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诊治流程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课件
绿光照射
使用绿光照射治疗,能够 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 降低胆红素浓度。
光疗设备
需要使用专门的光疗设备,一般分为连续照射和间歇 照射两种模式。
药物治疗
肝酶诱导剂
使用肝酶诱导剂可以促进 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降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 平衡,减少胆红素的肠肝 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运动锻炼
鼓励新生儿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降低血清 胆红素水平。
05
新生儿黄疸的防与理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01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孕期感
染和滥用药物。
出生后早期喂养
02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刺激肠蠕动,促进胆红素排出。
避免母孕期及哺乳期滥用药物
03
如需用药,应咨询医生并严格遵医嘱。
07
新生儿黄疸流程望
诊疗流程总结
01
诊疗流程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流程包括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鉴别
诊断、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实施治疗等步骤。
02 03
关键环节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流程中,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关键环节。初步诊断 需要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进行,而鉴别诊断则需要排除其 他可能导致黄疸的疾病。
家庭护理
观察黄疸症状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巩膜、粪便颜色变化,及时发现并就医。
精心喂养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增加哺乳次数,避免饥饿和脱水。
保暖
保持新生儿体温适宜,避免过冷过热影响黄疸的观察和护理。
健康指 导
增强宣传教育
向家长普及新生儿黄疸的预防、识别和护理知识,提高家长对黄 疸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黄疸PPT演示课件
黄疸的临床表现
深入探讨了黄疸患者可 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如 皮肤、黏膜黄染,尿色 深黄等。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系统介绍了黄疸的诊断 方法和治疗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光照疗法等 。
新型诊疗技术展望
新型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快 速、更准确的黄疸检测技术,提高诊 断效率。
个性化治疗方案
基于精准医学的理念,未来有望为黄 疸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等,用于排查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检查
观察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了解贫血情况。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腹部B超
01
观察肝脏、胆囊、胆道等腹部脏器形态及结构,排查胆道梗阻
等病变。
CT或MRI检查
02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更精确诊断的患者,可进行CT或MRI检查
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手 术解除梗阻、使用利胆药 物等。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病因
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 合和排泄有先天性缺陷。
症状
自幼年起的慢性间歇性黄疸,可 呈隐性;黄疸可持续存在达到老 年,但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
渐减退。
治疗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应注 意避免导致黄疸加重的诱因。
04
根据黄疸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黄疸、中度黄疸和重度黄疸。轻度黄疸仅表现为皮肤、 黏膜的轻度黄染;中度黄疸黄染程度加深,可伴有瘙痒;重度黄疸则表现为全身皮肤、黏 膜明显黄染,瘙痒严重,并可伴有其他症状。
按病程分类
根据病程长短,黄疸可分为急性黄疸和慢性黄疸。急性黄疸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慢性黄 疸则起病隐匿,病程较长。
2024版黄疸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2024黄疸课件ppt课件完整版•黄疸概述与分类•新生儿黄疸•成人黄疸•黄疸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目•黄疸治疗原则与措施•案例分析与讨论录黄疸概述与分类01黄疸定义及临床表现黄疸定义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黏膜和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的现象。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可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黄疸发生原因与机制发生原因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
机制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非结合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胆汁淤积性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
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皮肤和黏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可伴有皮肤瘙痒;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可有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胆汁淤积性黄疸皮肤和黏膜呈暗黄色,甚至黄绿色,伴有皮肤瘙痒;尿色深如浓茶,粪便颜色变浅;肝功能异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伴有肝大、脾大和腹水等表现。
