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改革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改革开放,回顾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官庄中学吴龙梅
1、改革
中外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日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2、开放
开放促进社会进步,闭关导致社会落后。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及清朝闭关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
(一)、商鞅变法
1、目的: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改革者:商鞅;在位君主:秦孝公
4、内容:①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2)改革主要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改为汉姓;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
3、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代表人物及阶级派别: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5、口号:自强、求富。(主张:师夷长技)
6、主要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⑥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同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7、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影响(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没在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四)戊戌变法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
3、口号:变法图强
4、经过:①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维新派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报刊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国闻报》;③高潮: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④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6、性质:是一次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
7、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8、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又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存有幻想;②没有发动人民群众;③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戊戌变法的启示:学习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救亡图存,以民族精神为已任。开拓创新的爱国精神。
10.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
(五)、中国改革开放
A、对内改革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背景:人民公社已经不适应农村生产的发展。
(2)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形式: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责任制。(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4)开始地点:安徽省凤阳小岗村。
(5)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另一条致富新路:随着农业朝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措施:①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B、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开始的时间:1980年
(2)最早的经济特区: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
(3)“特”在哪里: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设经济特区的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的过程(四个步骤):①从1980年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即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②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③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④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
3、结果:这样,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六)俄国的改革
A、彼得一世的改革
1.背景: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改革的目的)
2. 改革者:彼得一世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军事上,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4.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B、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4.内容: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七)、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2、根本原因:封建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并引起严重的民族危机。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