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第二代润滑油基础油异构脱蜡催化剂获得应用
酮苯脱蜡装置的工艺技术进展

酮苯脱蜡装置的工艺技术进展郭国进【摘要】酮苯脱蜡工艺近10a来得到较快的发展,新的工艺流程不断的开发和应用.文中对目前比较成熟的酮苯脱蜡工艺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指出部分优化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对脱蜡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炼油与化工》【年(卷),期】2011(022)006【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酮苯脱蜡;工艺;优化;进展【作者】郭国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润滑油荆门分公司,湖北荆门448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53酮苯脱蜡工艺是基础油加工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降低基础油中的蜡含量,改善润滑油的低温性能,同时获得副产品石蜡。
该工艺是在润滑油料中加入溶剂稀释,降低油品粘度,并逐步冷却,使油品中的石蜡逐步结晶析出,然后进行过滤,使油蜡分离。
由原油蒸馏得到的润滑油经糠醛抽提精制后都含有蜡,由于蜡的凝固点较高,必须除去,而蜡的沸点与润滑油馏分的沸点非常接近,用蒸馏的方法无法分离,但通过逐渐降低温度,蜡就会凝固结晶析出,然后过滤将油蜡分离。
为便于过滤,需加入一些在低温时对油的溶解度很大而对蜡的溶解度很小的溶剂进行稀释。
酮苯脱蜡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结晶、冷冻、过滤、溶剂回收等部分。
酮苯脱蜡装置投资和操作费用都很高,是一种昂贵的石油炼制过程。
因此,各国致力于寻找合适的溶剂,发展新的结晶设备,改进过滤设备,改进溶剂回收流程和操作条件,以提高溶剂脱蜡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发展了加氢脱蜡、催化脱蜡、异构脱蜡工艺,技术上的发展主要在临氢脱蜡上,溶剂脱蜡近几年来发展较慢。
我国国情决定了酮苯脱蜡仍将存在较长时间,而且酮苯脱蜡仍有一些难以取代的优点,如在加工较轻原料时,脱蜡油产率高,粘度指数较高,可生产副产品石蜡和微晶蜡等。
原料轻重对脱蜡过程影响较大。
轻质原料中石蜡含量高地蜡含量少,而重质原料则相反。
石蜡的结晶为片状,颗粒大易于过滤但套管易上压,地蜡的结晶为针状,颗粒小不易过滤但不易上压。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

目前75%以上的基础油仍靠传统工艺进行生产,这种生产工艺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需要,因此要转变老三套的生产工艺,可以在基础油生产中采用加氢工艺处理,使基础油能满足新的润滑油要求。
这种加氢处理技术已成为目前世界主流的生产技术,但在应用范围、经济成本及生产现实情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后,该种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的局面仍将持续。
1 传统生产工艺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传统的生产方法采用的是物理生产方法,称为“老三套”,主要有溶剂精制、脱蜡、白土补充精制等主要环节。
这种工艺在高黏度基础油的生产率很高,具有石蜡熔点高的特点,通过这种方法基础油中含有少量的芳烃,使氧化产物等有很强的溶解力。
这种工艺的优势明显,在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地位非常重要。
多年来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对该种工艺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在节约能源,降低支出,提高效益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1.1 溶剂脱蜡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溶剂脱蜡是常用的一种,占有重要地位。
在生产流程中按照顺序操作,这个流程包括结晶、过滤、回收和冷冻等环节构成。
这种工艺在处理轻型原材料优势明显,脱蜡性能比较高,成本不高,在我国基础油生产中使用频率很高。
1.2 溶剂精制溶剂精制工艺在润滑油生产中占有重要步骤,其作用是过滤和剔除基础油中的胶质、沥青物质,这样使油品的抗氧化性能得到保证,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1.3 白土补充精制原料经过溶剂精制和脱蜡工艺处理后,质量基本符合要求,但为提高润滑油的质量,对颜色进行改善,可以根据情况补充精制。
这个工艺方法是混合好白土和油品,利用白土的吸附力,通过白土过滤和祛除油品杂质,同时祛除掉不良的杂质,使油品的质量和油品颜色得到进一步改善,降低碱氨的含量,使抗氧化安定性提高,同时提高油品质量。
目前我国基础油氮含量高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个问题,近年来逐渐被使用。
2 异构脱蜡异构脱蜡过程是采用化学手段将烷氢异构分子分为单链异构,不断分解分子,这样可以使分子满足油品的质量,在油品制作时不断提升质量,保证成品油的可持续发展。
石蜡基减压渣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

