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创课件
上述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B , 该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 氧化反应 , - ==Cu2+ Cu – 2e 电极反应式为 ; 正极发生 还原反应 , + + 2e- ==2Ag 2Ag 电极反应式为 ;
电池总反应式为
Cu + 2Ag+ ==Cu2+ + 2Ag 。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电极方程式
练习:
画出“Zn – Cu - H2SO4”原电池 和“Fe – C - AgNO3”原电池 的装置图,
并标出正负极、电子移动方向,书写其电 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
思考:
提出问题: 左图是原电池,如果用 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 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 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 际应用。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
铜 半 电 池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 Cu2+ + 2e - = Cu (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Zn + Cu2+ = Zn 2+ + Cu 电池符号: Zn ︱ ZnSO4‖ CuSO4 ︱ Cu
负极
盐桥
正极
三、原电池的应用
思考讨论:
利用此氧化还原反应来设计原电池, 写出电极反应式。并画出装置图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 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 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 A. a > b > c > d B. 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部编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4章电化学基础第1节原电池》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5.原电池的“盐桥”中装的必须是电解质,原电池工
作时导线上有电子通过,盐桥中也一定有电子通
过
()
提示:错误.因为金属导体是靠自由电子的定向
移动而导电,电解质溶液只能是靠阴、阳离子的
定向移动而导电,故盐桥上定向移动的只能是离
子而不是电子.
返回
返回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1.原电池工作原理图示
返回
返回
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返回
解析:依据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必要条件分析:A中两电 极相同;C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D中酒精是非电解 质.唯有B符合条件. 答案: B
返回
考查点二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例2] X、Y、Z、W四块金属板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
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X、Y相连时,X为负极;Z、
返回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电极材料判断.对原电池而言,活
泼的金属是负极,活泼性较弱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 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原电池中,电流 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返回
(3)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 池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的关系).
返回
返回
考查点一 原电池原理
[例1] (2010·陵水高二检测)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2Fe3++Fe===3Fe2+,不. 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
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衔接
分析下图装置的工作原理,回答问题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鸭仔无娘也长大,几多白手也成家。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要点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 H2的速率加快。 2.寻求和制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 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出a是负极,b是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 a>b。
负极
盐桥
正极
(2)电路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流向: 锌极产生→导线→铜极 负极产生→导线→正极
离子流向:
Zn A
Cu
ZnSO4 CuSO4
盐桥中阴离子→锌极;阳离子→铜极
负负移、正正移
(3)盐桥的作用:
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 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 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 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
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能书写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知识回顾: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电子(或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 表现为化合价的变化。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和实质 (1)概念:将__化__学__能___转化为__电__能___的装置。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教学课件:第四章4.1 原电池(共12张PPT)
例:写出下列装置的电极反应式
二、设计原电池
设计思路
1. 写出电极反应式 将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
反应两个半反应。 2. 确定电极材料
以两极反应原理为依据,确定电极材料。 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 金属直接作负极;用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惰 性材料)作正极。 3. 确定电解质溶液 一般选用总反应式中的电解质溶液;若有盐桥 ,阳离子与电极相对应,电极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 工作原理
电极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的书写
(1)遵循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注意:生成难溶物沉积在电极上,不标“↓”。
(2)方法步骤 标变价→列物质→注得失→配守恒
负极:氧化反应,还原剂 − ne- ══ 氧化产物 正极:还原反应,氧化剂 + ne- ══ 还原产物 电池反应 = 负极反应式 + 正极反应式
注意:同时书写正负极反应式,以得失电子数 相等配平;书写单个电极反应式,化为最简整数比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一、原电池
−
+
1. 装置
盐桥: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盐桥的作用: ① 构成闭合回路。 ② 平衡电荷。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溶液中的离子不能通过盐桥),使电
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持续进行,能长时间稳定放电。 ③ 避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反应,最大程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达标练习
教材 P73 习题
课后作业
学法 P105-106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3)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在书写可充电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时,由于电极都参加反 应,且正方向、逆方向反应都能进行,所以要明确电池和电 极,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反应 为放电方向的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放电方向的还 原反应。 (4)给出电极反应式书写总反应式 根据给出的两个电极反应式,写出总反应式时,首先要 使两个电极反应式的得失电子数相等后,再将两式相加,然 后消去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相同的物质即可。注意,若反应式 同侧出现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如H+和OH-、Pb2+和SO, 要写成反应后的物质即H2O和PbSO4。
名师解惑 一、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书写要遵循的原则 (1)遵循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 (2)弱电解质、气体和难溶物均写成化学式,其余的以离 子符号表示。 (3)正极反应产物、负极反应产物可根据题意或化学方程 式确定,还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产物的影响。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类型 (1)根据装置书写电极反应式 首先判断该电池所依据的化学反应,从而确定两个半反 应,即电极反应。 (2)给出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
名师解惑 一、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原电池有两个电极,一个是正极,一个是负极,判断正 极和负极的方法有: 1.由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 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 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判 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 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 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依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者有气 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表现性评价方案设计: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高中部化学组周勇问题情景1: 必修2中把锌片和铜片及稀硫酸按照一定方式连接可以构成的原电池任务:利用Zn与CuSO4之间的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你所复习过的知识设计实验,使其产生稳定而持久的电流问题情景2:日常生活电源都是产生持久稳定的电流任务:请你改进前面设计方案使你设计的原电池可以产生持久稳定的电流表现性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细目评分比例评分自评他评活动探究方案设计 1、自行设计活动探究的方案,方案简单可行;5%2、实验方案设计思路清晰、有条理,方案完整; 20%3、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人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课件
