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通史专题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
通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2题)中国古代儒家有“庶人议政”的传统,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传统的是()
A.黄宗羲主张建立“学校”B.康有为主张设立“议郎”
C.清末设立“皇族内阁”D.民国初年设立参众两院
2.(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1年4月湖北八校联考18题)“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
……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
A.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5.(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6.(2011年江苏高考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7.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知识青年放弃学业去上山下乡参加劳动。
政府倡导的目的是()A.让知识青年吃苦锻炼,磨练意志 B.知识青年支援和推进农村建设
C.解决知识青年就学、就业困难 D.解决“60后”脱离社会实践的问题8.(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24题)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9.(湛江一中高三测试14题)开创中国近代陆上、海上、空中交通(国防)革命性变化的奠基者是()
A.詹天佑、曾国藩、冯如B.詹天佑、李鸿章、李善兰
C.詹天佑、曾国藩、李善兰 D.詹天佑、李鸿章、冯如
10.(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17题)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
”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
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
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A.迫予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11.历史长河的任何一个片段都不能割裂开来,否则无以看到历史发展的积厚流光。
某班设计“五四运动”网页时,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意义”三个链接。
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学思之窗
B.历史过程
C.学习检测
D.综合实践
12.(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14题)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举的政治制度的是
A.村民民主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中国古代儒家有“庶人议政”的传统,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传统的是()A.黄宗羲主张建立“学校”B.康有为主张设立“议郎”
C.清末设立“皇族内阁”D.民国初年设立参众两院
14.(2012年12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
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
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15.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
二、非选择题(
16.科学技术是人类杜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别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
”
——爱迪生材料三“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健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
”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大发明分别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
(2)爱迪生的发明主要在什么领域?(1分)结合材料二,谈谈“发明大王”给你的启示。
(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2分)
17.(2012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一模)(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救亡”成了近代历史的第一主题。
虽然我们不得不向西方学习,但总感到‘先生’很可恶,老欺侮‘学生’。
‘救亡’与‘启蒙’成了一对矛盾,不容易处理好。
……西方人常说要敢于同魔鬼打交道。
——据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问题:
(1)据材料,简述中国走向近代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先生”欺侮“学生”的具体表现?(5分)
(2)据材料中“学习”和“欺侮”,你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评价西方的殖民扩张?据此方法并结合所学,分析殖民扩张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8分)
(3)中国在不同时期向外国学习的方式有所不同。
结合所学,归纳建国初期和1978年之后中国向外国学习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1分)
中国通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民权发展历史阶段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清末新政中的“皇族内阁”仍然是专制色彩。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2.A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和日本没有关系。
因为日本这个时期还没有进行明治维新,还非常落后,不具备侵略中国的实力。
3.D
解析:①②③体现造反,④体现他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变法思想。
4.A
解析:本则材料是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的一段文字,从独特的角度介绍了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发展概况、历史意义等。
本题选A项,我党
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CD项从时间上不符合。
5.B
解析: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6.D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特别是活字印刷术。
根据所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本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崇祯十一年时朝廷的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
分析各选项,A项活字印刷术从明代开始使用说法错误;B项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说法不符合史实,雕版印刷术自隋唐开始就有使用;C项说法也不正确,最早的活字是胶泥活字。
本题应选D项,活字印刷术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造纸术在西汉时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
A、B、C表述错误。
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7.C
解析:由于对教育的破坏,导致大量年轻人无法正常就学、就业。
8.C
解析: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传统儒学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光绪讲必当变法的道理,因此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詹天佑主持设计了京张铁路(1909年建成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李鸿章则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则是冯如研制成功的。
10.B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察当今时代主题。
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上的时间分析,排除C项,选项中AD说法错误,因此应选B项。
11.B
解析:对于历史事件的探究,离不开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即:背景,过程,人物,意义等。
12.D 13.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民权发展历史阶段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清末新政中的“皇族内阁”仍然是专制色彩。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4.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国货运动” 是就经济方面而言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5.D
解析:“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可见此人主张科举制应该大量取用“寒士”而不是“子弟”,“寒士”与“子弟”相对立,可以推断“子弟”应指贵族子弟,“凡为子弟,议不可进”,说明当时选官制度旨在打击贵族。
二、非选择题
16.(1)影响:印刷术成为传播新教的工具(或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是科学复兴的手段……):火药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指南针为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路,打开世界市场和建立殖民地创造条件。
(3分。
如只答“推动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得1 分)
(2)电的应用(1分)
启示:如保持好奇心,努力探究、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勤奋执着等。
(3)作用:可便捷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了解安乐窝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生活质量等。
(2分。
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17.(1)一方面与殖民主义者斗争,另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以达到自强。
(2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相应的条约也赋分,每点1分,共3分)
(2)一分为二(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2分)利: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工业;促进制度革命,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西方思想的传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等。
(3分,每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可赋分)弊:一系列战争和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逐步加深;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3分,每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可赋分)
(3)建国初:主要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排斥资本主义。
(2分)原因:政治:美苏冷战的影响;经济:经济残破,百废待兴;中共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斗争等。
(3分,每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可赋分)
1978年后:引进外资和技术,向世界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3分)原因:政治: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建交;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
(3分,每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可赋分)(学生也可以从
国际、国内背景来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