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4.2让家更美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让家更美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和谐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
2.理解和尊重不同家庭的特点和文化,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家庭变化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4.学会关爱家人,尊重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和谐出力。
6.培养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勇于面对家庭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现代家庭的变化与和谐家庭的应有之义。
2.理解和谐家庭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并学会用实际行动构建和谐家庭。
难点:3.学会用实际行动为和谐家庭出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4.从调节家庭关系的实践中,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小家大家幸福中国家》公益广告完整版。
2.提问:说一说你在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亲情的重要、国家对家庭的关注等。
(二)讲授新课3.现代家庭面面观活动一:百变大咖秀邀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放学回家后推门而入时妈妈对你的反应。
思考:你体会到妈妈对你的爱没?你是如何理解亲情的?学生可能会回答体会到了妈妈的爱,亲情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它可能表现为温馨和睦、内敛深沉或自然随和等。
总结:有的家庭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但每个家庭的亲情都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展示材料: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教育孩子的故事。
有一天,他把孩子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孩子以为有爸爸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
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爸爸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来。
这时,老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就开始学会自立吧!”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对家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可能会回答家庭不仅是给予关爱和保护的地方,也是培养自立能力的场所。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 让家更美好 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标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培养学生对家庭深厚的情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观,践行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培养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的品质,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谐。
法治观念: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的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人格: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及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处理家庭成员矛盾与冲突的方法,学会与家人友好相处。
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家庭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认识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与冲突,掌握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叶光富:励志与感恩的太空传奇叶光富是位勇敢的航天员,他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凭借母亲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飞天梦想。
叶光富出身贫寒,但是却能二度飞天,他用自己的努力谱写了一部太空史诗,母亲用50元帮他开启的梦想之门,叶光富用自己的努力将这条梦想大道越走越宽。
今天,我们就跟着他的故事一起来学习“让家更美好”授新课总议题:让家更美好的秘密武器子议题一:体悟亲情之爱对于儿子不能陪在身边,母亲觉得并不遗憾,她说:“儿子出征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但同时,她也略带担忧地表示:“希望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短短数语,就道尽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这就是叶光富和他母亲的故事,简单平凡却充满温情。
他们的故事里,有彼此牵挂的温暖,更有互相成就的伟大。
思考:故事中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学生:教师: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自然,有时我们可能因为他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4.2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A父母管教我们,是不爱我们的表现B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已经过时了,不能再传承C在家庭中,应该平均分配家务,这样才有利于家庭和谐。D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实践探究(原创题)(6分)
七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刘老师号召大家制作一次黑板报,说:我们就以“我为家庭和谐做贡献”为主题来进行。如果你是黑板报的制作者,你知道这一主题的主要内容吗?(提示: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播放特别感人的歌曲《爹娘的恩情还不够》
设问:听了催泪歌曲之后,我们作为子女怎样建设美好家庭?
归纳总结:
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设问: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你认为你的家庭的亲情属于下面哪一种情况?请举手。
温馨和睦;磕磕绊绊;深沉内敛;自然随和;其他。
如果我们用心去体味,不难发现亲情之间的爱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讲故事
欣赏感人的歌曲
思考回答
理解记忆
交流互动
用心体味家中亲情
阅读感悟
讨论交流
理解记忆
思考回答
理解记忆
阅读感悟
探究交流
理解记忆
探究与分享
理解记忆
采用多种形式,动之以情,引导学生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价值引领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自主建构作用
通过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引导学生体悟亲情,学会主动去关爱家人,为家做贡献
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培育美好的道德情感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明白孝亲敬老的意义
借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引起认知觉醒,培育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
4.2《让家更美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理解家庭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的和谐幸福贡献力量。
6.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内涵和功能。
2.领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难点: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家庭责任感。
4.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解决家庭矛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故事: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家庭温暖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在学校遇到了一些困难,心情非常低落。
回到家后,他的父母察觉到了他的情绪变化,关切地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明向父母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父母耐心地倾听着,并给予了他鼓励和支持。
小明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他重新振作起来,积极面对困难。
2.提问引导: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感受到家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家庭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二)讲授新课1.家庭的含义(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家庭呢?家庭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家庭是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老师进一步引导: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的要素包括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等。
(2)展示图片:老师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家庭图片,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3)讲解:老师介绍不同类型家庭的特点和组成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多样性。
2.家庭的功能(1)提问:家庭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家庭是我们吃饭、睡觉的地方,父母会照顾我们的生活。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主题是“让家更美好”,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以及如何与家人沟通和相处。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家庭观念,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独立,对家庭的关系和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待深入理解和实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的互动频繁,但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理解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引导他们反思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家庭亲情,增强家庭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的方法。
2.难点:理解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家庭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家庭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4.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参与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感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角色扮演剧本,分配角色。
3.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4.联系家长,邀请他们参与课堂亲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的幸福瞬间,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导入新课。
部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4.2 让家更美好【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帮助学生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培育学生对家庭和谐与幸福的追求。
2.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和感恩父母的浓厚情感。
