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9f5333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d.png)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征。
本章将简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和不同年龄儿童接触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这也将为本课程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期的年龄特征(第一节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以上,1岁时,身高可以达到70~75cm,体重可达9~10kg。
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1.新生儿环境的变化胎内环境恒温比较安静黑暗寄生胎外环境变化声音光独立进行生命活动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差异很大,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
下面简述一些。
吸吮反射。
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眨眼反射。
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
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第2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2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36849281eb91a37f1115c6b.png)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 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
人和动物所共有
(一)3-4岁(学前初期、幼儿初期)
1.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人和动物所共有
思考:怎样接待新入园的幼儿?
①态度亲切,要爱孩子。(稳定幼儿情绪)
高级神经系统 人和动物所共有
巴浦洛夫的狗
条件反射=无关刺激物+能引起反应的刺激物→多次结合 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条件反射建立的方式
1.定向反射强化 2.模仿 3.动觉强化 4.言语强化
(一)新生儿的发展
5. 新生儿心理的发展
人和动物所共有
(一)新生儿的发展
5. 新生儿心理的发展
• (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儿童某种能力的发 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这个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 理发展的关键期。
奥地利→洛伦兹→印刻反应
小鸡:出生后10~16小时;小狗:出生后3~7周
问:关键期一旦错过可以弥补吗? 答:可以
④莫罗反射(惊跳反射) ⑤游泳反射 ⑥行走反射 ⑦蜷缩反射 ⑧颈部反射
①觅食反射 ②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
③巴宾斯基反射(脚掌反射)
④莫罗反射(惊跳反射) ⑤游泳反射 ⑥行走反射 ⑦蜷缩反射 ⑧颈部反射
(一)新生儿的发展
4. 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条 件,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
2.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人和动物所共有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笔记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1d5a16d31b765ce050814dd.png)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年龄特征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A.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B.一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C.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
D.一般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C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C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4次)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可变性和稳定性1、、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B)A.稳定性B.可变性C.阶段性D.顺序性2、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
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B )2-21A.阶段性B.可变性C.稳定性D.整体性简答题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关系。
P21答:儿童心理发展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
二、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因此也表现出可变性。
比如,现在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变化的。
三、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精)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精)](https://img.taocdn.com/s3/m/fc004244be23482fb4da4cf3.png)
陈春莉 张梦媚 李垲 俞露迪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婴儿期: 0~1岁 先学前期: 1~3岁 学前期: 3~6岁 学龄期:6,7~18岁
2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 1~6月 ◆婴儿晚期 6~12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先学前期
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 1—3岁称为先学前期,也称先幼儿期。这时期是 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为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 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言语的形成: 随着与成人的交往日益发展,婴儿主要的交际工具—身体接触、表情等渐渐显 得不太适用了,而言语交际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促进了先幼儿言语 的迅速发展 ★思维的萌芽: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出现了,使 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我意识的萌芽: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
学前期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
进入学前时期的儿童,由 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 步产生了参加社会生活的 愿望。同时,由于考虑到 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 成人也对儿童提出了比以 前更高的要求,开始要求 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 的职责,
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当值日生 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 社会生活活动。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 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 2.从具体到抽象 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 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 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比如:二、三岁的孩子 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 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 象的。比如,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 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 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如:新生儿会 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 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 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 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 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 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 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 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 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 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第二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e3c89cbbceb19e8b9f6ba3d.png)
拇指和它指抓握
拇指和食指捏米 花 撕纸
从瓶中倒出小球
常模年龄
1.0
2.5 4.7 5.5 5.8
6.4
6.2 6.9 8.9
9.1 13.4
成熟早期年龄 成熟中期年龄 成熟晚期年龄
1.9
1.8
3.2
3.9
3.1
4.2
5.5
3.0
4.4
7.4
常模年龄
10.1 13.2 12.3 28.3 28.3 31.1 34.1 17.1 27.0 28.9 28.9 27.6 12.9 20.9
成熟早期年龄 成熟中期年龄 成熟晚期年龄
7.9
9.6
10.9
9.8
12.4
13.8
10.7
11.7
13.0
19.0
24.2
31.9
21.1
24.2
31.9
呢?” • “准是下累了。” • “为什么会打雷呢?” • “黑云脾气坏,爱吵架。”
.
