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2)
中日园林对比 2
中日园林对比姓名:田廷廷学号:100180137班级:10室内二班中日古典园林比较1 .造园环境比较园林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
国土环境指的是白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
国民环境,主要的是指国民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在自然属性方面的不同点非常明显。
结论:(1)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日本古典园林的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进一步差异:在国土面积上,中大日小,在山水方面,中大日小。
这些不同,反映于园林上即是中国的面积大,规模宏伟,而日本的面积小,规模小巧。
(2)在纬度方面,中国南北跨度大,日本南北跨度小。
这一点反映于园林之上就是中国的南北园林风格差异大,而日本的南北差异小。
(3)在气候方面,中国大部分疆域属大陆性气候,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
在自然灾害方面,中国洪水灾和旱灾等大陆性灾害为主,而日本则以地震、水灾、海啸、台风等海洋性的灾害为多。
这些不同,反映在园林上,就是堆山理水,置石植木方面以及建筑的形态方面,也反映了适应大陆和海洋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的风格特点。
(4)在国民环境的比较上,与日本古人相比,中国的古人较为高大,细长比为小,而日本的古人较为矮小,细长比为人。
于是,与模山范水相似的是,园林的创作就像仓领造字时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一样,园林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中国的古典园林较为大,日本的古典园林较为小。
这种大小不仅反映于园林的单体景点上,也反映于园林的面积规模上。
这种规模大小的不同,与园林中人欣赏时所用的眼睛之视线高度是相适应的。
2 .园林类型比较依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地域关系、布局特点,中日古典园林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但是,有些类型是日本或中国已较少称谓了。
(1)在隶属关系上,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但是,中国皇家园林的气势胜过私家园林,在日本园林中,私家园林的气势胜过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有许多差异,如下所述:
1. 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日本庭院园林则更加注重简约、抽象和空灵的美感。
2. 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包含山水、湖泊、假山、廊、亭、楼等元素,给人以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为简洁,通常设计成幽静的空间,以花草树木、琉璃瓦片、水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植物选择: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包括花草、乔木、竹子等,追求四季景观的变幻和丰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自然元素的简洁和平衡,一些常见的植物包括苔藓、枯木、小型灌木等。
4. 庭院的功能:中国古典园林多用于宴会、游玩、休憩等活动,也常常用于显示主人的地位和社交地位。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提供一个能够供人沉思、冥想以及举办茶道等传统仪式的空间。
5. 装饰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使用彩绘、雕花、镂空等繁复的装饰元素,赋予庭园以华丽和精美的感觉。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使用简约的素材和形式,以自然材料、石头、木材等为主要材质。
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封建文化的表达与展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呈现出的是一种庄重、浓郁的艺术氛围;而日本庭院园林则追求简约、空灵、平和的美感,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内省与静谧体验。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与特征
北京颐和园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皇家园林气势大、轴线 明、装饰浓。(天坛)
日本的皇家园林气 势弱、中心式、装 饰素。(图为日本桂 离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寺院园林风 格不明显,依附 于文人园。(灵 隐寺)
❖ 日本寺院园林风 格明显,独立于 三大园林。(金 阁寺)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日园林的不同形态、不同历史、不同成就一 直是困惑学术界的问题。两国园林差别很大,其意 境、构成、审美、心理都有差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拙政园与龙安寺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一章
自然环境
—法天则地揭意象
一、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性质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与 海岛。两者各成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进言之, 即为山水文化与水岛文化之对比,路文化与舟文 化之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 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 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至于为什么日本 园林会朝枯山水会朝茶庭发展,与日本的自然环境 有关系,日本的海、岛、泉、瀑、溪是日本园林存 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园林前进方向的决定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不均衡消长也是左右园 林发展的文化因素。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四章 文化思想
—意在笔先藏深蕴 一 天人关系
造园手法的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属于人 工型,是人工之中见自然。
