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控制 主动控制算法简介..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在机械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在机械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技术方法,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的定义、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在机械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引言随着现代机械系统的不断发展,振动问题成为了制约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被动振动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振动,但其受制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存在着很多限制。
而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则通过对机械系统振动的实时监测和主动干预来实现精确、高效的振动控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系统中。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主动振动控制技术通过感知振动信号、处理振动信号和产生相应的控制力,实现对机械系统振动的有针对性调节。
其中,振动信号感知模块可通过安装传感器获取机械系统的振动信息;振动信号处理模块则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振动特征;而控制力生成模块则通过执行机构产生与振动相反的控制力,从而实现振动的补偿和控制。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1. 汽车悬挂系统汽车悬挂系统是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
传统的被动悬挂系统只能被动地响应路面的振动,容易产生压缩和拉伸过大的问题,影响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而主动悬挂系统通过感知路面和车身的振动,实时调节阻尼和刚度参数,可以通过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实现对车身振动的主动补偿,提升悬挂系统的性能和舒适性。
2. 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风速、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振动和震动。
传统的被动振动控制方法无法针对不同的天气条件进行调节,导致发电效率下降和机械损坏。
而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可以通过感知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实时调整机组的偏航角和传动系统的阻尼,降低机组振动,提高发电效率。
3. 振动台振动台是用于模拟地震、风、水等环境载荷的实验设备。
传统的被动振动控制方式在模拟复杂载荷过程中存在精度和稳定性受限的问题。
结构工程振动控制
结构工程振动控制振动是结构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结构受到外力或内力作用时,会产生振动。
振动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进行结构工程振动控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工程振动控制方法。
一、主动振动控制主动振动控制是一种通过主动力来控制结构振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结构的振动响应,通过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来改变结构的振动状态。
常见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包括电液伺服振动控制和电液积分振动控制等。
电液伺服振动控制是通过电液伺服阀和液压缸等装置来实现的。
通过对液压缸内压力的控制,可以改变液压缸的长度,从而实现对结构振动的控制。
而电液积分振动控制则是通过控制液压缸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流量来实现的。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通过传感器对结构的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
二、被动振动控制被动振动控制是一种通过添加阻尼器、隔振器等装置来消耗结构振动能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值和频率。
常见的被动振动控制方法包括阻尼器振动控制和隔振器振动控制等。
阻尼器振动控制是通过在结构中添加阻尼器来实现的。
阻尼器可以分为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液体阻尼器等。
当结构发生振动时,阻尼器会吸收振动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结构振动幅值减小。
而隔振器振动控制则是通过在结构与地基之间添加隔振器,将结构的振动能量转移到隔振器上,从而减小对地基的振动传递。
三、半主动振动控制半主动振动控制是一种综合了主动振动控制和被动振动控制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结合主动力和阻尼装置来控制结构的振动。
常见的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包括液流能控制和磁流变控制等。
液流能控制是通过调节液压缸内的液体流量来实现的。
当结构发生振动时,液流能控制系统会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振动信号,调节液压缸内的液体流量,从而改变结构的振动状态。
磁流变控制则是利用磁流变材料的特性。
当结构发生振动时,磁流变材料会产生相应的阻尼力,从而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值。
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主动振动控制是一种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及技术,对机械结构、建筑结构、桥梁等物体振动进行控制的方法。
它通过在物体表面附加振动器和感应器等元件,利用反馈控制技术对系统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弱目标振动的效果。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
被动控制主要是针对一些自然发生的振动进行控制,例如地震、台风等。
目前,这种控制思路主要以减震、消音、隔音为主;而主动振动控制则是人主动干预,主动改变物体的振动特性,保护或增强物体的结构性能,例如在地震、风载等环境下,机械结构、建筑结构、桥梁等结构体都可以采取此种措施。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的核心是振动控制算法。
传统振动控制算法中,大多采用模态解耦、斯密特正交、滤波分解等多种算法,将机械结构的振动状态锁定在一定的稳态范围内。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智能材料和智能结构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电液或电磁调节智能材料的特性,而研制出了新型的主动振动控制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主动振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振动控制器、振动器和感应器。
振动器是负责产生激励,感应器主要是用于测量目标振动信号,而控制器则负责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并进行反馈控制。
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更改振动器和感应器的位置和数量,来适应不同样本的振动特性。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在机械结构、建筑结构、桥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结构不仅能利用主动振动控制技术来控制、减弱地震产生的振动,还能通过主动桥梁技术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机械结构方面,可以利用主动振动控制系统来改善航空器的操纵特性、提高舒适性和减少发动机振动等。
总体来说,主动振动控制技术解决了机械结构、建筑结构、桥梁等物体振动控制领域的许多难题,为安全生产和结构控制做出了贡献。
随着业界对重大事件(如地震、台风等)控制需求的增加,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也将逐渐走向成熟。
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
