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传播的内涵、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国家传播及其理论体系的建构

国家传播及其理论体系的建构

国家传播及其理论体系的建构作者:靖鸣董浩来源:《新闻爱好者》2024年第06期【摘要】国家传播作为国家外交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事关国家形象的塑造、国际话语权与舆论引导力的掌控,而且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总体安全。

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国家传播急需因时因势进行调适,以彰显我国国家传播的主体性、自主性与解决其所面临的挑战。

研究认为,我国国家传播及理论体系的建构应根据当前中国发展现实的需要,树立“人人皆可为国家传播主体”的传播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微观与宏观、历史文化与现实实践、话语传播与行动示范等相结合的原则,创新传播的方式方法,运用理性传播与情感传播、自我传播与他者传播、政治逻辑与媒介逻辑等相结合的辩证、灵活方法,不断调适与优化国家传播范式,进而彰显国家传播的主体性、自主性,提升我国国家传播话语权、竞争力与实践能力,为解决我国国家传播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国家传播;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传播战略;国家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高效的传播网络一直以来都对国家权威的施加以及它们所基于的国际贸易和商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在如今的全球化、媒介化时代,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国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国家传播。

这种情况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全球化、媒介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交流、沟通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我国不断加强对外传播工作,不断增强对外传播能力。

客观地讲,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对外传播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传播经验,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借船出海模式”“共情模式”“同感模式”“奇观模式”[2]“本土化传播模式”等。

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外传播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概念混乱,缺乏一个系统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的规划、指导;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西方国家对中国怀有陈旧的刻板印象、认知偏见;奉行“媒介帝国主义”、传播霸权的西方少数国家刻意以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的不良言论与宣传,遏制新中国的发展等原因,以致于我国在与其他国家交流、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一些“交流的无奈”现象[3],而且引发了一系列国家传播问题。

“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辨与中国定位探讨

“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辨与中国定位探讨

作 者 简 介 : 一 禾 (9 9一) 女 , 江杭 州 人 , 江 大 学 国 际 与 文 化 学 院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 著 作 有 《 活 世 界 中 的 民 主 》《 化 与 国 际 关 潘 15 , 浙 浙 博 生 文 系 》 西 方 文学 中 的跨 文 化 交 流 》 多 部 , 要 从 事 政 治 与 美 学 、 界 文 学 、 文化 交 流 方 面 的研 究 。 《 等 主 世 跨
中 国 人 民 依 法 治 国 , 设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国 家 的 形 建 象 。孙 有 中 就 此 评 述 说 : 确 , 是 一 个 令 中 国 的 这 薰
如 果说 中 国 形 象 在 海 外 不 佳 的 主要 原 因是 被 美 国等西 方 国家 长期 “ 妖魔 化 ” 那 么 中 国各 界 ,
描绘 为 “ 来 核 战 争 的 狂 人 ”、 威 胁 美 国 和 邻 未 “
国 的发展模 式 给 予较 大关 注 , 时 间 掀 起 了关 于 一
收 稿 日期 :0 0—1 21 2—2 0
基 金 项 目 : 育 部 20 教 0 9重 点 课 题 “ 际 传 播 的 理 论 、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研 究 ” 国 现 的成 果 之 一 。
必 须积 极 应 对 和 改 变 这 种 被 动 局 面 。2 1 年 6 00 月 1 日国 家 政 府 门 户 网 站 也 发 表 新 闻 办 主 任 的 专
题 文 章 《 住 难 得 历 史 机 遇 、 造 良 好 国 家 形 抓 塑 象 》 强 调始 于 2 0 , 0 8年 9月 的国 际金 融危 机 , 既深 与世 界 的关 系 。一 方 面 , 际金 融 危 机 暴 露 出西 国 方 国家存 在 的矛 盾 和 问 题 , 一 步 引 发 人 们 对 西 进

内涵、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符号

内涵、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符号

内涵、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符号学研究述评杨 凯【内容摘要】国家形象的符号学研究可从内涵、建构与传播三个方面展开。

