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测量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的原理及方法
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技术综述
( )水 手 9号的天 文导航 1 水 手 9号探测器是 美 国的第一颗火 星卫星 ,该
探测器 于 17 年 5月发射 ,同年 1 91 1月进入 火星轨 道 ,主要用于拍摄 地表照片 ,并利用 红外及 紫外仪 器分析火星大 气。水 手 9号也是第 一个对 自主天文
于 x射线源 的探 测 器 姿态 测 量算 法 和时 间保 持 锁
2 世纪世 界 各 国都加 快 了深 空 探 测 的脚 步 。 1 随着深 空探测任 务 的增 多 ,探测 器 的智 能 自主技
这些 观测量利 用几何 解 析 的方 法 或结 合轨 道 动力 学滤波 即可获得 探测器 的位置 、速度等导航 参数 。 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 ,美 国阿波罗 登月计划 中
产 生极大 的影 响。利 用探 测 器在 转 移轨 道 中遇 到 的近距 离小行 星进行 定位 ,可大大提 高导航精度 。
该 方法 的基本 原理 与 上述 基 于太 阳和行 星 的
自主导航 方法 基本 相 同 。但 由于小 行 星 和探测 器 之间距离 较近 ,因此 导航 精 度 较前 者 高 。其 缺 点 是 ,通常 ,探测 器 与小 行 星相 遇 的时 间很 短 ,且 小行 星 的观测也较 困难 。
相 环路设计方案 。 目前 ,美 国国防部 国防预先研 究 项 目局和 D R A实验 室正在积极 开展 “ AP 基于 x射 线 源的 自主导航验证 ( N V ”计划 。 XA ) 基 于 x射 线脉 冲星 的深 空探 测 器 自主导 航 的
进 行深空探测器 的天 文导航 和姿 态确定 。近年来 ,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 的增 多 ,该方法也 随着测量仪器 和滤波方法 的改进 ,得 到越来越多 的关 注。该方法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算法分析
算 出观测 时刻 航天器 相对 于太 阳 系质心 的位置 坐 标 .脉 冲星导 航 系统采 用 的脉冲 星探 测
器 的性 能 决定 了脉 冲星相 位 的测量精 度 ,这 也是 影 响航天 器位 置解 算精 度 的关 键 因素 .
() 中, 为相 位偏差 , r为 时间偏差 , 为 比例 因子 , gt为随机 噪声 .观测轮 廓与 1式 ( ) 标 准轮廓 比较就是 要确定 上述 的 、 、 3个 系数来得到基 本观测量 T A. 过对来 O 通
自脉冲 星的量子 的探测 ,可 以创建脉 冲轮廓 】 .探测器 能够记录 每一个单独 的 x 5 0
( 北京无线 电计算测试研究所 北京 1 0 5 ) 1 0 8 4 ( 2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 室 北京 1 0 5 ) 0 8 4
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脉冲星自转非常稳定,可以用作时间标准,许多脉冲星的空间位置、自 行、距
离、自转周期及其导数等天体测量参数和天体物理参数都能被精确测定.由于脉冲星能够
同 时提 供 时 间 信号 和 空 间位置 坐 标 ,安装 在 航 天 器 上 的 脉 冲 星 导 航 系 统 能 够 实 现 航天 器 的 自主导 航 .首先 根 据 航 天 器 轨 道 动 力 学 方 程 预 测 航 天 器 的 位 置 ,再 通 过 航 天 器 上观 测 的脉 冲到 达 时 间 和 预报 的脉 冲 到 达 时 间 之差 ,应 用 Kama l n滤 波 计 算 航天 器位 置 估 计 的 误差 , 从 而 对 航 天 器 的 位置 进 行 修 正 .最 后 ,分 析 初 始 误 差 、脉 冲 到达 时 间测 量 精 度 、脉 冲星 个
航天器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组合导航系统方案
航天器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组合导
航系统方案
帅平
【期刊名称】《国际太空》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航天器自主导航是指航天器利用各种测量信息实时确定位置、速度、时
间及姿态的方法和技术。
完整的自主导航包括4个基本过程:路径规划、当前状态、航迹偏差和偏差修正,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导航、制导与控制(GNC)系统往往是
一体化设计的。
航天器自主导航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战略研究意义,具
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减轻地面测控系统的工作负担,减少测控站的布设数量,减少地面站至卫星的信息注入次数,降低航天器(包括星座)系统建设和长期运行
