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72f06d1ed9ad51f01df255.png)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04d27f01f69e3143329414.png)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fabd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1.png)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180°经线既是东经180°,也是西经180°。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可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温带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7d385a33687e21af45a955.png)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5821c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7.png)
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地理是一门介绍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是必修学科之一。
地理知识点繁多,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希望能够对大家学习地理产生帮助。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于其自转而略呈扁球形。
它分为内部结构、地球表层、大气圈三个层次,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区域。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线一周完成的运动,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轨道运动。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球运动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三、陆地和海洋地球表层有七成是海洋,三成是陆地。
陆地和海洋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也各不相同。
四、气候和天气气候和天气是地球表层和大气圈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温度、湿度、风向、气压等物理量变化规律,天气则指某地短时间内的气象状态。
五、地图和地理信息地图是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属性的图形和文字表达,是人们了解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
地图的制图和使用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识。
六、环境问题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都给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七、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人类活动的类型非常广泛,如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都对地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类更应该关注地球的健康,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9f47c93b804d2b160b4ec0d1.png)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6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f48cbd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2.png)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1.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两个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演化和变化规律,包括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和土壤等;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活动和影响,包括人口、城市、经济与交通等。
2.地球的构造与活动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达到地球半径三分之二厚度的熔融状态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部分,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活动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地质作用。
板块构造是指地壳上的大片岩石板块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发生平行滑动和相互碰撞,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地质作用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力引起地壳变形的过程,包括抬升、隆起、下陷等。
3.地球上的环境地球上的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
大气环境是地球表面的气氛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构成,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环境包括陆地和海洋的生物群落及其相互关系,规定了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4.地球资源地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创造并利用的具有文化、经济和社会功能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
5.地图的表示与使用地图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缩影,是地理研究的基本工具。
地图的表示主要有比例尺、方向和符号等三个方面。
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来度量地图上的长度。
方向是地图上各个方向的关系,常用东、西、南、北等术语来表示。
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不同地理现象和要素的图形或标记,包括地貌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59f77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b.png)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复习提纲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100字)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主要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研究地理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
二、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300字)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主要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使得地球的地理季节变化。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300字)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植被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2.人类活动: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如农业地带的人类活动更加依赖土地和气候。
四、地理信息与地图(400字)1.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关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知识和数据,可以通过经纬度、海拔等方式进行表达。
2.地图:地图是一种用于表达地理信息的平面图。
地图可以分为物理地图、政治地图等不同类型。
五、地球的广义环境与区域的特征(400字)2.区域的特征:不同地理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都对区域产生影响。
六、中国的地理环境(400字)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与伊朗毗连,南接印度洋。
2.自然地理特征:中国地域辽阔,包括高原、平原、山地和盆地等不同地形。
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
3.人文地理特征:中国人口众多,人文历史悠久。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七、世界地理环境与区域的特征(400字)1.世界地理环境:世界地理环境由五大洋和七大洲组成。
世界各地的气候、地形和生态系统各不相同。
2.区域的特征:不同地理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如北美洲以冷带和温带气候为主,欧洲以高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为特点。
八、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球大数据(200字)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空间数据结合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和管理地理信息。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10a4c0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d.png)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1、1519年9月,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王室之命,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2、第一个飞上太空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他透过飞船舷窗,看到了地球是个美丽的蓝色球体。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是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经过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为了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人们在地球仪上画出了许多有规则的横线和纵线,横线叫纬线,纵线叫经线。
经线形状为半圆弧线,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形状为圆圈,由赤道向两极长度逐渐缩短。
6、纬度从赤道开始度量,赤道是0°,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两极点分别是900N和900S。
7、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除赤道外,地球仪上还有四条重要的纬线,一般用虚线表示,它们分别是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和南极圈(66.5°S)。
9、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10、国际上统一使用20°W经线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1、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形成了经纬网。
人们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定位。
1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旋转中心是地轴,旋转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0f58a3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1.png)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2.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三大分支学科。
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主要运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极半径和赤道半径不同。
2.地球的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圈层1.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以西经0度的格林尼治天文子午线为基准,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每天自转一周,形成地球自转运动。
2.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的公转运动,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3.地球的倾斜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夹角为倾斜角23度27分,导致四季变化。
4.地球的大气圈:地球大气圈从地球表面向外延伸,共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四、地球上的水资源1.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5%为咸水,只有2.5%为淡水。
2.地球的淡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储量是地球的主要淡水资源。
3.世界主要水系:世界上的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
4.中国主要水系:中国的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五、地球上的地形与地貌1.地形:地球表面的高低、平缓和陡峭的地形构成了地球的地形。
2.地貌:地球表面自然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峡谷等。
六、地球的气候1.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是大气长期和地球上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气候的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和降水是气候的主要要素。
3.中国气候的特点:中国气候受到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气候类型。
七、地球上的植被与动物1.世界的植被分布:世界上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主要分为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和沙漠等。
晋教版七上复习资料
![晋教版七上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bbbf08eff9aef8941e069f.png)
1.1 认识地球面貌1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是最大的圆(纬线圈),周长约4万千米。
2 北极:地球的最北端,北极的四周都是南。
3 南极: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的四周都是北。
45纬度从赤道开始度量,赤道是0°,向南北各划分为90°,南极点是90°S,北极点是90°N。
6 计算精度的起始线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它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7 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和180°的经线。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9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
10南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
11人们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准确滴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12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1.2 感受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北逆南顺)2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变化。
3地轴与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66.5°。
4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状况南半球昼夜状况ABCD2.1认识地图1 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4 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5 如果图幅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若采用的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简略。
6 识记课本24页“常用的图例和注记”。
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a54d8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0.png)
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地理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探讨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
的相互关系。
在七年级上,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点包括如下内容:
一、自然地理
1.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是由固体地壳、流动的上部地幔、外层流动的外核以及内
部固态的内核组成。
2.大洋及陆地分布
地球表面穆棱七分之一是陆地,其余穆棱七分之五是海洋。
陆