日本园林属于天然型,是自然之中见 人工。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 的园林建筑较多,建筑密度较大,表明人力的伟大; 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建筑密度较低,表明人 力的弱小。
中日园林对比
中日园林对比中日园林的异同园林,是人们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很好地体现,也是人们改造自然、亲近自然的结果、它带给我们舒适、安逸的环境,带给我们美和文化。
东方园林中,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是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体现东方园林精致、典雅、人文的特点。
而且中国的园林对日本影响很大,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本是同一枝干上的两朵花,中国是本木,日本是接木,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日本园林通过对中国园林有选择、有发展的兼收并蓄,产生具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叙述中日园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首先,从中日园林文化的对比中,我们会看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中日园林同属东方园林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2.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3.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4.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其次,我们来看看中日园林在这些共同点上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1.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轴线明显,建筑呈现北方风格,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建筑体量小,屋角起翘大。
特征。
江南的寺观园林更多地表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只是通过宗教建筑、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动来突出其宗教性质。
而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家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厚。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传统园林⽐较-论⽂中⽇传统园林的⽐较佐佐⼩泽摘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特点和类型,同时结合⽇本传统园林,作出不同⽅⾯的对⽐,归纳出中⽇传统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总结出中⽇传统园林各⾃的优缺点。
关键词:传统、起源、发展、古典、特点、意境、类型、⽐较、优点、缺点1.中国传统园林中国园林的起源: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超的艺术⽔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园林的⽣成期——夏、商、周、先秦⾄西汉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盛期——隋唐园林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园林成熟后期——清中乃⾄清后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源于⾃然,⾼于⾃然:⼭、⽔、植物是构成⾃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剪裁,从⽽表现⼀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然景观。
在⼭的运⽤上,⼴泛采⽤各种造型、纹理进⾏“叠⼭”创造峰、峦、岭、岫、洞、⾕、悬岩、峭壁等景观形象,是真⼭的抽象化和典型的缩移摹写。
在⽔的运⽤上,追求“虽由⼈做,宛⾃天开”。
理⽔上采⽤曲折,港湾港汊⼭⽯点缀,创造天然⽔景风貌。
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以树⽊为主调,栽植⽅法不讲求成⾏成列,也⾮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相映成趣,以少量数⽬的艺术概括⽽表现天然植被的⽓象万千。
(2)建筑美与⾃然美的结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建筑多寡,性质如何,都与⼭、⽔、花⽊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结合在⼀起,形成⼀系列风景画⾯。
园林建筑采⽤⽊架结构,空间可实可虚,可隔可透,⾼低错落,因⼭就⽔,⾃由随宜,使建筑⼩空间与⾃然界的⼤空间沟通起来。
(3)诗情画意: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它运⽤各个艺术门之间的内在联系,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之中,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蕴含: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的⼀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完整版)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PPT(精)
日本园林的发展
(二)日本中世的园林
1.镰仓时代。镰仓前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仍在京都,园林的设计思想也是 寝殿园林的延续,寺院园林仍是净土园林的延续。镰仓后期武家政治 和动荡社会使人们试图园林尘世的不安,遁入佛门世界,寺院园林大 盛。
2.南北朝时代。此时期是个极度动荡的时代。寺院园林作为战乱时期世 人的避难所而相对稳定,从而成为枯山水的试验场,使枯山水在这一 时期得到了稳固和发展。
战国,王翦向秦始皇“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官僚地主园庭规模巨 大;
秦、汉时帝王御苑 “上林苑”。《三辅黄图》载“武帝初修上林苑, 群臣自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这一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巨 大,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建筑群体修剪和山体改造,是偏于人力的人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皇家御苑——规模比前减小,向精致化发展,人文气息加重,山水布 局有大地山川的五岳、四海、四渎的象征意义,如:北齐的仙都苑中 村肆、水榭、城堡;