六、设计盐桥原电池的思路: 还原剂和氧化产物为负极的半电池 氧化剂和还原产物为正极的半电池 根据电极反应确定合适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
溶液
外电路用导线连通,可以接用电器 内电路是将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
盐桥沟通内电路
Zn+2Ag+=Zn2++2Ag
炭粉、木屑、少量氯化钠和水等。 “热敷袋”
启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隔绝,启用时,
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
会发现有大量铁锈存在。
1)“热敷袋”是利用 铁被氧化
放出热量。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
与铁屑、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加速铁屑的氧化
3)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
。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
课堂练习
1、在Cu-Zn原电池中,200mLH2SO4 溶液的 浓度为0.125mol/L , 若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装 置中共收集到 0.168L升气体,则流过导线的电 子为_0__.0__1_5___ mol,溶液的pH值变____大___(溶 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的主要成分为铁屑、
提出问题:
我们在必修2中学习过的将锌片和铜片 置于稀硫酸或硫酸铜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 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 弱,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
主要原因:(一)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 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 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不能畅通。这种作 用称为极化作用。 (二)铜离子会在锌棒表面发生反应析出铜单质, 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改进措施:将锌片和硫酸溶液隔开来,不放在 同一个烧杯中,再进行实验。
4.1《原电池》教学反思
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一节的内容,学习本节课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知道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好的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原电池在化学选修4 中的地位及作用,我本着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宗旨,力求实现通过化学教学,促使学生学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盐桥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并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知过程,通过原电池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原电池在高一化学必修2 已经初步学习过,本节课是其知识的延续和加深,所以重点在于如何改进原电池。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锌铜原电池去帮助学生回忆原电池的知识,然后开展探究性实验,将每四个学生为一组,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
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从而展开教学。
三、教学资源生动直观发挥媒体辅助功能,借助现代媒体生动直观地展开原电池原理,并利用多媒体的微观动画演示了加盐桥的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突破原电池原理这一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阶梯化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按一定梯次递进的活动序列,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课程要求。
人教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 电 池(共21张PPT)
N a C l溶 液
Zn C u Zn Cu
Fe
Cu
Zn
Cu
√E
F
M
N
CCuu2SSOO 44
酒精
N a C l溶 液
H2SO4 H2SO4
三.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外电路
负极
电子沿导线传递,产生电流 正极
活泼金属
A
失去电子 Zn-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
Cu 溶液中阳离子
氧化反应
得到电子
Zn- 2e- = Zn2+
相同点:电极反应本质相同 不同点: 构造不同
优点: 1.有效避免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直接反应, 增加了原电池的使用寿命。
2.离子在盐桥中作定向移动,使离子移动更加有序, 电流持续稳定 ,提高了原电池的使用效率。
练习三
(高考真题)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 + Cu(s) == Cu2+(aq) + 2Ag(s)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1节 原电池
• 实验: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 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 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
一、原电池: 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探究“单液电池”,寻找 改进方法—“双液电池” 3、具有盐桥原电池的反应原 理作用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种不同的金属 (或一种金属与石墨或金属氧化物) 做电极
2.用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形成闭合回路
3.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4章第1节《原电池》课件
B.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的电 极是正极。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 极被还原。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问题3:你可以从那些方面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电极材料、离子移动方向、电子流向、 电流方向、氧化还原方面、实验现象等 等
④ 现象:Zn棒变细,Cu棒 变粗,蓝色溶液变 浅
[问题切入]
问题8:人们发现,按此方法设计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 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 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A
单液原电池
H2SO4 溶液 主要原因:负极与阳离子直接接触【说明】由于右图装置中Cu2+与 Zn直接接触,Zn失电子后, Cu2+可以直接在锌片上得到电子,所 以这种原电池的效率不高,电流在短时间内就会衰减。
*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正极。
*根据电子移动方向或者电流的方向来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1、已知反应 Cu + 2FeCl3 = CuCl2 +2FeCl2 , 请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强到弱的顺序为 (a>c>d>)b
有下列材料:Zn片(2片)、Cu片(2片)、导线、 水果 (西红柿、苹果等)、电流计,请设计一个装置
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画出设计草图。
用水果和现有的实验器材试做水果电池
你知道吗? 2380块橙子能给一个手机充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4.1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 4.1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 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 铜锌原电池) ×Cu Zn 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 )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 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2+2↑=Zn +H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第1课时)
3
原电池
知识回顾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二
结论: 电极材料均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4
原电池
知识回顾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三
结论: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5
原电池
知识回顾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四
u
结论: 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6
原电池
知识回顾
组成原gNO3
Cu(NO3)2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31
原电池
练习二:利用此氧化还原反应来
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并画出装置图。
化合价升高 失2e-
Fe + Cu2+=Fe2+ +Cu
化合价降低 得2e-
(Fe + CuSO4 = Cu + 2 FeSO4)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32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 胶的KCl饱和溶液.
