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营中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期报告
侯营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的提出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然而由于传统师生关系的不良观念,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个别教师师德的滑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反差。

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

这种不良师生关系的恶性循环,不仅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而且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决定。

教育系统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和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要求和任务。

这为我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当前,我们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现行的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

(二)概念的界定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平等,即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任务不同的平行个体。

双方的唯一区别仅仅是分工的不同,教师不具备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利,不可随意对学生进行侮辱,漫骂、体罚或变相体罚。

教学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所谓民主,即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你教我学、互查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为了更好地教。

“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

所谓和谐,最重要的是教学双方保持一分良好的愉悦的心态,教学行为成为发自心底的最本质的要求。

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

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和教师一样,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严。

(二)、教育学依据
1、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所指出的:“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的教育理论;
2、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课堂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育理论;
3、叶澜教授指出的:“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中”教育理论;
(三)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应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即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即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切实提高认识,转变师生观念。

教师明白为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

让师生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共同健康发展。

3、形成优良三风,建成和谐校园。

让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学校、家庭、社会齐管共建,让学校充满人文精神,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环境(社会、自然)和谐相处,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幸福港湾、精神家园。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本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研究;
2.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的策略研究;
3.与新型师生关系相适应的案例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对现有法律及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年级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获得师生关系现状的相关数据。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改善。

4、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选择三个实验班进行案例研究,与平行班进行对照,从中寻找规律。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工作
举行开题论证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08年3月我校举行了开题论证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成立了以教导处、教科处领导以及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研究组,从组织上给予切实的保证。

(二)实施阶段工作
1.做好实验前测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间存在着自身的内在的联系:要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了解师生关系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基础。

所以,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1)师生关系现状的问卷调查。

2007年3月我们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初一(4)班、初二(1)、初三(2)
班学生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师生关系现有状况,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

(2)实验班和对比班师生关系问卷调查。

2.开展实验过程研究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以便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着重围绕以下两方面开展了具体的工作:(1)亲近学生,理解学生,互相沟通
课题开始时,我们觉得首先要做的是接近学生,要善于体贴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关爱,这样就容易与教师拉近距离,对教师消除潜在的恐惧心理。

这是课题顺利开展的基础。

我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制定了《师生关系调查表》。

一年多来共发问卷600多份,以此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了,而且每期进行一次,同时也发给平行班的学生,每次都有问卷分析,对比分析,以及改进措施。

总而言之,教师要通过这种“爱”,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这种“爱”更应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真诚的“爱”,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那么该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2)提高教师素质,关心学生,师生共同发展
我们的做法是:(1)换位思考。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这一年中,课题组有5位教师获学科教学能手,他们自学了多本有关教育教学专著(如: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有学习心得,有读书笔记。

学校经常派出课题组老师外出“取经”。

他们都带回来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

课题组老师还把自己的研究理论、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投向各级刊物,主办了校刊《探索》。

总之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一年多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老师的通力协助下,课题组的老师在师生关系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1)每学期进行一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2)并和平行班级进行对比找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定期举行课题研讨会;经常为全校师生上公开课;(3)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4)经常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4)同时也走出校园,向先进的学校和老师学习。

我校先后派课题组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莘县妹冢中学、高唐实验中学、聊城一中、二中等学校参观学习。

(3)加强课改探索,打造生态课堂。

课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渠道。


此,我校要求教师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秉持“学生第一,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打造生态课堂。

为了实现一目标,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学习杜郎口中学先进经验,在初一、初二年级中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由过去的每班分四小组,改为每班根据人数的多少,分为6-8小组,每组6-8人,学生课桌拼在一起,面对面而坐,教室的讲台也撤出,这样教师就必须始终站在学生的中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协作,让学生在春风拂面、细雨润物般的课堂教学中,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4)加强班级建设。

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是与“课堂教学”相并列的,以“班级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实践领域,是学生与教师在学校合作进行的,为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健康,主动发展而展开的学校实践。

为此,我校通过开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的优秀班级评比活动,由此改变大多数学生在校社会生活中受支配、被管理的生存状态,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师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师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师生。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和谐校园,不仅要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最利于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而且要把学校建成师生放飞心灵、焕发活力、和谐共生的精神家园。

为此,我校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校园文化建设切入,加强研究和实践,努力建设良好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

一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师生书法比赛、“张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型爱国主义演讲”活动、师生篮球赛、创建诚信考场、“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师生”活动、“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学生签名活动等。

这些活动成效显著。

七、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证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进一步转变了教师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师生合作观。

成就了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带动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2.通过本课题研究,逐步缓解了师生关系间存在的一些感情分歧和矛盾冲突,初步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

3.在课题实验中,老师们通过家访和问卷调查以及新父母学校,让家长了解了学校,了解了师生关系,能主动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孩子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

4.三个实验班的后进生队伍逐渐缩小。

由于改变了师生关系,学生和老师成了朋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5.促进师生发展,完善自身素质。

课题开展研究以来,置身于课题着力营造浓郁文化氛围的我校教师,不知不觉已将这种文化精神融注在心灵深处,展现在自己的认知、情感、品质和学识之中,逐渐形成了“砺志、勤学、求真、创新”的学风、“博爱、敬业、崇实、创新”的教风;与时俱进的课程范式、张扬个性的学习方式,自主自为的行为习惯。

6.深化管理成效,互动走向双赢。

课题的开展实践,不仅提升着校园的文化品位,优化了育人的氛围环境,促进完善了教育与被教育者的素质,也为学校各方面工作营设了良好的氛围,夯实了一定的基础,深化了管理的成效。

近一年来,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如:文艺汇演、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球类比赛、交流座谈、综合实践活动等,将“平等、民主、和谐”的课题理念融入其中,极大的调动、发挥了师生的积极性与潜能,并不断向自主、自省、自律、自强“四自”发展,也更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的管理成效。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实验取得进展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进行反思,认真地总结自己的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成员显然还达不到,这主要是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某些能力还有所欠缺造成的。

2.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的影响,阻碍课题的某些方面的顺利实施。

有一部分老师心中有顾虑,担心课题研究的活动搞得过频,会影响班上学生的考试成绩,最终影响自身的教学质量。

3.学生参差不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如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课题
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有的学生父母都忙于上班,有的甚至父母根本就不在孩子的身边,学校举办的新父母学校培训班不能参加,从而影响家校的沟通与协作。

4.教科研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制约着研究的真正全面铺开。

一些教师在教学观念、实验能力、研究手段上还滞后于学校研究步伐。

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九、下阶段的研究计划
1.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

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专家引领、课改历练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努力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水平。

2.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尤其是加强课题过程的管理,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以便于不断的提炼、反思、总结,更好地促进深化课题成效。

3.完善教科奖惩制度,树立典型,评选和表彰教科先进教师,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4.聘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研究作进一步指导,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