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
可达性评价要素及研究方法分析研究
可达性评价要素及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摘要:可达性的研究由来已久,已成为城市规划、交通地理、运输组织等方面广泛应用的重要概念。
本文综合现有可达性研究,总结分析出可达性的组成要素,从网络特性的角度对累积机会法、空间约束法、空间阻隔法、效用法、潜力模型法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出适用于高铁运输服务水平评价的研究方法,为构建高铁可达性模型、进一步提升高铁运输效率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铁;可达性;开行方案1序言可达性作为交通地理区位研究的重要指标,在站点选址、交通优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交通可达性不仅与物理网络结构相关,更与服务网络关系密切,用可达性作为反映旅客出行方便程度的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旅客实际体验的运输产品质量。
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不断延伸,高铁运输系统与地区可达性的关系也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当前的研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高铁开通前后地区可达性变化的研究;二是高铁运输组织方案对地区可达性影响的研究。
明确可达性评价指标的组成要素及研究方法是研究高铁服务网络中地区可达性的基础,对于精准满足旅客的可达性需求,实现铁路运输能力利用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2可达性的组成要素分析在分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性能和服务水平时,可达性被定义为能够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潜力,受交通网络与出行目的地理分布特征的共同影响[1]。
该可达性可被理解为乘客从某一区位通过交通网络到达外部其他区位的容易程度,这一容易程度可通过交通成本来衡量,例如时间和费用等。
花费的交通成本越少,则该区位的可达性越高。
交通可达性是在地点可达性与人感知的可达性的基础上,将相互作用的机会固定为出行的机会进行定义的,可达性的度量往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素:(1)地点。
可达性往往是依托地点来计算的,没有地域的差别就没有可达性的概念;可达性也称为连通性,因此在地点的基础上,往往还要综合交通系统,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是计算出发地与目的地间可达性的基础。
(2)地点内人群的特征。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可达性与可测量性分析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可达性与可测量性分析导语: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教学目标的设立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是,教学目标的可达性与可测量性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一环。
本文将从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区域、教学准备、教学介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等方面,对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可达性与可测量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教学价值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目标的设立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可达性与可测量性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需要具备可达性与可测量性。
可达性要求目标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可测量性则要求目标具有明确的标准和评价方式。
三、教学区域教学区域是指以一定的范围划定教学目标的设定空间。
教学区域既应包括学科知识的传授,又应包含学生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情感、品德、社交、动手能力等。
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教师在课前进行的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环境的创设以及教师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充分的教学准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目标的可达性与可测量性。
五、教学介绍教学介绍是教师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教学介绍中,教师需要清晰地告知学生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六、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教学目标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需要重点培养和掌握的内容。
教学重点的明确性有助于学生更加集中精力,提高教学目标的可达性。
七、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可达性和可测量性。
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可达性模型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可达性模型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对可达性的涵义进行全面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网络特性的角度对拓扑法、距离法、累积机会法、等值线法、重力模型法、平衡系数法、时空法、效用法等目前常用的可达性度量方法进行系统分类,并且对各种度量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与评述;然后,针对在城市规划应用方面,对各种度量方法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论述与剖析。
1.可达性涵义可达性受到不同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也因此产生了对可达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可达性是指在社会中产生的包括直接来源于个体作用与来源于整个社会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副产品作用的必然花费;是指个人参与活动的自由度;可达性是指在一定的交通系统中。
到达某一地点的难易程度;可达性是指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某种交通设施到达目的地的能力;是由土地利用一交通系统所决定的、人/货物通过一定的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或参与活动的方便程度。
可达性是指不同空间分布的点或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力;可达性是指城市用地在时空上可接近的方便程度等。
尽管对可达性概念的理解不同,但是对可达性本质特征却有相同的理解:①计算出来的可达性值的大小本身不具解释力,只有在某特定区域中,各个地点的可达性值进行比较,才具有解释力。
可达性不是地点自身的品质,而是反映该地点在整个区域中所处的地位或区位。
②如果两点问的通达不是单向的,则可达性值具有双向对等性:A通达至B的值等于B通达至A的值。
③可达性虽然是两个地点间克服空间阻隔发生作用的指标,但是这种相互作用一般是发生在两个活动实体(如居民与就业岗位)之间,即计算实体间的可达性是以空间作为中介的,空间上的可达性即等同于人的活动可达性。
对于可达性概念理解的差异。
本质上是来源于可达性不同层面的涵义。
一为客观层面(交通运输或通讯可达性),即各点之间交通、交流的便捷程度。
也就是区位评价;二为主观层面(心理可达性)。
即按人的意愿产生的对某一空间点或区域的主观选择优先级。
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_陈洁
第26卷第5期2007年9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INGEOGRAPHYVol.26,No.5Sept.,2007收稿日期:2007-06;修订日期:2007-07.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6AA12Z20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前沿项目(CXIOG-D04-02)。
作者简介:陈洁(198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E-mail:chenj@lreis.ac.cn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陈洁,陆锋,程昌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要:可达性一直是地理学、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交通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
已有的各种可达性度量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网络与城镇发展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经济效应评价、选址分析、园林景观规划、社会文化等多个研究领域。
随着应用需求的持续加大和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达性度量方法也在快速发展,其度量体系正在形成。
本文首先从两个层面对可达性的涵义进行全面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网络特性的角度对拓扑法、距离法、累积机会法、等值线法、重力模型法、平衡系数法、时空法、效用法等目前常用的可达性度量方法进行系统分类,并且从可达性影响因素入手对各种度量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与评述;然后,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各种度量方法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论述与剖析;最后,对可达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讨论与展望。
