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引言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态学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能力。

2024年春季,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态学野外实习活动,下面是我对此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生态学野外实习地点为某自然保护区,位于某省某市的山区。

实习时间为两周,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周:2024年3月1日至3月7日2. 第二周:2024年3月8日至3月14日三、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生态学调查和实验方法,并培养野外观察和实验能力。

2. 任务:(1)调查野外实习地点的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2)利用生态学调查方法,研究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进行一项生态学实验,探究某一生态过程的规律或影响因素。

四、实习方法与过程1. 野外生态学调查方法(1)样方布设:根据实习要求和野外环境特点,在实习地点选取若干样方。

(2)样方调查:进入样方后,依次记录样方内的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观察。

(3)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野外调查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2. 生态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习要求和生态目标,设计一项合理的生态学实验。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数据分析与讨论: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并结合实验目的进行讨论和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实验技能培训,学习了一些生态学调查和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五、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两周的野外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成果:(1)完成了对实习地点生态环境的调查,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数据。

(2)进行了一项生态学实验,探究了某一生态过程的规律或影响因素,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3)整理了大量的数据,绘制了许多图表,对实习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课程的安排下,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野外综合实习。

实习地点为一个位于山区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丰富,有着多种植被和动物种类。

通过这次实习,我旨在深入了解野外生态环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加深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

1. 野外生物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野外生物调查活动。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的鸟类、昆虫和植物,并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这些调查让我对野外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野外生态监测,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监测的工作,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气候监测等。

通过这些监测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野外监测,并学习了如何分析监测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

3. 野外生态修复,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修复的工作。

我们对一些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了修复,包括植树、清理垃圾和恢复植被等工作。

这些工作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让我明白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野外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概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其次,我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生物调查、生态监测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最后,我也加深了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四、实习体会。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对待自然环境。

同时,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决心。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五、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将把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牢记在心,不断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生态学实习报告,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1.自然环境特征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

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

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壹伍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最热月极端温度℃,最冷月极端温度一℃;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2.植被概况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

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

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

青城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

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

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况不良。

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

据此可以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学理论成为了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关系的重要工具。

为了增强我们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生态学野外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赴我国某自然保护区,以生态系统为单位,对其生物组成、环境因素、生态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实习内容1. 生物组成调查我们通过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保护区的植物和动物进行了组成调查。

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动物种类也较为丰富,有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多种类型。

2. 环境因素调查我们对保护区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3. 生态过程研究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保护区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该保护区生态过程稳定,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4.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调查了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类型和强度,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较为有限,但对某些生物种类和生境造成了破坏,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生态学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生态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实习体会这次生态学野外实习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美丽和脆弱。

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馈赠,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事业中,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

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

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学实训的目的、实训内容、实训结果及对实训的反思。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篇1一、引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生态学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生态学实训。

本文将对本次实训进行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本次生态学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地考察:学生前往当地的自然保护区,观察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

3. 物种多样性保护:学生学习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基本掌握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了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反思本次实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时间较短,学生对于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

此外,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学生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次生态学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其实践能力。

《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篇2尊敬的指导老师:我是生态学实训课程的参与者,我在此次课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此,我向您提交我的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希望您能对我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一、课程收获通过此次生态学实训课程,我对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具体来说,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生态学基本理论方面在此次课程中,我学习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生态学实习报告汇总5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汇总5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汇总5篇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1:(1)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3)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4)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目的2: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三.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习内容以及体会:我们于20某某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

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

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生态学实习报告总结5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总结5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总结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生态学实习报告总结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最新生态学实习报告总结1 实习地点: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实习目的:参观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实习时间:20__年10月27日我们在柳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习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习,期间实习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面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将此次实习总结报告如下:一、从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

该示范园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1、该基地的每座温室均配有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并配套了沼气灯,合理利用自备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沼气为蔬菜增加温度和提供二氧化碳,沼液和沼渣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2、为提高灌溉效率和减少温室内空气湿度,每个温室都配套了先进的滴灌设备,既节水又高效;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 11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习中,野外综合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实地的观察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环境调查和环境保护宣传等内容。

