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思考题2:自然辩证法是否可以应用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思考题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题4:自然辩证法如何应用于解决人类活动对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思考题5: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有何启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矛盾构成的。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互联系的矛盾,例如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变暖,而地球变暖又引发了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解决。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带来了环境问题,必须进行转变。
我们需要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提倡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对矛盾的改造和统一。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多边对话等方式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只有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合作协商,才能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提醒我们要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的实现。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看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全部答案(精简)
4.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它提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今天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3)科学是生产力,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固定资本),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又能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了一般的科水平和技术进步。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一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最为最要的一个组部分,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财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
4.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他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1)基本概念是科学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只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基本原理或定律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联系。
(3)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运用相应的科学概念,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可以对某类事物的各种现象及内在联系作出科学的推理,由此形成科学理论。
总之,各元素不是按任意的外在的次序排列的,而是有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致的逻辑结构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地位: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的,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0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5)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9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5)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6)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7)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8)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1章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a.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b. 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c. 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d. 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人工自然观a. 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b. 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c.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a. 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b.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4)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a.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4)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5)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6)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7)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8)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1)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3)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14)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15)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15)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最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门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4)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内容一、进化与退化的内涵、辩证关系以及进化产生的根据和条件①什么是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指的是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过程,或者说是时间推演引发的对称性破缺的结果。
退化则指的是相反的过程。
在热力学、协同学、控制论和信息论中,分别用熵、序参量和信息量来表示,序参量、信息量增加的一般可以表示进化,而熵增加的则表示退化。
②进化与退化的辨证关系(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
在自然界的演化中,以进化为主的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反之亦然。
例如,从猿到人,无疑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件最伟大的事情。
但从局部功能来看,像攀越能力、消化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都有一些退化的趋势。
因为,很难看到纯粹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2)进化和退化共存共生。
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
它们往往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例如,工业化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
但是,工业化消耗了地球的几十年来的大量资源储备,向自然界排放了难以计数的废气、废物和废水,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
进化和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会转入退化;退化过程也可以转入进化。
按自组织理论观点,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和起伏,会从无序趋向有序,从而形成耗散结构。
然而,时空有序结构会在一定的外部控制参量条件下进入混沌状态。
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中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式,使自然界演化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③进化的根据和条件A、远离平衡态B、系统必须是开放的C、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并经此相干性而协调动作,促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D、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E、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的条件二、渐变和突变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根据1 “突变”一词,法文原意是“灾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
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
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规则,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有序。
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01-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通过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自然界内部的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过程。
它是在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针对自然界内部的矛盾问题,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旨在把矛盾对立各方面的东西看做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举个例子说明自然中的矛盾发展过程。