维持的费用;另一方面能减少航天器对地面测控系统的依赖,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抗
摧毁和自主生存能力。
然而,从航天器自主导航应具有的自主完备性能、实时操作、不发信号、不依赖于地面站以及长时间运行等基本特征来看,目前航天器尚未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导航,绝大多数航天器仍然依赖地面跟踪测量系统来完成导航任务。
【总页数】8页(P44-51)
【作者】帅平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数值分析研究木
2.勇闯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前沿(上)——来自世界首颗X射线脉冲导航试验卫星的报告
3.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广播电视卫星自主导航技术
4.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算法分析
5.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自主天文导航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脉冲星测量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的原理及方法
脉冲星测量技术用于深空探测 器自主导航的原理及方法
1/76
脉冲星的发现
2/76
脉冲星机制
当一颗恒星变成超新星时,经过激烈变化后,留下满天膨胀的气体和微 小物质,余下的核心直径只有几十到十几公里。超新星的内爆非常强烈,恒 星原子里的质子和电子被紧紧地压缩 在一起,抵消了它们的电荷,形成 中子。这种中子星可以达到水密度 的1014倍,有着极强的磁场,可以 非常快速地旋转。因为磁轴不与旋 转轴重合,二者一般具有一定的 夹角,当脉冲星高速旋转时,辐 射束将沿着磁场两极方向被抛出 ,随着脉冲星的自转,该辐射束 周期性扫过探测器的视界,形成 脉冲。
11/76
脉冲星导航技术研究历程
12/76
研究历程
a) 脉冲星导航思想的萌芽阶段 1. 脉冲星导航思想最早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2. 1971 年,Reichley,Downs 和Morris 首次描述了把射电脉冲星作为时钟的思 想。 3. 1974 年,Downs 在文献《Interplanetary Navigation Using Pulsation Radio Source》中提出一种基于射电脉冲星信号进行行星际导航的思想,标志着脉 冲星导航思想的初步形成。但由于脉冲星的射电信号强度较弱,宇宙中的射 电信号噪声强度大,导航中需要至少 25m 口径的天线接收信号,因此该方法 很难在工程中实现。 4.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天文观测在 X 射线波段能量范围 1~20keV、频率范围 2.5×1017 ~ 4.8×1017Hz的进展,促进了对 X 射线脉冲星特性的研究。 5. 1980 年 Downs 和 Reichley 提出测量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技术。 1981 年 Chester 和Butman 在国际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利用 X 射线脉冲星进行航天器导 航的思想。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探测自主导航方法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探测自主导航方法
郑伟;孙守明;汤国建
【期刊名称】《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8(028)005
【摘要】自主导航是实现深空探测任务的关键技术,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导航方法可靠、稳定、精度高,不受近地空间的限制,为深空自主导航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文章分析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脉冲到达时问预报算法和整周模糊度求解方法,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研究了位置估计算法.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在脉冲星方位误差为0.001孤秒、脉冲到达时间测量误差为1μs的情况下,140d飞行时间中定位精度优于10km,且对初始误差不敏感,可以满足深空探测的导航需要.
