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探微

合集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探讨【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定义与背景、重要性、模式、案例分析以及挑战与解决方案的探讨,深入分析了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到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也针对校企合作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终,结论部分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强调了其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该文章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企业合作伙伴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探讨、定义、背景、重要性、模式、案例分析、挑战、解决方案、结论1. 引言1.1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教育培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校企合作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更是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实践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而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教学实践,培养和吸纳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只有通过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

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涵盖了实习实训、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

在本文中,将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深入探讨,介绍校企合作的定义与背景、重要性、不同模式、案例分析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通过对校企合作实践的思考与总结,旨在帮助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校企合作的定义与背景校企合作是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介绍职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将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1. 结合学习和实践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实际操作的培训往往较为薄弱。

而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将学生送入实际工作场所,使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这种结合学习和实践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接轨产业需求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与企业进行了紧密的连接,能够更好地接轨产业需求。

学校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更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培训。

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合作中直接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提前了解并招聘有潜力的人才。

3. 培养职业素养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素养。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职业环境,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和素养,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1. 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和实践,积累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更加熟悉职业环境和要求。

这样的实际工作经验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将成为学生的独特优势。

2. 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并与企业建立起联系。

这种联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在合作中能够直接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能力,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校企合作模式正是一种符合实际需求的方式。

校企合作可以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鸿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提高就业率和质量。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校园里,学生主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专业知识,然而,在工作岗位上,仅仅掌握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职业发展路径等信息,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并且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再次,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代表来进行专题讲座,开展实习基地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校企合作模式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技术转移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并且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创新项目、专利申请等活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进行合作,获取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方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逐渐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由于各种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政校企合作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合作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以实习、实训和就业等为主,形式相对单一。

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只是“应景式”的,缺乏深度和广度。

2.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在政策法规、资源分配和人员管理等方面,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系统和完善的模式,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

3.企业参与度有限。

很多企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参与度不高,缺乏持续而深入的合作意愿。

这使得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处于表面化和短期化阶段。

二、政校企合作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校资源整合。

通过政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整合各方资源,获得更多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支持,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2.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岗位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政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合作路径。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合作路径探索:1.优化政策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出鼓励和政策支持,推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

鼓励政策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项目资助等方面。

2.建立合作机制。

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包括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基金、设立合作机构等。

在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可以促使校企合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3.深化合作内容。

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内容,不仅限于实习、实训和就业,还应包括项目合作、科研合作、技术咨询等更深层次的合作内容,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探索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正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

校企合作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的重要模式和途径。

在这一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还能促进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然而,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校企合作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共享。

学校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能力,而企业拥有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

通过合作,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更贴近现实工作环境。

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质量。

一种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订单式培养。

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

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与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不仅能够获得满足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模式有助于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在早期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从而培养出更符合自身要求的人才。

另一种有效的模式是产教融合。

通过将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

学校可以设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运作、掌握行业标准。

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还使其获得了更加深入的行业理解。

为了确保产教融合的质量,学校需要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同时引进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行业专家进行指导。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一环。

企业中的专业人士可以被邀请到学校进行授课,分享行业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校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校园参与企业实践,通过这样双向交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置能够得到提升,实现更为广泛的知识传播与技能传授。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机制,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和规范性,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战略意义在于提高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实现教育与产业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是当前重要的任务,对于推动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合作、问题、促进、沟通、协调、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实习、实训、质量、规范性、合作模式、未来发展方向、战略意义1. 引言1.1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性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还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传统教育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市场需求;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招聘优秀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2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1. 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化。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多以实习实训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合作形式。

这种单一化的合作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全面实践能力,无法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

2. 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双方合作项目无法有效开展。

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也使得双方无法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3. 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素质不够高。

这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策略探析

61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05B 后,立即将边缘的缝隙用手锤垫铁敲紧(板件越热越容易敲紧);接着进行连续焊,连续焊也要先试焊,焊接时分3段,上中下各一段(要求:宽度为5 mm ~7 mm 、高度小于1.5 mm 、长度不能小于10 mm );焊接结束后处理板件的缝隙、焊渣,并且要再次清洁板件。

(4)操作完成后要打扫场地,整理工具,保证场地清洁、工具摆放整齐、所有物品放回原位。

(收稿日期:2020-05-04)1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与存在问题校企合作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为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国家自2014年开始连续出台多项规定与政策文件,从财政、土地、信用和税收等方面优惠激励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中来。

