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作介词与作连词的区别
古代汉语 虚词
霸。”
《史记 ·项羽本记》
“可都以霸”即可以作国都以成霸业 。
古汉语也有凝固成复合词的 “可以”,但不多见 。
例如 :
君子日:“ 学不可以已。”《苟子·劝学》
曾子日:“ 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 ·泰伯》
“虽然”的历时演变
“虽然”
代词“然”
连词“虽”
上古时期,不是被看作一个连词,后来演变 为一个连词。
1.逆接连词
“而”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有假设的意思,可以译为 “如果”。但王力先生进一 步指出,其实这种用法仍然 是和逆接用法相通的。 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论语·相鼠》
主谓之间的“而” 字
2.假设连词
第一次提出这种观点的是王
引之。他在《经传释词》中 说:“‘而’犹‘若’也, ‘若’与‘而’古同声,故 ‘而’训‘如’,又训 ‘若’。”
目录
以
可
虽
否
然
为
以
然
则
而
的
的
的
的
的
历
历
历
历
历
时
时
时
时
时
演
演
演
演
演
变
变
变
变
变
“以为”的历时演变
上古时期,有三种“以为”
一 . “以”“为 ”用作两个单音词 ,无成分的前置或 省略。
王使见 ,辞 ,曰: 不敢以约为利。 《 左传 ·定公四年》
故楚王何不以新城为主郡也 ,边邑甚利之。 《战国策·楚策一》
“则”作连词
3.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如:公子则往,群臣之子敢不负羁绁以从。 《左传·定公八年》
4.表承接,相当于“就”、“于是”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 语·为政》
古汉语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及区别
古汉语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及区别吴莎【摘要】在古汉语中,“以”字作虚词的用法繁多,介词和连词是常见的两种用法,但这两种用法很容易混淆。
介词和连词的定义、“以”字前是否有附加成分、“以”字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字的位置、句子的对称性是区分两种用法的五个要点,辨别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时,只有将其联系起来,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结果。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以”;古汉语;介词用法;连词用法【作者】吴莎【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1“以”是古汉语中一个常见却十分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力强,用法繁复,尤其是作介词或连词用的时候,在一些用例上很容易混淆。
介词是一种虚词,它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而是经常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成介词结构,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
介词“以”的第一种用法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某物而完成,这与白话的“拿”和“用”相当。
这是介词“以”最基本的用法。
例如:醒,以戈逐子犯。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醒来,用戈驱逐子犯。
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搅沸。
(《荀子•议兵》)——以桀去诈骗尧,就好像用蛋去碰石头,用手指去搅动开水。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用公平正直汇报怨恨,用恩惠报答恩惠。
儒以文乱发,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五蠹》)——文人用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用暴力触犯律例。
前两例中,“以”的宾语“戈”和“卵、指”都是具体名词,表示具体的事物;而后两个例子中的宾语“直、德”与“文、武”都是抽象名词,为抽象事物。
但不论“以”所带的宾语是具体事物或是抽象事物,“以”字介宾结构在这里都叫做工具状语或工具补语。
吕叔湘和郭锡良在谈到“以”字的介词用法时都认为,“以”字作介词用,最普通的涵义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介词和连词的区别及用法整理
介词和连词的区别及用法整理介词和连词在英语中都属于词类的一种,它们在句子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尽管它们的用法有时候会相似,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对介词和连词的区别及用法进行整理并加以说明。
一、介词的定义和用法介词(preposition)是一类用于连接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其他词语之间关系的词类。
它通常位于名词短语之前,用来表示方向、位置、时间、方式等含义。
1. 表示方向或位置:- The book is on the table.(这本书在桌子上。
)- She walked through the door.(她穿过了门。
)2. 表示时间:- I will see you in the morning.(早上我会见到你。
)- The movie starts at seven o'clock.(电影七点开始。
)3. 表示方式:- He does his work with passion.(他工作充满激情。
)- She sang the song in a sweet voice.(她以甜美的声音唱了这首歌。
)4. 表示原因和目的:- They went to the park for a walk.(他们去公园散步。
)- She studies hard for good grades.(为了好成绩,她努力学习。
)二、连词的定义和用法连词(conjunction)是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类。
它用来连接句子或句子中的成分,使句子关系更加密切、连贯、完整。
1. 表示并列关系:- I like pizza and she likes spaghetti.(我喜欢比萨,她喜欢意大利面。
)- He is tall but his brother is short.(他很高,但他的兄弟很矮。
)2. 表示选择关系:- Do you want tea or coffee?(你想要茶还是咖啡?)- You can either go with us or stay at home.(你要么跟我们一起去,要么待在家里。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介词和连词是语法中常见的两个词类,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
虽然它们都有连接的作用,但是介词和连词在使用时有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定义、功能和用法等方面介绍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一、介词的定义和功能介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用来在短语或从句中连接名词、代词、动词或副词等。
