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与矿物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念一、矿物岩石学的定义矿物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地球物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成因以及它们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的研究。

二、矿物的基本概念1. 矿物的定义: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

2. 矿物的特征:包括颜色、硬度、光泽、解理、比重等。

三、岩石的基本概念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2. 岩石的分类: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第二节矿物岩石学的研究方法一、宏观研究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岩石和矿物的露头信息,进行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

2.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摄影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分析岩石和矿物的分布特征。

3.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重力、磁法、电法等方法探测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二、微观研究方法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

2. 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矿物的晶体结构。

3. 化学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

4. 同位素分析:利用质谱仪等设备测定矿物的同位素组成,以研究矿物的来源和形成时代。

第三节矿物岩石学的发展简史一、古代矿物岩石学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矿物和岩石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泰勒斯的水成论和普林尼的《自然史》。

2. 我国古代:古籍如《山海经》和《本草纲目》记载了丰富的矿物岩石知识。

二、近代矿物岩石学1.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矿物学进入微观领域,矿物学家开始研究矿物的内部结构。

2. 18世纪:矿物分类学得到发展,如德国矿物学家亚伯拉罕·维尔纳提出的矿物分类体系。

3. 19世纪:地质学三大理论的建立,为矿物岩石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现代矿物岩石学1. 20世纪:矿物岩石学各分支学科的形成,如矿物物理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矿物鉴定是地质学、矿物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使用物理、化学、光学等方法对岩石矿物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根据其特征从而确认其类型和组成的过程。

本文将综述常见的岩石矿物鉴定方法,包括宏观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化学鉴定方法、光学鉴定方法等。

一、宏观鉴定方法宏观鉴定方法是通过肉眼观察和手感辨别来鉴定岩石的外部特征、颜色、粘性、硬度、结构和断裂形态等特征,从而初步推断其类型和成因。

宏观鉴定的基本工具包括放大镜、锤子、拉索、刀子、手镐、万能钳等。

常用的宏观鉴定法包括:1、手观法:通过用手感受岩石的质地、硬度、形态、结构、颜色等特征,初步分辨出何种岩石类型。

2、锤观法:利用锤锤打石头的声音和打击石头后散发的碎屑,鉴别岩石的松散程度、结构和组成。

3、拉索法:利用木棍和绳子卡住岩石,拉动判断其天然裂缝和断裂面,进一步确认其构造和形成情况。

显微鉴定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岩石矿物的形态、成分、晶体结构、光学性质等特征进行岩石矿物鉴定。

常用的显微鉴定法包括:1、透镜显微镜法:在透过光线的条件下,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和角度,观察矿物晶体的形态、成分、光学性质等,进行矿物鉴定。

2、偏光显微镜法:通过偏振片的作用,将光线分为快慢两种方向,进而观察和分析晶体的双折射性、消光性、吸收性等,进行矿物的鉴定。

3、电子显微镜法:利用电子束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形态、成分、结构等特征,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观察方法,可精准鉴定复杂形态且微小的矿物。

化学鉴定法是通过应用化学试剂对不同矿物进行化学反应,进而可推断矿物成分组成和反应类型的鉴定方法。

常见的化学鉴定法包括:1、硬度试验:通过利用硬度较低的矿物来擦拭硬度较高的矿物,从而推断硬度的差异和矿物的成份。

2、盐酸试验:通过加入盐酸对矿物进行酸碱反应和溶解,从而初步推测其成分组成。

3、荧光试验:通过加入荧光试剂,观察矿物发出的荧光颜色和强度,可初步推断矿物的成份和种类。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地球内部构造、地质过程和地球演化历史的学科。

它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加深对地质学的理解。

一、地质学的基本原理1. 悠久的地质历史:地球已经存在数十亿年,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认识到地球历史的悠久性。

通过探索地球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形成、演化和变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界。

2. 岩石与矿物学:地质学研究的核心是岩石和矿物。

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矿物是岩石的化学元素组成。

通过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物质构成、地质过程以及地球的变化。

3.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学通过研究地质时间尺度,可以划分地质历史的不同阶段。

地质时间尺度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宏观地质时间尺度、介观地质时间尺度和微观地质时间尺度。

通过这些时间尺度的细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地球历史。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实地考察和野外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实地考察和野外研究。

这意味着地质学家需要亲自走进田野,观察和记录地质现象、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收集样品并进行实地分析。

通常地质学家需要进行地质地图绘制和勘探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深入了解地球是至关重要的。

2. 实验室分析和测试:地质学的研究还涉及到实验室的分析和测试。

地质学家通过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以及显微镜观察,以揭示岩石和矿物的详细特征。

这些实验室的分析和测试工作为地质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3. 数字地球和模拟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变革。

数字地球和模拟方法成为了地质学研究的新手段。

地质模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值模拟得到,这使得地质学家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

4. 多学科交叉研究:地质学涉及到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矿床勘查和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

