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六章
心理学:第六章 智力
![心理学:第六章 智力](https://img.taocdn.com/s3/m/6b130ed15022aaea998f0fb5.png)
主要 g因素 流体智力 七种 观点 和s因 学习能力;基本 素 晶体智力 的心 知识经验 理能 力
三、智力的测量
【识记】常模;信度;效度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 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信度:可靠性 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效度: 有效性 即准确测量的程度
三、智力的测量
团体差异
性别的差异 1、男性→空间能力 2、女性→语言能力
职业的差异 脑力劳动 IQ 更高
种族的差异←影响因素 1、环境和教育等后天因素 2、智力测验的不公平性
一、智力的性质
如何看待智力差异
一、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方面。 1、不同的人,最高水平不同。 2、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不同。 3、不同形态:稳定发展;早熟;大器晚成。 二、智力的团体差异 1、性别差异。 2、职业、种族差别。 三、产生的原因 1、同一群体:先天 遗传 2、不同团体:后天 环境 3、不同团体:测验的文化不公平性
四、智力的影响因素 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施用累能: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 能力的发展提高,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
谢谢! THANKS!
学习,是一种信仰!
二、智力的理论
【识记】 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智力的理论
流体智力和 晶体智力说
因素论
二因素 说
多因素 论
智 力 的 因 素 论
二、智力的理论
英国 斯皮尔曼
二因素说 1、(1)一般因素:g因素 (2)特殊因素:s因素 2、 g 因素=智力 (1)是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2)由不同测验平均成绩估计 3、 s 因素 只与特定智力活动有关
心理学第六章人格理论
![心理学第六章人格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924b93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2.png)
第六章人格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一)人格的概念(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二)人格的特质论(三)人格的学习论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含义二、气质的类型(一)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二)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三、气质理论(一)体液说(二)体型说(三)血型说(四)激素说(五)活动特性说(六)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含义(一)性格的概念(二)性格的特征二、性格的类型(一)依据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分类(二)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类(三)依据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分类(四)依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五)依据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分类第四节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二)自我意识的特征(三)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理论(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理论(二)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三)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五)哈特曼的自我意识理论在国外的一座戏院,刚巧在开场的一刻,来了四位先生。
第一位急匆匆奔到门口,就要入内。
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剧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
”这位先生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灵机一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
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见状,不慌不忙,转回门外的报摊上,买了张晚报,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他心中自有算盘:“看戏是休闲,看报也是休闲,看不了戏,看看报也不错”,倒也自得其乐。
等到第四位先生走到门口时,见看戏无望,深深叹了口气,掉转头去,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连看场戏都看不成……他越想越难受,干脆坐在门口叹息起来。
这四位先生恰好代表了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身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格差异。
如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有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有的人善良助人,有的人恃强凌弱等等。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六章记忆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六章记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e637f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6.png)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六章记忆读后感读了这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的第六章关于记忆的内容,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大脑仓库的大门,那感觉老奇妙了。
这一章首先让我惊到的是,原来我们的记忆就像一个超级复杂又有点调皮的小怪兽。
它不是那种简单的一个大盒子,东西往里一扔就完事儿了。
记忆有好多不同的类型呢,就像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这种分类。
短期记忆就像是个小驿站,信息在这儿短暂停留,就像我们临时记个电话号码,要是不赶紧把它挪到长期记忆这个大仓库里,那它很快就像一阵风似的溜走了。
我就想起自己有时候刚听完一个电话号码,还没来得及存,下一秒就忘了,原来这就是短期记忆在搞鬼呀。
说到长期记忆,那可真是个神秘又庞大的地方。
这里面又分了好多不同的小房间,像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就像是个知识的宝库,什么“地球是圆的”“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这些知识都存在那儿。
我就感觉自己的语义记忆就像个乱乱的书架,有时候找个知识得翻半天。
而情景记忆呢,那就是专属于我们个人经历的小天地。
就像我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动物园,看到大象那兴奋劲儿,那画面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这就是情景记忆的魔力。
每次回想起来,都感觉特别温馨又有趣。
然后呢,这记忆的存储和提取也特别有意思。
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把信息拿出来的。