然而,就目前整体发展形势而言,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全面推广开来,只在国家和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并且实力雄厚的少数高职院校效果较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参与合作的企业动力不足。

(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还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只是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企业只是单纯的接收职业院校毕业生,解决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而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和学校建设中去;学校也没有主动深入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未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校企双方缺乏互联互通,没有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未能实现校企双方深度融合,达到共享共赢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另外,由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完善,缺乏责任部门保证校企合作过程,缺乏互动交流平台共享信息资源,缺乏约束机制规范校企行为,缺乏评估指标检测校企合作效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和高效地运行。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

当前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

企业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经济利益和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

校企合作需要企业投入比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校企合作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关键的技术与人才支持,但是短期内人才培养效果有限,很难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政校企合作是一个新的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对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路径进行探索。

一、探索学生培养的新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路径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经验,在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过程中,政府、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

另一方面,政校企合作也可以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或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二、深化教育产业融合政校企合作的路径还可以促进教育产业的融合。

政府、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产业链,从而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具体来说,这种合作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共享。

政府、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建立教育资讯库,通过资源共享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为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 教育项目开发。

政府、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发一些具有行业领先技术和服务的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学习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产学研合作。

政府、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一些具有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从而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政府、高校和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政校企合作机制,以保证合作的顺利实施。

建立合作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定义各方合作角色。

政府、高校和企业各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利,建立起相互依存、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需要充分考虑各方条件和利益。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析的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析的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析的论文职业教育论文论文摘要: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利益机制,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多数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和取得实质效果。

文章从利益激励机制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对“订单式培养”和“校企职教集团”这两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运作、特征和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希望通过推行这两种模式,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激励机制;订单式培养;校企职教集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国家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部署,也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从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实践来看,普遍存在形式化、短期化的问题,大多没有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取得实质效果。

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合作主体方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利益机制,前者需要国家制定校企合作法律法规来保证,并有专门的国家机构管理、协调,及时有效的法规建设有助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和良性运作…;而后者的形成则需要有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来实现校企互赢,从而激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基于利益激励机制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即“订单式培养”模式和“校企职教集团”模式。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一)“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内涵“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利用学校、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订单式”培养,使得“校企合作”的内涵得到拓展,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延伸,进一步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赢”的关系。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对策探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对策探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对策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对策,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和问题,指出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现状,然后阐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四点对策:建立更紧密的校企联系、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和推行学分认定制度。

结论部分总结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强调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策、学校、企业、联系、课程、教师培训、学分认定制度、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面,难以真正达到学生和企业的需求。

探讨新的校企合作对策势在必行。

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如何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联系、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加强教师培训以及推行学分认定制度等对策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对策,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目前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

一些学校与企业合作仍然不够紧密,缺乏深度合作和长期合作机制。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学生无法得到真实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培训,影响了教育的实用性和就业效果。

一些学校开设的课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凸显。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一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素质。

本文将就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包括鼓励高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产教融合机制等。

政府需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能够取得实效。

政府需要培育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政府还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政校企合作的平台,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高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承担者,也需积极参与到政校企合作中。

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使学生更符合市场需求。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高校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校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技术过硬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用工单位,也是政校企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设备设施、实习机会等支持,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为高校提供市场需求的信息和趋势预测,帮助高校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实习和培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并为学校提供科研项目和技术支持。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操作相结合,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本文将对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深入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校企合作则打破了这种局面,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促进就业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学校的科研支持和人才储备,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

4、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能够促使职业教育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目前,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这种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2、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到企业进行实习,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通过这种工学交替的方式,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课题研究论文:建设类高职教育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探讨

课题研究论文:建设类高职教育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探讨

职业教育论文建设类高职教育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探讨校企合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保障,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何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成为目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校企合作现状分析1.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简单现在大部分职业院校普遍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用人合作。

职业院校根据需求主动联系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普通劳动者;其次是订单培养。

学校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企业冠名班”,企业派遣部分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上专业课程。

学生毕业时冠名企业录用部分优秀学生,其余学生由学校自行消化;再次就是生产线引入式合作。

学校引入企业大量实习实训设备,企业带着生产线到学校,并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

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同时,给学生一些观摩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三种合作模式都仅仅是校企双方浅层次的合作,合作模式比较简单,合作内容也比较单一。

