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教案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优质教案2

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优质教案2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有一些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二部分为第3—4自然段,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三部分为第5—8自然段,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四部分为第9、10自然段,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本文语言非常严谨、准确,逻辑性强。

文章在表达上很有层次,把探索的重点放在了太阳系,对太阳系以外的太空只作了简略介绍。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中,首先排除了水星、金星等六大行星上有生命存在,重点研究的是与地球十分相似的火星。

这样的表达,有条不紊,层层深入,为读者准确把握主要信息提供了便利。

课文中有六处随文批注,呈现了一位同学带着目的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

安排这六处批注,一是为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目的地阅读”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的:首先浏览文章,过滤跟自己阅读目的没有关系的内容,然后针对有关系的部分展开仔细阅读,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阅读方法,得出重要信息,最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借助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去除不准确的信息,留下准确的信息,得出结论。

二是向学生展示“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梳理。

这既是对之前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回顾和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掌握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探索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恒星、行星、星系等组成成分宇宙的结构:探讨宇宙的层次结构,从星系到星系团、超星系团和宇宙网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存在及其对宇宙的影响进行宇宙组成和结构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1.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宇宙起源和组成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理解第二章:地球的生命起源2.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掌握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探索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2 教学内容地球生命的起源:介绍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探讨生命的进化过程生命的演化:介绍生命的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过程,探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进化证据:探讨化石记录、遗传学和生物地理分布等生物进化证据2.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进行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2.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第三章:太阳系的形成与生命条件3.1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掌握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与太阳系的关系探索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3.2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形成:介绍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和结构,探讨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介绍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大气等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探讨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3.3 教学活动观看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与太阳系的关系进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3.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条件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的理解第四章: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4.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方法掌握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探索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4.2 教学内容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方法,如SETI项目地外行星的发现:介绍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探讨行星生命存在的条件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探讨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如微生物生命和4.3 教学活动观看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意义和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进行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4.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地外行星的发现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的理解第五章:生命之谜的反思与未来探索5.1 教学目标反思宇宙生命之谜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探讨生命之谜的未解之问题和未来探索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六章:生命起源的假说与模型6.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与模型掌握原始地球环境下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探讨米勒-尤里实验及其对生命起源研究的意义6.2 教学内容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热液喷口理论、外星微生物理论、深海热液理论等生命起生命起源的模型:探讨原始地球环境下的化学进化过程,介绍RNA世界假说、铁-硫世界假说等米勒-尤里实验:介绍米勒-尤里实验的背景、过程及对生命起源研究的启示6.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起源假说与模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进行米勒-尤里实验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6.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起源假说与模型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米勒-尤里实验及其意义的理解第七章: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与分析7.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及其对不同假说的支持掌握对生命起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探讨生命起源研究中实验证据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介绍生命起源实验中关键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如何对生命起源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如质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实验证据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证据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关键作用7.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起源实验证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证据对生命起源研究的贡献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验证据对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支持程度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方法7.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起源实验证据与分析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实验证据重要性的认识第八章:地球上生命的演化与适应8.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如化石记录、遗传学等探讨生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8.2 教学内容生命演化过程:介绍地球上生命的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过程,包括生物的分类和生物树生物进化证据:探讨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遗传学等生物进化证据及其对生命演化研究的意义生命适应策略:探讨生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如耐旱、耐寒、深海适应等8.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演化过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演化的重要事件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开展小组讨论,分析生物进化证据的作用和生命适应策略的多样性进行生物进化证据和生命适应策略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8.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演化过程和生物进化证据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适应策略的理解第九章:地外生命探索的技术与方法9.1 教学目标了解地外生命探索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地外行星的探测技术和生命迹象的识别方法探讨未来地外生命探索的方向和挑战9.2 教学内容地外生命探索技术:介绍地外行星的探测技术,如天文观测、太空探测任务等生命迹象的识别方法:探讨如何识别地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如大气成分分析、水质检测等未来探索方向与挑战:讨论未来地外生命探索的可能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限制、行星环境适应等9.3 教学活动观看地外生命探索技术和方法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和应用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探测技术的优缺点及生命迹象识别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地外生命探索的模拟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9.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地外生命探索技术和方法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的教学内容涉及宇宙的起源、地球的生命起源、太阳系的形成与生命条件、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等基础知识。

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根据自己要了解的问题关注相关的内容,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迁移阅读,解决疑惑。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幻灯出示19: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生命之谜》,谁能复述这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幻灯出示20: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这仍是一个谜。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结合课后思考题和旁批总结阅读方法,实现从学习文本到掌握阅读策略的提升。

