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前处理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091cfb647d27284a735150.png)
整理课件
23
1、正相固相萃取原理
•取决于目标化合物的极性官能团与吸附剂表面的 极性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了氢键, π—π键相互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偶极- 诱导偶极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的极性-极性作用。
•用比样品本身更极性的溶剂洗脱吸附的分析物质。
整理课件
24
2、常用正相固相萃取柱
① 极性官能团键合硅胶 LC-CN, LC-NH2, LC-Diol
整理课件
26
1 、阴离子(负电荷)交换
LC-SAX、LC-NH2:脂肪族季铵类盐 + 硅胶
整理课件
27
整理课件
28
2、阳离子交换
LC-SCX:磺酸基;LC-WCX:羧酸基团
整理课件
29
整理课件
30
整理课件
31
①
流
动
②
相
整理课件
32
(四) 溶剂极性的影响
① 目标化合物在极性/非极性溶剂中的 溶解度,这主要涉及淋洗液的选择。
环境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整理课件
1
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 环境样品欲测成分含量低(ppm,ppb, ppt 级)
* 干扰
* 有些样品不能直接进样、无响应、污染测试系统 •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 浓缩被测定组分的作用 * 消除基体对测定的干扰,提高监测灵敏度 * 便于样品的储存和运 * 减少对仪器的损伤,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占整个分析过程所用 的时间
6.0%
61.0%
6.0%
报告结果
27.0%
整理课件
4
2 分离与富集的概念
分离(Separation):分离是将欲测组分从试 样中单独析出,或将几个组分一个一个地分开,或 者根据各组分的共同性质分成若干组。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PPT教学课件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79b54faeaad1f347933f4e.png)
0.9—3.5×10-4 3×10-4 1×10-3
3—24×10-3
扩散系数(cm2/s)
1—100×10-2 70×10-5 20×10-5
0.5—2×10-5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
•密度大,容易溶解其它物质 •粘度较小,传质速率很高 •表面张力小,容易渗透 •压力改变会引起超临界流体对物质溶解能力 发生很大的变化 •温度改变会改变萃取能力 •加入少量溶剂也可改变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粉碎后的样品与合适的溶剂充分混合后放入
微波炉的样品穴内进行微波辐射。微波炉一
般选择市场上的防爆微波炉,处理样品时使 用 的 频 率 为 2.54GHz , 与 家 用 微 波 炉 一 样 , 每次处理时间不超过30秒,使用的功率以使 溶剂不沸腾为佳。辐射后的样品需立即冷却,
有时需要用冰浴,视情况而定。冷却后的样
2、分离与富集的概念
分 离 ( Separation ) : 分 离 是 将 欲 测 组 分从试样中单独析出,或将几个组分一个 一个地分开,或者根据各组分的共同性质 分成若干组。
富集(Preconcentration):富集被认 为是分离的一种,即从大量试样中搜集欲 测定的少量物质至一较小体积之中,从而 提高其浓度至测定下限之上。
表2-1 不同物态时CO2的物理性质 Table 2-1 Physical property of CO2 at
difficult state
物态
密度(g/ml)
气态
临界态(Tc,Pc)* 超临界态(Tc,6Pc)
液态
1×10-3 4.7×10-1 10.0×10-1 10.0×10-3
粘度(g/cm·s)
2)选择合适的有机膜,即若萃取极性物质时应 选极性有机膜。
3—24×10-3
扩散系数(cm2/s)
1—100×10-2 70×10-5 20×10-5
0.5—2×10-5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
•密度大,容易溶解其它物质 •粘度较小,传质速率很高 •表面张力小,容易渗透 •压力改变会引起超临界流体对物质溶解能力 发生很大的变化 •温度改变会改变萃取能力 •加入少量溶剂也可改变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粉碎后的样品与合适的溶剂充分混合后放入
微波炉的样品穴内进行微波辐射。微波炉一
般选择市场上的防爆微波炉,处理样品时使 用 的 频 率 为 2.54GHz , 与 家 用 微 波 炉 一 样 , 每次处理时间不超过30秒,使用的功率以使 溶剂不沸腾为佳。辐射后的样品需立即冷却,
有时需要用冰浴,视情况而定。冷却后的样
2、分离与富集的概念
分 离 ( Separation ) : 分 离 是 将 欲 测 组 分从试样中单独析出,或将几个组分一个 一个地分开,或者根据各组分的共同性质 分成若干组。
富集(Preconcentration):富集被认 为是分离的一种,即从大量试样中搜集欲 测定的少量物质至一较小体积之中,从而 提高其浓度至测定下限之上。
表2-1 不同物态时CO2的物理性质 Table 2-1 Physical property of CO2 at
difficult state
物态
密度(g/ml)
气态
临界态(Tc,Pc)* 超临界态(Tc,6Pc)
液态
1×10-3 4.7×10-1 10.0×10-1 10.0×10-3
粘度(g/cm·s)
2)选择合适的有机膜,即若萃取极性物质时应 选极性有机膜。
色谱分析样品前处理
![色谱分析样品前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d823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3.png)
详细描述
冷冻干燥法适用于含有大量水分和溶 剂的样品,能够较好地保留样品的原 有性质,但操作时间长,需要低温设 备。
氮吹法
总结词
氮吹法是通过通入氮气将溶剂吹走,从而使样品浓缩的方法 。
详细描述
氮吹法适用于小量样品的处理,操作简便,能够较好地保留 样品的原有性质,但需要使用氮气,成本较高。
定容
总结词
定容是指将样品稀释到一定的体积,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测试。
详细描述
定容是色谱分析前处理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能够使样品中的组分浓度达到合适 的范围,便于后续的进样和分析。常用的定容方法有稀释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05 样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的选择