关键词:可达性;度量;进展;评价1引言可达性是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地球信息科学、交通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可达性研究最早起源于古典区位论,旨在对空间上某一要素实体(点、线或区域)的位置优劣程度进行度量。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细化,可达性的研究范围及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与地理空间分布相关的自然科学领域,可达性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交通网络空间格局演变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将区域的演化与交通网络的发展看作一种空间互动过程,通过可达性指标有效度量交通网络结构(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等)进而评价区域获取发展的机会和控制市场的能力。
高速铁路可达性研究述评
高速铁路可达性研究述评曾嘉乐 李文翎(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世界上首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诞生于1964年的日本,在过去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全球构筑起接近4X104km 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
在可达性研究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高速铁路可达性研究,以加权平均旅行时间、重力模型和日常可达性为基本的研究测度方法。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高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主要是高速铁路开通后可达性的改善和旅行时间的变化。
二是高速铁路设施建成以后可达性变化对区域或城市经济的影响。
三是高速铁路开通后区域可达性的不均衡变化可能引起的区域发展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评析,并对其不足进行阐述,对其后续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其为今后高速铁路可达性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铁站点;可达性1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历史回顾世界上第一条正式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诞生于1964年的日本,为迎接第18届奥运会在东京召开,在东京和大阪之间建成了全长515km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1].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的高速铁路开始在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舞台上初露锋芒。
1981年,法国首条高速铁路TGV东南线开通。
35年时间过去了,法国已经拥有着2036 km的高速铁路网络。
在90年代初,德国的高速铁路列车ICE也开始投入商业运营。
1991年6月,ICE列车投入运营,标志着德国高速铁路发展进入新的历史篇章。
德国现阶段拥有1475km正在运营的、368km在建的和324km规划中的高速铁路网络,其中科隆至法兰克福的线路最高运营速度可达到300km/h[2]。
西班牙则以3248km的高速铁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3]。
除此以外,韩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拥有着先进的高速铁路系统。
我国将高速铁路定义为新建设开行速度为250km/h(含预留)及以上2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
尽管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起步于21世纪初,与欧洲地区相比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规模及技术水平均已达到世界领先地位。
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与提升
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与提升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日益重要。
公共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可达性的定义和分析方法出发,探讨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提升可达性的策略。
一、可达性的定义和分析方法可达性指的是居民到达各类设施和服务的便利程度。
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则是指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
要评价公共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可以采用三个主要的分析方法。
首先是巴菲指数(Buffers),该方法基于居民生活范围内的服务设施的密度来计算可达性。
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内公共设施的数量和密度,可以得出不同区块的可达性水平。
其次是异质规势场(Heterogeneous Potential Field)模型,该模型通过考虑不同出发地点到目的地的时间和成本,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可达性的规势场。
通过分析规势场的梯度和强度,可以评估不同区域的可达性。
最后是多目标网络分析(Multi-Objective Network Analysis),该方法将可达性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并通过寻找最优路径和路径选择权重来评估不同路径的可达性。
二、影响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因素公共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如果公共交通线路覆盖面积广、密度高,那么相对来说可达性会更好。
其次是公共交通的运行频率和可靠性。
如果公共交通工具的发车频率高、运行可靠,那么乘客们到达目的地的等待时间会减少,可达性也会相应提升。
另外,公共交通的票价、舒适度和安全性也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
较低的票价、良好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进而提高可达性水平。
此外,城市的规划布局和交通设施的分布也会对可达性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交通设施集中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和主要交通干道上,那么辖区内的可达性会相对提高。
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高效的交通网络可以提升人们的出行便利性,推动经济的繁荣,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因此,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助于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好地进行交通规划和优化。
1. 为什么需要可达性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揭示出交通流量高峰期和低峰期的变化情况,从而为交通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面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通过可达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并优化交通瓶颈,提高道路利用率,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
2. 可达性分析的方法可达性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引入网络分析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
网络分析可以根据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出交通节点之间的通勤时间和距离,并绘制出交通流量图。
而GIS技术则可以通过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出交通网络的密度、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区域的可达性水平。
3.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前,我们需要获取各种与交通网络相关的数据,包括道路网的通行能力、交通节点之间的距离和通勤时间、公交线路及站点的分布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城市交通局、公交公司、交通调查机构等渠道获得。
然后,使用专业的分析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构建城市交通网络的模型。
4. 可达性评价指标为了评价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水平,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指标:通勤时间、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节点的密度和分布、公交线路的覆盖率以及多模式交通的互联互通程度等。
这些指标既可以定量分析,也可以定性评价,全面反映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水平。
5. 实例分析:某城市的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估以某城市为例,通过对该城市交通网络的可达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们可以针对交通拥堵的瓶颈节点,进行交通优化规划和交通信号灯的调整,以减少拥堵和排队等待时间。
其次,根据不同区域的可达性差异,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的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高铁车站可达性分析研究
高铁车站可达性分析研究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已经逐步成熟,从一开始的略显稚嫩到现在的日渐完善,高铁系统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高铁站作为高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车站的可达性研究旨在探究高铁系统和城市间互动联系的关系,对于我国高速铁路传统交通方式的替代和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高铁车站可达性?高铁车站可达性是指高铁车站作为枢纽,车站周边交通设施以及城市内部与车站间交通设施,在规定时间内(如1小时、30分钟等)实现互联互通的能力。
高铁车站可达性的关键性在于,它能够影响到用户(乘客)选择高铁出行的意愿和出行体验,同时也决定了高铁市场占有率和对旅客出行的约束能力。
对于城市来说,高铁车站可达性可以影响其发展节奏和潜力。
高铁车站越靠近市中心,其影响力越强,对周边人口集聚和产业布局的带动作用也越大。
同时,高铁车站与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协调情况也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因素。