【总页数】6页(P1-6)
【作者】郑伟;孙守明;汤国建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
【相关文献】
1.基于单X射线探测器的航天器深空巡航段自主导航研究 [J], 杨成伟;郑建华
2.基于改进动静态滤波的脉冲星/CNS深空探测组合导航方法 [J], 王奕迪;郑伟;安
雪滢;孙守明
3.基于UKF的深空探测光学自主导航方法 [J], 周剑敏;张洪华
4.基于单探测器的X射线脉冲星深空导航算法 [J], 王奕迪;唐歌实;郑伟;李黎
5.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导航方法 [J], 杨博;张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脉冲星测量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的原理及方法78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脉冲星测量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自主 导航的原理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原理与方法
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原理与方法一、啥是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呢?小伙伴们,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听起来就超级酷,它是一种利用宇宙中的X射线脉冲星来确定位置、速度等信息的导航系统哦。
想象一下,在浩瀚的宇宙中,那些遥远的脉冲星就像一个个超级精确的信标,不断地发射着信号,而我们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通过接收这些信号来找到自己的路呢。
这些脉冲星的信号很有规律,就像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非常稳定,这就是它们能被用来导航的重要原因。
二、原理是啥样的?1. 脉冲星的特性。
脉冲星是一种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它们有着超强的磁场。
当脉冲星旋转的时候,就会周期性地发射出X射线脉冲。
这些脉冲的周期非常稳定,有的脉冲星的脉冲周期可以精确到纳秒级别呢。
就好比是宇宙中最精准的时钟,这种稳定性为导航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 信号接收与处理。
我们在地球上或者航天器上设置专门的探测器来接收脉冲星发射的X射线脉冲信号。
当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要进行处理啦。
因为在宇宙中信号会受到很多干扰,比如星际介质的吸收、散射等。
我们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算法把有用的信号提取出来,就像从一堆沙子里把金子挑出来一样不容易。
然后根据脉冲信号到达的时间、强度等信息,来计算我们相对于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三、方法有哪些?1. 定位方法。
- 利用多个脉冲星定位。
我们可以同时观测多个脉冲星。
每个脉冲星相对于我们的位置是不同的,就像在不同方向上有好几个灯塔。
通过测量从不同脉冲星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就可以确定我们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这就好比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灯塔发出的光到达我们这里的时间差,就能算出我们在海上的位置啦。
- 基于脉冲星信号模型的定位。
根据脉冲星发射信号的理论模型,我们可以对实际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拟合。
如果拟合得好,就说明我们对自己的位置估计得比较准确。
这个方法就像是按照一张精确的地图来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过这张地图是基于脉冲星的信号模型画出来的。
2. 导航精度提升方法。
【优】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探索黑洞天体物理前沿问题年度研讨最全PPT资料
≥ Hard X-ray Sky HXMT
5
Chandra卫星最近在约9平方度的区域软X 射线能段发现上千个超大质量黑洞
• "Instead of finding a whole range, we found nearly all of the black holes are either naked or covered by a dense veil of gas," said Hickox. "Very few are in between, which makes us question how well we know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se black holes."
对每一次观测,需要完成数据质量报告。
通过黑洞、中子星、活动星系核等高能天体的光变性质和光谱,研究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场中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
路由器
千兆交换机
内部防火墙
数据 文件服务器
开发:队伍建设
周建锋 都志辉 白晓颖 杨洋 聂建胤 沈宗俊 金颖康 程志力 王曼 谢继辉 王堃 许晨敏
IF06 提案数据
观测提案申请
IF07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
用户与科学数据中心的硬件架构
HSOC
HXMT用户
HXMT用户与科学数据中心
路由器
根据HXMT科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数据库建设、数据格式设计、数据分析流程设计 等内容将科学目标的实现转化为数据分析的过程,
为用户使用HXMT数据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征集、评审客座观测提案,是保证HXMT科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建 设内容。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探测自主导航方法
程 ,目前 NAS 的深 空探 测 网已具规 模 ,但 是 由 于我 国 目前 尚不具 备 全球 建 站 的能 力 ,导 航成 为 A
瓶颈 问题 。因此 ,实 现深 空探 测 的 自主导 航是 我 国深 空探 测 研 究 中 的关 键 技术 [ 。基 于 X射 线 脉 4 ]
射线 源 的 自主导 航定位 ” ( —a o reb sd N vg t nfrAuo o u o io tr n t n X r yS u c-ae a iai o tn mo sP s inDeemiai , o t o
X NAV) 究计 划更使 X射 线脉 冲星 导航成 为 目前 国际导航 界 研究 的热 点 ,NAS 研 A、E A也 资助 了 S
中 国 空 间 科 学 技 术
20 0 8年 1 O月
2 深 空探 测 中 X射 线脉 冲 星导 航基 本 原 理
基于 X射线脉 冲星的深 空 自主导 航 的基 本原 理是 :探测 器 在飞行 过 程 中实 时接 收来 自空 间不 同方 向的 X射线信号 ,并测量 到 达光 子 的时 间 、强 度 、流 量 和相对 于 探测 器 的方 位 。通 过 与 星上
保存 的脉 冲星星 图( 括几何 和物理特 征) 包 比较 ,基 于导 航算 法 ,获得探 测 器 的位置 、姿态 与 时间 。
其定姿原理 与一般 的天文 导航 类 似 ,但 星 图识 别较 为 简单 。而 定位 、授 时 则依 赖 于脉 冲到 达 时间 ( i f r a, OA) T meo i lT Ar v 测量 ,相 比其他 方法有较 大优势 ,也是本文研 究 的对 象 。 定位 导航 系统 由 X射线 探测 器 、星载 原子 时钟 、星载计 算 设 备 、导航模 型 算 法库 和 脉 冲星模 型数据库 组成 ( 图 1 。 见 )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方案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方案
乔黎;刘建业;熊智;郑广楼
【期刊名称】《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7(027)006
【摘要】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系统可以为深空探测器提供位置、速度、时间和姿态等丰富且自主的导航信息,以X射线脉冲星测得的信息作为量测量,结合轨道动力学方程,对航天器的轨道进行自主估计确定.论文阐述了该方案的导航原理,在借鉴现有航天器导航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方案,介绍了方案的硬件组成、系统结构,并针对方案中导航敏感器多冗余的特征,给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组合导航技术的结构,最后用仿真资料对方案做了性能概算和精度估计.
