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记忆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作者:张静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7期摘要:前瞻记忆是指记住在将来某个恰当的时间执行先前意向的行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梳理了前瞻记忆的研究历史、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以期对我国当下前瞻记忆研究尽一份绵薄。

关键词:前瞻记忆;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071-02一、前瞻记忆的研究历史概览“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与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相对。

它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

”[1]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我们记得去做一些事情,例如记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给朋友打个电话等。

前瞻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记忆现象,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失败大多都是有关前瞻记忆的,所以它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

而回溯记忆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例如回忆童年的生活等。

Levin曾指出:一个好的记忆能够再现知识和行动,但它不需要伴随着一直保持执行这种计划的记忆。

一般认为是Levin的学生Birenbaum于1930年开创了前瞻记忆实验研究的先河。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一种记忆任务,没有把它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个与回溯记忆互补的记忆研究领域。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对自Ebbinghaus以来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近百年来传统的记忆研究并没有走入人生活、指导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了诸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记忆课题。

“前瞻记忆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并在近几年成为记忆心理学的热点问题。

”[2]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发展出一种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终于将前瞻记忆引入到实验室情景中,使前瞻记忆研究有了严格控制的经典实验室研究范式。

此后,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记忆规律研究综述范文

记忆规律研究综述范文

记忆规律研究综述范文关键词:记忆,记忆规律,高效记忆策略,遗忘,干扰一、引言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过去经验的处理和存储,帮助人们获取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

记忆的机制和规律一直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目前对记忆规律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二、记忆的分类和存储记忆按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能维持几秒钟到几分钟,长时记忆则可以长期保存。

长时记忆又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指我们可以意识到并主动回忆的记忆,包括语义记忆(关于事实和概念的知识)和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事件)。

隐性记忆是指无意识的、无需主动回忆的记忆,包括程序性记忆(技能和操作的记忆)和条件反射(无意识的学习效应)。

记忆的存储分为编码、存储和检索三个过程。

编码是将信息从感觉输入转化为可存储的表征形式的过程,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过程,检索是获取和恢复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的过程。

三、高效记忆策略研究发现,采取一些高效的记忆策略可以改善记忆的效果。

其中,重复练习是一种常用的策略,通过反复的记忆和回顾可以增强记忆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分布式练习则是将学习时间分散在一段时间内,比集中练习的效果更好。

深层处理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记忆。

串联效应表明,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如果待学习的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关联,则记忆效果更好。

四、遗忘和干扰遗忘是记忆中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在时间推移后,原本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逐渐丧失或无法恢复的过程。

遗忘可以分为主动遗忘和被动遗忘。

主动遗忘是指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忘记信息,而被动遗忘则是无意识的过程。

干扰是导致遗忘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新的信息与已有的信息相互干扰时,会导致记忆的混淆和遗忘。

五、总结与展望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记忆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的机制和规律。

本文综述了记忆的分类和存储等基本概念,同时介绍了一些高效的记忆策略和遗忘、干扰等因素对记忆的影响。

前瞻记忆的理论模型综述

前瞻记忆的理论模型综述
应 用 心 理学
20 年第 1 卷第 1 01 9 06 2 期, - 4 90
C iee ra o hns Ju l on f
Ape Pyhl y g pld co i s o
20 . . N . 9 - 4 0 6 M r1. 10 1 9 a 2 o , 0
2 5 多项加 工树 模 型 . 基 于前 瞻记忆 的预 备 注 意 加 工 和记 忆
3 简 评 与展 望
综上所述 前瞻记忆任务 的加工过程是 , 复杂 的, 各模型虽能解释研究结果 中的大部 分实验现象和数据 , 有助于理解前 瞻记忆 的 认知加工和提取机制 , 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 上却 有各 自的局 限, 只能解 释某些部分 , 而 缺乏一定程度的整合。比如 , 多重加工说模 型没有 明确指 出完成进 行 中任务 和前 瞻记 忆任务 的过程 中两者所 涉及 的对 注 意 需 求 加工 的区别 , 无法进一步深人地对前 瞻记忆 提取机制进行解释 , 而且它只是 区分 了这两 种加工类型 , 但却没有提出类似 内隐记忆 的 加工分离法可 以对两种 加工 分别 进行 定量 的测量 。三加工 自动激 活 模 型 中没 有 清 晰 的表 明前瞻记忆任务 的加工流程 , 而且它创 造性地提 出了准意识 , 却没有进一步明确准 意识与 特殊 的阂下激 活状 态 的关 系。M T P 模型很好地 区分并考察 了前 瞻记忆提取过 程 中两种类别的加工 , 但是还缺乏更多的验 证, 以适用 于其他 的前 瞻记忆任 务。因而 , 今后对前 瞻记忆认 知和提取 机制 的研 究应 该更加注重各模型的整合 , 弥补模型中的不 足和局限, 全面揭示其加工提取过程 中各种 因素的影响作用。 其次 , 的研 究 更 多 地 是 从 行 为 数 目前 据上获得 对 模 型 的支 持 , 而较 缺 乏 直 接 客