二、高铁车站可达性研究的重要性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高铁车站通常被放置在相对偏远的地方,这意味着高铁市场的开拓和旅客的出行受限。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开始重视高铁车站可达性。
以广州为例,广州南站的规划就考虑了从城市中心到高铁车站的交通衔接和联络,以使乘客可以便捷地到达车站,从而提升人流量和发展潜力。
同时,高铁车站可达性研究也与旅游业息息相关。
高铁车站的交通便捷性是对于高铁旅游的吸引力之一。
例如,北京-上海高铁的开通,使得人们可以在2~3小时内从北京来到上海,加速了北京和上海地区的交流和商务往来,并增加了这两个城市的旅游交流。
三、高铁车站可达性分析模型(1)环境场所模型:研究车站周边交通设施、社区设施、商业设施等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这个模型主要考虑车站周边环境的舒适度和便捷性,是高铁车站可达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多模态交通分析模型:研究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模式的联系,分析其交通流量和客流量与高铁车站的关系。
区域与城市内部可达性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 张志斌;张翠翠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开发研究
页码: 33-3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3期
主题词: 可达性;度量方法;交通;公共基础设施
摘要:可达性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容易程度,是空间结构再组织的"发生器",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可达性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交通网络空间格局演变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经济效应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分析与区位评价,以及园林景观规划与规划设计的研究等。
结合国内外研究,从两个层面总结了可达性的研究进展,区域层面上,从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及机场的可达性三方面,探讨交通运输网络的可达性对城市体系的影响;城市内部层面上,从公共服务设施、弱势群体、公共交通方式三方面总结了可达性的实际应用。
最后,对可达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研究
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人们对景观的接触和使用机会。
首先,文章介绍了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其次,分析了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然后,探讨了评估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方法,包括GIS和遥感技术、网络分析和空间模型以及调查和问卷设计。
接着,讨论了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包括城市绿地规划、公园系统设计和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研究发现,提高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对于增强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如何整合不同的因素和方法以提高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可达性;可访问性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的景观园林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舒适环境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不均衡、交通网络不完善、社会经济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在享受景观园林资源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问题。
意义:研究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对于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促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改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帮助规划师和设计师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绿地,提高公共绿地的品质和可到达度,满足市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2. 促进健康发展: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改善有助于鼓励和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接触和运动,改善城市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3. 促进社会公平:通过研究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不平等现象,可以推动城市规划部门和相关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社会经济差异对景观资源利用的不公平问题,实现城市资源的平等分配。
二、研究目的和目标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评估其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人们对城市景观园林资源的接触和使用。
211049654_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度量方法研究综述
3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8YJA76001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1331)资助 收稿日期: 2022‒04‒13; 修回日期: 2022‒07‒13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9卷 第2期 2023年3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59, No. 2 (Mar. 2023)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125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度量方法研究综述高巍1 欧阳玉歆2 赵玫3,† 高勇4 孟浩瀚41.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0044;2.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4;3.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0081;4.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 通信作者, E-mail:***************.cn摘要 对既有研究中采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度量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 从数理统计、拓扑网络和几何网络3个方面对比不同方法的基本原理、度量指标、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指出当前的方法学任务是在理论和经验方面合理的指标与简单指标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 而新数据技术的涌现为可达性度量方法提供新的发展 方向。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可达性; 度量方法A Review on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GAO Wei 1, OUYANG Yuxin 2, ZHAO Mei 3,†, GAO Yong 4, MENG Haohan 4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2.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Development Group co. Limited, Beijing 100034;3. School of Design and Ar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4. School of 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nAbstract Based on the three leve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pological network and geometric network, the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 o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existing studies are teased, 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metrics, range of applicability,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se different measurements are review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urrent methodological task is to find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a measure that is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sound and one that is sufficiently plain, and emergence of new data technologies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可达性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1]。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研究与优化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研究与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是指城市居民在规定的时间和成本内到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能力和便捷程度。
