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构景艺术分析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苏州园林注重将人与自然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以人为中心,而是以自然为根基。
在园林的布局设计中,常见的有山水、湖泊、假山、池子等自然元素,并通过合理的构造使之与建筑、花木、人造景物等相融合。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对人的熏陶和启发。
二、假山的运用假山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之处。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不仅形象逼真,似乎是从自然山水中剪裁出来的,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
假山的制作方式和手法也极为讲究,常常巧妙运用石头的形状、色泽和纹理,以及人工痕迹来构建山体的形态,使得假山更具观赏价值。
三、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构造苏州园林的布局非常精巧,充满对称和谐的美感。
在园林的设计中,考虑到了视觉、听觉以及空间的变化。
园林常使用回字型或中轴线对称的形式,展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
同时,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和花木的摆放也十分精致,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考虑,强调空间的层次和节奏。
四、文人气息浓厚苏州园林融入了文人精神和审美意识,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园林的追求。
在园林的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的影子。
园林常常采用意境深远的命名,使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联想到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五、空间的错落有致苏州园林通常采用小面积的规划设计,空间显得相对狭小,但却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
通过灵活的布局和巧妙的延伸,使得空间看起来更大、更开阔,让人们在有限的区域内体验到丰富的景观。
六、多样的水景水景是苏州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运用特色的水景元素,如池塘、小溪、喷泉等,实现了园林的平衡和谐之美。
水景在园林中的安排和布置往往非常巧妙,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舒适和静谧的感觉。
以上就是苏州园林的主要艺术特点。
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人与自然和谐融合,运用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构造,体现了文人情怀和审美意识,创造出迷人的空间错落和多样的水景,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作。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苏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造景艺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本文将从造景艺术的特点和运用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规划布局:苏州园林在规划布局上注重空间感和节奏感。
空间感通过利用远近、高低、虚实等手法进行表现,使游客在游览时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节奏感则体现在园林中的景色排列和变化上,使整个游览过程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的感觉。
山水造型:在苏州园林中,山和水是造景艺术的核心元素。
山峦起伏,湖水清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园林中的山石、湖沼、溪流等也都有着精细入微的造型设计,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植物配置: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注重季节变化和多样性。
春有杨柳依依,夏有荷花翩翩,秋有丹枫如火,冬有翠竹傲雪。
这种四季分明的植物配置,使得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给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
建筑风格: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的特色为主,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灰瓦白墙、飞檐翘角为主,显得古朴典雅。
园林中的门窗设计也独具特色,通过漏窗、门扇等元素,或营造出幽静神秘的环境,或呈现出豁然开朗的视觉效果。
漏窗掩映:苏州园林中常常采用漏窗掩映的手法,既保护了游客的隐私,又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漏窗是一种装饰性的窗户,通过在厚实的墙面上嵌入一个或多个花格窗,使内外景物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空间感,还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门扇:苏州园林中的门扇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建筑元素,它们不仅具有分割空间的作用,还可以传递时间信息。
门扇上的图案和雕刻精细入微,寓意深远,为游客提供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通过门扇的开合,可以展现出园林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园林的空间层次和深远意境。
躺椅:苏州园林中的躺椅是一种舒适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造景艺术。
苏州园林的构景方法
苏州园林的构景方法我折腾了好久苏州园林的构景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真的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苏州园林美,但到底为啥美,那些构景方法我是一窍不通。
我想着先从布局入手吧,就像搭积木一样,得先规划好格局。
我发现苏州园林特别讲究主次分明。
就好比一个集体照,肯定有主角有配角,园林里也这样。
比如说拙政园,主建筑那是相当突出,其他的小亭小阁啥的就是陪衬,这样就很有层次感。
然后我觉得空间利用可复杂了。
我也试着自己在纸上画画看,结果失败了好多回。
但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苏州园林擅长用借景这种办法。
它就像是把别人的东西借来当成自己的装饰一样聪明。
园林中的窗子就像一个个画框,透过这些“画框”,把园外的景色借到园内,仿佛把远处的山啊,附近的河啊都给揽进自己的院子里,特别奇妙。
我自己还特意跑到园林里,站在窗子前看,那感觉就像看一幅会动的山水画。
还有那个藏露相间的方法,我也是费了好大劲儿才琢磨出来的。
我刚开始不懂园林里的小路为什么要拐来拐去,有的地方堆个小山或者种一排树挡一挡视线。
后来我明白了,这样就像捉迷藏一样,把想给人看的景色藏一藏露一露,让人充满好奇心。
如果一下子全展示出来,那就像一个人把所有家底都亮出来,一点神秘感都没有了。
对于隔景的方法,我也做过不少尝试。
比如说用围墙、栏杆之类的隔开不同的区域。
园林里有些围墙不是完全封死的,上面有镂空的花窗,这样既隔开了空间又有通透的感觉,就像我们在家里挂个珠帘,既能分开卧室和客厅,又不会显得太死板。
不过嘛,我也有不确定的地方。
比如说园林里有些石头的摆放,我知道肯定是有门道的,但具体怎么遵循美学原理,我还得再研究研究。
这里我就建议大家要是想深入了解构景方法,可以多到苏州园林走走看看,对比不同的园子,再看看导游手册或者听导游讲解,自己再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这样会收获更多。
反正探求苏州园林构景方法的过程就像一场冒险,会有失败也会有惊喜。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其意境的构成采用了多种手法,可以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构造以及意境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拙政园的空间布局展现了圆形居中、四周方正的特点。