溶血性黄疸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色加深,严重者呈酱油色;脾肿大。
黄疸分类及特点新生儿黄疸02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等原因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处理病理性黄疸的特点01出现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原因02多种疾病可引起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处理03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光疗、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处理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包括血清胆红素测定、母子血型鉴定、肝功能检查等处理根据黄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全篇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 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及脂质累积病(尼曼匹 克氏病、高雪氏病)等有肝细胞损害;
Dubin-Johnson综合征
(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肝细胞分泌和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所致;
2024/10/21
21
胆汁排泄障碍
胆管阻塞
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或肝外胆管 阻塞→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是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常 见原因; 胆汁粘稠综合征→胆汁淤积在小胆管中→结合胆红素排 泄障碍,见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 肝和胆道的肿瘤→压迫胆管造成阻塞;
※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 素血症,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伴有未结合胆红 素增高
2024/10/21
22
定义
胆红素代谢特点(成人vs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2024/10/21
23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2024/10/21
18
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缺氧
窒息和心力衰竭等→UDPGT活性受抑制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UDPGT缺乏)
Ⅰ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完全缺乏,酶诱导剂治疗无效, 很难存活
Ⅱ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下,酶诱导剂治疗有效
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正常或降低
正常
RBC压积
RBC形态、网织RBC
异常
正常
红细胞形态异常
窒息、感染、头颅血肿、
、红细胞酶缺乏
黄疸诊断学PPT课件
三 分类
按黄疸发生的病因
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病变,胆红素代谢失常) 阻塞性黄疸(肝内或肝外胆管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有关酶的先天性缺乏,不能完成正
常代谢)
根据胆红素的性质
• UCB增高为主 • CB增高为主
根据黄疸发生的部位
ERCP及其 他检查
查明病因
炎症 结石 肿瘤
无胆管扩张
ERCP 肝穿 治疗实验
非梗阻性 慢性特发 急、慢性 胆汁淤积 性黄疸 肝炎
病例
吴某,男,23岁,1999年8月初诊 患者素有乙肝大三阳病史5年。最近1周自 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厌食油腻,头重身困, 时有发热,小便色黄,大便稀,皮肤瘙痒发黄。 于1999年8月1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皮肤巩 膜黄染,色鲜明,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 肺正常。腹平软,肝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3CM处 能及,质软轻触痛,莫非氏征(一),脾未触 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肝功能: TBILI 160umol/L,DBILI 56umol/L,ALT 700u/L,AST 215u/L,A/G1.4。 尿 分 析 : 尿 胆 红素(+++);腹B超示:肝肿大,脾不大,胆囊 胆管正常。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HB
循环血液
RBC
UCB
CB
↑↑
TB
↑
CB
CB/TB >50%-60%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少/无
肾 CB
(三)阻塞性黄疸
2、 临床表现
皮肤暗黄色甚至黄绿色; 有皮肤瘙痒; 尿色深、粪便色浅可呈白陶土色。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治疗
可用光疗(波长430~470nm),经氧化作用使间接 胆红素变为无色水溶性物质随尿排出
长期服用苯巴比妥30mg日3次,苯巴比妥是葡萄糖 醛酸转换酶的诱导剂,可增强转换酶的作用,此药 对Ⅰ型患者无效
▪ 10%~20%胆素原被肠道重新吸收回肝脏, 经氧化成胆红素,可重新进入肠道再度变为 胆素原,到达大肠后经氧化变为胆素(尿胆 素,粪胆素)随粪便排出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二、黄疸的类别
(一)肝前性黄疸:即溶血性黄疸
➢ 正常肝脏每天可将40-50g血红蛋白转变为胆红素 最高可产生1.5g胆红素(正常量的5倍), 超过此量即 出现黄疸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3. 排泌 将直接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泌到毛细胆管中。 通过激素的调节,细胞器的参与及肝细胞膜 上的Na、K、ATP酶泵的作用而完成。 4. 旁路排泌 间接胆红素经氧化作用可以产生一系列衍生 物,颜色变浅水溶性增强随尿排出。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三) 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经酶促水解后,在无氧 条件下经细菌作用转变为中胆红素、二氢中 胆红素及中胆素原,再还原为无色的胆素原 (尿胆原)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 多见于中年男性(25-45岁) ➢ 主要临床表现常缺如 ➢ 可有轻中度黄疸,腹痛和体重下降等非特异