目录0.前言 (1)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用概况 (1)1.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 (2)2.结构振动控制分类 (3)3.各类控制系统构造及性能 (4)3.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概述 (4)3.1.1 主动控制控制原理 (5)3.1.2 加力方式及加力位置 (7)3.1.3 控制装置 (8)3.2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概述 (8)4.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算法 (11)4.1 主动控制算法 (12)4.1.2 几种算法的简单介绍 (13)4.2 半主动控制算法 (21)4.3 智能控制算法 (22)5.结构主动、半主动控制系统分析方法及设计方法 (24)5.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25)5.1.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 (25)5.1.2 主动最优控制力和受控反应特征分析 (26)5.2 结构主动变阻尼和智能阻尼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30)5.2.1半主动最优控制力设计 (31)5.2.2系统反应分析 (36)5.3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37)5.3.1主动变刚度最优控制力设计 (37)5.3.2系统反应分析 (40)6.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1 AMD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2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3 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2)6.4 其他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2)7.研究展望 (43)7.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43)7.2 结构振动控制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43)8.结语 (43)参考文献 (44)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综述0.前言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用概况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传统的依靠结构自身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抗地震作用的做法不同,通过在结构中安装各种控制装置,从而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保障结构地震安全的目的。
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
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建设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趋势。
然而,高层建筑所面临的振动问题对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两个方面探讨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一、被动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是指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质变化来减小结构振动。
最常见的被动控制方法是添加阻尼器和减振器。
阻尼器是一种通过消耗振动能量来减小结构振动的装置。
常见的阻尼器包括摩擦阻尼器、液体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
减振器是一种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来减小结构振动的装置。
常见的减振器包括质量阻尼器、液体填充质量阻尼器和钢筋混凝土阻尼器。
被动控制方法简单易行,但其控制效果受到环境影响较大,不能自适应地调整控制参数。
二、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是指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实时监测和调整结构振动。
主动控制方法可以实时地感知并响应结构的振动状态,可以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控制参数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主动控制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阻尼控制、阻尼比控制和频率控制。
阻尼控制是通过调整阻尼器的力学参数来改变结构的耗能能力,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
阻尼比控制是通过调整被动阻尼器和主动阻尼器的阻尼比例,以实现结构振动的有效控制。
频率控制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来主动调整结构的振动特性。
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方法有许多应用场景。
例如,在地震区域,主动控制方法可以及时应对地震振动,保护结构的完整性和人员的安全。
另外,在风区,结构的风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通过主动控制方法可以减小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还有,在交通枢纽,如桥梁和高速公路上,主动控制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减小结构的振动,提升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设施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被动控制方法和主动控制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机械制造中的振动控制工作原理
机械制造中的振动控制工作原理振动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工作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振动控制工作原理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振动控制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主动振动控制主动振动控制是指通过制动器、电机等主动设备主动地施加力量或力矩来抑制或减小振动。
主动振动控制通常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部分。
传感器用于感知振动信号,控制器则根据信号进行计算和判断,并通过执行器施加相应的力或力矩来控制振动。
主动振动控制的一个典型应用是自适应群控制算法。
该算法通过监测和分析振动信号,自动调节控制装置的参数,使其达到最佳的振动抑制效果。
自适应群控制算法不仅适用于单一机器的振动控制,还可以应用于多机器之间的协同控制。
二、被动振动控制被动振动控制是指通过材料、结构或装置的选择和设计来改变系统的振动特性,以减小或消除振动。
被动振动控制通常包括质量阻尼器、弹簧等被动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机械系统的振动幅度和频率。
被动振动控制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减震器。
减震器是一种通过吸收振动能量的装置,可以减少机械设备振动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减震器通常采用弹簧和阻尼器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机械系统的共振频率和振幅。
三、半主动振动控制半主动振动控制是主动振动控制和被动振动控制的结合。
它通过改变阻尼器或弹簧的特性来控制振动。
半主动振动控制通常采用液体和磁流变材料作为阻尼装置,通过改变液体或磁场的特性来调节阻尼器的阻尼效果。
半主动振动控制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磁流变减振器。
磁流变减振器是一种能够根据振动情况自动调节阻尼力的装置。
它利用磁流变材料的特性,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来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从而实现对振动的控制。
总结:在机械制造中,振动控制工作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动振动控制通过主动施加力量或力矩来控制振动,被动振动控制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来改变振动特性,半主动振动控制则是主动振动控制和被动振动控制的结合。
工程力学中的振动控制和振动衰减的方法
工程力学中的振动控制和振动衰减的方法振动是工程力学中非常重要且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很多情况下,振动会对结构物、机械设备以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比如疲劳破坏、能量浪费、噪音和震动等。
因此,振动控制和振动衰减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振动控制和振动衰减的方法。
一、主动振动控制主动振动控制是指通过激励源主动地施加力或扭矩,以减小结构或系统的振动响应。
其中,最常用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是通过控制系统实时测量振动信号并根据测量结果输出相应的激励信号,通过控制设备施加力或扭矩来实现振动的主动控制。
主动振动控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实时检测振动,并根据测量结果来调节控制力;通过主动振动控制,可以减小结构或系统的振动幅值,并且能够适应不同振动特性的系统。
主动振动控制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和反馈系统,以实时检测振动信号并作出相应的控制动作。
二、被动振动控制被动振动控制是指在结构或系统中添加被动元件,通过其自身的材料特性和力学行为来实现振动的控制和衰减。
被动振动控制方法通常包括减振器、阻尼器以及填充物等。
1. 减振器减振器是一种常见的被动振动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或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来减小振动幅值。
常见的减振器包括弹簧减振器、摆式减振器、液体减振器等。
弹簧减振器通过设置弹簧与结构相连,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吸收振动能量,达到减小振动幅值的目的。
摆式减振器则通过在结构上安装摆杆和摆球,将振动能量通过摆动的方式消耗掉。
液体减振器则通过将流体置于结构中的腔体中,利用流体的粘性和摩擦阻尼来吸收振动能量。
2. 阻尼器阻尼器是另一种常见的被动振动控制装置,它可以通过增加系统的阻尼来减小振动响应。
常见的阻尼器包括液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等。