整个园林面积约为1.33公顷,被水池一分为二,园中心围绕着一个池塘,使整个园林呈现出环绕水的布局。
园内采用了对称布局,叠山分岳、螺旋廊榭等元素都体现了对称性的设计手法,使整个空间显得和谐、有序。
拙政园的建筑设计融入了江南园林的风格特点。
园内建筑群以亭、廊、井、楼为基本形式,且大量运用了园林建筑中的“虚实相生”原则,即利用虚实的对比,营造虚空幽远的意境。
建筑物之间通过曲径通幽的景观连接起来,让游客在园内穿梭时不断感受到不同的景观韵味,增强了游园的趣味性。
拙政园的景观构造采用了水、山、草木等自然元素的配置。
园中有一池深深,水面辽阔。
水在园内的景观构建中起到了连接不同景点的作用,与各种建筑、草木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除了水景,园内还有植被葱茏的山石、花木繁茂的花坛,让人置身于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
拙政园的意境体验主要体现在游客在园内的参观过程中。
整个园林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可以体验到宽阔与狭窄、颠簸与平稳的变化,创造出游人在园中游走的快乐感。
在园内可以欣赏到精致的园林艺术品,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让人们沉浸享受着园林所带来的艺术和审美的愉悦。
拙政园通过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构造以及意境体验等多种手法构成了其独特的意境。
整个园林在细致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下,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又体现了人文的内涵,使人们在这个园林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被誉为“吴中四大名园”之一。
这座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的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微缩意境的营造:苏州拙政园以其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布局而著称。
整个园林被分成数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境。
园林的最南端沐春堂,极富山水意境,湖泊和亭台相映成趣;而东部的寒山寺则营造出古刹深处的宁静祥和之感。
二、曲径通幽的手法:苏州拙政园以曲径通幽的手法来引导游客的视线和步伐,使游客能够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
从园林的南门进入,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依次欣赏到若干座精美的亭台和花园,如百川争流、琴韵悠扬的拙政亭、檐流瀑布等。
三、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苏州拙政园注重营造一种融合自然和心境的意境。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思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的中间主体建筑岇山书院,被大片碧绿的池塘和花木环绕,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四、禅意与人文的交融: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融入了禅意和人文情感的元素。
园林中的一些景点和建筑物都有着深厚的禅意和文化内涵,如“琴台”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禅宗,而琴台亭上悬挂着“虚空藏菩萨”的匾额。
园内的花卉、石头和湖泊等自然元素也与中国的文人墨客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虚实结合的构思: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巧妙地融入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园林中的很多建筑物和景点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设计,让游客的视线在虚实之间游移,增添了意境的变化和趣味性。
园林内有一条弯曲的水道,水面上摇曳着倒影,而周围的亭子和建筑物正好映入水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景观。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微缩意境的营造、曲径通幽的手法、心境与自然的融合、禅意与人文的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构思等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动静结合、人文自然共融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其意境构成手法巧妙、独具特色。
整体布局采用了“曲径通幽、回环婉转”的手法,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风格,园林景观以水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水乡氛围。
意境营造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水和建筑之美,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致。
而园内的文化内涵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古典雅致之美。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华园林的独特魅力,其构成手法精湛,展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文化内涵、深远、巧妙、独具特色1. 引言1.1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其意境构成手法堪称经典。
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详细的解读,探讨其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手法以及独具特色的品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拙政园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对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赏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对这座古典园林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2. 正文2.1 整体布局苏州拙政园是一座经典的园林建筑,其整体布局精致而独特。
园内主要由水池、廊亭、假山、小桥等组成,整体呈现出精巧的对称布局。
园林中心是一座精美的亭台,四周环绕着水池,水面倒映出亭台的倩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雅致。
园内的小桥曲径蜿蜒,将园中各处景致串联起来,使游客仿佛穿越在一幅幅画卷之中。
假山被巧妙地布置在园内各处,既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自然的气息。
整体布局既注重对称,又注重错落有致,使游客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舒适和谐的视觉享受。
整体布局的精致和巧妙,体现了园林建筑师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美学追求,为苏州拙政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精湛的造景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不仅是自然美景的缩影,更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文化的物质载体。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将有限的空间塑造成无限的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详细探讨苏州园林的主要造景手法,包括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体设计、建筑元素和文化符号等方面,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1.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苏州园林造景的基础,通过巧妙的设计,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空间体验。