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取样、制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步骤。

本文将围绕这些步骤展开,详细介绍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及相关技术。

1. 取样取样是岩石矿物分析的第一步,取样的目的是获取代表性的样品,以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在取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进行取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标识和编号,以便于后续的实验和数据整理。

2. 制片制片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步骤,主要是将取样的岩石样品进行切片或打薄,以获取透明或半透明的薄片,用于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制片的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例如切片机、研磨机等,并且需要掌握一定的制片技术,以确保制片的质量和薄片的代表性。

3. 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岩石矿物分析的核心步骤,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获得岩石矿物的形态特征、颜色、透明度、晶体结构等信息,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在显微镜观察中,需要使用各种显微镜和配套的附件,例如偏光显微镜、偏光镜片、偏光光源等,同时需要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技巧和分析方法,以准确地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特征。

4.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元素含量,从而进行岩石矿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化学分析仪分析等,这些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仪器,并且需要有一定的化学分析技术和经验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整理和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的最后一步,通过对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岩石矿物的特征和性质,从而进行岩石矿物的分类和识别。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岩石矿物的成因和生成条件,为地质学和矿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岩石矿物分析是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取样、制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步骤,可以得到岩石矿物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和性质,为地质学和矿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岩石学中的岩石矿物组合与岩浆成因分析

岩石学中的岩石矿物组合与岩浆成因分析

岩石学中的岩石矿物组合与岩浆成因分析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岩石的形成、演化和变质过程。

在岩石学中,岩石的矿物组合和岩浆成因分析是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岩石的矿物组合和岩浆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的矿物组合岩石的矿物组合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岩石的矿物组合对于确定岩石的性质、成因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岩石类型的矿物组合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 侵入岩的矿物组合侵入岩,即从地壳深部升华到地表的岩浆,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合。

例如,对于花岗岩来说,其中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而对于辉绿岩来说,其中的矿物组合则主要包括透辉石、斜长石等。

2. 火山岩的矿物组合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等。

这些火山岩的矿物组合通常包括斜长石、辉石、石英等。

3. 沉积岩的矿物组合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碎屑或溶解物质在水体中沉积后形成的岩石。

各种沉积环境和成因条件下,沉积岩的矿物组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碎屑岩中的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在碳酸盐岩中,主要由方解石、方铅矿等组成。

二、岩浆成因分析岩浆成因分析是岩石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我们了解岩浆的来源,揭示了岩石形成与演化的过程。

岩浆成因可以通过研究岩浆的矿物组合、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壳构造环境等方面来进行。

1. 岩浆的来源岩浆来自地幔和地壳深部,形成的原因通常有下面几种:(1)岩石的部分熔融:一部分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2)岩石的幔源:岩浆可以直接来自于地幔深部的熔融岩石。

(3)板块俯冲:当地壳板块俯冲到地幔深部时,会遇到高温和高压的环境,形成岩浆。

2. 岩浆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的形成条件,岩浆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岛弧岩浆:形成于俯冲带上的岛弧区域,其特点是富含K、Rb等元素和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花岗岩。

观察岩石的三种方法

观察岩石的三种方法

观察岩石的三种方法
观察岩石的三种方法分别为:
1. 直接观察法: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即直接用肉眼或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岩石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可以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晶体形态、断口等特征,以及是否存在矿物、化石等。

2. 化学试验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化学试验来检测岩石中是否含有某些特定的矿物或元素。

例如,用酸来检测碳酸盐类矿物,用火焰试验来检测金属元素等。

3. 物理实验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物理性质来研究岩石的性质,包括密度、硬度、磁性、热膨胀系数等。

例如,用锤子敲击岩石来测试岩石的硬度,用磁铁来检测岩石中的磁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岩石时需要遵守安全规范,不要随意捡拾路边的岩石进行观察。

同时,对于未知的岩石,应该先进行初步的观察和分类,然后再进行化学试验和物理实验,以确保实验安全性和有效性。

岩石学与矿物学

岩石学与矿物学

岩石学与矿物学岩石学与矿物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两个主要分支领域。

它们研究地球上的矿物和岩石,探讨它们的成因、组成、性质和地质意义。

它们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的基础,对地质资源勘探、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原理、分类、变质、岩浆和沉积作用以及其它相关的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现现有岩石的信息,研究这些信息,分析岩石的组成和结构,以便对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探讨。

岩石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根据岩石的类型不同,岩石学可以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变质岩学和岩石学方法等几种分支领域。

火成岩研究岩浆成因的产生和分布规律,帮助研究岩浆侵入并且覆盖下来的地区结构,并探讨岩浆作用对熔岩活动的影响。

沉积岩学是研究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包括地质过程、地质条件和探索记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火山碎屑、风化沉积物,还有各个沉积环境的沉积碎屑物的收集,探讨沉积岩的火山喷发历史。