液体阻尼器通过流体的粘性产生阻尼,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行耗散。
摩擦阻尼器则通过设置摩擦面来产生阻尼,将振动能量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来耗散。
粘弹性阻尼器则利用材料的粘弹性质来实现振动阻尼。
振动控制方案
振动控制方案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振动不仅会增加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故障率,还会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有效的振动控制方案成为了工程师们的首要任务。
1. 振动控制方案的背景振动控制方案的制定需要了解振动问题的背景。
首先,对振动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振动可能是由于不平衡质量、结构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的共振、机械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此外,了解振动问题对设备和人体的影响也是制定方案的前提。
通过对问题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选择适用的振动控制方法。
2. 振动控制方法2.1 主动振动控制方法主动振动控制方法主要通过在机械设备上添加传感器和执行器,利用反馈控制策略实时监测并调整设备的振动状态。
常见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包括主动质量平衡、主动振动隔离和主动调谐振动控制。
主动质量平衡可以通过添加平衡块或调整质量来减小不平衡振动。
主动振动隔离是通过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来减小振动传递。
主动调谐振动控制则是通过调整设备的固有频率以避免共振现象。
2.2 被动振动控制方法被动振动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相应的控制装置,如减振器、缓冲器和阻尼器等来减小振动。
减振器是一种典型的被动振动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来减小振动。
缓冲器可用于吸收冲击能量,阻尼器则可以通过消耗振动能量来减小振动幅值。
2.3 组合振动控制方法组合振动控制方法是将主动振动控制和被动振动控制方法相结合,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通过主动振动控制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设备的振动状态,而被动振动控制则可以提供更好的振动抑制效果。
3. 振动控制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制定振动控制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设备的振动特性、工作环境、成本等。
在选择振动控制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方案。
选择好振动控制方法后,需要进行实施和调试。
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4. 振动控制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实施振动控制方案后,需要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简述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
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少或控制物体振动的方法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建筑结构、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抑制振动的能量传递或振动的幅值,以达到减少振动对系统性能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的目的。
振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三种方式。
主动控制:主动控制是指通过激励和反馈控制来产生与振动相反的力或力矩,以抑制振动。
主动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信号,控制器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并输出控制指令,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产生相应的力或力矩,从而实现振动抑制。
主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可调节性强的优点,适用于对振动进行精确控制的应用场景。
被动控制:被动控制是指通过添加阻尼器、弹簧等被动元件来吸收或分散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振动的幅值。
被动控制技术通常采用传统的机械或材料手段,例如减震器、隔振垫等。
这些被动元件能够消耗振动能量,减小振动的传递路径或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从而实现振动控制。
被动控制技术简单可靠,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振动幅值较小的应用场景。
半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是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结合,通过调节控制器中的参数或改变元件的特性来实现振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技术可以根据振动的特征和控制要求动态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抑制需求。
常见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包括可调阻尼器、液体阻尼器等。
在振动控制技术中,还存在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模态分析、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最优控制等。
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用于振动系统的建模和分析,通过对振动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参数,从而实现振动的减小或控制。
综上所述,振动控制原理和技术通过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减少或抑制振动对系统性能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无论是主动控制、被动控制还是半主动控制,都旨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小振动幅值、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为各个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机械振动控制方法研究
机械振动控制方法研究振动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
机械设备的振动不仅会引发噪音,还会导致设备磨损和故障。
因此,研究机械振动控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概述机械振动控制方法是通过降低或消除机械系统的振动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方法来控制机械振动。
这些方法包括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等。
二、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方法是指通过施加力或扭矩来抵消机械振动。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传感器来检测振动,并通过控制器对机械系统进行实时调整。
主动控制方法的优点是迅速、精确,可以实时适应不同的振动条件。
然而,它们有时会导致能量浪费,并且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
三、被动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方法是指通过安装减振器或阻尼器等装置来减轻机械振动。
这些装置通过消耗振动能量来降低振动幅度。
被动控制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然而,它们的效果有限,只能对特定频率的振动起作用。
四、半主动控制方法半主动控制方法是主动控制方法和被动控制方法的结合。
它在机械系统中安装可调节的装置,通过改变装置的参数来控制振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兼具了主动控制方法和被动控制方法的优势,可以在不同频率的振动条件下进行控制。
然而,半主动控制方法的设计和实现相对复杂,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控制。
五、应用与实践机械振动控制方法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振动控制方法可以减轻飞机引擎的振动,提高飞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汽车工业中,振动控制方法可以减少汽车底盘的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机械振动控制方法还在建筑工程、能源领域和医疗设备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六、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振动控制方法将继续得到改进和创新。
新的材料和技术的引入将提供更先进的控制方法。
此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也有望在振动控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
振动控制 主动控制算法简介..
