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扩散模型
第04章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
第六节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模型
多源大气环境质量模型 区域内大气中某一点的污染物浓度等于背景浓度和各
污染源对该点浓度的贡献值之和: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排放总量 限值的计算方法
第七节 厂址的选择和烟囱的设计
如果用y0表示烟流半宽度,z0表 示烟流半高度,则有:
封闭型扩散模式
计算简化:
熏烟型扩散模式
假设: D 换成hf(垂向均匀分布);q只包括进入混合层部分,
则仍可用上面公式
熏烟型扩散模式
第五节 城市及山区扩散模式
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1.线源扩散模式
风向与线源垂直时
边缘效应
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2.面源扩散模式
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2. 面源扩散模式(续)
简化为点源的面源扩散模式(续) 形心上风向距x0处有一虚拟点源,其烟流在形心处宽度正好
与正方形宽度相等
烟流宽度:中心线到浓度为中心处距离的两倍
(正态分布:
)
确定 、 之后即可按点源计算面源浓度
城市大气扩散模式
2. 面源扩散模式(续)
窄烟流模式
某点的污染物浓度主要取决于上风向面单元的源强,上风向 两侧单元对其影响很小
定状态,σ较大,即σ与稳定度密切相关。
扩散参数的确定
P-G曲线法
P-G曲线:Pasquill常规气象资料估算;Gifford制成图表
方法要点
将大气稳定度分为6个等级: A — 极不稳定,B —不稳定,C — 弱不稳定, D — 中性,E — 弱稳定,F —稳定。
太阳辐射
稳定级别 下风距离
P-G曲线图 P-G 表
Eutrophication)
Acid Rain
气体扩散模型
放射气体模型的预估模型摘要本文是以日本福岛核电站遭遇自然灾害发生核泄漏的背景而提出的。
且结合了高斯烟羽模型、线性拟合,以及微分方程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分析泄漏源强度、风速、大气稳定度参数等因素对放射性气体扩散的影响,预测了放射性气体浓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浓度变化,并且本文模型中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加以改变,因而是本文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可以适用于具有较强的应用型。
对于问题一,讨论在无风的情况下,放射性气体以s m/s的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本问中由于不考虑风力的影响,且扩散出来的气体匀速向四周散开,这样经过任意时刻t,扩散的气体围成一个半径为st的球,且距球心位置不同的地方浓度值不同。
采用列数列的表现方法,设定相同时间段t,把条件进行整理,并经过简单计算得出每段时间所预测得到的扩散距离r和浓度C。
利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采用微分方程模型得到核电站周边放射性气体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浓度变化,得出随着离泄漏源距离的延伸,最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即当x趋向无穷时,C(x,y,z,t)趋向于零;当时间趋向于无穷时,C(x,y,z,t)也趋于无穷。
对于问题二,要探究风速对放射性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
风速的处理是问题的中心,采用大气污染的经典高斯扩散模型,实现了高斯烟团气体扩散模型的动态预测,分析计算了气体扩散过程中的各关键参数。
对于问题三,本文在问题二的基础上,结合考虑风速和放射性物质扩散速度在空间中的矢量运算,将在上风和在下风不同情况下与传播速度s之间的比较的分析,利用高斯烟羽模型对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进行预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将相关数据代入程序,我们得到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分布的等高曲线。
对于问题四,本文参阅整理大量气象、地理、新闻资料,选择我国东海岸典型地域---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对应海域平均风速及风向、地理距离、海水对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部分反射系数等因素,集合核电站周边的浓度等高线,可。
天然气高压泄漏
一、泄漏物质在大气中扩散的计算模型1.泄漏物质在大气中扩散的计算模型 如果化学危险物质只是具有易燃易爆性,则发生泄漏后虽然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但是影响的范围不大,仅局限于厂区内部或临近的区域。
但是,若该物质具有毒性,泄漏后能在大气中扩散,则将造成大范围内的人员中毒事故。
对于毒物在大气中扩散的计算,可以根据下列情形进行。
(1)泄漏危险源瞬时排放的情形 泄漏危险源为瞬时排放时,如果排放质量为Q(kg),则空间某一点在t 时刻的浓度由下式得出:()⎪⎭⎪⎬⎫⎪⎩⎪⎨⎧⎥⎥⎦⎤⎢⎢⎣⎡++--=•••••••••••••z y x z y x z y ut x •Qt z y x C 2222222/321exp )2(2),,,(σσσσσσπ (公式3-19) 式中x —下风方向至泄漏源点的距离,m;y,z —侧风方向、垂直向上方向的离泄漏源点的距离,m;u —风速,m/s;σx ,σy ,σz, —分别为x,y ,z 方向的扩散参数; t —扩散时间,s(2)泄漏危险源连续排放的情形若泄漏源为连续排放,泄漏速率为Q(kg/s)时,则空间莫一点在t 时刻的浓度由下式得出:⎥⎥⎦⎤⎢⎢⎣⎡⎪⎪⎪⎭⎫ ⎝⎛+-=••••••••z y z y z y u Q t z y x C 222221exp ),,,(σσσπσ (公式3-20) 式中符号意义同上。
对于扩散参数σy , σz,,这里引用TNO 有关的公式:•ax Q ••by••dz cx Q (公式3-21)根据上述两个大气扩散公式,即可算出有毒气体泄漏后造成的毒害区域。
扩散系数a 、b 、c 、d 与大气稳定条件见表3-1表3-1 扩散参数与大气稳定条件 大气条件 a b c d 极不稳定A 0.527 0.865 0.28 0.9 不稳定B 0.371 0.866 0.23 0.85 弱不稳定C 0.209 0.897 0.22 0.8 中性D 0.128 0.905 0.2 0.76 弱稳定E 0.098 0.902 0.15 0.73 稳定F0.0650.9020.120.67例:某压缩天然气(CNG ,含CH 496.23%)高压输送管的内部绝对压力为2.6Mpa,外界大气的压力位0.1Mpa,管道内径600mm.若管道发生开裂导致天然气泄漏,泄漏的裂口为狭窄的长方形裂口,裂口尺寸为管径的60%,宽为2mm.已知甲烷的爆炸下限浓度为5%。
基于高斯烟羽模型的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