石蜡基减压渣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作者:朱长申张翠侦徐岩峰来源:《当代化工》2020年第03期Study on the Production of Lube Base Oil From Paraffinic Vacuum ResidueZHU Chang-shen,ZHANG;Cui-zhen,XU Yan-fen(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of Oil and Petrochemicals(Beijing) Co., Ltd., Shandong Qingdao;266500, China)我国原油大多偏重质,尤其是石蜡基原油中大于500 ℃的减压渣油收率超过40%~50%[1-3]。
为了实现有限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往通常采用直接催化裂化、溶剂脱沥青-催化裂化和加氢精制预处理-催化裂化等,组合工艺处理减压渣油以达到生产轻质油品的目的[3]。
目前国内石蜡基常压渣油通常采用常规的FCC工艺加工,也开发出石蜡基减压渣油的催化裂化工艺(简称VRFCC),该工艺不仅转化率低,油浆收率高,同时焦炭和干气收率高,更严重的是焦炭选择性急剧变差,从而造成重质烃未得到充分利用[4]。
此外,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IHCC工艺具有低干气和焦炭产率、无油浆产物的特点,适合处理石蜡基渣油[3,4]。
但在目前产能过剩、燃料油市场饱和的形势下[5],将石蜡基减压渣油轻质化并不能实现合理利用。
石蜡基减压渣油具有饱和烃含量较高,硫含量、重金属含量及沥青质含量较低的特性,可利用该特性进行润滑油基础油、石蜡等生产。
且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装备技术领域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航空航天行业、船舶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对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需求量不断增长[6]。
目前,国内润滑油生产工艺包括“老三套工艺”(即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加氢工艺及两者的组合工艺。
但传统工艺生产的Ⅰ类基础油已达不到现代工业的要求,为了改变石油馏分中分子结构的化学组成,以满足润滑的新要求,加氢工艺方法成为首选[7,8]。
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

附件1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第 1 分会场:能源化工驻场专家:徐杰、田志坚、丁云杰、朱向学、高进徐杰简介徐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均相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催化学报》等杂志编委。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 催化选择氧化,围绕-CH3、-CH2、-CH 等键的选择氧化活化等科学问题,开发烃类、醇类等选择氧化的新路线和新方法,为工业应用提供创新技术;2. 催化选择加氢,开发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选择加氢、选择加氢脱氯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背景的催化新方法和新技术。
3. 生物质转化,以糖类及其衍生物、甘油等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为原料,催化转化制乙二醇、丙二醇、乳酸、马来酸、呋喃二甲醛、呋喃二甲酸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
长远目标:以纤维素、木质素及其他生物质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单体以及新型液体燃料,发展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和能源产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4. 催化新材料,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质催化转化等重要过程,研究开发多相催化新材料、新型催化剂载体、均相催化新材料以及仿生催化新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和应用新技术。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1. 对二甲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
团队研究开发出PX氧化制PTA关键新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体系,提高氧化反应活性和效率,大幅降低溴用量。
该技术在乌鲁木齐石化10 万吨/年PTA生产装置连续应用6年,Co Mn Br用量可降低15%以上,并可减少醋酸溶剂消耗,装置运行稳定,产品质量优良; 2. 乙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
团队研究开发出乙苯催化氧化制苯乙酮新技术。
与企业合作,设计建成2000 吨规模工业装置,实现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苯乙酮产品纯度达99.5%以上,达到进口产品质量指标要求; 3. 甘油催化加氢制1,2- 丙二醇。
润滑油基础油降浊点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润滑油基础油降浊点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应用马莉莉;蔡烈奎;张翠侦;秦一鸣【摘要】研发了一种新的润滑油基础油降浊点催化剂并进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碱处理后的ZSM-5分子筛作为部分硅铝源合成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具有良好的降低润滑油基础油浊点的性能,工业应用效果良好.所研制的降浊点催化剂对HVIP8基础油和150BS光亮油都有明显的降浊点功能,以浊点高达18℃的HVIP8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在200℃的反应温度下可以将浊点降低到-10℃以下.【期刊名称】《炼油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48)008【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浊点;催化剂;分子筛【作者】马莉莉;蔡烈奎;张翠侦;秦一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青岛市266580;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220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青岛市266580;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2209;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2209;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2209【正文语种】中文国内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在生产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时,会遇到基础油浊点偏高的问题,如以新疆克拉玛依石蜡基原油减四线馏分油、轻脱沥青油采用以异构脱蜡催化剂为核心的全加氢工艺生产出的HVIWH300,HVVIH90BS基础油,这两种高黏度产品浊点达到+16 ℃左右[1];采用含有ZSM-5分子筛的催化剂,生产的150BS光亮油倾点虽已达到了-12 ℃,但浊点仍然高于+16 ℃[2];以SAPO-11分子筛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异构脱蜡催化剂在生产大庆的20 mm2/s基础油时,为了除去油料中的絮状物,提高异构脱蜡的苛刻度,使产品的倾点降低至-35 ℃,但仍有絮状物析出[3]。
润滑油基础油浊点升高在气温低时会出现明显的絮状物,达不到清亮透明的指标要求,影响客户对油品质量的认可。
根据中石油加氢润滑油企业标准,高黏度基础油浊点一般要求不高于-5 ℃,根据实际润滑油运输及储存情况,浊点低于-5 ℃时油品不会有明显的浑浊现象。
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