变质岩学是研究岩石是怎样变成变质岩的以及涉及到的各个变化层次和内在的地质信息,其内容包括变质岩的组成、结构、形态和性质等,分析变质作用对其他岩石类型和构造演化的影响,从而推断地区的孤立性和历史构造动态。

2. 矿物学矿物学是针对地球上的各种矿物种类的研究领域,主要就是进行各个方面的分类、形成、物理性质、结构和化学特性等等的内容研究,对于地球化学以及生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矿物学是石学的基础,其所研究的对象是矿物,它包括鉴定、描述、分类、形成原理和性质和性质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矿物学的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对于地产资源勘探、矿山开采、科学实验、冶炼工业以及矿物质的应用等方面。

此外,矿物学在地质学、材料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结论岩石学和矿物学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地球表面变化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两个分支互有协同性质,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矿物和岩石,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地球科学的发展。

地质科学中的岩石矿物学

地质科学中的岩石矿物学

地质科学中的岩石矿物学地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周边领域的学科,包括地球构造、地球历史、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生物学、地球环境等多个方面。

其中,岩石矿物学作为地质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种岩石和矿物的成因、性质、分布和利用。

岩石矿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矿物形态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结晶学、岩石分类、岩石演化、岩浆、变质、沉积等多个方面。

岩石和矿物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为人类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矿物形态学作为矿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矿物形态学主要研究矿物外形、表面特征、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等性质。

通过对矿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初步了解矿物的结晶情况、成因、来源、地质时代等信息。

例如,石英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其晶体通常呈六角柱状或六角板状。

在晶体的六个面上,会形成六个锋利的棱角,通常都十分光滑、亮泽。

通过研究石英的形态学特征,人们可以了解到石英在地壳中的产生条件和时代分布。

二、成分分析矿物的成分分析是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矿物的成分组成,可以初步推断其成因和地质环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矿物的成分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例如,磷灰石是一种含磷的矿物,其成分组成主要为磷酸盐和氢氧化钙。

通过对磷灰石成分的分析,人们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地质时代,同时可以掌握其在磷肥制造、冶金、化工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三、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比重、磁性、光学性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来确定,为矿物的识别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不同矿物的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差异来区分并识别矿物。

例如,钠长石和钾长石是两种常见的长石矿物,它们的硬度、比重、颜色等性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对这些物理性质的观察和测定来区分它们,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正确的应用。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种岩石的成因、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形成演化过程。

这两个学科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地球演化历史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岩石矿物学的研究进展岩石矿物学是研究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及其各种性质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实验技术的发展,岩石矿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1. 矿物成因与演化机制的研究矿物成因与演化机制是岩石矿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对矿物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晶形态以及成岩过程的仿真实验,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不同岩石类型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研究岩浆岩中的矿物成分组成与形貌,可以推测出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形成深度和演化历史。

2. 高温高压下矿物的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物的性质和稳定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于研究地球深部和其他星球的岩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研究人员利用高温高压实验装置,成功合成了许多在地球深部存在的矿物,这为深部岩石变形与成分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3. 非晶态岩石的研究非晶态岩石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结晶度非常低或者根本没有结晶的岩石。

它们的物质组成与晶态岩石相似,但是缺乏晶体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研究人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高分辨率仪器,对非晶态岩石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增进了对其成因与演化机制的理解。

二、岩石学的研究进展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种类、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近年来,岩石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1. 岩石分类与命名岩石分类与命名是岩石学的基础工作。

传统的岩石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岩石的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但对于复杂的岩石来说,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随着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元素和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岩石分类,这一方法对于理解岩石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与矿物》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与矿物》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与矿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下《岩石与矿物》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性质,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岩石和矿物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认识和区分岩石和矿物,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

2.难点:岩石和矿物的鉴别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岩石和矿物的特征。

2.利用多媒体展示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岩石与矿物概念的讲解: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分析:观察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分析它们的外貌、结构和成分等特征。

4.岩石和矿物的分类:根据特征,将岩石和矿物进行分类,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分类方法。

5.实地考察:学生到户外,观察周围的岩石和矿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别。

6.实验操作:进行矿物鉴定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岩石和矿物。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鉴别方法等。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矿物学和岩石学

矿物学和岩石学

矿物学和岩石学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大地构造、物质变化和资源勘探等课题。

这两个学科密切相关,相互交织,领域广泛,涉及物理、化学、地质、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从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它们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矿物及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的学科。

矿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了对宝石和贵金属的探索和应用。

17世纪,矿物学得到了较大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

19世纪末,化学分析和光学检验方法的出现,为矿物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矿物学的研究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矿物成因、矿物形态、矿物物理和化学性质。

其中,矿物成因是矿物学的核心问题,它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矿物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矿物形态则指矿物的外形和结构,是研究矿物系统分类和岩石学中的材料基础。

矿物物理性质研究矿物的机械、热、电、磁性质等。

矿物化学性质是研究矿物化学成分、元素组成以及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矿物学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地质勘探、金属冶炼、建筑材料、化工、环保等多个领域。