基于核电站泄漏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摘要由于核泄漏导致放射性气体扩散对经济和人身造成巨大损失的报道在国内外屡见不鲜,本文中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更加使我们认识到对放射性气体扩散进行合理性的预估从而为以后类似于此的突发性事件作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的重要性。
对于问题一我们运用了点源烟羽扩散模型,用抛物型二阶偏微分方程解出理想状态下的不同时刻、不同地点的浓度表达式:222432 (,,,)(4)x y zktQC x y z t ektπ++-=。
此模型是建立在以泄漏点为圆心的一个无界球形区域内的。
为了使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泄漏源有效高度的确定和考虑地面反射与吸收作用下对此模型进行了修正,最终得到问题一浓度的确定公式(14)(,,,)C x y z t的表达式。
对于问题二,我们采用高位连续点源烟羽扩散模式,其扩散服从正态分布,并根据概率论的相关知识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得到理想状态下的高斯模型,由泄漏源有效高度,地面反射等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修正,又由于重力干沉积,雨洗湿沉积以及核衰变等因素对源强的影响,对高斯烟羽模型再次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泄漏源周边浓度变化情况即公式(32),在风速为k m/s的条件下浓度为(,,,)C x y z H。
对于问题三,我们在第二问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变量rt和t,和扩散速度变量s,在风速和扩散速度的共同影响下,可分别求出上风向和下风向浓度预估模型即公式(40)和(41)。
对于问题四,本文参阅整理大量气象、地理、新闻资料,选择我国东海岸典型地域---山东半岛和美国西海岸典型地域---加利福尼亚州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对应海域平均风速及风向、地理距离、海水对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部分反射系数等因素,并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出放射性核物质将经过6天到达我国东海岸,且131I浓度预测值为:0.1053mBq m-⋅,,经过6.8天到达美国西海岸,且氙-133浓度的预测值几乎为零,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气体扩散代理模型
气体扩散代理模型
气体扩散代理模型是一种描述气体在多孔介质中扩散过程的物理模型。
它基于Fick第一定律,即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在多孔介质中,气体的浓度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浓度梯度驱动气体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扩散系数是描述气体在多孔介质中扩散能力的重要参数,它与气体的物理性质、多孔介质的特性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气体扩散代理模型的数学表达通常采用偏微分方程,描述了气体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在稳态条件下,扩散方程为:$\nabla·(D(x)·∇C(x))=0$,其中,$D(x)$是扩散系数,$C(x)$是气体浓度,$\nabla$表示梯度算子。
这个方程描述了气体浓度在多孔介质中变化的规律,通过求解该方程可以获得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气体浓度分布。
气体扩散代理模型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石油、天然气、环境科学等。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它可以用于描述天然气从储层到井筒的运移规律,指导开采策略的制定。
在环境科学中,它可以用于描述污染气体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扩散过程,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气体扩散代理模型 -回复
气体扩散代理模型-回复气体扩散代理模型是一种用于预测和分析气体扩散过程的模型。
它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包括环境科学、工业安全和城市规划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扩散代理模型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气体扩散的基本原理。
气体扩散是指气体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传播过程,其主要驱动力是浓度梯度。
当气体分子在高浓度区域碰撞并向周围扩散时,会满足弥散方程,描述了气体的扩散过程。
然而,对于复杂的现实情况,直接求解弥散方程并不可行,这时就需要借助气体扩散代理模型来进行预测和分析。
气体扩散代理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气体扩散过程简化为一系列代理机制的组合。
这些代理机制可以是基于统计力学和其它物理原理的模型,也可以是经验公式或者数值模拟的结果。
代理机制的选择取决于模型的应用场景和预测精度的要求。
在建立气体扩散代理模型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气体特性:不同的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包括分子大小、形状、极性和亲和性等。
因此,在选择代理机制时需要考虑到气体的特性,确保模型的适用性。
2. 扩散介质:气体扩散的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土壤等,不同的介质对气体扩散过程的影响也不同。
在建立气体扩散代理模型时,需要考虑介质的物理性质和扩散特性。
3. 外部条件:气体扩散过程受到温度、湿度、风速、压力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这些外部条件对气体扩散的速度和方向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立气体扩散代理模型时,需要对外部条件进行合理的建模和预测。
建立了气体扩散代理模型后,可以利用该模型来预测和分析气体扩散过程。
通过输入初始条件、气体性质和外部条件等参数,模型可以给出气体在不同位置和时间上的浓度分布。
这对于评估气体污染扩散的风险、设计安全防护措施、优化城市规划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气体扩散代理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通过合理设置监测点位和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气体污染的扩散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气体扩散浓度计算模型介绍