• “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 • “它有时候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饭。”“爸
爸为什么爱看电视上的足球赛呢?” • “因为他自己不会踢。” • “大熊猫为什么走路都慢腾腾的?” • “跟它们的爸爸妈妈学的。” •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 “因为它们老想吃树顶上的叶子。” • “汽车的四个轮子赛跑,谁是冠军?” • “往前跑。前面的轮子是冠军;倒车时,后面的轮子是冠军。”
3—4岁孩子的思维活动要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 第一,在做中想、在活动中思考 例如,画画 第二,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 例如,说反话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dae63d54028915f804dc2a9.png)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
•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 2、人类知识经验本身具有一定顺序 • 3、就一个群体而言,要使年龄特征发生质 变,需要经过若干个世代的变迁,才能有所 反映。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2.可变性
• 因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 情况会出现各种差别,从而构成儿童心理年 龄特征的可变性。
• 二、胎儿的身心发展 • (一)胎儿的生长发育 • • • •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胎龄的计算 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 起,通常以40周(280天)为 孕期。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心理大师斯滕伯格将个体出生前的发 育划分为 胚芽期(0~2周)
胚胎期(3~8周)
胎儿期(9~40周)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1.从简单到复杂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 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 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 (1)从不完备到完备。
• (2)从笼统到分化。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1)从不完备到完备。
•
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 生的时候并非已经完备,而是在发展过 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头几个月的孩子 不会说话,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 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 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2)从不分化到分化。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 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 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 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 随着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复杂 和多样化。 • 例如: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 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 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faee43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5.png)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无条件发射、条件反射的出 现和心理的发生;
2. 了解乳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3. 能够分析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
4.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相关概念
(1) 关键期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劳伦兹(K. Lorenz)(1937)提出 来的。他在对禽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小动物,如小鸡、小鹅等,会在 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 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因此,劳伦兹把这段时间 称为“关键期”。
1. 历史上有关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
(1) 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 (2) 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 (3) 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 (4) 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标准 (5) 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
2. 我国现行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三)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4.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
我们所说的年龄特征主要指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学 前儿童的心理年龄与其生理年龄,并不是绝对对应的。例如,有的孩子发展较快些,他 的心理年龄可能比他生理年龄高;相反,有的孩子的心理年龄可能低于其生理年龄。
(二)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一) 心理的发生
1.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1) 吸吮反射。 (2) 抓握反射,又叫达尔文发射。 (3) 巴宾斯基反射,又称脚掌反射。 (4) 惊跳反射。 (5) 游泳反射,又名潜水反射。 (6) 行走反射。 (7) 击剑反射。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评价_图文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评价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594899910ef12d2bf9e746.png)
曲线图法: 原理和等级评价法完全一致。 优点:简单、直观、比较个体和群体的发育水平 缺点每个指标都要画一张图,不能同时评价多个
指标
百分位数法 发育年龄评价法
身高年龄 骨龄
二、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一)颅骨
前囟:1.5-2.0CM,至1-1.5岁 前囟测量方法 闭合。 后囟:出生时巳闭合或很小 ,生后2-3个月应闭合。 颅缝:生后3-4个月闭合。
若疾病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一些重要的内分泌腺,或错过生 长关键期,则功能缺陷不可逆。
(七)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各有其特点 个体差异性,差异永远存在
遗传因素
儿子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 女儿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环境因素 营养 疾病 体育锻炼 环境污染 社会因素
(五)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 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心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心理的正常发展,保证和促进了学前儿童身体的 正常发育
(六)生长管道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学前儿童沿一定的轨道生长,起关键作用的是:个体的遗传 特征
生长管道现象:正常生长的机体,在阻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 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后,一旦阻碍因素被克服,立刻会向原 有生长轨道靠近和发展,并加速生长恢复到正常的生长轨道 。
统功能从不成熟变为初建和巩固;开始自主呼吸 ;血液循环发生变化;自主吃奶并进行消化和排 泄;外界温度变化及光、声刺激等
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保健重点:加强保暖、喂养、
预防感染。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1
周。死亡率最高。