在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因此,研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可达性测度与评价方法测度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需要考虑时间、空间、成本等多维度因素,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以及空间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主要解决不同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但对于具体的空间问题处理能力较弱;网络分析法则强调建设服务网络的连通性和重要性,但对于服务网络的优化不够灵活;空间分析法主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理解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优化,但时间和成本因素未考虑完整。
因此,多维度综合考验是建立可达性评价体系所必需的。
第二部分:可达性优化的路径及对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与城市交通,公共设施规划及统筹协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制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必须依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和城市发展特点。
在此基础上,建议采取以下的优化对策,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道路的拥堵与交通工具的不足是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善道路的质量、打通城中城与城区之间的联通,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使用率,从而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快速到达。
(二)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让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布局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不合理,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与城市居民的出行不便。
因此,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应考虑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可达性体验。
(三)实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市的发展要在阶段性的发展规划中进行,只有通过各个领域在城市规划中的协同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问题。
区域与城市内部可达性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区域与城市内部可达性及其应用研究综述区域与城市内部可达性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研究的是人们在区域和城市中的自然空间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活动的空间模式,支持区域和城市发展,实现社会空间持续发展。
它也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城市中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并且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区域与城市内部可达性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域与城市内部可达性理论与方法1、定义:从定义上讲,城市内部可达性是一个衡量人们在城市中特定地点间的自然空间行为的度量指标。
它可以反映出位于城市内部不同位置的人们之间的移动性和可达性程度。
它既可以衡量行政区域内,也可以衡量城市全域内的可达性程度。
2、理论:在城市内部可达性的研究中,考虑到人们对空间行为的偏好等因素,空间行为理论对可达性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Bertin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空间限制下动态地做出空间选择,从而由目前的状态影响未来的状态。
此外,地理视角的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空间行为不仅受到客观的空间条件的限制,也受到个体的主观能力的影响,而主观能力也会受到社会空间的影响。
3、方法:在城市内部可达性的研究中,主要有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定性方法包括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可以用来获取可达性的实证数据,从而理解可达性的具体内容。
定量方法包括可达性指数法和网络分析法,可以用来衡量可达性的程度,从而对可达性的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城市内部可达性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与城市内部可达性相关的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可达性指标、城市可达性测度、城市可达性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研究目标,也发展出了适用于解决特定问题的新型可达性指标,比如基于服务质量的可达性指标、基于活动频率的可达性指标等。
此外,随着科技术的发展,可达性的研究也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例如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可达性,甚至从更宏观的角度研究区域的可达性。
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空间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可达性分析作为一种评价城市空间布局合理性的方法,正逐渐受到重视。
一、可达性的定义和意义可达性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点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
城市的可达性越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成本将会降低,交通效率会提高。
因此,进行可达性分析有助于评估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可达性评价的指标在可达性评价中,常用指标包括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时间和交通成本。
1. 交通方式: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可达性有直接影响。
城市规划中应该鼓励发展便捷、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地铁和公交车,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
2.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密度和覆盖范围决定了城市内不同地点之间的连通程度。
发展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提高可达性,减少交通拥堵。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建设道路、轨道交通以及自行车等多种交通网络。
3. 交通时间:交通时间是影响可达性的重要因素。
人们通勤、购物、娱乐等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可达性越高。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各项服务设施,使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时间缩短。
4. 交通成本:除了交通时间外,交通成本也是评价可达性的重要指标。
高昂的交通费用会限制人们的出行选择,降低可达性。
因此,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通过提高交通效率和降低交通成本来提高可达性。
三、可达性分析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可达性分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1. 住宅规划在住宅规划中,可达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合适的用地,确保居民生活的便利。
通过评估周边的交通网络和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和商业中心,可以提供更好的住房选择,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2. 商业规划商业区的规划也需要考虑可达性因素。
通过评估周边的交通网络,确定商业中心所在地的交通便利性,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商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的规划也需要考虑可达性分析。
空间可达性衡量方法评述
法 ; 采 用横 向 对 比 法 , 从 假 设 前 提 的 合 理 性 、
计算过 程 的 复杂性 、衡 量 结果 的相 似性 和应 用
空间可达性衡 量方法评述
A REVl EW ON M EASUREMENT METHODS OF SP ATI AL ACCESSI BI LI TY
彭
科
P E NG Ke
【 摘要 】 空间可达性( 以 下 简称 可 达 性 ) 作 为一 项 分 析 工 具 已经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城 市 规 划 、 交 通 规 划和 地 理 等 学科 的 研 究 及 应 用领 域 , 用 以 了解 人 们 所 能 获 得 的 活 动 机 会 以 及 开 展 经 济建 设 活 动 所 能 获 得 的 潜 在 经 济 效 益 等 。 但 是 从 目前 频
开 展 经 济建 设 活 动 可 能 获 得 的 经 济 效 益 。可 达 性
繁 使 用 的 一 些 过 于 简单 的 衡 量 方 法 可 以 发 现 ,
人 们 对 其 丰 富 的 内涵 、 差 异 化 的 类型 认 识 不
足 ,这 容 易 导 致 对 研 究 问题 的 误 判 。 本 文 介 绍
t o me a s u r e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a c t i v i t y o p p o r t u n i t y a n d e c o n o mi c b e n e f i t s i n ie f l d s o f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 t r a ns po r t a t i 0 n a n d g e o g r a p hy . Ho we v e r ,l i t t l e i s k n o wn a b o u t t h e me a n i n g a n d t y p e o f s p a t i a l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是评估城市交通系统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可达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中的可达性进行深入探讨。