【总页数】7页(P1-6,18)
【作者】乔黎;刘建业;熊智;郑广楼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南京,2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
【相关文献】
1.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月球卫星自主导航 [J], 姚翔;吴盘龙;陈尚敏
2.航天器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组合导航系统方案 [J], 帅
平
3.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广播电视卫星自主导航技术 [J], 孙娟;马彬
4.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算法分析 [J], 仲崇霞;张立;年丰;杨军
5.基于脉冲星和火星观测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 [J], 刘劲;房建成;宁晓琳;吴谨;康志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技术综述(上)
导 航 是 最 为 简单 和 成 熟 的 天 文 导 航 方 案 由 于 太 阳 和行 星 在 任 意 时 刻 的 位 置 可 根 据 星历 表
获得 .而 从 探 测 器 上 观 测 到 的
量 的微 小 误 差 就 会 对 导 航 的位 置 误 差 产 生 极 大 的 影 响 利 用
航 概述
点 是计算 简单 .易于实 现 .缺 点
是 导航精 度 随探 测器 与太 阳 、行 星之间距 离 的增 加而 降低
( )基 于 小 行 星 或 行 星 卫 2
星 的 自主 导航
自主 导 航 是 实 现 其 自主 管 理 , 从 而 提高 在 轨生 存 能力 的基 础
对 于深 空 探 测 器 来 说 .拥 有 自 主导航 的能力 具 有重 大 意义 当前 深 空 探 测 器 主 要 依 靠
行 深 空 探 测 器 的天 文 导 航 和 姿
1 7 年 .美 国喷 气 推 进 实 94 验 室 的德 恩 斯 博 士 首 次 提 出 了
37 ・
态 确 定 近 年 来 .随着 深 空 探
・
基于 射 电脉 冲星 的行 星 际探 测器
自主 轨道 确定 方法 该 方法 定轨
各 大行 星所 处 的位置 使得 利用 当
较前 者高 其 缺点 是 ,通 常 .探
测 器与 小 行 星相 遇 的 时 间很 短 .