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胡松伟;郭庆洲;夏国富;聂红;李大东【摘要】以加氢裂化尾油和加氢处理重质减压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分析基础油的性质,并采用质谱和13C核磁共振分析异构脱蜡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考察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在多环环烷烃质量分数、链烷碳质量分数和平均碳数相近的条件下,黏度指数随着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的增大而减小,倾点随着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的增大而降低;在多环环烷烃质量分数、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相近的条件下,黏度指数和倾点随着分子的平均碳数减少而降低.【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5(031)004【总页数】5页(P831-835)【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异构脱蜡;黏度指数;倾点;黏度【作者】胡松伟;郭庆洲;夏国富;聂红;李大东【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TE626汽车机械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车用润滑油产品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车用润滑油从高黏度的单级油发展为低黏度的多级油,从单一要求的专用油发展为无特殊要求的通用油;具有优良的黏温性能、低温流动性、氧化安定性和低硫含量的API Ⅱ类和Ⅲ类基础油已逐步取代Ⅰ类基础油,在车用润滑油产品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全加氢工艺是生产API Ⅱ类和Ⅲ类基础油的主要技术,包括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异构脱蜡-加氢后精制3个单元。
与传统的溶剂脱蜡技术相比,异构脱蜡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降倾点效果,同时基础油收率也较高,而操作费用则更低;与临氢降凝技术相比,异构脱蜡技术也有较大优势,表现为基础油收率较高,副产品的附加值高。
炼油技术

炼油技术炼油工业是我国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原油的加工能力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炼厂的数量却在不断的减少,这说明炼厂的规模在趋于大型化。
而原油中的重油和低硫原油的产量也在增加,炼油厂装置构成趋向于加工重质含硫原油,深度加工以提高轻质油收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清洁燃料,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
近年来,国内外炼油技术围绕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在清洁燃料升级换代、润滑油基础油升级换代、深度加工多产轻质油品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发展,以下是目前主要炼油技术概论:1、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是当今最受青睐的一项先进炼油技术。
它以减压重瓦斯油、催化循环油、焦化重瓦斯油为原料,生产芳烃料(石脑油)、喷气燃料、超低硫柴油、裂解生产乙烯的原料和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尾油)。
加氢裂化优点是能将劣质石油馏分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可以生产催化裂化所不能生产的优质催化重整石脑油和优质航空煤油,从而弥补催化裂化的不足。
近年来加氢裂化技术的进展,主要是开发加氢裂化新工艺(如UOP公司的HCycle工艺和 APCU工艺),适应不同炼厂的需要,同时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降低操作压力,减少氢消耗,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2、渣油/重油加工技术减少重燃料油生产是当今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目前催化裂化单炼和掺炼渣油的能力已占到催化裂化总能力的25%以上,但并不是所有的渣油都能通过催化裂化加工。
如果渣油的残炭质量分数>10%、金属的质量分数>(1.0—1.5)×10-4,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装置也难以承受越来越高的催化剂费用和越来越长的停工时间。
加上轻质油品需求增长、轻质原油和重质高硫原油价差扩大、重质含彤高硫原油供应的比例扩大等因素,特别是延迟焦化能够加工廉价的重质高硫高金属渣油和焦化汽油经过加氢后还能用作裂解生产乙烯的原料,因而延迟焦化就成了渣油加工最受欢迎的技术,成为许多炼油厂优选的渣油加工方案。
加氢裂化尾油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