一、可达性的概念可达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和成本内到达某一地点的便利程度。
它是交通系统对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度量,也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
可达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出行选择、交通效率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达性的影响因素1. 交通网络布局: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网络的布局密切相关。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以及交通节点的合理设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水平。
2. 交通运营效率: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是影响可达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营效率包括车辆的频次、运行速度、运行时间等。
高效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提升可达性水平。
3. 地理环境因素:城市的地理环境也会对可达性产生影响。
例如,地形起伏、水系交通等都会对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运营产生一定的制约。
同时,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土地利用结构等也会影响到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4.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对可达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城市的收入水平、就业分布、人口流动等都会影响到居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以及出行行为。
三、可达性分析方法1. 换乘分析:换乘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常见的出行方式。
通过分析换乘的便利程度、换乘时间以及换乘站点的布局等因素,可以评估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水平。
换乘分析可以通过调查问卷、GPS数据以及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
2. 覆盖范围分析:覆盖范围分析是评估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范围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以及线路密度,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可达性水平。
覆盖范围分析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结合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进行综合评估。
城市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引言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人们在城市中到达某个地点的便捷程度,是衡量城市交通系统效率和便利性的重要指标。
在城市规划中,可达性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改善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并分析其应用和局限性。
一、基础可达性指标1.1 交通网络密度交通网络密度是衡量城市交通系统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交通网络密度高的城市通常意味着交通出行的便利性更高,人们能够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交通网络密度的计算可以采用图论中的方法,通过统计城市中的道路网、公交线路等交通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来进行。
1.2 交通流量交通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或交通枢纽的车辆或行人数量。
交通流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交通拥堵程度和出行时间。
通过对城市中各个道路或交通节点的交通流量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城市交通系统的繁忙程度和瓶颈位置,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3 出行时间出行时间是人们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是可达性分析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行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选择和出行效率。
通过对城市中不同目的地之间的出行时间进行测量和计算,可以评估城市中各个地区的可达性差异,并为城市规划提供优化建议。
二、可达性分析方法2.1 距离衰减模型距离衰减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它基于距离的远近来评估可达性。
该模型认为,距离越远,可达性越低。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计算某一地点到城市中心或其他重要地点的距离来评估该地点的可达性。
距离衰减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它忽略了交通网络的复杂性和交通流量的影响。
2.2 交通网络分析交通网络分析是一种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通过对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地点之间的可达性差异。
交通网络分析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交通网络的复杂性和交通流量的影响,但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系统的日益复杂,可达性研究在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可达性,简单来说,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便利程度,它不仅反映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效率,更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
因此,对可达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出行效率,还能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回顾可达性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现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分析可达性研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将首先回顾可达性研究的起源和发展,阐述可达性概念的演变及其内涵的拓展。
接着,将重点介绍可达性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常用方法,包括空间可达性、时间可达性、经济可达性等多维度评价模型,以及基于GIS、大数据等技术的分析方法。
随后,文章将展示可达性研究在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地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实践,探讨可达性对城市发展、居民出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影响。
文章将展望可达性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可达性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可达性研究的历史回顾可达性研究作为地理学、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中期。
初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物理可达性,即基于交通网络和地理距离的可达性评估。
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达性的内涵逐渐扩展,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可达性研究开始关注不同群体之间的可达性差异,如不同收入群体、不同种族群体等。
这一阶段的研究揭示了可达性与社会公正、社会排斥等问题的紧密联系。
进入21世纪,可达性研究更加注重多维度的整合,综合考虑交通、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框架。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可达性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_方法与关键问题
生态学报2010,30(19):5381 5390Ac ta Ecologica S inica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刘常富1,*,李小马1,韩 东2(1.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沈阳 110161;2.北京市延庆县园林绿化局,北京 102100)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建设和谐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快速城市化,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仅关注城市公园的数量,更关心能否方便快捷地进入公园进行游憩活动。
这对城市公园的评价和合理规划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G IS的可达性研究从公园与市民相互关系角度出发,能够较好地评价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是评价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合理性和服务公平性的主要手段。
多种可达性计算方法的出现为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余地,但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理论,对数据要求不同,反映可达性的不同方面,对各种可达性计算方法的理解是选择适宜可达性计算方法进行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的前提。