一、主动控制简介1.概念:结构主动控制需要实时测量结构反应或环境干扰,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主动控制算法在精确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运算和决策最优控制力,最后作动器在很大的外部能量输入下实现最优控制力。
2.特点:主动控制需要实时测量结构反应或环境干扰,是一种需要额外能量的控制技术,它与被动控制的根本区别是有无额外能量的消耗。
3.优缺点:主动控制具有提高建筑物的抵抗不确定性地面运动,减少输入的干扰力,以及在地震时候自动地调整结构动力特征等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结构的风振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与被动控制相比,主动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但是,主动控制实际应用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存与其它控制理论相同的问题,控制技术复杂、造价昂贵、维护要求高。
4.组成:传感器、控制器、作动器5.工作方式:开环、闭环、开闭环。
二、简单回顾主动控制的应用与MATLAB应用1.主动变刚度AVS控制装置工作原理:首先将结构的反应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控制算法并结合结构的响应,判断装置的刚度状态,然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液伺服阀以操纵其开关状态,实现不同的变刚度状态。
锁定状态(ON):电液伺服阀阀门关闭,双出杆活塞与液压缸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斜撑的相对变形与结构层变形相同,此时结构附加一个刚度;打开状态(OFF):电液伺服阀阀门打开,双出杆活塞与液压缸之间有相对位移,液压缸的压力差使得液体发生流动,此过程中产生粘滞阻尼,此时结构附加一个阻尼。
示意图如下:2. 主动变阻尼AVD控制装置工作原理:变孔径阻尼器以传统的液压流体阻尼器为基础,利用控制阀的开孔率调整粘性油对活塞的运动阻力,并将这种阻力通过活塞传递给结构,从而实现为结构提供阻尼的目的。
关闭状态(ON):开孔率一定,液体的流动速度受限,流动速度越小,产生的粘滞阻尼力越大,开孔率最小时,提供最大阻尼力,此时成为ON状态;打开状态(OFF):控制阀完全打开,由于液体的粘滞性可提供最小阻尼力。
振动控制算法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振动控制算法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振动控制技术在机械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机械设备性能要求的提高,振动控制成为了优化机械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振动不仅会对机械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研究和应用振动控制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振动控制算法简介振动控制算法是指通过对机械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和控制,降低或消除机械系统中的振动幅度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振动控制算法包括模态分析法、自适应控制法、PID控制法等。
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传感器对振动信号进行实时采集,然后经过算法处理得到控制信号,通过执行机构对机械系统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振动的控制和抑制。
二、振动控制算法在工业机械中的应用振动控制算法在工业机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重型机床为例,振动不仅会降低其加工精度,还会导致零件磨损和设备寿命缩短。
为了提高工件加工质量和机床稳定性,可以采用振动控制算法对机床进行控制。
通过对机床结构建模和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模态分析法提取出关键振动模态信息,然后通过自适应控制和PID控制等算法对机床进行调节,实现振动控制。
除了工业机床,振动控制算法还广泛应用于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振动控制中。
车辆和飞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振动,不仅会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性造成影响,还会对车载设备和飞机结构造成损坏。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交通工具时,需要考虑振动控制算法的应用。
通过对交通工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可以减小振动幅度,提高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振动控制算法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振动控制算法在医疗设备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以手术机器人为例,手术过程中的微小振动可能对患者的生命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精确性,需要对手术机器人进行振动控制。
通过对手术机器人的结构和振动信号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采用自适应控制和模态分析法等振动控制算法,实时调节机器人的操作,降低振动对患者的影响。
运动控制系统中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管理
运动控制系统中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管理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运动控制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振动现象,这对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和寿命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关键的任务。
一、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的定义和原理主动振动抑制算法是指通过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处理,利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采取控制策略以减小或消除振动的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与分析,快速生成相应反馈控制信号,通过主动控制手段实现对振动的抑制。
二、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管理的挑战在运动控制系统中,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运动控制系统的振动通常是以高频率进行的,因此要求主动振动抑制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有效的控制信号。
此外,算法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挑战。
运动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干扰和噪声,这对算法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算法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算法需要能够应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频率的振动信号,并基于实时测量数据进行精准的振动抑制。
这对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针对上述挑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技术,来提高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的管理能力。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
该方法利用物理模型对系统进行建模,然后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来减小或抑制振动。
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和调整,可以使算法适应不同的工况和振动频率。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实时测量数据,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自适应地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对振动的有效抑制。
此外,还有基于预测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方法,这些方法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四、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管理的应用主动振动抑制算法管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在机器人领域,主动振动抑制算法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运动平稳性,增强机器人的操作能力。
工程力学中的振动控制方法有哪些?