概念:出生后至1周岁前。又称乳儿期。 出生后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从出生到一岁末,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b0d94b3960590c69ec3762b.png)
(二)1~6个月婴儿早期:依然迅速 突出表现在视觉和听觉发展上,通知视听定向,眼睛和手动作逐渐协调,开始能分辨 熟悉与陌生人。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眼睛更加灵活;视线追随物体;主动寻找视听对象如成人或玩具,2~3后,对声音反 应积极,半岁内认识世界主要靠视觉和听觉。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发生于婴儿早期,2~3手在偶然碰物体时会抚摸或拍打;3~4会被动抓东西,4月时喜 欢抓,但不能准确达到目标,不协调。4~5月时开始出现协调动作。 3、主动招人——社会性交往 最早:哭;然后:笑 发展:亲子游戏 4、开始认生——社会性交往 表现出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区分熟悉人与陌生人,开始有了记忆 表现出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依恋和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
三、年龄特征
•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就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 龄特征。 • 如言语发展,0~2月,是哭声,2个月左右就开始 出现不清晰、不明确的语音,至5个月时各国婴儿 语音都几乎是一样的,6个月后聋儿停止发音,因 为没有反馈,9~12个月时出现真正语音。然后是 单词、电报句、简单句、复杂句。
二、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阶段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 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 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因 此也称为危机期。需注意两概念不可重合,转折是必 然,危机不绝对。
(三)6~12个月婴儿晚期 动作比先前更加灵活,活动范围加大,双手可模仿多种动作,逐渐出现言语,亲 子依恋关系更加牢固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出生后一年里,要经历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而坐爬站走都是在 此期间习得的。6~7坐稳,爬和坐是交叉进行,爬行有许多好处,10月左右开始 学站、站稳、走。 会坐、爬、站、走就扩大了活动范围。要为婴儿准备一些玩具在感知觉上对婴儿 视、触觉都有所促进。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坐和爬利于手的动作发展。6~12月,手更加灵活,3~4月时,五指没有分工,是 一把抓;7个月时五指分工逐渐灵活。6月以后双手还不能配合,有“神秘的中线 屏障” 摆弄物体:开始针对物体活动,搬、敲打、摇晃、送往嘴里 重复连锁动作 3、言语开始萌芽 开始发出各种声音,7个月会用不同声音招呼人;9~10月,能听懂一些词并做动 作;近1岁时喜欢咿呀不停,会说极少的词,可教孩子有意发声。 4、依恋关系发展 6月前分离易,近1岁分离困难,会出现分离焦虑,会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78c44d69e31433238689318.png)
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稳定的 个性倾向性。 • 幼儿初期,还没有对周围的人和物形成稳定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
• 1、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 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 • 3、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 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极其重要,是儿童健 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 3、从被动到主动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主动性后 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 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以 下两个方面:
•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 。如: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 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 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能够意识到活动的目的还能意识到 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 • 如大班幼儿不仅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 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 2、从具体到抽象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 象和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感觉。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 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 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 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 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 2、动作不断发展 •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 化的动作 •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 P25 3岁前儿童动作发展表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ec0f73e0b1c59eef9c7b44f.png)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选择题1.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0~1岁B.1~3岁C.4~5岁D.3~6岁4.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5.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是动作发展的(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6.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7.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8.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9.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0~1岁B.1~3岁C.3~6岁D.6~12岁10.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3岁前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1.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6个月B.8个月C.12个月D.15个月12.先学前期是指( )。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94f32fb4693daef5ef73deb.png)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 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 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 有可变性。
二、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
关键期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 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 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如:6个月: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 月: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3岁:计算能 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音乐才能发展的关 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8岁: 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粗到细。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 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例如,4、5个月的婴儿想要拿面前的玩具 时,往往不是用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 身体,更谈不上用手指去拿玩具了。随着 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加之儿童的自发 性练习,动作逐渐分化,儿童能逐步控制 身体各个部位小肌肉的动作。儿童用手握 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写字,往往要到6、7 岁才能做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 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 进行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 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心理特征。