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而海洋则主要在南半球。
3.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运动,一种是公转、一种是自转。
地球公转的轨迹是椭圆形,而自转则有着显著的圆周运动的特征。
4.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太阳辐射量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别非常大。
5.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植被资源等等,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城市的生命力,城市人口密集带和城市群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2.经济活动与交通运输
经济活动和交通运输是相互依存的,如何有效规划交通系统,
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3.文化与旅游
各地的文化差异、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规划等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重点。
4.环境与都市环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的概述,我们需要在学习的
过程中仔细研究,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30d4a2a00b4e767f5bcfce55.png)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认识地球面貌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1 、地球的形状:球体。
2 万千米。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5.1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4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是同一条经线。
°与西经注意:东经180180 (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8、特殊的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赤道(04、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66.5S23.5N23.5●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S66.5)●南极圈(°)N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9、特殊的经线:5、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经线)●本初子午线(0: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6、五带的特征:180180●°经线:东经°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以东是西半160W20●°、°°E160W2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球,以西是东半球。
七年级上册山西教育出版社地理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山西教育出版社地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8a146d7ed630b1c58eeb540.png)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5、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
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6、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7、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
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8、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
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
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
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9、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
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
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93f460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8.png)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1、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二)地球仪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学案P8例1)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三)地图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①比例尺的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拉马运河2、海陆变迁:(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七年级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晋教版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9f96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9.png)
七年级晋教版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学科,也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七年级晋教版的地理学习中,共涉及到很多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希望对广大学生学习地理有所帮助。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立体图形,直径约为1.276万公里。
赤道和南北两极距离约为1.667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3.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地点,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地点。
4. 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赤道与公转平面夹角为23.5度,这就是地球的倾斜度造成的。
地球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倾斜度以及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关。
第二章: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1. 大气层的组成和功能:地球的大气层主要包括臭氧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大气层的功能包括温室效应、保护地球表面、调节温度等。
2. 水圈的分布和变化: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的分布状态。
水圈的分布主要是受气候、地形、海拔高度等影响。
水圈的变化包括循环、交换和转化三个方面。
第三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1. 陆地的特征和分布:地球上大陆分布在地球表面,由浅层岩石构成。
陆地的特征包括高大峻峭、山丘起伏、河流纵横等。
2. 海洋的特征和分布:地球上的海洋广阔无边,由深层岩石构成。
海洋的特征包括深广壮阔、波澜壮阔等。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约为3/4,深度平均为3.8公里。
第四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界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包括地面(陆地和海洋)、气体、水、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2.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作用: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包括提供食物、水、空气、生命空间、运输、能源和原材料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包括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等。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4e64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3.png)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初中的必修科目,要求我们建立起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下面是对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体系,存在南北极、赤道线、回归线等特征,同时还存在结构不均衡的地势等因素。
2.重要经纬线和地球的地理分带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基本网格系统,而地球的地理分带根据纬度高低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三个带区,每个带区都有其自身的气候、植被和动物等特征。
3.地球的运动和地球日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而地球日则是指地球绕轴自转的一天之间的时间。
4.地图基础知识地图是一种地球表面的缩影,是一种平面投影的结果,常用的投影方法包括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二、自然环境1.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是河流和湖泊的水源。
2.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区域内长时间的天气条件,受到高度、纬度、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它们根据地理分带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适应方式。
三、人文环境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于人口的影响等。
2.旅游与交通旅游和交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了解旅游对于地区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十分重要。
3.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包括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
以上是对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的简单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感受地球运动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5、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问题2: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太阳光线始终是从南方照射过来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户面向南面,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阳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过窗户斜射到屋子里的阳光更多些。
总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8、问题:有的地方(我们这儿)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学校都要调整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学校,比如我们这儿,五一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作息时间要做调整,通常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推后(多为午后3点上课)。
这样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为五一节以后,逐渐进入盛夏季节,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烈,我们知道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若此时到校上课,光照强,气温高,会影响到师生的身体。
国庆节以后,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气温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时间又调整到原来的时间。
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2.1认识地图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值而说的。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
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如果图幅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若采用的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简略。
5、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有统一的规定。
----------------------------------------------------------------------------2.2使用地图1、常用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状况。
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
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
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为山顶;等高线闭合,外高内低为盆地。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两组对称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4、等高线的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总是相等的。
③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5、●用等高线和等深线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图,是等高线地形图。
●在几条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鲜明地表示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的分布,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颜色浅蓝至深蓝,表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
(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二是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
)●为了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人们可以将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
3.1海陆分布1、问题:地球上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陆分布呈现什么大势?①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人们常将其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②浩瀚的海洋彼此相连,而陆地则被分割成许多块。
2、问题:读图“南北半球海陆分布”,观察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南、北极地区分别是什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3、问题:读图“陆半球和水半球”,看看即使在陆地最集中的陆半球,陆地面积占多少?海洋面积占多少?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
从问题2、问题3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海陆的分类:陆地可分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可分为洋、海和海峡等。
①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其中面积广大的称大陆,面积较小的称岛屿,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称半岛。
②海洋是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水域,其中洋是海洋的主体,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5、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和大洋洲(900)。
相邻大洲之间的界线,除海洋外,多以山脉、河流、海峡和运河等来划分。
(单位:万平方千米)6、地球表面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18000)、大西洋(9300)、印度洋(7500)和北冰洋(1300)。
(单位:万平方千米)7、学会认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有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南美洲。
■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亚洲、欧洲、非洲是连在一起的。
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之间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