将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常用的可达性计算方法分为4类6种,分别评述了其原理和优缺点,为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同时分析了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了未来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城市游憩;可达性;空间分布;G ISA ccessi bility anal ysis of urban parks:m ethods and key issuesLIU Chang fu1,*,LI X iao m a1,HAN Dong21F orest ry C olle ge,S he nyang Ag ri cult ura l Un iversit y,S he nyang110161,China2Yanqi ng L and scap e G ree n i ng Bu reau,Be i jing102100,Ch i naAbstract:U r ba n parks are the m ain places for le i sure and recreation f or urban resi de nts and play significa nt r o les i n beautify i ng the cities a nd har mon i zi ng the ur ba n residents&nature.W ith the rap i d ur ba n ization a nd fast increasi ng of people s li v i ng sta ndard,ur ban residents not only year n for more ur ba n parks,but also e xpect to enjoy the m conve n i ently. T hese changes present great challe nges for urban park evaluati ng and pl ann i ng.A ccessibility analysis is a feasi b le cho i ce to address this quest i on.A ccessibility is defi ned here as ur ban parks can be reac hed or obta i ned easily or not,whic h also can be regarded as an m i portant eval uating i ndicator o f urban par k spatial distri bution eff i c i enc y.A s the m ai n m ethod to eval uate distribut i on efficiency and serv ice equity of ur ban par ks, accessibility can be ana l yze d by m any methods.H o wever,different m ethods are based on differe nt theories and data require m ents,reflect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accessi b ility.U nderstandi ng these m ethods a nd the ir characteristics exactl y w ill hel p us c hoose the suitablem et hod for ur ban park accessi bility ana l ysi s.W e categorized thesem et hods i nto four groups and si x types and rev ie w ed the ir theoretical basis,adva 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 lthough stat i st i c i ndex m et hod is the most w i dely used,it can only acquire so m e basic i nfor mation of ur ban par ks(e.g.percent of ur ba n par k area,urban par k area per capital)and neglect the spatial distri bution of urban par ks.Sm i ple BufferingM et hod andM i nm i um d i sta nce method are sm i ple m ethodswh i ch concern the l ocation of urban parks.The m ain disadvantage of these methods i s that they ignore the barriers bet w een ur ban parks a nd residents.Cost weighted distance m ethod m easures the total or average distance bet w een cit izens and urban par ks.U suall y distance is calculated as c ost w ei ghte d distance based on classified landscape.It assi gns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40013,3060048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2065);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计划(L2010502)收稿日期:2010 03 16; 修订日期:2010 07 02*通讯作者C orres pond i ng author.E m ai:l li ucf898@163.co m5382 生 态 学 报 30卷eac h landscape type a relat i ve travelli ng cost and then gener ates a map of accu mu l ated cost distance.Thism ethod depends on classifi ed landscape and rel ative travelling cost but t hese val ues are usually assi gne d ar b itrarily.G rav ity M odel is based on the la w of t he grav ity.T hism et hod calc u l ates relative valueswhich are proport i ona l to recreati on opportunities of urban parks(area,recreational fac ilities)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distance bet ween ur ba n parks and residents.T hese relative values spatiall y display the ease w ith which urban par ks can be reached.H o wever it i s difficult to descri be the distance decay factor exactly.N et wor k A nalysisM ethod calculates the actual distance or t m i e cost bet ween ur ban parks and resi de nts base d on the actua l road.This method sm i ulates t he pr ocess peopl e reach ur ba n par ksmore exactl y.T here are four crit ical issues wh ic h need to be solve d duri ng ur ba n park accessi bility a nalysis:(1)sm i plifyi ng the ur ban par ks and ur ban citizens exactly,(2)sm i ulati ng t he actual resistance that peop l e w ill overco m e when reachi ng urban parks,(3)reflecting recreational attraction of ur ban parks objectively,and(4)c hoosi ng the su itable max m i u m ser v ice distance of ur ba n par ks especi a lly for differe nt groups of people.W e reco mm end that m ore effective m ethods,which not onl y take the above issues i nto acc ount,but also i nte grate the advantages o f the previous m ethods,shou l d be designed to provide m ore valuable and direct i nfor m at i on for urban par k planni ng.K eyW ords:ur ban par k;ur ban greenspace;urban recreation;accessi bility;spat i al distri bution;G IS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将接近70%[1]。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一、本文概述《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问题,并介绍相关的度量方法。
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交通、公园等,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即居民获取和使用这些服务的便利程度,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和度量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对于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和公共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其内涵和重要性。
接着,将介绍现有的度量方法,包括基于距离、时间、成本等不同维度的度量指标,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然后,本文将探讨如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相关技术,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度量精度和效率。
本文将提出改进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内涵和度量方法,为城市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共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众多,涵盖了地理、社会、经济、技术等多个层面。
地理因素是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基础。