• 私家园林——公卿文人名园别墅也散布于此,最著称的文人园是长安 东南35公里的辋川别业,原为唐诗人宋之问蓝田别墅,经画家王维改 建而成为最著称的规模最大的文人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 (四)成熟时期:
• 皇家园林——自元始,明清各代均致力于西苑建设(今日三海),清 初建设的承德避暑山庄,清末的颐和园,园明园。
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日本园林的发展
(一)日本古代园林
1.大和时代。大和时代的园林主要表现为皇家宫苑园林。成书于公元8世 纪的日本史书《日本书纪》和《古事纪》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 2.飞鸟时代。飞鸟时代是中国大陆文化大量进入日本的时期。此时的园 林属于池泉山水园林系列,造园水平已远胜于大和河时代 3.奈良时代。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唐睿宗到唐德宗时期,此时的日本全 面吸收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而建的。 4.平安时代。此时是日本伟大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唐朝后期,五代,宋, 辽,金。平安前期,因战乱而衰弱的晚唐文化对日本吸引力减小,于 是遣唐之次数,人数逐渐减少,直到最后被废止。政治文化也深深影 响着园林。因此,平安时代后期的园林逐渐摆脱了对中国园林的模仿, 完成了和化的影响。
日本园林的发展
(三)日本近世的园林
1.桃山时代。室町末期至桃山初期,日本国内处于群雄割据的乱世局面, 豪强诸侯争雄夺势各据一方,建筑高大而坚固的城堡以供防御,并建 造宏伟华丽的宅邸庭院以供享乐。因此武士家的书院式庭院竞相兴盛, 其中主题仍以蓬莱三水为主。
2.江户时代。江户时代相当于明万历三十一年至清同治六年,历15代将 军。 江户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人文精神发展,个性思想抬头,文学艺 术发展,这一切使园林的儒家味道也渐渐显露出来。
• 从两国的园林发展历史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园林是渐变式的,背景一 直是道学所提倡的自然山水,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为自我发展 型。在山水骨架中为山型园林,在儒学的影响下人文气息比较浓,园 中多有楹联题匾,而且建园手法多样,如框景,仿景等,是人型园林。 就连园林与宅院的布置上也是前宅后院 这与儒学的先入世后享乐的 观点是一致的。且最高境界是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诗人画匠也 积极参与到园林设计中来,如王维的辋川,苏州的狮子林(如图), 讲究可观,可游,可居。而日本园林则不然,他早期引进的是中国的 园林,后来在佛教的影响下独立发展,是引进发展型。且其从真山真 水到枯山水是真与假的质变,从石庭到茶庭是有与无的质变,整个发 展过程是质变式的。而日本一直强调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而园中 人工的痕迹不明显,在枯山水中,也是用石藤等来描绘“浓缩的自 然”,究其根本还是以自然为蓝本的,所以说它的园林是天型的。它 的最高境界是神佛第一,有佛而无我。其思想盖源自宗教“凡人下神 佛上”。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中日古典园林比较刘庭风(2)中国园林走的是儒化和人工化的道路,日本园林走的是佛化和自然化的道路。
园林是经济发展到达一定历史阶段之后才形成的一种特殊建筑模式,也是文化修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的一种把握世界(艺术地把握或宗教地把握)的中介和途径,也是一种人类辛勤劳动之后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中国园林类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而日本园林的类型形成则是一个较为迅速的拿来过程。
从隋唐开始,文人味越来越重,起初是唐之诗情,后来是宋之画意,最后是明清之哲理,这是一个由具象向形象转化的思维过程。
日本园林在佛教传入之前还是真山水池泉园,自佛教传入之后,先蜕变为净土宗池泉园,又转为由非独立枯山水,再转化为独立枯山水,最后转化为“无山水”的茶庭(指茶庭的最终目的是和敬清寂)中日园林分属人型和天型。
在中国,首先是自然山水,然后是建筑山水,再后是诗画建筑山水。
这是一条人工味不断加强的过程,是一个由自然实体向人工实体,再向精神实体转化的过程。
中国园林以建筑为主景,园林则是建筑与园林的综合体,即把宅居于宅园合一,把宫殿与苑园合一。
这也是人型的表现日本首先是真山水,然后是枯山水,最后是无山水。
真山水中是有人的参与(舟游或回游),枯山水中是人的远离(坐观远望,人与自然共存),到了茶庭则是人的禁闭(人被禁闭于方寸之茶室,剩下的只是自然)。
园林植物成分多,“日本园林”更多地是指除了非园林建筑之外的园林部分或是山水部分(也有特例)。
这是天型的表现。
中日园林都是基于道家思想的自然山水园。
中国园林是渐变式园林模式。
背景一直是道家所提倡的自然山水,只是主景在变化,以及儒家的文化韵味的强化和浓化。
日本园林的发展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有质的飞跃:从真山水到枯山水是真与假的质变,从石庭到茶庭是有与无的质变,是神佛、礼仪至上的表现。
儒家偏重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故中国园林的儒化倾向人型。
佛家文化是为了解决人与天的关系,故日本园林的佛化倾向意味着脱离人间苦海,走向天界佛国,使园林呈现出自然的伟大状和众生的艰苦相。
中日园林比较
中日园林的比较摘要:园林,是人们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栖息之所。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是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体现东方园林精致、典雅、人文的特点。
而且中国的园林对日本影响很大,日本园林通过对中国园林有选择、有发展的兼收并蓄,产生具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主要从园林历史、园林文化和园林类型三大方面对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从而得出中日园林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似之处。
关键词:园林历史;园林文化;传统园林;园林景观;比较一、中日园林历史比较(一)园林历史长短中国皇家园林首开园林的历史纪元。
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商时代,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囿[1] 。
也就是说,中国园林至今已有3400年的漫长历程。
另外,私家园林里的贵族园林和富商园林,至今也有2100多年的历史。
寺院园林始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南北朝,至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
日本也是皇家园林首先揭开日本造园史的历程表。
日本的最早史书《日本书纪》中记载的最早史实是,公元402年,即日本的履中天皇三年,“天皇的两枝船漂浮在设矶的池中,皇妃来游。