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我们深入森林、湿地和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记录各类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情况。

在生态环境调查中,我们调查了水质、土壤和空气等环境因素,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对生物的影响。

在环境保护宣传中,我们利用展板、宣传册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大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和复杂性,也更加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野外调查工具,如何分析生态数据,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地协作。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环境保护宣传的必要性,以及宣传工作的挑战和乐趣。

四、实习感想。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五、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野外工作技能,也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环保事业的道路。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度过了一次宝贵的实习经历。

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可见,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基础之一。

通过农业生态学的课程实习,让我们了解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此外,实习过程中要求遵守实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有事必须经教师同意方能离队。

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

全面认真地完成所交给的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笔记,认真完成实验分析,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准备。

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时间:20xx年1月5日星期四早上8点—11点地点: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接种室、培养室。

听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杨老师讲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过程。

首先在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参观,看到了搅拌机,培养原料,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那里学习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基质及培养原料的配制。

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养基质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壳和腐料组成。

腐料一般加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糠。

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为原料,如桉树、松树等。

其中棉子壳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

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流程中应注意:1.原料准备:原料要注意粗细搭配,80%的秸秆、高粱、15%营养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钙、磷肥。

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酸碱度。

2.水分的控制:保证原料不干不湿,用手捏时不出水放开时会散开。

3.装袋,高温消毒:用17cmX38cm规格的塑料袋装包,在0.15压力、110℃的高温消毒3-4小时是最关键的,可以防止生霉。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野外综合实习。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野外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和野生动植物观察,通过实地实习来提高我们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习地点。

我们选择了一片位于山区的原始森林作为实习地点。

这片森林地处偏远,生态环境相对完整,是进行生态学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

1.生态环境调查。

我们对实习地点的植被、土壤、水质等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通过采样和实地测量,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水体的PH值等重要生态环境指标。

2.野生动植物观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野外的动植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我们发现了一些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比如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和一只稀有的金丝猴。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对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数量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了解了野外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我提高了野外实地调查和观察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调查和野生动植物观察。

最后,我也意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才能继续从中获益。

五、实习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让我对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将来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实习机会,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生态学野外实训报告总结

生态学野外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学校组织了生态学野外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活动于2023年6月1日至6月5日在我国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5天。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生态学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实训内容1. 实地考察: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植被类型、动物种类等。

2. 生态调查:通过样方法、样线法等调查方法,对保护区内的植被、动物、土壤等生态要素进行实地调查。

3. 生态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生态学理论进行解释。

4. 生态保护宣传:在保护区周边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实训过程1. 实地考察: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了解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 生态调查:我们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对保护区的植被、动物、土壤等生态要素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植物分类学、动物学、土壤学等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 生态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生态学理论进行解释。

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掌握了生态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4. 生态保护宣传:在保护区周边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我们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实训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与内容。

1.1实习目的1.1.1 通过到湿地公园参观采样, 进一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及其重要性1.1.2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1.1.3 通过实地考察, 熟练运用课本知识,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实践技巧和创新能力1.1.4 提高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认知度, 并了解对滇池生态的恢复作用1.1.5 通过此次实习, 提高实地考察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1.2主要内容1.2.1开展对昆明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的植物生态特征, 如群落类型、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的调查1.2.2湿地公园规划总占地1392亩, 将有效调节当地径流、净化水质和空气, 进一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 及对当地生态的重要作用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进行考察, 回归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进一步提高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二、实习地自然地理及生态系统概况2.1地理位置五甲塘湿地公园位于官渡镇六甲乡和小板桥境内, 南至宝象河, 北到五甲河,西接滇池2.2自然地理状况2.3五甲塘湿地公园是处于亚热带, 是人工改变的一个为了恢复滇池的人工湿地,主要由水面、滩涂、沼泽组成, 占地约1300亩2.4生态系统状况五甲塘湿地公园拥有茂盛的水生陆生植被, 岸边长有柳树、乐昌含笑、银杏、杜英、水杉、天竺桂、喜树、栾树、滇朴、红枫等, 成片的美人蕉、蔷薇、翠竹、薰衣草。