就好比你把东西胡乱堆在仓库里,想要找的时候,要是没有点线索,那可就难喽。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死活想不起来一个事儿,但是只要有点小提示,就像突然找到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一样,“哗”地一下就想起来了。
比如说,我总是想不起一部老电影的名字,但是别人一说主演是谁,我立马就能想起来。
这就像是记忆在跟我们玩捉迷藏,而提示就是找到它的小诀窍。
记忆还特别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呢。
比如说情绪,开心的时候记东西好像就特别快,那些快乐的经历就像带着小翅膀一样,“嗖”地就飞进记忆里了。
但是呢,要是情绪特别低落或者紧张,记忆就像被乌云遮住了一样,变得迷迷糊糊的。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的时候紧张得要死,背过的东西怎么也想不起来,一出考场就全想起来了,可把我气得够呛。
心理学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课件
![心理学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29a5e2b52acfc788ebc9d5.png)
(1)让学生处于愉悦、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为认知活动 创设良好的情绪和情感背景。 (2)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绪和情感与高 尚情操的熏陶。 (3)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形成良 好的学习心态和好学、乐学的人格品质。 (4)重视教学过程的情绪和情感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规律
一、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1. 情绪和情感的倾向性 情绪和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
人的情绪和情感经常由什么性质的 事物引起和趋向什么性质。它是情 绪和情感品质的核心,也是评价情 绪和情感价值的主要方面。
一、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2. 情绪和情感的深刻性
情绪和情感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的情绪 和情感在思想和行动中所表现的深厚程度。
特别拓展
测测你的心理承受力 下面展示一组测试心理承受力的图片,图片本身是静止的。不过由于视觉 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你会看到它们在动。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越慢。
特别拓展
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 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1] 。 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 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 性质,如失去亲人往往使人产生较长时间的郁闷心境。一个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如高考被录取,实验获得成功,作品初次问世等),在一段时期内会使人处于 积极、愉快的心境中。人格特征也能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同一事件对某些人的 心境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些人的影响则较大。性格开朗的人往往事过境迁不再考 虑,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容易耿耿于怀 。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325c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d.png)
1
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对外部对象或事件的心理再现,可以是图像或符号。
2
符号的作用
符号是表达特定含义的对象,如语言、数通过表达特定含义的方式,与表象密切相关。
感觉与感觉表象
感觉的作用
感觉是人类通过感官接收、处 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
感觉表象的生成
感觉表象是根据感觉信息构建 起来的心理图像或概念。
感觉表象的特点
感觉表象具有主观性和相对稳 定性的特点。
想象能力
想象的定义 想象与感知的关系 想象的种类
想象是在脑海中创造或重建感觉经验,不需要与 外部刺激直接相关。
想象与感知密切相关,通过想象能够模拟感知过 程。
包括心理想象、视觉想象、听觉想象等不同类型 的想象。
想象、创造力与学习
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能力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在 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 想象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普通心理学中的第六章内容,关于表象和想象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
1 思维的层面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各个层面,包括表象和想象。
2 信息加工
该领域研究人类如何加工和处理信息,包括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3 学习和记忆
了解认知心理学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表象和符号
意象与内隐思维的联系
意象与内隐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回顾与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通过本章内容,我们了解了心理学中关于表象和想象的重要知识。
2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学习表象和想象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思维的多样性
表象和想象展示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500414192f60ddccda38a095.png)
三、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想
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三、想象的种类
(一)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目的性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 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七)策略与方法
手段—目标分析法 爬山法 目标递归(或逆向)策略 头脑风暴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排障法"。所有 子目标,其实就是子障碍排除。一个个子目标被实现的过 程,也就是一个个子障碍被排除的过程。
它分这么一些阶段: 第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妨碍目标的障碍。 第三步:分析造成障碍的原因。 第四步:对症下药,排除障碍。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 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因A﹥B 且B﹥C 则A﹥C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 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辐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 个方向提出