1.1 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的重要特征。
园中的小路并非直来直去,而是蜿蜒曲折,时而隐没于花木之间,时而穿过假山石洞。
这种设计有以下几个作用:a) 增加空间层次感:曲折的路径使游客无法一眼看到整个园林,而是需要逐步探索,每转一个弯都可能有新的景致呈现,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和神秘感。
b) 创造视觉变化:弯曲的路径使游客的视线不断变化,避免了单调感,同时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c) 营造意境:曲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曲径通幽"思想,暗示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探索真理的过程。
例如,拙政园中的"十八曲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桥面蜿蜒曲折,穿行于荷塘之上,游客行走其间,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景致,体现了"移步换景"的造园理念。
1.2 远近高低苏州园林善于利用地形变化和视觉错觉来创造空间的丰富感。
主要手法包括:a) 高低错落:通过假山、土丘等造景元素创造高低起伏,使平面空间产生立体感。
b) 远近层次:利用植物、建筑等元素的疏密配置,营造出远近层次,增加空间深度。
c) 借景:巧妙利用园外景观,如远山、塔影等,将其纳入园林视野,扩展空间感。
以留园为例,园中的"冠云峰"假山高耸入云,不仅创造了高低变化,还成为整个园林的视觉中心。
苏州园林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园林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的景观和独特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其构成手法多样,包括布局、植物、水景等方面的设计,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苏州园林的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
首先,苏州园林的布局非常注重对称和对景的设计。
整个园林常常以水面为中心,围绕着水面布置各种建筑和景点,形成了一个互相照应的景观系统。
例如,拙政园中的“映月堂”便是以水面为中心,前后对称地布置了两座建筑,映衬着水中的月亮,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
这种对称和对景的布局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了丰富的景观和意境。
其次,苏州园林的植物设计也是其独特之处。
苏州园林中常常种植一些具有寓意的植物,如竹、松等。
这些植物常常被用来象征坚强、长寿和纯洁等品质。
例如,留园中的“东荷园”就以莲花为主题,莲花具有洁净和纯洁的象征意义。
同时,苏州园林中还注重各种植物的搭配和景观的变化,以达到丰富景观和意境的目的。
这些植物的设计使得园林更加生动和富有生命力。
此外,水景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州园林常常利用水面的反射和倒影来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和意境。
例如,拙政园中的“夏鉴湖”就被设计成一个迷宫般的水面,水面上的亭台、树木和景观在湖中倒映,使得整个景观变得曲折多样,增加了观赏的趣味和深度。
水景的设计让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最后,苏州园林还融入了一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倡导的是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的景观和建筑经过精心的布置和设计,力求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同时,苏州园林还注重追求艺术的极致,力求达到“意境”的境界。
园林中的景观和意境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体现。
这种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赋予了苏州园林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总之,苏州园林通过布局、植物、水景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的构成手法,创造出了独特的景观和意境。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第二,景观元素的运用。
苏州拙政园以其丰富的景观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视觉体验和情感感受。
在建筑方面,园内有小桥流水、廊榭亭台、假山水池、石栏花台、亭阁楼榭等,这些建筑元素以其精巧的设计和布局增强了园内的意境。
同时,园内还种植了大量的名花名木,如世界上最大的荷花“双柳盆景”,古树名木“白莲洲的红杉”,这些花木不仅丰富了景观元素,也为游客提供了浓厚的自然氛围。
第三,意境的表达。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之一就是以意蕴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进行意境的表达。
园内的建筑、景观、石刻等艺术元素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精神层面的思考和追求。
例如,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砚台山,它的名字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莫学诗文作砚台”的警世诗,表达了儿女情长、家国情怀等人生哲学。
第四,情感的引导。
苏州拙政园通过构成手法巧妙地引导游客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在园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园内的小径石凳、曲池、隐窗等元素既创造了宁静、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具有自然、朴实的感觉,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回忆,引发内心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引导,使游客能够在园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享受到心灵的放松和满足。
综上所述,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景观元素运用、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引导等方面。
通过精巧的设计和布局,园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欣赏体验,同时也能够引导游客的情感,使他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苏州拙政园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布局特点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的详细介绍。
1.背靠山势,注重山水结合:苏州园林往往选择在具有优美山势的地方建造,背靠青山,面向水域。
园林中水面较大,山石也常被巧妙应用,形成了山水相依的景观效果。
这种布局使得园林的景观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深度,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氛围。
2.高低错落的布局,注重空间变化:苏州园林常常利用地势起伏来创造出不同高度的空间。
园林的布局往往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特点。
高低起伏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园林的视觉变化,还为游人提供了多样的空间体验。
同时,这种布局还能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步伐,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更加有趣。
3.曲径通幽,游览顺序合理:苏州园林往往修建曲径通幽的景观,道路蜿蜒曲折,使得游人在园林中有一种穿越迷宫般的感觉。
园林的布局往往依据园林的主题和景点的特点,合理安排游览的顺序,使得游人可以一步步地领略园林的美景,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的世界。
4.志在极致,做工精湛: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在于追求极致的精湛工艺。