例如,地质勘探中常用矿物测年技术来确定地质年代,了解地质历史,为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建筑材料中的矿物,如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具有漂亮的外观和高度的坚固性,是建筑装饰和构建的重要材料。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岩石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成分,认为包括矿物在内的石头都是地球内部的组成部分。

岩石学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岩石成因、岩石分类和岩石变化。

其中,岩石成因研究岩石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分为浅成岩、深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分类是岩石学的基础,依照岩石组成和形成条件的不同,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石变化研究岩石经过时间和环境作用后的变化,如岩石的风化、侵蚀、褶皱、断裂等。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用于确定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从而帮助地质学家深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下面将给出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1.选样:在进行岩石矿物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合适的岩石样品。

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岩石体的特征。

通常可以通过野外考察或钻探来获得合适的样品。

2.制备标本:采集到的岩石样品需要经过加工和制备,以便于后续的矿物分析。

一般来说,样品需要先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进行均质化处理,以获取具有一定粒度和形状的标本。

3.观察岩石形态:在进一步分析之前,需要首先对岩石的宏观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

包括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断口等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能够为矿物分析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

4.根据岩石的颜色、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岩石中可能存在的矿物。

5.显微镜下观察:岩石样品经过预处理后,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使用透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岩石中的各种矿物颗粒,通过矿物的颜色、形状、折射率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6.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确定岩石矿物组成的重要手段。

可以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常规的酸解试验,从而确定岩石中矿物的化学成分。

同时,利用电子探针、质谱仪等仪器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元素分析。

7.衍射分析:衍射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X射线衍射或电子衍射技术,可以确定岩石中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取向。

衍射分析可以提供矿物晶体学参数的精确数据,帮助深入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8.特殊测试: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测试来确定岩石中的特殊矿物。

例如,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联用可以用于确定微量和次微量元素,扫描电镜则可以观察到岩石中的微细构造。

9.数据处理和解释:在进行了以上分析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确定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地质事件的发生和过程。

10.形成结论:最后,在将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关于岩石样品的结论。

岩相薄片的制备

岩相薄片的制备

岩相薄片的制备简介岩相薄片是一种常用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方法,通过将岩石样品制备成非常薄的切片来观察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

本文将介绍岩相薄片的制备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技巧。

制备步骤步骤一:选择样品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岩石样品进行制备。

理想的样品应该是坚硬的岩石,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一般来说,火山岩、花岗岩和片麻岩等具有细颗粒结构的岩石适合制备岩相薄片。

步骤二:切割样品使用岩石切割机将选定的样品切割成适当的尺寸。

一般来说,岩石样品的尺寸应该小于薄片支架的尺寸,这样可以避免在后续的操作中产生不均匀的应力。

步骤三:粗磨样品在粗磨机上进行粗磨样品的操作。

将样品固定在磨盘上,并使用磨料进行磨削。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样品表面的粗糙部分,同时减小样品的厚度。

步骤四:粘结样品使用胶水将磨好的样品固定在玻璃薄片或石英薄片上。

这样可以使样品在后续的操作中更加稳定。

步骤五:细磨样品在细磨机上进行细磨样品的操作。

使用细磨料进行磨削,直到薄片的厚度达到所需的要求。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不断地检查样品的厚度,并避免过度磨削导致样品的损坏。

步骤六:精细处理在进行精细处理之前,需要将样品的表面清洁干净。

可以使用清洁剂和软布进行清洗。

然后使用玻璃片或石英片将薄片封装,以保护样品免受污染和破坏。

步骤七:显微镜观察将制备好的岩相薄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偏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和岩石的结构,可以了解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实用技巧以下是一些在制备岩相薄片时的实用技巧:1.在粗磨和细磨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样品的厚度。

过度磨削可能导致样品的损坏,不足磨削可能导致薄片过厚,影响观察效果。

2.在使用胶水固定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

可以在固定前将胶水充分搅拌,并用棒状物将胶水均匀涂抹在样品和薄片上。

3.在磨削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检查样品的厚度。

可以使用测微器或显微镜来测量样品的厚度,以确保达到所需的要求。

岩石与矿物的年代学研究

岩石与矿物的年代学研究

岩石与矿物的年代学研究岩石与矿物的年代学研究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领域,它通过分析岩石和矿物中的年代学信息,揭示了地球演化的过程和历史。

本文将介绍岩石与矿物的年代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地质学和矿物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一、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是岩石与矿物年代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利用同位素的衰变半衰期来确定样品的年龄。

例如,钾- 钒法、铀-铅法和钍-铀法等都是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

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可以覆盖从几百年到几十亿年的时间尺度。

二、热释光测年法热释光测年法是一种适用于矿物与岩石年代测定的物理方法。

它基于矿物中的电子激发和释放过程,通过测量样品的光释光强度来确定其沉积或结晶的年代。

热释光测年法常用于研究古地震、山地隆升和冰期间断等地质事件的年代。

三、稳定同位素测年法稳定同位素测年法是一种基于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年代测定方法。

