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闽南童谣,拥抱七彩童年——校本教材《乡音》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响闽南童谣,拥抱七彩童年——校本教材《乡音》
教学案例
闽南童谣《女间仔畅年兜》:大人乱糟糟,烦恼年兜到。欠钱人卜讨,无钱当开销。女间仔畅年兜,食糕食粿食好料,穿新衫裤去拜年,共人恭喜赏红包。
亲切温暖的闽南童谣总能轻易唤起我们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它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曾经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闽南童谣,却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孩子们的生活,能够吟诵闽南童谣的孩子寥寥无几,有的甚至连闽南话也说不好,但却能随口唱上几句成人的流行歌曲。在充斥着网络文学和快餐文化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是沉醉于流行歌曲的成人化,还是重拾民间童谣的真纯朴实呢?2005年,我校作为《乡音》试点校之一,将闽南童谣引入课堂,开设了《乡音》课程。
听,《乡音》课堂上,老师和孩子们进行着有趣的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生1:我知道春节。要贴春联,跳火蜷。
生2:我知道清明节。要扫墓。
生3: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
师:是的,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些特别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节日的歌谣。(板书:年节真闹热)
师:各个节日在各地的习俗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闽南在节日里都有哪些习俗,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首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一遍。等一下要汇报你听懂了什么。(用闽南话朗读一遍)
正月初一人客多,逐个拜年真闹热。正月十月上元节,食了丸仔云花灯。
清明前后去扫墓,家家户户上山路。
五月初五端午节,煎饣弟补天赛龙船。八月十五中秋节,博饼赏月真欢喜。
年兜贴联好过年,围炉守岁跳火蜷。
师:刚才,你们都听清楚了什么?
生:我知道正月初一客人多。
生:我知道八月十五那天可以吃月饼赏月。老师,博饼是什么?(此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闽南出生长大,已经会说闽南话)
师:请一个同学来解答思晗的疑问。锦圣,你来!
生:博饼是中秋一种掷骰子的游戏,总共有六个骰子,用一个大碗来掷。准备一些奖品,分成状元、对堂、三会、四进这些,然后扔出了几个四就可以得到什么奖品的。下次你来和我们玩。
师:对,这里面还有比较详细的规则,同学们想要了解的话就要去亲自去玩一玩。别的同学还听懂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了过年要贴春联,跳火蜷。
生:我还知道了端午节要赛龙船。老师,“煎饣弟补天”的“饣弟”是什么?
师:“饣弟”是一种食物,同学们吃过的海蛎煎就是一种“饣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念这一首儿歌。(听录音朗读两遍,师逐句教念两遍。)师:谁愿意来试一下。
多名学生试读,外来学生字音不太准,语调也比较别扭,如将“跳火蜷”读作“跳火船”、“清明”读作“青明”等,师生共同纠正。指正的同学很开心,读错的同学跟着一起笑,课堂气氛十分欢乐。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读,有读不出来的,互相帮助。
生分组读,再指名读。
师:呀!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那我们来开火车,一人一句怎么样?
生:好!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这里来!
生开火车读,最后全班读。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把这首儿歌背下来了。在这么多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过年。(师:过年闽南话怎么说?)我最喜欢年兜,因为有很多好吃的。(众笑)
师:这位同学对吃比较感兴趣……(生又大笑)不笑,美食是人生一大享受呀!
生:我也喜欢过年。奶奶教过我念一首《女间仔畅年兜》。
师:你会念啊!这首歌诀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你真了不起,快给我们念念。
生念:大人乱糟糟,烦恼年兜到。欠钱人卜讨,无钱当开销。女间仔畅年兜,食糕食粿食好料,穿新衫裤去拜年,共人恭喜赏红包。
师:啊!大家给她最热烈的掌声!(学生热烈鼓掌)同学们回家可以多向爷爷奶奶们学闽南童谣,他们会的比老师还多呢!还有谁要说?
生:我最喜欢端午节,因为有赛龙船。我还没有看过赛龙船呢!
师:嗯,赛龙船要在端午节时到江边或海边看。泉州那边就有,还有水上捉鸭呢,平衡技术好的人看完赛龙船还可以带只鸭子回家。多好。
生:真的呀?
师:真的。同学们还喜欢什么节日?
生:我喜欢元宵节。因为我爷爷会给我做花灯。
师:哇,你爷爷真了不起!做花灯是一项传统工艺呢。想了解花灯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找资料看看。
……
欢乐还在延续,思绪堆积脑海。闽南童谣不仅在学生兴趣培养、语言发展、审美感受和想象创造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闽南民间艺术的欲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在语言、文化认同感和审美情趣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闽南童谣简短易读,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能力
闽南童谣简短易读,又具有韵律感,易唱易记,是一代又一代闽南人通过口头传承的语言文化,是闽南独特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如今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从小就让孩子学习好几种语言,反而把本土的方言丢弃了,多么可惜。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开展《乡音》的学习活动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
因此,在《乡音》教学活动中,我们以互动教学方式贯穿始终,寓教于乐,较好地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有关的社区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童谣营造了浓厚的语言氛围,帮助学生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引导他们学会从周围环境与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在活动中,老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方言的韵味。又通过游戏、绘画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读、玩、看,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充满了乐趣,让他们在娱乐、玩耍中学习了方言,丰富了生活,提高了认识和审美修养,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闽南童谣充满童趣,可用于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闽南童谣来源于闽南民间,取材于闽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充满童趣,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闽南童谣极具童趣,本身具有非常生动的游戏性,而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对儿童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也是孩子们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而,我们以游戏方式为载体,通过对闽南童谣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闽南童谣及其他闽南民间艺术的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的是《老鼠仔》、《挨砻挨崎岖》等闽南童谣,就是因为它可以、边诵读边游戏边歌唱,给他们带来了十分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闽南童谣《老鼠仔》的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结对,有的当墙洞,有的当小老鼠,依照童谣的韵律,“小老鼠”鱼贯穿过“墙洞”进行游戏,最为有趣的是,当“小老鼠”的孩子在童谣即将结束时,就迟迟不敢钻过“墙洞”,或是尽量猫着身子快速溜过,生怕被“墙洞”给套住,此情此景,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游戏的类似情形。
在游戏中,孩子是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的,他们自由自在地创编游戏的动作、规则,所有的孩子兴趣盎然,诵读之声此起彼伏,和谐悦耳,怡情愉性,嬉笑之声不绝于耳,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通过游戏活动,孩子们充分体验童谣和谐快乐、轻松的本质,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