从建筑到园林景观,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和考虑。
苏州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工艺的突出,使得园林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更加完美。
园林中的建筑、花园、小品等都是精心设计和装饰的,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5.人文交融,注重意境和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注重将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追求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意境的空间。
在布局中,苏州园林往往通过建筑、雕塑、廊榭等手法,表达主题和氛围,让游人在园林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加了园林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总结起来,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体现了山水结合、高低错落、曲径通幽、做工精湛、人文交融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让园林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观赏性,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和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
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在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上,有以下几种手法可以进行分析和解读。
苏州拙政园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手法。
整个园林被细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景观和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
这样的布局使游客在游览中逐渐发现不同景观之间的关联,增强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苏州拙政园通过水景的运用来构成意境。
园林中有多个水池和小湖,水面呈现出静谧的状态。
这些水景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还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水还可以与建筑、花草植物等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画面,使人产生出遐想和幻想的感觉。
苏州拙政园在园林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注重了对称和对比的手法。
整个园林的布局对称美观,左右对称的建筑和景观相互呼应,形成平衡和谐的效果。
东园中有个“九曲”亭,而在西园也能看到“九曲”亭的存在。
这种对称和对比的手法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美感,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苏州拙政园还运用了丰富的花草植物来构成意境。
整个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不同季节里,园林的花草植物也在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这些花草植物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和气味等方面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的美好。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主要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水景的运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以及丰富的花草植物来打造。
这些手法相互结合,使园林成为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的空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和建筑,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意境和构成手法两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意境分析拙政园以“假山假水真情趣”而著称,它的意境构成主要包括山水意境、花草意境、建筑意境和石头意境等。
首先是山水意境,拙政园采用了“远山近水”的布局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显得宏大而深远。
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水面相辉映,使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
其次是花草意境,拙政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不论春夏秋冬,都能有不同的花香和景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第三是建筑意境,园内的建筑以假山、假水为主题,通过精雕细琢,凸显出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最后是石头意境,园中的一些石头构成了独特的石景,或是山峦起伏,或是奇石嶙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布局,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它以山水为背景,以花草为点缀,以建筑和石头为点睛,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和超然境界。
二、构成手法分析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最为显著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
这种手法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更贯穿于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建筑上,采用了回廊、曲桥和透窗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既有开阔和深远之感,又有幽深和曲折之美。
在绿植上,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园林无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看,都有层次分明、景致各异。
在石景上,采用了悬空崖、断崖、飞瀑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在水景上,采用了晶莹剔透的湖水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相呼应,使得整个园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闻名于世,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更是一座诗意深长的人文景观。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白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在苏州古典园林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1)对景: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但不同于西方庭院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
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
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留园的明瑟楼及曲廊就互为对景,明瑟楼是观赏曲廊的绝佳地点,同理,曲廊也是观赏明瑟楼的最佳角度。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景色展开是随着游人在曲廊或明瑟楼的游览路线而展开的,真正达到了步移景换的效果。