地形地貌、自然障碍(如河流、山脉等)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等都会对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地形崎岖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难度会相应增大,导致空间可达性降低。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重要因素。
人口分布、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人们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和利用。
例如,人口密集区域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较高,而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往往对设施的品质和可达性有更高要求。
经济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政策导向等都会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作者:陈洁, 陆锋, 程昌秀, CHEN Jie, LU Feng, CHENG Changxiu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刊名:地理科学进展英文刊名:PROGRESS IN GEOGRAPHY年,卷(期):2007,26(5)被引用次数:37次1.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 19952.Dupuy G.Stransky V Cities and highway network in Europe 1996(02)3.Li Siming.Shum Yiman Impacts of the national truck highway system on accessibility in China2001(01)4.曹小曙.薛德升.阎小培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5(06)5.金凤君.王娇娥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4(02)6.金凤君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1(01)7.吴威.曹有挥.曹卫东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6(10)8.张莉.陆玉麒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6(12)9.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沪宁地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4(03)10.徐旳.陆玉麒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4(06)11.张兵.金凤君.于良湖南公路网络演变的可达性评价[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6(05)12.李平华.陆玉麟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5(03)13.Linneker B.Spence N Roa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effects of the M25 London orbital motorway 1996(02)14.Sasaki K.Ohashi T.Ando A High-speed rail transit impact on regional systems:does the Shinkansen contribute to dispersion? 199715.Gutierrez J Location,economic potential and daily accessibility:an analysis of the accessibility impact of the high-speed line Madrid-Barcelona-French border 200116.Moseley M J Accessibility:the rural challenge 197917.Dobson J A regional screening procedure for land 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197918.Owen S H.Daskin M S Strategic facility location:a review 199819.刘家明.刘爱利.陈田滑雪旅游开发布局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滑雪旅游开发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5(05)20.张文忠.刘旺.孟斌北京市区居住环境的区位优势度分析[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5(01)21.张文忠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07(01)22.张颖.王铮.周嵬韦伯型设施区位的可计算模型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6(10)23.江斌.黄波.陆锋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和地学视觉化 200224.Chen J.Lu F Analysis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An Application of the Axial-Based Space Syntax[外文会议] 200625.卡莫纳.等.冯江城市设计的维度 200526.汪明峰.宁越敏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6(02)27.凯文·林奇.林庆怡.陈朝晖.邓华城市形态 200128.Watts D J.Strogatz S H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外文期刊] 199829.邓肯·J·瓦茨.陈禹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网络动力学 200630.Kwan M-P.Murray A T.O'Kelly M E.Tiefelsdorf M Recent advances in accessibilityresearch:Representation,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外文期刊] 2003(1)31.杨家文.周一星通达性:概念,度量及应用[期刊论文]-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02)32.Liu Suxia.Zhu Xuan Accessibility analyst:An integrated GIS tool for accessibility analysis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外文期刊] 2004(01)33.杨育军可达性评价的比较研究与应用[学位论文] 200434.Sakkas N.Pérez J Elaborating metrics for the accessibility of buildings[外文期刊] 2006(5)35.Vickerman R W Accessibility attraction and potential:a review of concepts and their use in determining mobility 197436.Weibull J W An axiomatic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accessibility 197637.Koenig J G Indicators of urban accessibility:theory and application[外文期刊] 198038.Geertman S C M.Ritsema Van Eck J R GIS and models of accessibility potential:an application in planning[外文期刊] 1995(01)39.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 Annual Report (TSAR) 199940.钮心毅GIS支持下的城市中可达性的评价方法[学位论文] 199941.Ingram D R The concept of accessibility:a search for an operational form[外文期刊] 197142.Baxter R S.Leniz G The measurement of relative accessibility[外文期刊] 197543.Kirby H R Accessibility indices for abstract road networks 197644.Wachs M.Kumagai T G Physical accessibility as social indicator 197345.Breheny M J The measurement of spatial opportunity in strategic planning[外文期刊] 197846.周一星城市地理学 200347.宋小冬.钮心毅再论居民出行可达性的计算机辅助评价[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 2000(03)48.Wilson A G A statistical theor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s 196749.Wilson A G A family of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s and associated developments 1971(01)50.Fotheringham A S A new set of spatial-interaction models:the theory of competing destinations 198351.姚士谋.王书国.陈爽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系统探索[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6(05)52.H(a)gerstrand T 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 1970ler H J Modeling accessibility using space-time prism concepts with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1991(03)ler H J Measuring Space-Time Accessibility Benefits withi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Basic Theory and Computational Procedures 1999(02)55.Yu H.Shaw S-L Revisiting H(o)gerstrand's time-geographic framework for individual activities in the age of instant access 200756.Koenig J G A theory of urban accessibility 197557.Gauthier H L Transport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Sao Paulo economy 1968(01)58.Wheeler D C.O'Kelly M E Network topology and city accessibility of the commercial Internet1999(03)59.O'Kelly M E.Grubesic T H Backbone topology,access and the commercial Internet,1997~2000 2002(04)60.Hillier B Space is the machine:a configurational theory of architecture 199661.Jiang B.Claramunt C.Batty M Geometric Accessibilit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Extending Desktop GIS To Space Syntax[外文期刊] 199962.