3.责任意识: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4.健全人格: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共同构建和谐家庭教学难点:如何共同构建和谐家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要求【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多媒体播放视频—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大家观看视频《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个视频是老师课前搜集大家和家人的照片做成的视频哦,那么大家观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生1:想起来和家人温馨的画面,很想哭···生2:原来我们长这么大了啊,我的爸爸妈妈以前还很年轻的,但是现在我发现他们老了···师:感谢大家真挚的分享。
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在家人的陪伴下才是最温暖的。
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让家更美好!二、新课讲授【环节一:爱的回忆】师: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印象深刻的事情(温馨的事情),并表达自己感受。
生1:我想起了妈妈有一次在我生病时一直陪在我身边,一天都没怎么吃饭,当时感觉妈妈真的消瘦了不少,很心疼妈妈,很感谢妈妈的陪伴。
生2:记得有一次考试完,我考的很不好,妈妈不但没有吵我,还安慰我鼓励我,让我不要放弃,并且和我一起分析原因,感觉自己的妈妈很伟大,感谢妈妈的鼓励和支持。
生3:我记得有一次出去旅游时,我喊着很累,爸爸用自己强壮的身躯把我背起来,我靠在爸爸的背上,感觉很温暖很安全,谢谢爸爸。
【教师总结】很感谢刚才几位同学的分享,从他们的记忆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和家人之间的亲情之爱。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2《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2《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 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道德素养: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
法治观念: 努力为建立和谐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认真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的义务。
健全人格: 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及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责任意识: 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难点】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视频二、讲授新课活动一:说一说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或难忘的片段,分享家人为你或你为家人做过的温暖故事,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我的父母 VS 别人家的父母观看视频:我的父母 VS 别人家的父母狼式教育 VS 猫式教育讨论:1.你的家庭里采用的是狼式教育还是猫式教育?2.如果你与家人的相处模式和其他同学的不一样,或是和你理想中的有差距,你会如何看待?教师小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课堂笔记:1.★如何建设美好家庭?(P30-32)①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活动三: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1.每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其他成员补充。
2.讨论时间:两分钟我们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教师小结:爱是需要呵护的。
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课堂笔记:1.★如何建设美好家庭?(P30-3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让家更美好》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家庭责任感,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家庭关系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家庭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同时,他们可能在与家人相处中遇到一些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解决。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掌握与家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家庭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家庭和谐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生活,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家庭问题,培养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庭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具体的建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析家庭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4.2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第四课第二框《让家更美好》【课程标准】【教材分析】《让家更美好》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内容是对第一框题内容的拓展延伸,本框通过案例分析和阅读感悟引导学生认识建设美好家庭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创学习型家庭。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升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掌握共建和谐家庭的具体方法,共创和谐美德之家。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和家人之间的爱,结合自身实际来审视自己的家庭生活,寻求建设美好家庭的措施,增强家庭责任感。
2.通过观看视频《国家》,体味家的更深层次概念,知道家和社会的关系。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结合所学概括总结构建美好家庭的举措。
(指向学习目标 1)评价任务二:结合视频,体会家和社会的关系。
(指向学习目标 2)【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欣赏视频《家和万事兴》,思考:看完这段视频,哪些话、哪些画面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设计意图】用视频歌词的形式来展示美好家庭的构建需要成员共同努力,引发学生对于家的理解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总议题:建设美好家庭子议题1:理解——爱之体味活动一:回忆并记录你和家人彼此关爱的事情。
(家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家人的关爱)对比以上记录,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自然,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亲情的存在。
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感受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的彼此关爱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子议题2:考验——爱之呵护电影《抓娃娃》中马成钢把家里的1700块钱存款全部给了儿子马继业,要培养他管钱的能力。
没想到马继业却拿出900块钱价偷买了个平板游戏机,想趁着商家七天可退换的政策,玩几天过过瘾再给退了,相当于白嫖。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相处,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的关系、沟通技巧、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处理家庭矛盾、沟通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与家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
3.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家庭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的沟通技巧、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能力,化解家庭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经验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制作PPT。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准备家庭矛盾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矛盾的普遍性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与家人有效沟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沟通技巧,总结出实用的沟通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家庭矛盾。
5.拓展(5分钟)分享一些家庭矛盾解决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家更美好》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家人相处,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的意义,增强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为创建和谐家庭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同时也开始更加关注家庭和人际关系。
他们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但有时候也会因为家庭矛盾和沟通问题而感到困惑和烦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家庭问题,学会与家人沟通和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与家人相互理解、支持和关爱的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解决家庭矛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作用和意义。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3.如何与家人有效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家庭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情境,提高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角色扮演的情境,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PPT,用于展示和引导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和谐家庭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认为家庭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案例内容可以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爱和沟通。
《第七课 亲情之爱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理解家庭干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干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和睦的小故事,用于教室分享。
4.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责任的宣传海报,用于教室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家庭生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对家庭有哪些认识和感受?3. 引导学生分享家庭温暖、亲情、责任等话题,营建轻松的教室氛围。
二、新课教学1. 介绍本课主题:《让家更美好》2. 讲解家庭美德和法治的重要性3. 案例分析:讲述一些关于家庭美德和法治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让家更美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5. 分享与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效果,全班交流学习三、教室活动1. 互动问答: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增强互动性。
2.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家庭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如何处理家庭问题。
3. 家庭创意设计比赛:学生分组设计家庭改造方案,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本课内容,强调家庭美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让家更美好的文章,或参与一次家庭志愿活动。
3. 提醒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教室内容,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与理解。
4. 鼓励学生发现和分享身边的家庭美徳故事,引导他们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使者。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怎样建设美好家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家的意义或重要性?