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规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 过程的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 合。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57de66ccc5da50e2534d7f5f.png)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8
四、思维的形式
(一)概念的含义 – 内涵: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
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 – 理解:
概念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一切事物。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概念的内
12
(二)问题解决的概念
– 内涵: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 心理活动过程
–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 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 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活动,具有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人 类思维的普遍形式。
– 代表:纽厄尔和西蒙(Newell & Simon,1972)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14
(三)问题空间
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三种状态: 初始状态:是问题解决的最初状态。 目标状态:是问题解决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将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其间所需要通过的各种 操作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状态。 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的各种状态称为中介状态。 上述三种状态统称为问题空间或问题状态空间。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18
(二)“试误说”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 1847~1949)提出的,他认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 和动物一样,是通过许多次尝试错误,最后找到问题 答案的。
用猫进行了著名的迷笼实验。
(三)“顿悟说”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顿悟说”。他认为人类解决 问题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突然地找到了答案,即对问题的整个情境产生了理解。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六章记忆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六章记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10fee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3.png)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六章记忆读后感读了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的第六章关于记忆的内容,就像是在大脑这个神秘的迷宫里来了一场探险之旅,那感觉真是既新奇又充满惊喜,还夹杂着一丝“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
这章一开始就像一个经验老到的导游,带着我一点点揭开记忆神秘的面纱。
以前我觉得记忆就像是个简单的小盒子,想记住的东西就放进去,要用的时候拿出来。
可读完这章才知道,我这个想法就像把宇宙当成一个小弹珠一样天真。
记忆它可是个超级复杂的系统,有好几个不同的“部门”协同工作呢。
比如说感觉记忆,这就像是大脑的“前台接待员”,超级迅速地把外界的各种信息都接收进来,不过这个接待员有点粗心,很多信息就像一阵风,匆匆吹过就没了,只留下那些引起大脑注意的信息能继续“通关”。
这就好比在一场热闹的派对上,各种声音、颜色、气味一股脑儿全涌进来,但你可能只会注意到那个突然响起的特别的音乐或者特别漂亮的装饰。
然后是短时记忆,这个环节就像是一个临时的“小仓库”。
它的容量小得可怜,就像个小抽屉,只能装那么有限的几个东西。
我一边读就一边在心里偷笑,怪不得我背电话号码的时候,如果不赶紧写下来或者多重复几遍,一转眼就忘了,原来是这个小仓库太容易“满仓”了。
这个短时记忆也有它的小妙招,通过不断地复述,就像给那些信息办理“延期居住”手续一样,可以让它们在这个小仓库里多待一会儿。
而长时记忆呢,那简直就是大脑的“超级大仓库”。
这里面的信息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就像一个堆满了宝藏的神秘山洞。
长时记忆存储的时间超长,就像那些古老的传说一样,能流传很久很久。
但是这个大仓库也有点小脾气,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轻松地被送进去。
有些信息得经过深度加工,就像是要给这些信息打造一个特别的通行证,才能被它收纳。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知识死记硬背不行,非得理解透彻了才能牢牢记住。
书中还提到了记忆的一些小故障,比如说遗忘。
遗忘就像个调皮的小恶魔,总是在你最需要某个记忆的时候把它藏起来。
有时候是因为记忆痕迹随着时间淡去了,就像沙滩上的脚印被海浪慢慢冲刷掉;有时候是因为其他记忆的干扰,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捣乱,把原本整齐排列的记忆打乱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0b9d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2.png)
预见未来
通过想象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和可能性,帮助人们更好地把 握机遇和应对挑战。
激发灵感
想象能够激发人们的灵感,通 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创意进 行组合,从而产生更为有价值
的创新成果。
05 表象和想象的实验研究
表象的实验研究
表象清晰度与记忆的 关系
研究表明,表象清晰度越高,记 忆效果越好。例如,在记忆数字、 字母或单词时,通过想象具体的 形象可以更准确地回忆和识别。
表象的内容往往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或记忆。而想象则可以超 越现实,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可以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形象或概念。
表象与想象的相互影响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个体需要借助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概念。没有表象,想象 就难以展开。
想象可以丰富表象
02 想象
想象的概念
01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个新形象
既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是过去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简单
再现。
02
想象的特征
想象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调节和娱乐的功能。它能够预见
或推测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解决某些现实问
表象的认知过程
表象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 想象等多个环节。例如,在想象 一个场景时,我们首先需要感知 场景中的各种元素,然后记忆这 些元素,最后通过想象将这些元 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景。
表象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大脑中负责表象的区 域主要是顶叶和颞叶。这些区域 在处理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时 起着重要作用。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表象是记忆的再现