且小行 星 的观 测也较 困难 该 方 法 已 应 用 于 早 期 的 水 手 号 、旅 行 者 号 、伽 利 略 号 和
导航 参 数
早 在 2 世 纪 6 年 代 .美 国 0 0
大 大 降 低 探 测 任 务 和 地 面 支 持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方案
生 垦窒 ! 型 兰 壁 查 旦
! 旦 生
任务 ,规划 出最有 利的 运行轨 道 ;并利用 轨道 动力学 的知 识获 得相应 的轨 道信息 ,建 立探测 器 的轨 迹预报 器 ,预报探 测器 的位置 、速 度导航 量 ;并 以此 轨道 动力学 方程 作 为系统 的状 态 方程 。然后 根
3 自主导 航 算 法模 型
3 1 状 态 方 程 . 以 三 维 惯 性 空 间 中 的 位 置 和 速 度 建 立 6维 的 系 统 状 态 量 x,
X一 [ Y
状 态 方 程 的 一 般 形 式 为
: ]
() 1
X( )一 /( ( ) ( ) )+ r t £ ,“ ,f X l ) (
X NAV应 用 于深空 探测 器的导 航 系统 方 案 ,将 其 作 为 一种 全 新 的 深空 探 测 导航 解 算 手段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意义和工 程应 用价值 【 。 5 j
2 基 于 X射 线 脉 冲星 的 自主导 航 方 案
x射 线脉 冲星是 一种 能不 断地发 出稳定 且 有 周期 性 脉 冲 信号 的特 殊 天 体 ,通 过测量 单 个 x 射
对航 天 器的轨 道进 行 自主估 计确 定 。论 文 阐述 了该 方案 的导航 原理 ,在借 鉴现 有航 天 器导
航 系统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基 于 X 射 线 脉 冲 星 导 航 的 方 案 , 介 绍 了 方 案 的 硬 件 组 成 、 系统
结构 ,并针 对方 案 中导 航敏 感 器 多 冗余 的 特征 ,给 出 了基 于 多传 感 器组 合 导航 技 术 的 结 构 ,最后 用仿 真 资料对 方案做 了性能概 算和 精 度 估计 。
脉冲星导航技术发展概况及若干思考
脉冲星导航技术发展概况及若干思考随着科学视野的不断扩大,当今基于地基系统的GNSS导航定位技术无法满足深空探测飞行器导航定位的需要。
新兴的脉冲星导航技术可为深空探测飞行器进行导航定位。
因此,将从当今基于地基系统的GNSS导航定位技术存在的问题,什么是脉冲星,脉冲星导航定位基本原理以及脉冲星导航发展现状四个方面说明脉冲星导航技术发展概况,并提出若干思考。
标签:脉冲星导航;x射线探测器;时空基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小绿人”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探索能否根据脉冲星的特性将其应用到导航定位领域。
通过探测脉冲星信号提取信号特征并将其与已知脉冲星数据库相匹配,进而精确判断出探测到的是哪一颗脉冲星的辐射信号。
这样一来,我们可通过收集脉冲星信号并匹配脉冲星数据库,可为某一目标提供其相对于若干脉冲星的相对位置,为其进行导航定位。
1当今基于地基系统的GNSS导航定位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的GNSS导航定位技术如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需依托地面上的监控中心来为卫星测姿,传递和处理卫星导航信号,进而实现导航定位功能。
为提高导航定位精度,我们需在卫星信号传播过程中进行设备延迟改正,钟差改正,相对论效应改正,地球自转改正,地球引力改正,潮汐效应改正,多路径效应改正等。
我们还需解决如何快速精确地求解整周未知数。
在卫星信号传播过程中上述各项改正研究,求解整周模糊度的研究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阻滞了GNSS导航定位向高精度方向发展。
目前GNSS导航定位技术只能提供厘米级或分米级的成果,无法满足对定位成果精度有较高要求的研究领域的需要,如地球动力学研究。
GNSS導航定位技术基于地基系统,只能在地球及近太空领域范围内提供导航定位服务,无法为外太空以及太阳系以外的空间飞行器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2什么是脉冲星脉冲星来源于超新星,是暮年的恒星发生大爆炸后形成的残骸在变成黑洞之前的存在状态,属于高速旋转的强磁中子星。
脉冲星测量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的原理及方法共78页
脉冲星测量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自主 导航的原理及方法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深空探测器的自主天文导航原理与方法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34/103
4.1.2天文导航对深空探测的重要性 深空探测器的轨道分类
1)直接转移轨道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35/103
4.1.2天文导航对深空探测的重要性 深空探测器的轨道分类
2).调相转移轨道
天文与深空导航学
主讲:魏二虎 教授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1/103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天文与深空导航的理论基础 天文导航的天体敏感器 低轨地球卫星自主天文导航基本原理 深空探测器的自主天文导航原理与方法 VLBI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导航的原理与方法 USB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导航的原理与方法 脉冲星测量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的原 理与方法 其他导航技术在深空探测中应用与国内外深空 探测计划
4/103
4.1.1深空探测的发展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5/103
4.1.1深空探测的发展
1).先驱者号探测外行星 • 先驱者号探测器是美国发射