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分析目标、样品性质和基质复杂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色谱检 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采集方法
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如直接采集、萃取、蒸馏等。
采集工具
确保采集工具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污染。
3
采集量
根据分析需求确定采集量,确保足够且不浪费。
样品的保存
保存容器
01
选择适当的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等,确保容器密封性好、
不易变形。
保存环境
02
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保存环境,如避光、冷藏、干燥等。
检测器的选择
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浓度范围,选择灵敏度高、选择的优化
对色谱分离条件、检测器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分析方法的分离度和灵 敏度。
质量控制方法
样品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确保样品处理过程中无交叉污染、损失或降解,对样品进行适当 的保存和标记。
校准曲线的绘制
色谱分析样品前处理
目 录
冷冻干燥法适用于含有大量水分和溶 剂的样品,能够较好地保留样品的原 有性质,但操作时间长,需要低温设 备。
氮吹法
总结词
氮吹法是通过通入氮气将溶剂吹走,从而使样品浓缩的方法 。
详细描述
氮吹法适用于小量样品的处理,操作简便,能够较好地保留 样品的原有性质,但需要使用氮气,成本较高。
定容
总结词
定容是指将样品稀释到一定的体积,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测试。
详细描述
定容是色谱分析前处理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能够使样品中的组分浓度达到合适 的范围,便于后续的进样和分析。常用的定容方法有稀释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05 样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的选择
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分析目标、样品性质和基质复杂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色谱检 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采集方法
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如直接采集、萃取、蒸馏等。
采集工具
确保采集工具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污染。
3
采集量
根据分析需求确定采集量,确保足够且不浪费。
样品的保存
保存容器
01
选择适当的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等,确保容器密封性好、
不易变形。
保存环境
02
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保存环境,如避光、冷藏、干燥等。
检测器的选择
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浓度范围,选择灵敏度高、选择的优化
对色谱分离条件、检测器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分析方法的分离度和灵 敏度。
质量控制方法
样品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确保样品处理过程中无交叉污染、损失或降解,对样品进行适当 的保存和标记。
校准曲线的绘制
色谱分析样品前处理
目 录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PPT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d046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1.png)
普通的匀浆器研磨 ❖ ②肌肉及心脏组织较柔韧,要先绞碎再作成匀浆 ❖ ③植物组织用一般碎磨法 ❖ ④含纤维较多组织则必须在捣碎器内破碎或加砂
研磨 ❖ ⑤对具有坚韧细胞壁的微生物,常用自溶、冷热
交替、加砂研磨、超声波和加压处理等方法。
•.
•38
细胞破碎方法的分类
•.
•39
3.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 提取生物大分子样品时条件的选择: (1)溶剂
❖用强极性溶剂洗脱不想要的组份
❖用极性弱些的溶剂洗脱第一组感兴趣的组份
❖用极性更弱的溶剂洗脱剩下的感兴趣的组份
确认回收率
•.
•31
各种SPE小柱(三)
❖ 离子交换
使用方法
❖可先用6到10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弱缓冲液 平衡,
❖样品溶解在去离子水或弱缓冲液中
❖加入样品 ❖用弱缓冲液洗脱不想要的组份 ❖用强一些缓冲液(改变pH或离子强度)洗脱第
❖ 固相萃取技术(SPE)的重要性 实验室中60~80%的成本及工作量在样品制备上
加速样品的制备时间 降低样品前处理的成本
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及回收率
更容易自动化
减少样品处理步骤
降低对不稳定样品的影响 提高安全性
•.
•26
SPE小柱
❖ SPE 小柱的应用领域 除去杂质及干扰组份 把样品分成不同极性的组进行分析 富集微量的组份
❖ SPE 小柱的主要种类 反相 正相 离子交换
•.
•27
SPE小柱的种类
固定相 溶剂
反相
正相
非极性
极性
从极性到非极性 从非极性到极性
离子交换 带电荷 PH或离子强度(低到高)
☞根据SPE小柱的种类及样品的性质,选洗脱
研磨 ❖ ⑤对具有坚韧细胞壁的微生物,常用自溶、冷热
交替、加砂研磨、超声波和加压处理等方法。
•.
•38
细胞破碎方法的分类
•.
•39
3.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 提取生物大分子样品时条件的选择: (1)溶剂
❖用强极性溶剂洗脱不想要的组份
❖用极性弱些的溶剂洗脱第一组感兴趣的组份
❖用极性更弱的溶剂洗脱剩下的感兴趣的组份
确认回收率
•.