它通过分析岩石和矿物中稳定同位素的相对含量,来确定其形成的年代。

例如,碳同位素测年法常用于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氢氧同位素测年法常用于研究水文地质和水资源开发。

四、年轮计数法年轮计数法是一种适用于某些岩石和矿物的直接年代测定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生长层和纹层的形成过程,通过计算和观察岩石和矿物中的年轮或纹层数量来确定其年代。

例如,树木年轮计数法和冰芯年轮计数法都是常用的地质年代测定方法。

岩石与矿物的年代学研究在地质学和矿物资源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和过程,揭示了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时序。

其次,年代学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年代学测定,我们可以确定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矿机制,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岩石与矿物的年代学研究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领域,各种年代学方法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并在地质学和矿物资源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年代学技术,我们将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地球的年代信息,并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岩石与矿物实验报告

岩石与矿物实验报告

岩石与矿物实验报告岩石与矿物实验报告引言:岩石与矿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之一,对于地质学的研究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测试,了解它们的性质、成因以及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成和演化过程。

实验一:岩石的分类与特征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成物质,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通过对不同岩石的观察和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成因。

首先,我们观察了一块火成岩。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具有晶粒状结构。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火成岩中的晶体,发现晶体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有的呈现出六角形,有的则是长方形。

这表明火成岩的形成过程中,岩浆在冷却凝固时晶体的生长速度和方向不同。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一块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质等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

我们发现沉积岩中的颗粒较为明显,有的颗粒呈现出圆形,有的则是棱角分明。

这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颗粒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运动和磨蚀。

最后,我们观察了一块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

我们发现变质岩中的晶粒较为细小,且呈片状排列。

这说明变质岩在形成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发生了重新排列和结晶。

实验二:矿物的物理性质测试矿物是地球上的天然无机物质,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硬度、颜色、光泽等。

通过对不同矿物的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首先,我们测试了矿物的硬度。

硬度是矿物抵抗刮擦的能力,常用莫氏硬度尺来测试。

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矿物进行测试,发现它们的硬度各不相同。

例如钻石的硬度最高,为10级,而石膏的硬度最低,仅为2级。

这表明不同矿物的硬度差异很大,可以用来区分它们。

接下来,我们测试了矿物的颜色。

颜色是矿物最直观的特征之一,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

我们发现不同矿物的颜色有明显的差异,如黄铁矿呈黑色,石英呈白色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种矿物的颜色可能会因杂质的存在而有所不同。

地球科学中的矿物学与岩石学

地球科学中的矿物学与岩石学

地球科学中的矿物学与岩石学地球科学包含众多分支学科,其中矿物学和岩石学是两个重要的领域,它们涉及到地球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演化,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应用,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矿物学矿物是指经过自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

矿物学是研究矿物本身的学科,它关注矿物的物理、化学、结构和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地球历史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矿物的分类是矿物学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化学成分分组法、晶体结构分组法和物理性质分组法。

其中,化学成分分组法是最常用的,它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将其分为硅酸盐、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主要类别,这有助于理解各类矿物的性质和在地球中的分布。

矿物在地球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既是地球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石燃料、金属矿产和建筑材料等重要资源的来源。

同时,通过矿物的形态和分布,可以了解到地球物质的演化历程和地下各种过程。

例如,石灰岩中的方解石可以指示当地的古地理环境,铁镍矿中的硫化镍则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学岩石是指地球内部的矿物质在地球表面形成的固体块体,它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而不同成分的矿物质和不同的结构会形成不同的岩石类型。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学科,它涉及到岩石的成因、分类、特征、演化和应用等方面。

岩石按其成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主要由岩浆在地表或地下结晶形成,其中包括了花岗岩、玄武岩和流纹岩等;沉积岩主要由沉积物在地表约定部位积累而成,其中包括了三角洲沉积岩、泥岩和砾岩等;变质岩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作用而变质形成,其中包括了云母片岩、大理岩和片麻岩等。

不同成因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通过对其分类和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各种地质过程。

岩石中包含了各类矿物,不同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含量也不同,因此,岩石学与矿物学密切相关。

例如,花岗岩中含有二氧化硅等矿物,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铁镁矿物,石灰岩中含有高量的碳酸钙等。

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

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

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及其与生命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为了有效地研究地质现象,地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的介绍。

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采样,收集地质现象的实测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岩石的类型、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地貌等,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理解地质历史和构建地质模型。

2. 岩石和矿物学岩石和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通过显微镜分析和实验室测试,地质学家可以确定岩石和矿物的类型,并了解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3. 地震学地震学研究地球内部的震动和地震现象。

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和记录地震事件的时空分布,地震学家可以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学在地壳构造和地质灾害预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利用地球的物理特性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过程。

