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改革开放

合集下载

学习“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个人发言材料范文四篇

学习“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个人发言材料范文四篇

学习“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个人发言材料范文四篇发言材料一: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发表的主题是“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点,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并引进了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这些改革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步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出口商品得到了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中国还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崛起。

很多国际知名企业都把中国视为重要市场,中国的经济地位也逐渐提升。

改革开放不仅拓展了中国的外部市场,也打破了垄断经济体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得到了发展的机会,经济活力得到了释放。

此外,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创新和发明,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改革开放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传统产业和企业受到了冲击,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资源紧缺等挑战。

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和机遇,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历史机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发言材料二: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改革开放时期下的中国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

首先,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大力普及了基础教育,并逐步增加高中和大学的招生名额。

现在,中国的教育普及率逐渐提高,基础教育体系基本建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第五专题:改革开放

第五专题:改革开放
关于改革的目的 --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
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关于改革的原则
--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关于改革的方法
改革要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 改革要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中进行,各 方面的改革要配套进行等。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本章重点:
一、改革开放的实质、目的 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的全面性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 革以及社会生活的变革三个方面。其中,经 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2、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
(一)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深刻总结中国历史
经验教训的结果 (2)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产社会
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性的需要
2、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和确立
毛泽东指出:中国不是孤立的也不 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 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 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 能闭关。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开放提出的历史背景(146) 2、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性质 (1)改革的含义——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变革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 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 句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专题研讨交流材料

改革开放专题研讨交流材料

改革开放专题研讨交流材料改革开放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国家政策。

它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改革开放专题研讨交流的材料,以展示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成果。

首先,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繁荣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落后,贫困普遍存在。

但通过改革开放的措施,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其次,改革开放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和科学家来华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合作,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推动了同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世界联通,中国不仅吸收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特色的智慧和贡献。

第三,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

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化和个人的自由化。

中国人民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享受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同时,改革开放也使中国社会更加包容和开放,吸引了大量国外人士来华工作和生活。

这些外国人士的到来丰富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也推动了中国自身的文化创新和发展。

最后,改革开放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教育体制得到了改革和提升,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医疗服务的改革也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的社会福利和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变革。

它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繁荣、促进了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社会的开放与自由、提升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发展。

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全球化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改革开放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改革开放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改革开放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一起探讨改革开放史这一专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篇发言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改革开放的意义、成果和现实挑战。

首先,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合作、国际贸易自由化等一系列措施,打破了过去封闭的局面,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改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其次,改革开放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推动了社会关系的重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私营企业迅速崛起,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改革开放还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束缚,加强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保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发展。

这些变革既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正视改革开放面临的现实挑战。

首先,改革开放经济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发展不平衡。

此外,改革开放引入了大量外资和技术,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社会不公平、利益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的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现实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并加强创新。

首先,我们要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完善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基本民生保障,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其次,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4篇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4篇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精选4篇(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面貌。

本次研讨,我将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首先,通过与国际经济的对接,引入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外资的引入带来了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改革开放还积极推进对外贸易的开放,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其次,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得以享受到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农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改革开放还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机制,培育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进程,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

首先,改革开放实行了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化决策的原则,强调以党的集体领导为核心。

这一原则的确立提高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证了领导层的权力不会个人化或者集权化。

其次,改革开放推进了行政体制的改革。

取消了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和指令管理方式,改为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政府职能逐渐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职能向市场调节、社会服务转变,有效地增强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效能和公信力。

此外,改革开放还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倡廉洁奉公、公正廉明的公务员队伍建设。

这些政治改革措施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发展方向。

当然,改革开放新时期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

一些跨地区、跨阶级的差距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知识点2改革开放进程3.重大战略中央还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知识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1.邓小平理论(1)概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地位: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概述: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地位: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1)概述: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地位: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法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2.对外开放(1)过程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简史专题研讨材料

改革开放简史专题研讨材料

改革开放简史专题研讨材料改革开放简史专题研讨材料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放开了经济、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此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本文将简要概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

1949年以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制度,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成为主要经济形式。

然而,此举导致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遭受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如人口过多、自然灾害和经济滞后等。

这促使中国政府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经济体制,以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三、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该会议决定推行经济改革开放,以及取消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限制。

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包括:1.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中国政府鼓励个体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自由贸易区等,以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 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中国大力吸引外国投资,在特定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并为外国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3. 加强农村经济改革:中国政府推行了农村改革,农民可以自己经营、管理土地,劳动成果得到相应的收益,并且鼓励农村企业的发展。

4.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允许一部分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益。

五、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 经济腾飞: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147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