)二、分小组探究学习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再次进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幻灯出示21:学生阅读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预设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

预设2:作者写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的内容。

预设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新发现。

相机引导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

思考: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预设1:作比较:作者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一是自转时间相似;二是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

由此比较,又引出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二是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预设2:列数字: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探测器的发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生命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和生命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生命的奥秘。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准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材PPT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字新词、科学视频等)相关科学视频资料(如宇宙星空、外星生命探索等)学生讨论小组(每组45人)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宇宙有多大吗?宇宙中有没有其他生命存在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宇宙星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陨石”、“彗星”等,并让学生跟读。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 分段讲解: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其内容和意义。

第一段:介绍宇宙的广阔。

第二段:讨论地球的独特性。

第三段:探讨外星生命的可能。

2. 提问互动:提出问题,如“地球为什么适合生命存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你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生命吗?为什么?”2. 汇报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重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寻找外星生命的计划,你会怎么做?”六、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宇宙的广阔地球的独特外星生命的可能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提问: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定位】1. 知道有些文章会启发读者比较明确的阅读目的,在明确课文阅读目的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实现具体的阅读目的。

2. 在自主运用方法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旁批,对阅读方法进行梳理,明确哪些阅读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探究有关宇宙生命之谜的具体问题。

3. 初步感受科学家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逻辑的探究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明确目的探究任务1. 借助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回忆性散文《竹节人》,学会了阅读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看看你一般会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和思考来阅读这样的文章?(2)说说看到这样的题目,自己会产生怎样的阅读目的或期待?(3)读一读《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提示,“有位同学”找到这篇文章的阅读目的是什么?“这位同学”的阅读目的与你的阅读目的一致吗?预设: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题目启发的“阅读目的”与课文提示的阅读目的遇合,将阅读目的突显出来,接下来的“方法”选择也就更有方向性和迁移价值。

】2. 带着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课文。

(1)自主阅读课文,看看关于“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你会得出了什么结论?预设:宇宙中,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在火星上也难以存在,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找到生命。

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2)讨论: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重点关注了课文的哪些内容?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先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一、引言1.1 介绍宇宙生命之谜的概念宇宙生命之谜是指人类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生命起源的探索和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广阔性。

1.2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展示宇宙图片、视频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兴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生命的起源是什么?”等。

1.3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将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过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将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生命探索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通过望远镜、探测器等工具进行观测和探测的方式。

2.2 生命存在的条件讲解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水、适宜的温度、大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命条件与宇宙中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2.3 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如原始汤假说、外星生命起源假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假说的合理性和证据支持。

三、教学内容3.1 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介绍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观测、探测和实验来寻找宇宙生命。

引导学生了解望远镜、探测器、实验室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2 宇宙生命的迹象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些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如微生物化石、有机分子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迹象的可能性和意义。

3.3 宇宙生命的未来研究方向介绍科学家们未来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向和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宇宙生命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能够掌握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

4.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测、探测和实验。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宇宙生命的迹象和证据。

4.3 思维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能够思考宇宙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在其中的角色。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的理解。

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的分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此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构想: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后在老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坚持自己的观点开个辩论会。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一些关于宇宙的科幻电影,谁能说一说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计其数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二、明确学习目标。

1、根据课前的了解及自己的兴趣,针对宇宙中有没有生命存在,阐明自己的观点。

2、形成辩论双方,创设辩论气氛。

我们这节课要围绕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开一个辩论会。

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还有生命”,反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没有生命”,我们通过辩论,看哪一方能获胜。

3、概括生命存在的条件。

在辩论之前,我们先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概括一下有生命存在天体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三、准备辩论。

1、个人自读。

(1)认真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默读,在文中勾画批注,为辩论会准备材料。

2、组内交流。

(1)正方和反方在各自组内充分交流,可以列好发言提纲,准备好辩手出场顺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第【1】篇〗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

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稍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丰富阅读的广度,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猜测、揭开、抵御、嫦娥”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方法;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情况及成果。

