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数学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说课标:本教材属于第一学段。
本学段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包括:
数与代数: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图形与几何: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
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统计与概率: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综合与实践: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思考包括:
发展数感及空间观念。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
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包括:
能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会解决。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情感态度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与原课标比较
数与代数方面:(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
增加认识小括号和能进行简单的整数两步四则混合运算。
图形与几何方面: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及“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认识千米、公顷”这四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降低对“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要求,只要求知道这些方向就可以了。
对一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统计与概率方面:降低了要求。只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如“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
整理数据,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综合与实践的变化是进一步明确目的。
本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使用小括号;知道除法的含义及乘
除法的关系;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及它们的进率,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
写万以内的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认识克和千克。
●图形与几何:会辨认锐角和钝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统计与概率: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综合与实践: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说教材。我将从内容结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内容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
和千克。
●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与变换。
●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
●综合与实践包括:剪一剪,有多重,找规律。
其中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编写特点
这册教材的编写,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如表内除法的教学,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平均分”及计算平均分结果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做了准备。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这样学生对除法意义的认识逐步形成起来。
2.鼓励算法多样化,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例如解决问题例1和例2,23页例1,教材都展示学生之间对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通
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存在着多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
3.提供丰富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教材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练习十的“拼一拼”“拉一拉”“
转一转”以及实践活动“剪一剪”等。让学生在这些充满童趣的操作活动中,感知几何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
生为本的理念。其基本体例是: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练习应用。他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四)立体式整合
本册教材各部分知识与小学各学段知识之间的立体式整合,我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下面我就以本册教材《图形与变换》单元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学过了初步
认识几何图形和如何辨认角和直角,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在此基础上,本册“图形与变换”顺势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知道判断锐角和钝角也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直角、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为以后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运用学习对称的方法使学生感知平移和
旋转的不同特点。这一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和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说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将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方面与大家交流。
教学建议
第一,在情境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也就是更加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教学,首先用主题图把同学们“带进”游乐园,让学生独立观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接着,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指导提
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用较为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
第二,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重点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生个体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有时会出现几种做法。如第4页例1求现在有多少人看戏的问题,同学们除了书本给出的三种方法外,有的学生用“13-6+22”的方法。只要学生能正确表述解决问
题的思路,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接着及时组织反馈与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
决办法,逐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加强实践探究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认识来源于实践”,教师应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学数学。如教材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等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