见右图---尾随反应
关键期
小鸭的“印刻学习”的关键期在出生后 的10~16个小时。 小狗的“印刻学习”关键期在出生后的 20~50天。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8923f4bcaaedd3383c4d33b.png)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问题讨论】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036f2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b.png)
• 2.学前小朋友大脑旳发育
• 学前小朋友高级神经活动旳克制过程不够完 善,兴奋过程强于克制过程,兴奋和克制在 皮质较易扩散。
• 神经活动旳强度较弱,体现为小朋友自我控 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轻易产生 疲劳。
• 3.大脑——中枢神经发育旳关键期
• 婴儿出生后旳头2年是大脑灰质活跃增长及功 能区从形成趋向较为完善旳时期。
• 2.胎儿期 8周后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 3.新生儿期 自从出生期待结扎至生后28天,称为新生
儿期。 • 4.婴儿期
从出生到满一周岁,称为婴儿期。 • 5.幼儿期
1周岁至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 • 6.学龄前期
3周岁后来(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 称为学龄前期。
• 7.学龄期 从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
四、认知旳发展
• 1.注意旳发展 学前小朋友旳无意注意已高度发展,且相当 稳定,伴随额叶旳成熟,有意注意旳时间开 始延长。
• 2.记忆旳发展 学前小朋友旳记忆带有很大旳无意性,有意 记忆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
• 3.想象旳发展
学前小朋友旳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 象初步发展。学前小朋友旳想象旳目旳性不 明确,主题不稳定,想象旳过程常受情绪和 爱好旳影响。
二、食管
小朋友旳食管比成人明显短而狭窄,黏膜细 嫩,管壁肌肉组织及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轻 易受损。要防止提供味道过于浓烈、过于坚 硬旳食品,防止刺激、损伤小朋友旳食管。
三、胃
小朋友胃旳容积较小,随年龄旳增长,容量 不断增长。小朋友胃旳蠕动功能差,胃腺数 目少,消化液酸度低,消化酶旳含量少,故 消化能力较弱。
一般体格发育在出生六个月内生长速度最 快,后来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又稍加紧; 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淋巴系统先快,在学龄期超出正常,后来 逐渐减慢并恢复到成人水平。
李立峰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李立峰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46b8f281711cc7931b716cb.png)
•子女达到成人时身高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
•儿子成人时身高(cm) (父身高+母身高) × 1.08
•(二)外在因素 •1、母亲的健康 状况 •2、营养 •3、疾病: •4、体育锻炼 •5、生活制度 •6、药物
•PRESCHOOL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评价
•PRESCHOOL EDUCATION •(二)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各有独 有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跳跃。前一 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 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下一阶段的发育带来不 良影响。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一 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 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PRESCHOOL EDUCATION
•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 长、下肢长;代表宽度的有肩宽、骨盆宽、 胸廓横径和前后径等;代表围度的有头围、 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等;代表营养 状况的有皮褶厚度等。
•PRESCHOOL EDUCATION •1、体重:是指人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 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
•学 前 儿 童 卫 生 学
•主讲:李利峰 •2010年1月18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88be62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4.png)
“创建波形”函数图标 及端口
例6.3 2创. 建基一本个函可数产发生生正器弦波、三角波、方波和锯
齿波的信号发生器。
3. 混合单频信号发生器
• 多频信号是指一个离散频率的正弦波集合,其模 拟信号数学表达式为。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历 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
维果茨基提出了儿童发展的历史主义原 则和在活动中发展的两个原则。
(三)强调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这里所说的年龄特征主要指心理发展的
年龄特征。例如,有的儿童发展较快, 他的心理年龄可能比实际年龄大。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一)感觉的发生
生理学家的研究证实胎儿具有五种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胎儿最 早形成的是肤觉,其次是听觉。
1. 视觉
妊娠第7周,眼睛形成;妊娠第10周,出 现连接眼球和大脑的视神经;妊娠第12周, 出现眼睑;妊娠第28周,眼睑打开。
胎儿在4个月时,如果母亲进行日光浴, 胎儿就可能有所察觉,表明胎儿已经对光 线很敏感了。在光线照射后用脑电图监测, 可见胎儿脑部对光线照射有反应;用电光 一闪一灭地照射母体腹部,经过B超监测 会发现胎儿心率出现剧烈变化。
容易消失。 ③不易分化,容易泛化,对相似刺激都会
(8)游泳反射。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使他肚子朝 下,他就会仰头、伸腿、摆动手臂做出游泳的动 作。这种反射一般在5~6 个月时消失。
(9)行走反射。成人双手扶住新生儿的两侧腋下, 使其竖直站立,脚底接触一个平面,他的两腿会 随即交替抬起,做出行走的动作。
第6章
虚拟仪器信号分析 与处理
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进中的倒退
例如:会使用勺子吃饭了,但是又把 饭洒落到桌子上。 为什么? 对熟悉的动作失去了新鲜感,喜欢用 食指和拇指捡起细小的东西。
三、语言和表现思维发展
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 活动在2岁左右形成。
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 1-1.5岁处于理解语言阶段; 1.5岁-2岁突然开口; 2岁左右喜欢说话,喜欢模仿; 3岁初步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注意与行动紧密联系 例如:看绘本时会用手指指点点 小班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做 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
小班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做 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
因此,小班不可以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 例如:有个刚上小班的幼儿哭着要找妈妈,老师说“你哭,我就 不带你找妈妈。”结果是哭的更厉害。
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可变性的原因 (1)社会条件不同 (2)教育条件不同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 化,其变化是有限度的,围绕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上下波动。
稳定性 可变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
心理发生时间?
