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教育行为》 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改变教育行为-素质教育怎么办》读后感
大树小学
人与人之间交往需要尊重,大人与大人如此,孩子与孩子如此,大人与小孩也如此。教育科学专家孙云晓说:“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
《改变教育行为》这本书中罗列了一百多个教育工作者对尊重教育尊重孩子的研究、探索,每个故事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书中主要包含九大主题:对自己发问,向习惯说“不”,重视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多一份理解,把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尊重差异,注重教育过程,改变潜规则,探讨新方法。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尊重孩子,而尊重就体现在身边的小事中。
“座位不是‘名次’的代名词”。无论哪个班级,都避免不了要编排座位。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孩子的高矮顺序,同时兼顾“好带差”以及视力等因素来考虑学生的座次。可是,有的老师喜欢根据成绩的好坏来安排座位,一般成绩优秀的排在前面,成绩差的一次排在后面,这样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试想,这类孩子,在学习上还可能进步吗?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把情感上的因素减至最低,还孩子一个“平等”,把尊严还给孩子。
“控制情绪,不迁怒他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烦心事。但是,不能把不良情绪随意传染给他人,更不能传染给学生。有时候,我们因为心烦,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小题大做,严厉训斥犯错误的学生,甚至于殃及无辜,让孩子们莫名惊诧,无所适从。显然,这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学会净化自己的情绪,友善对待他人,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赢得信任,赢得和谐。
“回答问题不必统一姿势”。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不必强求什么“站如松”——如果就因为姿势不正确就在那儿强调了又强调,小题大做,就难免会影响课堂教学。所以,适度放宽一下要求也是可以的。不过,平时还是要强调,至于在回答问题时用不着斤斤计较了。
“打小报告”不可取。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不是如何让学生“怕”你,也不是靠打小报告来镇住学生。当孩子调皮的时候,有的老师喜欢动不动就告诉家长甚至请家长来学校“挨骂”,显然,这是黔驴技穷的表现。而且,如果这样,只能疏远师生关系。解决问题,只能依靠师生双方交流、沟通。
“不当孩子的‘裁判’”。每天在一起玩耍、学习,孩子们之间发生小摩擦小意外很正常。每当这个时候,教师不当调解员,只做一个公证人就行了,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协调彼此关系,同时规范自己的言行。记得前几天,班上的几个孩子在教室里玩,不小心把另外一个孩子的彩色笔盒摔坏了——他们自己协商好了当事人一人赔偿二十几元,一人赔偿十几元,可我不知道。后来,我知道了情况,看了看彩色笔盒的裂缝,自作主张说:“用502就能黏上,同学嘛,又不是故意的,不赔行吗?”那个受害者嘴巴一翘:“嗯——看嘛!”看得出,她不情愿。在课间,当我把黏好的彩色笔盒还给那个女生的时候,她笑着说:“谢谢老师——不过,他们愿意各自赔5元。”我愣了一下,也笑了。显然,他们自己能处理好纠纷,并没有因为这次纠纷而让矛盾激化。假如,我喧宾夺主,以势压人,结果会怎样呢?
“这时,老师也应安静”。在教室里,教师要求孩子们不得大声喧哗。而多数时候,看到学生违纪,自己也忍不住大声呵斥,结果自己违背了自己做定下的规矩。这样,如何要求学生做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把自己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当作下属,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完全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行吗?平时,当要求学生怎样做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首先做到,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事外。
“把作业本轻轻地放在学生的课桌上”。有时候,为了图方便,我发本子时随手一扔,本子就“飞”了过去,一般都很准。哪知道有时候前面的同学传本子时也依葫芦画瓢,结果惹来了怨言:“老师,他把我的本子扔到地下了!”
“老师,他把我的眼睛砸到了!”
……
显然,这是我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是老师,可以在他们面前随手一扔,试想,我能在领导面前随手一扔吗?为此,需要教师
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把本子轻放在桌子上。久之,传发作业本时就会避免类似怨言了。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教育。
“不轻易地‘肯定’与‘否定’”。在教学活动中,一般来说答案是死的,而学生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课堂上,他们的回答肯定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给予评价时不能轻易“肯定”或“否定”,而是强调“说说你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的习惯。
“教育需要人情味的语言”。富有人情味儿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即使在理儿,也需要换个说法,这样让人听起来顺耳,更愿意改正错误。而且,确实需要批评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个别谈话,不当中责骂,让他有自尊心。当然,既定的惩罚措施是一定要执行的,不可懈怠。
“做好事理应被表扬”。每天放学前的5分钟,是孩子们自己表扬自己的时间,让孩子们相互了解。这是在倡导文明之风,好!久之,就会让孩子们做好事变成习惯,而不是什么事都要别人来吩咐。这一点,值得学习与借鉴。同时,还可以予以奖励。
“用鼓励的话语指出孩子的不足”。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没关系,毕竟是孩子。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孩子自己做事的意识,哪怕差一点甚至差很多,只要孩子想做,敢于去尝试,多多鼓励他,以后做多了自然就会了。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
“不和别人比”。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比”的对象是他人,动力也是“比过他人”,这种“比”扼杀的是自我的特征,而且很累也很辛苦,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我们不主张横向比较,主张纵向比较,跟过去的自己比较,只要“超越”了自我,就算是成功了。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努力让他们向前迈进一大步,即使一小步也行。
“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的世界”。法国作家法朗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而好奇心最强的往往是儿童,在成人世界里熟视无睹的东西,在儿童眼里却充满好奇。因此,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尽量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以儿童的思维去思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