性症状和特征 ➢ 病理表现早期胆管炎症增生,晚期出现胆管
梗阻,胆汁淤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 PBC常伴有溃疡性结肠炎(约75%)
《黄疸诊断思维》课件
避免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容易引发身体不 适,包括黄疸,因此应合 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 足的休息。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黄疸病情的变化,包括 皮肤、巩膜的颜色及全身状况,
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合理饮食与饮水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饮水习惯,以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保
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避免盲目用药
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加重病情。
黄疸的鉴别诊断
04
肝细胞性黄疸与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病变导致胆红素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降低所致。常见病因包括肝炎 、肝硬化、肝癌等。黄疸呈持续性,且在肝炎活动期加重,伴有肝功能损伤表现 。
梗阻性黄疸
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逆流回血液所致。常见病因 包括胆结石、胆管炎、胆管癌等。黄疸呈波动性,在梗阻解除后迅速消退,通常 不伴有肝功能损伤。
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黄疸程度
伴随症状
根据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和血清胆红素水 平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 等症状,以及是否有肝性脑病、出血等并 发症,以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
病程与进展
相关检查结果
了解患者病程长短、黄疸进展速度以及治 疗效果,有助于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如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和全身状况,有助于评 估黄疸的严重程度。
THANKS.
判断黄疸的病因
01
02
03
04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摄 取、转化和排泄能力下降,常 见病因包括肝炎、肝硬化等。
梗阻性黄疸
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 阻,常见病因包括胆结石、肿
黄疸PPT课件
辅助诊断技术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 等,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揭 示黄疸发病机制。
免疫学技术
如抗体检测、免疫组化等 ,有助于判断黄疸与免疫 因素的关系。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提高黄疸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04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Chapter
光照治疗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粪便常规检查
观察粪便颜色、性状等, 判断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等 情况。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超声检查
安全、无创、可重复性好,可观察肝脏、胆囊、胆管等结构,判 断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可清晰显示肝脏、胆道等结构,对黄疸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观察胆道系统细微结构,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诊断。
肝细胞保护剂
阐述了针对肝细胞损伤的创新药物,如抗氧化剂、抗炎剂 等,可保护肝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胆道梗阻解除药物
介绍了针对胆道梗阻的创新药物,如利胆剂、胆道扩张剂 等,可改善胆道梗阻症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策略推广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黄疸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 定和实施。
新型诊疗技术不断涌现
影像学检查进展
阐述了影像学检查在黄疸诊断中的应用,如超声造影、MRI等新技 术,提高了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介绍了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为精准治疗提供 了有力支持。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胆红素代谢调节剂
介绍了针对胆红素代谢障碍的创新药物,如促进胆红素排 泄的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黄疸课件ppt
03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黄疸指数,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黄疸指数持续升高或
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康复:康复训练、中医调理等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运动、按摩等,以促进身体康 复。
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黄疸与肝胆湿热有关,可采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中药进行调理, 如茵陈蒿汤等。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促进康复。
03
黄疸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
食欲不振
黄疸最明显的症状是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 ,通常先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至全身。 巩膜黄染是指眼白部分出现黄色。