从内涵来看,国家形象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符号表意系统,因此,符号学分析法为国家形象问题的深入剖析提供了重要思路;从建构来看,国家形象的建构是一个表征意指实践的过程,也是符号双轴关系的作用,更是一个符号互动的过程,同时依赖于符号修辞作用;从传播来看,国家形象的传播依赖于多样化的国家形象符号和视觉化的国家形象文本。

本研究搜索、整理了国家形象符号学研究文献,评述目前相关研究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对未来国家形象研究提出建议,并对影像“讲好中国故事”提出符号学意义上的策略。

【关键词】国家形象;符号学;表意;讲好中国故事国家形象,从理论层面来说,涵盖了政治、军事、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是不同学科领域学者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研究成为学界的一个热门议题。

建构和传递好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关乎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重视国际舞台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成为我国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将国家形象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也是当代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使命。

作者简介:杨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影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故事的影像修辞系统”(项目编号:18BC04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国家形象的理论阐释国家形象研究,最初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国家形象往往被当作一个国家政治实力的象征,也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增进沟通与交流的工具。

基于“形象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这一基本原理,通常认为,国家形象分为客观存在的实物和主观存在的意识。

对国家形象的主客观统一的解释,包含了几种比较相似的分类方式。

如,认为国家形象有实体和虚拟的区分,而受众有国内和国际的区分,塑造与传播有不同主体和媒介的区分;1或把受众认知角度的国家形象单独列为一种类型,认为国家形象分为“国家实体形象(客观真实)、国家虚拟形象(媒介符号真实)和公众认知形象(主观真实)”。

浅论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

浅论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

浅论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摘要:国家形象塑造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已经有了越来越强的国家形象意识,各种形式的对外传播活动也相继展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对中国而言,国家形象塑造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领域,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把握好,一些观念与思路也没有调整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效果。

鉴于此,对国家形象及形象塑造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国家形象的内在要素,探讨有效进行国家形象传播的途径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一、何为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行为主体"塑造"与"传播"的基础,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塑造"与"传播"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家形象的内容是什么?它首先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

它是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要素,经萃取、提炼而成。

作为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不但有助于形成公民对国家、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有助于向外界展示一个鲜明的、一贯的国家形象。

在国家形象内涵的提炼方面,我国政府也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向外界展示文明古国的魅力与风采,展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等等。

然而从整体上看,这些理念与观念还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提出来的,尚未形成高度凝炼的系统化的内容,这使我国的形象内涵始终略显模糊,外界对它的认知与评价也常常带有不确定性。

有鉴于此,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此聚合民心,形成内部共识,然后借助适当的表现形式向外传播,使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

如果不是这样,将形象塑造仅仅当作表面文章来做,把它视为技术技巧层面的事情,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大的气力,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国家形象宣传片

国家形象宣传片

国家形象宣传片国家形象宣传片是通过一部影片,来展示国家形象以及国家的文化、发展成果、城市风貌、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它旨在向全球范围内的观众传达出一个富有吸引力、活力四溢的国家形象,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投资、旅游、学习以及与该国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

首先,国家形象宣传片可以通过各种视觉及声音元素来展示国家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通过美丽的山川河流、壮丽的高山峡谷、绮丽的湖泊和海滩等自然景观,使观众对国家内外的各个地区都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国家的历史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人文景观,使观众更加了解和尊重该国的历史文化,增强对该国的认同感。

其次,国家形象宣传片也可以展示国家的发展成果和科技实力。

通过展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高速铁路、空中交通、信息技术、航天事业等方面的成就,向观众展现该国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商业投资,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该国学习和工作。

此外,国家形象宣传片还应该展示国家的城市风貌和人民生活。

通过展示国家的现代化都市景观、繁华的商业街区、现代化的住宅区、优质的教育医疗设施等,向观众展示该国城市的繁荣和宜居度。

同时,展示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交活动、文化娱乐、体育赛事等,使观众更加了解该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幸福感。

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需要综合利用电影、摄影、音乐、文字等艺术形式来营造视听享受,使观众沉浸于所展示的国家形象之中。

同时,在制作中需要注重节奏和剪辑,在保持观众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地展示国家的各个方面,并将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同时,语言文字的选择也需要考虑观众的背景和文化差异,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观众的理解。

为了确保国家形象宣传片的质量和效果,制作团队应该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创作能力。

他们需要对国家的特点和特色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宣传重点,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影片中。