介词通常置于名词、代词或短语之前,起到修饰、限定或说明名词、代词的作用。
此外,介词还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比较、目的等关系。
举例来说,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介词:- in(在)- on(在...上)- at(在...处)- by(由...)- for(为...)- from(从...)在句子中,介词与它所连接的名词、代词、短语等构成介词短语,并在句子的结构中起到修饰、补充或限制的作用。
例如:1. I live in a small town.(我住在一个小镇上。
)2. She left the book on the table.(她把书放在桌子上。
)3. We go to school by bus.(我们坐公交车上学。
)二、连词的定义和功能连词也是一种独立的词类,用来连接短语、从句或句子。
连词通常用于连接并列的词、短语、从句或句子,使得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连词可以用来表达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连词:- and(和)- but(但是)- or(或者)- so(所以)- because(因为)- although(尽管)在句子中,连词在语法结构上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或句子,并起到使它们之间具有逻辑关系的作用。
例如:1. I like apples and oranges.(我喜欢苹果和橙子。
)2. He is rich, but he is not happy.(他很富有,但他并不快乐。
)3. I will visit London or Paris next week.(下周我将访问伦敦或巴黎。
文言虚词“以”字用法详解
•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17、请其矢,盛以锦囊
介词“拿,用,把,凭
•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19、余船以次进
介词“按照”;
•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21、高祖以圣武定鼎 介词“依靠”;
• 22、以相国守代
介词“凭借……的身份”
• 23、以资政殿学士行
• 2险4以、远夫,夷则以至近者,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是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 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 宴》)
•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 见孟子》)
•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劝学》)
•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 以终余年(《陈情表》)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 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练习
•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2、 自以寿不得长 •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以为” “认为”
•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动词“使用”
•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动词“做”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归纳
高考常考虚词“以”的用法归纳作者:湖南省南县方谷学校高中部邱伟时间:2008-6-4 16:13:11 来源:会员原创人气:1380文言虚词“以”在文言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高且用法复杂,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
从高考和平常的练习来看,学生对“以”字用法模糊容易混淆,为此我主要从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上对其探析,以期让学生了解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触类旁通,更好地掌握这一虚词。
一、作介词的几种情形1、“以”后接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译作“把、用、在、凭借、因为、按照等”例:虽董之以严刑。
(表手段、工具,用)2、“以”后接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例:农人告余以春及。
(“春及”意即春天到来后的农事,是主谓式名词性短语)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谈笑”,动词活用作名词,属名词性短语,谈笑的方式)3、与疑问词“何、奚等”连用,构成倒装式介宾短语例: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即“以何”,表依据,凭什么)奚以知其然也?(“奚以”即“以奚”,表依据,凭什么)4、“以”后省略“之”字,“以”常译作“把”;“之”作代词,共同构成介宾短语例: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之”代上文的“清流激湍”)二、作动词的几种情形1、“以”后接主谓式短语,常译作“认为”例:成以其小,劣之。
(“其小”是主谓式短语,“其”作主语,“小”是形容词,作此主谓结构的谓语)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是主谓式短语,“媪”作主语,“为长安君计短也” 作此主谓结构的谓语)2、根据一些文言文句子对仗的规律去推敲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即前句“用”字意,任用)3“可以”“以为”与今义相同时作动词例:自以为关中之固。
(与今义同,以为、认为)三、作连词的几种情形,“以”位于动词与动词之间,形容词与动词之间或形容词与形容词之间,大多作“而”字用1、表并列,前后文意无主次之分,可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等”或不译例:猥以微贱。
“以”、“与”介词和连词词性分析
高考文言文选择题中的虚词题,需要 辨析“意义和用法”,是重点;特定语境下 的“以”“与”,作介词还是连词,是难点。
“以”。
第一组: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介词。 “一璧之故”中心词“故”,是 名词性短语,“以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 语,共同修饰句中动词“逆”。
8.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9.执其手而与之谋
10.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1.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 (介词) (连词) (连词) (介词) (介词) (连词)
精品课件
方法归纳:“与”是连词还是介词 连词
看前后是否并列关系,能否互换位置而基本 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句子成分; 介词 看“与”前面是否出现或可否加入状语等其他 成分;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吾两人在也”,都是主谓 短语,构成分句,所以这两句中的“以”用作连词。
