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颜回简介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颜回简介范文

篇一:颜回简介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人物简介: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颜回像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颜

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生很高兴.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

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

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

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

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

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

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

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篇二:孔子“误解”颜回

孔子“误解”颜回

作者:程鹏翔

来源:《职业》20XX年第07期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经连连称赞说:“贤哉,回也!贤哉,回也”,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那么,孔子和颜回之间,会不会也有误会和嫌隙呢?从一个故事可以看出窥见一斑。

公元前497年,孔子开始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因为行踪不定,时

常忍饥挨饿。这次,孔子和众弟子行至某小国,当时遍地饥荒,众人饿得头昏眼花,好不容易才弄到了一点米,孔子立即将米交给最信任的颜回去煮,自己则在屋内睡觉。

故事在此处出现了三个版本。第一种版本记载,不久,孔子睡醒,缓步走向厨房,想看看饭是否煮好,不料却正好看见颜回将锅内快煮熟的一团饭塞进嘴里。孔子对颜回私自偷吃米饭的作法又惊讶又愤怒,没想到一向最疼爱的弟子竟做出这等行径。于是孔子当面指出了此事,质问颜回为何未敬天地及恩师,便自行偷吃米饭。颜回感到非常冤枉,遂告之以实情。原来,当饭快要煮熟之时,房顶突然掉下一块灰土,颜回心想,如果不理不顾,直接端给夫子,必然显得不敬;如果将粘了灰土的饭粒扔掉,又非常浪费粮食。所以颜回决定将这块粘了灰土的饭粒吃掉,却没想到恰好为孔子所见,引起来误会。后来,孔子特意在一次集会上讲到这件事,承认了自己的偏颇,并教育大家不要妄下结论。

第二种版本前段大致相同,但孔子的作法却略有不同。孔子看到颜回偷吃米饭,并没有立即训斥,而是当颜回将一碗香腾腾的白饭双手捧到孔子面前时,孔子正色说道:“我们现在如此困厄,却还有米饭可以吃,不得不感激上天的佑护,所以这些米饭,我们要先用来祭祀上天。”颜回忙说道:“夫子,这些米饭不能用来祭祀上天,刚才烧饭时有些块灰尘掉到锅里,虽然我已经把它抓出来了,但终归不是洁净的米饭,用来祭祀上天是不够恭敬的。”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有意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

第三种版本则凸显了孔子对颜回的信任。说的是看见颜回偷吃的并非孔子,而是另外的弟子。弟子愤愤地将这件事汇报给孔子,孔子却笑了笑说:“颜氏之子断然不会如此。”众位弟子都不相信,于是为了证明颜回这样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待颜回端着米饭出来时,孔子当着大家的面用祭祀的问题来考验他,颜回的回答也和第二个版本中类似。听到颜回的解释后,一众弟子都对孔子与颜回之间的相知以及两人的胸襟表示钦佩和赞叹。孔子也以此教育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哪个版本是历史真实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其实我们不妨从中挖掘出一些职场人际交往的细节:领导在认为下属犯了错误时,如果不给解释的机会就直接指责,很有可能让下属感到心

寒;领导如果能留有一定的缓冲,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并通过侧面观察、日常沟通就不会过于武断;而真正能够做到慧眼识人、用人不疑的领导,必然会赢得下属的拥护和支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总体效率也将大幅提高。

《职业》编辑点评:

这个小故事活灵活现地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是何等的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何等的重要!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关键是我们对待过失的态度。理解不等于纵容,信任也不等于对方永远正确。而是贯彻始终的人格的尊重。

人做事情都会有动机,但动机和与结果往往并不一致。作为一个理性成熟的职场人,尤其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应当清楚,有些事情虽然确实是亲眼所见,但它却很可能只是事实的一个侧面。因此,不能单纯凭借片面现象就对一件事、一个人轻易下定结论,而应冷静、宽容地思考,以善意去推断下属和同事,善意也会带来善果。同时,

作为下属在做一些可能引起误会的事情之前,也应当注意及时请示,多沟通,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篇三:颜回的人物评传

孔子得意弟子——颜回

个人简介颜回,字子渊,亦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宁阳县),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据说他因病早死。《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说:“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而且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