同时,制作团队还应具备出色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确保影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效果。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概念混淆与实践误区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概念混淆与实践误区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概念混淆与实践误区郭毅【内容提要】面对国际形象下滑现实与国际声誉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急需厘清一些基础性问题。

国家形象不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它的层次更为复杂,也更难以人为操纵,故应避免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策略简单套用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思路上。

国外相关理论提示,开展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要遵循国家形象的认知和传播规律,以更平和的心态、更多的耐心看待国际形象的下滑和提升。

【关键词】国家形象 软实力 对外传播海外著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0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已降至历史低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瑞典、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和日本,仅有少数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

一边是“中国威胁论”和海外歪曲丑化中国报道的持续发酵,另一边是复兴之路上国际形象的不断下滑,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显得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在提升国家形象方面并非无所作为,但尽管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各种举措,在民调机构的数据面前,仍感收效甚微。

正如学界所说,国外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与我们的国际声誉期待之间有着巨大落差”。

①这不禁令人疑惑:我们的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思路是否正确?围绕国家形象提升战略,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对本土经验的总结和对微观策略的展望。

这些研究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碎片化问题,但对提升我国形象的艰辛探索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有关国家形象的理论探讨和相关概念的清理似乎是现有研究的盲区。

以至于像“国家形象究竟是不是一个准确规范的学术概念”这类最基础性问题,竟然还会在我国学界存在争议。

②当对基础性问题模棱两可,微观策略的探讨就容易缺乏解释力甚至走偏。

借助相关理论厘清国家形象的概念和原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更科学的角度思考国家形象,也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规避实践中的误区。

一、国家形象:一个内涵清晰的跨学科概念“国家形象”概念在不同学科之间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概念移植和挪用。

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作者:御剑一、形象与国家形象《现代汉语辞典》对形象的解释是“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以及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可见以往的“形象”一词固有的含义着重于事务的形态、面貌,即外在的东西。

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有关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表述:形象——事物内在与外显诸要素的总和,通过一定形式的信息中介之作用,在公众心目中引起的感知、看法与评论;它体现公众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反映公众对该事物认同、喜爱和支持的程度。

[1]同样从认识主体出发,西方学者科特勒(PhilipKotler)对形象做出了如下解释:“形象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某一对象的信念观念或印象”。

在国内学者中,最早进行国家形象研究的是中国新闻学院的徐小鸽教授,他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

北京广播学院的杨伟芬教授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

李寿源教授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

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管文虎教授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

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

段鹏教授认为:“国家形象应定义为某一国家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包括政府信誉、外交能力和军事实力等)、经济(包括金融实力、财政实力、产品特色与质量、国民收入等)、社会(包括社会凝聚力、安全与稳定、国民士气、民族性格等)、文化(包括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遗产、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与地理(包括地里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数量等)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

国家形象是存在于对外传播或国际传播中外部社会公众对某一国家的认识和把握,是外部公众作为主体感受某一国家客体而形成的复合体”综上所述:现在学界对国家形象的定义上不统一,分歧主要存在于:有些学者认为国家形象应从外部公众即国际层面来定义,而有些学者认为,国家形象不仅包括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在国际上的形象。

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内涵、维度及路径选择

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内涵、维度及路径选择

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内涵、维度及路径选择作者:尚重生,赵璐阳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作者简介〕尚重生(1961—),男,河南灵宝人,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赵璐阳(1993—),女,河南许昌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播学理论。

〔摘要〕国家形象以及国家形象建构并非简单的概念构成,而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

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对国家形象概念的阐释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性,但其理论偏颇也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认为国家形象就是指“拥有一定客观条件的两国在国际社会的交往互动中,依据共有观念赋予对方的身份定位”。

国家形象建构涉及的因素和变量很多,这形成国家形象建构的维度,而这样的维度就是我们建构国家形象的方向导引及其路径选择的依据。

以国家形象的新概念为框架,我们从主体、内容、目的、方式等方面梳理了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内涵,得出了国家形象建构的维度——国家实力维度和共有观念维度,以及建构的路径——改革开放路径、国家理念路径、公共化路径、合法性和有效性路径以及国际责任路径等等。