负极: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 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方程式: Zn + Cu2+ = Zn2+ + Cu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13
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 使Zn盐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电子不断从 Zn极流向Cu极。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14
原电池
ZnSO4溶液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CuSO4溶液
导线传递电子, 沟通外电路; 而盐桥则传递 正负离子,沟 通内电路。 盐桥保持溶液 电中性,使两 个烧杯中的溶 液连成一个通 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格林太太为了赶时髦,镶了 两颗假牙:第一个是黄金的,第二 颗是不锈钢的.令人百思不解的 是,自从镶上假牙后,格林太太经 常头疼。她虽然四处求医,但都 没有治好牙痛病。
格林太太牙痛病的原因是什么 呢?怎么才能只好格林太太的牙 痛病呢?
解决方案
由于金与铁(钢的主要 成分)是活泼性不同的两 种金属,唾液中含有电解 质,故构成了原电池,产 生了微小的电流,使得格 林太太头痛,因此必须换 掉其中的一颗假牙。
CuSO4溶液
此原电池的优点:
能产生持续、稳定 的电流。
此原电池是由两个 半电池组成的(锌和锌 盐溶液构成锌半电池, 铜和铜盐溶液构成铜半 电池);半电池中的反 应就是半反应,即电极 反应,所以半电池又叫 电极(不是电极导体)。
小结
将原电池反应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分开在两个不同区域内进行,再以适当的 方式连接起来,从而获得了稳定持续的电 流。
还原反应
稀H2S反O4 应方程式:Zn+2H+=Zn2++H2↑
[探究实验一]
请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一个单液原电池,并进行实 验。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 转,但不稳定。
两个电极上都有 红色物质生成
CuSO4 溶液
CuSO4 溶液
分析:
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 接触,锌片失去的电子一部分经导 线传递到铜片表面,另一部分电子 直接传递给硫酸铜溶液中的Cu2+, 铜在锌片表面析出,锌片表面也构 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锌表 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 减弱。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 不再构成原电池,也就没有电流产 生。
硫酸锌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中间用一盐桥连
接,观察现象。
请写出电极反应: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 胶的KCl饱和溶液.
负极: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 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总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Zn + Cu2+ = Zn2+ + Cu
ZnSO4溶液
导线传递电子, 沟通外电路; 而盐桥则传递 阴阳离子,沟 通内电路。 盐桥保持溶液 电中性,两个 烧杯中的溶液 连成一个通路。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结论: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u
结论: 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 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Zn
Cu
Zn Zn
Fe Cu
H2SO4
√A
Zn Cu
H2SO4
B
Zn
Cu
H2SO4
√C
酒精
D
H2SO4 H2SO4
E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正、负极判断
请写出图片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 电池反应方程式。
负极:(锌片)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 2H+ + 2e- = H2↑
化合价升高失2e-
Cu + 2 Fe3+ = Cu2+ + 2Fe2+
化合价降低得2e-
(Cu + 2 FeCl3 = CuCl2+ 2FeCl2)
C
Cu
FeCl3
CuCl2
离子方程式Cu+ 2 Fe3+ = Cu2+ + 2Fe2+
课堂小结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二、探究“单液电池”,寻找改进方
化合价升高失2e-
Cu+ 2 AgNO3 = Cu(NO3)2 + 2Ag
化合价降低得2e-
负极:Cu – 2e- = Cu2+ 正极:2Ag+ + 2e- = 2 Ag
电极:负极是Cu,正极可以是Ag或C等。
电解质溶液: AgNO3 或者: Cu(NO3)2 、AgNO3
C AgNO3
Cu Cu(NO3)2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概念:将__化__学__能__转__化_为__电__能__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u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结论: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 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负极: 比较活泼的金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极: 相对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结论: 电极材料均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在相同条件下,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 决于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实验设计
练习一
请利用:Cu+2AgNO3 = Cu(NO3)2+2Ag 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能产生电流的原 电池装置,并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 应。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判断电 极反应。
2、根据电极反应确定合适的电极材料 和电解质溶液
练习二:利用此氧化还原反应来
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并画出装置图
化合价升高 失2e-
Fe + Cu2+=Fe2+ +Cu
化合价降低 得2e-
(Fe + CuSO4 = Cu + 2 FeSO4)
Fe FeSO4
Cu CuSO4
练习三:利用此氧化还原反应来
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并画出装置图
[探究实验三]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 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然后分别浸入盛有 硫酸锌和稀硫酸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浓度相同)
的烧杯中,中间用一盐桥连接,观察并比较产生
电流强度的大小。
结论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而 原电池反应的结果导致产生了电流,故原电池 反应的本质就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法— “双液电池”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四、盐桥的作用 五、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思考:如何才能得到 持续稳定的电流?
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成 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
/hxsupload/2005928221233853.swf
[探究实验二]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
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然后分别浸入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