黄疸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出现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
腹痛、腹胀
部分黄疸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通常为低 热,但也有可能出现高热。
黄疸可能引起腹部不适,如腹痛和腹胀。
诊断
01
02
03
04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及病因
。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红细胞数 量及形态,有助于判断黄疸是
否由溶血引起。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等检查,可以观 察肝脏、胆囊等器官的形态,
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因。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尿液中的 胆红素水平,有助于判断黄疸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6
黄疸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生儿黄疸的诊治
总结词
及时诊断、治疗
详细描述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对宝宝的健康造成 影响。治疗方法包括蓝光照射、药物治疗和换血治疗等。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宝宝 的皮肤颜色和食欲情况,及时就医。
黄疸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目录
• 黄疸的基本知识 • 黄疸的鉴别诊断方法 • 黄疸的鉴别诊断流程 • 黄疸的预防和治疗 • 黄疸的病例分析
01
黄疸的基本知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巩膜和黏膜发黄 的症状。黄疸可根据病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
总结词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 坏导致的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 和巩膜明显黄染,伴有贫血、发
热等症状。
诊断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 常规、肝功能等,结合临床表现, 如黄疸迅速加重、贫血、发热等 症状,可初步诊断为溶血性黄疸。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溶血 发作、对症治疗。治疗方法包括
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总结词:黄疸的病因包括溶血性疾病、肝炎、胆道梗阻、先天性胆道异常等。发病机制涉及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胆道排泄胆红素障碍等因素。
• 详细描述: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蚕豆病等,这些疾病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此外,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也会引起黄疸, 主要是由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所致。胆道梗阻和先天性胆道异常也是常见的病因,这些疾病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使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发病机制方面,黄疸的形成涉及多个 环节,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胆道排泄胆红素障碍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发黄疸。
鉴别
溶血性黄疸常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而其他类型的黄疸一般不会出现这些症状。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多由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引起,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伴 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黄疸待查与治疗》课件
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溶血性疾病、肝炎、胆道梗阻等。溶血性疾病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 素生成过多;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摄取和转化能力下降;胆道梗阻是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 红素反流到血液中。这些病因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和排泄障碍,引发黄疸。
02
黄疸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黄疸待查与治疗》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黄疸概述 • 黄疸的诊断 • 黄疸的治疗 • 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 黄疸的并发症与预后
01
黄疸概述
黄疸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 皮肤、巩膜和粘膜黄染的病症。黄疸可根据病因分为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免 加重肝脏负担。
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 响病情恢复。
05
黄疸的并发症与预后
黄疸的并发症
肝衰竭
黄疸持续升高,导致肝 脏功能严重受损,出现
肝衰竭。
肝性脑病
黄疸引起肝脏解毒功能 下降,导致血氨升高,
引发肝性脑病。
感染
黄疸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CT或MRI
对于B超无法明确病因的情况,可 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更准确 地判断病因。
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检
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明确诊断黄疸的病因。
淋巴结活检
对于黄疸伴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淋 巴结活检有助于确定病因。
鉴别诊断
80%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黄疸 ,常见于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 性溶血等。