前瞻记忆的研究进展

前瞻记忆的研究进展

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研究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关于探讨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两个主要的理论:多重加工理论和预备注意加工理论,并综述了基于该理论的关于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研究的新的进展。

关键词:多重加工理论预备注意加工理论反身联想加工差异+搜索加工1引言前瞻记忆指的是记得在未来执行一个意向行为的记忆(Scullin,Mcdaniel,Shelton, &Lee,2010)。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前瞻记忆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记得明天参加一个约会,记得晚饭后吃药等等。

前瞻记忆包含两种成分:前瞻成分(prospective component)和回溯成分(retrospective component)。

前瞻成分指的是对应执行某种行动线索的察觉,即线索识别,回溯成分对应的是对执行意向行为的回忆,即意向提取(陈思佚,张庆男,周仁来,2009)。

在当前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探讨的是个体在执行前瞻任务的过程中是如何完成前瞻成分的。

研究者以某种方式对前瞻记忆的种类进行了划分,但最常见的是把前瞻记忆划分为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Einstein & McDaniel, 1990)。

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指的是当遇到特定的事件时执行一个行为,例如,遇到同事时,捎个口信给他。

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指的是在未来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者一定的时间段过后执行一个行为,例如,下午两点钟开会,一刻钟后吃药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者探讨的都是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因此,下文中提到的关于有关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的理论观点都来源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研究。

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提出来的,回溯记忆指的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行为的记忆。

前瞻记忆与通常所研究的回溯记忆之间最根本的在于记忆的提取阶段。

在回溯记忆研究中,实验者会明确的提醒被试回忆或者再认一系列的项目,通过这种提醒使得被试处于一种提取的模式(Tulving, 1983),同时这种模式使得被试主动的搜寻对以前学过的项目的记忆。

儿童前瞻记忆研究述评

儿童前瞻记忆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1):60~65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儿童前瞻记忆研究述评*王丽娟 王淑燕 刘 伟(吉林大学心理学系,长春 130012)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 200234)摘 要前瞻记忆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活动的记忆。

该文主要从儿童前瞻记忆的实验范式,儿童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关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以及儿童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加以综述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以预测。

关键词前瞻记忆,ADHD,年龄效应,干扰效应,线索。

分类号 B842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roM)与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 RetroM)相对应,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活动的记忆。

有研究表明要想成功地处理日常事务,前瞻记忆的早期发展至关重要,如,Meacham和Colombo研究认为儿童在前瞻记忆方面的尝试可能是其回溯记忆策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前兆[1]。

但由于研究方法局限性等问题,已有的研究大多针对于成人,较少关注儿童前瞻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而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也经常需要记住捎口信,带某件物品去学校,或者记得睡前定好闹钟等等。

前瞻记忆的失败也经常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

随着研究技术和理论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前瞻记忆的研究[1~11],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相对来说,该领域的研究还很零散,不成体系。

本文主要从儿童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范式,儿童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关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以及儿童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加以综述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以预收稿日期:2005-01-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419060300003)。

前瞻记忆

前瞻记忆

A.低强度的愉快情绪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没 有影响; B.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能显著提高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 前瞻记忆成绩,并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 C.高强度的愉快情绪会降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 忆成绩,对前者的阻碍作用小于后者。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综述包括的三个部分:

第三:愉快情绪
(1)愉快情绪:指当情境被评价为安全的和熟悉的,或者事件被理解为个 人目标取得进步和实现时而产生的情绪感受。是正性情绪中的一种, 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情绪之一 (2)愉快情绪研究的三种类型: A.把愉快情绪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他们的 关系进行讨论和思辩; B.把愉快情绪作为正性情绪的代表与恐惧、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 进行对比,考察他们对因变量的影响; C.把愉快情绪做为一个单独的变量来考虑.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A.被试选择:随机选取100名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男女性别参半,无色 盲色弱,听力正常.熟悉计算机操作. B.分组和情绪诱发:
控制组(25)人 实验组1(25)人 实验组2(25)人 实验组3(25)人
呈现几何图片且没有背景音乐, 判断图形面积大小
呈现低情绪诱发图片且播放低情绪诱发音乐, 判断图片颜色种类

理论方面: A.国内关于前瞻记忆的研究并不多,前瞻记忆研究可以使人们对记忆有一个更加完 整的认识。 B.对愉快情绪与前瞻记忆关系的研究是对前瞻记忆理论特别是情绪与前瞻记忆关系 理论的重要补充,可拓究证据。 C.人们以前主要关注负性情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忽视积极情绪的作用。目前研 究者们越来越关注正性情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愉快情绪对前瞻记忆成绩 的影响顺应了情绪研究的新潮流。 实践方面: A.情绪与前瞻记忆影响的研究可以指导人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前瞻 记忆效果,改善老年人前瞻记忆困扰问题。 B.该研究将为教育、特殊行业(如飞行员)人才选拔、突发事件处理(如应急预案及时 有效提取以致实施)等提供心理学依据。 C.在临床上,该研究的结果可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情绪控制方面进行干预,以达到 更好的治疗效果。

