随后,一个远景镜头里,火烧云的天气下与油油的高粱地形成强烈反差,这说明他们新生的爱情即将接受考验,面临危险。
九二跟她爹回到家后,九儿的一身红色与家中黑灰的冷色调形成对比,显得二者格格不入,预示九儿与这个家的决裂。
老掌柜死后,九儿用红高粱酒驱除霉气,并剪了红色福字,加上屋外强烈的光线以及旺盛的火苗,都说明九儿获得了新生,红色驱散了霉气,带来了希望。
在九儿去烧酒屋时,和男主角破坏新酒时,主色调都是金黄色,金黄色是所有颜色的一个顶端,暗示着接下来烧酒将到达一个顶峰。
红红的火焰与刚酿出的红高粱酒,表现出热烈与喜庆的气氛,也说明日子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
罗汉大哥死后,九儿要为之报仇时,院子里熊熊火焰不是暗红,而是金黄,暗示着大家心中的怒火以及誓死和日本人拼到底的决心。
当男人们在外面准备报仇时,九儿在家准备丰盛的饭菜,这时的高粱酒如血般红,暗示着危险与血腥,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毫不畏惧。
九儿穿着影片中第一次穿上的白色衣服,也预示她即将面临死亡。
在一场激烈交战后,孩子周围一片黑暗,表现出他目睹亲人死去的无限恐惧,但身后处在金黄色阳光下的男主角矗立着,他没有辜负九儿的期望,大仇得报。
紧接着,一边是倒在血泊和红土里的人们,一边是金黄色的饭桌,表现了已然发生的事实的残酷。
日食发生了,世界变成了红色海洋,红色的高粱杆高速摇摆,预示着生命的崛起和抗战的继续。
3.镜头语言分析:
《红高粱》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出神入化,其中最典型的是运用象征蒙太奇来表达画面背后的内在涵义,当我们去深入分析这些镜头的时候,我们也被张艺谋导演的才华所折服。
影片开头,九二刚出现在画面中时,一半脸是有光的,另一半脸则被黑暗所挡住,这表现了此时此刻九儿内心的矛盾和万千思绪。
娶亲路上,有个镜头是余占鳌抬着轿子,画面背景是轿子上龙凤呈祥的图案,这象征着“我”爷爷奶奶之后会在一起。
在高粱地里,娶亲队伍遇到强盗时,有个画面是强盗在金黄色的阳光下站立着,这暗示着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动乱,没有法律可言,强盗土匪光天化日之下肆意妄为。
余占鳌将九儿送到十八里铺之后,一个镜头是他站在酒厂对面的山丘顶,画面中土地占了大部分,而人顶着镜头顶部,表现的是余占鳌内心的压力。
酒厂对面山丘上的那个洞门在影片中出现了许多次,它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也就是象征着九儿。
九儿成婚当晚,有个画面是黑夜中天空挂着残月,月下洞门静静矗立着,象征着九儿坚守贞操。
“我”爷爷奶奶光明正大在一起之后,洞门上插上了一面旗子,象征着爷爷终于占有了奶奶。
九儿在第一次回娘家时,经过高粱地,画面中是一个“人”字的分岔路口,这预示着九儿即将步入人生的转折点。
九儿被秃三炮绑架后,余占鳌去找他算账,有个画面是他面前放着牛头,双手捉着牛耳朵,这象征的是余占鳌对霸权的挑衅。
在高粱酒出炉后,余占鳌公开对着酒坛撒尿,这是他不顾世俗眼光,挑衅常人眼中的道德,公开拥有九儿的象征。
罗汉大哥死后的当晚,有个画面是九儿站在镜头前,后面是旺盛的火苗作背景,这表现了九儿心中的怒火和对日本人的痛恨,以及为罗汉大哥报仇的决心。
在男人们出去准备为罗汉报仇的时候,九儿在家准备饭菜和酒,有个画面是九儿在倒血红的高粱酒,这象征的是接下来将要出现的报仇的血腥场面,同时也预示着九儿即将遭遇不测。
在九儿和伙计们都死后,有个画面是金黄色阳光下饭桌旁空无一人,是人死桌空的表达。
影片结尾,完整的呈现了一段日食的画面,从太阳一点点被遮住,再到一点点复原,象征着一个过程。
首先是九儿被杀,余占鳌心中悲痛,但他也必须接受现实面对新的生活;另一方面,这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终究会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将日本人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