水面上芦苇丛生, 睡莲、菖蒲、浮萍、茭草连成一片。

植物种类多种多样, 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三、工作方法3.1野外器材照相机、采样瓶3.2实习路线3.3首先参观五甲塘湿地公园展览厅, 随后沿着公园浮桥栈道进行考察, 最后沿着岸边返回展览厅3.4采样方法或观察内容用采样瓶分别采集上游和下游的水样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比较, 观察上游和下游的水质情况, 以及在五甲塘湿地公园所有的植被种类和其生长状况,并用数码相机拍照, 留作材料。

生态野外实践心得体会

生态野外实践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的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态野外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生态保护人才,学校组织了这次生态野外实践活动。

活动地点选在了一个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这里山清水秀,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进行生态研究的理想场所。

二、实践过程1. 生态系统调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活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土壤结构、水文状况以及动物种类等。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多种生态学方法和工具,如样方法、样地调查、GPS定位等。

2. 生态环境监测为了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生态环境监测。

通过监测水质、土壤、空气等指标,我们掌握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对活动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分析了不同物种的分布和数量。

3. 生态保护措施探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针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例如,加强植被保护,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等。

4. 生态教育宣传为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还开展了生态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三、实践体会1.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时,我们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采取综合措施。

2.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实践使我更加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科学的实践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多种生态学方法和工具,这使我认识到科学实践方法的重要性。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一、引言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态学专业学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变化规律。

本次实习我选择了前往某某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报告将对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对某某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研究。

具体的实习内容包括:1. 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保护区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基本情况,并对保护区的植物群落、动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

2. 数据采集:使用野外调查仪器和设备对植物和动物进行采样和观测,收集样品和信息,为后续实验和研究做准备。

3. 实地实验:进行野外实验,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水质监测等,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

4.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三、实习过程1. 准备阶段:在实习前,我对生态学基础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学习,准备了相应的实习工具和装备,并与实习导师进行了交流和沟通,明确了实习的目标和要求。

2. 实地考察:到达保护区后,我们首先进行了对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的考察,了解保护区的整体情况。

随后,我们对各个地点进行了详细的植物和动物考察,并使用野外调查仪器进行了数据采集。

采集到的样品和信息包括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生境特征等。

3. 实地实验:在野外实地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土壤样品采集和水质监测。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和对水质的监测,我们了解了保护区的土壤质量和水体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数据分析:实习结束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我们研究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保护区管理的策略和对策。

四、实习结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某某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态学实习报告汇总五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汇总五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汇总五篇生态学实习报告汇总五篇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通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

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 5*5, 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6月5日到6月10日实习地点:霍山1.动员准备阶段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

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习小结;(3)每天预习与第二天实习有关的内容。

生态学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生态学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生态学实习工作总结范文实习的作用有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了解目标工作内容,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态学实习工作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生态学实习工作总结1在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及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使得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受到长期的侵蚀和沙化,原由树林植被被轻易伐弃;水资源短缺,垃圾、废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环境污染加剧等情形在生态上个社区的健康生存发展带来长久的、潜在的危机。

另一方面,社区中旧有的建筑街道、溪水及文化名胜等历史文化景观在社区的改建和新建中被轻易拆除、解体或毁坏。

这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相符合。

而在北京市,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

我们在北京西郊的实习当中,就见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

“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人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环境优美的城市文明发展道路……”,中共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5年美好的蓝图:人均绿地面积将更多,空气将更加清新,百姓的住房将更加宽敞,道路也将越来越宽广,堵车现象越来越少……北京人居质量会变得越来越高。

市政府已经确立投资上百亿元来打造“碧水绕京城”的美景,目前,许多昔日的臭河道已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北京还将再投入54.5亿元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河道整治,20_年市区将不再有臭河过市。

万泉河的变清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北京市政府还确定了138项城市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即开展包括圆明园遗址公园搬迁腾退规划、中央电视塔周边整治规划、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颐和园周边环境整治规划、明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等重点地区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然而这种重点整治,实行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