〔关键词〕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建构;国家理念;合法性〔中图分类号〕D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17)04-0037-07一、国家形象的概念辨析(一)国家形象的两种概念类型: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建构”是两个经常被使用的概念,“国家形象建构”的概念家族至少包含六个子概念: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建构、形象建构、国家形象建构。

建构是一个动作型概念,表示使某种事物具有某种结构,由此简言之,“国家形象建构”就是建构国家形象,就是使得国家形象这一“事物”具有某种希望中的结构。

很显然,在谈论国家形象建构这一话题时,我们必须把它和其子概念,尤其是“国家形象”这一重要子概念联系起来理解。

由于对“国家”作何理解是政治哲学中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并且对形象的认识带有主观认定性,因此,要对国家形象下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义是困难的。

国家形象传播的内涵、基本原理

国家形象传播的内涵、基本原理

国家形象的内涵分析
第一,国家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主体
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是自发的、零碎的、不系统的; 国家战略层
第二,外部国际公众是国家形象认知的主体
认知心理、文化 、信息→思想观念结构
第三,国家形象的相对可塑造性
它是指作为国家形象塑造主体的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国家形 象定位以及国家形象战略,进行全面的国家形象塑造。(有 所作为、主动作为) 国家形象感受主体根据自己的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 有意或无意地美化或丑化、强化或弱化某国形象。 可塑性是有限的
意识形态对抗、利益冲突
贴标签
国家形象与国家品牌
国家形象概念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国家品牌。 国家历史+客观现实→核心领域(概念)→稳 定的评判+国家标识(国旗、国徽、国歌等 等)→国家品牌 国家品牌专家西蒙·安霍尔特:国家品牌六 边形。
国家形象与“软实力“
冷战后基辛格提出美国价值观推广——约瑟夫·奈 提出了‛间接权力增值论‛,认为以思想力量为主 体的感召式权力也即‚间接权力‛比威慑式权力更 为重要,而义成本更小。 在国家综合国力的研究中,良好的国家形象完全可 以,甚至更应该归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 分,以及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公共外交‛的概念日益流行。所谓公共 外交,就是‚旨在通过公众传播的手段影响其它国 家的人民,进而影响其它国家政策。也是塑造国家 形象,提升软实力。 国家形象与‚软打击‛
国际市场上,人们对某个国家的产品形成的总体印象和 评价)
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形象的重要特征 国家整体形象与经济形象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崩溃论、威胁论)
安全形象
安全是一个主权国家最基本的生存诉求,同时也是影响公 众对一国国家形象评价优劣褒贬的重要因素。 传统安全观:军事安全 综合安全观:全球化时代,国际秩序,人类共同的安全、

CIS理论视域下的世博国家形象传播

CIS理论视域下的世博国家形象传播

C I S理论视域下的世博国家形象传播Lele was written in 2021[学子论文]CIS理论视域下的世博国家形象传播摘要:国家形象关乎国家利益与对外关系,影响国家安全及民族尊严,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议题,提升国家形象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全球各国展示和完善本国国家形象提供了契机。

各国如何展示本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如何传达自己的国家形象世界眼中的中国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形象预期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差距与传播策略之间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因此研究世博中的国家形象传播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世博;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识别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受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

世界各国对于当代中国投以或赞赏、或挑剔、或信任、或怀疑的目光。

“中国和平崛起”的主流声音之下也有“中国威胁论”的不谐之音。

重视和加强国家形象的传播研究,对于如何破解中国形象双重性难题,把中国影响变为中国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注意在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的过程中的策略问题。

这种变化在传播渠道上的体现便是渠道的更加多元化、立体化。

有学者将国家形象的传播渠道分为七大类,包括媒体日常报道,文化产品,外交与政策,体育赛事、国际会议与大型仪式活动,产品与品牌,旅游,教育与留学。

[1](P28)从“90亚运”到两次申奥、从六方会谈到博鳌论坛、从“中国文化年”到孔子学院、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从奥运全球直播到中国形象宣传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实现了渠道的全覆盖。

从传播学角度,一般认为世博和奥运都属于“全球性媒介事件”。

但是二者也有区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奥运会是更加典型的全球性媒介事件。

它借助电视手段对现场进行全球直播,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以电视观众的身份参与其中,而非亲临现场。