•31
各种SPE小柱(三)
❖ 离子交换
使用方法
❖可先用6到10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弱缓冲液 平衡,
❖样品溶解在去离子水或弱缓冲液中
❖加入样品 ❖用弱缓冲液洗脱不想要的组份 ❖用强一些缓冲液(改变pH或离子强度)洗脱第
❖ 固相萃取技术(SPE)的重要性 实验室中60~80%的成本及工作量在样品制备上
加速样品的制备时间 降低样品前处理的成本
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及回收率
更容易自动化
减少样品处理步骤
降低对不稳定样品的影响 提高安全性
•.
•26
SPE小柱
❖ SPE 小柱的应用领域 除去杂质及干扰组份 把样品分成不同极性的组进行分析 富集微量的组份
❖ SPE 小柱的主要种类 反相 正相 离子交换
•.
•27
SPE小柱的种类
固定相 溶剂
反相
正相
非极性
极性
从极性到非极性 从非极性到极性
离子交换 带电荷 PH或离子强度(低到高)
☞根据SPE小柱的种类及样品的性质,选洗脱
二恶英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环境样品前处理课件
![二恶英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环境样品前处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ab97b3ed630b1c59eeb5da.png)
高分辨气相色谱:DB5和SP-2231或SP-2230石 英毛细管柱
可以将17种二噁英类毒性同类物与其他非毒性同类 物及干扰物分离。
质谱仪: 电子轰击电离源(EI)和选择离子监测 (SIM)——负化学电离源(NCI)优于EI
GC/MS联用:国外应用较多 例:美国EPA的23方法、513/613方法、8280 方法、1613方法及8290方法, 等等。
环境样品中的二噁英萃取
常用液液萃取或索氏萃取
固液萃取 半透膜萃取
生物样品处理
超声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加速溶剂萃取
新技术:缩短萃取时间;减少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量。
微波萃取
复合硅胶柱
萃取液净化
柱色谱法
碱性氧化铝柱 活性炭柱
酸性氧化铝柱
采用全自动化装置,减少了测试人员的暴露风险
GC/MS技术测定二噁英类
险的场所。
采样位置的选择
在选定位置开设采样孔,内径不小于80mm,采 样孔管长不大于50mm,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 管帽封闭。
采样点附近设立采样平台,面积不小于1.5m2.1.1 米高的护栏,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1.2~1.3m。
二、采样流程
烟尘采样管的采样头内预先装入一个滤筒, 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 置于正对气流方向,等速采样,采样嘴的吸 气速度与测定点的气流速度相等,抽取一定 量的烟气,根据抽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的 二噁英类等污染物的浓度。
二噁英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主讲人: 白书立
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测定二噁英类
二噁英含量甚微,毒性大,分析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方面: 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高选择性;高专一型;高精密度和准确度 ug/g降低到亚fg/g
二噁英分析程序: 样品采集、萃取、净化和富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数据处理
可以将17种二噁英类毒性同类物与其他非毒性同类 物及干扰物分离。
质谱仪: 电子轰击电离源(EI)和选择离子监测 (SIM)——负化学电离源(NCI)优于EI
GC/MS联用:国外应用较多 例:美国EPA的23方法、513/613方法、8280 方法、1613方法及8290方法, 等等。
环境样品中的二噁英萃取
常用液液萃取或索氏萃取
固液萃取 半透膜萃取
生物样品处理
超声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加速溶剂萃取
新技术:缩短萃取时间;减少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量。
微波萃取
复合硅胶柱
萃取液净化
柱色谱法
碱性氧化铝柱 活性炭柱
酸性氧化铝柱
采用全自动化装置,减少了测试人员的暴露风险
GC/MS技术测定二噁英类
险的场所。
采样位置的选择
在选定位置开设采样孔,内径不小于80mm,采 样孔管长不大于50mm,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 管帽封闭。
采样点附近设立采样平台,面积不小于1.5m2.1.1 米高的护栏,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1.2~1.3m。
二、采样流程
烟尘采样管的采样头内预先装入一个滤筒, 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 置于正对气流方向,等速采样,采样嘴的吸 气速度与测定点的气流速度相等,抽取一定 量的烟气,根据抽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的 二噁英类等污染物的浓度。
二噁英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主讲人: 白书立
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测定二噁英类
二噁英含量甚微,毒性大,分析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方面: 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高选择性;高专一型;高精密度和准确度 ug/g降低到亚fg/g
二噁英分析程序: 样品采集、萃取、净化和富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数据处理
生物样本样品前处理
![生物样本样品前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2176b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1.png)
血液样本前处理
包括抗凝、分离血清或血浆等步骤,为血液学实验提 供合格的样本。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光敏感的样品,在处理和 保存过程中应避免直接光照, 采用避光容器或包装材料。