方法归纳:
区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 看它后面的成分:
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介词
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或分句
连词
“以”巩固练习
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2.洎牧以馋诛。 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连词 介词 连词
方法归纳:
区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词还是连词,
关键看后面的成分:
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介词
是动词、主谓短语、动宾短语或分句 连词
“与”,这里讨论意义为“和、同”的 “与”。
1句连词。“彼与彼”紧相连接,不能拆分; 代词并列,可以互换位置,在句中共同作主语。
2句介词。“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争” 1.彼的与状彼语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使用规则与注意事项
连词连接的两个部分 通常具有相同的语法 功能。
介词后通常跟名词或 代词作宾语,构成介 词短语。
相关语言现象拓展延伸
介词短语的功能
介词与连词的固定搭配
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定语或 表语,对句子的意思起到重要的修饰 和补充作用。
英语中有一些固定的介词与连词搭配 ,如"because of"、"in spite of"等 ,这些搭配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04
介词与连词比较
语义功能比较
介词
主要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空间或时间关系,如“在”、“从 ”、“到”等。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与名词、代词等组成介词短语 才能充当句子成分。
连词
主要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和”、 “或”、“因为”等。连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02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介词在句 子中的位置可能会有所不同,需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法规则来 判断。
03
连词详细解析
连词种类及用法
并列连词
转折连词
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如 “和”、“及”、“与”等。例如:“我 喜欢吃苹果和橙子。”
用来表示意思的转折或对比,如“但是” 、“然而”、“尽管”等。例如:“他很 聪明,但是不爱学习。”
05
常见问题与误区
介词误用为连词现象分析
介词被误用为连词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复杂的句子结构中,例如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由于他的经验不足,导致了错误的决策。”这里的“关于” 应该被替换为“对于”或“就”,以保持句子的连贯性。
另一个例子是
《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资料介词和连词
《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资料介词和连词一、介词介词是一种把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引介给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用于表示谓语发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目的、工具、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具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特点:第一,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同现代汉语一样,通常放在介词的后边,但是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为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边。
第二,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於”字宾语不能)。
第三,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但“於”字介宾结构除了表示对于、关于的意义用作状语外,其余(如表处所、时间)则多作补语;而“以”字介宾结构中表工具、方式的既可做状语,也可作补语。
这些方面,现代汉语一般用状语来表达。
1、于(於、乎)介词“于”或“於”的用法主要有四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
译作“在”、“从”、“到”,或“在……中”、“在……方面”等。
(2)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
译作“向”、“跟”、“给”、“对”、“对于”等。
(3)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用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作补语,译作“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结构作动词的补语,译作“被”。
介词“于”和代词“是”构成介宾关系的凝固词组,在句中作状语,意思是“从此”、“在这里”、“在这个时候”或“在这种情况下”。
“乎”字上古音与“于”相近,用作介词,其作用与“于”或“於”基本相同,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对象等。
2、以介词“以”的用法主要有六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
(2)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这是一种行为方式。
可译为“率领”。
这种“以”字结构只作状语。
以字作介词与作连词的区别课件
以字作为方式介词
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标准来进行某个 动作。
以字作为方式介词时,通常用于描述 按照某种方式或标准来进行某个动作 ,例如“以慢速跑步”、“以高音唱 歌”。
以字作为原因介词
表示因为某种原因而进行某个动作。
以字作为原因介词时,通常用于描述因为某种原因而进行某个动作,例如“以免 迟到”、“以示尊敬”。
04
以字作介词与作连词的区 别
用法上的区别
介词用法
以字作为介词时,通常用于表示工具、方式、时间、原因等,后面常跟名词或 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结构,例如“以时间为准”、“以实力取胜”。
连词用法
以字作为连词时,通常用于表示条件、因果、让步等关系,连接两个句子或分 句,例如“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表示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