因此,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在李普曼所说的“拟态环境”下完成的——对北京奥运的认识和看法基本来源于、图片、文字的映像,这些映像在全球观众心中形成一种永远的集体记忆,从而代替了对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真实体验。

[媒介发展与国家形象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什么

[媒介发展与国家形象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什么

《[媒介发展与国家形象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什么》摘要:《国国形象宣传片》是由国院新闻办公室塑造和提升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明开放、和平和谐国形象而设立重项目,国形象传播核心是让受众认可、理所传播国形象甚至产生共鸣,刘宏媒介发展三阶段[]青年记者,0,()3~33</媒介发展与国形象传播——以《国国形象宣传片》和《国制造》广告例人们把介传播者与受传者用以、传递、延伸特定和信息物质实体叫做媒介它包括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媒介这定义涵盖了传播活动两主体——传播者和受传者(受众)由媒介发展可以分两阶段媒介产品和媒介终端媒介产品阶段整传播程是以传播者心媒介是信息生产机构受众是信息消费者它标志是传播者变得越越强这种情况下整体信息流程就是以生产主生产者是关键;虽然受众见也是重要但是信息反馈渠道匮乏、速缓慢直接导致媒介所追动仅仅停留概念和形式上籍就是型案例而到了媒介终端阶段传播活动是以受众心这阶段媒介表现出碎片化特征媒介和受众关系越越具有主性络就是型案例尤其是以体受众主体“媒体”出现体成传播终端每体既可以是传播活动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由媒介产品到媒介终端发展变化类似市场营销领域“理论”到“理论”变化它们都体现了传播活动思维方式变方面是由社会济发展变化导致传播领域“卖方市场”变“买方市场”;而另方面则是作传播主体媒介和受众身发展与成熟使得实际传播效不再与“枪弹论”“靶子论”相吻合而这终端王代媒介产品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环境样国形象传播也要与实际环境相匹配媒介发展这两阶段也可以用国形象传播实际效这里《国国形象宣传片》和《国制造》广告是两很案例它们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上述结论《国国形象宣传片》是由国院新闻办公室塑造和提升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明开放、和平和谐国形象而设立重项目它从国各方面展现华传统化和新国现代化并投放纽约代广场等国际主流媒体或媒介而实际效则是许多美国人看到这则国形象宣传片并没有对国国形象形成正面提升方面是由近代以国落挨打国际形象给外国人留下了“东亚病夫”固有印象加世纪前国国形象传播缺乏和忽视导致许多外国人眼国至今还是落封建国;而另方面则是由媒介与实际环境脱节可以说国国形象宣传片就是媒介产品他制作理念是展示国国形象整宣传片就是国立场上向国际社会强硬灌输国国形象因带着固有印象和对华化缺乏认感外国人看这国形象宣传片完全就是吹擂甚至是暴发户炫富更谈不上动;加上片所展示国现代城市并没有国传统化底蕴国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复制西方工业明产品传者主导和缺乏动使得国国形象宣传片收效甚微“枪弹论”不再发环境下这样单向展示型国形象传播效是可以预见而另则国国形象广告《国制造》却收到了良反响片以“世界工厂”切入展示“国制造世界合作”新型国形象从每外国人刻刻都有可能接触到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做到了真正受众角这媒介终端理论应用很地击了受众痛这则广告片从受众熟知方面展示国制造重要性和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各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商品态和愿让受众己识到没有了国己生活所拥有便捷、舒适、满足等美体验都将随风而逝只有让受众感受到了国制造重要性他们才会主动了、关国这国与受众产生了情感共鸣(动)国形象传播目也就达到了受众思维和情感共鸣有力地推进了国国形象传播这样共鸣型国形象传播很地与实际环境相匹配从而收获了良效综上所述国形象传播切不可以以居高临下高姿态做宣传展示型国形象传播当代环境下所有传播活动如不受众立场上终究会因失受众而收效甚微国形象传播核心是让受众认可、理所传播国形象甚至产生共鸣;而不是单纯宣传、展示因要做国形象传播所选用传播体也就是媒介必须要与传播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良效参考献[] 刘宏媒介发展三阶段[]青年记者,0,()3~33。