2. 改善民生水平:改革开放使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专题复习:坚持改革开放

专题复习:坚持改革开放

专题复习:坚持改革开放一、复习策略要点阐述(一)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我国仍是初级阶段①初级阶段的表现(原因)②初级阶段的含义③初级阶段的时间界限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⑤我国的根本任务(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党的基本路线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①基本路线的制定②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和意义④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地位⑤改革的实质、目的⑥对外开放的地位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三)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2)坚持对外开放①对外开放的含义、目的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策略技巧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③时间界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学习改革开放史专题研讨材料

学习改革开放史专题研讨材料

学习改革开放史专题研讨材料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时期,自1978年至今已经经历了近40年的时间。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之前,中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缓慢,落后于发达国家。

经济改革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等诸多问题。

基于这些背景,中国决定进行全面的改革开放,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提升国家实力。

三、改革开放的特点改革开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

同时,中国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2.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外开放。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签订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稳定中国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保持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稳定。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

四、改革开放的意义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市场经济的引入和外资的引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逐渐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 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材料

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材料

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材料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材料一、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调整。

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明显等。

改革开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开放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措施,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动力。

2. 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使中国脱离了封闭状态,积极开展各类对外交往。

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各个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在开放中吸纳了外来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3. 提高改革开放水平。

改革开放以实践为基础,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

中国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保持时代的前进步伐。

二、改革开放的主要宏观调控措施改革开放包含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其中主要的措施如下:1.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采取了“包产到户”的农村经济改革措施,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后,中国逐步推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放开了物价、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使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 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开放为基础,通过大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对外贸易等方式,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3. 城乡差距缩小政策。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通过加大农村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减少城乡差距。

4. 企业改革和私有化。

改革开放使得国有企业逐渐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改革与发展》,通过这个主题,我想跟大家一起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探讨经济改革的成就与问题,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们不仅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局面,也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从低起点起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基于这一背景,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发言: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开放,以整体经济实力提高为先导,推动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二、经济改革的成就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们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和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经济区域,如广东、浙江、福建等地,通过引进外资、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为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们还大力发展了国内市场,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和城镇化进程,提高了全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经济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由于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导,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此外,不少地区和行业发展过于依赖于外需,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未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首先,我们要着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创新型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我们应该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宣扬开放理念,维护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大方向。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完善,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精选改革开放专题内容范文(通用4篇)

精选改革开放专题内容范文(通用4篇)

1、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国有企业改革: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4、对外开放,利用沿海优越的条件更好的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7.[广东普通高中2023模拟] 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完整地提
出了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把
核心界定为“以人为本”。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 A )
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选择B: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 被写入党章的时间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排除A:在中共十四大上,中国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C: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不符合题意;排除D: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 党章,不符合题意。
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3.[全国乙2022·31] 上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 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 要是由于( B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高考历史
2025版 高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史纲要
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目 录
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考点2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巨大成就
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1.[湖南名校2024届联考] 1978年3—9月,《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开滦煤矿按劳
A.重视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B.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C.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D.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发展

改革开放简史专题研讨材料

改革开放简史专题研讨材料

改革开放简史专题研讨材料改革开放简史专题研讨材料一、改革开放的背景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意味着中国的发展道路发生了重大转折。

改革开放的背景是由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构成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中国经历了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此外,国际形势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197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中国需要开放经济,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国内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中国需要调整自己的对外关系。

二、改革开放的原则和目标改革开放的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经济改革: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出发点,鼓励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和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引入外资并发展对外贸易。

同时,加强农村经济的改革,解放农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2.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也意味着对中国政治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民主参与和人权保障水平。

3.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

改革开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逐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三、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9%,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贸易和投资: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专题:改革开放

专题:改革开放

专题:改革开放专题五:改革开放,回顾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XXXXXX1、改革中外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日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2、开放开放促进社会进步,闭关导致社会落后。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及清朝闭关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一)、商鞅变法1、目的: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公元前356年3、改革者:XXX;在位君主:XXX4、内容:①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特权;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地皮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同一怀抱衡。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地皮。

5、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同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XXX改革(1)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2)改革主要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改为汉姓;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研究汉族的礼法,尊崇XXX,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洋务运动1、配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

3、起止工夫:19世纪60年代—90年代4、代表人物及阶级派别:中央以XXX为代表,地方以XXX、XXX、左宗堂、XXX洞为代表。

改革开放专题班会记录(3篇)

改革开放专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班会时间:2023年10月26日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张晓丽参会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一、班会背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本班特举办此次专题班会。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班主任李老师首先致辞,她强调了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班会讨论,共同学习。

