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项训练叙事有波澜

作文专项训练叙事有波澜
作文专项训练叙事有波澜

作文专项训练----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

训练目标:

写出事件的波澜:

①要善于抓住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

②②要善于借助各种技法,加工故事,让生活引人人胜、波澜起伏。

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

在绘画与造型史上有一条著名的原理:蛇行线最美。写作亦如此,俗话说的好:

“人贵直,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起文章来平铺直叙,就像在平川上看风

景一览无余,知头见尾,那就味同嚼蜡,索然无趣了。

如《范进中举》一文,主人公范进向丈人借钱去参加乡试,不仅被拒绝,还遭到奚落。

如果范进因此不去乡试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矛盾冲突,而范进偏偏要去,他觉得不去试一试对

不起老师的教诲;范进去乡试如果不中也就罢了,他偏偏中了;中了之后如果从此一帆风顺

也就万事大吉,而他偏偏又狂喜得疯了;他如果从此疯癫一生,也就没有续写的必要了,而

胡屠户一巴掌下去,他又清醒过来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非一口气读完不可。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呢?可适当运用这些技法:

一、悬念法:

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和文章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使

读者产生急于知道结果的念头,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而作者却不把结果告诉读者,让读者

的念头悬在那里以吸引读者往下看,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悬念,揭示谜底,波澜顿生。

二、误会法:

这是作者有意造成人物之间的理解或不理解、信任或不信任的误会,以形成对该人

物的有利或不利环境以此展示人物、事物的性质,造成文章的曲折生动。运用误会法有时把

底牌交给读者,让读者带着清醒的认识观看因误会而形成的矛盾冲突;有时使读者和误会人

物同时误会,直至误会解决才恍然大悟;也可以使读者陷入迷津,产生疑团,在“误”与“不

误”之间徘徊。

三、巧合法:

就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

产生文势的起伏曲折。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巧事”。

如在校园中蒙着眼睛捉迷藏,好不容易捉着一个人,可取下手帕一看,被捉的居然是老师。老师让你去找一位同学,你不知道他家的地址,正着急时,他竟出现在你面前…...这也叫巧合。

运用巧合手法要做到合情合理。巧合离不开偶然,偶然又往往与必然相连。

例如《水浒传》中,李逵下山接老母,别人劝他不要走小路,小路上有劫路的强盗。李逵偏偏不听,结果正好遇上强盗,而且强盗也自称是“黑旋风”李逵。真假李逵相遇,这实在太偶然了。但是假李逵在这儿劫路,真李逵又要从这儿经过,这便有了真假李逵相遇的可能性。所以,在具体处理巧合时,最好先用伏笔把后面要发生的巧合做点暗示或交代,这样以来,后面的巧合虽在预料之外,但仔细一琢磨,就会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了。总之,运用巧合技巧要从生活出发,如果瞎编乱造,就会弄巧成拙

四、巧合的方式五花八门,适宜中学生作文构思的巧合方式主要有两种:

1、不约而同的巧合

比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

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来装饰。于是圣诞节之前,丈夫卖掉金表

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

出了动人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

收尾,凸显了夫妻之间感情的诚笃、深挚,读来催人泪下。像这种不同的人物,做出相同(或

相似)的事情的巧合就属于“不约而同”的巧合。

2、不期而遇的巧合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品在情节安排上巧用了

巧合法:菲利普一家热切盼望着据说已经发了财的于勒叔叔早日归来。当一家人乘船去哲尔

赛岛旅游时,碰上了又穷又老的于勒,于是发财梦彻底破灭,并演出了一场仓皇逃遁的丑剧。

“不期而遇”方式的巧合法,不仅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而且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又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大雪压倒草料场的大厅,林冲只得在山

神庙过夜,却因此避开了陆谦等人设下的圈套;在山神庙听到门口仇人的一番对话,得知阴

谋的真相,最后手刃仇人,雪夜上梁山,完成了命运的重要转折。种种巧合的设置,扣人心

弦。

运用巧合法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巧合要符合生活真实

巧合能使作品引人入胜,但要注意情节的真实性。恩格斯指出:“所谓偶然的东西,是

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因此,设置巧合要注意符合生活逻辑,符合人物性格,使

文章的内容显得真实可信。巧合要真实,合乎情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

外,切不可漏洞百出,哗众取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