工程力学中的振动控制方法有哪些?在工程领域中,振动现象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过度的振动可能会导致结构的疲劳破坏、降低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产生噪音等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和应用有效的振动控制方法对于保障工程结构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被动振动控制被动振动控制是指不需要外部能源输入,依靠自身的结构特性来减少振动的方法。
常见的被动振动控制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阻尼减振阻尼是指系统在振动过程中能量耗散的能力。
通过在结构中增加阻尼材料,如粘弹性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可以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从而有效地降低振动幅度。
2、质量调谐减振质量调谐减振器是一种利用质量和弹簧组成的振动系统,通过调整其固有频率与主结构的振动频率接近,从而实现对主结构振动的抑制。
常见的有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和调谐液体阻尼器(TLD)。
3、隔振隔振是通过在振源和被保护对象之间插入弹性元件或阻尼元件,来减少振动的传递。
例如,在机械设备的底座安装隔振垫,可以有效地隔离设备产生的振动向基础的传递。
二、主动振动控制主动振动控制则需要外部能源输入,并通过传感器监测振动状态,控制器计算控制策略,执行器施加控制作用来实现振动的抑制。
1、主动质量阻尼(AMD)AMD 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作动器和质量块组成。
传感器检测结构的振动响应,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信号计算出所需的控制力,作动器将控制力施加到质量块上,从而产生与结构振动相反的力,达到减振的目的。
2、主动杆主动杆是一种可以主动施加轴向力的元件。
通过实时调整杆的长度或内部的压力,来改变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实现振动控制。
3、压电陶瓷作动器压电陶瓷具有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变形的特性。
利用这一特性,将压电陶瓷片粘贴在结构表面,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结构的振动特性。
三、半主动振动控制半主动振动控制介于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之间,它不需要持续的外部能源输入,但可以根据结构的振动状态实时调整自身的参数,以达到较好的振动控制效果。
振动主动控制及应用
振动主动控制及应用振动主动控制是指通过施加外部力或扭矩来减少或抑制机械系统或结构体的振动。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引入能量来抵消振动系统的能量损失,从而有效地控制振动,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振动主动控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
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是指通过施加与振动方向相反的力或扭矩来抵消振动系统的振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机械系统的振动幅度,提高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例如,在船舶上安装振动控制装置可以减小船舶在大海上的振动,从而提高船舶的航行稳定性和舒适度。
第二,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
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是指通过施加与结构体振动方向相反的力或扭矩来减小结构体的振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结构的振动幅度,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安装振动控制装置可以减小建筑结构因地震、风力等外界因素引起的振动幅度,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第三,车辆及交通工具的振动控制。
车辆及交通工具的振动控制是指通过施加与车辆振动方向相反的力或扭矩来减小车辆的振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舒适度。
例如,在汽车中安装振动控制装置可以减小车辆因不平路面、车轮不平衡等因素引起的振动幅度,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度和驾驶的稳定性。
第四,航空航天系统的振动控制。
航空航天系统的振动控制是指通过施加与系统振动方向相反的力或扭矩来减小航空航天系统的振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航空航天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例如,在飞机中安装振动控制装置可以减小飞机因气流、发动机振动等因素引起的振动幅度,从而提高飞机的飞行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振动主动控制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建筑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建筑与居住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流。
在智能建筑中,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可以用于减小建筑结构的振动幅度,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机械振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机械振动控制方法及应用引言机械振动是在机械系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引起了很多负面效应,如噪音、磨损和寿命缩短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机械振动控制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机械振动控制的方法和其应用。
一、主动振动控制方法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是通过主动干预系统的反馈或前馈信号来减小或消除机械振动。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反馈控制,通过测量系统的振动信号,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系统参数或施加控制力来抑制振动。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前馈控制,预测系统的振动,并提前施加控制力来抑制振动。
二、被动振动控制方法被动振动控制方法是通过在机械系统中引入一些特定的机械元件或材料来吸收或分散振动能量。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振动吸收器,通过选择合适的质量、刚度和阻尼参数,将机械系统的振动能量吸收或分散。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振动隔离器,通过在机械系统中引入隔离层来将振动能量传递到隔离层外部,从而降低系统的振动。