引入课题:让家更美好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一)目标导学一:
(PPT图片+材料呈现)
互动问答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亲情的名句?
古诗词中浓浓的亲情:
幸福分享:回忆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哪些事感动着你,温暖着你,让你难以忘怀?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所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
观看视频
思考: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我们不能否认亲情的存在。
观看视频:让爱恰到好处
自由发言: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生归纳:【笔记落实】1.怎样建设美好家庭?P30
探究与分享
阅读P31小强与妈妈的“碰撞
(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相关链接P31
(二)目标导学二:
(PPT图片+材料呈现)
思考:视频中爸爸为什么脾气差?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 让家更美好》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让家更美好》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让家更美好》主要围绕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展开,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处理家庭矛盾,以及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家庭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学生可能对一些家庭问题感到困惑,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沟通问题等。
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家人。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
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4.小组分享:鼓励学生小组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2《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2《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让家更美好课时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道德修养: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健全人格: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孝亲敬老?课前准备:预习第四课第二框内容,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为建设幸福和睦的家庭做些什么?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方法用具:无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讨1: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1)欣赏视频《不同家庭的亲情表现》。
思考: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方式相同吗?引导学生得出: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2)材料分析。
一天,突然降温,妈妈让小强穿上厚外套。
他说:“谢谢妈妈,我觉得穿这些够了,今天有体育课,穿厚外套不方便运动。
”妈妈说:“穿多了可以脱,穿少冻感冒了怎么办?”小强说:“我都这么大了,知道冷热,您就放心吧!”妈妈拿着外套,若有所思地看着小强走出家门……帮助学生明白,当我们与家人发生冲突后,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3)对话分析。
儿子:爸爸,围绕视频、材料、对话等,展开探究,回答问题;同时,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通过设置欣赏视频、材料分析、对话分析等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攻破知识点——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①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②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③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观,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等优良品行。
3.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好家庭的“黏合剂”。
教学重点:现代家庭的特点。
教学难点: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主要过程教学环节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对于李小鹏来说,身为已退役的奥运体操冠军,能够完成一个几近完美的体操动作曾是他最为重要的追求目标与快乐来源;而身为一名父亲,李小鹏最大的心愿是营造快乐、健康的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陪伴左右,做能够守护全家人的全能冠军爸爸。
家庭和孩子不变的陪伴,让李小鹏有了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守护家人的全能冠军爸爸李小鹏来说,维护家庭环境的和谐至关重要。
教师过渡:对于奥运冠军,李小鹏一直致力于家庭的和谐健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家更美好》。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现代家庭面面观目标一现代家庭的变化展示图片:教师总结:①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小型化,二孩、三孩家庭逐渐增多)展示材料:来自浙江的小易妈妈刚刚参加完亲子夏令营,她说这次夏令营主要是改变父母的认知,孩子在这里就是开心地玩耍,释放天性,找回真正的童年生活,做父母的应该要向孩子们学习。
孩子们在整个爬山过程中没有觉得累,反而我觉得会有些累,孩子会说我帮你拿东西,感觉我被他们照顾着,而不是我在照顾他们。
教师总结:②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展示材料:从女性就业情况看,城乡女性广泛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就业领域进一步拓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持续完善,妇女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女性就业率持续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6779.4万人,比2010年增加1917.9万人,增幅为39.5%,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5%。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4.2让家更美好(配套教案)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美好》。
一、体味家之意
1.播放视频:电影《抓娃娃》那些年长辈对马继业的爱
马继业过生日,姥姥姥爷偷偷给马继业塞钱;
马继业去高考,父母在门口等马继业;
给马继业剪头发;
在马继业被“绑架”后爸妈全员出动寻找解救......