常见的泄露源: 常见的泄露源: 爆炸形成瞬时泄露——烟团 爆炸形成瞬时泄露 烟团
扩散过程研究
不同性质气体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 的特征 观察者对过程特征的选取
重气扩散过程
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物质从容器泄漏出,形成气云后在本身的惯性力和外界风速的作用下,上升变形; 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 物质从容器泄漏出,形成气云后在本身的惯性力和外界风速的作用下,上升变形; ★重力沉降阶段和空气卷吸阶段:当气云初始动量消失后,重力占主导地位。由于云团与周围空气 重力沉降阶段和空气卷吸阶段: 重力沉降阶段和空气卷吸阶段 当气云初始动量消失后,重力占主导地位。 间的密度差,导致重气塌陷,沿地表面拓展,引起云团厚度的降低和径向尺寸的增大, 间的密度差,导致重气塌陷,沿地表面拓展,引起云团厚度的降低和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在大气湍 流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进入云团,即空气卷吸,云团被稀释, 流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进入云团,即空气卷吸,云团被稀释,同时由于初始泄漏云团与周围环境的温 度差异而进行热量交换; 度差异而进行热量交换; ★非重气扩散转变:随着云团的稀释冲淡,重气效应逐渐消失,重气扩散转变为非重气扩散; 非重气扩散转变: 非重气扩散转变 随着云团的稀释冲淡,重气效应逐渐消失,重气扩散转变为非重气扩散; ★大气湍流扩散阶段(被动扩散):即大气湍流对云团的扩散起支配作用。 大气湍流扩散阶段( 大气湍流扩散阶段 被动扩散) 即大气湍流对云团的扩散起支配作用。
气体扩散浓度计算模型介绍
华东理工大学 沈艳涛
2006.8.31
第一部分 扩散过程与模型分类介绍
相关背景——污染性泄露 污染性泄露 相关背景
大气污染性泄露的形式: 大气污染性泄露的形式:
– 自然方面:火山喷发的有害气体,某些物质自 自然方面:火山喷发的有害气体, 燃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气体, 燃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气体,环境微生 物产生的某些气体 – 日常生活方面:生活用煤产生的含氮硫氧气体 日常生活方面: – 石化燃料动力的交通车辆产生的尾气将在一定 气候下生成光化学雾 – 工业用气体的泄漏,特别是化学工业用到的大 工业用气体的泄漏, 量的有毒有害, 量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气体 – 其他方面产生的一些气体及烟尘
高斯模型
高斯模型介绍高斯模式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气体扩散模型,适用于均一的大气条件,以及地面开阔平坦的地区、点源的扩散模式。
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烟囱、放散管、通风口等,虽然其大小不一,但是只要不是讨论例如烟囱底部很近距离的污染问题,均可视其为点源。
本附录A 介绍高斯模型坐标系、模型假设及模型公式等内容。
F.1坐标系高斯模型的坐标系如图A-1所示,原点为排放点(若为高架源,原点为排放点在地面的投影),x 轴正向为风速力一向,y 轴在水平面上垂直于x 轴,正向在x 轴左侧,z 轴垂直于水平面xoy ,向上为正向。
在此坐标下烟流中心线或烟流中心线在xoy 面的投影与x 轴重合。
图A-1 高斯模型坐标系F.2 模型假设高斯模型有如下假设条件:(1)污染物的浓度在y 、z 轴上的分布是高斯分布(正态分布)的;(2)污染源的源强是连续且均匀的,初始时刻云团内部的浓度、温度呈均匀分布;(3)扩散过程中不考虑云团内部温度的变化,忽略热传递、热对流及热辐射;(4)泄漏气体是理想气体,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在水平方向,大气扩散系数呈各向同性;(6)取x 轴为平均风速方向,整个扩散过程中风速的大小、方向保持不变,不随地点、时间变化而变化;(7)地面对泄漏气体起全反射作用,不发生吸收或吸附作用;(8)整个过程中,泄漏气体不发生沉降、分解,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等。
F.3 模型公式距地面一定高度连续点源烟羽扩散模式的高斯修正模型为:()()()()⎥⎥⎦⎤⎢⎢⎣⎡⎪⎪⎭⎫ ⎝⎛+-+⎪⎪⎭⎫ ⎝⎛--⎪⎪⎭⎫ ⎝⎛-=22222221exp 21exp 21exp 2,,,z z y z y H z H z y k x Q H z y x C σασσσσπ(A-1)式(A-1)中:C (x,y,z,H)——表示横向x、纵向y、地面上方z处气体浓度,kg/m3;Q(x)——表示源强(即源释放速率),kg/s;k——表示平均风速,m/s;σy——表示水平扩散参数,m;σz——表示垂直扩散参数,m;H——表示泄漏源有效高度,m;y——表示横向距离,m;z——表示纵向距离,m。
龙格库塔气体扩散方程
龙格库塔气体扩散方程龙格库塔气体扩散方程是描述气体扩散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由德国数学家C.F.龙格库塔于1778年提出的。
该方程在化学、物理、地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1.1 气体扩散气体扩散是指气体分子在空气中自由运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递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会不断地碰撞和混合,最终达到均匀分布。
1.2 扩散速率扩散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
通常用kg/m2·s来表示。
1.3 扩散系数扩散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浓度差下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
通常用m2/s来表示。
二、方程推导2.1 假设与前提条件为了推导出龙格库塔气体扩散方程,我们需要做出以下假设和前提条件:(1)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2)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完全弹性碰撞;(3)气体分子在空气中的运动是随机的。
2.2 推导过程根据假设和前提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推导过程:(1)假设在时间t内,位于x处的气体分子数为N(x,t)。
(2)在时间t+Δt内,从x处向右侧移动Δx距离的所有分子数为N(x+Δx,t+Δt)。
其中,Δx和Δt都是足够小的量。