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作者:李彦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17期【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现代性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应通过加强国际对话来建构更加完整、系统的自我认知和主体形象,展现中国在大国崛起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传达独特而感性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形成文明间的互惠理解。

【关键词】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传播能力【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国家形象既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自我认知,也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于该国的综合认知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国家形象,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

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据统计,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最高峰时占世界总量近80%,明朝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平均约为45%,到清朝时才显现滑落。

古代中国的强大源自多方面因素,如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强大的军事技术、发达的自然经济和对外贸易、安定的文化氛围等共同造就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形成了强盛辉煌的古代中国国家形象。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长期闭关锁国给中国造成了较西方难以弥补的差距。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被侵略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方面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持有偏见,另一方面新中国通过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同。

现代中国国家形象主要是通过国家仪式和历史书写的方式进行塑造和表达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治理卓有成效,全球受访者对中国国民的印象普遍是正面积极的,好感度稳定上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广泛赞誉,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作用备受期待。

国家形象的内涵、塑造与传播

国家形象的内涵、塑造与传播

The Connotation,Shap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National Image
作者: 刘辉[1];王耀辉[2]
作者机构: [1]河南大学行政学研究所;[2]河南大学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
页码: 121-12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8期
主题词: 国家形象;塑造;传播;体育运动;视听符号;公共外交
摘要: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国家形象研究愈来愈受到学界关注.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研究对国家形象的理解主要有认知评价论、传播建构论和综合实力映射论三种观点,形成了基于体育运动、视听符号及公共外交等塑造国家形象的方式,形成了借由事件、精英和公众传播国家形象的途径.。

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什么

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什么

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什么媒介发展与国家形象传播——以和广告为例人们把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叫做媒介,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媒介的这一定义涵盖了传播活动的两大主体——传播者和受传者(受众)。

由此,媒介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媒介产品和媒介终端。

媒介产品阶段的整个传播过程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媒介是信息的生产机构,受众是信息消费者。

它的标志是传播者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的信息流程就是以生产为主的,生产者是关键;虽然受众的意见也是重要的,但是,信息反馈的渠道匮乏、速度缓慢,直接导致媒介所追求的互动仅仅停留在概念和形式上,书籍就是典型案例。

而到了媒介终端阶段,传播活动是以受众为中心的。

在这一阶段中,媒介表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媒介和受众的关系越来越具有自主性。

网络就是典型案例,尤其是以个体受众为主体的“自媒体”的出现,个体成为传播的终端,每个个体既可以是传播活动的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

由媒介产品到媒介终端的发展变化类似于市场营销领域的“4P理论”到“4C理论”的变化。

它们都体现了传播活动中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传播领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而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传播主体的媒介和受众自身的发展与成熟使得实际传播效果不再与“枪弹论”“靶子论”相吻合。

而在这个终端为王的时代,媒介产品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同样的,国家形象传播也要与实际环境相匹配,媒介发展的这两个阶段也可以用来解读国家形象传播的实际效果。

在这里,和广告是两个很好的案例,它们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上述结论。

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

它从中国的各个方面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新中国的现代化,并投放在纽约时代广场等国际主流媒体或媒介。

而实际效果则是许多美国人在看到这则国家形象宣传片后,并没有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形成正面的提升。

关于国家形象等概念的理解

关于国家形象等概念的理解

关于国家形象等概念的理解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由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技术、社会关系
等元素构成的符号性系统。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
和民族特性,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家实力和认同感。

现代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形象在外交、经贸和国际认知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的
形象构建不仅仅关乎团队能力和文化,而且伴随着它的外交、贸易、投资等市场行为,以
及国际认知水平投射出的“形象”。

所以,利用国家形象构建是国家的战略行为之一。

国家形象构建的过程涉及许多因素,如全球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政府制度
因素、市场环境因素等。

国家的形象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策划过程,必须加强
该国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实力的体现,以及μ传播效果来构成真实、有好结果的国家形象。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构建更加重要,国家有必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自身形象的
宣传,凸显自身的优势,包括历史传统、文化实践、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新成就等方面。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外交、文化和经济等各种途径来加强国家真正实力的形成与演进,
进而把形象构建网络贴合到全球新社会大环境和国家新发展趋势中。