前瞻记忆研究综述

前瞻记忆研究综述

前瞻记忆研究综述
张利增;丁兆叶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49)004
【摘要】有关前瞻记忆(Prospectivememory)的研究已深入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在前瞻记忆研究的历史、方法以及前瞻记忆提取加工方面,学术界已有较深入地研究.前瞻记忆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130-132)
【作者】张利增;丁兆叶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
【相关文献】
1.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的研究综述 [J], 周丽婷
2.前瞻记忆的生理机制研究综述 [J], 陈幼贞
3.前瞻记忆的研究综述 [J], 骆翠玉;高华
4.情绪对前瞻记忆影响的研究综述 [J], 徐琪;李梦佳;;
5.前瞻记忆中的元记忆研究综述 [J], 高天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瞻记忆的研究综述

前瞻记忆的研究综述

双重任 务范 式是 基于 事件前 瞻记 忆 的经典 研 究范 式 , E N T I 和 MC A I L提 出. 由 I S EN D NE 其基 本 过 程是 : 先 告诉 被试 进行 中的任务 , 即将 要完 成 的一个任 务 , 而要进 行 的前瞻 记忆任 务安 插在 进行任 务 中.
第 2期
骆 翠 玉 等 : 瞻记 忆 的研 究 综 述 前
4 1
前瞻 记忆 任务 , 通过 对 比控制 条件 和实 验条 件下 非前 瞻 目标 的行为 数据 , 考察 持有 前 瞻意 向是否 会对背 景任
务有 干扰 . 3 前瞻记 忆 的相关 研 究
3 1 前 瞻记忆 的认 知神 经机 制 的研 究 .
非常关 键 的. 可 以说前 瞻记忆 依赖 于两个 关键 的加工 过 程 , : 也 即 回溯 记忆 和加 工计 划 ’ . 学 者提 出前 有 瞻记忆 的加工 过程 为 : 形成计 划 到保持 计划 , 从 然后 在适 当 的时候执 行计 划 , 后评 价执行 结果 . 最 从 时 间维 度来 看可 以把前 瞻记 忆分 为两种 , 一种 是 长 时前 瞻记 忆 , 如记 得 每年 给 某人 过 生 日. 一个 重 要 的 回溯记 忆被 包含 在长 时前 瞻记忆 中 , 如生 日是 哪一天 . 另一 种是 短时前 瞻记 忆 , 记得 厨房 里在烧 水 , 如 记得 水烧 开之 后把 火关 掉 .
4 前 瞻记忆 加 工机 制的理 论解 释模 型 前 瞻记 忆加 工机 制 的研 究 是前 瞻记忆 领域 中 比较 活跃 的领域 , 同 的学者 提 出了不 同 的看 法 , 不 而且 针对
在 习惯性 的活动 中 , 早上六 点起 床 , 规律 的前 瞻记 忆任 务 是在 日常生 活 中偶 尔发 生 的 事件 , 记 得 去 图 如 不 如

前瞻性记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人因学中的应用

前瞻性记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人因学中的应用

前瞻性记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人因学中的应用前瞻性记忆失误在一些情境中会引起严重后果。

该文简述了近二十年前瞻性记忆的实验室环境、航空等领域、日常环境中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减少前瞻性记忆失误的措施。

标签:前瞻性记忆;线索;干扰;意图1 前瞻性记忆的定义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 memory)是指对将来做某件事情的记忆。

它包含两个成分:回溯性成分,既要记住将要执行的任务,又要记住应该在何时执行;前瞻性成分,要记住在需要时去执行这项任务[1]。

前瞻性任务具有三个特点:延迟间隔,即形成意向和意向的执行期间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涉及的任务是正在进行的任务;被延迟的任务是自我激发的。

2 实验室环境中的前瞻性记忆研究有特点、突出、不寻常的线索比其他线索更容易产生前瞻性记忆反应,因为这种线索吸引注意并引起更广泛的加工[2]。

与延迟了的意图有关的线索在试图从记忆中检索时更有效果,可能是因为它们给已储存的意图提供了更多激活[3]。

前瞻性记忆受到当前任务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倾向或远离目标线索)的显著影响。

任务引起刺激被加工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表现。

某项研究中,被试要进行的任务是判断一个单词是不是跟其他单词一样属于一类词,附加的前瞻性记忆任务是按键。

一组被试看到单词tortoise时按键;另一组看到syllable tor时才按。

结果,前者表现明显好,因为任务要求关注单词而不是音节。

目前,“当目标线索出现时,延迟了的意图会否检索到”的问题仍无定论。

超越这个问题的理论层次,研究实践中的价值会更有意义。

如果在日常环境中要成功形成前瞻性记忆就必须一个准备状态的话,那么在几秒甚至几个月时间内这种状态如何形成及保存就非常关键。

这个时间段,个体会保存着延迟的意图并进行着不同的任务,甚至会在意料之外的时机来执行延迟了的任务。

尽管以上争论没有结果,但多数证据支持一个多进程的观点:根据任务和认知条件,一个自动化进程向意识状态反馈检索已储存的意图;个体会有意无意征用某种准备状态,这种状态集中于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或工作记忆。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