拙政园的倚玉轩与荷风四面厅、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别有洞天与待霜亭等景致都是对景手法运用的极佳范例。
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象。
(2)敞景: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
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
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使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如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对岸观看中部景区时,会感觉视线开阔,一览无余,而且,各个景观随着视线依次展开,层次分明,很好的体现了敞景的特点。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1. 引言1.1 引言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城西北隅,是一座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名澹园,后由清代官员办公整修,更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独特的岩石构造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均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念,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拙政园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恬静、淡泊、秀丽的意境,被誉为“吴中第一园”。
本文将从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历史沿革、意境构成手法分析、意境表现手法和意境传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解读,希望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苏州拙政园所展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2. 正文2.1 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苏州拙政园的建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此地原为贾宅,后来改建为园林,是一位文人贾樟所建。
贾樟是明朝末年的大臣,他在政治上多次被贬谪,因此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园林建设之上。
据传,贾樟在建造拙政园时,不拘一格地将各种建筑、园林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的追求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不仅包括了贾樟的个人情感和政治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对园林的热爱。
拙政园的建立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园林的建立,更是文化、历史和人文的结合体现。
2.2 苏州拙政园的历史沿革苏州拙政园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明代,当时这片土地是一处前朱雀山的余脉。
后经过几代人的改建、扩建,在清代康熙年间最终形成为今天的规模。
最初建园者是清康熙年间苏州知府周晋曾,他在位时将这片园林改建为私家园林,并取名为“寄畅园”。
此后,园林先后易主,历经变迁,直到乾隆年间由全国着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等文化名流景云先生购得,进行了重修扩建,并将园林改名为“拙政园”。
景云先生在园林中增添了许多文化艺术元素,使得拙政园成为了一座集园林艺术、诗词书画等文化于一体的园林景观。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融合了自然与人工元素,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篇文章将从设计理念、景观构思、建筑风格和园林特色等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以“撷芳观景”为核心,强调营造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的空间,让人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园林内的建筑、植物和水景等元素都被精心布置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景致,给人以视觉和身心的愉悦。
同时,苏州园林也强调隐秘、曲径通幽的特点,通过布局的巧妙,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使人愿意去探索其内部的奥秘。
其次,苏州园林的景观构思注重意境的营造。
园林内的建筑和植物都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建筑中常常运用精致的雕刻、工艺和灵巧的造景手法,使景观更加优雅。
同时,水景也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泊、池塘和流水等,它们与建筑景观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景致。
园林中的石头也被巧妙地利用,形成各种独特的景点和装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此外,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也是其艺术特点之一、苏州园林的建筑通常采用精细的木结构和独特的屋顶风格,注重形式美学和结构的稳定性。
建筑的外观装饰也非常细腻,常常运用精巧的雕刻和彩绘技法,增添了一份雍容华贵的气息。
建筑内部的布局通常是对称的,形成了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同时,建筑的材料选择也十分考究,如青石、木材和花岗岩等,这些材料不仅耐久,而且独具特色。
最后,苏州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独特的园林元素。
苏州园林注重以水为基础,水景的装饰和利用成为园林的重要组成。
园林中常常有小桥流水、垂柳倒影等景观,使园林充满了动态与生机。
同时,苏州园林还重视植物的运用,常常栽种花草树木,营造出四季有花香的美丽景观。
植物的选择也非常精细,常常注重品种的搭配和栽培技巧,使园林中的植物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
总之,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景观构思、建筑风格和园林特色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意境构成手法独特,充满了深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其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
拙政园以山水为背景,运用岳阳楼式的造园手法。
整个园林以水为中心,构建出山明水秀、水秀山明的景观。
在园内布局了数个湖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北湖,它呈现出广阔的湖面、曲折的河道以及悠闲的船只,使人仿佛置身于湖泊之中。
园内还有多座小山,使整个园区更显得层次分明,增加了山水的韵味。
通过山水交融的手法,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意境。
拙政园以人文主义情怀为主题,以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表达了园主的文人气质。
园中有许多诗意悠远的命名,如"李叔同堂"、"采菱船"等,这些命名既展现了园林主人的雅趣,又为整个园区增添了文学气息。
园内的石刻、古画等亦体现了文人艺术的精神内涵,给人以文化的启迪与情感的共鸣。
拙政园在布局上具有非常高的平衡感。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而有序,根据风水学的原理设计,力求实现阴阳调和。
园内的湖泊和山坡相互对应,既保持了景观上的平衡,又形成了一种对称美。
园内的建筑物也按照相应的规律布局,如主建筑物"听雨轩"与"感潮楼"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的景观画面。
整个园林呈现出既整齐有序,又自然舒适的布局。
拙政园通过适当的景物组合和造型手法,塑造了一种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以假山、廊榭、花木为代表的园林建筑是江南园林的典型特点,此外还有假山、水池、亭台、走廊等景物,在拙政园中都有所体现。