国家形象构建当中,政府要重视成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制定出更合理的相关政策,形成具有国家特色的形象解决方案,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用更符合当前新
的国家发展趋势的视角去传播国家良好的文明涵养和社会精神,在全球社会引导着一种正
确的国家实力。

浅议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

浅议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

浅议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作者:张孝寅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01期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通过传媒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已成为有力的宣传手段。

本文通过分析比利时国家宣传片和宣传网站内容的有效对接和扩展,探讨有效传播国家形象的路径。

关键词传播国家形象宣传片宣传网站一、相关概念(一)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和评价,[1]“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

[2]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二)有效传播有效传播,指的是所传播的信息能够到达受传者并被受传者接受和理解。

[3]从劝服角度来说,有效传播应该达到改变受众态度的效果,以符合传播者的期望。

所以,仅仅把信息传送出去还不够,必须考虑到受众要素。

实现有效传播有三大要素:一是对信息来源的选择。

二是传播内容的每一层意义都能被受众理解。

三是注重传播的技巧。

二、比利时国家宣传片主要内容比利时国家宣传片由比利时联邦公共服务局打造,以visit Brussels为主题。

宣传片将需要强调的内容全部用白色字浮现在镜头中,以老式幻灯片切换的镜头模式,展示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的风采和面向世界的胸怀。

五个部分的宣传内容和画面分别为:(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强调作为欧盟总部所在地的比利时,是举办高规格国际性商务会议的理想选择。

(1)便利高效的交通。

国际机场拥有多条航线。

一位经理道出选择比利时作为中转站的原因是“比利时航线和机场之间的完美配合”。

(2)发达的贸易。

港口集装箱等画面中浮现“比利时港口贸易吞吐量占GDP的2/3”、“在世界银行的物流性能指标方面排名第九”等文字。

比利时驻有5300名外交官、15000名谈判家,是世界决策的中心。

欧盟秘书长出场,“比利时不仅是欧洲的首府,而且是连接欧洲和北美的桥梁。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