三、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是将主动和被动振动控制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半主动振动隔振器,它通过控制隔振层的刚度和阻尼参数来调节系统的振动传递。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半主动振动吸收器,它通过控制振动吸收器的质量、刚度和阻尼参数来调节振动吸收效果。
四、机械振动控制的应用机械振动控制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建筑工程和电子设备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振动控制是提高飞行器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可以减小飞机和发动机的振动,提高飞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
在汽车工程领域,振动控制可以减小车辆的噪音和震动,提高乘坐舒适度和操控性能。
在建筑工程领域,振动控制可以减小地震、风荷载等外部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电子设备领域,振动控制可以减小机械硬盘、风扇等设备的振动,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结论机械振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各种方法可以用来抑制机械系统的振动。
主动、被动和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性。
震动控制技术的主要原理
震动控制技术的主要原理
震动控制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1.反馈控制:震动控制系统会通过传感器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会根据反馈的振动信息与设定的参考信号进行比较,然后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来减小振动幅度。
反馈控制可以实时地调整控制量,以快速减小或消除振动。
2.负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策略,其原理是通过将控制器输出信号与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控制器输出,使振动信号减小。
负反馈控制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器增益来改变系统响应,以适应不同的振动条件。
3.主动控制:主动控制是一种主动干预系统振动的控制策略。
主动控制系统使用主动振动控制器,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振动信号,并通过激励器或执行器产生反向的激励力以抵消振动力。
主动控制可以实时调整激励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实现更精确的振动控制。
4.模态控制:模态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的模态响应特性设计的控制策略。
它通过分析系统的自然模态,确定系统的振动特性,并设计相应的控制器来抑制或减小系统的振动。
模态控制可以根据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精确的振动抑制,并同时考虑系统的结构特性和控制器设计。
综上所述,震动控制技术主要基于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主动控制和模态控制等原理来减小或消除系统的振动。
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以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来选择和设计。
机械振动控制算法与策略研究
机械振动控制算法与策略研究机械振动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工程领域中的问题,研究旨在找到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和策略来减小振动对机械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算法和策略两个方面,探讨机械振动控制的相关研究。
1. 算法研究机械振动控制算法的研究是机械振动控制的核心。
目前常见的算法包括主动控制算法、自适应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等。
主动控制算法通过将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反馈到执行器上,调整系统的输入信号,实现减小振动的目的。
自适应控制算法则是基于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振动特征,通过不断调整控制参数来实现对振动的控制。
模糊控制算法则是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方法,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库来实现对振动的控制。
2. 策略研究机械振动控制策略的研究是为了探索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振动控制问题。
常见的策略包括被动策略、半主动策略和主动策略。
被动策略是指通过改变系统的结构或材料,减小振动的影响。
半主动策略则是通过在系统中引入可调节元件,根据系统的振动状况,调整元件的参数来实现对振动的控制。
主动策略则是通过在系统中引入执行器和传感器,根据系统的振动状况,实时调整控制信号,实现对振动的精确控制。
3. 研究现状目前,机械振动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算法研究方面,很多传统的控制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振动控制中,例如PID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算法等。
同时,一些新的算法也被提出,如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算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算法等,这些算法在提高振动控制效果和系统鲁棒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策略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开发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成功地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振动水平,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4. 研究挑战尽管机械振动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机械振动控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力学、控制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振动控制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增加了振动控制的难度。