2. 改革开放历史回顾由班长陈明同学带领大家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他通过PPT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重大变革,使同学们对改革开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 改革开放的意义接下来,团支书李雪同学就改革开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

她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还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改革开放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班级辩论赛环节,同学们围绕“改革开放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展开激烈辩论。

正方认为改革开放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人生经历;反方则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对个人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改革开放既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实现个人价值。

5. 改革开放中的感人故事班级播放了一段改革开放中的感人故事视频,视频中讲述了一位农村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真实案例。

同学们被故事中的主人公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学习他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6. 改革开放的未来展望课代表王芳同学就改革开放的未来展望进行了发言。

她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7. 班主任总结最后,班主任李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

她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精彩表现,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改革开放的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学习资料

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学习资料

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学习资料一、背景介绍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历史性决策,它的目标是通过经济建设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了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1.经济状况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总体状况较为困难。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不佳,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中国急需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突破瓶颈,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际环境改革开放时,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上许多国家正经历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同时,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也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里程碑,对中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放宽了对外开放的限制,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实现了长期经济增长。

2.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要目标,通过推进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和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市场之一。

3.促进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社会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的自由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尤其是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1.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2.合理处理改革中的矛盾改革开放面临着各种困难和矛盾,需要在改革中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合理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推动改革向前发展。

3.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创新精神,敢于打破旧的观念和体制,及时调整政策和战略,不断适应国内外变化。

改革开放专题总结字

改革开放专题总结字

改革开放专题总结字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中国向现代化迈出的第一步。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过去的40多年,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攻坚克难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

我国关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始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总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持续增长态势,外贸、对外投资、人民币汇率等国家经济指标均大幅提升。

另外,在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也逐步提高。

可以说,改革开放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是暴风雨中的阳光。

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从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到接下来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国家正变得更加现代化。

在短短的时间里,中国不断地尝试着各种模式和方法,积攒了无数成功案例,取得了非凡的成效,不断推动着中国迈向更辉煌的未来。

其中,脱贫攻坚是中国最为骄傲的成就之一。

毫无疑问,中国减贫工作迪士尼是全球的标杆,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近9亿下降到2019年仅有的500万,贫困发生率从95%下降到不到1%。

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变化,更是象征着最贫困地区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国际上,中国的形象也越来越强大。

随着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和商业化运营、高铁的逐步铺设以及5G等先进技术的推广,中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各种形式的合作,正与更多国家创造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友好往来,足以证明中国正在为国际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务实精神的重要性。

不同于其他一些国家化只求快速经济发展的各种发展理念,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在深刻理解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追求持续、健康且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改革开放,回顾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官庄中学吴龙梅1、改革中外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日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2、开放开放促进社会进步,闭关导致社会落后。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及清朝闭关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一)、商鞅变法1、目的: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公元前356年3、改革者:商鞅;在位君主:秦孝公4、内容:①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2)改革主要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改为汉姓;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

3、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4、代表人物及阶级派别: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5、口号:自强、求富。

(主张:师夷长技)6、主要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北洋舰队规模最大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⑥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同年在台湾建立行省7、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影响(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它没在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四)戊戌变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重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3、口号:变法图强4、经过:①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维新派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报刊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国闻报》;③高潮: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④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6、性质:是一次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

7、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8、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又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存有幻想;②没有发动人民群众;③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戊戌变法的启示:学习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救亡图存,以民族精神为已任。

开拓创新的爱国精神。

10.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

(五)、中国改革开放A、对内改革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背景:人民公社已经不适应农村生产的发展。

(2)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形式: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责任制。

(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4)开始地点:安徽省凤阳小岗村。

(5)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另一条致富新路:随着农业朝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措施:①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B、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1)开始的时间:1980年(2)最早的经济特区: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3)“特”在哪里: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设经济特区的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的过程(四个步骤):①从1980年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即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②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③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④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

3、结果:这样,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六)俄国的改革A、彼得一世的改革1.背景: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改革的目的)2. 改革者:彼得一世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军事上,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4.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B、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4.内容: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七)、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2、根本原因:封建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并引起严重的民族危机。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主要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6.影响: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广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7、对中国的影响:1894年对中国发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戊戌变法深受明治维新的影响8.启示: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改革发展,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

(八)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①原因: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

②时间:1921年;③改革者:列宁④内容:a.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c.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d.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⑤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九)罗斯福新政:1、时间: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为摆脱经济危机,他实行新政。

2、目的: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3、措施:复兴①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救济②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④整顿金融体系,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⑤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4、新政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苏醒,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有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6、启示: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提高政府执政能力;②面对困难应充满信心;③善于变革创新;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⑤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恰当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