加氢裂化尾油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作者:吴仕生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摘要: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近年来在国内市场成长迅猛。
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矿物润滑油油质量很难有进一步提高,同时适合生产润滑油的原油资源又日益减少,因此润滑油生产必须面对劣质的重质原油,这对于传统加工工艺是一道难题。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如加氢处理、加氢补充精制等技术已经成熟;另一方面,异构脱蜡等新技术日益得到应用。
采用加氢新技术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合成基础油PAO的性能,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具有燃料型加氢裂化装置的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的一次转化率通常为60%~90%,尚有10%~40%的未转化产物,即加氢裂化尾油。
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突破了原油资源的限制,可由劣质原油或低黏度指数原料生产出高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
我国某地区石化公司加裂尾油因其经历了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过程,精制程度高,可用以生产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
以泉化尾油为原料,开发的TDW-4型重排降凝催化剂,可将尾油中长链烷烃碳原子重排降凝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TDW-4催化剂已和国内商业降凝脱蜡催化剂催化性能相当。
关键词:加裂尾油;基础油;重排降凝引言:文章以某地区石化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依据重排脱蜡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理念,自主研发的TDW-4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和孔容更大的特点,与商业催化剂相比,在产物选择性接近的情况下,催化剂活性更高。
TDW-4催化剂可将尾油转化为高品质的APIII/II+类润滑油基础油,其中200N基础油收率最高,在倾点达到-12℃时,粘度指数达到116,饱和烃含量高。
尾油生产基础油的工艺方案有助于该企业由燃油型企业向润滑油-燃油-乙烯三位一体炼化一体化企业转型,在经济压力多变的情况下,积极寻找抵御风险和增产增效的方案。
1.实验部分1.1催化剂制备重排脱蜡催化剂采用一维中孔分子筛与拟薄水铝石按一定的干基质量比混合,挤成直径1.6mm的四叶草型载体,晾干后在120℃下干燥12h,后在500℃下焙烧4h后得到条状载体。
润滑油基础油调合工艺应用研究_汪鹏飞

2013年8月Aug.2013润滑油LUBRICATING OIL第28卷第4期Vo l.28,No.4加工工艺PROCESSING 文章编号:1002-3119(2013)04-0062-03润滑油基础油调合工艺应用研究汪鹏飞,杨文倩,黄小珠,张浩,郑海林(中海油惠州石化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86)摘要:为了调合出市场接受度高的基础油,文章通过对润滑油基础油性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小试、中试后,增设射流式搅拌喷嘴调合器及更改相应流程,实现了基础油调合的工业化生产。
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工业化应用投资少、见效好,可确保调合后的油品品质达到目标产品要求,并使产品利润最大化,适合在同类企业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调合;研究;改造;工业化中图分类号:TE624.6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Research of Lube Base Oil Blending TechnologyWANG Peng-fei,YANG Wen-qian,HUANG Xiao-zhu,ZHANG Hao,ZHENG Hai-lin (CNOOC Energy Technology&Services-Petrochemicals CO.,Huizhou516086,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lube base oil properties,the related factors and a series of laboratory and pilot tests,a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method was adopted in order to blend the more popular lube base oil.At the same time,a set of jet mixing nozzle blending facilities was added to a lube base oil hydrogenation unit and the relevant process was also changed to achieve an industrialized base oil blending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ustrialized application of blending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small investment but so effective,easy to operate,ensuring the blended oil to be quali-fied,making the profit maximization come true and so on,what is worthy of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to the same or similar kind of plant.Key words:lube base oil;blending;research;transformation;industrialization0引言某公司40万t/a加氢异构脱蜡装置主要生产APIⅡ类及以上品质高端加氢润滑油基础油。
石科院专家、高级工程师郭庆洲_把论文写在“油转特”现场