以字作为转折连词时,通常用于连接 两个分句,表示这两个分句的意思相 反或相对。例如,“他虽然年纪不大 ,但是以非常成熟稳重。”
以字作为条件连词
表示一个条件或假设,通常与另一个分句构成条件关系。
以字作为条件连词时,通常用于表示一个条件或假设,这个条件或假设与另一个分句构成条件关系。例如,“如果你以诚待 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
连词语境
以字作为连词时,通常用于口语化、 随意性的语境中,例如日常对话、聊 天等。
05
常见错误辨析
误将介词当作连词使用
总结词
混淆以字的词性,将介词当作连词使用。
详细描述
以字在汉语中既可以作为介词使用,也可以作为连词使用,但两者在用法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介词用 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连词则用于连接两个句子或从句。在使用以字时, 如果混淆了其词性,就会导致语法错误。
(精品资料)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介词介词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或补语表示动作的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
根据介绍的对象介词可分为6类。
常用的介词有于於、乎、以、为、因、由、自、从、向、在、被、用等§1.于於、乎表示处所和时间战于长勺。
地点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国于庚申。
《南村辍耕录》介绍涉及的对象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左传》表示比较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示被动。
有时引进主动者卻克伤於矢流血及屦。
《左传》表示原因。
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1、季孙于鲁相三君矣2、公惧队于车3、送子涉淇至于顿丘4、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5、宋华元善于令尹子重6、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7、子于是日哭则不歌8、今者臣来过于淄上9、海运则将徙于南冥10、郑子产献捷于晋11、伤人之言深于矛戟12、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以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凭借或凭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蛇出於其下以肱击之。
《鞌之战》表示时间文田文孟尝君以五月五日生。
《史记》介绍涉及对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孟子》引介原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战国策》§3.为1介词wèi和名词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表示对象、目的、原因等关系臣请为王言乐。
孟子文章合为诗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史记〃西门豹》2介词wéi表示被动放在动词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策》§4.因引介动作行为的条件或憑藉的依據、时间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晁错《论贵粟疏》可因此时伐魏。
《史記〃商君列傳》引介动作行为的原因。
以汉代以前多用“以”“爲”漢以後也用“因”“緣”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論語〃衛靈公》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文言文以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以的用法和意义文言文中“以”的用法和意义:1、作介词: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于。
举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作介词:对事物的处置,相当于用、拿、把、将。
举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作副词:完成,相当于既、已经。
举例:《史记·陈涉世家》:“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4、作动词:用,使用。
举例:战国·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作动词:做。
举例:先秦·佚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6、作动词:认为。
举例:战国·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7、作介词:凭借。
举例:《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举例:《出师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9、作介词:从、由。
举例:《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10、作介词:按照。
举例:《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作连词:用来、以便。
举例:《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2、作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
举例:《送东阳马生序》:“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3、作连词:以致。
举例:《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介词和连词
1.和.跟.同.与
有时是连词.有时是介词,属兼类词,很难差别.如: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连词)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介词)
区此外办法有三点:
(1)连词前后成分平等,可以交换地位而语义根本不变.而介词前后成分有主有次,不克不及交换,不然意思全变了.如: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 妹妹跟弟弟走了.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 妹妹跟弟弟借书.
(2)假如谓语前面可拔出"都"."全"."一路"等词语,则"和.跟.同.与"必是连词.如: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 妹妹跟弟弟都走了.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 妹妹跟弟弟都借书.
(3)假如"和.跟.同.与"前可拔出某些副词状语(如"一向"."老是"),则必是介词.如: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一*弟弟一向跟妹妹走了.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一弟弟一向跟妹妹借书.