前瞻记忆研究概述前瞻记忆是指记住在将来某个恰当的时间执行先前意向的行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梳理了前瞻记忆的研究历史、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以期对我国当下前瞻记忆研究尽一份绵薄。

标签:前瞻记忆;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一、前瞻记忆的研究历史概览“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与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相对。

它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

”[1]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我们记得去做一些事情,例如记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给朋友打个电话等。

前瞻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记忆现象,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失败大多都是有关前瞻记忆的,所以它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

而回溯记忆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例如回忆童年的生活等。

Levin曾指出:一个好的记忆能够再现知识和行动,但它不需要伴随着一直保持执行这种计划的记忆。

一般认为是Levin的学生Birenbaum于1930年开创了前瞻记忆实验研究的先河。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一种记忆任务,没有把它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个与回溯记忆互补的记忆研究领域。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对自Ebbinghaus以来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近百年来传统的记忆研究并没有走入人生活、指导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了诸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记忆课题。

“前瞻记忆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并在近几年成为记忆心理学的热点问题。

”[2]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发展出一种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终于将前瞻记忆引入到实验室情景中,使前瞻记忆研究有了严格控制的经典实验室研究范式。

此后,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1996年,Brandimonte、Einstein和McDaniel对前瞻记忆20多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主编出版了该领域的第一部著作《Prospective Memory:Theoryand Applications》。

(完整版)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完整版)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记忆研究综述摘要记忆是大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大脑的记忆的机理进行大量地研究,取得很多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未知。

海马是形成记忆的必不可少的组织,海马的不同部位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障碍。

记忆形成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三个阶段。

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和记忆阶段,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的表现形式有外显式和内隐式。

提出一些模型来解释,但并不完善。

遗忘是记忆的一个特征,大脑某些结构损伤后,会产生遗忘症。

1.记忆的生理结构基础1.1神经细胞大脑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

轴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

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记忆。

1.2海马[1]海马区是大脑皮质的一个内褶区,在侧脑室底部绕脉络膜裂形成一弓形隆起,它由两个扇形部分所组成。

早期科学家发现,因癫痫而行双侧颞叶包括海马结构切除的病人记忆发生障碍,表现为不能记住刚看过的文字内容,他们认为他对新知识经验的保持只能持续5秒钟,但切除以前已经保持的记忆没受影响。

神经科学家们开始相信,不同的脑部结构在记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内侧颞叶系统是由海马及相邻有关皮层组成,包括内嗅皮层、外嗅皮层和海马旁回。

海马是内侧颞叶记忆系统中与学习记忆最密切相关的结构。

临床上也陆续发现,海马及边缘系统其他部位的一过性缺血,可导致一过性的遗忘症。

海马及周围结构的很小损害,都可引起明显的记忆障碍。

此外对动物的海马也进行了积极研究。

海马是正常记忆必不可少的结构基础。

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的障碍,而且似乎主要是近记忆的障碍。

海马区在脑中为发作阈值低的部位。

因为几乎所有癫痫患者的发作皆由海马区所起始,像这类以海马区为主的发作,有许多的情形是很难以药物治疗的。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研究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研究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前瞻记忆综述及研究方法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提出来的一种特殊长时记忆。

前瞻记忆是指对将来预定行为或事件的记忆,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

前瞻记忆根据任务类型,可分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动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当特定的事件在环境中出现时记得执行某个特定任务;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或者在一段时间之后完成某个任务。

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情境法,问卷法和实验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一般认为一小时以上常用自然法,一小时以内常用实验法,究竟采用哪种研究范式取决于具体的研究问题。

1.2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因素、线索特征、进行中任务特征,进行中任务与线索任务匹配性、延时间隔等。

有关年龄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分为对老年人以及儿童的前瞻记忆研究。

老年人的前瞻记忆一直是前瞻记忆研究的重点。

许多研究表明,年龄对回溯记忆任务有较大影响,人们的自由回忆水平有明显的老化效应,再认的年龄差异相对较小,但也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前瞻记忆各研究却显示出大相径庭的结果。

通过对儿童前瞻记忆的研究,研究者旨在发现儿童前瞻记忆是何时出现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在哪个年龄段存在差异,儿童是否懂得利用记忆策略提高自己的前瞻记忆,以及儿童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区别。

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今后儿童前瞻记忆的研究应在更大年龄范围采用不同类型的任务来确定前瞻记忆的长期发展轨迹,这对儿童前瞻记忆技能的早期发展与培养,并成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延时间隔的研究,前瞻记忆成绩与延时间隔的关系各实验之间由于实验任务等的不同而出现的分歧还很多,解释也不尽相同。