6心理学 第六章 想象
![6心理学 第六章 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1391ce7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0.png)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想象概述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1)想象按其功能分为:认知性想象和情感性想象(2)根据想象有没有目的,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3)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①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③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①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
②情绪影响想象。
(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想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想象,也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4)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
(5)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换言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和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1)想象发生的年龄:1岁半-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
(2)想象发生的原因:1大脑皮质的成熟儿童语言的发生生活经验的积累(3)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表现为下列特点:①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②简单的相似联想。
③没有情节的组合。
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的特点: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喂洋娃娃。
看见小汽车,就想要玩开汽车。
看见书包,又想去当小学生。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她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86b7c0dfaa00b52acfc7ca94.png)
(三)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 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把核糖核酸(RNA)看作是记忆 分子。已有大量的行为证据表明给这个假说以支持。例如,人脑 细胞中的RNA的浓度,跟人的学习能力一样,起先随着年龄而 增长,随后又随着年老而下降。当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时, RNA在这些神经细胞中的浓度会增加。RNA的合成受阻,动物 的记忆就会遭到破坏。 (四)记忆的脑定位说 记忆是不同脑部位都参与的复杂的联合活动(信息多数存储 在大脑皮质,也有信息存储在边缘系统、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部位)。但是不同的脑部位存储的信息功能是不同的。
主要类型:维持性复述,即从感觉记忆中抽取某些信息,并使该 信息适应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保持在短时记忆中。(2)精制 性复述。即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精细结构的编码。所谓精细结构 编码,是指联想编码、组织编码、心象编码等等。这种编码能在 长时记忆中稳定的存储,并在日后被提取出来使用。
二、组织加工
将材料加以组织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把新材 料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种新 的知识框架,这些过程称为组织加工。对识记材料可以用多种方 式组织加工,下面介绍六种加工方式。 (一)类别群集 我们在记一系列项目时总是倾向于将他们按一定的类别来记 忆的。按一定类别的存储更有助于信息的检索。 (二)联想群集 建立联想把孤立的识记材料构建为一个大的组块,有助于长 时记忆。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
容量为7±2个组块。 (三)短时记忆的加工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 其有限的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 忆。组块化(chunking),如上所述,组块是信息的一种意义单 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其它材料,甚 至一组次或一个句子。组块化就是根据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 接成更大的单元过程。 原始信息:129048282023847592823582 组块化后:1290 4828 2023 8475 9282 3582 复述就是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对一个电话号码进行复述, 只要没有其他干扰,它就可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在无复述时,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将迅速消失,复述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以防止被其他信息排挤掉。 (四)短时记忆的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提取是以系列全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如
心理学 思维
![心理学 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cfea9ada52ea551811a687cc.png)
8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 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人认识事物的开端。
9
(二) 抽象与概括
思维工程;
三、 思维的种类
(一)思维的形态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二)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14
三、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形态(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一)直观动作思维: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操作的动作是思维
的支撑 (二)形象思维: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三)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称为词的
思维或逻辑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
15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 (一)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 的规则解决问题。(求同思维)
(二)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 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 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求异思维)
20