添加稳定剂
根据样品的性质,可以添加适量 的稳定剂,如抗氧化剂、防腐剂 等,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
减少处理时间
尽量缩短样品前处理的时间,减 少样品暴露在不利环境中的机会
,从而降低样品变质的风险。
05
样品前处理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
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前处理流程简介
样本收集与保存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并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处理,以避免样本 变质或目标分析物的损失。
样本预处理
对收集到的生物样本进行初步处理,如离心、过滤、稀释等,以去除杂质和干扰因素,为后续的分析步骤提供纯净的 样本。
目标分析物的提取与富集
03
代谢物衍生化
利用色谱、质谱等技术对代谢物 进行分离和纯化,去除干扰物质。
对于某些难以检测或不稳定的代 谢物,可以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 其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
其他生物样本前处理技术
组织样本前处理
包括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为后续组 织学观察和实验提供基础。
细胞样本前处理
包括细胞培养、传代、冻存等步骤,为细胞实验提供 充足的细胞来源。
03
样品分离与纯化
分离技术介绍
01
02
03Leabharlann 色谱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 异,实现样品的分离,如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电泳分离技术
利用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 迁移速度差异,实现样品 的分离,如凝胶电泳、毛 细管电泳等。
包括抗凝、分离血清或血浆等步骤,为血液学实验提 供合格的样本。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光敏感的样品,在处理和 保存过程中应避免直接光照, 采用避光容器或包装材料。
添加稳定剂
根据样品的性质,可以添加适量 的稳定剂,如抗氧化剂、防腐剂 等,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
减少处理时间
尽量缩短样品前处理的时间,减 少样品暴露在不利环境中的机会
,从而降低样品变质的风险。
05
样品前处理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
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前处理流程简介
样本收集与保存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并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处理,以避免样本 变质或目标分析物的损失。
样本预处理
对收集到的生物样本进行初步处理,如离心、过滤、稀释等,以去除杂质和干扰因素,为后续的分析步骤提供纯净的 样本。
目标分析物的提取与富集
03
代谢物衍生化
利用色谱、质谱等技术对代谢物 进行分离和纯化,去除干扰物质。
对于某些难以检测或不稳定的代 谢物,可以通过衍生化反应提高 其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
其他生物样本前处理技术
组织样本前处理
包括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为后续组 织学观察和实验提供基础。
细胞样本前处理
包括细胞培养、传代、冻存等步骤,为细胞实验提供 充足的细胞来源。
03
样品分离与纯化
分离技术介绍
01
02
03Leabharlann 色谱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 异,实现样品的分离,如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电泳分离技术
利用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 迁移速度差异,实现样品 的分离,如凝胶电泳、毛 细管电泳等。
2-样品前处理技术(2)PPT课件
![2-样品前处理技术(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c1d6b548d7c1c709a1457d.png)
❖ 所以,通常是采用多次萃取或连续萃取来提高萃取率。
样品前处理技术
多次萃取
经n次萃取后,水相中残留溶质A的平衡浓度Cn为:
Cn
当Vaq=Vorg时:
C0(VaVqa/Vq/oVrogrgD)n
Cn
C0
1 (1D)n
式中C0为水相中A的最初浓度,即总浓度。
样品前处理技术
4. 分离系数 (分离因子)
osmium( Os,
锇)来自希 腊文中“易
挥发”
样品前处理技术
分配比(D)
因为同一物质的每种形态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都不一 样。故分配比定义为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 比值。
D
CoAr g CaAq
[Ai ]org
i
[Ai ]aq
i
注:1. 分配比不一定是常数,随实验条件(pH,萃取
剂,溶剂,盐析剂等)而变化。 2. 当溶质在两相中只有一种形态时,D=KD
样品前处理技术
溶剂萃取法的优缺点
优点
•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 分离选择性高; • 应用范围广。既可以用于无机物萃取,又可用于有机物
萃取。既可进行大量物质分离,又可用于微量组分富集。 • 处理量大,适合工业规模分离,易于实现连续自动操作。
缺点
• 有机溶剂易挥发,多对人体有害 • 手工操作比较麻烦,费时 • 分离效率(柱效)不高。(比LC小2-3个数量级)
萃取——泛指任意两相间的传质过程,包括液-固萃取(固相 萃取)、SFE、逆流(色谱)萃取等。
反萃取——被萃物进入有机相后,再用水相将其中部分组分萃 取出来。主要目的是把随目标物质进入有机相的杂质除掉。
样品前处理技术
溶剂萃取
样品前处理技术
样品前处理技术
多次萃取
经n次萃取后,水相中残留溶质A的平衡浓度Cn为:
Cn
当Vaq=Vorg时:
C0(VaVqa/Vq/oVrogrgD)n
Cn
C0
1 (1D)n
式中C0为水相中A的最初浓度,即总浓度。
样品前处理技术
4. 分离系数 (分离因子)
osmium( Os,
锇)来自希 腊文中“易
挥发”
样品前处理技术
分配比(D)