教学难点: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谜、嫦、娥”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发达、仍然、理论、恒星、封冻”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第2—10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班内指导,目的是锻炼学生自我分析文章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每一部分的指导都出示课件,为全体同学的分析提供范例,明确课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讲的。
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足够的光和热)
第二组:
出示: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
根据生命存活的四个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1.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2.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板书:人类探索的发现 火星的探秘)
第四组:分析第九自然段。
第五组:分析第10自然段。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板书
内容
宇宙生命之谜
生命存在的条件 人类探索的发现
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火星的探秘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句子,将带点字的正确意思写在括号里。
1.系:①系统,有连属关系的 ②联结;拴 ③牵挂
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 )
2.尚:①尊崇;注重 ②风气习惯 ③还
第三组:分析第五——八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4.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谜”是什么意思呀?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

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

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谜语嫦娥尚未摄氏度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陨石(重点指导生字“嫦”为翘舌音;“燥、磁”为翘舌音;前鼻音“斑”,后鼻音“尚、倾”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的词语:尚未磁场陨石,注意读准“尚、磁、陨”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奔(bēnbèn)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年兽终于被赶跑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秀5篇)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秀5篇)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秀5篇)宇宙生命之谜篇一之三佚名教学目标:一、认识四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什么。

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

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讨论学习。

1、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2、讨论: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学生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有无生命的情况及结论。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对火星进行探索的?2)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人们的猜测是怎样被推翻的?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1)从课文中能不能找出答案?2)我们该怎样知道答案?四、课外实践活动。

“宇宙的奥秘”资料展。

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提出问题生命条件探索火星解决奥秘宇宙生命之谜篇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该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班举办了一次气氛活跃、言辞犀利的辩论会。

我们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

我是正方一辩,所以首先由我陈述我方观点:“各位评委、各位朋友、尊敬的主持人、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我列举了通古斯大爆炸的两种解释(飞船碰撞说、天鹅星座第61号发生激光说)、比利时成千上万人看到巨大飞碟、1947年美国飞行员看到九个发亮碟状物等一些有关“UFO”的事例;同时指出: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数十万个银河系、数百万个象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外空间信息,始终坚信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神五”飞天迈出了我国探索外空间信息的新征程。

接着,对方一辩张大成站起来阐述了辩友的观点:宇宙中不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四)学习第9、10自然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了解说明文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逻辑顺序写的。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而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四、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从古代神话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字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札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自由练读。
2、开篇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神话?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 存在”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神话与读者的生活比较接 近,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让直白的说明文有一丝“神秘”的色彩,更有可读性,吸引读者去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宇宙生命之谜
课时
40分钟
教学
目标
研读课文,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六、课后作业及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2自然段,作者是根据什么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在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而银河系在整个字宇宙中也是沧海一粟,作者依据这个做出了这个猜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第【1】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至今未解的宇宙之谜。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本课,主要是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会用精读、跳读、细读、浏览等方法,来阅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批注提示,分组学习、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辩论交流中,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制作有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的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阅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与宇宙之谜相关的知识。

2.查找宇宙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赏,引入新课1.导入:(出示星球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一望无际,它往往给予人们神秘的色彩,面对广阔,美丽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间,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密呢?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走进这神秘的宇宙。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出示课文配乐朗读的音频,学生看书听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生命之谜尚未找到厌氧菌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因素海盗培养(2)指名读词语,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尚”是翘舌音;“倾”是后鼻音,读qīnɡ;“揭”读jiē;“磁场”的“磁”读cí;“干燥”的“燥”读zào;“因素”的素读sù。

小学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

小学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

小学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成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拓展对宇宙生命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成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宇宙生命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宇宙生命之谜。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所提到的宇宙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宇宙生命之谜的探索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宇宙生命的想象作文。

2. 拓展作业:(1)让学生收集有关宇宙生命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参观天文馆或科普馆,加深对宇宙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能力。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和视频,营造一个神秘而引人入胜的宇宙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第十一册语文教材新选的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这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文章,文中的科学术语也比较多,学生要学起来是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本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揭题:1、出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谜”用红色,大字写出来,并加上“?”,并问学生:到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2、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其中29位学生说有,13位说没有)3、当学生发生争论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答案。

二、设疑: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找出到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

2、学生交流生命存在的条件:(1)、适合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2)、必要的水分。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2、师按离太阳的远近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的示意图: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3、让学生再读课文,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说说在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4、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交流: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人教部编版2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人教部编版2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 宇宙生命之谜人教(部编版)10.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认读“嫦娥、磁场、陨石、干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所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浩瀚无垠的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还有生命存在吗?多少年来这一直是一个谜。

《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嫦娥磁场陨石土壤辐射沧海一粟2.齐读、指名读重点生字词。