eople 人物712023 / 08 中国石化石科院专家、高级工程师郭庆洲把论文写在“油转特”现场□ 本刊记者 陈子佩 通讯员 严张艳 邱继军郭庆洲,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专家,长期致力于润滑油加氢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主持或承担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投入到“加氢异构脱蜡生产高档基础油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PAO生产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高端特种油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等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6项。
作为石科院技术专家,他长期负责荆门石化润滑油加氢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业应用和技术服务工作。
目前,采用石科院开发的润滑油加氢相关技术已建成润滑油加氢处理、润滑油异构脱蜡、环烷基橡胶油加氢、白油加氢等特油类工业生产装置18套。
人物名片6月,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到荆门石化开展炼油业务转型升级发展专题调研,并专程前往该公司特油研发基地看望科研工作者,对于他们为荆门石化“油转特”转型发展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给予充分肯定。
现场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中,就有这样一位“智多星”——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专家、高级工程师郭庆洲。
扎根科研一线,与荆门石化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也迎来腾飞。
怀揣着石化报国的理想,郭庆洲在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加工专业,并被顺利录取。
毕业后,郭庆洲又来到石科院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深造。
2000年9月,郭庆洲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
当时恰逢我国润滑油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众多汽车合资企业在我国纷纷落地,对润滑油及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当时我国润滑油加氢技术还处于应用发展初期阶段,根据石化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和个人兴趣,郭庆洲在进入石科院后便立刻投身到科研一线,从事国家急需的润滑油加氢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工作。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技术研究进展

第39卷第2期2021年3月石化应用Petrochemical Technology&ApplicationVol.39No.2Mar.2021DOI:10.19909/ki.ISSN1009-0045.2021.02.0138专论与综述(138-142)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技术研究进展付凯妹,李雪静,郑丽君,丁文娟,慕彦君(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102206)摘要:综述了润滑油基础油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加氢异构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美国雪佛龙鲁姆斯全球公司异构脱蜡技术、美国ExxonMobil公司选择性脱蜡技术、韩国SK公司加氢裂化尾油处理技术、中国石化异构脱蜡技术以及中国石油润滑油加氢异构技术等。
指出了各技术在处理不同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异构脱发展趋势;综述中图分类号:TQ644.5文献标志码:A O章编号:1009-0045(2021)02-0138-05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对优质润滑油的需求,国内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工业应用也取得长足进展。
2019年,全球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为6360万t,较2018年增加7.3%,是继汽油、柴油和煤油之后位列第4的炼油产品,而其附加值远超前3位。
因此,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是炼厂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也是石油公司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
全球润滑油基础油等级将持续升级,I类基础油的产能占比将继,:D基础油占比将达到50%,皿类基础油25%~30%,"类和#基础油继续推动全球润滑油。
2019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约760万t,装置平均负率约40%,体产能、产品[1],I基油"基油过,皿类基油及高黏度"基础油短缺,依赖进。
因此,需要应用成熟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重塑我国润滑油,对国高润滑油基油的"润滑油要基油和加2,前质量数润滑油的70%~85%"着生产的展,基础油品质对成品润滑油的用能"国用的基础油国石油(API)提,润滑油基础油的和量、数量分为5类$2%。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Han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21, 11(2), 88-94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1 in Hans. /journal/hjcethttps:///10.12677/hjcet.2021.112012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王延飞*,赵梓贺,张雅琳,余颖龙,王晶晶,张占全,王嘉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清洁燃料重点实验室,北京收稿日期:2021年2月8日;录用日期:2021年3月22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29日摘要本研究针对润滑油异构脱蜡段进料满足硫氮含量低和粘度指数高的要求,开发出一种高活性的深度脱氮兼具芳烃饱和功能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将原料中多环芳烃、环烷烃等低粘度指数的非理想组分转化为高粘度指数的理想组分,达到提高粘度指数的目的。
以大孔径氧化铝为载体,采用高分散络合技术制备II类活性相催化剂,并对其物性进行表征。
以减四线蜡油评价,本加氢处理催化剂可以生产N 含量< 2 ppm,粘度指数> 140的处理产品,满足异构脱蜡进料要求。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加氢脱氮,粘度指数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Hydrotreating Catalyst for Lube Base OilYanfei Wang*, Zihe Zhao, Yalin Zhang, Yinglong Yu, Jingjing Wang, Zhanquan Zhang,Jiayi WangKey Laboratory of Clean Fuels, PetroChina, PetroChina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Received: Feb. 8th, 2021; accepted: Mar. 22nd, 2021; published: Mar. 29th, 2021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ow sulfur and nitrogen contents and high viscosity index to *通讯作者。
异构脱蜡技术的工业应用