分享与交流:请你与同学分享你与家人相处最难忘、最特别的瞬间。
你的父母家人表达爱的方式是怎样的?
小结: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
2.播放视频:电影《抓娃娃》马继业要给爸爸买新鞋思考:马继业在感受父母爱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这给予我们何种启示?
播放视频:电影《抓娃娃》马继业发现真相
在穷养的真相被揭露,当发现自己的人生被操控后马继业和父母发生了“碰撞”,不认同父母给他爱的方式。
家庭吐槽大会
小结: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3.抢答赛
马家的家庭文化
习近平谈家风建设:
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
小结: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4.辩论赛
你如何看待该观点?为建设美好家庭,你做过何种贡献呢?
小结:建设美好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归纳: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
5.课后作业:三行情书
知识思维导图总结。
4.2《让家更美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让家更美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在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层面的具体体现。
2.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和谐稳定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增强对国家家庭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健全人格:1.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家庭情感,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2.鼓励学生在家庭中承担责任,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
责任意识:1.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主动为家庭和谐美好贡献力量。
2.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将其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和社会中积极传播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包括相互关爱、彼此尊重、换位思考等原则和方法。
2.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性和具体方式。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现代家庭变化的背景下,理解和实践家庭美德,建立和谐家庭。
2.让学生深刻体会亲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确对待家庭关系中的情感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心中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理想家庭的期望,如温馨、和睦、充满爱等。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最幸福的时刻或记忆。
通过学生的描述,了解学生对家庭的基本认知和情感体验,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讲述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家庭,父母因为工作忙碌,经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感到很孤独和失落。
有一次,孩子在学校遇到了困难,却不敢告诉父母。
这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家庭中出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我们应该如何让家庭变得更美好?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家更美好。
(二)讲授新课1.亲情是怎样的?(1)展示一些不同家庭场景的图片(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父母陪伴孩子学习、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等),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到了家庭的温馨、亲情的浓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亲情之爱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
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从而知道如何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三框内容由浅入深,围绕“亲情之爱”,由感性到理性,从明理到导行,使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将自己的爱落实到和谐家庭的构建中。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
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
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
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所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
二、本课核心教育价值
本课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梳理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家”的含义。
2.知道中国人的“家”,理解尽孝在当下。
3.理解亲情之爱是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4.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5.认识现代家庭的特征,知道构建和谐家庭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
2.通过情境体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家的意味和亲人之爱。
3.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爱的碰撞,明白通过努力可以有效化解亲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培养学生理解家人的知人能力和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和感受父母亲人的爱,培养对家的热爱之情。
2.体味亲情,学会与父母沟通,沟通中传递爱。
3.努力传递家庭美德,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通过情景和讨论,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家庭美德是可以传递的,要创建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通过情境讨论,得出构建和谐家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与经验分享,以及拓展提升环节,意识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增强传递家庭美德的主动性,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
二、达成目标的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现代家庭沟通和交流方式,树立民主、平等的家庭观念。
难点
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2.为什么是重点和难点?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让学生正确理解现代家庭的相处模式,树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家庭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为构建和谐家庭奠定基础。
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生理、心理和智力还不够成熟,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因此,本课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设为难点。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在突破重点方面,本节课主要通过环节一中的“探究与分享”,探讨现代家庭的特征,尤其是现代家庭沟通方式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现代家庭的沟通越来越民主、平等了;以及通过环节二中的“图片情境”分析,让学生明白粗暴的沟通方式会影响家庭和睦,要传递家庭美德,努力创建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在突破难点方面,本课通过环节二中的“家庭美德传递卡”活动,以及环节三中“妈妈和奶奶吵架”“爸爸和妈妈冷战”“爷爷成了空巢老人”三个情境分析,让学生得出有效沟通、协调的途径和方法。
并让学生分享充当“黏合剂”的成功经验,感受为和谐家庭出力的幸福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一方面了解所教学生的大致家庭情况,另一方面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制作“家庭美德传递卡”的卡纸,学生准备装饰用的颜料
画笔。
四、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
师总结: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现代家庭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师问: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与家人沟通?你更喜欢哪些方式,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分享经验。
(教师及时引导)师总结:大家都更喜欢这种民主、平等的沟通方式。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
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内容。
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现代家庭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增强学生对民主、平等的沟通
五、本设计亮点总结
本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如图片情境体验、家庭美德传递卡的活动体验等,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
同时,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和谐家庭的话题,增强设问的针对性、选择性和趣味性。
以上是本课的亮点。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提醒
1.课前应提前进入课堂,播放暖场动画。
2.制作美德传递卡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好一个作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