(3)由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完全弹性碰撞,因此它们在移动时会相互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泰勒级数展开来描述这种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N(x+Δx,t+Δt)表示成以下形式:N(x+Δx,t+Δt)=N(x,t)+∂N/∂x·Δx+∂N/∂t·Δt+(1/2)∂2N/∂x2·(Δx)2+( 1/2)∂2N/∂t2·(Δt)2+...其中,∂N/∂x表示在位置为x处单位长度内的气体分子数变化率;∂N/∂t表示在时间为t内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2N/∂x2和∂2N/∂t2分别表示在位置和时间上的二阶导数。
(4)将N(x+Δx,t+Δt)带入到扩散速率的定义中,得到:扩散速率=-D·∂N/∂x其中,D为扩散系数。
气体扩散浓度计算模型介绍ppt课件
模型验证情况
ⅡT Heavy Gas Models瞬时泄漏扩散模 型对Thorney Island Tests系列试验下风 向不同距离的泄漏物质最大浓度进行了模 拟验证,ⅡT Heavy Gas Models连续泄 漏扩散模型对Maplin Sands Tests系列试 验下风向不同距离的泄漏物质最大浓度进 行了模拟验证,两个试验的模拟结果都是 较好的,基本上反映了重气的扩散情形。
的密度差,导致重气塌陷,沿地表面拓展,引起云团厚度的降低和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在大气湍流的
作用下外界空气进入云团,即空气卷吸,云团被稀释,同时由于初始泄漏云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异
而进行热量交换;
★非重气扩散转变:随着云团的稀释冲淡,重气效应逐渐消失,重气扩散转变为非重气扩散;
★大气湍流扩散阶段(被动扩散):即大气湍流对云团的扩散起支配作用。
4
常见的泄露形式: 管道破损后的连续喷射——烟羽
5
常见的泄露源: 爆炸形成瞬时泄露——烟团
6
扩散过程研究
不同性质气体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 的特征
观察者对过程特征的选取
7
重气扩散过程
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物质从容器泄漏出,形成气云后在本身的惯性力和外界风速的作用下,上升变形;
★重力沉降阶段和空气卷吸阶段:当气云初始动量消失后,重力占主导地位。由于云团与周围空气间
11
气体泄漏扩散研究方法
试验法
风洞实验法
试验法
模型法
试验数据
问题特点
比例
验证
模型
特征提取与模化
风洞实验
12
气体扩散浓度计算模型分类
重气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方法依据各自的 建模原理以及复杂程度可分为五类 :
泄漏气体扩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I . 辽 宁石 油化 工大 学 机 械工 程学 院 , 辽 宁 抚顺 I 1 3 0 0 1 ; 2 . 三 一重 型装 备有 限公 司 ,辽宁 沈 阳 1 0 0 0 2 7)
摘
要 :通 过对 泄漏 源模 式及 泄漏 影响因素的分 析 ,以湍流扩散微分方程为基础 ,对泄漏气体扩散行为模
2 . S a n y He a v y Eq u i p me n t Co . , Lt d . ,L i a o n i n g S h e n y a n g 1 0 0 0 2 7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r o u g h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mo d e o f l e a k a g e s o u r c e a n d f a c t o r s t o i n l f u e n c e t h e l e a k a g e ,t h e d i f f u s i o n mo d e l o f l e a k a g e g a s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a s e d o n t u r b u l e n t d i f f u s i o n d i fe r e n t i a l e q u a t i o n s ,b o u n d e d a n d u n b o u n d e d p u f a n d p l u me mo d e l s we r e o b t a i n e d . a n d a e x a mp l e a n a l y s i s wa s c a  ̄i e d o u t .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d i f f u s i o n mo d e l c a n b e u s e d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c o p e a n d d a ma g e d e g r e e o f t h e a c c i d e n t , wh i c h c a n p r o v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e me r g e n c y r e s c u e
重气泄漏扩散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
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决定了污染物在垂直 方向上的扩散能力,稳定的大气 条件会抑制重气的垂直扩散,导
致重气在近地面层积聚。
地形地貌影响
01
02
03
地形高低起伏
地形的起伏会影响大气的 流动和重气的扩散路径, 山谷、盆地等地形容易导 致重气滞留和浓度增加。
地表粗糙度
地表粗糙度会增加大气的 湍流混合,从而影响重气 的扩散速度和范围。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数据获取与模型验证方面的不足
目前研究中,受限于实际观测数据和实验条件,部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
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未来需要加强相关数据收集和实验验证工作。
02
多因素影响下的模型精细化研究不足
现有模型在描述重气泄漏扩散过程中,对于多因素耦合作用的处理较为
简化,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的模型精细化构建和求解方法。
03
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与改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泄漏源和简单地形条件下的重气泄漏扩散模拟
,未来需要将模型拓展到复杂地形、多源泄漏等更贴近实际场景的情况
,并不断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THANK YOU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重气泄漏扩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重气泄漏扩散受到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 地形地貌、泄漏源特性(如泄漏速率、泄漏高度、泄漏方向等)以及泄漏物质性 质(如密度、粘度、扩散系数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模型在预测重气泄漏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比较多种模型在模拟重气泄漏扩散过程中的表现,发现某些模型在预测 泄漏扩散范围、浓度分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际应急管理 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气体扩散模型