此外,实际工程中的振动控制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多变量问题,需要开发出适应不同振动工况下的控制算法和策略。
一种振动控制方法
一种振动控制方法引言振动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领域的技术,它旨在减少或消除结构物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新的振动控制方法,以满足不同领域中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的振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操纵结构物的动力学行为来减少振动的产生。
原理主动控制是一种通过植入传感器和执行器来控制结构物振动的方法。
传感器用于感知振动信号,执行器则通过施加力或运动来改变结构物的振动状态。
基于主动控制的振动控制方法可以识别和预测振动信号,并在短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实现振动的抑制或消除。
主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通过测量结构物的振动信号,并将其与期望的振动信号进行对比,以生成控制信号。
这个控制信号会通过执行器施加到结构物上,从而改变结构物的运动。
前馈控制则根据结构物的运动状态和力学特性,预测未来的振动信号,并提前施加控制力以消除或减小振动。
实现方法为了实现主动控制的振动控制方法,需要以下步骤:1. 传感器的选择和植入传感器的选择和植入是振动控制的关键步骤。
合适的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感知结构物的振动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传感器可以选择加速度计、应变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等,具体选择要根据结构物的特点和振动的特性来确定。
2. 控制算法的设计控制算法的设计是振动控制方法的核心。
控制算法需要根据传感器所测得的振动信号,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预测未来的振动信号,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
3. 执行器的选择和操纵执行器的选择和操纵是振动控制方法的关键环节。
执行器可以选择为电磁悬浮器、压电材料或液压系统等,具体选择要根据结构物的类型和要求来确定。
执行器通过施加力或运动,改变结构物的振动状态,从而实现振动的控制。
4. 控制系统的搭建控制系统的搭建是将传感器、控制算法和执行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第6章振动的主动控制
结构中的振动主动控制
• 这两种分布式结构的运动描述方法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 的主动控制方法。
• 第一种方法集中于控制结构振型,通过主动地削减这些 结构振型的振幅,
• 使得整个结构的空间平均均方速度减少,且控制可认为 是“全局的”。
• 减少分布式结构系统的总振动能量并不能保证结构辐射 声也会相应地减少(由于结构声耦合的性质)。
y)dxdy
• 应用自然模态的正交性准则,总动能可以表示为
• 即与模态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成正比。
EK ()
M 2
4
N n0
2
An ()
有限结构前馈控制
• 平板的总振动势能(或应变能)可以表示为
E
P ()
EI 4
2
S
x2
2
2 dxd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2
• 对于很多常见的边界条件,包括两端自由、简支、夹紧, 其动能和势能是相等的。
振动主动控制
结构中的振动主动控制
结构中机械振动主动控制
结构假定是由一个偏微分方程表示,而不是一个常微分方程。 结构假定是分布式而不是“集中”弹簧、质量、阻尼。 描述该结构运动的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均与运动偏微分方程表示。 例如: 一种方法是将整个结构的速度分布用大量结构模态的叠加来表示; 另一种方法是将系统运动用结构中不同类型的机械波的振幅来描述;
• 共振激励频率下的剩余位移分布与全局控制情况相似, • 非共振激励情况下,局部控制效果尽管在梁后1/4部分有所
降低,但在梁其他位置的位移则显著增加。
有限结构前馈控制
• 在实验研究中,可以采用在梁上布置多个加速度传感器, • 以传感器输出的平方和为目标函数进行最小化, • 实现对上述数值模拟中横向位移的空间平均均方值最小 化的近似, • 一旦传感器定位以后可以检测出每个被显著激励的结构 模态,这些误差就会被最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动控制简介1.概念:结构主动控制需要实时测量结构反应或环境干扰,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主动控制算法在精确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运算和决策最优控制力,最后作动器在很大的外部能量输入下实现最优控制力。
2.特点:主动控制需要实时测量结构反应或环境干扰,是一种需要额外能量的控制技术,它与被动控制的根本区别是有无额外能量的消耗。
3.优缺点:主动控制具有提高建筑物的抵抗不确定性地面运动,减少输入的干扰力,以及在地震时候自动地调整结构动力特征等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结构的风振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与被动控制相比,主动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但是,主动控制实际应用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存与其它控制理论相同的问题,控制技术复杂、造价昂贵、维护要求高。
4.组成:传感器、控制器、作动器5.工作方式:开环、闭环、开闭环。
二、简单回顾主动控制的应用与MATLAB应用1.主动变刚度AVS控制装置工作原理:首先将结构的反应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控制算法并结合结构的响应,判断装置的刚度状态,然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液伺服阀以操纵其开关状态,实现不同的变刚度状态。
锁定状态(ON):电液伺服阀阀门关闭,双出杆活塞与液压缸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斜撑的相对变形与结构层变形相同,此时结构附加一个刚度;打开状态(OFF):电液伺服阀阀门打开,双出杆活塞与液压缸之间有相对位移,液压缸的压力差使得液体发生流动,此过程中产生粘滞阻尼,此时结构附加一个阻尼。
示意图如下:2. 主动变阻尼AVD控制装置工作原理:变孔径阻尼器以传统的液压流体阻尼器为基础,利用控制阀的开孔率调整粘性油对活塞的运动阻力,并将这种阻力通过活塞传递给结构,从而实现为结构提供阻尼的目的。
关闭状态(ON):开孔率一定,液体的流动速度受限,流动速度越小,产生的粘滞阻尼力越大,开孔率最小时,提供最大阻尼力,此时成为ON状态;打开状态(OFF):控制阀完全打开,由于液体的粘滞性可提供最小阻尼力。
示意图如下:3.振动实例已知多自由度有阻尼线性结构的参数:276200027600002300M kg⎡⎤⎢⎥=⎢⎥⎢⎥⎣⎦,54.406 1.92101.921 3.443 1.52210/0 1.522 1.522K N m -⎡⎤⎢⎥=--⨯⎢⎥⎢⎥-⎣⎦,阻尼矩阵采用瑞利阻尼C M K αβ=+,,αβ根据前两阶自振频率及阻尼比确定,阻尼比取0.05,该多自由度结构(参数同上)所受地震波数据见dzb.xls 文件,文件第一列为时间,单位s ,文件第2列为加速度,单位m/s2。