”由此看来,日本的造园史至今不过1600年左右的历史。
再从私家园林来看,日本的私家园林虽然表现为武家园林,而且武人集团第一个大将军源赖朝创立最早的镰仓幕府是1192年到1333年,但是,私家园林的历史至今约1400多年。
寺院园林平安后期的净土式佛教寺院园林,至今约1000年的历史[2] 。
(二)园林起点形式中国园林的原始起点囿的形式持续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
由养殖观赏动物的囿、种植树木的园和种植瓜果的圃发展到今天意义上的苑园,其间经历了殷商、西周,直到春秋战国才定型,这段时间差不多有1200年[3] 。
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园林的雏形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式。
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不同。
由于日本文化是直接从中国成熟的阶段成功的输入,其中当然也就包括园林文化。
因此,日本史书记载的园林形式,一下子就从成熟的可居可游的园林形式开始,没有经过艰苦而漫长的奋斗[4] 。
中日园林史比较
中日园林比较摘要:中国园林从自然而诞生,师法自然,崇尚自然,再现自然。
日本园林受到汉文化的碰撞,经过几千年的融合,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流派。
中日园林原本是同源的,发展至今,两者各具特色,已经形成不同的园林流派,虽然在世界园林流派中,中国园林依然属于主流。
本文将就中日园林的特色进行各方面的比较。
关键字: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园林溯源、比较一、前言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依赖自然而生存。
从恐惧自然到习惯自然,人类逐渐在这个世界中成为自然的主宰,开始享受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然。
园林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自汉代以来,日本就一直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下,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在东方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其园林起源于中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比较接近的,两者都崇尚自然,再现自然。
二、中日园林溯源:1、中国:夏商周时有了囿,囿的作用主要是放牧百兽,以供狩猎游乐。
在园、圃、囿三种形式中,囿具备了园林活动的内容,特别是从商到了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
据《孟子》记载:“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其中养有兽、鱼、鸟等,不仅供狩猎,同时也是周文王欣赏自然之美,满足他的审美享受的场所。
可以说,囿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最初形式。
到了秦始皇一统中国,建立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就开始大肆营造宫苑,上林苑,阿房宫,“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规模空前宏大。
汉代,汉武帝在秦上林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苑中有宫,宫中有苑,在苑中分区养动物,栽培各地的名果奇树多达三千余种,不论是其内容和规模都是相当宏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园林的转折期,由于战乱的频繁和民族的融合,为造园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大量的山水画家为园林的营造提供了艺术借鉴。
大量文人受玄学的深刻影响,,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使得造园更注重诗情画意,对后来造成深远的影响。
东方园林-中日古典园林比较PPT课件
——中国、日本古典园林比较
1
2
3
4
5
6
7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一)萌芽时期:上古至殷、周、秦、汉
殷周,囿,诗经中所咏之园,都在三千年前,园囿,栽种果蔬、捕 猎禽兽有关生活的生产单位山水未经改造,归属于天然型山水园; 春秋时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乎苑囿”(《家语》载), 不仅国君有园亭,士大夫之庭,其中也有树木;
17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三)鼎盛时期:隋 唐 宋
五代十国,文人的山水园发展至写意山水园,诗词绘画艺术的发 展,与这一时期的造园艺术相辅相成; 宋,北宋汴京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湖石山,以选自 太湖的石为材料堆叠。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记载了巨宦富室 的三十余园。
18
19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战国,王翦向秦始皇“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官僚地主园庭规模巨 大;
秦、汉时帝王御苑 “上林苑”。《三辅黄图》载“武帝初修上林苑,
群臣自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这一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巨
大,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建筑群体修剪和山体改造,是偏于人力的人
型山水园。
8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成熟时期:
皇家园林——自元始,明清各代均致力于西苑建设(今日三海), 清初建设的承德避暑山庄,清末的颐和园,园明园。 私家园林——发展的极盛时期,甚至成为皇家园林学习的范例,形 式华丽,纷繁复杂,师法自然的手法人工味浓厚,如假山石,讲究 “瘦、漏、透、绉”,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化自然。
27
二、中日造园艺术与表达比较
(一)本源:
2.文化思想与天人关系 中日园林的哲学思想均源于道家,之后前者向儒型发展,后者向 佛型发展。 中国园林属于人型,日本属于天型;
浅析中日两国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异同