2.因为.因为.为了
既是介词,用于单句中;又是连词,用于复句中.区分办法是:假如后面跟的是体词性词语,则为介词.假如后面跟的是谓词性词语,则为连词.如:
①因为工作关系,他在国外呆了三年.(介词)
②因为锻练指点准确,是以大家提高很快.(连词)
③因为这件事,小王受到了表扬.(介词)
④因为小王救了人,所以他受到了表扬.(连词)。
“以为”的词汇化及其与动词“认为”的区别
语言研究钟州“以为”的词汇化及其与动词“认为”的区别胡雨溪扬州大学文学院摘要:本文对“以为”的词汇化及其与动词“认为”的区别 进行了分析。
“以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可以用作动 词、介词和连词,实现了语法化和词汇化。
“以为”在后世的发 展中其意义和用法逐渐稳定,在现代汉语中与“认为”是一组近 义词,但在语义特征和句法特点方面与“认为”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以为;认为;词汇化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人们认为“以”的本义为提携、携 带,是动词,在发展过程中虚化为介词、连词,与“为”结合, 产生了词汇化。
在现代汉语中“以为”的意义和用法比较稳定,与其近义词“认为”有一定区别。
一、“以为”的词汇化(_) “以”字在春秋战国时的用法通过对《左传》、《论语》等典籍的研究发现,“以”字在 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用法,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字多用于介 词和连词。
“以”字用作连词是其介词用法的进一步虚化,如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本文主要探讨“以…为”向“以为”的转化,因此对“以”的连词用法不做讨论。
“以”作介词,可 以引出对象,可以表示工具或凭借,可以表示原因。
有“率领”、“带领”的意思。
如“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 南鄙”中,“以”既可以看作是动词,具有“率领”的含义,又 可以看作是介词,引出施动者带领的对象。
这种介于动词和介 词之间的用法,体现了其用法由动词向介词虚化的转化。
有“把”、“用”的意思。
“以”可以用作介词指把某物作 为进行某种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如“将以晋与秦,秦将祀余”,含义为“准备把晋国给予秦国,秦国将会祭祀我”这里的“以”有“把”的意思,是把晋国给予秦国的介词。
表示原因。
作为介词,后面接宾语,有“因为”的含义,如“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是指君子不会单纯的根据 言论来选拔或否定人,这里的“以”有因为的意思,后面接宾 语“言论”。
(二)“以为”在春秋战国时的用法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主要用作 介词和连词,这是由其动词用法虚化来的,是一个语法化的过 程。
“以”字做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4、对称推断法
• 文言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 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或相反。由此可从句中熟悉 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①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 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 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 “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一定要熟记课本资料中虚词的用法与意义课本81页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以”解释为“因为”,作介词 作与连词的辨析方法
1、以+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或名词,作介词(构成介宾结构) 2、以+分句或主谓短语或动词,作连词(相当于关联词功 能)
怎样正确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p.81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 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文言虚词的判断指的是对文中的 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所以要联系文中 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意义:指词义 注意:一定要熟记课本资料中虚 词的用法与意义 用法:并非仅指词性相同,还要注意起什 么作用(语意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课本81页)文言虚词大多是从
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 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 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2、语法推断法(课本82页)
3、语境推断法(句意分析法)
•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 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 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任何时候都 要运用这个方法。
文言文中的连词和介词(包含连词“而”“以”“则”介词“以”“于”“为”“之”的讲解)
文言文中的连词和介词(包含连词“而”“以”“则”,介词“以”“于”“为”“之”的讲解)一、连词文言文里常用的连词有“与”“及”“且”“而”“以”“则”“于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等。
例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论语·季氏)生庄公及共叔段。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左传隐公元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养生主)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於是冯谖不复歌。
(战国策·齐策)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季氏)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荀子·劝学)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左传僖公三十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庄子·养生主)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孟子·公孙丑上)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墨子·非攻上)文言文里的连词很多,现在只提出“而”“以”“则”三个连词来加以讨论,并附带说明古书上常见的“然而”“虽然”“然则”的用法。
(一)而1、连词“而”字的作用是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
例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以上是两种性质的联系。
)朝济而夕设版焉。
(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庄子·养生主)(以上是两种行为的联系。
)2、“而”字还可以连接两个句子,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
例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古代汉语常识考试要点2
第十一节代词本节讲述古代汉语中代词的类别以及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虚词。
在古代汉语的代词系统里,除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以外,还多一类无定代词和一类辅助性代词。
代词都有指代作用,被指代的不仅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有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不仅可以是单个的词,有可以是复杂的词组,甚至是句子。
一、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三类:指人、指事物、指处所。
其中存在着交叉的现象。
疑问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何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二、指示代词古代汉语中的指示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
其系统较为复杂,分以下五类。