的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系列 之一。 • 1958 年 10 月 到 1978 年 8 月 之 间共发射了13颗,用来探测 地球、月球、金星、木星、 土星等行星及其行星际空间。 •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先驱 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26/103
4.1 引 言
4.1.1 深空探测的发展
4.1.2
天文导航对深空探测的重要性
X射线脉冲星天文自主导航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X射线脉冲星天文自主导航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X射线脉冲星天文自主导航算法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X射线脉冲星是一种高能天体,它们是由于中子星的旋转和磁场产生的辐射而产生的。
尽管这些天体距离地球很远,但它们发射的辐射可以提供有关宇宙学和基本物理性质的重要信息。
与此同时,由于中子星的旋转非常稳定,因此X射线脉冲星也可以用作天文导航系统的基础。
X射线脉冲星天文导航(XNAV)的目标是使用X射线脉冲星作为导航信标进行航行的技术。
XNAV可以为未来的空间探测器、任务以及人类探险提供一个更精确的位置与导航。
XNAV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精准地锁定一个特定的X射线脉冲星,并跟踪其位置和运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一种自主导航算法,该算法能够自动地将天体与目标进行匹配,并在线跟踪其位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和实现一种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算法。
该算法将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并处理X射线脉冲星的数据。
2.运用该算法提取X射线脉冲星的特征,包括脉冲周期、脉冲星速度等。
3.结合卫星的传感器测量数据,建立脉冲星的位置模型。
4.开发一个跟踪算法,在完成初步匹配后,在线跟踪脉冲星的位置与速度。
5.开发算法并完成相应的实验以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开发数据处理方法并对X射线脉冲星进行特征提取2.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建立空间参考框架,并结合脉冲星特征定位脉冲星3.开发自主跟踪算法,以在线跟踪脉冲星的移动4.利用模拟X射线脉冲星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四、预期成果与意义本研究将以设计和实现一种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算法为主要目标。
预期成果包括:1.提供一种解决X射线脉冲星导航和追踪问题的有效算法2.验证所开发的自主导航算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3.提高对X射线脉冲星定位和追踪的理解和认识,为未来的空间探测器和任务提供更准确的位置和导航信息。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成果对X射线脉冲星追踪和定位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深入研究宇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导航方法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cember 2014, Volume 3, Issue 4, PP.121-126 Deep Space Navigation Based on X-ray Pulsars Bo Yang, Shu Zhang#School of Astronautics,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191, China#Email: gcsy28@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avigation ability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in cruise, a deep space navigation based on X-ray pulsars is proposed. The X-ray pulsars navigation principle and measurement noise characteristics are explained. Using the PDOP (Positioning Dilution of Precision) and PSC (Pulsars Selet Criteria), which considers both the influence of the pulsars’ geom etry configur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noise,the selection of the pulsars can be compared. Using the pulse time-of-arrival (TOA) as the measurement, and using the orbit dynamic model of the spacecraft as the state equation, we adopt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 to estimate the system st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eep space navigation based on X-ray pulsars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Keyword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X-Ray Pulsars; Autonomouus Navigation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导航方法杨博,张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 100191摘要:为了提高深空探测在巡航段的导航能力,提出一种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导航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6