地球物理学家使用重力、磁力、电磁场和地热等物理测量方法,探测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和运动方式。

这些数据对研究地球构造、矿产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5. 地层学地层学研究地球上不同的地层和地层序列。

通过观察地层中的岩石类型、化石等,地层学家可以确定地质年代、地质历史和地层的相互关系。

地层学在石油勘探、地质演化和地质历史重建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6. 年代学年代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年代的学科。

通过测定岩石、矿物或化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速率,地质学家可以确定岩石或化石的年龄。

年代学在研究地球演化、矿产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 地质遥感地质遥感利用卫星图像和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通过分析卫星图像中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光谱特征,地质学家可以获得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分布、地表变形等重要数据。

地质遥感在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中具有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包括地质调查、岩石和矿物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层学、年代学和地质遥感。

岩石学与矿物学

岩石学与矿物学

岩石学与矿物学岩石学与矿物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它们研究了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揭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岩石学与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对地球科学的意义。

一. 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组成、结构和分类的学科。

岩石是地球上的一种天然物质,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

岩石学家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以及显微结构,揭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岩石可以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包括了玄武岩、花岗岩等。

沉积岩是由物质在地表沉积和受到压力的作用形成的,包括了砂岩、泥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包括了片麻岩、大理岩等。

二.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岩石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显微镜观察。

野外调查是岩石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地质地貌的观察和采样,获得不同地区的岩石样本。

室内实验主要是针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例如通过X射线衍射、质谱仪等仪器获得岩石的成分和晶体结构信息。

显微镜观察是岩石学家研究岩石中显微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矿物颗粒之间的关系和岩石中存在的微小结构特征。

三. 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学科。

矿物是天然界中固态物质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矿物学家通过分析矿物的化学元素组成、晶体结构以及物理性质,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和地质过程。

矿物可以根据化学元素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等。

石英是一种主要由二氧化硅构成的矿物,具有透明的晶体和硬度较高的特点。

长石是一类硅酸盐矿物,有碱性和碱土性长石之分。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盐矿物,具有呈方解晶体和酸性反应的特点。

四. 岩石学与矿物学的意义岩石学与矿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科学中的岩石矿物成分测定与分析方法

地球科学中的岩石矿物成分测定与分析方法

地球科学中的岩石矿物成分测定与分析方法地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由陆地、海洋、大气等各种要素构成。

而岩矿是地球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成分的测定与分析对于地质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和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岩矿成分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技术。

一、 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是一种最常见的岩矿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激发样品后,观察其发射出的特定光谱线以鉴定样品中的化学元素。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大量元素,同时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在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进行样品分析时,需要将样品制成粉末或薄片,并将其置于X射线荧光仪中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对于常见的岩石、矿物等样品适用,但是对于非晶态、粉体或被表面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的样品则不太适用。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是一种成像技术,它通过扫描样品表面,利用样品所释放出来的电子提供样品表面的形貌、组成和结构等信息,对于非晶态、粉体或表面显微结构分析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时,需要将样品制成薄片、细粉或块体,并将其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中进行测量和成像。

这种方法可以探测出样品中较细微的化学和结构性变化,对于一些复杂的岩矿样品的分析非常有效。

三、质谱仪质谱仪是一种可以分析样品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分析设备,它利用样品通过真空中加速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将样品原子或分子分解成各种离子,并通过电子和质子撞击离子,使其分解或转变成更小的离子,从而获得各种离子的谱图,进而获得样品中元素的成分和含量等信息。

在使用质谱仪进行测定时,需要将样品制成气态或液态,并将其置于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含量较低或较难以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元素和化合物分析非常有效。

四、光谱学分析光谱学分析是一种利用样品吸收、散射或发射光线的特性来确定样品中组成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样品中各种化合物或元素溶液的浓度、有机物质的成分等信息。

研究岩石类型的方法

研究岩石类型的方法

研究岩石类型的方法
岩石作为地质学中最基本的材料,是构成地质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岩石类型进行研究和确定非常重要,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如地质年龄、构造演化、沉积条件、沉积物类型等,从而实现岩石地质特性的研究。

岩石类型的研究,一般有矿物学和结构学两种方法。

矿物学法以岩石中矿物组成是否相同为主,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岩石。

而结构学法则以岩石的外观形态以及矿物构造情况为主,以便反映岩石特性和构成。

矿物学法在研究岩石类型时,首先需要采集要研究的岩石样本。

一般采用实物采样或X射线衍射分析来物理采样,以便获取岩石的实物样品。

然后,根据岩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岩石类型划分为各种类别,如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碎屑岩等。

结构学法也是研究岩石类型的重要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岩石的结构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结构,就可以确定岩石的类型。

结构学研究岩石类型主要分为可视化观察法和采样分析法。

可视化观察法是指根据岩石藏斑状物、结构、层理等直观特征,观察岩石类型;采样分析法是指采集岩石样本,通过显微镜对岩石细节结构进行观察,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判别。