(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概念的质,所反映 事物的本质特征(如脊椎 动物内涵是有生命和有脊 椎)
• 外延:概念的量,即概念 的范围(如脊椎动物包括 鸟、鱼、蛇、虎等)
• 内涵和外延是相反的关系。
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概念的等级和层次
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水平和概括的范围,从而形 成了概念的等级。如“金丝雀”、“鸟”、“动物”、 “生物” ,它们处在不同的层次上。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4dd40940e45c3b3567ec8bc3.png)
二、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记忆的脑机制学说
⑴定位说
科恩(Cohen,1968):电击抑郁症患者脑的不同部位,发
现两半球的记忆丧失差异。
电击脑休克后记忆的丧失
只击大脑 左半球
文字材料 表 象 严重丧失 轻微丧失
第六章 记忆
只击大脑 右半球
没有丧失 严重丧失
电击两半球 严重丧失 严重丧失
语义编码
语义类别 语义联想与组织
第六章 记忆
27
五、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编码
“记忆术”
自然语言媒介法:运用形、音、义的联系提高记忆。
例,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在后面。
地点法:将识记材料想象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
回忆时在头脑里对每一个位置逐个进行检索。 据说,起源于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es)
第六章 记忆
音似 形似
19
四、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
⑵视觉编码
Posner(1969)经典实验
2(同时呈现、继时呈现)×2(音同形同、音同形异)
条件1 条件2 条件3 条件4
A
A
A
a
第六章 记忆
A
a A
20
四、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编码
⑶语义编码
Wickens经典实验
延迟1s——正确回忆率36%
第六章 记忆
16
三、感觉记忆
2、听觉编码
达尔文等人的经典实验
9个字符:左侧2、T、F;正中央x、4、s;右侧M、5、3 字符呈现后,规定各种延迟时间 全部报告 部分报告(屏幕指示需要报告的部分)
心理学 第六章 人格
![心理学 第六章 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60cbf1640508763230121223.png)
• (4)抑郁质——秋天落叶 • 特征: • 行动缓慢、敏感、情感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
觉察的细小事物、易疲倦、孤僻。
小测验:猜猜他们的气质类型
• 银行的出纳台前,等着存钱或取钱的储户排成长龙,出纳 员熟练而迅速地为储户办理着手续。突然,缓进的长龙停 顿下来,原来站在柜台前的一个老年人取出一大叠现金, 动作迟缓地填写存款单。于是,排在后面的小王轻声咒骂 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脚碾着烟蒂,同时又点上了另一支烟 ;小王身后的老张眼看要误了开会,也怒火中烧,但自知 无可奈何,于是一边看着窗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一边思 考其他事情;紧挨着老张的李小姐似乎知道今天银行里人 一定很多,所以并不着急,稍稍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翻 阅手中的时装杂志。
•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高寒地区,夏季打 渔,冬季打猎,流浪生活、以帐篷遮风挡雨。
• 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男女平等、社会 结构松散,无政治与宗教权威。
• 父母教养孩子的原则——使其具有适应独立生 活的能力。宽松、自由,不受打骂
• 孩子的人格特点——坚定、独立、爱冒险
四、几种重要人格成分
• (一)认知方式 •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个体
• 研究表明,慎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成绩优, 在推理测验中成绩好,而且在创造设计中成绩优秀;冲 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成绩常常不理想,学习能力缺 失。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 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t)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 目标从它的背景中隔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者在对信息 进行加工时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不太依 赖于外部环境,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在与人交往 时很难体察入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人际心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是一种( A )。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2.“山东人直爽,上海人精明”,这属于( C )。
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3.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近出现的信息对于印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是( D )。
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4.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是( A )。
A.语言符号
B.非语言符号
C.面部表情
D.身体姿态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B )A.相互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接近性
6.“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D )
A.相互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接近性
7.“错误效应”是指微小的错误能( B )能力突出者的吸引力。
A.降低
B.增强
C.维持
D.抵消
8.( C )把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分为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众区。
A.阿伦森
B.阿希
C.霍尔
D.洛钦斯
9.“以己推人”是一种( D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标签作用
D.投射效应
10.喊叫声、哭声、笑声属于( B )。
A.辅助语言
B.类语言
C.语言符号
D.口头语言
二、多选题
1.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B、C、D、E )。
A.容貌和仪表
B.相似性
C.互补性
D.个性
E.接近性
2.下面哪些属于非言语符号?( C、D、E )A.书面言语
B.口头言语
C.目光接触
D.空间距离
E.说话时声调与节奏
3.下面哪些选项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A、D )A.东北人豪爽,上海人精明
B.一见如故
C.一见钟情
D.男刚女柔
E.推己及人
4、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者因素包括( B、C、E )。
A.显著性信息
B.经验和社会图式
C.情绪状态
D.交往情境
E.价值观念
5. 下面哪些选项属于晕轮效应?( A、B、E )A.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B.一美遮百丑
C.先入为主
D.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E.成绩好,样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