数学建模气体模型:
模型假设:
1 假定武汉地区为立方体模型,用V 表示体积,用S 表示面积,边长为92公里,高为100米。
2 气体在无风作用下扩散速度为1.5m/s 。
3 PM2.5在任何空域都是均匀、连续的,浓度用c 表示。
4 K 为单位时间产生PM2.5的质量(减少PM2.5的关键在于减小K 值),并假定采取措施后,K 值随时间线性减小,Q 为单位时间扩散的体积。
模型:PM2.5浓度改变量=产生量-扩散量,建立微分方程:
119
10
p x dx -p x dx -p x dx V [()()](())1(())V
Q c t +
c t =V V
c =c=V=8.510K =10Q=S v
=1.310y +p x y=q x y=c e +e q x e dx
c t c t t c t K Q c t t
d K Q c t d K a b t
a b t ⨯+-=-⨯⨯=⨯-⨯=-⨯-⨯⨯⨯⨯⨯⎰⎰⎰⨯⨯⨯⎰ ’初’()()()()()边界条件:(0)280,五年后 35经计算,得,由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
()9-.t -7K=10-1.92t
c=280e +1.710t+0.0769⨯⨯⨯(00153)()得出
由上述计算看出,通过采取措施,不断减少K (单位时间产生PM2.5的质量),减少排出量,进而降低PM2.5的浓度,五年后(t=4.56⨯810),K=83
10/g m μ,进而PM2.5浓度由33280/35g /g m m μμ减至。
气体的扩散和能量转化的动力学模型
气体扩散过程中,分子之间 发生碰撞,将动能转化为热 能,从而实现能量的转化。
扩散系数是描述气体扩散能力 的重要参数,与气体的温度、
压力和分子量等因素有关。
气体扩散是能量传递的重要方 式,通过分子运动将能量从高 浓度区域传递到低浓度区域。
扩散系数在气体动力学模型中 起到关键作用,是建立气体流 动和传热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
动力学模型在燃烧 科学中用于优化燃 烧效率和减少污染 物排放
在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应用
气体扩散:促进化学反应物料的传递和混合 能量转化:实现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供给和热量传递 动力学模型: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应用实例:如燃烧反应、生物发酵、化学合成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能量转化模型用于优化能源 利用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散。
能量转化:气体扩散过程 中,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从而实现能量的转化。
能量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建立
定义:能量转化的动 力学模型用于描述气 体分子在扩散过程中 的能量转化行为。
建立过程:基于分子 运动理论和统计力学 原理,通过数学建模 和计算来建立能量转 化的动力学模型。
模型参数:模型参 数包括气体分子质 量、扩散系数、碰 撞频率等,这些参 数对模型精度和适 用范围有重要影响 。
的转移和转化。
扩散与能量转化在气体混 合物中的影响:扩散与能 量转化的相互影响在气体 混合物中具有重要的实际 意义,对于理解气体混合 物的性质和行为至关重要。
气体扩散和能量转化的应用
在燃烧科学中的应用
燃烧反应的动力学 模型用于描述燃烧 过程
气体扩散影响燃烧 反应的速率
能量转化是燃烧过 程中释放或吸收能 量的过程
大气污染物扩散高斯模型模拟
9.2.2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可视化模拟点源大气污染的扩散9.2.2 Gaussia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大气污染扩散进行模拟和分析,有利于减小事故的危害,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斯扩散模型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使用于重气云扩散模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非重气云扩散的应用日益广泛。
高斯扩散模型是描述大气对有害气体的输移、扩散和稀释作用的物理或数学模型,是进行灾害预测和救援指挥的有力手段之一。
9.2.2.1高斯扩散模型高斯模型又分为高斯烟团模型和高斯烟羽模型。
大气污染物泄漏分为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瞬时泄漏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相对于污染物扩散的时间较短如突发泄漏等的情形,连续泄漏则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较长的情形。
瞬时泄漏采用高斯烟团模型模拟,而连续泄漏采用高斯模型烟羽模型模拟。
高斯模型适用于非重气云气体,包括轻气云和中性气云气体。
要求气体在扩散过程中,风速均匀稳定。
在高斯烟团模型中,选择风向建立坐标系统,即取泄漏源为坐标原点,x轴指向风向,y轴表示在水平面内与风向垂直的方向,z轴则指向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具体公式见式(9.1):(9.1)(mg/s); x、y、z轴上的扩散系数,需根据大气稳定度选择参数计算得到(m);x、y、z表示x、y、z上的坐标值(m);u表示平均风速(m/s);t表示扩散时间(s);H 表示泄漏源的高度(m)。
同理,高斯烟羽模型的表达式如:(9.2)9.2.2.2 技术方法若用高斯模型算出空间每一个点在一个时刻的污染浓度,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
因此所设计的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先进行图层网格化,由高斯模型计算出有限个网格点的上的污染物浓度,在进行空间内插得到面上每一个点的污染物浓度,并由此得到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
整个过程的示意图如图9.2.1所示图9.2.1 大气污染扩散的高斯模拟的步骤1) 图层网格化图层网格格式分为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
气体扩散模型
l/m 100 300 500 700