2.校“热”企“冷”建筑行业企业很多,人才需求量也很大,但是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尤其出于施工安全因素,多数建筑企业没有这种合作意识也不愿意介入到校企合作中来,有些中小企业很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后备人力资源,但是又没有能力参与全面深度的合作,而有能力的大企业往往不愿参与合作。

主要原因为:缺乏落实相应政策的具体措施、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企业在校合作中的贡献缺乏社会认可、企业在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补偿、校企合作缺乏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纳税减免得不到落实。

正因为企业得不到合作所产生的“互利互惠”,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缺乏激励机制和成本补偿,所以企业不愿意提供可供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使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一厢情愿,校“热”企“冷”的局面。

3.缺乏利益结合点,很难推动校企合作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校内模拟,让学生到企业行业现场感受或就业前短期实习层面上。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深化合作,提高合作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的优势、校企合作的挑战、如何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以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总结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展望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而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将实际工作场景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职场需求。

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知识技术的交流与共享,推动产业发展与教育培训相互促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

深入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有助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和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目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研究目的是在于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挑战。

研究旨在提出如何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以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旨在总结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展望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为实现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1. 信息不对称。

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学校往往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而企业也无法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导致双方合作时出现摩擦和不适应。

2. 教学资源不平衡。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可能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合作产生不公平现象。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成为了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之间积极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各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文将就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探索,旨在探讨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办学活动中开展紧密合作的一种形式。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办学规划和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1. 产业对接模式产业对接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是指学校与特定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设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对口的技术技能人才。

产业对接模式可以让学校更好地了解特定行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获得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2. 企业定制模式企业定制模式是指企业提出培养需求,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符合其用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服务,更好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3. 产学研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联合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型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推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职业教育下的校企合作,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将围绕职业教育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并探讨其在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进行的紧密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更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所在,提前确定职业方向,增加就业的针对性和成功的几率。

2. 提升技能水平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水平。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快速地融入社会,对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3.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更好地得到共享。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设备,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获得人才储备和专业技术支持。

通过共享资源,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综合实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1. 实习与就业实习与就业是最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可以建立起实习基地或者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所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期间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为将来的招聘提供参考。

2. 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校企合作中的另一种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关键举措,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校企深度合作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育资源不平衡。

一些职业教育学校缺乏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资金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训设备和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其次,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企业认为与学校合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他们更倾向于直接从市场上招聘熟练的技术工人。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的经验和能力,不知道如何与学校建立联系和开展合作。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组织校企对接会、开展实习招聘活动等方式,增加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并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顺利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第三,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一些学生毕业后往往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相符的工作,而一些企业则表示难以找到满足需求的技术人才。

这是因为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市场需求脱节,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没有清晰的技能要求和需求,无法提供具体的岗位要求。

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市场的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岗位要求和实践指导,增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四,校企合作中还需要合理的激励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的政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校企合作可以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本文将对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进行探索,探讨如何更好地落实政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政校企合作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实施政校企合作,需要探索合适的路径。

政府需要积极推动政校企合作。

政府在政策层面和资金支持上,可以为政校企合作提供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减少合作中的风险,鼓励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就业等支持。

政府还可以设立相关资金,支持政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

高校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推动政校企合作。

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设立相应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市场需求。

高校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政校企合作。

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企业还可以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指导和培训。

企业可以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性,积极与高校进行合作,为高校提供更多的支持。

虽然政校企合作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支持上需要更加积极。

政府在政策层面需要及时调整,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降低合作风险,提升合作的积极性。

政府还需要增加相应的资金支持,鼓励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

高校需要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更好地与企业合作。

高校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市场需求。

高校还需要不断拓展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职业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愈发凸显重要。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学校是教育培训的主体,企业则是实践和市场的需求方,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路径,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密切关注教育市场需求,促进教育体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一方面,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还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项目,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政校企合作。

建立政府奖励机制,对于合作项目成效显著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鼓励更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合作。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资金扶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励他们开展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项目。