有研究者认为延迟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前瞻记忆任务成绩,立即执行前瞻记忆任务的成绩要好于延迟3分钟后再执行的成绩。

另有研究采用了较长的时间延迟间隔,结果发现前瞻记忆成绩不变。

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的研究综述

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的研究综述
总第 3 1 1期 2 0 1 5 年 4月( 中)
竹段 毛l ‘
T h e S c i e n c e E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s
T 0 t a I _ 3 1 1
A p i r l 2 0 1 5 ( B)
对儿童 的前瞻记忆发展研 究进行 综述 , 并做 了总结和 展望。 关键词 前 瞻记忆 儿童 发展
起来 了。 但另一些研究( K u r t z C o s t e s , 1 9 9 5 ; K e r n s , 2 0 0 0 ) 却支 持儿 童前 瞻记忆是在学龄期才发展起来的观点 。张磊 等[ 4 1 发 现, 4 - 8 岁儿童的前瞻记忆存在 显著的年龄差异 ,尤其是在
展都不显著 。K v a v i l a s h v i l i 等人认为存在不一致 的发展模式 是 由进行 中的任务和前 瞻记忆任 务 的交 互作用 引起 的 , 当
进行 中任务难 度增 加 , 学龄儿 童的前瞻记忆发展不再 显著 。
但M a c k i n l a y 等[ 6 1 研 究发现 , 即使控制 了进行 中任务 的难度 水平 , 时间性前瞻记忆 的发展依 旧显著 。综上 , 儿童 的前 瞻
ni s m i n he t o c c u r r e nc e n d a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pr o s pe c t i v e me mo y r
展。另外 , 不 同类 型的前瞻记忆 的发展轨迹不同。他们通过
错误 模式的差异说 明儿童前 瞻记 忆发展过程 中有数量 和质
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的研究综述
周 丽婷
( 深 圳 大 学师 范学 院心理 学 系 广 东・ 深圳

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研究综述

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研究综述

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研究综述作者:金鑫虹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1摘要近二十年来,前瞻记忆作为认知领域的一个新话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分别从其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及加工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前瞻记忆与人们情绪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本研究情绪对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情绪前瞻记忆基于时间/基于事件自从艾宾浩斯首次用实验法研究记忆以来,记忆一直都是心理学家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作为与回溯记忆相对的概念,前瞻记忆在近二十年来成为了该领域又一个研究热点。

回溯记忆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忆,指的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记忆。

前瞻记忆,是指对于预定事件或在未来某个时间完成某项活动的记忆。

例如,记得在饭后吃药;下午5点记得给客户回电话;回家路上记得买些水果等等。

前瞻记忆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记忆形式,前瞻记忆的失败可能导致尴尬,如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约会;甚至有时候会造成生命危险,如忘记关火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较多的日常记忆障碍都是前瞻记忆的障碍。

实验室研究中,前瞻记忆任务一般是要求被试在未来的某个特定刺激出现后完成某项任务,如当目标词语出现时,按某一个键。

成功的前瞻记忆不仅要求对于活动意向的记忆,而且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开始活动。

Einstein和McDaniel[1]将前瞻记忆分为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两类。

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要求人们在出现外部刺激时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如“看见超市去买一瓶醋”;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则要求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执行一个任务。

本文从情绪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了解国外关于情绪对前瞻记忆影响的研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理论基础。

前瞻记忆研究述评

前瞻记忆研究述评

6 ・ 3
延安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定任 务 , , 到老师把研究报告交给他 。 如 见 为适 应前瞻记忆研究的步伐 , 研究方 法也在不 断地丰 其 富和完善 , 由早期 的 问卷 法 、 自然 情境法 发展 到现 如今 的实 验法 , 中 E s i 其 nt n和 Mc a i 的双 实验 范式 是 目前使 用 e D ne l 最广泛 、 影响最大 的前 瞻记忆 实验研 究方 法。通常 , 于事 基 件前瞻记忆 (vn —bsdpopc v e o 的研究 仍沿用 eet ae r et em m  ̄) s i E s i Mc ai 的双实验范 , nt n和 e Dnl e 具体程序 是 , 试在 执行一 被
bsdpopci mo ) ae rset eme r 指记得在某 个特 定 的时间点 , v y 或者
( 意图形成 、 意图计划 ) 第二 , 图保持 ; 三 , ; 意 第 意图 发起 , 第
四, 图执行 。这 四个阶段可用于需 要任何 类型 的前瞻记忆 意 的情境之 中。
在一段时 间之 后完成 既定 的任 务 , , 如 下周 五去 干洗 店取衣 服等 。基 于事件 的前瞻记忆 (vn —bsdpopci m — ee t ae rset eme o v r) y 是指 当某 一特定的事件在环 境 中出现时记得 执行这 一特
瞻记忆是最具特 色的一个 , 逐渐成为 记忆研究 的热点 。前 并
瞻记 忆 ( rset eme o ) popci m r 是指 对 于预定 事 件或 未 来计 划 v y 的记 忆 , 比如 : 班 回家 时 , 过 超 市 买些 日用 品 ; 下 路 中午 1 2 点, 记得 回家做饭等 等 , 它是人 们 日常 生活 中不 可或 缺 的一 种心 理能力 , 对个 体正常 的生 活 、 习和工作 具有重要 作用 。 学 Mc a i 和 Ent n 为 , D ne l is i 认 e 前瞻记忆 并不是单一 的认 知活动 ,