900 c(kg/m3) 0.002954 0.00081826 0.00036101 0.00020515 0.00013352 l/m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C(kg/m3) 9.656e-5 7.514e-5 6.0584e-5 5.0186e-5 3.8988e-5 距离泄漏源不同距离处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图5.1.1) 图5.1.2 5.2问题二求解和结果分析: 当风速为k m/s 时,我们根据上面的高斯烟羽模型,将相对速度代入到式中的u,即可得到核电站周围放射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风速k=2.1m/s;泄漏源强度Q=1kg/s;地面粗糙度参数Z0=0.4;计算精度d=1m。由matlab仿真结果可得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图5.2.1为上风向浓度分布,图5.2.2为下风向浓度分布。由两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核电
图5.3.1
图5.3.2 5.4 问题4求解和分析
七.模型的平价与推广
Gaussian模式是在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湍流扩散的统计理论得到的正态分布假设卞的扩散模式、采用正态扩散模式时假定放射性气体在空间的概率分布是正态分布,概率密度的标准差即扩散参数由“统计理论”方法或其它经验方法确定。正态扩散模式有以下优点: (1)物理上比较直观;其最基本的数学表达式可以从常用的数学手册中查到; (2)模式直接一以初等数学的形式表达,使于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数学推演,易于计算与掌握; (3)模型简革,易于理解,运算鼻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能较好吻; 高斯模式与它的假设一起奠定了它在扩散系统的基础地位。虽然扩散模式体系愈来愈完善,但基木上都是从高斯模式上发展起来的。甚至可以说,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扩散模式的发展也要是主对高斯摸式的完善与模式参数的精确求解上。且该模型中的源强、风速、大气稳定度参数、地面粗糙度参数和计算精确度等都可根据实际晴况分析需要设置,从而使该模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适用于大多数气体的扩散研究。
二氧化碳吸附扩散模型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二氧化碳吸附扩散模型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二氧化碳吸附扩散模型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概述其相关内容。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因此,研究二氧化碳吸附和扩散的行为对于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共分为5个部分,包括引言、二氧化碳吸附扩散模型解释说明、二氧化碳吸附扩散模型概述、实例分析与讨论以及结论与展望。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二氧化碳吸附扩散模型进行深入解释和说明,从而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探讨该模型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在作用与价值。
最后,在结论中总结主要发现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请在接下来的部分继续进行撰写。
2. 二氧化碳吸附扩散模型解释说明2.1 二氧化碳吸附过程:二氧化碳吸附是指二氧化碳分子与固体表面发生相互作用而被捕获的过程。
在吸附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作用与固体表面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学键或非共价键。
这一过程可以从气相、液相或溶液中进行。
2.2 二氧化碳扩散机制:二氧化碳扩散是指经由不同媒介(如多孔介质或溶液)中的流动,使得二氧化碳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
扩散是由于浓度差驱动而发生的。
在多孔介质中,扩散通常依靠分子间空隙或孔隙来实现。
2.3 吸附扩散模型的意义和应用:吸附扩散模型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理解和解释二氧化碳吸附和扩散过程对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吸附扩散模型可以用于设计和改进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促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该模型还可应用于工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控制和减量策略,以及空气质量改善等方面。
通过对二氧化碳吸附与扩散的解释说明,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过程的原理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概述二氧化碳吸附扩散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方法以及验证与改进内容,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该模型的应用潜力。
呼吸气体扩散作用生物模型
呼吸气体扩散作用生物模型
呼吸气体扩散作用是生物体中气体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
生物模型是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简化或抽象表达,用于研究生物学问题。
在研究呼吸气体扩散作用中,常常使用生物模型来模拟气体在生物体内的传输和交换。
常见的呼吸气体扩散作用生物模型有以下几种:
1. 鱼鳃模型:鱼类通过鳃呼吸,将水中的氧气通过鳃弓和鳃丝进入血液中,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
鱼鳃模型可以研究氧气在水中的扩散以及水中气体交换的速率。
2. 肺模型:哺乳动物通过肺呼吸,将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鼻腔、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泡中,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呼吸运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模型可以模拟气体在呼吸系统中传输和交换的过程。
3. 植物叶片模型:植物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入叶片,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叶片模型可以研究气体在气孔和叶片细胞之间的传输和交换过程。
这些生物模型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如测量气体浓度、速率等指标,来探索气体扩散作用在生物体内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模拟来