二、高等职业院校的积极探索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在政校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应主动出击,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化合作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设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引入企业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验室或校企合作实验室,推动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职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满足企业市场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与企业共同研发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与企业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237期2013年3月(下)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Total.237March2013(C)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探微陈志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129-02摘要校企深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有效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瓶颈”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本文从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校企深度合作难以开展的因素,提出了推进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必要性因素对策An Inquiry into Deep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henZhihuaAbstractDeep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isakeyandhardpointfor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ndisalsothebreakthroughofeffectivelysolvingthe"bot-tleneck"problems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tartingfromthenecessityofimplementingdeep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thispaperexploresthefactorshinderingitandproposesthecountermeasurestopromoteit.Key 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deep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necessity;factor;countermeasure校企深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有效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瓶颈”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高职院校必须解决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与模式问题,如政府引导不力,制定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企业不出力等,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1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必要性校企深度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产学结合、双向参与,以增强高质院校办学活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为目标,比如师资队伍建设、科技服务、实训基地、专业建设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

1.1高职教育的根本特点决定了必须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理论够用,实践为主”来设置课程,这就促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在企业工作现场实践,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自觉地塑造较好的职业素养。

1.2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

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在成果、设备、人才、技术等方面实现共享,取长补短,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接受教育,牢固掌握所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提升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1.3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繁荣,企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已越来越大,形成“两头市场”,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讲授,将岗位需求与理论知识分割,从而造成毕业生缺乏竞争实力。

校企深度合作教育使高职院校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互聘人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的原因2.1外部条件因素2.1.1现行政策法规当前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指出:“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

”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缺乏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定,难以执行。

2.1.2校企合作缺少平台,缺乏吸引企业参与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缺乏资金、设基金项目:201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编号:2011SJB88003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志华(1962-),男,江苏南通人,博士,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纺织专业教学与校企合作工作。

129备、技术等,而且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滞后,高职院校本身又无法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对生产技术进行攻关,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

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构建桥梁,引导、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因为当前仍然缺乏与企业沟通、合作的平台和载体。

2.1.3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法律法规,然而地方政府并未把高职教育的地位提升,与其功能不相符,同时政府在资金支持上也不如本科院校,从而导致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致使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影响了校企合作效应的有效发挥。

2.2高职院校因素2.2.1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脱离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又片面强调专业对口,在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加以考虑,为了便于管理,总是把学生安排在固定的几个企业,然而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的企业比较少,给校企合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2.2.2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健全校企合作涉及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主体,然而三者之间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虽然校企合作能在某一点或某一时段获得成功,但三者的关系都没有理顺,缺乏合作的长效机制,对合作运行的效果的评价也缺乏相关的依据。

高职院校应建立起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能力结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等方面的系统的校企合作教育机制,建立规范的校企合作制度,在制度上、专项经费上也给予必要的保障。

2.2.3高职院校缺乏能力高职院校缺乏正确的目标定位,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凝练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更谈不上专业品牌和学校的社会影响,缺乏吸引企业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在“四技”服务、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难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3企业因素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它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企业发展,总是希望以低成本获得人才、技术等,然而高职教育的外溢性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企业很容易从劳动力市场获得受过高职教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坐享职业教育的成果,而不需要支付参与校企合作的各种成本;同时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能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却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

这自然制约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推进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研究3.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细化并具有可操作性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校企合作要深入发展,取得成效,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责、权、利。

我国政府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时,应进一步明确企业参与制定高职教育宏观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的责、权、利。

3.2建立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激励机制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构建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基础。

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对其所用经费实行税前列支,所提取的职工教育统筹费用按一定比例返还,做到“谁参与,谁受益”,用资金这一杠杆使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利益得到保障。

如宁波市北仑区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仑政〔2006〕41号)。

3.3搭建平台,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督与评估将校企合作搭建成为培养一流技能型人才的集约平台、服务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平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助推平台。

政府应主动引导、督促并肩负起协调和促进校企合作的责任。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校企合作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活动,强化校企合作全程监督,使高职院校不断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如泸州市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加大宣传,搭建校企信息交流平台”。

3.4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一方面企业选派专家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共同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指导任务;另一方面,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资料为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保障,为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便利条件。

如诸暨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意见》(诸政办发〔2007〕208号)就指出“与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业接受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职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安排高水平的技师和工程师进行‘传、帮、带’,由此造成的消耗性支出从本企业所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参考文献[1]朱淼.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杭职院为例[J].成功(教育),2012(4):7-8.[2]费小平,缪宁陵.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29-131.[3]倪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2-74.[4]叶桂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借鉴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7):35-37.[5]马顺彬.国内成功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5):18-19.职业教育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