另外,岩石的物质组成、岩浆演化过程等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指导和补充岩石类型研究。

一般而言,在研究岩石类型时,应该充分考虑岩石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的信息,以
此来精确判断岩石的类型。

综上所述,研究岩石类型的方法有矿物学法和结构学法,也可以结合岩石的物质组成、岩浆演化等信息进行研究。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特征,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岩石的类型,为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期末考试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岩石与矿物学研究方法
任课教师:张招崇许虹刘翠
学号:1001111324
姓名:夏锦胜
学时:32 学时
开课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开课时间:10-18 周
黄铁矿矿物标型特征的找矿意义
学号:1001111324
姓名:夏锦胜
摘要:近年来,随着找矿矿物学在地质勘探行业中的应用,矿物标型特征作为
找矿矿物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找矿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以黄铁矿矿物标型特征的找矿意义为例,系统分析并阐述了其在找矿生产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找矿矿物学黄铁矿矿物标型特征找矿意义
0引言
矿物是找矿信息的载体,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矿物标型特征与矿床成因、矿化之间的关系,对地质找矿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黄铁矿理论组成(wB%)是:Fe 46.55,S 53.45。

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

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

As、Se、Te可代替S。

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

亦可有微量Ge、In等元素。

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

黄铁矿在氧化带不稳定,易分解形成氢氧化铁如针铁矿,纤铁矿等,经脱水作用,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且往往依黄铁矿成假象。

这种作用常在金属矿床氧化带的地表露头部分形成褐铁矿或针铁矿、纤铁矿等覆盖于矿体之上,故称铁帽。

在氧化带酸度较强的条件下,可形成黄钾铁矾,其分布量仅次于褐铁矿。

1理论基础
矿物标型特征属于找矿矿物学研究的范畴。

所谓找矿矿物学是指,在地质——找矿中运用矿物标型学说,应用成因矿物学理论进行找矿实践的新兴学说。

1.2矿物标型性
矿物标型性包括标型特征、标型矿物、标型组合等方面。

标型组合是指在特定形成条件下形成的矿物组合,可以标志一定温度、压力、介质条件等。

在每一种地质作用中,由于具体地质介质条件差异,可以形成其特有的矿物组合。

1.2标型矿物
标型矿物是指在特定形成条件下形成的矿物,可作为一定温度、压力、介质条件的标志。

主要强调矿物的单成因性,如斯石英只产生于陨石冲击坑中,是高压冲击变质成因的标志矿物。

1.3矿物标型特征
矿物标型特征是指在不同地质时期和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在不同地质体中的
同一种矿物,其各种性质所表现出的差异,强调矿物的复成因性,大多数矿物属于贯通性矿物,可形成于多种成因条件,同一种矿物常具有几种成因类型和产状。

由于生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使矿物的许多性质也产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

1.4矿物标型特征
矿物标型特征包括颜色标型、形态标型、成分标型、结构标型、性质标型等。

1.4.1颜色标型特征
矿物颜色是矿物中直观且易于鉴别的一种性质,提供成因信息的主要原因是矿物中成分的变化以及晶体结构中的缺陷。

1.4.2形态标型特征
形态标型特征包括单体形态标型、微形貌标型、双晶标型、集合体形态标型等 1.4.3化学成分标型
1.4.3.1 主要成分和微量元素标型
①成因图解
②矿物组分温压标志
③变价元素氧化—还原标志
④氧逸度(fo2)
⑤氧化还原电位(eh)值与介质ph值
1.4.3.2稳定同位素标型
1.4.3.3包裹体成分标型
变价元素的氧化—还原标志:
含fe3+、mn4+、cu2+、sn4+、so2- 为氧化条件
含fe2+、v3+、cr3+、mn2+、s2- 为还原条件
氧化系数(fe2o3/ feo或fe3+/ fe2+):
fe3+/ fe2+1弱氧化环境
fe3+/ fe2+ >> 1氧化环境
1.4.4热发光标型
由于矿物中含有多种类质同象杂质和结构缺陷,将导致晶体能级结构中存在多种类型的陷阱能级,在外来能量激发下,可以造成矿物晶体具有发光性。

介质环境对矿物发光性能具有影响,矿物受热升温、遭受辐射,将矿物成分、离子价态及占位发生改变,矿物的热发光具有反映形成条件的标型意义。

1.4.5热电性标型
半导体矿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可以产生热电效应。

导电类型和热电系数可以表示矿物的电物理性质。

同种矿物的导电类型及热电系数随着介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矿物的热电效应能够灵敏的反映其形成时的地质条件,从而具有标型意义。

