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考纲(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考核说明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作品研读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复习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名著原文,又有阅读提示、扩展性阅读书目、参考书目。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王宁宁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选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为基本教材。

(二)IP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本星期共9节课,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副教授陈婕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学生通过上的实时与非实时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上辅导

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供学生学习参考。

1.利用BBS讨论板进行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2.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考试题型与方式

本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以30%计入期末总成绩。终结性考核为开卷考试,题型为简答题60﹪、分析题40﹪。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

现代文学部分:

一、小说部分

1.掌握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潜在作者与叙述者、人物的关系。体会“老梅”描写的精妙处。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知识分子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吕纬甫——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生命。

独特的小说结构模式:归乡——表现了无家可归、无可附着的漂泊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在这背后,隐藏着鲁迅内心的绝望与荒凉。“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自觉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鲁迅探索将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在酒楼上》的叙述者“我”与吕纬甫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全篇小说具有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的性质。“老梅”一段描写的精妙之处也在于此。

2.掌握《铸剑》体现的鲁迅的语言风格,“两种调子”。前后两个高潮之间的关系,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

《铸剑》的前半部是一个悲壮、崇高的复仇故事,小说结尾复仇完成“以后”,出现了“万民观瞻”的“狂欢节”场面:复仇者与暴君的头骨混在一起,同被展览,复仇的神圣也被消解为无。尽管鲁迅在感情上始终倾心于复仇,但他仍以怀疑的眼光,将在看客面前,复仇必然的无效、无意义揭示给人们看。

“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或语调或显或隐,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3.掌握废名体现在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菱荡》以情景进行组织。特点:大量的景物描写和随意的人物点染,语言清新流利。

《桥》极端俭省的文字使意象繁密、跳跃。

《莫须有先生传》用放肆的语言进行叙述,毫无节制。

《纺纸记.楔子》晦涩难懂,但语言风行水上,起落无痕。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为散文化小说,返璞归真,语言平易。

废名小说其实是供人鉴赏的小品和诗。他写生活的欢乐和苦涩,静温和忧郁,寂寞和无奈,……咀嚼并表现着身边的悲欢,间或发出声声叹息。作者未必具有反礼教的意图,真正看重的乃是诗情和意趣。

4.握《子夜》选读的象征意义,语言的节奏感。

小说匠心独运地以吴老太爷因害怕土匪嚣张、共产党红军的燎原之势,而来到上海起笔,在土地革命的背景下,以吴老太爷的猝死象征封建地主阶级旧的一章已经结束,开始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新的历史悲喜剧。这一章在小说缜密的结构中起序幕作用。

语言节奏感强,声色变幻剧烈。

5.掌握《边城》语言明静的美,体会作者对悲剧的感悟、湘西地域文化与沈从文小说的关系。

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湘西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融进了他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他的情感爱惜、他的理想与追求。它由沉沦的都市与充满生命活力的乡村世界这对比强烈的两大乐章构成。

他又融汇西方各现代艺术流派的表现方法,组成自己作品艺术创造的有机血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潜意识与变态心理描写在他作品里都留有印痕。

6.掌握《骆驼祥子》中语言的特点。

《骆驼祥子》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点是不以情节故事取胜,只用朴实的叙述完成人物

性格创造和主题表达。与此相适应,在语言上表现为质朴无华、干净利落,散发着北京地方语言的乡土味。小说结构单纯、紧凑,线索清晰。

7.掌握《正红旗下》的叙述风格、语言的特点。

这部小说的语言艺术很值得称道,老舍把理性的反思融入形象的描绘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含蓄的讽刺笔调,特别适合小说所要表现的民族风习与反思国民性的需要。

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8.掌握《倾城之恋》选读中体现的张爱玲小说的叙述风格。

用其泛着色彩的惊艳文字,刻画出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当时社会中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没落的芸芸众生相,她的作品笼罩着苍凉的气氛。我们可以通过她的作品体会到张爱玲独有的从容、散淡的丰韵、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

古典小说的根底,市井小说的色彩,西方现代小说的情调。

新、旧、雅、俗。

9.施蛰存:《梅雨之夕》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10.萧红:《呼兰河传》(第三章)

作者的叙述出入于成年与童年的不同视角,都市与乡村的不同情境之间。

二、散文部分

1.理解《野草》“死火”。

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反常识、反常规的想象与描写。

2.掌握《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语感。

爽朗而多嘴的长妈妈,富有个性的人物,这篇散文是一幅浓淡相间、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或世态画。

语感:“憎恶”中见出温馨,充满幽默感。

3.掌握《灯下漫笔》中的逻辑与抒情。

漫笔之一:三个升级的论断。

漫笔之二:前面所有文字“蓄势”,引出最后的高潮。

4.掌握《女吊》体现的作者的匠心独运。

大量铺垫,议论与叙述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