因为同一物质的每种形态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都不一 样。故分配比定义为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 比值。
D
CoAr g CaAq
[Ai ]org
i
[Ai ]aq
i
注:1. 分配比不一定是常数,随实验条件(pH,萃取
剂,溶剂,盐析剂等)而变化。 2. 当溶质在两相中只有一种形态时,D=KD
样品前处理技术
溶剂萃取法的优缺点
优点
•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 分离选择性高; • 应用范围广。既可以用于无机物萃取,又可用于有机物
萃取。既可进行大量物质分离,又可用于微量组分富集。 • 处理量大,适合工业规模分离,易于实现连续自动操作。
缺点
• 有机溶剂易挥发,多对人体有害 • 手工操作比较麻烦,费时 • 分离效率(柱效)不高。(比LC小2-3个数量级)
萃取——泛指任意两相间的传质过程,包括液-固萃取(固相 萃取)、SFE、逆流(色谱)萃取等。
反萃取——被萃物进入有机相后,再用水相将其中部分组分萃 取出来。主要目的是把随目标物质进入有机相的杂质除掉。
样品前处理技术
溶剂萃取
样品前处理技术
药物分析-样品的前处理
![药物分析-样品的前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429e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0.png)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柱对样品中不 同成分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大 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 物质后被洗脱出来,从而实现样
品的净化。
浓缩方法与技巧
蒸发浓缩法
冷冻干燥法
将样品溶液加热至沸腾,使溶剂蒸发, 留下目标成分。适用于热稳定性好的 样品。
将样品溶液冷冻成固体,然后在真空 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留下目标成分。 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样品。
富集目标物质
对于量较低的目标物质,通过前处理进行富集, 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析效率。
改变样品性质
通过前处理改变样品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使其更适 合后续的分析方法或仪器要求。
样品前处理的流程
01
样品接收与登记
接收样品并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样品名称、来源、数 量、保存条件等信息。
02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如研 磨、均质、稀释等。
旋转蒸发法
在减压条件下,通过旋转样品瓶使溶 液形成薄膜,加快溶剂蒸发速度。适 用于易挥发、热稳定性差的样品。
净化与浓缩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样品净化时,应 根据目标成分的性质选 择合适的净化方法,避 免目标成分的损失。
在进行样品浓缩时,应 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真 空度,避免目标成分的 分解或挥发。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 止交叉污染和实验室污 染,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03
提取与分离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 并进行必要的分离和纯化。
04
浓缩与富集
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和富集,以提高目标物质的浓度和 检测灵敏度。
05
定容与保存
将处理后的样品定容至适当体积,并按要求保存以备 后续分析。
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
01
品的净化。
浓缩方法与技巧
蒸发浓缩法
冷冻干燥法
将样品溶液加热至沸腾,使溶剂蒸发, 留下目标成分。适用于热稳定性好的 样品。
将样品溶液冷冻成固体,然后在真空 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留下目标成分。 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样品。
富集目标物质
对于量较低的目标物质,通过前处理进行富集, 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析效率。
改变样品性质
通过前处理改变样品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使其更适 合后续的分析方法或仪器要求。
样品前处理的流程
01
样品接收与登记
接收样品并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样品名称、来源、数 量、保存条件等信息。
02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如研 磨、均质、稀释等。
旋转蒸发法
在减压条件下,通过旋转样品瓶使溶 液形成薄膜,加快溶剂蒸发速度。适 用于易挥发、热稳定性差的样品。
净化与浓缩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样品净化时,应 根据目标成分的性质选 择合适的净化方法,避 免目标成分的损失。
在进行样品浓缩时,应 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真 空度,避免目标成分的 分解或挥发。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 止交叉污染和实验室污 染,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03
提取与分离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 并进行必要的分离和纯化。
04
浓缩与富集
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和富集,以提高目标物质的浓度和 检测灵敏度。
05
定容与保存
将处理后的样品定容至适当体积,并按要求保存以备 后续分析。
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
01
样品前处理常规技术PPT课件
![样品前处理常规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6b2caac850ad02df8041af.png)