外科黄疸的诊断与处理原则PPT
5.慢性胰腺炎
病人黄疸可反复发生,伴有胰腺病史,病程较长,无明显 消瘦。
6.其他病变
(1)肝门部的转移性肿瘤 (2)十二指肠憩室 (3)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4)先天性胆道疾病
(三)常见外科疾病引起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见表51-1
(四)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1.肝硬化
胆道内压力增加,胆管细胞增生,肝脏胶原蛋白含量 增加,肝实质细胞凋亡,肝细胞萎缩变小 。持续性 黄疸是肝脏总的血流量降低,进一步促使肝硬化的 形成和门静脉高压的发生
2)血清酶学的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转移酶(AST) 碱性磷酸酶 (ALP) γ-谷氨酰转移酶(GGT)
3)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测定 4)血清脂蛋白-X
(2)超声的筛选性检查 (3)直接的胆道造影学检查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பைடு நூலகம்CP)
1. 胆囊结石及寄生虫
(1)胆囊结石 Mirizzi综合征
(2)胆总管结石
常伴有胆管炎,表现为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且反复发作
(3)肝内胆管结石 (4)胆道蛔虫 (5)华支睾吸虫病
2.胰腺及胆道的恶性肿瘤
(1)胆囊癌 (2)肝外胆管癌 (3)胰头癌 (4)壶腹部癌
3.胆道的良性病变
(1)胆管乳头状瘤 较少见,诊断较困难
2.内毒素血症 3.肾功能损害 4.破坏胃粘膜屏障 5.对心脏的损害
6.免疫功能低下 7.皮肤刺激
(五)诊断外科黄疸疾病的方法和程序
1.判别有无黄疸 (1)体检 (2)血清胆红素测定
2.判别有无梗阻性黄疸
1)肝功能检查
血清直接胆红素(DB):正常血清中低于6.8 μmol/L。 间接胆红素(IB)=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正常值为1.7~10.2 μmol/L
新生儿黄疸查房ppt课件
黄疸的症状
皮肤、黏膜黄疸
新生儿黄疸最为常见的症状为 皮肤、黏膜发黄,首先出现于 面部,随后可蔓延至躯干、四
肢等部位。
巩膜黄染
部分新生儿可表现为巩膜黄染 ,这也是黄疸的典型表现之一 。
尿液颜色改变
黄疸患儿的尿液颜色可能加深 ,呈现淡黄色或深黄色。
粪便颜色改变
新生儿黄疸时,粪便可能呈现 淡黄色或白陶土样。
及时就诊
如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 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04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母乳喂养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注意孕期营养 ,避免营养不良、贫血和感染等,以降低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
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新 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但是,如果母亲有疾 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可能需要人工喂养。
健康讲座
组织健康讲座,向孕妇和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及其他育儿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 地照顾新生儿。
05
新生儿黄疸病例分享
病例一:早产儿黄疸
总结词
早产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 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皮肤、黏 膜和巩膜黄染。
VS
详细描述
早产儿黄疸是由于早产儿肝脏功能尚未完 全发育,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而导致的。 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黄疸通常会逐渐减 轻。治疗方法包括光疗和药物治疗。
02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较高,是新 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指单纯因胆红素 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随着时间推移可自行消退;病 理性黄疸指由于病理因素如感染、缺氧、酸中毒等引起胆红 素代谢障碍而导致的黄疸。
外科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课件
预后评估与随访
预后评估
在黄疸治疗结束后,应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包括肝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等,以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 复情况。
随访计划
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 率。
症发生率。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总结词
跨学科合作、创新技术、临床转化
VS
详细描述
未来黄疸的研究将涉及跨学科合作,结合 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创新 诊断和治疗技术。同时,如何将研究成果 转化为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是研究者面临的挑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的衔接,推动黄疸诊断和治疗 的进一步发展。
分类
根据病因,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 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溶血性疾病、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等。
病理生理
当胆红素代谢或排泄受阻时,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进入组织间隙形成黄 疸。同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器官功能。
黄疸的病理改变
03 处理原则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黄疸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使用各种药物来降低血清胆红 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肝酶诱导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 制剂等。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以及时 发现并处理药物疸,如胆道梗阻、胆囊结石等,手术治疗 是必要的。手术方式包括胆道探查、胆囊切除、肝脏移植等 ,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课件小儿黄疸ppt课件