前瞻记忆老化研究综述

前瞻记忆老化研究综述

・综 述・前瞻记忆老化研究综述Ξ杨 靖1 郭秀艳ΞΞ2,3 孙里宁3(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200438)(2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摘 要 前瞻记忆的老化现象是指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前瞻记忆水平有所下降。

本文分别对在自然情景、实验室情景以及模拟情景条件下的前瞻记忆老化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总结和阐述了当前几个主要的前瞻记忆老化理论及模型。

关键词:前瞻记忆 老化 自我唤起1 何谓前瞻记忆的老化 自19世纪80年代Ebbinghaus 首次把实验法引入记忆研究以来,记忆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

随着记忆研究方法及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的记忆类型陆续被提出,前瞻记忆(ProspectiveMemor y )就是新近提出的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记忆类型,它是指对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行为的记忆,即对于将来的某种意向和计划的记忆,它指向于将来的情况,使人们记得要去做某事[1],如:记住15分钟后给客户打电话,记住回家途中到超市买酱油等。

前瞻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且对个体生活影响极大,而它的失败却又相当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50%-70%的记忆失败都发生在前瞻记忆中(KvavilashviliL.,MesserD.J.,&Pi ppaE,2001)[2]。

前瞻记忆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极大丰富了记忆理论,目前,前瞻记忆已成为记忆乃至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而前瞻记忆的老化现象则是探讨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前瞻记忆的老化现象是指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前瞻记忆水平有所下降。

Craik (1986)认为记忆包括恢复先前的心理状态,因此内部和外部的线索都会促进先前心理状态的恢复。

外部线索可以帮助重构过去的事件,但是当缺少外部线索时,事件的重构就主要依靠自我唤起(self-initiation )的内部线索,而对心理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自我唤起提取过程很容易受到年老化的影响。

【精编范文】前瞻记忆实验报告-word范文 (12页)

【精编范文】前瞻记忆实验报告-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前瞻记忆实验报告篇一: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摘要:本实验抽取了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大一二本科生共60名被试,被试分为三组,分别对他们进行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的诱导,以词语归类作为干扰任务,主要考察三种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最差;不同情绪状态对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数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情绪状态前瞻记忆基于时间文献综述1.前瞻记忆:1.1含义: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意向活动的记忆,即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

生活举例:一定得记得下课后把活动的海报贴出去;记得十分钟后把电磁炉关了等。

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而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

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事件或行为的记忆。

生活举例: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早饭吃的什么等。

1.2 分类: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把前瞻记忆区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 PM)的和基于事件(Event-based PM)的两种前瞻记忆类型。

虽然Kvavilashvili (1992)提出了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但目前研究中多采用前两种前瞻记忆类型。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

生活举例:10分钟后要记得吃药。

在这个活动中,时间是目标线索,吃药这一行为成为了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

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

举例:看见鞋摊了,所以要买双鞋。

这时,鞋摊成了目标线索,激发买鞋行为的执行,从而完成了前瞻任务。

前瞻性记忆研究和老化综述

前瞻性记忆研究和老化综述

前瞻性记忆研究和老化综述【摘要】:前瞻记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记忆类型,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是指对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行为的记忆,即对于将来的某种意向和计划的记忆,它指向于将来的情况,使人们记得要去做某事。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前瞻性记忆的研究尚处于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方法探索阶段,没有较为成熟的理论。

本文分别对前瞻记忆的研究和老化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总结和阐述了当前几个主要的理论。

【关键词】:前瞻记忆事件性前瞻记忆时间性前瞻记忆老化引言自从人类开始记忆的研究以来,这一学术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且其理论成就更是无法让人忽视。

在近年来,记忆研究不仅仅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也更多的普通大众所注意。

随着记忆研究的深入发展,前瞻记忆渐渐崭露头角。

前面说到,前瞻记忆是指对预定的事件或行为的记忆(赵晋全,杨治良,秦金亮,郭力平,2003)。

例如,晚上洗漱之后顺便把脏袜子洗干净等,相对于前瞻记忆来说,之前关于记忆的研究大多是在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件和行为的方面。

另外,前瞻记忆包含两种成分,一是回溯成分,即记住执行的活动以及执行活动的时机,一是前瞻成分,即记住在适当时机记起去执行这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而根据记忆加工的线索来考虑,则可以讲前瞻记忆分为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李涛欣,丁兆叶,张利增,2005)。