2021/5/1
第20页/共30页
2021/5/1
第21页/共30页
2021/5/1
第22页/共30页
微滴萃取
• 1996年Jeannot等提出的液相微萃取(LPME)是一种 建立在悬挂于微进样器针端有机溶剂微滴基础之上的 新型试样前处理技术,它是微型化的LLE,结合了LLE 和SPME的优点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仪器选择合适 的萃取体积,极大的满足了色谱仪器的检测要求,填 补了SPME在应用领域上的很多空白。
2021/5/1
第6页/共30页
1.压杆 2.筒体 3.压杆卡持螺钉 4.Z形槽 5.简体视窗 6.调节针头长度的定位器 7.拉伸弹簧 8.密封隔膜 9.注射针管 10.纤维联结管 11.熔融石英纤维
2021/5/1
第7页/共30页
萃取模式的选择 直接SPME模式 顶空SPME模式
通过装在注射器内石英纤维萃取 头表面的高分子涂层,对样品中的有 机物进行选择性萃取和预富集,然后 将富集了分析物的涂层立即插入气相 色谱进样口热解吸进样。
•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它只 能在物质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所以它与溶质分子的作用力 很强,像大多数液体一样,很容易溶解其他物质。另一方面,它的 粘度较小,接近于气体,所以传质速率很高;加上表面张力小,容 易渗透固体颗粒,并保持较大的流速,可使萃取过程在高效、快速 又经济的条件下完成。
• 二氧化碳与氨。
2021/5/1
第19页/共30页
四. 液膜萃取和微滴萃取分离法
• 由浸透了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把水 溶液分隔成两相—萃取相与被萃取相;其中与流动的试样水溶 液系统相连的相为被萃取相,静止不动的相为萃取相。试样水 溶液的离子流入被萃取相与其中加入的某些试剂形成中性分子 (处于活化态)。这种中性分子通过扩散溶人吸附在多孔聚四氟 乙烯上的有机液膜中,再进一步扩散进入萃取相,一旦进入萃 取相,中性分子受萃取相中化学条件的影响又分解为离子(处 于非活化态)而无法再返回液膜中去。其结果使被萃取相中的 物质——离子通过液膜进入萃取相中。
样品前处理技术
![样品前处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eb384ee551810a6f52486c7.png)
样品前处理技术
离子交换法的操作步骤分类 (一)树脂的选择和处理 极性的选择;粒度的选择;净化 处理(4mol/L:HCl浸泡1~2天) (二)装柱
树脂层上下端应衬垫玻璃纤维;添装要防止树脂 层留存气泡;装填量90%;蒸馏水没过树脂层 (三)交换 旋塞控制流速;完毕后,用蒸馏水或空白溶液洗 去残留试液 (四)洗脱
Mg2+,Cu2+,Ag+,Au+, Ca2+,Sr2+,Ba2+, Cd2+,Hg2+,Ti4+,Zr4+, Nb(V),Ta(V) Hf4+,Th4+,Bi3+,Fe3+, Co2+,Ni2+,Mn2+,稀土等
1. 定 义
(2)硫化物沉淀法
利用生成硫化物进
行沉淀分离的方法称为硫化物沉淀分离法。 ● 能形成难溶硫化物沉淀的金属离子约
缺点 样品中一些低沸点有机酸会产生干扰
样品前处理技术
无溶剂或少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溶剂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静态顶空萃取 吹扫捕集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萃取
固相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
膜萃取法
流动注射法
样品前处理技术
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概述
•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超临界流体萃取
静态顶空萃取 吹扫捕集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萃取
固相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
膜萃取法
流动注射法
样品前处理技术
静态顶空萃取
原理
利用被测样品(气-液和气-固)加热平衡后,取其 挥发气体部分进入气相色谱仪分析。
离子交换法的操作步骤分类 (一)树脂的选择和处理 极性的选择;粒度的选择;净化 处理(4mol/L:HCl浸泡1~2天) (二)装柱
树脂层上下端应衬垫玻璃纤维;添装要防止树脂 层留存气泡;装填量90%;蒸馏水没过树脂层 (三)交换 旋塞控制流速;完毕后,用蒸馏水或空白溶液洗 去残留试液 (四)洗脱
Mg2+,Cu2+,Ag+,Au+, Ca2+,Sr2+,Ba2+, Cd2+,Hg2+,Ti4+,Zr4+, Nb(V),Ta(V) Hf4+,Th4+,Bi3+,Fe3+, Co2+,Ni2+,Mn2+,稀土等
1. 定 义
(2)硫化物沉淀法
利用生成硫化物进
行沉淀分离的方法称为硫化物沉淀分离法。 ● 能形成难溶硫化物沉淀的金属离子约
缺点 样品中一些低沸点有机酸会产生干扰
样品前处理技术
无溶剂或少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溶剂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静态顶空萃取 吹扫捕集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萃取
固相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
膜萃取法
流动注射法
样品前处理技术
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概述
•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超临界流体萃取
静态顶空萃取 吹扫捕集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萃取
固相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
膜萃取法
流动注射法
样品前处理技术
静态顶空萃取
原理
利用被测样品(气-液和气-固)加热平衡后,取其 挥发气体部分进入气相色谱仪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挥发性,活性基团等 – 浓度范围以及所需的检测低限 – 样品基质的物理和化学形式 – 能得到的样品量
• 样品前处理过程潜在的交叉污染
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与分析人员沟通,共同建立分析方法!
• 利用文献方法(推荐)
– 需要验证,重现 – 成本低,速度快,但可能难以找到现成的文献支
– 液-液萃取:传统方法
– 液-固萃取:如 SPE
样品的分解和溶解
• 无机固体样品
➢ 水溶解:适合于水溶性样品,例如混合碱、水溶性金属盐等。 (不经过化学反应直接水溶的样品为数极少)