脉冲星的发现
2/76
脉冲星机制
当一颗恒星变成超新星时,经过激烈变化后,留下满天膨胀的气体和微 小物质,余下的核心直径只有几十到十几公里。超新星的内爆非常强烈,恒 星原子里的质子和电子被紧紧地压缩 在一起,抵消了它们的电荷,形成 中子。这种中子星可以达到水密度 的1014倍,有着极强的磁场,可以 非常快速地旋转。因为磁轴不与旋 转轴重合,二者一般具有一定的 夹角,当脉冲星高速旋转时,辐 射束将沿着磁场两极方向被抛出 ,随着脉冲星的自转,该辐射束 周期性扫过探测器的视界,形成 脉冲。
4/76
脉冲星的发现
20世纪30年代,发现中子以后,苏联理论物理学家就预言了宇宙中存在 由中子组成的星体,其密度极高,体积极小,辐射很弱。当时的天文观测主 要依赖于光学观测,由于中子星体积小,光度比普通恒星小几十亿倍,因此 很难发现预言中的中子星。 196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休伊什教授 及其博士研究生贝尔利用观测行星际闪烁的 射电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射电脉冲星;1976年 ,英国的天文观测卫星羚羊5号首次观测到脉 冲星X射线辐射信号。
11/76
脉冲星导航技术研究历程
12/76
研究历程
a) 脉冲星导航思想的萌芽阶段 1. 脉冲星导航思想最早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2. 1971 年,Reichley,Downs 和Morris 首次描述了把射电脉冲星作为时钟的思 想。 3. 1974 年,Downs 在文献《Interplanetary Navigation Using Pulsation Radio Source》中提出一种基于射电脉冲星信号进行行星际导航的思想,标志着脉 冲星导航思想的初步形成。但由于脉冲星的射电信号强度较弱,宇宙中的射 电信号噪声强度大,导航中需要至少 25m 口径的天线接收信号,因此该方法 很难在工程中实现。 4.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天文观测在 X 射线波段能量范围 1~20keV、频率范围 2.5×1017 ~ 4.8×1017Hz的进展,促进了对 X 射线脉冲星特性的研究。 5. 1980 年 Downs 和 Reichley 提出测量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技术。 1981 年 Chester 和Butman 在国际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利用 X 射线脉冲星进行航天器导 航的思想。
22/76
SBIR 资助计划
c) SBIR 资助计划 2006 年 , 在 NASA 小 型 企 业 创 新 研 究 计 划 (SBIR) 资 助 下 , 美 国 Microcosm公司开展了脉冲星导航研究。该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Microcosm公司论证了 X 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可行性,分析不同星 际航行任务下 X 射线脉冲星导航可以达到的精度,对导航可用脉冲星进行了 初步编目,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导航误差的影响。 2. 第二阶段,Microcosm 公司将针对 NASA 关心的一些飞行任务,详细评估 X 射线脉冲星导航的性能,开发适用于近期 XNAV 飞行演示验证使用的飞行试 验软件。 3. 第三阶段,Microcosm 公司计划将研发的飞行试验软件与戈达德空间飞行中 心的 GEONS(GPS Enhanced Onboard Navigation System)软件集成,研发组合 导航系统以提高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目前该计划进展顺利,研究工作已进 入第二阶段。
19/76
XNAV 计划
b) XNAV 计划 2004 年,美国 DARPA 的战术技术办公室启动了 XNAV 计划 (X-ray Source-based Navigation for Autonomous Position Determination)。XNAV 是一 项应用空间 X 射线源进行自主定位、定姿和授时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其目标 是验证利用 X 射线源进行航天器导航的可行性,研制开展空间试验所需要的 有效载荷,研究成果将为近地空间和深空探测提供有效的导航手段,为 GPS 导航系统提供可靠备份。 XNAV 计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测试 X 射线探测器性能;检验 X 射线脉冲 星导航精度;测定旋转供能 X 射线脉冲星参数;确定试验平台上载荷最佳方 位角;为试验平台研发设计 X 射线探测器系统;为试验平台加工生产 X 射线 探测器;设计适用于空间飞行任务的载荷;飞行演示试验;建立导航性能的 评价机制。
14/76
研究历程
c) 脉冲星导航理论的初步成型阶段 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对脉冲星在 X 波段了解的深入,X 射线脉冲星自 主导航理论初步成型。 1. 2004 年, Josep 等人在文献《Feasibility Study for a Spacecraft Navigation System relying on Pulsar Timing Informatio》中详细阐述了脉冲星导航原理和 脉冲星信号模型,并分析了实现的可行性。 2. 2005 年 Dennis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把 X 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方法与 GPS 卫 星轨道确定结合起来,为提高 GPS 卫星的自主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同年,Suneel在其博士论文中系统阐述了 X 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方法,提出 多种定位、授时方案,标志着 X 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理论初步成型。