方法采用中心差分法。
3.1变刚度对比了刚度分别为K 、10*K 以及0.1*K 时M1的响应时程曲线以及最大位移。
MATLAB程序如下:clearclcM=diag([2762 2760 2300]); %质量矩阵 K=100000*[4.406 -1.921 0;-1.921 3.443 -1.522;0 -1.522 1.522];kk={K,10.*K,0.1.*K} %细胞矩阵-变刚度 W=[4.1041;10.4906;14.9514]; %各阶频率 zuni=0.05area=2*W(1)*W(2)*zuni/(W(1)+W(2));byta=2*zuni/(W(1)+W(2));C=area*M+byta*K; %阻尼矩阵 num=xlsread('dzb.xls',1,'B1:B1501');P=M*ones(3,1)*num'; %读入外荷载 *********中心差分法**********h=0.02; %步长para=[1/h^2,1/(2*h),2/h^2,h^2/2]; %参数向量 Kx=para(1)*M+C*para(2); %x(i+1)前系数 x(:,1)=zeros(3,1); %初位移 v(:,1)=zeros(3,1); %初速度 a(:,1)=-0.00082*num(1)*ones(3,1); %初加速度 for j=1:3for i=1:1:1501 %差分迭代第一步 if i<2;x0=x(:,1)-h*v(:,1)+h^2/2*a(:,1); Px(:,i)=P(:,i)-(kk{j}-para(3)*M)*x(:,i)-(para(1)*M-para(2)*C)*x0;x(:,i+1)=inv(Kx)*Px(:,i);a(:,i+1)=para(1)*(x0-2*x(:,i)+x(:,i+1)); %加速度响应v(:,1)=para(2)*(x(:,i+1)-x0); %速度响应else %差分迭代Px(:,i)=P(:,i)-(kk{j}-para(3)*M)*x(:,i)-(para(1)*M-para(2)*C)*x(:,i-1); x(:,i+1)=inv(Kx)*Px(:,i);a(:,i+1)=para(1)*(x(:,i-1)-2*x(:,i)+x(:,i+1)); %加速度响应v(:,i)=para(2)*(x(:,i+1)-x(:,i-1)); %速度响应endend*************中心差分法*************X=x(:,1:1501);Y=max(abs(X),[],2);Z(j)=max(Y);save X %保存位移相应subplot(3,1,j) %画图plot(X(1,:))xlabel('时间t/0.02s')ylabel('位移X1/m');end运行结果如下:最大位移分别为:0.0085m0.0045m 0.0100m3.2变阻尼依旧使用上述系统,对比了无阻尼,阻尼为C和0.5C的情况下M1的响应时程曲线和最大位移。
MATLAB程序:clearclcM=diag([2762 2760 2300]); %质量矩阵K=100000*[4.406 -1.921 0;-1.921 3.443 -1.522;0 -1.522 1.522]; %刚度矩阵W=[4.1041;10.4906;14.9514]; %各阶频率zuni=0.05area=2*W(1)*W(2)*zuni/(W(1)+W(2));byta=2*zuni/(W(1)+W(2));C=area*M+byta*K;cc={0*C,C,0.5*C}; %变阻尼num=xlsread('dzb.xls',1,'B1:B1501');P=M*ones(3,1)*num'; %读入外荷载**************中心差分法************h=0.02; %步长para=[1/h^2,1/(2*h),2/h^2,h^2/2]; %参数向量Kx=para(1)*M+C*para(2); %x(i+1)前系数x(:,1)=zeros(3,1); %初位移v(:,1)=zeros(3,1); %初速度a(:,1)=-0.00082*num(1)*ones(3,1); %初加速度for j=1:3for i=1:1:1501 %差分迭代第一步if i<2;x0=x(:,1)-h*v(:,1)+h^2/2*a(:,1);Px(:,i)=P(:,i)-(K-para(3)*M)*x(:,i)-(para(1)*M-para(2)*cc{j})*x0;x(:,i+1)=inv(Kx)*Px(:,i);a(:,i+1)=para(1)*(x0-2*x(:,i)+x(:,i+1)); %加速度响应v(:,1)=para(2)*(x(:,i+1)-x0); %速度响应else %差分迭代Px(:,i)=P(:,i)-(K-para(3)*M)*x(:,i)-(para(1)*M-para(2)*cc{j})*x(:,i-1);x(:,i+1)=inv(Kx)*Px(:,i);a(:,i+1)=para(1)*(x(:,i-1)-2*x(:,i)+x(:,i+1)); %加速度响应v(:,i)=para(2)*(x(:,i+1)-x(:,i-1)); %速度响应endend**************中心差分法******************X=x(:,1:1501);Y=max(abs(X),[],2);Z(j)=max(Y);save X %保存位移相应subplot(3,1,j) %画图plot(X(1,:))xlabel('时间t/0.02s')ylabel('位移X1/m');end运行结果是:最大位移分别为:0.0115m0.0085m0.0068m??三、主动控制算法简介主动控制算法是主动控制的基础,它们是根据控制理论建立的。
好的控制理论算法必须在线计算时间短、稳定性及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结构控制算法分为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两类。
1.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
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域方法。
经典控制理论包括线性控制论、采样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三个部分。
2.现代控制理论:现代算法计算主要用时间域,采用状态空间法(State Space Method) 来描述系统的动力性态,其数学工具为线性代数、矩阵理论和变分法。
其主要包括下面一些算法:(1)经典线性最优控制法(2)瞬时最优控制法(3)极点配置法(4)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法(5)随机最优控制法(6)界限状态控制法(7)模糊控制法(8)预测实时控制法(9)H∞优化控制(10)变结构控制3.简要介绍各种算法最优控制算法通俗来讲:即对一个受控的动力学系统或运动过程,从一类允许的控制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优的控制方案,使系统的运动在由某个初始状态转移到指定的目标状态的同时,其性能指标值为最优。
在工程上,最优控制算法以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理论为基础,采用极值原理,使用最优滤波或者动态规划等最优化方法,进一步求解结构振动最优控制输入,在振动主动控制领域应用比较普遍。
当被控对象结构参数模型可以被精确建模,并且激励和测量信号比较确定时,采用最优算法设计控制器可以较容易地取得控制效果。
最优控制法根据具体算法又可分为经典线性最优控制法、瞬时最优控制法、随机最优控制法等等,下面简单介绍:A经典线性最优控制法该算法基于现代控制理论,以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来确定控制力与状态向量之间的关系式。
目标函数中用权矩阵来协调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需求解Riccati 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