➢ 稀酸溶解:不溶于水的样品,可用稀的无机酸处理。几乎所 有具有负标准电极电位的金属可溶于非氧化性酸。为加速溶 解,必要时可加热。
SPE 柱形
SPE处理效果
• 改善色谱分离度,减少共流出峰 (coelution peak)
SPE 模式—色谱技术SP来自 原理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固定相、流动相) 间进行分配——要么保留要么流过
SPE 原理
• 目前常见四种工作模式:
– 疏水性 – 极性 – 离子交换 – 两种或多种机理结合(混合模式或多种模式)
• 浸提溶剂的选择 • 浸润性、穿透力最好:推荐 85~95%乙醇
样品前处理中的常用技术
• 浸提:溶剂提取(10~50倍溶剂)
– 冷浸:
– 温浸:
– 加热回流:
• 加温:增加待测物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
•
破坏溶质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降低溶剂的粘度(更好的穿透性);
•
降低表面张力(更好的润湿性)
• 萃取:
样品前处理
• 样品(samples) →→→ 供试品/被测样(analytes) • 目的:纯化和浓缩样品,使被分析物适于所选分析方法
样品处理过程
样品处理过程
常用样品制备技术
• 浸提:溶剂提取 • 浸提方法的选择
– 冷浸:注意不时混匀 • 推荐 48~72h • 超声可提高浸出效率
– 热浸:常用加热回流 • 推荐 24~36h • 加温:增加待测物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 破坏溶质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降低溶剂的粘度(更好的穿透性); 降低表面张力(更好的润湿性)
➢ 热浓酸溶解:为了溶解具有正标准电极电位的金属,可以采 用热的浓酸(硝酸、硫酸、磷酸等)。热浓酸溶解技术还适 用于合金、某些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以及硅酸盐等。
➢ 混合酸溶溶解:溶解能力更强。 ➢ 用加有辅助试剂的酸溶解:如,辅助氧化剂,惰性电解质,
配合剂,催化剂等。
➢ 熔融 ➢ 碱溶液溶解:溶解铝,铝镁、铝硅等合金。
能等同 • 批量样品可以平行处理(10孔以上的萃取装置可供选择) • 方法操作简单
• 固相萃取就是利用固体 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 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 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 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 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 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 物的目的。
与液液萃取相比,SPE的优势
• 省时——平均缩短2/3 • 省耗——节约溶剂和试剂,减少有机废物产生 • 回收率更高 • 改善重现性——无交叉污染 • 样品处理简单—— 无乳化现象 • 健康——对机体伤害小;不使用玻璃器皿 • 样品处理量增加,可自动化处理
固相萃取选择分离模式和吸附剂时还要考虑
以下几点:
➢ 目标化合物在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这主要涉及淋 洗液的选择。
➢ 目标化合物有无可能离子化(可用调节pH 值实现离子化), 从而决定是否采用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 目标化合物有无可能与吸附剂形成共价键,如形成共价键, 在洗脱时可能会遇到麻烦。
• 传统液液萃取方法的缺陷:
– 对样品量需求较大 – 耗费大量有机溶剂 – 操作费时,分离效率较低
SPE(Solid Phase Extraction,固相萃取)简介
• 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至今已发展成多领域样品预处 理的标准模式,商品化程度高
• 属于色谱技术的一种– 化合物要么保留要么流过 • 吸附剂种类选择众多,选择性与HPLC类似,但与HPLC不
• 采集和贮存过程中不应损失和发生化学变化 – 预测组分的挥发:低温 – 吸附于:贮存容器壁、样品中的固体颗粒 – 氧化和分解:采样后应及时处理、低温、避光、无氧 – 其它化学反应:组分间?采集和贮存过程中被污染 • 注意清洁:采样工具、贮存容器、反应容器
样品前处理
• 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 浓度太低- 被测物浓度低于定量限 – 样品太“脏”- 基质组分的存在影响样品测定 – 太“危险”- 污染物可能成为“色谱柱杀手”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色质分析样品前处理(一) 第十五章
样品前处理技术
概述
前处理是指在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之后,采用合适的样 品分解和溶解的方法,使被测组分转变成可测定的形式。
例如
结果表达
样品采集
数据处理 色谱仪分析
样品前处理
色谱分析主要步骤
前处理方法建立前应了解
• 能得到的仪器和设备 • 了解被测物:
➢ 微波溶解:以微波作为加热源,直接通过物质吸收热量来到 到加热目的。能透过微波的材料可用作样品容器,如特氟隆、 玻璃等。
➢ 其他方法
样品分离:传统液液萃取法
• 方法:
– 选择与样品溶剂不相溶的溶剂,充分振摇 – 静置——两种不同的溶剂分层
• 合适的液液萃取方法应满足:
– 目标分析物在萃取溶剂中的溶解度更大 – 干扰分子仍留于样品中
持 误区
• 建立新方法,需进行方法学考察
– 方法学开发成本高:成本需数千至数万元 – 方法学建立过程耗时:数周至数月,繁琐,复杂
主要内容
1
样品的采集
2 常见样品制备技术及选择
3
SPE技术及其应用
4
实例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 均匀性——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 当均匀性较差:加大取样量——均匀化后取样(固体样品 需粉碎——研磨或捣碎)
样品的分解和溶解
• 有机和生物物质样品中各种元素
➢ 干法灰化:将样品放在坩埚中灼烧,直到所有有机物燃烧完 全,只留下不挥发的无机残留物。缺点:可以转变成挥发性 形式的成分会部分或全部损失,灰化温度越高,损失越严重, 温度过低,会使灰化不完全。只适用于金属氧化物。
➢ 湿法灰化:将样品与浓的具有氧化性的无机酸(单酸或混合 酸)强烈共热。常用的酸是硫酸、硝酸或高氯酸。最适合于 测定有机和生物样品中的痕量金属。
• 样品前处理过程潜在的交叉污染
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与分析人员沟通,共同建立分析方法!