1、特指与泛指代词之、兹、其2、近指代词此、是、斯3、远指代词彼、夫4、谓词性指示代词尔、若、然5、特殊指示代词焉、诸三、人称代词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朕(秦始皇以后,只限于皇帝本人使用)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无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使用指示代词来兼指)彼、之、其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既可以用于单数,又可以用于复数。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也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四、无定代词1、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或2、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五、辅助性代词1、所“所”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
所字结构分为以下三类:(1)所+动词(2)所+介词+谓词性成分(3)所+(介词)+谓词性成分2、者“者” 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
者字结构分为如下两类:(1)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数词)+者(2)名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思考与练习一、根据本节常识,列表说明古代汉语代词的类别,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已和以的区别用法
已和以的区别用法已和以是两个常用的汉语词语,两者在读音和拼写上区别明显。
下面将具体介绍两个词语的区别和用法。
一、已1.含义“已”一般表示过去时,表示一件事情已经完成或发生过,用作副词,相当于“已经”、“早已”等。
例如:“他已经完成了工作”、“我早已安排好了行程”、“这个比赛已经结束了”。
2.用法(1)单独使用“已”可以单独使用,表示已经或早已的意思。
例如:“我已到家了”、“这封信已经寄出去了”、“这部电影我已看过”。
(2)和“经”连用“已”和“经”连用表示已经的意思,常用于句子中紧挨着动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例如:“我已经吃饭了”、“他已经去了两个城市”、“我到了火车站,他们已经在那里等我了”。
二、以1.含义“以”可以表示很多含义,具体含义根据语境而定,可作介词、连词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含义。
(1)作介词,表示采用的方式、手段。
例如:“以钱换物”、“以礼相待”、“以文代武”。
(2)作连词,接引导从句,表示条件、原因、结果等。
例如:“以为真”、“以免误解”、“以致失败”。
(3)作动词,意思是“用、追溯、以为某事出发点”。
例如:“请以汉语为主”、“以前妈妈常带我去那里玩”、“以此为依据”。
2.用法(1)当介词使用“以”作介词使用时,后面一般跟随名词,表示用什么方式、手段等。
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上司的名义”、“以高品质的服务吸引客户”。
(2)当助动词使用“以”还可以当做汉语助动词使用,构成“以……为……”的结构,表示将某个对象视为另一个对象的一种方式。
例如:“以女朋友为中心的生活”、“以梦想为信仰”。
(3)引导从句使用“以”还可以引导从句,表示条件、原因、结果等。
例如:“以我所知,这种方法可行”、“以免引起误会,我提前通知你”、“以至于他辞职了”。
总结:已和以的区别和用法是不同的。
已是副词,表示某个动作已经完成,以则是介词、连词、助动词,表示使用、条件等。
在具体使用中,应根据语境和需要正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⑤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左传·僖公五年》
4.表示因果关系,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情况,
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以致”。例如:
引申线索
本课件重点讲述作介词的“以”和作连词的“以”之区别
“以”字本来是一个动词,甲骨文“以”字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在手臂
下部勾勒有一个圆团,像手执物状,表示“贡纳”、“进献”之意,也
表示较抽象的行为动作,相当于“用”。《说文》:“以,用也。”“
以”作动词根据上下文还可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
“以”既可充当介词,亦可充当连词,这两种用法有时在形式上有相 似之处,需要辨别。尤其是介词“以”经常省略宾语,这样“以”就 直接出现在动词前面,看起来就跟连词“以”相同。
对于“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的辨析,主要应从它们的语法
功能考虑。介词“以”的功能是介进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即使宾语 省略,一般来说是可以补出宾语来的。
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⑦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⑧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袁枚《祭妹文》
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⑩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五人墓碑记》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
所连接的前后成分有多种意义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
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
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
例如:
①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
——《论语·八佾》
②子曰:“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论语·子路》
③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后来,在演化过程中渐渐虚化而多充当介词、连词等使用。
“以”作连词,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也可以连接分句。
例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以撞”似乎可以补成“以之撞”,即用盾来撞。但是补上的内容“盾 ”在“以”的前面刚刚出现,因此这里的“以”其实是连词,也不需要 补什么“宾语”。
——《五人墓碑记》
凭……身份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史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羹) 遗之。”——“以”后面省略宾语“羹”,在理解时要补上(请允许 我把羹送给她吃)。如果不补上的话,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会 感到句子成分的残缺。
连词“以”则不然。有时看起来,好象在“以”的后面也可以补上
宾语,但是这个补上的内容其实在“以”的前面已经出现,补上所谓的 宾语,反而会觉得累赘。
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
②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
状语,有多种关系。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
④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⑤ 千丈之堤,以蚁蝼之穴溃。
—— 《韩非子Biblioteka 喻老》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7.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
以
“以”是“似”的本字。以,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 “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有的甲骨文在“巳”字基础 上再加“人”,写成会义字: (倒写的“巳”,新生儿) (人,母 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 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有所变形。繁体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 中“巳” 和“人” 相连的 ,分离成 和 。造字本义:动词,母子 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 的写成 , 将篆文字形中 的写成 。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 “似”代替。
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①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李广传》 率领、带领
另外,介词“以”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
①一以贯之 ——成语 ②夜以继日 ——成语 ③秋以为期 ——《诗经•氓》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大象有牙齿而使自身遭受围猎,这是因为象牙珍贵可以作为财物啊!”)
⑤吾以捕蛇独存。
——柳宗元《捕蛇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