这些景物的配置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苏州拙政园通过运用山水背景、人文主义情怀、平衡布局以及经典的江南园林元素,构建了丰富而深邃的意境。
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风格,又展现了园主的文人气质。
无论在景观还是在文化内涵上,拙政园都令人感受到一种恬淡、优雅的中式园林意境。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杰作。
其意境构成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建筑布局、景观设置、植物选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的一些分析解读。
在建筑布局方面,苏州拙政园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手法。
整个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每部分都有独立的建筑群,但又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错落有致的布局给人一种丰富多样的美感,同时也增加了探索的乐趣。
在景观设置方面,苏州拙政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园中有多个水池和假山,环绕着池塘和植被,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景观。
水池的设置可以借用自然水源,形成了自然的水景,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而假山则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形成的景观,其石山奇峰,布局合理,与水池和植被相得益彰,增加了园林的景色变化。
在植物选配方面,苏州拙政园选择了多种多样的植物来点缀园林景观。
园中有古树参天,也有垂柳拂水。
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绿意,还为园林增添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植物的选择和搭配考虑到了四季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苏州拙政园还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角度的选择。
在园林中,可以看到很多雕刻精美的花瓶、廊亭等装饰物,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园林主人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
苏州拙政园的设计还注重角度的选择,使游客在欣赏园林时能够换个角度欣赏,增加了欣赏的视觉效果。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多样,包括建筑布局、景观设置、植物选配等多个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园林在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苏州拙政园也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安排,使园林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让游客能够在园林中体验到自然的美妙。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拙政园》是一部由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所建造的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东园和西园两部分。
其建筑、园林、艺术等方面都融合了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
本文将从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
一、以水为主要的意象拙政园以水为主要的意象,园中布局的池塘、小桥、流水、湖泊等都给人带来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让人沉醉其中。
同时,水也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流动、自由和生命的力量。
这种以水为主要的意境构成手法,使苏州拙政园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感和文化内涵。
二、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苏州拙政园的景观设计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形成一种意境美感。
在园中,建筑物、树木、花卉等都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而多种景观也彼此交错、疏密有致,营造出一种“虚”的感觉。
在这种“虚”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出奇制胜的轻松愉悦的感觉,特别是在如玉带水、亭台楼阁之间,也是草木葱笼、不同的桥梁穿过和盘曲的荷塘间的情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对比,所以这种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使得苏州拙政园成为具有高度美感价值的园林艺术之一。
三、借景手法的应用在苏州拙政园里,借景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
通过布局合适的园林构造,把背后山水的美景与园林景观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境界更高、意象更深刻的景观效果。
我们可以发现在拙政园中,无论是东园还是西园,都采用了这种借景手法,例如厅堂里的屏风,画壁上的山水,园林中的高低起伏等,都展现了园林人的策略和精神内涵,使整个园林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富于人情味和品位。
总之,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是以水为主要意象,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和借景手法的应用三种。
这三种手法,都非常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量元素,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园林艺术的内涵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苏州园林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以拙政园为例
3、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空间构 成原理
(1)空间组织:空间组织主要通过巧妙的地形利用、路径规划和景观设计 等手法来实现。在园林建筑中,这些手法使空间呈现出连贯性和层次感。
(2)空间比例:空间比例是指园林建筑中各要素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 通过合理的空间比例设计,可以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
(3)空间透视:空间透视是指通过景观要素的排列和组合,使游者在不同 的视点上感受到不同的空间效果。
二、文化艺术
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内涵。在文 学方面,拙政园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题词和诗作,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 古原草送别》、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等。这些题词和诗作不仅为园林增 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为我们解读园林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
在书画方面,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充满了书画艺术的元素。园中的石雕、 木雕、砖雕等工艺品,以及山水画、花鸟画等壁画,都体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的精湛技艺。此外,拙政园还是许多著名画家的创作灵感来源,如元代的黄公望、 明代的文徵明等。