浅析中日两国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异同作者:彭聪鹤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以对比的方式,首先探究了两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和相互关系,对两国园林的文化脉络有了清晰的把握;其次归纳两国园林主体建筑及布局方式,通过思考,造成中日园林差异的因素,总结出中国现代园林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中日园林景观未来发展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关系,希望为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日本;园林;建筑;异同一、中日园林的年代风格对比(一)隋唐时期——飞鸟、奈良时代庭园隋朝至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中国在艺术、文化、思想上高度发达,中国园林与成熟的绘画艺术结合,是基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体系成熟的基础。
这个时期,日本的留学生和遣唐使等将中国文化传到日本,建造了与中国汉庭园文化相类似的日本庭园。
(二)从中唐到南宋——平安时代庭园宋代,是中国文人园林的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许多士大夫和文人采取了“中隐”的态度,他们建造的城市山林——庭园也成了中国自园林的原形。
这个时期,日本逐渐摆脱了对中国文化的模仿,重视发展自己的文化。
从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转移,日本国民性的和式庭园也奠定了平安时代发展的基础。
(三)从明末到清朝——桃山、江户时代庭园由于宗法专制的加强和人们欲望的提高,中国园林达到了鼎盛时期。
大量融入绘画的庭园艺术,中国的皇室庭园呈现出光辉灿烂的景象。
这个时期,日本是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期。
日本与外界相对隔绝,这促进了日本庭园本土风格的形成和完善。
日本庭园史上的另一个代表--茶园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四)小结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代表的中日古典园林,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两国园林有着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
由于受到不同造园环境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园林其园林风格是不同的。
中日园林虽同出一宗但两国园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园林样式和发展方向。
二、中日园林主体建筑及布局方式(一)中国园林的主体建筑及布局方式中国皇室庭园的主体建筑是宫殿,个人庭院是大厅。
中日古典园林风格与造型手法对比
中日古典园林风格与造型手法对比园林艺术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由于各个民族对美的思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方式,因而,当人们把各自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形式和风格迥异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虽然同属东方体系,但因中日两个国家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而有着意趣相异的园林文化。
从汉代开始,中国文化就开始传入日本,延至唐、宋、明朝都有传入,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先进成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文化的。
与此同时,日本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改进,以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
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
现在的日本文化无处不透着中国文化的影子,却也无处不体现着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一、美学思想审美主体不同,所追求的形式美和艺术取向也不同。
作为园林的审美主体———中国人和日本人,由于审美取向不同,所形成的美学思想也不同,所作用于园林的美学指导也就不尽相同。
中国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浓厚,造园者以诗人、画匠为多,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可观、可游、可居。
同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偏于山型、儒型、文人型。
园林既是文人出仕之前的习业治学之所,又是文人退身之后的归隐静思之地;既是文人修心养性、安身立命的乐土,又是文人雅聚唱吟、谈古论今的园地。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中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多,表现出乐天爱人的景象,处处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
日本古典园林受佛教影响至深,皇室尊佛崇武,造园者多为僧人、武士,因而常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
日本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写意”,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出闲寂幽玄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
与中国真山真水的园林不同,日本古典园林不是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而是供人在其中品“禅”味。
中日园林的比较
中日园林的比较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因为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
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气候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以下就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
1、环境的不同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
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近来日本又有学人提出森林文化的说法,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
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
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
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