(一)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个体差异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人们对年龄、性别、智力、语言能力以及行为模式等对前瞻记忆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李涛欣、丁兆叶和张利增三人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认知方式对前瞻记忆的加工存在显著地影响,与此同时,通过改变实验中汉语双字词实验材料靶线索词的属性还发现,前瞻记忆的加工还受到靶线索特征的影响。

也就是说,不论是基于时间的还是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都受到认知方式的影响。

不管是什么线索、什么类型的前瞻记忆,想要得以完成,就一定需要个体亲自掌握和监控任务完成的时机,并且将注意力从当下正在进行的任务中转移到前瞻记忆的任务上,然后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H ANDONG NOR M A 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ces )2004年第49卷第4期(总第195期)2004 V ol.49 N o.4(G eneral N o.195)前瞻记忆研究综述3张利增1,丁兆叶2(1.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有关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 ory )的研究已深入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在前瞻记忆研究的历史、方法以及前瞻记忆提取加工方面,学术界已有较深入地研究。

前瞻记忆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前瞻记忆;回溯记忆;基于事件Π基于时间;自动加工Π策略加工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4)04-0130-033收稿日期:2004-02-10作者简介:张利增(1967— ),女,山东汶上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丁兆叶(1970— ),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 ory )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1],例如记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给朋友打电话、记住见到某人时给他捎个信、或者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经过超市时买些面包。

前瞻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记忆现象,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失败大多都是有关前瞻记忆的,所以它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注意。

1901年Freud [2]在其经典著作《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中曾对这种记忆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分析;Lewin [3]曾指出:一个好的记忆能够再现知识和行动,但它不需要伴随着一直保持执行这种计划的记忆。

一般认为是Lewin 的学生Birenbaum [4]1930年开创了前瞻记忆实验研究的先河。

在实验中,她要求被试解决一些问题,并把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写在一张纸上,同时要求被试在用过的纸上签名,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被试签名的可能性。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一种记忆任务,没有把它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个与回溯记忆互补的记忆研究领域。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对自Ebbinghaus 以来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近百年来传统的记忆研究并没有解决有关记忆的真正重要的问题,不少人对记忆研究没有走入生活、指导生活的状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在这种精神的召唤下,涌现出了诸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记忆课题,前瞻记忆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并在近几年成为记忆心理学的热点问题。

有关前瞻记忆的研究已深入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在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中都能看到对前瞻记忆的浓厚兴趣[5]。

1.前瞻记忆的分类E instein 和McDaniel[6]按任务类型,把前瞻记忆分为以下两类:基于时间的(time -based )前瞻记忆,该类型的前瞻记忆要求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执行前瞻记忆任务,例如记住在约定时间见某人、2分钟后从微波炉中把食物取出或下午6:00服药。

这种记忆没有外部的目标事件或刺激的出现,因而需要依靠更多的自我启动加工来促进记忆的提取;基于事件的(event -based )前瞻记忆,该类型的前瞻记忆要求人们当一些外部事件出现时执行某个特定任务,如看见某人给他捎个信。

该类型的前瞻记忆要求人们当某个特定的事件出现在不断进行的活动中时,能够回忆并执行这个记忆任务。

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中,需要把目标事件与前瞻记忆任务联系起来,而且这种联系在需要提取时能够恢复。

这种记忆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线索回溯记忆,所不同的是在前瞻记忆任务中,需要自动地将事件或线索再认成为前瞻记忆的刺激。

K vavilashvili [7]把前瞻记忆分为三类,除了以上两类外,还有基于活动的(activity -based )前瞻记忆,它要求被试在完成某个活动之后再去做某事(前瞻记忆任务),例如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后去商店买东西。

2.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研究前瞻记忆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调查问卷法是早期前瞻记忆研究广泛使用的方法,研究者经常使用诸如“你经常忘记约会吗?”这样的问题。

通常,被试对回溯记忆的失败是十分清楚的,但是被试对前瞻记忆的失败可能并不十分清楚,Wilkins 和Baddeley [8]发现,尽管被试记得他们已经执行的前瞻记忆任务,但他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其忽略的环节。

现场实验主要是使用现实情境下的刺激,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其结果具有很高的生态效度。

七八十年代,研究者31使用该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让被试在特定的日期和时间寄卡片[9][10];让被试在特定的时间回电话等[11][12]。

尽管七八十年代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供一些有关前瞻记忆的描述性资料,但他们的研究大都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

该方法的一个严重不足是对混淆结果的无关变量缺乏控制,它不能严格控制被试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策略[13];不能严格控制被试虽然记住了前瞻记忆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执行的情境。

直到1990年E instein和McDaniel[6]设计了一种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对无关变量提供了更多的控制,避免了上述问题。