总之,苏州园林的景观学价值无与伦比。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 人类共同的财富。通过深入了解和发掘苏州园林的景观学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 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苏州园林在现代社会中的 运用途径,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基本内容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其精巧雅致的景观设计以及独特的文化内 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这些园林中,拙政园以其广阔的规模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 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景观学特点,带领读者了 解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背景。
在园林布局方面,拙政园采用了一系列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使得整 个园林充满了层次感和动态感。建筑造型方面,拙政园的建筑多采用轻盈、优雅 的曲线造型,如蜿蜒的回廊、精美的檐角等,既体现了江南建筑的特色,又赋予 了园林更多的艺术气息。在色彩搭配方面,拙政园以清新淡雅为主,通过不同的 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之精华”。
其建筑和景观精致细腻,以曲径通幽、假山迭石、水池倒影等手法构成了独特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仙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座园林的独特魅力。
一、曲径通幽的造景手法在苏州拙政园中,曲径通幽是一种常见的造景手法。
曲径通幽即是指在园林中设置曲折蜿蜒的小径,让游客在游览时感到“通幽”、“深远”,产生一种“山水邈然”的感觉。
这种手法利用曲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变化无穷的景致,让人在游园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拙政园的西北部分,有一处名为“都市泉“的景点。
在这里,曲径蜿蜒,环境清幽,小径两侧绿树成荫,时而遮挡住阳光,时而让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游人在其中行走,仿佛是一场穿越山水画卷的体验,让人心旷神怡。
二、假山迭石的景观构成苏州拙政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假山迭石的景观构成。
假山在园林中既是一种园林景观,又是一种艺术造景。
在苏州拙政园中,假山迭石的设置非常巧妙,利用山石的形态、纹理和色彩来营造出山水风景的意境。
在拙政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假山景观是“知足轩”前的假山。
这座假山取材自太湖的天然山石,经过精心加工,形成了独特的山形。
山体多孔、凹凸不平,透出一种苍劲有力的山水意境。
在假山的设计中,还设置了一些窗、洞、台阁等建筑,与假山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幅“山寺幽静”的景致。
这种手法巧妙地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山水景观。
三、水池倒影的意境营造水池是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在苏州拙政园中,水池倒影也被巧妙地运用来营造意境。
水池倒影是指将景观中的建筑、树木等映射在水面上,形成倒影。
这种倒影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还可以营造一种虚幻的美感。
在拙政园中,最著名的水池倒影景观就是“照山堂”前的倒影。
在这里,一座小小的水池倒映出了“照山堂”和周围的假山、花木,形成了一副水墨山水画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的构景艺术分析苏州大学耿士均摘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试从苏州园林的设计立意、意境、空间分析和造园要素等几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构景艺术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构景艺术中国园林向来被尊为世界造园之母,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在内的三大系列,而私家园林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
苏州园林借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且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地。
一苏州园林的设计立意苏州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概括,是由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作品。
在造景方面采用传统的艺术手法:因地制宜,精在体宜;参差自然,曲折幽深,园中有园,小中见大;步移景异,引人入胜;诗情画意,融汇一体;借景对景,巧因于借等,创造一个“多方景胜,咫尺山林”。
而且造景的艺术与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都有联系,给人们以景观和动观风景画面享受的艺术作品。
二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意境对于长于感性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由境生意 ,由境抒意 ,是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中对意境的解释为: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 ,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 ,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的心灵反映 ,化实景为应景 ,化形象为象征 ,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这就是艺术境界。
”园林意境的产生 ,是造园者把自身心灵深处的东西物化于具体的景致之中 ,主观在客观中得到观照 ,使意与境、情与景有机融合的结果 ,也即指造园者的主观意趣 ,造园思想 ,负载于具体景物形象上 ,并通过暗示、象征等手段 ,让观赏者在欣赏园林物化形象的同时体会到造园者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象外之致 ,从而产生园林的意境美。
1 匾额对联 ,深意无穷苏州园林意境美 ,其重要的生成技巧之一 ,便是园中的匾额对联。
不言而喻 ,匾额对联是园主及造园者表达其造园主旨、咏怀抒情的最好载体。
苏州园林中 ,由于造园者及园主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 ,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典籍和文人诗句 ,所以其特点便是雅致精妙 ,回味悠长 ,寓意深刻。
虽区区数字 ,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 ,意寓其中而音流弦外 ,言语有尽而深意无穷 ,对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花木比德 ,象外之境苏州园林意境美生成技巧之二 ,是通过赋予园中植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 ,从而形成意境。
我国自先秦美学便有了“比德”之说 ,即把自然美和人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 ,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的意义 ,表现在苏州园林中便是将植物拟人化。
在苏州园林中 ,传统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紫薇、芍药、牡丹、睡莲、荷花等 ,这些植物因不同的自然形态特点 ,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 ,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品德 ,松的坚贞不屈 ,竹的高风亮节 ,梅的清新雅致 ,兰的幽谷飘逸 ,荷的洁身自好 ,牡丹的富丽尊贵 ,还有水仙的冰肌玉骨等等 ,流连其中欣赏的不只这些树木花草的形象美 ,同时体验着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层次的意义 ,将实景化为应景 ,形象化为象征 ,构筑了园林形象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从而形成园林的意境之美。