3.自然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范畴可以概括其研究的对象?4.自然科学中的某些成果是否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5.把握自然矛盾的重点在哪里?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哲学家首先发现并的,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斗争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否定之否定的普遍规律。
这些原理反映了事物的矛盾发展过程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2.自然界中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例如地壳运动和碰撞不断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而地震和火山喷发又影响到地壳运动的发展;生命体和自然界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如食物链中的捕食与被捕食,自然灾害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等。
3.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辩证法的“一分为二”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对矛盾的方面组成的,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和斗争,都可以用“一分为二”原理加以分析。
4.是的。
自然科学中的许多成果都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例如物种的进化、量子物理等等科学成果都揭示了自然的矛盾和发展过程,反映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本质属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过程。
5.把握自然矛盾的重点在于把矛盾看做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在具体分析时,要关注矛盾对立两方面的联系,并且关注这个整体中的矛盾是如何发展和演化的。
只有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矛盾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和答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考方法,掌握科学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 P 2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P 23、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P 34、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P 45、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 P 56、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P 57、试述远古时期以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 68、工业文明时期主体性的扬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样的影响P 69、自然界的价值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价值?P 7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 P 811、难于操作的理论进步—动植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P 912、所有生命都是道德关心的对象—生物中心主义 P 913、觉醒的“激进主义”—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 P 1014、如何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P 1015、如何看待“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P 1116、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P 1217、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的主要涵是什么?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P 1318、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涵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P 13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P 1320、稳定经济的主要涵是什么?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P 1421、消费主义文化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P 1422、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P 1423、机械自然观的主要涵是什么? P 1624、机械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的发生有什么关联?P 1625、牛顿的自然哲学与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何关联?P 1726、机械还原论有何局限性?P 1827、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冲击机械论自然观的? P 1828、如何理解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P 1829、科学试验有何特点?它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P 1930、科学理论的涵是什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 P 1931、为什么科学始于问题? P 203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有何区别? P 2033、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P 2134、科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P 2135、反科技的思潮的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P 2136、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规? P 2237、试述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P 2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意义补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1.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
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2.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
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
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
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
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发展历史:⾃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然界和⾃然科学的⼀般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
系统地研究并建⽴⾃然辩证法的⼯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为了写作《⾃然辩证法》,恩格斯进⾏了长达20多年的精⼼准备和潜⼼研究。
为了总结和概括⾃然科学在认识⾃然界⽅⾯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了极为⼴泛、深⼊的研究。
1873年5⽉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整套关于⾃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
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恩格斯致⼒于对⾃然辨证法的全⾯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然辩证法》⼀书的撰写。
恩格斯逝世后,《⾃然辨证法》⼿稿⼀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
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下,《⾃然辩证法》⾸次出版发⾏。
随后,此书各种语⾔版本相继⾯世。
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届科学史世界⼤会上作了题为《⽜顿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度研究⾃然科学的发展,在西⽅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2年,⽇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了⾃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门独⽴学科,⾃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然辩证法”学科修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级学科,这⼀更名被看做是从“⾃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然辩证法在学科建设道路上朝建制化⽅向迈出了⼀⼤步。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doc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
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
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1)技术的新颖性;(2)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4)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技术创新的分类:(1)按技术变化强度,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2)按导致生产要素节约的不同,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劳动型和中性的技术创新。
(3)按创新的对象不同。
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二、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往往是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活动。
(1)科学家是技术创新路径的提供者。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都蕴涵着新的技术原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同时,用于科学的实验室装备,是科学家进行技术原理性探索的现成平台,成为孕育新技术的摇篮。
如晶体管的发明就得益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场效应原理为电子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2)发明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导致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
如爱迪生现实了电灯的商业化、照明的产业化,成立了“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
发明家对科技了如指掌,对相关技术及装备、元器件十分熟悉,并富有创业与冒险精神,并有能力把技术创新付诸实施。