病理性黄疸危害及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 黄疸出现时间过早(<24小时) 黄疸程度过重,发展迅速
病理性黄疸危害及预警信号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2周)
宝宝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发热等异常症状
两者区别与联系
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可能更早出现。
发展速度
生理性黄疸发展较慢,病理性黄疸发展迅速。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01
02
03
04
血清胆红素测定
是诊断小儿黄疸的重要指标, 可反映胆红素的生成、代谢及
排泄情况。
尿常规检查
可了解有无尿路感染等引起的 黄疸。
肝功能检查
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等,可评估肝脏功能及损伤程
度。
血液生化检查
如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 酶等,可辅助判断黄疸的原因
两者区别与联系
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 持续时间更长。
症状表现
生理性黄疸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病理 性黄疸可能伴有其他症状。
两者区别与联系
01
联系
02
两者都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黄染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可能转化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密切
03
关注并及时处理。
03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健康教育
家庭护理指导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观察和护理患 儿,包括喂养、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等方面。
向家长普及黄疸及相关并发症的知识 ,提高其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小儿黄疸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黄疸ppt课件免费
肠道。
分类
总结词
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 从而引发黄疸。
详细描述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产 生非结合胆红素。当非结合胆红素过多时,肝脏无法处理,导致血液中胆红素 水平升高,引发黄疸。
分类
总结词
由于肝细胞受损或功能异常,导致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 降,引起黄疸。
详细描述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当肝细 胞受损时,其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 平升高,引发黄疸。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
分类
总结词
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无法排出体外,引起黄疸。
Part
03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黄疸的典型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可伴有腹痛、瘙痒、发热等症状。根 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临床 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黄疸诊断的重要手段, 包括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 规检查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 黄疸的原因、程度及对肝功能的损害 程度。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治疗
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也是治疗黄疸的辅助手段。光照疗法主要适用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换血疗法则适用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通过 置换血液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预防:改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预防感染等
黄疸ppt课件
避免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可能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影 响胆红素排出。
适量补充水分
适当给宝宝补充水分,有助于促进排 尿和排便,降低黄疸指数。
避免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可能加重宝宝肠胃负担,影 响胆红素排出。
黄疸患者的心理支持
给予关爱和安全感
避免过度紧张
家长应多陪伴和安抚宝宝,给予关爱和安 全感。
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 绪传递给宝宝。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病变导致胆红素的摄取、 转化和排泄能力降低所致的黄疸。常 见于各种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 化、肝衰竭等。
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汁排泄受阻, 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黄疸。常见于 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等。
黄疸的症状
皮肤瘙痒
由于胆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 致,通常在黄疸出现前数天开 始。
03
04
药物治疗
根据黄疸的病因,选择相应的 药物进行治疗,如保肝药、抗
病毒药等。
光疗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 水平,适用于新生儿生理性黄