陈述彭台风防灾减灾信息系统[期刊论文]-地球信息科学 2006(04)63.王德.刘锴上海市一日交流圈的空间特征和动态变化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 2003(03)64.王德.刘锴.郭洁沪宁杭三市一日交流圈的空间特征及其比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 2004(03)65.Hansen W G How accessibility shapes land-use 195966.Clark C.Wilson F.Bradley F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economic potential in Western Europe 1969(02)67.Keeble D.Owens P L.Thompson C Regional accessibility and economic potential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1981(06)68.宋小冬.廖雄赳基于GIS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在城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 2003(03)kshmanan T R.Hansen W G A Retail market Potential Model 196570.Fotheringham A S Modelling Hierarchical Destination Choice 198671.Recker W W.Chen C.McNally M G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efficient household travel decisions on potential travel time savings and accessibility gains[外文期刊] 200172.Muraco W A Intraurban Accessibility 197273.项琳斐玛格丽特城镇中心[期刊论文]-世界建筑 2005(11)74.项琳斐英国国家卫生部医院病房设计[期刊论文]-世界建筑 2005(11)1.张生瑞.王超深.徐景翠.ZHANG Shengrui.WANG Chaoshen.XU Jingcui基于时间阻抗函数的路网可达性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08,27(4)2.李平华.陆玉麒.LI Pinghua.Lu Yuqi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05,24(3)3.宋小冬.钮心毅再论居民出行可达性的计算机辅助评价[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2000(3)4.李静.蓝万炼.马轶秋.LI N Wan-lian.MA Yi-qiu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可达性分析——以湖南省为例[期刊论文]-船海工程2009,38(3)5.李平华.陆玉麒城市可达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述[期刊论文]-城市问题2005(1)6.张莉.陆玉麒.ZHANG Li.LU Yuqi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期刊论文]-地理学报2006,61(12)7.陆锋.陈洁.LU Feng.CHEN Jie武汉城市圈城市区位与可达性分析[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08,27(4)8.唐名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多种出行目的的城市交通可达性分析评价方法与技术[学位论文]20059.吴威.曹有挥.曹卫东.徐建.王玥.WU Wei.CAO Youhui.CAO Weidong.XU Jian.WANG Yue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期刊论文]-地理学报2006,61(10)10.刘海隆.包安明.陈曦.张小雷.张进英.LIU Hailong.BAO Anming.CHEN Xi.ZHANG Xiaolei.ZHANG Jinying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地理学报2008,63(4)1.韩彪.聂伟.王卫平.吴爱虎基于公交车站的可达性度量模型[期刊论文]-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3(1)2.桑丽杰.舒永钢.祝炜平.苏飞杭州城市休闲绿地可达性分析[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3(6)3.张晓州.白永平.张胜武铁路提速对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以兰新铁路沿线区域为例[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5)4.胡继华.钟广鹏地铁出行模式下的城市时空可达性研究[期刊论文]-规划师 2012(1)5.陈曦基于时空可达性分析的重大危险源选址方法探讨[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0(18)6.陈兰.吕朝周.李晓双.杨惟惟.龚培华.张文龙成渝高铁对荣昌县域经济影响的前景分析[期刊论文]-经济视野2013(14)7.李永浮交通可达性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研究[期刊论文]-小城镇建设 2010(4)8.单勇兵基于GIS的徐州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9.西安市星级宾馆的旅游通达性对比研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12)10.陈洁.陆锋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区位与交通可达性评价[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2)11.张勤.刘伟福建省公路网可达性研究[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9)12.王振波.徐建刚.方创琳.徐璐.祁毅中国县域可达性研究——特征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期刊论文]-地理学报(英文版) 2011(1)13.张小丽.陈峻.王炜.蒋大治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期刊论文]-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徐慧.范颖骅.吕多智.崔岑基于网格划分的宜兴市区滨水区可达性评价[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11)15.张生瑞.王超深.徐景翠基于时间阻抗函数的路网可达性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8(4)16.蒋海兵.张文忠.祁毅.周亮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3(5)17.李琳.张家榕.段娅妮.肖琼.周君怡武广高铁对湖南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8.刘世铎.吴群琪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网可达性研究[期刊论文]-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9.刘承良.余瑞林.熊剑平.曾菊新武汉都市圈路网空间通达性分析[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9(12)20.聂伟.邵春福区域交通可达性测算方法分析[期刊论文]-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4)21.邓克涛基于路网可达性的城市交通离散网络设计模型及算法[期刊论文]-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1)22.李九全陕西省城市竞争力及其通达性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08(4)23.陆锋.陈洁武汉城市圈城市区位与可达性分析[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8(4)24.黄金才.成清.刘彦君.乔士东一种基于网络资本评价的关键核挖掘方法[期刊论文]-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1)25.张丽萍.侯卫生.杨志军.吴文龙.梁榕.刘小雨应急道路可达性模型改进的研究[期刊论文]-测绘科学 2012(4)26.钟业喜.陆玉麒.卢晓旭江苏省城镇间可达性及其格局演变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11(11)27.彭菁.罗静.熊娟.郑文升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2)28.宋正娜.陈雯.张桂香.张蕾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0(10)29.王松.王伯伟步行社区中设施网络与场所网络的轴线图分析——以上海鞍山街道社区的老年社群调研为例[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13(2)30.季珏.高晓路北京城区公共交通满意度模型与空间结构评价[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9(12)31.朱耀军.王成.贾宝全.粟娟基于GIS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可达性分析[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11(8)32.王振波.徐建刚.朱传耿.祁毅.徐璐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期刊论文]-地理学报2010(4)33.朱兵.张小雷.桂东伟.雷军.董雯.王伯礼新疆城镇发展与交通可达性相互影响[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10(10)34.刘常富.李小马.韩东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10(19)35.朱耀军.王成.贾宝全.粟娟基于GIS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可达性分析[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11(8)36.宋正娜.陈雯.袁丰.王丽公共设施区位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0(12)37.刘常富.李小马.韩东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10(19)本文链接:/Periodical_dlkxjz200705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