3.借助资料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生字词)同桌互读,并试着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并对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进行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说)2.师:判断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生命存在的条件有:a.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

b.必要的水分。

c.适当成分的大气。

d.足够的光和热。

3.天体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有生命存在?4.说说在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为什么?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1.快速地浏览课文。

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讨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明确:第2~9自然段。

师: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归纳: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为了解决“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疑问,一位同学找到了《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文章语言严谨、准确,逻辑性强,文中又不乏一些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关注课文中的批注: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

这六处旁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以一位学习伙伴的角色呈现了他带着疑问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

六处批注首先展示了怎样根据疑问一步步阅读的过程,同时也分享了“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重要信息、概括主要意思、查找资料。

关注阅读策略:本文课后有两道思考题,第一道是对“带着疑问阅读时你是怎么做的?”进行提问,并分享了一位同学的阅读做法,做法中既有对阅读过程的梳理与小结,又有对文中的旁批进行补充说明,带给学生启发。

第二道是安排了两个新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带着疑问阅读”的方法再一次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对阅读策略的巩固练习。

关注综合运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有目的地阅读”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同时,像浏览、提取重要信息、寻找中心句等方法,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已经学习过了,加上课文旁批的补充说明。

这些对于深入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阅读方法的恰当选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怎样使用这些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4个生字。

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交流比较,发现方法1.引导交流。

(1)提问: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预设:发现第1自然段跟自己的阅读目的关系不大,很快就跳过去了,而第3~8自然段跟自己的阅读目的关系密切,所以进行了细读。

(据学生交流,出示课后习题一的第一个提示)课件出示:浏览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

有的段落和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

(2)提问: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用了哪些方法?选择一种方法,具体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①浏览。

首先运用浏览的方法,发现第1自然段与自己的阅读目的关系不大,很快就跳过去了,而第3~8自然段跟自己的阅读目的关系密切,所以进行了细读。

相机点拨:浏览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省下时间细读与阅读目的关联性强的内容。

②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如我在阅读第2自然段时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就是“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寻找到了中心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抓住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该段是否与问题相关。

③圈出关键词的方法。

如我在阅读第3自然段时运用了这一方法,通过圈画出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这四个关键词,理清了生命存在的条件。

相机点拨:关键词之外的部分,都是用来说明关键词的,专业性较强,读读即可,不必细究。

④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

如第4自然段讲了六大行星的状况,通过归纳,可以提取出关键信息:水星、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温度太低,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根据要了解的问题关注相关的内容,借助旁批,选用“概括关键信息”阅读方法解决疑惑。

2.迁移运用“概括关键信息”,探究“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3.能根据层级信息,说说科学家的判断过程。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了解的问题关注相关的内容,并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播放视频)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想说的?(1-2位同学进行交流)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浩瀚的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呢?这仍旧是个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宇宙生命之谜》,那么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么大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把全宇宙都讲一遍,我们到底要探讨什么问题呢?(PPT出示课前导语)课文前面留给我们一段提示,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我们读这篇课文先要来探讨一个什么问题?1. 学生自主朗读2.学生回答二、浏览课文,聚焦内容1. 面对这么长的一片文章,有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他的阅读方法。

(出示PPT课后题第一个“泡泡”内容)师:同学们,现在请你结合这个阅读方法,并借助旁批快速浏览课文,判断哪些段落对解决“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疑问有帮助,并在相关段落前打上“√”。

2.交流(第2-9自然段)过渡:看来,第2-9自然段是对解决疑问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把目光聚焦到2-9自然段,其他两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略读。

既然这几个自然段都讲到了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科学家是在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三、选用“概括关键信息”方法,探讨其他星球(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旁批提示,在书本上圈画出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

(2)齐读这些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50℃至150℃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④足够的光和热板贴:适合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3)朗读第四自然段,结合旁批,在课文中概括关键信息,说说其他行星是否具备四个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宇宙生命之谜(人教部编版)10 宇宙生命之谜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

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稍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丰富阅读的广度,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猜测、揭开、抵御、嫦娥”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方法;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情况及成果。

教学难点: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1.学习“谜、嫦、娥”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发达、仍然、理论、恒星、封冻”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层次,把握主要内容。

3.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宇宙图片或小视频,交流感受,进入本课学习。

过渡: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幻想过去太空遨游,去其他星球做客?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浩瀚的宇宙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但是宇宙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有关它的谜也太多太多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个连科学家也解不开的谜,看我们是否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呢?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1)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