疸和部分病理性黄疸。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疾病引起的黄疸 ,如胆道梗阻、胆囊结石等,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 养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解答疑问
提供专业支持
对于宝宝和家长的疑问,医生或护理人员 应及时解答,以减轻焦虑情绪。
提供专业护理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宝宝 和家长度过黄疸治疗期。
05
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黄疸的措施
定期孕检
孕检可以及时发现孕妇是否存在 高危因素,如贫血、营养不良、 妊娠期糖尿病等,以便及时纠正
。
避免孕期滥用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汁淤积-胆固醇、甘油三酯 肝细胞损伤严重-胆固醇↓
18
进一步检查
• 血液学检查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脆性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脆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
19
进一步检查
• 免疫学检查
慢性活动性肝炎 Ig-G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Ig-M 、血清M2抗线粒体抗体(+) 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炎标志物、AFP •
6
病史-现病史
1.病程经过:
• 急性肝炎、胆道结石、急性溶血-急骤 癌性黄疸、慢性溶血-缓慢、隐匿-
• 急性病毒性肝炎:1-2周高峰 1-2月消退 • 慢性胆道疾病-反复短暂发作 • PBC 或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持续数月、数年 • 癌性黄疸-多呈进行性
7
病史-现病史
2.发热:
肝胆系统 急性感染-高热、寒战 病毒性肝炎-低热、少数有高热 溶血危象-多先有高热、黄疸
黄疸诊治流程
1
黄疸诊断的一般程序 黄疸
病史 体征 肝功能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进一步检查
病因诊断
治疗 2
黄疸定义
血清中胆红素(bilirubin)升高致使皮肤、 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值: 总胆红素 TB 1.7 ~ 17.1 umol/L 隐性黄疸:
胆红素 17.1 ~ 34.2 umol/L 黄疸:
25
肝外梗阻性黄疸
• 病因
胆结石 胆道蛔虫 胆管炎 癌肿浸润 手术后胆管狭窄 胆管因周围癌肿受压
26
肝内梗阻性黄疸
• 病因
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 原发性肝癌 华支睾吸虫等
27
获得性肝内胆汁淤积
病因
病毒性肝炎 PBC PSC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药物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28
遗传性肝内胆汁淤积
病因
1-3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 Alagille综合症、 Caroli病
胆红素 > 34.2 umol/L
3
黄疸的鉴别
• 胡萝卜素血症 • 球结膜下脂肪积聚
4
病
史
• 年龄和性别 • 现病史 • 既往史 • 个人史 • 家族史
5
病史-年龄和性别
儿童青少年 新生儿-遗传因素 中年-胆道系统 40岁以上-警惕癌性梗阻性胆汁淤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好发于女性 胰腺癌 、原发性肝癌 –男性为多
14
体征--腹部体征
• 病毒性肝炎、肝癌、早期肝硬化-肝肿大 • 肝硬化-脾肿大、 • 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Courvoisier征 • 肝硬化失代偿-腹腔积液、腹壁静脉曲张
15
体征--其他
急性黄疸、全身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6
肝功能试验
胆红素代谢试验
20
进一步检查
B超
观察肝胆脾胰的大小、形态,及有无占位, 有无结石
CT
鉴别肝、胆、胰等疾病引起的黄疸
MRI
21
进一步检查
• ERCP
区分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部位 直接观察壶腹部、乳头部、胰腺有无病变
• 肝穿刺活检及腹腔镜
对疑难黄疸病例的诊断
22
分类--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非结合胆红素血症(非结合胆红素占80-85%)
血清UCB 、尿胆红素阴性-高UCB特征 血清CB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及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特征 肝细胞黄疸时尿胆原也增加
血清酶学
ALT、AST -肝细胞性 ALP、GGT -胆汁淤积性
17
肝功能试验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胆汁淤积性黄疸-维生素K 可纠正 严重肝病-不能纠正
3.腹痛及消化道症状:
• 病毒性肝炎-隐痛、厌食、饱胀 • 胀痛-肝癌 • 胆结石或胆道蛔虫-阵发性绞痛
胰腺癌-上腹、腰背痛
8
病史-现病史
4.其他伴随症状:
急性溶血-酱油色尿、粪便颜色加深 胆汁淤积性黄疸-尿如浓茶、粪便为陶土色
9
病史-既往史
• 慢性肝病史 • 胆道手术史-结石再发、术后胆道狭窄? • 输血史-病毒性肝炎?
10
病史-个人史
• 个人史 • 肝炎接触史 • 服药史 • 饮酒史 • 血吸虫等疫水接触史
11
病史-家族史
•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 UGT基因变异 • 遗传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12
体征
• 黄疸色泽及皮肤表现 • 腹部体征 • 其他
13
体 征--黄疸色泽及皮肤表现
• 溶血-皮肤呈柠檬色、睑结膜苍白、 • 肝细胞损害-金黄色、浅黄色 • 慢性肝病-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 • 胆汁淤积性黄疸-暗黄色、黄绿色、眼睑黄色瘤
29
2019/11/23
.
30
结合胆红素血症
血清酶学检测
肝细胞性
பைடு நூலகம்
胆汁淤积性
(以ALT/AST增高为主() 以ALP/GGT增高为主)
进一步检查
梗阻性 (有胆管扩张)
遗传性
(Dubinjohnson综合症、 Rotor综合症
非梗阻性
(无胆管扩张)
肝外梗阻性
肝内梗阻性
获得性肝内胆汁淤积
遗传性肝内胆 汁淤积
24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硬化 Wilson病、血色病
血液学检查
溶血性
非溶血性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膜缺陷、红 细胞酶缺乏、珠蛋 白结构异常和合成 障碍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微血管病变、 感染、物理、化学 等
UGT基因变异 (Gilbert 综 合症, CriglerNajjar综合症
其它(药物、 禁食状态、心 脏外科手术等)
23
分类--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