推广中华文化与价值观
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 交流,通过举办文化活 动、艺术展览等形式, 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 力。
加强语言推广
推广汉语学习,增进国 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 解和认同,为中国国家 形象传播提供有力支撑 。
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讲述生动的中国故 事,传递中华文化的价 值观和智慧,增强国际 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 认知和理解。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中国国家形象概述 •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现状 •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挑战 •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策略与建议 •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中国国家形象概述
定义与内涵
定义
中国国家形象是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在国内外公众心目中 的整体形象。
加强网络监管与治理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 理,维护良好的网络传播秩序。
强化技术手段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 网络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
建立自律机制
鼓励互联网企业和个人建立自律机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和社会公德,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 境。
中国的媒体加强了国家形象传播的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媒体拓展国家形象传播
中国的媒体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媒体的合作为国家形象传播拓展了渠 道,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3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 挑战
西方媒体的偏见
政治体制偏见
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政治体制存 在固定偏见,倾向于强调中国的 负面新闻,甚至进行不实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孙有中:“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包括 政府信誉、外交能力与军事储备等)、经济(包括金融实力、财政实力、 产品特色与质量、国民收入等)、文化(包括科技实力、教育实力、文 化遗产、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地理(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 人口数量等)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可分为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两者 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 国家形象塑造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 国家形象的意义或功能是什么?国家形象是否可塑造?国家形象塑造的 基本要素或内涵是什么?国家形象塑造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
• 国家形象塑造与国家的对外行为存在怎样关系。
• 国家形象塑造与战略传播存在怎样关系。
• 国际形象塑造与公共管理方法存在怎样关系。 • 国家形象塑造与专业化管理机制存在怎样关系。
众传播媒介上”(刘继南) • “一个主权国家在系统运动过程中发出的信息被公众映象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媒
介的输出”(张毓强)
• 管文虎等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 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 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 整体实力的体现。”
• 普通人一举一动都在不经意之间传达或感受着一国的信息,对国家形 象建构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也在不经意之间,把地球真正变成 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村落”。
• 所以,每一个具体的人、行为、产品或服务,都在不断地为各自的 国家做着事实上的国家形象广告,并使抽象化的、模糊化的国家形 象具体而生动起来。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并不等同于国家形象,但每 个人的一举一动却事关国家形象的建构、提升、修补。强化国民的 国家形象意识,对于维护、建构一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 比齐(Lee Roy Beach)和米歇尔(TercnceR.Mithell)按照组织行为学的 分析模式,指出形象与组织的行为特征和规律相关联,而国家形象则主 要受到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的政策行为的界定。
• 本纳特〔W.Lance Bennett)从新闻传播心理学角度认为国家形象只是大 众媒体所制作的一个被高度政治化了的“新闻幻觉”,往往并不能体现 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实力的内涵。于是,一个虚幻的“影像”往往成为 国家传播行为所追求的实际目标。
• 法国的文化学者巴柔:国家形象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 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在巴柔的认识中,国家形象是他国公众对一 个国家的一种文化印象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现实。
• 国的符号学者布伦摩(George Herbert Blumer)依据“符号交互”理 论,“组织行为的形象是由多个单元符号通过“连续不断”的交互作 用而产生的,因此,信息制约着符号的形成,但原符号制约了形象的 产生与变化。
的主观印象”。
我们基于现实需要,主要着眼于狭义的,即基于国外 的研究。
公众的国家形象
在某种意义上,这里的国家形象就是国际形象。
直接印象与国家形象
• 认识主体对于一个国家总体印象和群体观念的形成或许始于直接 的、个别的、感性的认识。这种直接的、个别的、感性的认识并 不等同于一国在认识主体所在国家的国家形象。但是,一旦这种 直接的、个别的、感性的认识进而形成模式化的总体印象并经多 种传播渠道形成一定范围的群体现念,这种模式化的总体印象和 群体现念就成为一国在其它国家认识主体中的国家形象。
• (由此,我们把“形象”表述为:事物内在与外显要素的总和,通过一定形式 的信息中介之作用,在公众心目中引起的感知、看法与评价;它体现公众的价 值观与审美观,反映公众对该事物认同、喜爱和支持的程度)
国家形象
• 国家形象是与国际关系、传播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对其界定一般从从传播学和国际关 系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角度。
•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目相对稳定的总体评(杨伟芬) • 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
的舆论反映”(李寿源) •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目在他国新闻媒
介的新闻和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响。(徐小鸽) • “国家形象是指一国在其他国家人们心目中的综合评价和印象,主要体现在别国的大
• 综上所述:国家形象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
• 广义的国家形象是指:特定国家的内部社会公众、外部国际公众通过 复杂的心理过滤机制,对该国的客观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以 及所作所为)形成的具有较强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和评价。
•狭义的国家形象仅指“特定国家的外部国际公众通过复杂的心理过滤机制, 对该国的客观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以及所作所为)形成的具有较强 概括性、相对稳定性
• 王家福教授认为国家形象是“国家结构的外在形态,是国家传统、民 族传统与文化传承在当代世界空间的特性化脉动的映象化张力,是国 家质量及其信誉的总尺度,更是国家软权力的最高层次”。这种界定, 直接把国家形象上升到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 广度。
• 另外一些研究者引入认知心理学有关理论,把国家形象界定为“国家 体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由国家客观现实(实像)通过心理过滤机 制,进行信息和文化的双重选择后得出的一是不能简单地泛化
• 同样,一些国家将评选环球小姐、亚洲小姐等“选美”活动视作改善国家形象的 重要手段,即使不能完全予以否定,但也的确存在“治标不治本”之嫌。
• 但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总体性的印象和群体性的观念却又的确来自 丰富多彩的具体表象。
• 熊猫 姚明 麦当劳 可口可乐
外交
公共关系 战略管理
品牌管理
传播活动
国家形象的内涵、基本原理
• 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内涵 • 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战略要素 • 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其他因素
国家形象的概念
• “国家”和“形象”
• 国家形象中的“国家”为现代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中的独立的、 主要的行为体。
• “形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 体形状或姿态”。作为“具体形状或姿态”的应是客观的东西,这显然与现在 学术界普遍把国家形象归于意识范畴这一共识不相适应。在英语中Image一词 的基本含义为“头脑中或心目中的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