山水本质的意义中,中国园林水景取象是讲和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山景中,园池以外的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为母题,园池以内的则是以海外三神山为蓝本,而以园林的西北为山东南为水的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地形的模仿。
此外,园林中除了山水的创造,还有路创造,即所谓路以曲为美,以幽为上的原则。
漂浮于海洋中的岛国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岛上山地多平原少,丘陵占国土面积的4/5。
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加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但由于日本国土四面环海的海洋性,而使日本园林在以后的发展中朝向海岛型、海洋型、水路型发展。
日本园林的山取象于富士山和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屿及其周围四千多个小岛。
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中日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作为东亚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两国历史悠久的园林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水景作为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之一,在中日园林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式古典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儒道佛哲学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抒发而著称。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注重山水画的还原,通过假山、流水、湖泊等元素,将山水自然景观巧妙地还原于有限的空间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反映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观念以及佛家的超脱思想,赋予园林以深厚的哲学内涵。
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强调内省、禅意和抽象审美。
日本庭园常采用枯山水的设计,通过砾石、沙子、小石等抽象的元素模拟山水景观,追求抽象美和内心的宁静。
此外,日本古典园林与茶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园林常作为茶道场所存在,强调清净和平静的氛围。
通过对中日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不同文化和哲学背景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进一步拓展对东亚园林艺术的认知。
01中式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特色中式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美、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布局,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以下是中式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主要特色。
中式古典园林以山水为基调,追求山水和谐的境界。
这一特色体现在山、水、假山、池塘等元素的精心搭配上。
假山巧妙地模仿了自然山石的形态,使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
水池和流水的运用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感,倒映出天空、建筑、植物,为园林景致增色不少。
通过山水元素的融合,中式古典园林创造了一种宛如仙境般的理想风景,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愉悦。
中式古典园林在假山的设计上独具匠心。
假山是园林中的核心元素,不仅作为装饰,更是承载文化和哲学内涵的媒介。
假山的形态各异,有的寓意山水,有的抽象出动植物形象,有的表达了人生哲理。
它们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象征长寿、避邪、追求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
通过巧妙的造型和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假山成为园林中令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也让人们在其间领略到文化的深度。
中式园林与日本园林对比PPT课件
造园——理水
日本园林最为著名即其“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
象体现山水关系。而之“池泉筑山庭”虽用真山真水,但与中国园林讲究水的
来龙去脉不同,
日本园林注重的
是水的形态,小
溪平桥,宛如画
中。
第10页/共17页
造园——叠山
中国园林的山往往傍水而走,山水不分割。所谓“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 “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有些时候为了表 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
这样的差异导致了,在审美取向上,在营 建层次上都形成了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可以 了解为什么中国的水岸是曲折深幽的,日本可 以选择更为禅意的枯山水;中国的石头选着了 瘦皱漏透的太湖石,而日本选用了质朴的山石; 我们喜欢玉堂富贵的玉兰牡丹,他们喜欢清雅 物哀的晚菊落樱....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两国的 审美倾向并不一样。
• 叠山理水
凡是有园,必有山石;凡有山石,必要引水入园。与其他风格园 林的单纯山景与水景不同,中式园林的山水寄予了造园人的文人 情怀。
• 自由
中式园林摈弃清晰明确的景观轴线,讲究轻松随意的人行流线与 路径,平面布局讲究宜曲不宜直,结合实际进行取舍融合,呈现 出一种曲折转合中亭台廊榭的巧妙映衬,溪山环绕、山石林荫的 趣味渲染的中式园林效果。
第4页/共17页
日本园林特点
• 小巧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其精致小巧。景观的营 造都是象征的手法表现天地万物。所以其细节设计 精致、施工要求较高。
• 禅宗印象
日本园林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为了反映修行的自 律精神,日本园林使用绿树、苔藓、沙石等静止不 动的元素,营造枯山水的庭院,反映一种清新寡欲 的禅宗氛围。
中日园林比较
小组成员:李诗琦 李念 郭倩
(一)中日园林各历史时期发展对比
1.中日园林历史的演变过程及各历史时期代表
(1)中国古典园林: 殷周——动植物 秦汉——高台建筑 魏晋南北朝——山水自然本身 隋唐宋——诗画自然山水 元明清——诗画天人
上林苑 阿房宫 (秦汉)
大明宫(隋唐)
圆明园 避暑山庄(皇家园林 明清)