(3)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灵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
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以及冒险进取精神,使其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天然领导者。
正是基于对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国内外都十分推崇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这是适合时代特点的技术创新的最佳组织形式。
三、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其他生产活动相比,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风险大、收益期晚、收益的非独占性等特点,因此技术创新并未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需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可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激励,企业内部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微观激励。
包括:(1)产权激励:通过确立创新者与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关系,来推动技术创新活动持续进行的激励。
由于产权规定了创新者与创新成果的所有关系,这就使产权安排成为激励创新活动的重要技术保障。
技术创新之所以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产权(有形资产产权与无形资产产权)激励机制(如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
没有专利权的激励,瓦特可能就不会对蒸汽机做出重大改进;没有专利制度,使技术创新的收益具有非独占性,从而使不少企业滋生“搭便车”的想法,这就不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
(2)市场激励:市场激励是指通过市场竞争对创新行为的激励。
市场和产权一样,也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
市场机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A—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市场机制将公平地决定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回报(主要体现为消费者对创新成果的接受程度)。
B—市场机制可消除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许多企业从多种途径同时进行一项技术创新,在竞争中开发出各种互补性的技术成果,这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尽早实现)。
(3)政府激励:由于技术创新成果的公共产品特性和较强的“外部效益”或“外溢性”特点,市场机制引导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一定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优的技术创新。
这就提出一个“市场失灵”或非市场激励—政府激励的问题,政府激励具体表现为:A 政府给技术创新者以某种津贴,包括税收减免、关税优惠、创业信贷优惠、创业基金等。
B 搭建技术创新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C 对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利益的公共技术项目、基础产业和关键产业技术创新进行引导性投资。
D 通过政府购买,强化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发育。
E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各类创新转化基金。
(4)企业内部的激励:企业是实施技术创新的基本单位,如何用产权或非产权的手段激励人们从事创新的积极性,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企业内激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 把技术创新的推果与成果分享结合起来,对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晋级、发放奖金、分配股权等多种形式的物质与精神激励。
B 大胆进行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充分授权、弹性管理等方式,激励员工从事创新活动。
C 与大专院校、科研所联合,以合作、委托开发等形式组织技术创新。
四、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传递模式下,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重大技术创新导致产业革命,要使技术创新对产业革命产生深远影响以至引发产业革命,还依赖于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涨落放大机制的作用,同时离不开社会条件的支持。
技术—产业生命的周期包括:孵化、技术成长与分化、市场成长和细化、成熟及衰退五个阶段,产业革命实现的主要机制是:(1)原始创新的引擎效应机制。
原始创新者率先将技术革命引入产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原始创新对产业革命的“引擎”效应取决于四种因素1、以R-D为基础的创新比重;2、实质性创新的比重;3、个案创新产生的直接增长效应;4、个案创新诱导或强制创新集群生成的能力。
(2)模仿创新的扩张效应机制。
众多跟随者对原始创新的模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是原始创新通过正反馈机制迅速扩张为“巨涨落”,引发产业领域的技术革命。
而且适当的模仿对于产业拓展具有乘数效应、增值效应和优化效应。
(3)技术创新的继起机制。
技术创新继起主要有:强制替代、边际替代、差别技术这三种途径。
技术创新的替代通常是集成式的,表现为技术关联型创新集群、产业关联型创新集群和竞争关联型创新机群三种替代方式。
(4)产业结构的优化机制。
产业结构存在的瓶颈因素诱发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改变产业结构参数并使之优化,从技术变革到产业革命正是通过这一互动机制实现的。
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看,技术创新会产生三重效应:根本性创新所带来的推动效应,产业内外模仿扩散的乘数效应、产业竞争的选择效应。
在这三重效应下,产业结构会发生两个层次的变化:以新产业生成和既有产业的技术升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群,并围绕新的主导产业群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形成新的关联结构。
并不是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
技术革命只有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条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时,才会导致产业革命的发生。
第一次产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并不是偶然。
17世纪后期,英国比较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通过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法律,“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人力资源;英国天然资源丰富,商业资本家向工业资本家转化、广大殖民地保障了广阔的商品市场。
这些优越条件使英国率先先掀起了产业革命。
从技术革命走向产业革命还依赖于众多其他社会因素的推动和补充。
如果一个社会允许特定技术发挥作用的社会空间狭小,或将特定技术的应用引向歧途,再卓越的技术变革或技术发明也不会对这个社会的产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如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社会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政治地位比什么都重要,像四大发明这样重大的技术成就只能算雕虫小技,指南针用来看风水,火药用于炼丹。
而在西方,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印刷术成为了新教的工具,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西方国家后来居上,经济上大大超过了中国、阿拉伯等东方国家,还和其复式薄记、公司制度、产权制度等具体制度的建立分不开的。
五、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是立体、全方位、多渠道展开的,体现在技术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的各个环节:(一)、从技术萌芽阶段看,它就面临银行贷款、政府或社会基金支持、同行专家评议、市场潜力诱导等方面的选择,单就技术开发者而言,他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技术开发的成本、市场前景等。
这些考虑都离不开社会赋予开发者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
(二)、从技术开发或推广应用阶段看,技术的功能、效率、价格、运行成本、性价比、适用性、关联性、生态效应等都是影响社会选择的重要因素。
(三)从技术消亡看,先进技术淘汰落后技术,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一般地说,新技术形态都是经济、生态与技术指标优良的技术形态,否则在投入开发之前,人们出于社会竞争、经济效应、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考虑,会将它淘汰。
(四)社会需求对技术的选择作用,首先表现为导向作用。
社会需求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结构日益更新,动态地引导技术开发的重心与方向,支持、扶持和激励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发展方向。
其次表现为筛选与支持作用。
各项技术开发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决定了社会可能对它提供支持的程度及其推广的范围与速度。
再次表现为调控作用,社会需求往往通过政策、法规和舆论手段,鼓励、提倡一些研究活动,或削弱一些研究活动。
同样,按照这一分析模式,我们也可以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宗教、哲学、科学等社会文化因素,乃至重大社会事件,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做出具体分析。
六、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技术发明泛指创造新事物或新方法的活动。
该活动是解决技术问题、孕育新技术形态的基本途径,也是推动技术革命演进的动力源泉。
从当今全人类面临的种种技术问题出发,界定出一个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的一边是已行的技术世界,另一边是求知领域,技术前沿向未来领域的推进就是通过技术发明活动实现的。
因此,只有那些以解决技术前沿问题为目标的创造性活动,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技术发明。
技术发明一般要经过发展预测、目标设定、效果评估、原理构思、方案设计、方案评价、研制、试验等环节。
技术发明是创造性活动中的集中体现。
因此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技术发明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广泛适用于技术发明的各个环节。
虽然不存在着技术发明的普遍有效的方法,但众多技术发明都包含着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论特征:首先是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综合与协同应用(用非逻辑逻辑思维开辟通道,用逻辑思维加工整理);其次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式思维的优化组合(既用求异思维、开放性思维在众多领域、方向探寻各种不同的方法、路径和可能答案,又用求同思维、封闭思维把众多信息归入条理化的逻辑系列之中);再次是机遇的触发作用不可忽略(一是与原有技术目标、领域相偏离的机遇;二是与原有技术目标、领域相关联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