(2)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需注意的字音:“嫦、尚、摄”是翘舌音,“燥、磁”是平舌音,“倾”是后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辨字(娥—蛾—峨燥—躁—澡—操)(2)理解词义:学生分组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预设: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将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结合起来。

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词义。

本课有许多科技词汇不太好理解,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核酸、厌氧菌、磁场、有机分子”等,课堂上简单交流一下,读通即可,不需深入讲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阅读课文导语与侧栏点评,确定阅读重点,思考问题。

(1)请学生在图中的圈内填上合适的词语,训练整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件)预设:要完成此题,需对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消化、整理,通过图片填空,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宇宙之大和地球之小,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宇宙中还会不会有存在生命的星球?(2)自读自悟。

标上段序,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举手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读侧栏文字“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话,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试着运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说明文的语言往往比较精练,内容也比较具体,对于训练概括段意是很好的尝试。

示例:①从神话引入,提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②从理论上猜测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人类至今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③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④经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⑤猜测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发现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发现火星表面的黑色条纹像运河,火星表面的颜色随季节变化。

⑥发现火星表面的黑色条纹是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火星表面的颜色变化是风把火星表面的尘土吹来吹去。

⑦发现火星的特点是干燥、空气稀薄、温度低、没有磁场和臭氧层,说明生命在火星上难以存在。

⑧进一步考察发现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在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⑨科学家从陨石中找到了有机分子,大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存在生命。

⑩总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谜。

2.在了解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提示说明文常见的写作顺序:提出问题(质疑)——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结论)。

(2)合作与交流。

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

写从古到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分析问题。

介绍了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通过研究后发现一部分天体不可能存在生命,重点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得出结论。

人类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会继续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谜。

3.提出质疑,师生交流。

质疑:课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1自然段,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这段话是不是多余的?能否删除呢?预设:教师可从以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古至今,强调时间之久远,人们一直对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感兴趣,可见这个问题实在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用了对比的手法,古代科学不发达,只能用神话来解释,而如今科学发达了,却依然没有确切的答案,可见这个问题确实是个“谜”,自然过渡到后文的探究。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信息量很大,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初读下来,同学们可能觉得有点难,但是只要抓住了每段的中心内容,了解了全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来说明,我们就能很清楚地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不少关于宇宙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也一样。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篇文章打开眼界,跳出我们的常识圈——认为地球非常非常大,而忘了宇宙的存在,其实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一个非常小的星球,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其他星球看一看。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弄懂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其他星球的情况及成果。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再次提出课文的主要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学生交流。

预设: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科学上的结论,对在第一课时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可引导学生再说一说。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次讨论时,一些认为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同学刚刚改变了观点,认为地球之外没有生命。

老师的观点嘛,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对这个问题存疑,因为宇宙是无限大的,只有地球上有生命似乎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而且这依然是个“谜”,等待着大家去不断地探寻。

让我们先开始本课的学习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确定阅读重点: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1)学生自主阅读,标示相关语句。

(2)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课后习题第1题,归纳阅读方法。

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仔细读,必要时多读几遍。

与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的段落不需要细读。

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2.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学生讨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过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课文是从哪里开始具体讨论“宇宙生命之谜”这个问题的。

明确:课文第3自然段中提到:“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所以应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

学生交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第二,必要的水分;第三,适当成分的大气;第四,有足够的光和热。

(2)借助上面的探讨,思考:太阳系中除地球、火星之外的其他行星有无生命存在?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①教师按离太阳的远近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的示意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出示图片也可)②学生阅读第4自然段,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火星放在后面单独说)教师提示: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达。

交流示例:水星:因为它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金星:因为它缺氧、缺水,有着浓厚的云层,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其表面温度极高,所以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为它们离太阳很远,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所以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3)重点探究火星。

学生阅读第5—8自然段,分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预设:全文关于火星的内容相当多,信息量也大,而且关于火星是否有生命的探讨相对于其他行星要复杂得多。

可将学生分成两组,分组思考下面的问题:A.为什么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从理论角度思考)B.为什么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从科学事实角度思考)①小组一汇报交流。

两个猜测: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可能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火星表面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因为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自转一圈的时间接近;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接近,昼夜长短相近,都有四季。

所以火星上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②小组二汇报交流。

两次科学探索:1971年,宇宙飞船进入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通过近距离观测,证实人们关于火星上有火星人、有植物的两种猜测是错误的。

1975年,宇宙飞船登陆火星,进行分析和测试,证明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