《北京晨报》20_年12月01日报道,“在北京大学西门外蔚秀园南墙和畅春园北墙之间,有条三四米宽的小胡同,这就是篓斗桥地区。

有关生态学实习报告4篇

有关生态学实习报告4篇

有关生态学实习报告4篇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二、实习地点:____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实习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__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

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

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__x旅游区大门区——__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__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__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__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__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__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

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

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

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__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

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

__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__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__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

__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

生态实习报告集合十篇

生态实习报告集合十篇

生态实习报告生态实习报告集合十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实习报告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实习报告篇1一、东滩湿地公园1、概述东滩湿地公园毗邻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内唯一一处与候鸟保护区相邻的湿地公园。

建成的湿地公园二期草木丰茂,引来了不少珍稀鸟类。

湿地公园二期专设了一个水涉禽招引区,园内种植了大量崇明当地土生土长的植被,如竹子、赤槐、乌桕、水葱、菖蒲等,这不仅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观,也为鸟儿带来了栖息的佳地。

从最新的监测情况来看,目前湿地公园内已经发现了112种野生鸟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鸦鹃、白胸苦恶鸟、黑水鸡等,数量也很大。

湿地公园还将建设一个面积为6.3万平方米的光滩,并在光滩上投放大量螃蜞等底栖动物,以吸引涉禽来此栖息和觅食,把湿地公园打造成一个鸟儿的天堂。

2、动植物群落东滩湿地植被属于滨海盐生植被类型,以芦苇群落为主的禾草沼泽是生物量最大的植物群落。

在沼泽向草甸过渡的植被一侧,常有鸭跖草、马兰、茭白、空心链子草等杂草伴生其间。

在群落的低潮位,群落交错区,常见藨草、海三菱藨草、水莎草、糙叶苔草等植物混生。

芦苇植被呈斑块状分布。

随着东滩向外滋长,芦苇群落亦有向外扩展成带的趋势。

3、游憩功能公园内设有影剧院、会议室、餐厅、茶室、咖吧、农特产超市、科普展馆和科研实验室等场馆设施,可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包括游园、休闲、餐饮、会务、企业活动日、员工素质拓展和科普学习等在内的诸多服务项目,更是实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首选场所。

二、西沙湿地公园1、概述西沙湿地公园于20xx年9月19日成立,位于崇明岛西南端,绿华镇桃源水乡与明珠湖大堤外侧,总面积4500亩。

它是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纪念碑所在地,也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还是上海市科委立项的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生态学实习报告汇总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5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1实习目的1.1熟悉各种生态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植被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的物理结构;1.2熟悉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生物结构(包括组成、关键种、优势种等方面的信息);1.3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1.4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现象,了解次生演替在外貌、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特征;1.5实地了解旅游、居住生活等人为因素对森林生物群落堵塞干扰,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模式。

2、实习内容2.1黄土高原生态实习2.1.1黄土高原地理特征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

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2.1.2植被分布的非地带性黄土高原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自南向北,自然植被呈森林向草原过渡的总体趋势。

不同土质、地形部位和坡向的地块,土壤水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

东部、南部的黄龙山、子午岭、吕梁山、霍山、渭北塬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如油松、白皮松、华北落叶松、桦树、青杆等)中部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为半干旱草原带。

其中绥德、米脂、安塞以南地区植物有灌木绣线菊、酸枣、荆条、刺李、铁杆蒿,再向北,则以沙棘、锦鸡儿等耐旱灌木为主。

西北部部分地区地貌逐渐向沙漠演变,以荒漠草原为主。

2.1.3黄土高原自然植被分布特征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

生态实习报告(优秀5篇)

生态实习报告(优秀5篇)

生态实习报告(优秀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5篇生态实习报告,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概况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

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

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

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

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

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

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

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6-11-3,晴。

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

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

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

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

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
和林副产品。

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

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

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
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

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

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

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

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

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

山顶岩石上生长着
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

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

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

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

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

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