分析和预测气体在生物体内的传输和交换过程。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体对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适应性和效率,并且对于环境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扩散模型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放射气体模型的预估模型摘要本文是以日本福岛核电站遭遇自然灾害发生核泄漏的背景而提出的。
且结合了高斯烟羽模型、线性拟合,以及微分方程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分析泄漏源强度、风速、大气稳定度参数等因素对放射性气体扩散的影响,预测了放射性气体浓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浓度变化,并且本文模型中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加以改变,因而是本文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可以适用于具有较强的应用型。
对于问题一,讨论在无风的情况下,放射性气体以s m/s的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本问中由于不考虑风力的影响,且扩散出来的气体匀速向四周散开,这样经过任意时刻t,扩散的气体围成一个半径为st的球,且距球心位置不同的地方浓度值不同。
采用列数列的表现方法,设定相同时间段t,把条件进行整理,并经过简单计算得出每段时间所预测得到的扩散距离r和浓度C。
利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采用微分方程模型得到核电站周边放射性气体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浓度变化,得出随着离泄漏源距离的延伸,最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即当x趋向无穷时,C(x,y,z,t)趋向于零;当时间趋向于无穷时,C(x,y,z,t)也趋于无穷。
对于问题二,要探究风速对放射性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
风速的处理是问题的中心,采用大气污染的经典高斯扩散模型,实现了高斯烟团气体扩散模型的动态预测,分析计算了气体扩散过程中的各关键参数。
对于问题三,本文在问题二的基础上,结合考虑风速和放射性物质扩散速度在空间中的矢量运算,将在上风和在下风不同情况下与传播速度s之间的比较的分析,利用高斯烟羽模型对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进行预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将相关数据代入程序,我们得到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分布的等高曲线。
对于问题四,本文参阅整理大量气象、地理、新闻资料,选择我国东海岸典型地域---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对应海域平均风速及风向、地理距离、海水对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部分反射系数等因素,集合核电站周边的浓度等高线,可。
关键词:放射性气体 扩散 浓度变化 高斯修正模型 预测1 问题的提出由于重大的突发性核泄漏紧急灾害事件具有爆发性、空间分布不连续性、对周边地形和气象条件的敏感性的特点,研究核事故所释放的物质的时空分布需要高度精确的技术,但是在对于更好地保护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有一座核电站遇自然灾害发生泄漏,浓度为0p 的放射性气体以匀速排出,速度为m /kg s ,在无风的情况下,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速度为s /m s 。
问题一,若能建立一个描述核电站周边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这对于研究核污染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二,当风速为k /m s 时,给出核电站周边放射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这对于研究核电站附近浓度的在实际环境下有着重要的作用。
问题三,当风速为k /m s 时,计算出上风和下风L 公里处的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就显得更加急迫的了。
问题四,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福岛核电站的泄漏,计算出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对我国东海岸的影响,这一实际的有意义预测,可以明确我们实际的污染情况,为我们的核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 问题的分析对于问题一,在无风的情况下,放射性气体s 以s m/s 的速度,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在此条件下,探求一个模型来对核电站周边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浓度进行预测。
我们要明确此问题研究的核扩散是点源连续泄露的扩散问题。
虽然只是要求考虑在无风情况下放射性物质浓度分布,但为了使模型更贴切实际,需考虑地面反射、泄漏源有效高度等因素对浓度分布的影响。
根据“泄露放射性物质质量守恒定律”和“气体泄漏连续性原理”进行分析,发现要得出核电站周边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最后对于该方程进行分析求解。
对于问题二,为了探究风速对发生核泄漏的核电站周边放射性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运用概率学知识,通过图解和数学推导得出“连续点源放射性物质高斯扩散模型”。
应在“连续点源放射性物质高斯扩散模型”的基础上经多次合理修正后得到更好的“优化高斯模型”。
对于问题三,该问题要求建立泄漏源上风口和下风口处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在参考第二问的基础上,主要考虑风速和放射性物质扩散速度在空间中的矢量运算。
在对上风口分析时,要分类讨论风速和自然扩散速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当风速小于自然扩散速度时,放射性物质是无法到达上风口的。
对于问题四,应参考大量气象、地理、新闻资料,选择我国东海岸典型地域---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对应海域平均风速及风向、地理距离、海水对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部分反射系数等因素,预测出放射性核物质与实际情况比较。