• 利用文献方法(推荐)
– 需要验证,重现 – 成本低,速度快,但可能难以找到现成的文献支
– 液-液萃取:传统方法
– 液-固萃取:如 SPE
样品的分解和溶解
• 无机固体样品
➢ 水溶解:适合于水溶性样品,例如混合碱、水溶性金属盐等。 (不经过化学反应直接水溶的样品为数极少)
➢ 稀酸溶解:不溶于水的样品,可用稀的无机酸处理。几乎所 有具有负标准电极电位的金属可溶于非氧化性酸。为加速溶 解,必要时可加热。
SPE 柱形
SPE处理效果
• 改善色谱分离度,减少共流出峰 (coelution peak)
SPE 模式—色谱技术SP来自 原理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固定相、流动相) 间进行分配——要么保留要么流过
SPE 原理
• 目前常见四种工作模式:
– 疏水性 – 极性 – 离子交换 – 两种或多种机理结合(混合模式或多种模式)
• 浸提溶剂的选择 • 浸润性、穿透力最好:推荐 85~95%乙醇
样品前处理中的常用技术
• 浸提:溶剂提取(10~50倍溶剂)
– 冷浸:
– 温浸:
– 加热回流:
• 加温:增加待测物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
•
破坏溶质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降低溶剂的粘度(更好的穿透性);
•
降低表面张力(更好的润湿性)
• 萃取:
样品前处理
• 样品(samples) →→→ 供试品/被测样(analytes) • 目的:纯化和浓缩样品,使被分析物适于所选分析方法
样品处理过程
样品处理过程
常用样品制备技术
• 浸提:溶剂提取 • 浸提方法的选择
– 冷浸:注意不时混匀 • 推荐 48~72h • 超声可提高浸出效率
– 热浸:常用加热回流 • 推荐 24~36h • 加温:增加待测物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 破坏溶质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降低溶剂的粘度(更好的穿透性); 降低表面张力(更好的润湿性)
➢ 热浓酸溶解:为了溶解具有正标准电极电位的金属,可以采 用热的浓酸(硝酸、硫酸、磷酸等)。热浓酸溶解技术还适 用于合金、某些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以及硅酸盐等。
➢ 混合酸溶溶解:溶解能力更强。 ➢ 用加有辅助试剂的酸溶解:如,辅助氧化剂,惰性电解质,
配合剂,催化剂等。
➢ 熔融 ➢ 碱溶液溶解:溶解铝,铝镁、铝硅等合金。
能等同 • 批量样品可以平行处理(10孔以上的萃取装置可供选择) • 方法操作简单
• 固相萃取就是利用固体 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 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 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 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 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 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 物的目的。
与液液萃取相比,SPE的优势
• 省时——平均缩短2/3 • 省耗——节约溶剂和试剂,减少有机废物产生 • 回收率更高 • 改善重现性——无交叉污染 • 样品处理简单—— 无乳化现象 • 健康——对机体伤害小;不使用玻璃器皿 • 样品处理量增加,可自动化处理
固相萃取选择分离模式和吸附剂时还要考虑
以下几点:
➢ 目标化合物在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这主要涉及淋 洗液的选择。
➢ 目标化合物有无可能离子化(可用调节pH 值实现离子化), 从而决定是否采用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 目标化合物有无可能与吸附剂形成共价键,如形成共价键, 在洗脱时可能会遇到麻烦。
• 传统液液萃取方法的缺陷:
– 对样品量需求较大 – 耗费大量有机溶剂 – 操作费时,分离效率较低
SPE(Solid Phase Extraction,固相萃取)简介
• 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至今已发展成多领域样品预处 理的标准模式,商品化程度高
• 属于色谱技术的一种– 化合物要么保留要么流过 • 吸附剂种类选择众多,选择性与HPLC类似,但与HPLC不
• 采集和贮存过程中不应损失和发生化学变化 – 预测组分的挥发:低温 – 吸附于:贮存容器壁、样品中的固体颗粒 – 氧化和分解:采样后应及时处理、低温、避光、无氧 – 其它化学反应:组分间?采集和贮存过程中被污染 • 注意清洁:采样工具、贮存容器、反应容器
样品前处理
• 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 浓度太低- 被测物浓度低于定量限 – 样品太“脏”- 基质组分的存在影响样品测定 – 太“危险”- 污染物可能成为“色谱柱杀手”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色质分析样品前处理(一) 第十五章
样品前处理技术
概述
前处理是指在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之后,采用合适的样 品分解和溶解的方法,使被测组分转变成可测定的形式。
例如
结果表达
样品采集
数据处理 色谱仪分析
样品前处理
色谱分析主要步骤
前处理方法建立前应了解
• 能得到的仪器和设备 • 了解被测物:
➢ 微波溶解:以微波作为加热源,直接通过物质吸收热量来到 到加热目的。能透过微波的材料可用作样品容器,如特氟隆、 玻璃等。
➢ 其他方法
样品分离:传统液液萃取法
• 方法:
– 选择与样品溶剂不相溶的溶剂,充分振摇 – 静置——两种不同的溶剂分层
• 合适的液液萃取方法应满足:
– 目标分析物在萃取溶剂中的溶解度更大 – 干扰分子仍留于样品中
持 误区
• 建立新方法,需进行方法学考察
– 方法学开发成本高:成本需数千至数万元 – 方法学建立过程耗时:数周至数月,繁琐,复杂
主要内容
1
样品的采集
2 常见样品制备技术及选择
3
SPE技术及其应用
4
实例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 均匀性——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 当均匀性较差:加大取样量——均匀化后取样(固体样品 需粉碎——研磨或捣碎)
样品的分解和溶解
• 有机和生物物质样品中各种元素
➢ 干法灰化:将样品放在坩埚中灼烧,直到所有有机物燃烧完 全,只留下不挥发的无机残留物。缺点:可以转变成挥发性 形式的成分会部分或全部损失,灰化温度越高,损失越严重, 温度过低,会使灰化不完全。只适用于金属氧化物。
➢ 湿法灰化:将样品与浓的具有氧化性的无机酸(单酸或混合 酸)强烈共热。常用的酸是硫酸、硝酸或高氯酸。最适合于 测定有机和生物样品中的痕量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