2应用实例
玲珑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最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开采,资源量几近枯竭,因此开展深部资源量评价和找矿预测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笔者基于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理论,采用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标型特征具有如下重要找矿意
义1)细粒不规则五角十二面体或复杂聚形黄铁矿晶体含金性高;(2)黄铁矿S/Fe 比值随矿体延深有增高趋势;(3)黄铁矿微量元素总量高是富矿段的找矿标志,其中黄铁矿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4)西山矿区55号脉P型黄铁矿出现率多在60%以上、剥蚀度为36.67%~47.73%,指示该矿脉向下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5)东山矿区自上而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合(As+Sb+Te)、(Cu+Pb+Zn)和(Co+Ni+Ti+Cr)沿垂向呈旋回震荡变化规律,同时P型黄铁矿平均出现率39.63%,剥蚀度为32.92%~75.40%,指示-770m标高以下仍具较好的找矿潜力;(6)东山大开头矿区47号脉黄铁矿热电性填图结果显示,-670m标高以下,第93至75勘探线之间及第72至63勘探线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上述黄铁矿标型特征对于玲珑金矿床深部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在研究矿物的矿物学标型特征与矿床成因、矿化之间关系时,已有不少成果,以黄铁矿矿物特征的找矿意义为例,可归纳如下:
2.1 运用黄铁矿晶形特征,预测金矿化富集部位的矿物学信息
立方体黄铁矿(ⅱ{210}),往往是贫矿硫化物石英建造(м.в.波皮夫尼亚克,1976)。

在含金石英脉中,金往往集中在晚期五角十二面体晶形的黄铁矿和小粒径的脉状黄铁矿中(н.г.格拉日丹采夫,1973),如泰岭五角十二面体自形晶黄铁矿含金高达461.58g/t;陕西二台子金矿细粒五角十二面体自形晶黄铁矿含金高达70.2—149.3g/t;黑龙江团结沟金矿粉末状—脉状黄铁矿含金高达248.57g/t。

前苏联н.з.叶夫济科娃(1984)在研究远东金矿(火山岩型)金矿时,在含金脉范围内总结了如下规律:近矿交代岩(青盘岩)及其上部矿脉以平滑的粗晶黄铁矿为主。

石英脉附近,立方体黄铁矿晶面平滑度降低,代之以粗大的晶面条纹,出现五角十二面体晶面,石英脉本身,上部以八面体黄铁矿为主,中部以二十面体(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同等发育的聚晶)黄铁矿为主,下部以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为主。

黄铁矿晶体大小与含金量有关,浙江八宝山金矿细粒黄铁矿含金量723g/t,中粒36 g/t,粗粒几乎不含金。

2.2 运用黄铁矿物理特性找金信息
颜色:浅黄色、黄白色黄铁矿,一般不含或含金量很低;深黄绿色、深铜黄色黄铁矿往往与金矿(化)有关,本身含金也高。

硬度:含金黄铁矿硬度偏低,一般为430—1070kg/mm2,纯黄铁矿为192—1295kg/mm2。

比重:含金黄铁矿比重偏低,通常为4.59—4.85,纯黄铁矿为4.95—5.20。

晶格缺陷:单位晶胞较长a0= 5.4171-5.4220a0;纯黄铁矿为5.4170 a0,a0 越大进入黄铁矿中的金越多。

导电类型:与矿化有关的蚀变带(青盘岩化和细晶岩带)或矿化带上部的黄铁矿为空穴导电型(热电动势+270—+400mv/度),矿体中部为混合型,矿体下部为电子型(в.и克拉斯尼科夫,1973)。

2.3 运用黄铁矿微量元素指导找矿评价的信息
中亚西亚金矿:矿体外带(青盘岩化带)中的黄铁矿含cu、bi、co、ni最高;近矿交代岩中的黄铁矿中这些元素的含量急剧下降。

与金矿化不密切的高温黄铁矿含mn、sn、bi、as、co;与金矿化密切的低温黄铁矿(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中。

2.4 运用黄铁矿矿物晕判别矿化富集部位的信息
矿区阿尔泰塔洛夫多金属黄铁矿矿床:矿床容矿岩层中的黄铁矿矿化异常,宽200—500米。

1976年,l.a.洛里亚诺娃、b.m.切卡林,在矿区进行矿物填图,总结出如下规律:从多金属矿体向上,呈多金属矿体—黄铁矿矿体—强黄铁矿矿化带—中等黄铁矿矿化带—弱黄铁矿矿化带。

分散的多金属矿化,上下盘黄铁矿矿化范围窄,没有上述分带。

3 结论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矿物标型特征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普遍,发挥其重要作用。

但在运用上述成果时,要注意的问题是:这些特点往往与特定的地质成矿环境有关,是否能作为一种普遍可用的规律,要在实践中检验。

同时,要结合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及其他地质信息来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 找矿矿物学与矿床学填图,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75-81;
[2] 陈光远,孙岱生,殷辉安,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重庆出版社,1987;650-815;
[3] 洪文兴,找矿矿物学,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地球科学进展报,1992;86-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