出生后第一个月
根据: 1.条件反射建立就是心理发生 2.感知觉是低级的心理现象 3.视觉与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4.条件反射的建立也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四)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1.认识世界的开始:感觉的发生,视觉和听觉的集中。 明显视觉、听觉集中出现在出生后2-3周。
应该怎么说?
你不哭,我就带你去找妈妈
(三)情绪作用大 小班幼儿情绪容易激动,常常越哭越兴奋,甚至全身抖动。 面对小班幼儿的哭你怎么办? 用有趣的事情或者事物 转移注意力 用毛巾擦擦脸,用爱抚的声音说话,让其感动亲切。
(四)爱模仿
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要做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总是 想要。
启示: 幼儿园给小班提供的玩具数量要充足,否则就容易发生争抢。
0-1月:适应胎外环境 1-6月:躺卧,活动范围有限 6月-1周岁:与外界交往增加
一、 初生到满月(新生儿期) (一)适应新生活
初生后变化: 1.自己吃奶 2.自己消化与吸收 3.独立呼吸
新生儿如何适应新生活?
(二)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扇形反射) 惊跳反射(莫罗反射):双臂伸直、张开手指、 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 击剑反射:仰卧时,头转向一侧,立即伸出该 侧的手臂和腿,曲起对侧的手臂和腿 迈步反射、游泳反射 巴布金反射:手被压住,转头张嘴;压力放松, 打哈欠 蜷缩反射:脚背碰到平面边缘,做出蜷缩动作。
(二)思维具体形象 小班幼儿主要依靠行动思维 中班幼儿主要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思维) 床、桌子、椅子、被子这四样事物哪三样应该归结在一起? 幼儿回答:床、被子、椅子 因为被子放在床上,椅子放在床边(已有生活习惯)
(二)思维具体形象 理解成人的语言也常常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 例如:老师教幼儿背诵儿歌“一滴水,不起眼… …” 老师发现幼儿每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都指指自己的肚子。
(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五指分工动作的发展。7个月左右,孩子在拿东西的时候, 五指分工动作已经逐渐灵活。
(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2.双手配合。半岁以后,一只手的东西放到另一只手。 3.摆弄物体。 4.重复连锁动作。
(三)语言开始萌芽
半岁以后出现许多连续无意义音节:爸-爸-爸 9-10个月,能够听懂一些词,且按照成人的话去做动作。 “欢迎”、“恭喜发财”、“再见”。 1岁左右可以发出简单的有意义词,例如爸爸
喜欢和别人担任相同的角色,比如开玩具汽车,大家都要当司机 车上全是司机,甚至没有乘客,但是他们并不在乎,反而玩的很 高兴。
(四)爱模仿
模仿是小班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模仿掌握别 人的经验。
启示:树立积极榜样。
例如:老师看到小明在认真听老实讲故事,老师喜欢认真听 故事的小朋友。
活泼好动在中班最为突出的原因:
直立行走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1-2岁儿童独立行走还不自如原因:
1.头大脚小 2.全身骨骼肌肉比较脆弱 3.脊柱弯曲没有完全成形 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
二、使用工具
1-3岁儿童使用工作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 动作。不停变换使用物品的方式。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化新方式,进 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第三阶段:主动重复有效动作。执着 第四阶段:按照工具特点使用,并能 根据情况改变动作。
(四)开始认生(5-6个月)
认生的意义?