拙政园 (私家园林 明清)
寄畅园 (私家园林 明清)
(2)日本古典园林 飞鸟时代——动植物 奈良时代——中式山水(伊势神宫) 平安时代——寝殿建筑和佛化岛石(平等院庭院、凤凰堂) 镰仓时代——池岛和枯山水(龙安的寺庙林园) 室盯时代——纯枯山水(金阁寺、银阁寺和大仙院) 桃山时代——书院、茶道、枯山水仁(三宝院的园子) 江户时代——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桂离宫、修学院离宫)
中日宗教对比
中国禅宗
魏晋时期在庄玄思想的 影响下,禅宗形成了生 死解脱之路不在来世, 而在现世的思想 神秀为代表的北禅主张 渐悟禅法;南禅以慧能 为代表,倡导顿悟禅法。 真正建立是从六祖慧能 开始
日本禅宗
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 中国传到日本镰仓、南北朝 与室町的鼎盛 武士的宗教 临济将军,曹洞土民
乐感(退思、休憩、整顿
心灵)
中和之美(丰富多彩、生 机蓬勃,宁静恬淡、清新雅
致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2)表现方式比较: 一般手法 主要包括意境、空间和细节材料三方面
意境
{
中国园林偏重于仁山、儒味、 和人之喜 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偏重于智 水、佛味和物之哀 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大陆型、仁 山型,讲究园林的堆山,以高 耸为主。中国古典园林置石取 材太湖石,,讲究置法、思想、 成因、轴线 日本古典园林属于海岛型,蓄 水型,以精致为主,一个冲积 的光滑整石象征岛屿 中国——山水园
中日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差异
中日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特有的生态化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影响遍及世界,特别是中国的邻国日本、朝鲜等。
而日本在中国古典园林与本土文化相复合、变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的艺术特色,在这里我将谈谈中日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差异。
主要从一般手法和特殊手法两方面来论述。
一般的手法主要包括意境、空间和材料三方面。
而特殊的手法主要是指园林风水及禁忌方面的手法。
(一)一般手法上的差异。
1.从意境创造上看。
书香与禅意可以分别代表中日园林意境的差异。
中国园林偏重于仁山、儒味、和人之喜。
其主体是文人园林,是与山水诗画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的文化,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着力于在园林中再现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趣,通过真山真水、花草树木的配置,特别是通过为数众多的诗、画、文、题、联、匾、额等点景之作,表达深刻的寓意,处处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追求、审美情趣和文人寄情山水的审美趣向,使文人在对自然的体悟中感受个体生命的意义。
除此之外,中国道家推崇精神上的超然尘外,主张人格身心的绝对自由,是积极进取过程中的一种退思、休憩、调整心绪,所以意境趋于“人之喜”。
而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偏重于智水、佛味和物之哀。
其主体是武士园林或僧人园林。
日本园林虽然也是以自然山水为造园主题,但因为宗教在日本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而寺院、神社则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所以造园思想受到极其浓厚的宗教思想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写意,更多地体现了闲寂幽玄的“禅”的意趣,追求一种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境界。
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其纯洁,无树无花,只用几尊石组,一块白砂,凝缠成一方净土。
物哀是贯穿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点。
所表达的是空灵冲淡的“彻悟心境”,体现的是一种由对自然万物、人生百态的感悟而触发、引生的低沉、悲愁、优美、纤弱、哀戚的情绪。
其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
目录
简介
写法
类型
小提示
简介
写法
类型
小提示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何谓读书报告,简言之,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
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
编辑本段写法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
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种类:如小说、传记、学习辅导、专著等
3.作者: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4.背景:时间、地点
5.主要人物:姓名
6.内容:主要情节、论述要点
7.简评:对此书的印象及评论
做好笔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删繁就简写成一篇连贯性的短文。
编辑本段类型
摘要式读书报告
所谓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
简评式读书报告
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
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
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
书评式读书报告
书评(book review)是一种专门体裁,常见于各类期刊、杂志。
它篇幅较长,是针对最近出版的文艺作品、学术专著、科学著作、词典、全书等而写的。
书评式读书报告也分为四个部分:
(1)书名、作者、出版社;
(2)全书概要,写明一本书分为几个章节,个章节标题或主题;
(3)对每一章节内容从正反两方面作出评价;
(4)对书的印刷质量作一评论。
编辑本段小提示
1.多读勤写
2.注意分类整理
3.以范例题材练习写读书笔记
4.获得资料渠道很多,像打工、参加社会活动、听演讲都是,但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一份以上的综合性报纸,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可扩大自己视野与观点看法。
还有专业性的杂志一定要看,除补己之不足外,可就记者或学者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增加自己的认知内涵。
纯休闲式的课外读物,一样充满人生经验、生活智慧以及常识。
上网找资料当然是最便利最快速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