3 构景布局 ,藏而不露苏州园林意境美生成技巧之三 ,是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放、对比、藏露、围透、借景与对景、虚与实对比 ,催人触景生情 ,从而形成意境。
艺术作品只有富于变化 ,方能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 ,进而发人深思。
苏州园林堪称是遵循这一构建原则的典范 ,它打破古代正居建筑中严格的对称性 ,以模拟和亲近自然山水为审美取向 ,空间有畅通 ,有阻隔 ,迂回曲折 ,使其布局构景具有诗与乐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引起游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三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亚里斯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
1 空间分割,各胜尽然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景到随机”亦即随机性一边造园,一边不断修改、调整),虽然这样的规划没有固定样式,但还是有道可循的。
也就是说在宏观地进行控制上艺术地把握大局,就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经营位置”在绘画上要先“成竹在胸”。
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
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又起到了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的作用。
2 旷奥之替,交映生境苏州园林中的空间分割,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张显“旷奥之境”。
在苏州园林中,这种旷奥交替是很重要的一种对空间的处理手法,也能更好的在咫尺中营造出“咫尺山林”之感。
因上文提到南中国园林几乎均为面积相对较小的人工园林,要想营造出大山大水之感定要将小的变大、近的变远,这样才可成为有“居尘以出尘”之感的城市山林。
这种旷奥之变,也是一种对比的产生,和西方美学所说的“对比”甚同。
所以苏州园林但凡入口处均相对矮小,视线受阻,这就是所谓的“障景”手法。
3 引境衬境,妙趣相生在苏州园林中的物质性建构序列中,水不但可以发挥其分割空间的审美功能,而且还可以起到衬托环境、引导游者思想的审美作用。
4 水岸蜿蜒,纤曲导引本节所说的水岸是指可供游览观赏的水边路经,其间包含着各种曲岸、曲蹊、曲廊等各种在水边上的可通行的道路、建筑等。
因苏州园林相对北方宫苑园林在面积上均为小个体园林,若想营造出真山真水之感,定不能将园林的水岸处理的过于直白,那样定会破坏整园的自然意境。
四苏州园林的构景元素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古人在园林构景艺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达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苏州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段很多,讲究造园目的、园林起名、园林立意、园林布局、园林中微观处理等。
对于山石、水体、植物、园林建筑、铺装和家居陈设等园林构景要素,一般常采用抑景(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添景(在过渡出添加景色,使有层次感)、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艺术方法来进行微观处理。
1 山石山石除了界定作用之外, 还有造型和象征意义。
苏州园林广用太湖石, 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 为历代造园者青睐。
留园中的五峰仙馆正面就有五峰, 似仙境般云雾缭绕; 而冠云峰更是太湖石之最, 其形态无可名状, 颇具雕塑美; 狮子林中的堆山形成主景, 山石分上中下三层, 人在其中穿行有入“石林”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 园林和中国画中的山并不一致, 国画中山, 气势宏伟, 乃描摹真山也, 而园林的尺度所限, 临摹真山造景几无可能, 故曰“假山”。
而假山仅表现山之势态, 其形更像雕塑, 有些假山供人把玩甚至可当座椅憩, 这个时候假山又成小品了。
2 水体园得水而活,园林用水, 水面的处理在布局上有聚有分,聚分结合,在情态上有动静之分,但大多数为静水。
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
一般中小园林采取这种理水方式, 特点是: 整个园以水池为中心, 四周环列建筑, 从而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格局形式可使空间具有开朗、宽阔之感, 如苏州畅园、鹤园、网师园等。
通过瀑布或地势高差形成的动态水流结合游览路线设置, 暗示峡谷激流等, 却又雅致灵动, 水声潺潺。
水面倒影依依、暗香浮动、金鱼踊跃, 加大了空间的视觉、听觉范围, 使空间更富有自然情趣。
水不仅增加园林空间的灵活性, 还通过水景的渗透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园林中常用一水通至园外手法来表现。
3 植物配置植物是园林中唯一生长的要素,一年四季都在变化。
苏州园林非常注意植物的垂直层次搭配和季相色彩。
由于花木重观赏,因此形成欣赏和选择植物的标准:树木要求古、奇、雅,花木要求色、香、资。
配置的方法是自然式的孤植、从植、群植和混植,并注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一般遵循主题原则、美学原则、艺术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文化继承性原则等。
此外,花坛、花架、花木小品,盆景盆花等起到充分利用空间和植物配置的弥补作用,具有传统的艺术形式,有装饰和点缀的效果。
而植物独特的形态、质感烘托映衬了山石、水体、建筑等景物 ,既完善了空间围合和界面构图 ,又在空间中起到构筑近景、中景、远景的作用 ,增加景深、丰富了层次 ,达到“曲径通幽”的审美效果。
4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既要承载生活起居功能, 又要和园林景物有机协调。
传统的园林建筑承担了居、息、游、赏等多种功能 ,在用地上常常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园林中各种建筑形体如何与山水相结合 ,融为一体 ,是一个颇为讲究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自然风景园林特色的形成。
苏州园林建筑是园林中的硬质景观, 建筑类型齐全 ,保存完整,具有障景和围合的作用。
园林中体量较大的建筑多放置在边缘位置, 可以形成大面积的绿地或水面, 在小空间中腾出面积,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
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 ,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 ,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 ,名目繁多 ,仪态万千。
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都体现出别具匠心 ,大到门窗的朝向 ,小到门窗的雕花都是相当细致的。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上 ,多数是设计者幻想出一幅幅美丽的园林景象 ,然后把景象逐一做出来 ,最后并到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房屋台阶并不是规整的条石, 而是几块岩石随意铺筑, 颇具山林之风。
五结语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山水园林,以山水为园林的载体和主景,以山水为欣赏的内容和精神的寄托。
苏州园林是由文人巧匠合作创作的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在城市人工环境下,创造天人合一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把文化意境作为根本,然后贯穿到建园的始终,经过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修复和创造,形成今天日臻完善的品格。
苏州园林将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造园艺术的宝库,继续发挥其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1 黄玮.浅谈苏州园林艺术2 何金云,周昂.浅谈苏州古典园林3 王兆东.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4 李妍,余敏.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