该方法为:首先告诉被试将要完成一个任务,使被试认为这个任务是实验的基本任务(实际为掩盖任务),前瞻记忆任务安插在这个持续的掩盖任务中,这符合现实世界的前瞻记忆任务,即一般人们必须在某个时刻中断一个正在进行的活动而去执行前瞻记忆活动;在掩盖任务的指导语后,给被试前瞻记忆任务的指导语,一般是要求被试在掩盖任务中如果看见某些特别的目标事件(T arget Event)(如目标词)就完成某个任务(如按某键);前瞻记忆指导语后,呈现一个或多个干扰任务,以便使被试对前瞻记忆产生足够的遗忘;最后呈现掩盖任务,被试在完成掩盖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前瞻记忆任务。

被试对目标词做出反应(即执行前瞻记忆任务)的正确率为测量的因变量。

3.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Tulving[14]认为,直接的回溯记忆任务是一个在提取模式指导下的记忆,作为实验室研究的回溯记忆被记忆的要求所刺激。

然而,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自然情境中,在执行前瞻记忆任务时,没有外部动因刺激提取[15],这是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一个重要区别,因此在前瞻记忆任务中,需要人们在适当的时刻,把意识从正在执行的活动中转移到前瞻记忆任务上来。

那么意识是怎样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转移到前瞻记忆任务上呢?关于这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

策略加工观点:该观点认为前瞻记忆是主动的、策略的加工过程,它是由执行注意系统(Executive Attention System)或监控注意系统(Supervis ory Attention System,简称S AS)[16]所调节。

注意对前瞻记忆的监控过程,可能有几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些注意资源可能不断地用于监控与前瞻记忆活动有关的目标事件的环境;另一种是执行注意系统可能定期扫描前瞻记忆活动以保持线索———活动的激活,因此当目标事件出现时,很容易使线索———活动的激活达到阈限以上。

不管哪种形式的加工出现,关键是一些注意资源是主动地、策略地考虑前瞻记忆任务,而且定期地把注意投向前瞻记忆。

Smith的研究支持这一假设。

在她的研究中,连续进行的活动作为控制注意资源的指标,她发现,当给被试前瞻记忆指导语后,即使在测试中不呈现前瞻记忆目标线索,被试连续进行的任务完成的速度也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被试在前瞻记忆阶段有意无意地考虑前瞻记忆任务,对注意资源进行再分配,因此用于连续进行的活动的注意资源下降。

自动加工观点:该观点认为当遇到前瞻记忆目标事件时,前瞻记忆任务是自动地进入意识之中的。

它认为一种无意识的自动记忆系统把与以前计划有关的刺激信息带入意识,这个系统在外部线索自动地与记忆痕迹相互作用时产生有意识的回忆,G uynn等人[17]的研究支持了这一假设。

在前瞻记忆中,记忆痕迹是前瞻记忆活动的编码,如果这个线索能够很好地与记忆痕迹产生足够强的相互作用,那么有关的记忆系统就可以被迫快速地而且几乎不需要任何认知资源地把与线索以前有关的信息带入意识[18],与这个观点有关的理论机制是:激活的节点(activated node)。

在前瞻记忆中,激活的节点就是一个所遇到事件的表征,通过与之有关的网络向外扩散激活(Anders on,1976,1983;Lang,2000;Present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June)。

自动加工观点认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不是用策略监控目标事件,而是一旦遇到目标事件,有关的自动记忆系统将自动地提取前瞻记忆或者通过扩散激活前瞻记忆活动,从而使前瞻记忆出现在意识之中。

该观点很好地说明了在E instein和McDaniel[6]的研究中,在实验后被试的报告———前瞻记忆不是源于自我启动策略,而是当目标事件出现时突然进入(popped into)意识之中。

双重加工观点:由于注意Π策略加工和自动加工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研究结果,E instein和McDaniel[19]提出:前瞻记忆提取可能既依赖注意Π策略加工,又依赖自动加工的双重加工。

前一种加工可能包括指导执行的监控,人们利用这种监控主动地保证前瞻记忆的提取,同时也可能利用自动加工。

这种双重加工的观点看来适用于人们内省的印象,即人们有时感到前瞻记忆活动是“突然出现在意识之中的”,而在其他情况下,有关前瞻记忆活动的记忆是一个包含自我提示的有计划的加工。

4.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前瞻记忆与人类计划和未来定向的行为有密切联系,这种高级认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类作为个体以及作为种族的适应性。

Burgess(2000,Presentations at the First Inter2 national C on ference on Prospective Mem ory,Hatfield,UK)认为,重要的人类认知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有关前瞻记忆的。

前瞻记忆是人们经常遇到的记忆现象,对维系人们正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如记住将来某个时间的业务谈判、记住下班回家的路上接孩子、病人记住每天定时服药等等,无论是工作事业,还是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前瞻记忆。

在理论方面,首先,可以进一步证明前瞻记忆是与回溯记忆具有本质不同的记忆形式,虽然如此,自Ebbinghaus以来,人们对回溯记忆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而对前瞻记忆的研究却相对甚少,所以前瞻记忆研究可以使人们对记忆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从而完善整个记忆理论,使记忆研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其次,可以进一步揭示前瞻记忆提取的加工机制,为记忆内部加工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