1.体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 发展,即能够区分熟人和陌生人,能 够清楚地记得不同的人脸。 2.体现了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史 上的重大变化,出现了对亲人的依恋 和对不同熟悉人的不同态度。
三、半岁到周岁
(一)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1.儿童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抬头、俯撑、翻身、坐爬、 站、走。(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动作混乱阶段(出生后头几天)
(2)无意抚摸阶段(2-3月) (3)无意抓握阶段(3-4月) (4)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以前) (5)手眼协调抓握(4-5个月)
出现手眼协调抓握后手的动作特点:
1.能够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2.动作具有了简单的方向,可以做出虽然简单但是有效果的 动作。例如:奶瓶奶嘴送到嘴里。 3.动作虽然有目标,但还伴随不相关的动作。例如:拿皮球 不仅手动,脚也要动。 4.当手里拿一样东西时,如果看到一样东西,就会丢掉去拿 别的东西。 5.坐起来的姿势有助于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
一、3-4岁:小班
(一)生活范围扩大
生活范围扩大的基础: 第一,生理的发展。 第二,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 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猜测他的意愿。
(二)认识依靠行动
1.先做再想 例如:小班幼儿拼图或者画画
2.听别人讲述或者自己讲述,离不开具体动作的支撑。 例如:听故事时,听到“大象用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会用手 在自己鼻子面前做卷的动作。
1.稳定性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 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或普遍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人类知识经验本身具有一定顺序。 (3)就一个群体而言,要使年龄特征发生质变,需要 经过若干个世代的变迁,才能有所反映。
2.可变性
因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会出现各种差 别,从而构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还表现在自己的语言中,幼儿讲述 以情境性语言为主。
(三)开始接受任务
能够理解任务的意义
(四)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自己规定游戏主题,自己分工、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 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面 的故事情节。
三、5-6岁:大班
(一)好学、好问 喜欢刨根问底,由“是什么?”转向“为什么?”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求知欲强: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拆开看看 电视机的小人躲到哪里去了?拆开找找
(四)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出生后第二个半年,孩子开始用没有真正形成的语言和亲 人交往。这种前语言交往方式的出现,表明儿童社会化过 程中发生了重要变化。
亲子之间特有的交流方式:眼神、动作
六个月离开父母分离焦虑较小,1岁离开分离焦虑较大
第三节 1-3岁 1-3岁先学前期,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一、学会直立行走
(二)抽象能力明显发展
1.能够根据概念进行分类 例如,给幼儿呈现画有车、船、桌、椅子、苹果、梨子等物体的 图片,要求进行分类,5岁幼儿能够按照交通工具、家具、水果 进行分类。 2.能够掌握左右的概念,不再需要以具体事物作为标志,例如拿 勺子的手。 3.对因果关系有所理解。 例如:“针是铁的,所以会沉,火柴是木头棒棒的,就会漂着。” 4.能够进行类别记忆。 例如:幼儿记忆任意排列的物体:车子、桌子、桔子、椅子、船、 梨等。大班幼儿在回忆时会说成:车子、船、桌子、椅子、桔子、 梨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重庆文理学院 田兴江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节人生第一年 第三节1-3岁 第四节 3-6岁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概念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各个年
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 的、本质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语言和表现思维发展
表象开始发展
1.5-2岁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儿童能够 在大脑中出现关于该事物的表象。 表象的发生促使儿童产生想象,1岁 儿童只能胡乱摆弄物体; 2岁可以拿着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 出现游戏萌芽。 例如:拿着积木在娃娃头上来回摩擦, 想象给娃娃梳头。
三、语言和表现思维发展
思维开始发生(人类典型的认识活动) 出现最初的概括和推理。 例如:能够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 人加以分类,主动叫“爷爷”、“奶 奶”或者“哥哥”、“姐姐”。 2岁以后开始会讲道理。例如知道妈 妈睡觉了,不能去吵妈妈。 会提出自己的思考,成人告诉孩子 “天黑了,该睡觉了”,孩子会反问 “月亮为什么不睡觉?”
1.经过一年的幼儿园生活,对生活环境比较熟悉,习惯了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2.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较大提高, 不再像以前一样容易疲劳,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集中注 意力时间延长。
二、4-5岁:中班
4-5岁儿童的质变在于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向 明显开始发展。 (一)活泼好动 原因: 骨骼发育上,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 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就会使有关肌肉群 负担过重,各种活动交替,可以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 弛。 神经系统发育,大脑皮层冲动大于抑制,兴奋过程胜于抑 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