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最初认识
很久以前,在地中海沿岸各族人民中久已存在一种常见的,以 长期高热为特征的消耗性疾病。由于临床症状与许多发热病类似且 病因不明,当时医生认为是肠伤寒或疟疾。由于这种疾病不伴有急 性肠道损害,且又具有独特的周期性的弛张热和波浪热,1861年 Burnet(伯内特)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86年英国军医布鲁氏(Bruce)在马尔他岛从马尔他岛的士兵脾脏 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也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布恩 )重新对本 病作正式报道,人们对于本病本菌以及从感染动物传给人的危害性才有了进一 步的了解。此后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的宿主。
病原学
1970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布病专家委员 会把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分为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 羊种布鲁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鲁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猪种布鲁氏菌(Br suis) 1、2、3、4、5型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鲁氏菌(Br neotomae) 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 ovis) 犬种布鲁氏菌(Br canis)
Fra Baidu bibliotek布鲁氏菌病检验及治疗知识培训
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
副主任医师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 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 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 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布鲁氏菌病的概念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 共患传染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中华人民 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是世界动物 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 布鲁氏 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 危害最大的人兽共患病之一。
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几十种,布病是公认的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 染病之一,因此其流行危害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农、牧业和公共卫生 事业落后的重要标志。布病流行会严重制约畜牧业整个产业链的健康 发展——影响从上游的养殖到下游产品的流通和消费。
家畜患布病常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使牲畜 头数明显减少,产肉、产奶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包括乳、肉及其制品, 皮、毛、医药等在内的民生需求。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民间致富乃 至国际贸易及旅游事业。
世界上畜间布病是以牛种布鲁氏菌感染牛为主,占家畜布 病的 1/2以上。
国内疫情
我国布病疫情基本上与世界疫情趋势是一致的。人间疫 情以20世纪50-60年代严重,70-80年代呈下降趋势。 90年后期代至今保持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回升的省区有 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新疆、西藏、内蒙古等。2005年一年全国新发病 19664人,发病率为1. 504/10万,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当前我区布病疫情已经再度成为我国特别是重点地区严重的公 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
布鲁氏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0.3-2.5 微米之间,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 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 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
菲薄的荚膜。
布鲁氏菌可被所有的碱性 染料所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 吉姆萨呈紫红色。
据世界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亿美元 ,我国就新疆、青海两省概算每年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 亿元。
布病对人的危害
人感染布病后非常痛苦、疼痛难忍,布鲁氏菌可侵犯全身的各 个脏器,造成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由于布病反复发作,严 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若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有效、彻 底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留下后遗症导致终身残疾, 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
2003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统计的14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布病疫 情资料中有59个国家地区有人间疫情。
世界概况
畜间疫情(184个国家) 世界上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绵山羊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 非洲和南美洲等,有101个国家和地区有牛布病流行,主要集中 于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东南亚及欧洲南部等。有33个国家 和地区的猪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美洲、非洲北部和欧洲。
布鲁氏菌病最初认识
1897年Hughes(休斯)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 为纪念Bruce(布鲁氏)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1897年Wright(莱特)与其同事发现患者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 现象,遂之称为Wright(莱特氏)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 断方法。
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有关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57.7%,牛患布病流产率为 30.2%。我国过去畜间布病严重时,每年损失于流产牛犊5-6万头, 因空怀、流产等原因每年少生幼畜105-140万头。
近年来,随着人畜疫情持续回升,经济损失更为严重,全区各地 因病致贫的情况多有发生,致使本来就不富足的一些农、牧民生 活更加贫困。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建设。
布鲁氏菌培养的最大特点 是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需 要各种氨基酸、生物素、镁、 铁、钙等离子。可在弱酸或弱 碱性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适 宜PH值为6.6-7.4,适宜温度为 34-37℃。
布鲁氏菌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20分 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布鲁氏菌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 敏感。
世界概况
人间疫情( 1/10万 20个国家地区)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有170个国
家报告有人畜布病疫情发生。人间发病率波动范围较大,曾超过 1/10万的国家有: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美国、阿根廷、阿拉 伯、黎巴嫩、匈牙利、伊朗、苏格兰、爱尔兰、北爱尔兰、西班 牙、伊朗、老挝、蒙古、叙利亚、马耳他、前苏联和葡萄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