15/76
研究历程
d) 脉冲星导航理论的完善提高阶段 1. 2007 年 4 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举办的第 63 届导航协会年会上设立了 X 射线脉冲星导航专题报告分会,与会学者就脉冲星导航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进行了充分交流。 2. 2008 年 5 月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里举办的 IEEE/ION PLANS 年会上,John 和 Emadzadeh 分别作了关于脉冲星导航的大会报告,讨论了脉冲星导航中的精 度和相对导航等问题。 3. 在 2008 年 GNC 学术会议上,针对脉冲星导航中的一些基本问题,Graven等 人提出了相关技术方案,分析评估了守时精度和导航性能,指出目前脉冲星 导航在信号源模型、探测器、导航算法及演示验证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 进一步深入研究。 4. 针对基于 X 射线脉冲星的相对导航问题,2009 年在 IEEE 的决策与控制和 AIAA 的 GNC会议上,Emadzadeh 建立了航天器在轨测量的光子到达事件数 学模型,提出采用历元叠加的方法来恢复脉冲星信号,研究了基于非线性最 小二乘和极大似然估计的信号时延估计算法,并将算法精度与导航精度极限 CRLB 进行了仿真比较。
18/76
USA 试验
USA 试验在一个万向节结构上安装了两个大型 X 射线探测器,为 X 射 线脉冲星导航提供了试验平台。 USA 试验是 ARGOS 卫星搭载的 8 项试验中的一项,也称 NRL-801, 其主要目的是验证利用空间 X 射线源进行导航的可行性。 在 NRL-801 试验中,GPS 接收机一方面用于辅助记录 X 射线光子到达 探测器的时间,另一方面向卫星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ARGOS 卫星的整个任务周期为 3 年,由于搭载的探测器性能不高和运 行期间星载 GPS 系统发生故障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脉冲星导航的定位精度不 高。但试验结果表明,X 射线脉冲星导航这一前瞻性导航方式是可行的。
13/76
研究历程
b) 脉冲星导航理论的成长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X 射线脉冲星导航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定位、定姿和授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天文 理论的发展和观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 X 射线脉冲星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了 解。 • 1982 年,随着第一颗毫秒脉冲星的确认,人们发现某些毫秒脉冲星可用作天 然高精度的频率标准源,据此提出了建立毫秒脉冲星时的想法。 • 1993 年,Wood建议研究一个广泛适用的 X 射线导航系统,包括姿态、位置、 时间以及演示验证任务。 • John 将这方面工作继续深入,1996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详细讨论了利用 X 射线 天体源来确定航天器姿态和时间的方法。 在此阶段,定位研究主要集中在掩 星法,精度无法满足高精度导航需求。
9/76
脉冲到达时间TOA
在利用脉冲星进行导航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观测量为脉冲星脉冲信号 到达航天器时间TOA(Time of Arrival)。位置导航中利用TOA和预计的到达 时间之差解算出真实位置和预报位置之差,从而对预报位置进行修正。 因此,射电脉冲星在导航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在近地轨道导航领 域,射电脉冲星定位将成为 GPS的备份与补充;脉冲星的两个磁极各有一个 辐射波束,根据星体自转情况,周期性地向航天器上的探测设备发射脉冲信 号,从而为那些星际旅行的航天器指引方向。脉冲星犹如太空之海永不熄灭 的灯塔,是天造地设的导航标识。 脉冲星自转周期范围从几毫秒到10余秒,周期稳定性极好,毫秒级脉冲 星被誉为自然界最稳定的时钟。
5/76
已发现的脉冲星
目前,已发现的射电脉冲星约有1800颗,其中毫秒脉冲星约占10%,而 已发现的X射线脉冲星约有 140颗,其中10余颗脉冲星具有良好的 X射线周期 性稳定辐射特性。通过天文观测,我们可以确定脉冲星的相关参数,包括脉 冲星的自转参数(自转的初始相位、自转频率及其导数)和天体测量参数 (空间位置、自行和距离)。利用脉冲星的已知参数,我们可以建立相关模 型,为空间飞行器提供导航服务。
6/76
Plot of X-ray sources along globe viewed from 45° RA and 45° Dec
7/76
Plot of X-ray sources along globe viewed from -45° RA and 225° Dec
8/76
Plot of X-ray sources from XNAVSC in Galactic longitude and latitude
20/76
21/76
XNAV 计划
XNAV 计划自 2004 年启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1. 2004~2006 年是概念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进行脉冲星特征描述、导航算法 开发、探测器原型设计、应用效果评估等; 2. 2006~2008 年是设备研发阶段,设计、开发相关硬件,并进行地面试验; 3. 2008~2009 年是演示验证阶段,通过在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或其它航天器 上的搭载试验确认方案的有效性。 2005 年 11 月,DARPA 选择鲍尔航天技术公司领导 XNAV 计划第一阶 段研发工作。2006 年 2 月,XNAV 计划在 RDT&E 预算项目中申请研究经费 1658.4 万美元。2007 年后该项目的进展情况无法从公开文献中查到,估计目 前已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