表!
油品名称 &0 * &1 "$2 * ,$ &4 "#2 * !$ &4 * 67 "$2 * ,$ 粘度 ("$$ - ) * ・ ))’ +." "$ ( ’" "! ( /5 "$ ( ’3
异构脱蜡基础油调配的润滑油产品的主要性质!
倾点 * . ,3 . ,$ . ,3 闪点 * ’!’’# ’5, ’’5 #*$ #*$ "$ * $ 泡沫性能! /,$*$ $*$ $*$ 后 ’!#*$ $*$ $*$ 边界泵送 温度 * ! . ’# ! . ’$ ! . ’# 表观粘度 * ・ ))’ +." ’ #,$ , ’3$ ’ 58$
(## 4#( 44! 透明 #
(&# 42" ")3 !)" 透明 # 4##
4!" "#3
)13 (2& 4)!
4#) 44& 4&4 !)&
(&(
!() 透明 # 44# # 0 3" # 0 14" 2 # 0 #! # 0 #(2 # 0 1# # 0 1(3 " 透明 #
!(4 透明 # 4"" ! 0 (! # 0 142 3 # 0 #) # 0 ))
()**+,(-./ .00/-(.1-)2 )3 -4)5+6.7-28 1+(92)/)8:
1C DEFGFH,IC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JHKCE,LMJH< LNH<OJN,IJ PNH<)JN
( !"#$%"&’ (# )*+$%, !"#$%"&’ *%- ./"0$1*2 .(03*%’ ,)*+$%, "5,!"")
新一代基础油_GTL基础油

近20年来,世界润滑油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和愈加苛刻的产品规格驱动着整个润滑油工业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变革,基础油加工工艺的变革自然也成为推动润滑油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著名石油石化公司正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天然气合成油(Gas-to-Liquid,简称GTL)的研究,而GTL技术制备基础油工艺的逐步商业化,将引起基础油领域新一轮的变革。
一、GTL技术概述GTL技术是将天然气转变为合成油后再进一步转变为燃油及其他碳氢化合。
通俗地说,首先是将天然气分子撕裂,再 将它们重新组成长链分子。
这个过程将制备纯度极高、无硫、无氮、无芳烃和无金属元素的合成型原油,其分子基本上是由直链烷、烯烃组成。
然后,合成油经过进一步炼制,生产出对环境友好的燃料油和化学品,例如柴油、石脑油、石蜡及其特殊产物。
1. GTL加工工艺及优势GTL工艺包括下列两个主要步骤:1)将天然气转换为合成气。
天然气与氧气经过部分氧化反应制备成合成气,合成气的成分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该步骤投资费用较高。
2)将合成气转变为合成油。
这是GTL技术的关键步骤,是经过费托(Fischer-图1 GTL加工工艺示意图Tropsch)合成转换,即:将合成气经过含有钴基专利催化剂的固定床或浆态悬浮床的反应器,转变为各种黏度级别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GTL加工工艺示意图见图1。
根据《油气杂志》近期的评估以及各政府部门和石油公司的勘测,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70万亿立方米以上,但由于远离消费者、运输困难等原因,多数储量被搁置。
GTL技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石油产品的替代物,给拥有天然气储量的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避免在石油开采时将伴生天然气资源放空燃烧。
不仅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使环境得到保护。
GTL技术制备的合成型碳氢化合物性能优异,可以直接使用或与低质量原油生产的燃料进行混合使用,以满足越来越苛刻的环保和油品性能指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