3 模型的假设考虑到放射性气体扩散的复杂性,为简单起见,在讨论扩散模型时都作了如下假设;(1)瞬时泄漏假定瞬时完成,连续泄漏假定泄漏速率恒定;(2)气云在平整、无障碍物的地面上空扩散;(3)气云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地面对气云无吸收;(4)为水平风向,风速和风向不随时间变;(5)气体的传播服从扩散定律,即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发祥面积的流量与他的浓度梯度成正比;(6)气体的扩散看作空中末已连续店员向四周等强度瞬时释放气体,放射性气体在无穷空间适房的过程不发生性质变化。
4 符号说明及名词解释符号说明符号 说明放射性气体的传播速度 风速,单位/m s 泄漏点O 距有效地面的高度任意扩散时刻空间任意一点的放射性物质浓度空间任意一点的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系数的方差 空间任意一点的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系数空间域 空间域其体积 一规则的球面面积 在(,)t t t +∆内通过Ω的流量Ω内放射性物质的增量符号 说明从泄漏源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的总量附加高度 核泄漏出口处的温度环境温度 设地面反射系数 源强,单位为/kg s分别为用浓度标准差表示的,,x y z 轴上的扩散参数沉降速度,单位为/m s地面干沉积率 冲洗系数 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名词解释烟羽又称烟云(smoke cloud)、烟流(smoke plume):从烟囱中连续排放到大气中的烟气流。
由于烟羽各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因而其外形也千变万化。
不同的烟羽形状表示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不同。
它与大气湍流、大气稳定度、地形地物、排放参数等有密切的关系。
动力抬升:暖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被迫上抬,或者在运行中受地形阻挡产生上升运动,这种空气在运动中由外力(不包括重力和浮力)使一部分空气被抬上升。
湍流扩散:是指湍流运动导致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或其他物质与周围洁流体的混合。
5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模型一的建立模型一的建立和求解核电站源源不断泄漏引起气体扩散船舶可以看做在无穷空间有连续点源导致的扩散过程,能够由二阶抛物型偏微分方程描述放射性气体扩散过程中浓度变化规律。
本问中由于不考虑风力的影响,且扩散出来的气体匀速向四周散开,这样经过任意时刻t,扩散的气体围成一个半径为st的球,且距球心位置不同的地方浓度值不同。
讨论在无风的情况下,放射性气体以s m/s的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核电站源源不断泄漏引起气体扩散船舶可以看做在无穷空间有连续点源导致的扩散过程,能够由二阶抛物型偏微分方程描述放射性气体扩散过程中浓度变化规律。
本问中由于不考虑风力的影响,且扩散出来的气体匀速向四周散开,这样经过任意时刻t,扩散的气体围成一个半径为st的球,且距球心位置不同的地方浓度值不同。
利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采用微分方程模型得到核电站周边放射性气体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浓度变化。
假设核电站泄漏点O 距离有效地面的高度为H ,以核泄漏点正下方的地面为坐标原点,X 轴指向下风向,Y 轴水平垂直于风向轴,Z 轴为铅直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核泄漏点的空间坐标为O (0,0,H )。
图1 空间坐标系示意图将气体从泄露时刻记作t=0,泄漏点选为坐标原点,时刻t 无穷空间中任一点(x,y,z )的气体浓度记为C(x,y,z,t)假设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法向量面积的流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则有κ=-⋅i q gradC(1)其中(,,)κ=i i x y z 是扩散系数,grad 表示浓度梯度,其中的负号代表放射性物质的浓度是由高到低的地方扩散。
假设空间域Ω的体积为V ,包围空间域Ω的曲面为一规则的球面,设其表面面积为S,外法线向量为(-,-,1)x yn z z =,则在(,)t t t +∆内流通过空间域Ω的流量可表示为:1t ttsQ q nd dtσ+∆=⋅⎰⎰⎰(2)空间域Ω所包围的区域内放射性物质的增量可表示为:2[(,,,)(,,,)]VQ C x y z t t C x y z t dV=+∆-⎰⎰⎰ (3)而由泄漏源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表示为:00t t t Q p dVdt+∆Ω=⎰⎰⎰⎰(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连续性原理,单位时间内通过所选曲面S 的向外扩散的放射性物质与S 曲面内放射性物质增量之和,等于泄漏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泄漏的放射性物质。
则有:012Q Q Q =+(5)即:0[(,,,)(,,,)]t tt tt tVsC x y z t t C x y z t dV q nd dt p dVdt σ+∆+∆Ω+∆-+⋅=⎰⎰⎰⎰⎰⎰⎰⎰⎰⎰(6)根据曲面积分的Gauss 公式得:sVq nd divqdVσ⋅=⎰⎰⎰⎰⎰ (7)则式子(6)可以转换成0(,,,)(,,,)[]t t t t t t V V C x y z t t C x y z t t dV divqdVdt p dVdtt +∆+∆Ω+∆-∴⋅∆+=∆⎰⎰⎰⎰⎰⎰⎰⎰⎰⎰⎰(8)由于00()(,,,)(,,,)lim lim t tt t t kdiv gradC dtC C x y z t t C x y z t t tt+∆∆→∆→∂+∆-∴==∂∆∆⎰(9)故式子(8)即可转换成0[]V V CdV t divqdV t p dV t t Ω∂⋅∆+⋅∆=⋅∆∂⎰⎰⎰⎰⎰⎰⎰⎰⎰ (10)即:0[]V VCdV divqdV p t ∂+=∂⎰⎰⎰⎰⎰⎰(11)根据扩散微分方程式中:其中:C 为气体浓度;t 为时间;z y x u u u ,,为x,y,z 方向风速;x κyκzκ为x,y,z 方向上的扩散系数。
由于无风时0===z y x u u u ,为简化模型便于求解,假设扩散各向同性且扩散系数为常数,即X Y Z κκκκ===,则根据式(1),无风条件下扩散方程为 结合式子(12),可解出式子(11)得到结果为:22201.50.5()(,,,)exp (4)()444πκκκκκκ⎧⎫-⎪⎪=---⎨⎬⎪⎪⎩⎭x y z x y z p x y z H C x y z t t t t t (13)这结果表明,对于任意时刻t 烟雾浓度C 的等值是球面2222R z y x =++,并且随着球面半径R 的增加C 的只是连续减少的;当R →∞或t →∞时,C(x,y,z,t) →0此模型仅能预测在无边界空间环境中,且不考虑放射性物质释放出时的初动量的理想化情况下不同时间里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变化情况,为使模型更贴切实际,下面分别通过考虑有效泄漏源及地方反射这两方面因素对模型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